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包軒對一個說法很感興趣――感情投資。令包軒突然關注這個詞匯的是一些曆史故事。
話說吳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在擔任魏軍統帥時,與士卒同甘共苦,深受下層士兵的擁戴。當然,吳起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士兵在戰場上為他賣命,多打勝仗,他的戰功大了,俸祿自然也就高了。
正所謂“一將成名萬骨枯”!
有一次,一個士兵身上長了個膿瘡,作為一軍統帥的吳起竟然親自用嘴為士兵吸吮膿血,全軍上下無不感動,而這個士兵的母親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卻放聲大哭。
有人奇怪的問道:“你的兒子不過隻是一名小小的士兵,將軍親自為他吸膿血,你兒子能夠得到將軍的厚愛,這是你們家的福分哪!你為什麽還哭得這麽傷心呢?”
這位母親聽後哭訴道:“他這哪裏是厚愛我的兒子呀,分明是想讓我兒子為他賣命。想當初吳將軍也曾為孩子的父親吸膿血,結果打仗時孩子他父親格外拚命,衝鋒在前,結果戰死沙場。現在他又這樣對我的兒子,看來這孩子怕是也活不長了!”
……
有句話說得好,“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難道吳起真的就那麽愛兵如子嗎,當然不是,他這麽做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讓士兵在戰場上拚命,作為上級,隻有和下級搞好關係,贏得下級的擁戴,才能調動起下級的積極性,從而促使他們盡心盡力地工作,吳起當然深知這個道理。
俗話說“將心比心”,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你,那麽你自己就要現那樣對待別人,隻有先付出真情和愛,才能收到一呼百應的效果。
在職場也是如此,任何一個下屬其實都渴望著自己的上司對自己好。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隻要有愛兵如子的統帥,就會有盡心竭力的士兵效命疆場。
後漢三國時期,也有這樣一段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故事。
常山趙子龍為了救夫人以及少主,單槍匹馬勇闖曹營,殺他個七進七出,雖可惜的是未能保住糜夫人,但是最後成功的將劉阿鬥救出。
當看到趙子龍雙手將劉阿鬥平安無恙的送到自己麵前時,劉備當時就哭了。按照常理來說,一般這種情況下當爹的就算不抱過孩子狂親兩口,也會擔心的檢查一下孩子有沒有受傷。
可是劉備十分有才,他抱過正在繈褓中的劉阿鬥就罵道:“小畜生,為救你脫離虎口,險些損我一員大將,留你何用!”說著劉備一下就把孩子給扔在地上。
知道這裏麵典故的人當然都清楚,劉備這是在演戲,根據史籍的描述,劉備天生雙臂過膝,那一雙大長胳膊估計就是為了這一刻而生的。
劉備當時在準備摔孩子的時候是坐著的,加上長於常人的雙臂,劉備看似是摔孩子,可實際上卻是將孩子給擱在了地上,隻是表麵上顯得粗魯了些,盡管如此,也傷不到孩子的性命。
劉備摔孩子的用意和吳起一樣,都是為了讓身邊的得力幹將效忠自己,到了關鍵時刻不遺餘力的為自己付出。
而並非是真的想將孩子弄死,不然的話他幹嘛要簡簡單單的“摔”一下呢,有本事的話直接拎著孩子的腿,掄圓了照著身後粗壯的樹幹拍上去。
倘若劉備真有那樣的血性,說不定最後勝利還真有可能歸了他。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劉備的做法在旁人看來作秀的成分昭然若揭,可是身為當事人之一的趙子龍卻早已感動的淚流滿麵,暗自立誓效忠劉備到死!
這段曆史故事被後人說成了一句歇後語,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不管是吳起為士兵吸膿血,還是劉備摔孩子,他們都在感情上付出了投資,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領導者對部下的一切感情投資,都是這樣的。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會記得隻見過一兩次麵的下屬的名字,在電梯內或公司門口遇見時,點頭微笑之餘,交出下屬的名字,會令下屬受寵若驚,富有人情味的上司必能獲得下屬的衷心擁戴。
一點點的感情投資,就可以換回下屬百倍的忠實回報。所以,領導隻是需要放下身架,需要一點點計謀,就能走近下屬,與他們打成一片。
不知道怎麽回事,悟到這裏的時候,包軒忽然腦中開始浮現出劉彤的模樣,比對一下,很多領導和這些曆史上的作秀達人倒還真有幾分相像之處。
過去包軒一直以為當領導就要替員工著想,可是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包軒漸漸發現,那是要本著公司利益為先的基礎上。
有公司才會平台養活員工,如果連公司都沒有了,那所有人都隻能靠喝西北風了。如果站在企業角度去想也不難理解,如果沒有水,哪裏還會有魚?
話說吳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在擔任魏軍統帥時,與士卒同甘共苦,深受下層士兵的擁戴。當然,吳起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讓士兵在戰場上為他賣命,多打勝仗,他的戰功大了,俸祿自然也就高了。
正所謂“一將成名萬骨枯”!
有一次,一個士兵身上長了個膿瘡,作為一軍統帥的吳起竟然親自用嘴為士兵吸吮膿血,全軍上下無不感動,而這個士兵的母親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卻放聲大哭。
有人奇怪的問道:“你的兒子不過隻是一名小小的士兵,將軍親自為他吸膿血,你兒子能夠得到將軍的厚愛,這是你們家的福分哪!你為什麽還哭得這麽傷心呢?”
這位母親聽後哭訴道:“他這哪裏是厚愛我的兒子呀,分明是想讓我兒子為他賣命。想當初吳將軍也曾為孩子的父親吸膿血,結果打仗時孩子他父親格外拚命,衝鋒在前,結果戰死沙場。現在他又這樣對我的兒子,看來這孩子怕是也活不長了!”
……
有句話說得好,“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難道吳起真的就那麽愛兵如子嗎,當然不是,他這麽做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讓士兵在戰場上拚命,作為上級,隻有和下級搞好關係,贏得下級的擁戴,才能調動起下級的積極性,從而促使他們盡心盡力地工作,吳起當然深知這個道理。
俗話說“將心比心”,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你,那麽你自己就要現那樣對待別人,隻有先付出真情和愛,才能收到一呼百應的效果。
在職場也是如此,任何一個下屬其實都渴望著自己的上司對自己好。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隻要有愛兵如子的統帥,就會有盡心竭力的士兵效命疆場。
後漢三國時期,也有這樣一段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故事。
常山趙子龍為了救夫人以及少主,單槍匹馬勇闖曹營,殺他個七進七出,雖可惜的是未能保住糜夫人,但是最後成功的將劉阿鬥救出。
當看到趙子龍雙手將劉阿鬥平安無恙的送到自己麵前時,劉備當時就哭了。按照常理來說,一般這種情況下當爹的就算不抱過孩子狂親兩口,也會擔心的檢查一下孩子有沒有受傷。
可是劉備十分有才,他抱過正在繈褓中的劉阿鬥就罵道:“小畜生,為救你脫離虎口,險些損我一員大將,留你何用!”說著劉備一下就把孩子給扔在地上。
知道這裏麵典故的人當然都清楚,劉備這是在演戲,根據史籍的描述,劉備天生雙臂過膝,那一雙大長胳膊估計就是為了這一刻而生的。
劉備當時在準備摔孩子的時候是坐著的,加上長於常人的雙臂,劉備看似是摔孩子,可實際上卻是將孩子給擱在了地上,隻是表麵上顯得粗魯了些,盡管如此,也傷不到孩子的性命。
劉備摔孩子的用意和吳起一樣,都是為了讓身邊的得力幹將效忠自己,到了關鍵時刻不遺餘力的為自己付出。
而並非是真的想將孩子弄死,不然的話他幹嘛要簡簡單單的“摔”一下呢,有本事的話直接拎著孩子的腿,掄圓了照著身後粗壯的樹幹拍上去。
倘若劉備真有那樣的血性,說不定最後勝利還真有可能歸了他。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劉備的做法在旁人看來作秀的成分昭然若揭,可是身為當事人之一的趙子龍卻早已感動的淚流滿麵,暗自立誓效忠劉備到死!
這段曆史故事被後人說成了一句歇後語,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不管是吳起為士兵吸膿血,還是劉備摔孩子,他們都在感情上付出了投資,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領導者對部下的一切感情投資,都是這樣的。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會記得隻見過一兩次麵的下屬的名字,在電梯內或公司門口遇見時,點頭微笑之餘,交出下屬的名字,會令下屬受寵若驚,富有人情味的上司必能獲得下屬的衷心擁戴。
一點點的感情投資,就可以換回下屬百倍的忠實回報。所以,領導隻是需要放下身架,需要一點點計謀,就能走近下屬,與他們打成一片。
不知道怎麽回事,悟到這裏的時候,包軒忽然腦中開始浮現出劉彤的模樣,比對一下,很多領導和這些曆史上的作秀達人倒還真有幾分相像之處。
過去包軒一直以為當領導就要替員工著想,可是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包軒漸漸發現,那是要本著公司利益為先的基礎上。
有公司才會平台養活員工,如果連公司都沒有了,那所有人都隻能靠喝西北風了。如果站在企業角度去想也不難理解,如果沒有水,哪裏還會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