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容色逼人
滿朝文武被我卷的睡不著 作者:陸瑄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話一出,姐弟三人笑容更皆是一僵,她們怕就怕在此處。
隨著望之愈來愈大,模樣也是一日賽一日的好看,若不是輪廓張開後尚有一些英氣,加之舉手投足間沒有絲毫女兒之態,單論這容色,她們還真怕過不了許久便會被拆穿了去。
方老太太說著拉起顧雲蔓的手,湊近瞧了瞧,笑道:“我說望哥兒怎麽生得這樣好看,原是有個同樣容色逼人的阿姐。”
顧雲蔓和顧望之眉眼間確實極為相似。顧雲蔓身子病弱,素來足不出戶,雪玉般的膚色中隱隱透著些許嬌弱的病態,神色冷若霜花,顧盼之際卻自有股清雅高華的氣質,如雪中傲梅,讓人不敢褻瀆。
而顧望之不同,她唇邊雖噙著清淺笑意,淺褐色的眼珠似是琉璃一般,輕輕一轉便是萬千光華流轉,可目光卻是沉靜又冷冽。不動不響便自有一股清冷的氣質,就像是一弘月華,風姿秀雅,清輝出塵。
雖同是冷淡,卻一個外露,一個內斂。
“瞧你光顧著說我家姑娘了,倒忘了自個兒的孫女不成。”顧老太太說著便也牽起一旁方雲瑤,道:“這是方老太太嫡親孫女雲瑤,同蔓姐兒一般大,這幾日一同玩耍便是了。”
顧雲蕙瞧著方雲瑤心中親近,不由地上前半步,笑道:”瞧著雲瑤妹妹氣質不俗,想來定是飽讀詩書,有掃眉之才。”
“姐姐過獎了,”方雲瑤欠了欠身,莞爾道“妹妹是女紅針線樣樣不通,平日裏也就讀些閑書打發時間罷了。”
“不知雲瑤妹妹都喜歡讀哪些書啊?”顧雲薇見話題轉到詩書,連忙接話道。
方雲瑤淡淡笑道:“前些日子剛讀完了李延壽的《南、北史》,頗有所感。”
顧雲薇聞言笑容一僵,神色有些窘迫,不知該如何接下話去。
俗話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般女子便是連大字都不識得幾個的,她也是生在官宦世家之中,平日裏有人教管著,才會讀些《女戒》、《內訓》,以及諸如李杜詩篇等膾炙人口之作。但若要說起旁的,難免是賜牆及肩、孤陋寡聞了些。
顧雲蔓見時下話題驟止,氣氛不免的有些尷尬,方才放了茶盞,微微笑道:“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鑒史而明,是以辨今。”
其實她偏愛讀些詩文詞賦,對史料並不熟悉,隻是前幾日在望之的書房中偶然瞧見了李白藥的《北齊書》,她也不過隨手翻閱了幾下。
方雲瑤一聽,眼眸頓時亮了幾分,喜悅道:“雲蔓姐姐也通曉史文?”
“雲瑤,”方老夫人低聲微微嗬斥了一句,轉而又對著顧老太太笑道“我這孫女不懂禮數,都是被我這個老太婆慣的,還望你不要見怪才是。”
顧老太太輕拍了一下方夫人的手背,笑著嗔怪道:“看你說的,這怎麽能叫不懂禮數呢?兩個孩子誌趣相投本是好事啊。便叫她們一塊玩耍去罷,也正好獨留我們兩個老的,敘敘舊。”
方老夫人點了點頭,道了句也好。
顧雲蔓餘光瞟了眼顧望之,見她神色淡然地抿了口茶,並無不悅反對之意,心中了然,便對欠了身道:“如此,孫女們便先告退了。”
眾人皆行了禮,方才退下。
姐弟三人攜著方雲瑤一同去了雲茗軒。
“寒舍簡陋,還望雲瑤妹妹勿要介意才是。”顧雲蕙端了杯南路銀針遞給方雲瑤,微微笑道。
其實這一路上來方雲瑤自個也瞧得清楚,雖說這顧府也不是什麽大富大貴的人家,家中卻自有祖上積蓄,房子亦是老宅,府中不論是樓閣台榭還是草木園子,皆有章法,瞧之精美、望之不俗。
可偏偏是這嫡出子女的住處,居得如此偏僻冷清,房中陳設雖非低廉之物,卻已然老舊。
內院家宅中那點事,她便是不想也知,無非是家中父親寵妾滅妻,冷待嫡子,以至府中妾室當道,逼得她們不得不在夾縫中討生存。
方雲瑤接過茶盞,淡淡笑道:“雖是陋室,惟吾德馨。比起那些高坐在貝闕珠宮中的蠅營狗苟之輩,我倒覺得姐姐這裏說是人間仙境也不為過了。”
“妹妹過獎了。”顧雲蕙被方雲瑤如此盛讚,反倒有些不好意思,紅了紅臉,柔聲道:“阿望她們去更衣了,你先在這書房中隨便看看,我去瞧瞧她們,即刻便回。”
待顧雲蕙離開書房後,方雲瑤這才放鬆了下來,在屋內上下打量了一番。
這書房雖不大,然零零散散的書架便占了屋中一大半的麵積,其中藏書頗豐,便是一些極為小眾的書卷都在其中。不過大多都是手寫翻抄,並非本籍,如此想來,主人定是費了不少心思,倒也一個愛書之人。
方雲瑤再抬眼,便瞧見書架最顯目處赫然放著幾本李白藥的《北齊書》。
她驚喜之餘正欲拿起書本翻閱一番,卻又想道如此亂動旁人之物實在不合規儀,隻得悻悻作罷,轉而又看向桌案。
些許稿紙淩亂地擺放其上,紙上字跡如高山雪鬆,冷傲清瘦。
是趙佶的瘦金體!方雲瑤心中不由地大吃一驚,便是祖母自幼苦練,至今也不過得了七分神韻。究竟是何人,竟能得了其中精髓?
這般筆法,非苦練十年不可得。但此房中之人左右不過同她一般大,怎麽可能寫出這樣的字來?
那筆墨實在漂亮,她忍不住再往下看去,方知這字跡的主人寫得竟是一篇策論。
其中論的是“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第見客論”一題,
行文張本繼末,層次明了,語言炳炳烺烺,沈博絕麗,讀來一氣嗬成。其思路之清晰,論斷之準確,說理之鑿鑿,叫人不得不心生敬佩.
“不過是些區聞陬見,惹方姐姐取笑了。”正當方雲瑤沉心讚歎之時,清冷如月的聲音便在一旁響起。
她抬頭便見方才還是一身白衫的少年此刻已然換作一套月光藍的長衫,微微欠了欠身道:“望之弟弟哪裏的話,是我不請自看,冒犯了才對。”
話音剛落,這才突然反應過來,驚訝道:“這……這書房是你的?”
顧望之微微頷首。
“那……那櫃上這些書,桌上這些文章,也……也都是你的?”方雲瑤震驚道。
顧望之再次點頭。
方雲瑤頓時瞠目結舌,一時間竟說不出半句話來,她自詡掃眉之才,六歲識《春秋》,七歲讀《漢書》,九歲曉《史記》,如今早已通閱二十四史,她原以為她的才華學識在這個年齡已算佼佼,便是比起男子也不輸須臾。
可麵前這個少年他,他才多少歲啊?左右不過十二三,便……便已有如此造詣?
那他豈非……驚世之才?
“方姐姐若是看上我這裏什麽書卷,拿去便是了。就當是我以書會友,喜逢知音了。”顧望伸手請道。
顧望之知曉在這個年代,女子能讀書已是不易,而像方雲瑤這樣博學多才的女子更是鳳毛麟角,心中惜她掃眉之才,也是誠心相交。
“原來真正博古通今之人是你?”方雲瑤恍然大悟道“那方才在堂上你怎麽不說?”
顧望之微微一笑,不語。
“韜光韞玉,”方雲瑤頓時了然,轉而又神色黯然,輕聲自語了句:“與我倒也同病相憐。”
她有史才,可撰天下人物與筆尖,一篇記敘謝道韞的《柳絮傳》行雲流水,得盛京紙貴,可礙於女子之身也不得不化名流出。
“既如此,我若是再推辭,豈不顯得矯情?”方雲瑤笑了笑,便撿了兩本半山先生的文集拿了去“待我細細拜讀完,定當完璧歸趙。”
兩人又促膝長談了一番,驚覺彼此對諸多事物的所思所想竟都不謀而合,待二人反應過來,已是黃昏。
“天色也不早了,”方雲瑤便望了望窗外,淺笑道“我若再不回去,祖母該擔心了。”
說罷拜別了眾人,轉身離開。
隨著望之愈來愈大,模樣也是一日賽一日的好看,若不是輪廓張開後尚有一些英氣,加之舉手投足間沒有絲毫女兒之態,單論這容色,她們還真怕過不了許久便會被拆穿了去。
方老太太說著拉起顧雲蔓的手,湊近瞧了瞧,笑道:“我說望哥兒怎麽生得這樣好看,原是有個同樣容色逼人的阿姐。”
顧雲蔓和顧望之眉眼間確實極為相似。顧雲蔓身子病弱,素來足不出戶,雪玉般的膚色中隱隱透著些許嬌弱的病態,神色冷若霜花,顧盼之際卻自有股清雅高華的氣質,如雪中傲梅,讓人不敢褻瀆。
而顧望之不同,她唇邊雖噙著清淺笑意,淺褐色的眼珠似是琉璃一般,輕輕一轉便是萬千光華流轉,可目光卻是沉靜又冷冽。不動不響便自有一股清冷的氣質,就像是一弘月華,風姿秀雅,清輝出塵。
雖同是冷淡,卻一個外露,一個內斂。
“瞧你光顧著說我家姑娘了,倒忘了自個兒的孫女不成。”顧老太太說著便也牽起一旁方雲瑤,道:“這是方老太太嫡親孫女雲瑤,同蔓姐兒一般大,這幾日一同玩耍便是了。”
顧雲蕙瞧著方雲瑤心中親近,不由地上前半步,笑道:”瞧著雲瑤妹妹氣質不俗,想來定是飽讀詩書,有掃眉之才。”
“姐姐過獎了,”方雲瑤欠了欠身,莞爾道“妹妹是女紅針線樣樣不通,平日裏也就讀些閑書打發時間罷了。”
“不知雲瑤妹妹都喜歡讀哪些書啊?”顧雲薇見話題轉到詩書,連忙接話道。
方雲瑤淡淡笑道:“前些日子剛讀完了李延壽的《南、北史》,頗有所感。”
顧雲薇聞言笑容一僵,神色有些窘迫,不知該如何接下話去。
俗話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般女子便是連大字都不識得幾個的,她也是生在官宦世家之中,平日裏有人教管著,才會讀些《女戒》、《內訓》,以及諸如李杜詩篇等膾炙人口之作。但若要說起旁的,難免是賜牆及肩、孤陋寡聞了些。
顧雲蔓見時下話題驟止,氣氛不免的有些尷尬,方才放了茶盞,微微笑道:“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鑒史而明,是以辨今。”
其實她偏愛讀些詩文詞賦,對史料並不熟悉,隻是前幾日在望之的書房中偶然瞧見了李白藥的《北齊書》,她也不過隨手翻閱了幾下。
方雲瑤一聽,眼眸頓時亮了幾分,喜悅道:“雲蔓姐姐也通曉史文?”
“雲瑤,”方老夫人低聲微微嗬斥了一句,轉而又對著顧老太太笑道“我這孫女不懂禮數,都是被我這個老太婆慣的,還望你不要見怪才是。”
顧老太太輕拍了一下方夫人的手背,笑著嗔怪道:“看你說的,這怎麽能叫不懂禮數呢?兩個孩子誌趣相投本是好事啊。便叫她們一塊玩耍去罷,也正好獨留我們兩個老的,敘敘舊。”
方老夫人點了點頭,道了句也好。
顧雲蔓餘光瞟了眼顧望之,見她神色淡然地抿了口茶,並無不悅反對之意,心中了然,便對欠了身道:“如此,孫女們便先告退了。”
眾人皆行了禮,方才退下。
姐弟三人攜著方雲瑤一同去了雲茗軒。
“寒舍簡陋,還望雲瑤妹妹勿要介意才是。”顧雲蕙端了杯南路銀針遞給方雲瑤,微微笑道。
其實這一路上來方雲瑤自個也瞧得清楚,雖說這顧府也不是什麽大富大貴的人家,家中卻自有祖上積蓄,房子亦是老宅,府中不論是樓閣台榭還是草木園子,皆有章法,瞧之精美、望之不俗。
可偏偏是這嫡出子女的住處,居得如此偏僻冷清,房中陳設雖非低廉之物,卻已然老舊。
內院家宅中那點事,她便是不想也知,無非是家中父親寵妾滅妻,冷待嫡子,以至府中妾室當道,逼得她們不得不在夾縫中討生存。
方雲瑤接過茶盞,淡淡笑道:“雖是陋室,惟吾德馨。比起那些高坐在貝闕珠宮中的蠅營狗苟之輩,我倒覺得姐姐這裏說是人間仙境也不為過了。”
“妹妹過獎了。”顧雲蕙被方雲瑤如此盛讚,反倒有些不好意思,紅了紅臉,柔聲道:“阿望她們去更衣了,你先在這書房中隨便看看,我去瞧瞧她們,即刻便回。”
待顧雲蕙離開書房後,方雲瑤這才放鬆了下來,在屋內上下打量了一番。
這書房雖不大,然零零散散的書架便占了屋中一大半的麵積,其中藏書頗豐,便是一些極為小眾的書卷都在其中。不過大多都是手寫翻抄,並非本籍,如此想來,主人定是費了不少心思,倒也一個愛書之人。
方雲瑤再抬眼,便瞧見書架最顯目處赫然放著幾本李白藥的《北齊書》。
她驚喜之餘正欲拿起書本翻閱一番,卻又想道如此亂動旁人之物實在不合規儀,隻得悻悻作罷,轉而又看向桌案。
些許稿紙淩亂地擺放其上,紙上字跡如高山雪鬆,冷傲清瘦。
是趙佶的瘦金體!方雲瑤心中不由地大吃一驚,便是祖母自幼苦練,至今也不過得了七分神韻。究竟是何人,竟能得了其中精髓?
這般筆法,非苦練十年不可得。但此房中之人左右不過同她一般大,怎麽可能寫出這樣的字來?
那筆墨實在漂亮,她忍不住再往下看去,方知這字跡的主人寫得竟是一篇策論。
其中論的是“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第見客論”一題,
行文張本繼末,層次明了,語言炳炳烺烺,沈博絕麗,讀來一氣嗬成。其思路之清晰,論斷之準確,說理之鑿鑿,叫人不得不心生敬佩.
“不過是些區聞陬見,惹方姐姐取笑了。”正當方雲瑤沉心讚歎之時,清冷如月的聲音便在一旁響起。
她抬頭便見方才還是一身白衫的少年此刻已然換作一套月光藍的長衫,微微欠了欠身道:“望之弟弟哪裏的話,是我不請自看,冒犯了才對。”
話音剛落,這才突然反應過來,驚訝道:“這……這書房是你的?”
顧望之微微頷首。
“那……那櫃上這些書,桌上這些文章,也……也都是你的?”方雲瑤震驚道。
顧望之再次點頭。
方雲瑤頓時瞠目結舌,一時間竟說不出半句話來,她自詡掃眉之才,六歲識《春秋》,七歲讀《漢書》,九歲曉《史記》,如今早已通閱二十四史,她原以為她的才華學識在這個年齡已算佼佼,便是比起男子也不輸須臾。
可麵前這個少年他,他才多少歲啊?左右不過十二三,便……便已有如此造詣?
那他豈非……驚世之才?
“方姐姐若是看上我這裏什麽書卷,拿去便是了。就當是我以書會友,喜逢知音了。”顧望伸手請道。
顧望之知曉在這個年代,女子能讀書已是不易,而像方雲瑤這樣博學多才的女子更是鳳毛麟角,心中惜她掃眉之才,也是誠心相交。
“原來真正博古通今之人是你?”方雲瑤恍然大悟道“那方才在堂上你怎麽不說?”
顧望之微微一笑,不語。
“韜光韞玉,”方雲瑤頓時了然,轉而又神色黯然,輕聲自語了句:“與我倒也同病相憐。”
她有史才,可撰天下人物與筆尖,一篇記敘謝道韞的《柳絮傳》行雲流水,得盛京紙貴,可礙於女子之身也不得不化名流出。
“既如此,我若是再推辭,豈不顯得矯情?”方雲瑤笑了笑,便撿了兩本半山先生的文集拿了去“待我細細拜讀完,定當完璧歸趙。”
兩人又促膝長談了一番,驚覺彼此對諸多事物的所思所想竟都不謀而合,待二人反應過來,已是黃昏。
“天色也不早了,”方雲瑤便望了望窗外,淺笑道“我若再不回去,祖母該擔心了。”
說罷拜別了眾人,轉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