第23章 華妃勝
綜穿:搗亂從甄嬛傳開始 作者:滿朝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華妃十分愉悅的坐在翊坤宮的梳妝台前,任由頌芝跟宮女給她拆解旗頭上的的飾品,此時周寧海一瘸一拐的進來。
“娘娘,那裝神弄鬼的人跑的實在是快,別說宮中的侍衛了,就連我們的人也沒查到蛛絲馬跡。自然不知道背後是誰搞的鬼,不過奴才倒是有一個主意。”
華妃輕聲嗯了一聲,讓他繼續說。
“娘娘,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犯,咱們不妨都推到景仁宮那位身上,娘娘想想,以前娘娘協理六宮的時候,哪裏出現這麽差大的差錯,不就是皇後娘娘開始管理宮務,再加上沈貴人也在學習,所才導致這麽大的紕漏了嗎?”
周寧海知道自家娘娘最討厭的人分別是誰,這一次沒有莞貴人什麽事,但也能把莞貴人的好姐妹拖下水。
“是啊,皇後這個老婦無德,還不如讓本宮管理。頌芝多拿些銀票,讓宮裏的人好好辦事。”華妃眼裏透露出了極致的精明,利用餘鶯兒的死能做這麽些事情,還能拖皇後下水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不就是點銀票嗎?她有的是!
第二天一早,星楚就聽到宮中的流言,並且示意花霰,趕緊將這件事情傳出去,當然,她也控製的範圍隻有宗室和一些達親貴族知道,至於平民百姓,還不知道這紫禁城內外宮中到底掀起什麽樣的驚濤駭浪。
星楚再小心的推演和猜測皇帝會如何,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她現在懷著孩子還不到瓜熟蒂落的時候,不方便自己衝鋒陷陣,隻能躲在人後。
這一次,若是借著皇帝得力敲打住皇後,最起碼能讓自己在生產之前安穩一段時間,而且也可以極大的改變後宮的局勢,原劇發展到這裏,就是華妃失寵,就算假借年羹堯的權勢,皇帝跟太後不能動華妃,也讓華妃失落了好一陣,直到借著溫宜公主生日宴時的樓東賦才重新複寵。
所以就得看皇帝的態度了。
皇帝很不高興,他隻是出去巡查了一遍田地,回來之後就有流言說皇後失德,上一次也如此,所以回到宮中的皇帝連衣服都沒換,直接去了景仁宮。
“臣妾失德?僅僅是後宮的一句流言,皇上,您就讓華妃主管六宮事務。”皇後簡直不敢相信,要知道協理和主管兩個詞是完全不同的,她可是大清的皇後呀,皇後還好好的活著,就讓底下的妃子代替自己行使皇後的權利嗎?
皇帝坐在軟榻上,眼睛中全是權衡與算計,“流言?後宮出現了多少次的流言?一而再再而三,你讓朕如何信任你?”說到後麵,語氣裏滿滿的都是失望。
皇帝對於這個皇後還是比較滿意的,既是柔則的妹妹,也是陪伴自己多年的老人,賢惠得體,可這近一年來,皇帝覺得皇後莫不過世,年紀愈發的大了,處理事情也處理不明白了。
皇後要坐山觀虎鬥的心理,皇帝不是不明白,隻是不想點明罷了。在他看來,後宮不就是女人的事情嘛?他實在不想多去費心,隻要不上升到一定高度,小打小鬧,他也是能容忍的,隻是這一次過火了,連宮外的一些人都知道這件事情,所以他不得不做出些改變。
不過皇帝現在並不想放棄皇後,也秉承著人後教妻的原則,再一次提醒她,“後宮風波不斷,前朝也不得安穩,讓朕無法安心,皇後暫且把宮務交給華妃,就說皇後舊疾發作即可。但是皇後,朕不希望你的舊疾會時常發作。”
皇帝說的最後一句格外沒有感情,讓皇後心裏瞬間一涼,原以為姐姐就是皇帝的底線,隻要不讓皇帝知道是她害死姐姐即可,她忘記了眼前的這個男人是一個帝王,在帝王的眼裏,江山社稷是最重要的,若是自己這個皇後坐不穩,影響了他的江山社稷,那麽自己有可一輩子都要頭風了。
“是,臣妾明白。”幾個呼吸間,皇後低下了自己的頭顱,平穩了自己的語氣。
皇帝非常滿意皇後的態度,回養心殿的路上,他就對著蘇培盛發了幾條口諭,首先就是皇後舊疾發作,所以華妃主持後宮,其次夏冬春在這件事情上,也算是表麵立了功,而且前段時間的確委屈了她,皇帝也為了平衡一定的勢力,將夏冬春晉為貴人。
最後就是分別給麗嬪和富察貴人一些賞賜,用於安撫他們,畢竟這兩人是在這場風波中受到驚嚇的。
蘇培盛小心的應下,瞧著皇帝陰沉的臉不敢說話,他心裏猜測,看來莞貴人跟沈貴人要失一段時間的寵了,皇帝喜歡聰明的女人,最討厭自作聰明的,恐怕這二位已經在皇帝心裏打上了這樣的標簽。
華妃沒想到一覺醒來天上會掉餡餅,自己終於把皇後這個老婦壓下去了,所以對於出主意的周寧海,華妃是一點都沒有手軟,直接賞了不少的金銀,讓周寧海樂的眉開眼笑。愛財的周寧海也順手賞了一些金銀,給了出主意的小徒弟,至於為什麽一向不怎麽聰明的小徒弟會出這樣的主意,周寧海連想都沒有多想過。
華妃被皇帝捧得高高的,那也是鐵拳鐵腕鐵石心腸,迅速的處理了後宮的這些流言蜚語,雖然這是從翊坤宮傳出來的話。
而皇帝就在一旁冷眼看著華妃,他根據不同的局勢,適時的調整自己對一些人的態度,捧殺一計,對於華妃來說還是很管用的,也利用這件事情也想敲打一下甄嬛,最近被自己寵的無法無天,竟然在宮裏鬧出一些神神鬼鬼的事情。
做什麽事情,最起碼要達到一箭雙雕的地步,否則皇帝都覺得白白謀劃了。
順便給甄遠道批複的奏折,裏麵也增加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話,意思就是讓他看到女兒在後宮中不受寵的處境,要開始對上年羹堯了。
“娘娘,那裝神弄鬼的人跑的實在是快,別說宮中的侍衛了,就連我們的人也沒查到蛛絲馬跡。自然不知道背後是誰搞的鬼,不過奴才倒是有一個主意。”
華妃輕聲嗯了一聲,讓他繼續說。
“娘娘,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犯,咱們不妨都推到景仁宮那位身上,娘娘想想,以前娘娘協理六宮的時候,哪裏出現這麽差大的差錯,不就是皇後娘娘開始管理宮務,再加上沈貴人也在學習,所才導致這麽大的紕漏了嗎?”
周寧海知道自家娘娘最討厭的人分別是誰,這一次沒有莞貴人什麽事,但也能把莞貴人的好姐妹拖下水。
“是啊,皇後這個老婦無德,還不如讓本宮管理。頌芝多拿些銀票,讓宮裏的人好好辦事。”華妃眼裏透露出了極致的精明,利用餘鶯兒的死能做這麽些事情,還能拖皇後下水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不就是點銀票嗎?她有的是!
第二天一早,星楚就聽到宮中的流言,並且示意花霰,趕緊將這件事情傳出去,當然,她也控製的範圍隻有宗室和一些達親貴族知道,至於平民百姓,還不知道這紫禁城內外宮中到底掀起什麽樣的驚濤駭浪。
星楚再小心的推演和猜測皇帝會如何,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她現在懷著孩子還不到瓜熟蒂落的時候,不方便自己衝鋒陷陣,隻能躲在人後。
這一次,若是借著皇帝得力敲打住皇後,最起碼能讓自己在生產之前安穩一段時間,而且也可以極大的改變後宮的局勢,原劇發展到這裏,就是華妃失寵,就算假借年羹堯的權勢,皇帝跟太後不能動華妃,也讓華妃失落了好一陣,直到借著溫宜公主生日宴時的樓東賦才重新複寵。
所以就得看皇帝的態度了。
皇帝很不高興,他隻是出去巡查了一遍田地,回來之後就有流言說皇後失德,上一次也如此,所以回到宮中的皇帝連衣服都沒換,直接去了景仁宮。
“臣妾失德?僅僅是後宮的一句流言,皇上,您就讓華妃主管六宮事務。”皇後簡直不敢相信,要知道協理和主管兩個詞是完全不同的,她可是大清的皇後呀,皇後還好好的活著,就讓底下的妃子代替自己行使皇後的權利嗎?
皇帝坐在軟榻上,眼睛中全是權衡與算計,“流言?後宮出現了多少次的流言?一而再再而三,你讓朕如何信任你?”說到後麵,語氣裏滿滿的都是失望。
皇帝對於這個皇後還是比較滿意的,既是柔則的妹妹,也是陪伴自己多年的老人,賢惠得體,可這近一年來,皇帝覺得皇後莫不過世,年紀愈發的大了,處理事情也處理不明白了。
皇後要坐山觀虎鬥的心理,皇帝不是不明白,隻是不想點明罷了。在他看來,後宮不就是女人的事情嘛?他實在不想多去費心,隻要不上升到一定高度,小打小鬧,他也是能容忍的,隻是這一次過火了,連宮外的一些人都知道這件事情,所以他不得不做出些改變。
不過皇帝現在並不想放棄皇後,也秉承著人後教妻的原則,再一次提醒她,“後宮風波不斷,前朝也不得安穩,讓朕無法安心,皇後暫且把宮務交給華妃,就說皇後舊疾發作即可。但是皇後,朕不希望你的舊疾會時常發作。”
皇帝說的最後一句格外沒有感情,讓皇後心裏瞬間一涼,原以為姐姐就是皇帝的底線,隻要不讓皇帝知道是她害死姐姐即可,她忘記了眼前的這個男人是一個帝王,在帝王的眼裏,江山社稷是最重要的,若是自己這個皇後坐不穩,影響了他的江山社稷,那麽自己有可一輩子都要頭風了。
“是,臣妾明白。”幾個呼吸間,皇後低下了自己的頭顱,平穩了自己的語氣。
皇帝非常滿意皇後的態度,回養心殿的路上,他就對著蘇培盛發了幾條口諭,首先就是皇後舊疾發作,所以華妃主持後宮,其次夏冬春在這件事情上,也算是表麵立了功,而且前段時間的確委屈了她,皇帝也為了平衡一定的勢力,將夏冬春晉為貴人。
最後就是分別給麗嬪和富察貴人一些賞賜,用於安撫他們,畢竟這兩人是在這場風波中受到驚嚇的。
蘇培盛小心的應下,瞧著皇帝陰沉的臉不敢說話,他心裏猜測,看來莞貴人跟沈貴人要失一段時間的寵了,皇帝喜歡聰明的女人,最討厭自作聰明的,恐怕這二位已經在皇帝心裏打上了這樣的標簽。
華妃沒想到一覺醒來天上會掉餡餅,自己終於把皇後這個老婦壓下去了,所以對於出主意的周寧海,華妃是一點都沒有手軟,直接賞了不少的金銀,讓周寧海樂的眉開眼笑。愛財的周寧海也順手賞了一些金銀,給了出主意的小徒弟,至於為什麽一向不怎麽聰明的小徒弟會出這樣的主意,周寧海連想都沒有多想過。
華妃被皇帝捧得高高的,那也是鐵拳鐵腕鐵石心腸,迅速的處理了後宮的這些流言蜚語,雖然這是從翊坤宮傳出來的話。
而皇帝就在一旁冷眼看著華妃,他根據不同的局勢,適時的調整自己對一些人的態度,捧殺一計,對於華妃來說還是很管用的,也利用這件事情也想敲打一下甄嬛,最近被自己寵的無法無天,竟然在宮裏鬧出一些神神鬼鬼的事情。
做什麽事情,最起碼要達到一箭雙雕的地步,否則皇帝都覺得白白謀劃了。
順便給甄遠道批複的奏折,裏麵也增加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話,意思就是讓他看到女兒在後宮中不受寵的處境,要開始對上年羹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