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爭執不下的時候,諾克隻得祭出家長製利器:“我是你父親,你是你法律上的第一監護人,在你20歲之前別想自作主張!”
根本沒給她辯解的機會就勒令她回去睡覺了。
離她的床左邊一米多的牆上有個伸出來的燭台,點著一隻蠟燭,隻要她沒睡著,這支蠟燭就要一直亮著。這是規矩。
躺在自己床上,伊菲格蕾絲一個抬眼,看到了不知何時被放在床頭櫃上的《馬特亞-奧格蘭斯人名互譯》(這本書不是她的書,多半是那倆熊孩子放的),心裏更加煩躁了。
這本書讓她想到世界社會民俗課老師教自己上課的內容:血統重於一切……吧啦吧啦。
那時她也是頭次知道伊德菲娜結婚前不叫伊麗莎白·凡·喬安娜·歐麗蒂茜婭,看的沒錯,那時候她沒有姓氏!
因為在合亞蘭隻有爵位繼承人在結婚前有姓氏,而第一代爵以封地為姓氏。
皇後從合亞蘭嫁到馬特亞,雖然還是信的一個教,但卻跨越了派別、要尊奉不同的宗教首腦,所以,她再次受洗,改名為伊德菲娜·嘉·喬安娜·安可莉西亞·卡特列裏克。她是可以在父母姓氏裏任選其一作為自己的姓氏,可是她與母親多年不和,所以選了父姓。
馬特亞帝國這邊,皇帝夫婦和他們的七個孩子共有五個姓氏,伊菲格蕾絲和三個皇子繼承了愛維裏奧血統,所以才姓愛維裏奧,其他三個紅發小男孩一人一個姓。
每一個愛維裏奧血統的孩子降生後,父母中非愛維裏奧血統的那一方的姓氏就會成為第二姓氏。
帝國境內人口數量最多的皇族姓氏是“紹爾庫迪卡·愛維裏奧”分支。
紹爾庫迪卡家族出自威廉一世第二個孩子康特·紹爾庫迪卡,這個家族一直跟皇室保持著遠親結婚的關係——絕不娶三代以內的近親,但是一定會娶三代以外的遠親。比如他的兒子二世公爵娶了曾祖父女兒的兒子的女兒埃莉諾·嘉·愛維裏奧、他的孫子娶了親姑奶奶的孫女薩莉·嘉·愛維裏奧,從此拉開了“紹爾庫迪卡·愛維裏奧”家族的序幕。
首相勞爾·紹爾庫迪卡和諾克有共同的曾祖父,諾克是兒子的兒子的兒子,勞爾是女兒的女兒的兒子,他的妻子比阿特麗斯更是皇帝的姑表妹。
這個姓氏現存人口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女性。並非因為歧視女性,而是因為這個姓氏真的很久沒有女性出生了,上一個姓“紹爾庫迪卡·愛維裏奧”的女性今年正好是她470周年忌。而且能嫁給這個姓氏的愛維裏奧家族女人其家族實力也讓她們不屑於冠夫姓。
首相夫婦為了能生個女兒,先後為“紹爾庫迪卡”這姓氏貢獻了一位公子、為“紹爾庫迪卡·愛維裏奧”這個姓氏貢獻了三個公子,差點給小兒子起名叫瑪利亞。
這兩個家族從來不知道啥叫放棄,生不出女兒就過繼,從那兒過繼?當然是兒媳們娘家!兒媳娘家沒女兒就過繼娘家嫂子或弟媳娘家的……話說勞爾夫婦倆最近也在選女兒。
這個難度係數不是一般的大:比阿特麗斯公主的娘家嫂嫂和弟媳婦都是家裏的獨女,她們的兄弟目前還沒有生出過一個女孩。
這兩口子曾經打過凱瑟琳那倆女兒的主意,隻要一個就行,對方並不想打破兩兒兩女的美好局麵,拒絕了。
可惜被他們家選中的女孩在生育上也是“與女無瓜”,哪怕生了女兒也活不到15歲。
就像戴利救上來的那位公爵夫人的小公主,6歲時溺水沒死,卻在10歲時病死了。
以至於坊間一直傳說紹爾庫迪卡家族祖上曾經做過褻瀆女性的事情,故而被詛咒了。
伊菲格蕾絲從被窩裏伸手拿下了那本書,翻了翻,發現倆熊孩子居然把他們一家所有姓名部件的翻譯都給圈記了。
比如歐文奧格蘭斯語叫“伊溫”,邁克洛夫特稱“墨克夫特”,伊莎貝拉成了“埃瑟貝麗絲”……
伊菲格蕾絲這個組合名拆成兩截之後再拚起來,在奧格蘭斯語中被翻譯為“伊菲革涅亞”,她本人對這個稱呼深惡痛絕,因為這個稱呼像極了古希臘神話中阿伽門農的那個腦回路清奇的女兒伊菲革涅亞。
這是何許人也。
希臘神話裏,這丫頭的老爸阿伽門農打獵時不合法度,得罪了狩獵女神(即月神阿爾忒彌斯,阿波羅的孿生姐妹),等他派兵攻打特洛伊時,狩獵女神故意為難他,不給他的船隊送風,除非他獻祭自己的孩子。
於是,阿伽門農讓手下帶來了自己的大女兒伊菲革涅亞,把她送上了祭壇,後來想要反悔卻已經來不及了。關鍵時刻,神性大發的狩獵女神赦免了這個娃子,讓一頭馴鹿替代了她,然後把她拐到遠處去當自己的祭司,而阿伽門農的船隊順利等來了想要的風,順利起航。
阿伽門農手下把女兒還活著的消息告訴他的王後老婆,不過自己的第一個孩子依然是被搶走了,這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當媽的接受不了。
王後因為丈夫阿伽門農獻祭自己女兒的事情對丈夫懷恨在心,阿伽門農的堂弟趁虛而入,跟嫂子好上了。阿伽門農十年征程勝利凱旋,還順手娶了特洛伊的雅典娜神廟女祭司卡珊德拉,報仇心切的王後在情人的慫恿下把阿伽門農和他二太太卡珊德拉都殺了。
阿伽門農的二女兒、小女兒和他們的兒子為了替父報仇,聯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及其姘夫。兒女們因殺害母親被複仇女神所追殺,在阿波羅和雅典娜的幹涉下,參與審判的人們和兩位隻維護男人利益的當事神隻最終判他們無罪,且用高等神廟的祭祀買通了複仇女神,讓她們放棄了追殺。
然後雅典娜讓大兒子去伊菲革涅亞當祭祀的陶裏斯這個地方把阿爾忒彌斯的神像搶走——因為女神不喜歡被野蠻人祭祀(馬後炮,當初這個神廟是月神自己選的),順便帶走他大姐。
伊菲革涅亞在陶裏斯當阿爾忒彌斯的女祭司,陶裏斯人都很尊重她並且信任她。月神的神像隻有她能碰。
陶裏斯人遵守風俗把外地人殺死獻祭給女神,而這些外鄉人很多都是從伊菲革涅亞故鄉來的希臘人,雖然她不必親自動手殺人,可她看著心裏難受(然而也沒攔著他們殺人,就眼睜睜看著他們被殺)。
等到她的弟弟也被抓來,她接著詢問故鄉的機會得知了眼前之人是她親弟弟,她弟告訴她自己的來意。然後她騙陶裏斯國王說這個人和他的小跟班不潔,要把他們放在海裏洗洗幹淨才能祭祀,然後她因著當地人對她的信任帶著女神像和弟弟一起上船跑了。這位王子登基後在故鄉建立了新的月神廟,伊菲革涅亞就繼續當她的女祭司。
嗬嗬。
伊菲革涅亞明知道她母親是因為她變成了一個毒婦,可她從未感激過母親。
伊菲格蕾絲在這方麵還挺嫉妒她的,都是母親的第一個孩子,可是伊菲格蕾絲在母親的心目中的分量輕到連一份親筆信都攤不上。可他偏偏有個阿伽門農那樣願意犧牲女兒的父親!
在阿伽門農決定獻祭伊菲革涅亞的現場,她弟弟是在的,他明明看到了母親的悲痛欲絕,多年後卻寧願在嚴重戀父情結的二姐的唆使下選擇為父報仇。要不是雅典娜提點他賄賂月神阿爾忒彌斯、請求她的庇佑、恰好隻有這個大姐能搬走女神像,他會想著有這個大姐嗎?她的弟弟妹妹們又有誰真心懷念過消失的大姐?
好巧不巧,伊菲格蕾絲也有個王位繼承人的弟弟。
在阿伽門農想反悔時,全體希臘士兵都逼他下決定,隻有阿喀琉斯竭盡全力為她求情、反對獻祭她。
如有一天,伊菲格蕾絲被認為到了需要犧牲的時候,估計她的同胞們也是希臘士兵們樣的態度,而她未必會遇到那個敢說話的阿喀琉斯。
陶裏斯人信任並且愛戴女祭司,而女祭司背叛了他們、還帶走了他們的守護神。伊菲格蕾絲雖然不願意天殺的命運!
伊菲革涅亞她母親也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的悲劇人物:母親跟宙斯私通,妹妹海倫跟拋棄上門女婿和特洛伊王子私奔引發地區大戰間接害她失去一個女兒;因為老公家族兄弟世仇,情人把她當做了複仇工具;老公撇下她組織人馬幫弟弟搶老婆(也就是海倫);大女兒被搶走而且不愛自己這個母親;二女兒戀父成母;三女兒和小兒子被二姐帶著殺母;連她虔誠祭祀的神都不幫她。
如果有個惡婆婆和好事小姑子,她就集齊了女人能有的所有下下簽。
可是對她來說,他沒有奧德修斯那樣專情的丈夫。如果阿加門農活著,她可能隻能看著丈夫跟他的新歡卡珊德拉有說有笑,自己隻能忍氣吞聲。而且她的兒女很有可能隻會勸母親隱忍、順從丈夫。
伊菲格蕾絲心裏認為自己如果被逼到了那一步,大概也會像她一樣瘋狂:就算要死,死之前也要拉兩墊背的。
她從來不懷疑這種選擇。
阿伽門農夫婦倆都不是什麽好東西,所以他們的兒女也就那樣。
而她伊菲格蕾絲也是她父親的女兒。
地球上的東方人是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而西方古希臘歌劇裏,伊菲革涅亞的母親卻也有一句經典台詞:“光明是從他媽黑夜那裏誕生的。”
這兩句話好像都有道理。
所以,以後想當什麽人還是自己做成了才算。
到最大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不立g,免得最後打臉。
根本沒給她辯解的機會就勒令她回去睡覺了。
離她的床左邊一米多的牆上有個伸出來的燭台,點著一隻蠟燭,隻要她沒睡著,這支蠟燭就要一直亮著。這是規矩。
躺在自己床上,伊菲格蕾絲一個抬眼,看到了不知何時被放在床頭櫃上的《馬特亞-奧格蘭斯人名互譯》(這本書不是她的書,多半是那倆熊孩子放的),心裏更加煩躁了。
這本書讓她想到世界社會民俗課老師教自己上課的內容:血統重於一切……吧啦吧啦。
那時她也是頭次知道伊德菲娜結婚前不叫伊麗莎白·凡·喬安娜·歐麗蒂茜婭,看的沒錯,那時候她沒有姓氏!
因為在合亞蘭隻有爵位繼承人在結婚前有姓氏,而第一代爵以封地為姓氏。
皇後從合亞蘭嫁到馬特亞,雖然還是信的一個教,但卻跨越了派別、要尊奉不同的宗教首腦,所以,她再次受洗,改名為伊德菲娜·嘉·喬安娜·安可莉西亞·卡特列裏克。她是可以在父母姓氏裏任選其一作為自己的姓氏,可是她與母親多年不和,所以選了父姓。
馬特亞帝國這邊,皇帝夫婦和他們的七個孩子共有五個姓氏,伊菲格蕾絲和三個皇子繼承了愛維裏奧血統,所以才姓愛維裏奧,其他三個紅發小男孩一人一個姓。
每一個愛維裏奧血統的孩子降生後,父母中非愛維裏奧血統的那一方的姓氏就會成為第二姓氏。
帝國境內人口數量最多的皇族姓氏是“紹爾庫迪卡·愛維裏奧”分支。
紹爾庫迪卡家族出自威廉一世第二個孩子康特·紹爾庫迪卡,這個家族一直跟皇室保持著遠親結婚的關係——絕不娶三代以內的近親,但是一定會娶三代以外的遠親。比如他的兒子二世公爵娶了曾祖父女兒的兒子的女兒埃莉諾·嘉·愛維裏奧、他的孫子娶了親姑奶奶的孫女薩莉·嘉·愛維裏奧,從此拉開了“紹爾庫迪卡·愛維裏奧”家族的序幕。
首相勞爾·紹爾庫迪卡和諾克有共同的曾祖父,諾克是兒子的兒子的兒子,勞爾是女兒的女兒的兒子,他的妻子比阿特麗斯更是皇帝的姑表妹。
這個姓氏現存人口最大的特點是:沒有女性。並非因為歧視女性,而是因為這個姓氏真的很久沒有女性出生了,上一個姓“紹爾庫迪卡·愛維裏奧”的女性今年正好是她470周年忌。而且能嫁給這個姓氏的愛維裏奧家族女人其家族實力也讓她們不屑於冠夫姓。
首相夫婦為了能生個女兒,先後為“紹爾庫迪卡”這姓氏貢獻了一位公子、為“紹爾庫迪卡·愛維裏奧”這個姓氏貢獻了三個公子,差點給小兒子起名叫瑪利亞。
這兩個家族從來不知道啥叫放棄,生不出女兒就過繼,從那兒過繼?當然是兒媳們娘家!兒媳娘家沒女兒就過繼娘家嫂子或弟媳娘家的……話說勞爾夫婦倆最近也在選女兒。
這個難度係數不是一般的大:比阿特麗斯公主的娘家嫂嫂和弟媳婦都是家裏的獨女,她們的兄弟目前還沒有生出過一個女孩。
這兩口子曾經打過凱瑟琳那倆女兒的主意,隻要一個就行,對方並不想打破兩兒兩女的美好局麵,拒絕了。
可惜被他們家選中的女孩在生育上也是“與女無瓜”,哪怕生了女兒也活不到15歲。
就像戴利救上來的那位公爵夫人的小公主,6歲時溺水沒死,卻在10歲時病死了。
以至於坊間一直傳說紹爾庫迪卡家族祖上曾經做過褻瀆女性的事情,故而被詛咒了。
伊菲格蕾絲從被窩裏伸手拿下了那本書,翻了翻,發現倆熊孩子居然把他們一家所有姓名部件的翻譯都給圈記了。
比如歐文奧格蘭斯語叫“伊溫”,邁克洛夫特稱“墨克夫特”,伊莎貝拉成了“埃瑟貝麗絲”……
伊菲格蕾絲這個組合名拆成兩截之後再拚起來,在奧格蘭斯語中被翻譯為“伊菲革涅亞”,她本人對這個稱呼深惡痛絕,因為這個稱呼像極了古希臘神話中阿伽門農的那個腦回路清奇的女兒伊菲革涅亞。
這是何許人也。
希臘神話裏,這丫頭的老爸阿伽門農打獵時不合法度,得罪了狩獵女神(即月神阿爾忒彌斯,阿波羅的孿生姐妹),等他派兵攻打特洛伊時,狩獵女神故意為難他,不給他的船隊送風,除非他獻祭自己的孩子。
於是,阿伽門農讓手下帶來了自己的大女兒伊菲革涅亞,把她送上了祭壇,後來想要反悔卻已經來不及了。關鍵時刻,神性大發的狩獵女神赦免了這個娃子,讓一頭馴鹿替代了她,然後把她拐到遠處去當自己的祭司,而阿伽門農的船隊順利等來了想要的風,順利起航。
阿伽門農手下把女兒還活著的消息告訴他的王後老婆,不過自己的第一個孩子依然是被搶走了,這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當媽的接受不了。
王後因為丈夫阿伽門農獻祭自己女兒的事情對丈夫懷恨在心,阿伽門農的堂弟趁虛而入,跟嫂子好上了。阿伽門農十年征程勝利凱旋,還順手娶了特洛伊的雅典娜神廟女祭司卡珊德拉,報仇心切的王後在情人的慫恿下把阿伽門農和他二太太卡珊德拉都殺了。
阿伽門農的二女兒、小女兒和他們的兒子為了替父報仇,聯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及其姘夫。兒女們因殺害母親被複仇女神所追殺,在阿波羅和雅典娜的幹涉下,參與審判的人們和兩位隻維護男人利益的當事神隻最終判他們無罪,且用高等神廟的祭祀買通了複仇女神,讓她們放棄了追殺。
然後雅典娜讓大兒子去伊菲革涅亞當祭祀的陶裏斯這個地方把阿爾忒彌斯的神像搶走——因為女神不喜歡被野蠻人祭祀(馬後炮,當初這個神廟是月神自己選的),順便帶走他大姐。
伊菲革涅亞在陶裏斯當阿爾忒彌斯的女祭司,陶裏斯人都很尊重她並且信任她。月神的神像隻有她能碰。
陶裏斯人遵守風俗把外地人殺死獻祭給女神,而這些外鄉人很多都是從伊菲革涅亞故鄉來的希臘人,雖然她不必親自動手殺人,可她看著心裏難受(然而也沒攔著他們殺人,就眼睜睜看著他們被殺)。
等到她的弟弟也被抓來,她接著詢問故鄉的機會得知了眼前之人是她親弟弟,她弟告訴她自己的來意。然後她騙陶裏斯國王說這個人和他的小跟班不潔,要把他們放在海裏洗洗幹淨才能祭祀,然後她因著當地人對她的信任帶著女神像和弟弟一起上船跑了。這位王子登基後在故鄉建立了新的月神廟,伊菲革涅亞就繼續當她的女祭司。
嗬嗬。
伊菲革涅亞明知道她母親是因為她變成了一個毒婦,可她從未感激過母親。
伊菲格蕾絲在這方麵還挺嫉妒她的,都是母親的第一個孩子,可是伊菲格蕾絲在母親的心目中的分量輕到連一份親筆信都攤不上。可他偏偏有個阿伽門農那樣願意犧牲女兒的父親!
在阿伽門農決定獻祭伊菲革涅亞的現場,她弟弟是在的,他明明看到了母親的悲痛欲絕,多年後卻寧願在嚴重戀父情結的二姐的唆使下選擇為父報仇。要不是雅典娜提點他賄賂月神阿爾忒彌斯、請求她的庇佑、恰好隻有這個大姐能搬走女神像,他會想著有這個大姐嗎?她的弟弟妹妹們又有誰真心懷念過消失的大姐?
好巧不巧,伊菲格蕾絲也有個王位繼承人的弟弟。
在阿伽門農想反悔時,全體希臘士兵都逼他下決定,隻有阿喀琉斯竭盡全力為她求情、反對獻祭她。
如有一天,伊菲格蕾絲被認為到了需要犧牲的時候,估計她的同胞們也是希臘士兵們樣的態度,而她未必會遇到那個敢說話的阿喀琉斯。
陶裏斯人信任並且愛戴女祭司,而女祭司背叛了他們、還帶走了他們的守護神。伊菲格蕾絲雖然不願意天殺的命運!
伊菲革涅亞她母親也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的悲劇人物:母親跟宙斯私通,妹妹海倫跟拋棄上門女婿和特洛伊王子私奔引發地區大戰間接害她失去一個女兒;因為老公家族兄弟世仇,情人把她當做了複仇工具;老公撇下她組織人馬幫弟弟搶老婆(也就是海倫);大女兒被搶走而且不愛自己這個母親;二女兒戀父成母;三女兒和小兒子被二姐帶著殺母;連她虔誠祭祀的神都不幫她。
如果有個惡婆婆和好事小姑子,她就集齊了女人能有的所有下下簽。
可是對她來說,他沒有奧德修斯那樣專情的丈夫。如果阿加門農活著,她可能隻能看著丈夫跟他的新歡卡珊德拉有說有笑,自己隻能忍氣吞聲。而且她的兒女很有可能隻會勸母親隱忍、順從丈夫。
伊菲格蕾絲心裏認為自己如果被逼到了那一步,大概也會像她一樣瘋狂:就算要死,死之前也要拉兩墊背的。
她從來不懷疑這種選擇。
阿伽門農夫婦倆都不是什麽好東西,所以他們的兒女也就那樣。
而她伊菲格蕾絲也是她父親的女兒。
地球上的東方人是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而西方古希臘歌劇裏,伊菲革涅亞的母親卻也有一句經典台詞:“光明是從他媽黑夜那裏誕生的。”
這兩句話好像都有道理。
所以,以後想當什麽人還是自己做成了才算。
到最大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不立g,免得最後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