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把老哥推開:“別打岔,禮貌,可懂?”
“後來我父親去鎮上找皮革匠做東西,恰遇一個京城來的鞋匠在那裏進皮子——我老家養牛業是很繁茂的,出肉的精良,出皮的優質,常有人來這裏進皮子或者進牛肉。
那個鞋匠說想要收個五歲的學徒,大了小了都不要,按照學徒的一般規矩來對待。
學,就是學生;徒,就是做苦力的仆人。
當了學徒,要生要死師傅說了算、任打任罵,家裏人都不得過問。
頭十年是免費當學徒,但是啥事都要幹。
再七年有每月2撒裏的工錢,但不是給學徒的,是給學徒父母的,父母每年可以看一次孩子順便把工錢領了。過了這十年工錢就能領到自己手裏了,等手藝學好了、手裏攢夠了5石米的錢就能離開師傅自立門戶了。再這之前逃走的,家裏人要付10石米的賠付。
我父親算了一下,每月2撒裏,一年就是24撒裏,七年就是168撒裏,這可是一大筆錢。而且他劃算著我學出個模樣來,自己當了師傅,在京城裏謀生,全家跟我沾光。
於是,他改了我的年齡,從7歲改成5歲。沒有跟我舅舅舅媽打過招呼就把送到了師傅手上,簽了契約,讓他帶走了我。
我們趕了很多的路,路上,師傅問我為什麽沒有哭,我說:‘我爸媽本來就不要我了,我哭什麽。’師傅拍拍我的肩膀,沒說話了。
到了師傅家,他家在南戶瓦茲街,是一豎三層的屋子,一樓前麵是櫃台和試鞋區,後麵是作坊,還有個後院,還這個後院跟北戶瓦茲街的人家後院共用一堵牆。南戶瓦茲街上的客人走來走去,它前麵是條城內運河,常常有運貨的船隻來來往往。
到那裏的第一天,師兄們帶著我給師傅請安,然後跟我講規矩:
除非師傅和師娘差遣,學徒不能私自外出;
學徒期內不能留寸頭以外的發型,不許互稱姓氏,隻能叫名兒或者昵稱。
學徒期內應以學藝為重、遵紀守法,不許娶媳婦、更不許尋花問柳。
見到師傅和師娘要低頭聽候教訓、被訓誡要順從。不許抬下巴、更不許頂嘴、還手。吃飯時要師傅到了才能開飯。
師傅家家務徒弟要分擔,師傅家有喜事或者是喪事,學徒要聽從使喚。
對師傅要尊稱“老爹”,師母尊稱“媽媽”,師傅的子侄輩無論年齡男子一律尊稱“哥哥”,女子一律尊稱“姐姐”。對前輩要尊重。
年節要按時給師傅師母道賀,道賀要鞠躬脫帽行禮。
對師傅要忠他入主、孝他如父。
在師傅那裏那些年,打罵沒少挨、事也沒少幹。一開始我心裏特別憋屈,大師兄開導我說:‘你去跟別家的學徒比比,就曉得要惜福了。’
我老爹那人,脾氣差、易衝動,但是人不壞。打起人了是夠狠的,但從不是無緣無故打人,不像別的師傅打不打學徒隻看心情:心情好打,心情不好也打。而且,我們病了他會給治,我們關禁閉,他叫其他師兄弟‘偷偷’拿東西給我們吃,未了還要凶巴巴地說:‘別講是我說給的,叫他知道了老子打死你!’
十年過去後,我父母每次來接工錢都會挨老爹一頓冷嘲熱罵:‘別家孩子爹媽來看孩子都巴不得馬上把孩子帶回家,就你家拿了錢就走,孩子種地撿的呀!’每次罵的時候還著一眾徒弟圍觀。
在9年前的10月聖周,南戶瓦茲街上車水馬龍,馬車和馬車擠的水泄不通,最後直接堵上了。老爹家定的材料在運河邊卸貨,我們都是費了老半天的勁才能擠過去一趟,幹脆每人找了個縫站了,組成一個傳遞的路子,我是從船裏拿貨的,遞給岸上的兄弟,那個兄弟再傳給另外一個兄弟……就這樣一直傳到店裏。
我聽到很大的一聲‘哐當’,前麵的一輛馬車被它左邊的馬車給撞了一下,向右側翻掉進了運河裏,直接把拉車的馬給勒倒了,右邊的門被震開了,裏麵的人掉了下去。
我舅舅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教我戲水,所以我熟悉水性,我趕緊跳下去救人,先把一個女人托上岸去,又把一個小女孩給舉了上去。
馬夫是個旱鴨子,一直在水裏撲騰,我去救他,他直接把我抱住了,害得我也嗆了好幾口水,我隻好把他打暈了,讓從人群裏擠出來的師弟把他給拖了上去。
馬繩被一根主子給卡在了中間,所以兩匹馬沒掉下去,但也被勒了個半死。
我們忙著救人耽誤了做事,船夫的錢可是按小時算的,害的老爹多出了一個小時的錢,老爹自然沒給我老臉色看,扣了我一個星期的工錢,但沒有打我,晚上還買了豬肉。
聖周過後,我老爹跟我講我自由了,有個體麵的老爺贖了我,外麵有馬車等著我去見他們家主子。
然後我們就見到了埃塞裏克公爵夫婦和法羅德公爵,我這才知道我是救了公爵的養女(法羅德公爵夫人)和孫女還有一個未出世的孩子,他們送我一箱子金幣,我都要嚇傻了,我這輩子頭次見這種大貴族,這麽多錢我哪敢要?趕緊拒絕了。
埃塞裏克公爵家的少爺說我可能是不喜歡不勞而獲,所以他們送了我一個鞋匠鋪子。那位少爺說我要再拒絕就是掃貴族的顏麵,那所有人會不高興了。
那個鋪子說巧不巧,後麵就是我師傅家!我們兩家正對著不同的街,從我家出門到他家至少得100分鍾,中間一個連胡同都沒有。
最初那陣子,家裏就我一個人幹活,隻能接訂做的。後才慢慢好起來。
我老爹那個人,麵惡心善,最大的不幸就是養了個不孝子,他的長子好賭,1559年夏天,他一場賭博把家裏的錢全輸光了,連妹妹的嫁妝也被他拿去賭了。老爹萬念俱灰,一口氣上不來,去世了。還沒出師的兄弟們都沒了主心骨,也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後來我父親去鎮上找皮革匠做東西,恰遇一個京城來的鞋匠在那裏進皮子——我老家養牛業是很繁茂的,出肉的精良,出皮的優質,常有人來這裏進皮子或者進牛肉。
那個鞋匠說想要收個五歲的學徒,大了小了都不要,按照學徒的一般規矩來對待。
學,就是學生;徒,就是做苦力的仆人。
當了學徒,要生要死師傅說了算、任打任罵,家裏人都不得過問。
頭十年是免費當學徒,但是啥事都要幹。
再七年有每月2撒裏的工錢,但不是給學徒的,是給學徒父母的,父母每年可以看一次孩子順便把工錢領了。過了這十年工錢就能領到自己手裏了,等手藝學好了、手裏攢夠了5石米的錢就能離開師傅自立門戶了。再這之前逃走的,家裏人要付10石米的賠付。
我父親算了一下,每月2撒裏,一年就是24撒裏,七年就是168撒裏,這可是一大筆錢。而且他劃算著我學出個模樣來,自己當了師傅,在京城裏謀生,全家跟我沾光。
於是,他改了我的年齡,從7歲改成5歲。沒有跟我舅舅舅媽打過招呼就把送到了師傅手上,簽了契約,讓他帶走了我。
我們趕了很多的路,路上,師傅問我為什麽沒有哭,我說:‘我爸媽本來就不要我了,我哭什麽。’師傅拍拍我的肩膀,沒說話了。
到了師傅家,他家在南戶瓦茲街,是一豎三層的屋子,一樓前麵是櫃台和試鞋區,後麵是作坊,還有個後院,還這個後院跟北戶瓦茲街的人家後院共用一堵牆。南戶瓦茲街上的客人走來走去,它前麵是條城內運河,常常有運貨的船隻來來往往。
到那裏的第一天,師兄們帶著我給師傅請安,然後跟我講規矩:
除非師傅和師娘差遣,學徒不能私自外出;
學徒期內不能留寸頭以外的發型,不許互稱姓氏,隻能叫名兒或者昵稱。
學徒期內應以學藝為重、遵紀守法,不許娶媳婦、更不許尋花問柳。
見到師傅和師娘要低頭聽候教訓、被訓誡要順從。不許抬下巴、更不許頂嘴、還手。吃飯時要師傅到了才能開飯。
師傅家家務徒弟要分擔,師傅家有喜事或者是喪事,學徒要聽從使喚。
對師傅要尊稱“老爹”,師母尊稱“媽媽”,師傅的子侄輩無論年齡男子一律尊稱“哥哥”,女子一律尊稱“姐姐”。對前輩要尊重。
年節要按時給師傅師母道賀,道賀要鞠躬脫帽行禮。
對師傅要忠他入主、孝他如父。
在師傅那裏那些年,打罵沒少挨、事也沒少幹。一開始我心裏特別憋屈,大師兄開導我說:‘你去跟別家的學徒比比,就曉得要惜福了。’
我老爹那人,脾氣差、易衝動,但是人不壞。打起人了是夠狠的,但從不是無緣無故打人,不像別的師傅打不打學徒隻看心情:心情好打,心情不好也打。而且,我們病了他會給治,我們關禁閉,他叫其他師兄弟‘偷偷’拿東西給我們吃,未了還要凶巴巴地說:‘別講是我說給的,叫他知道了老子打死你!’
十年過去後,我父母每次來接工錢都會挨老爹一頓冷嘲熱罵:‘別家孩子爹媽來看孩子都巴不得馬上把孩子帶回家,就你家拿了錢就走,孩子種地撿的呀!’每次罵的時候還著一眾徒弟圍觀。
在9年前的10月聖周,南戶瓦茲街上車水馬龍,馬車和馬車擠的水泄不通,最後直接堵上了。老爹家定的材料在運河邊卸貨,我們都是費了老半天的勁才能擠過去一趟,幹脆每人找了個縫站了,組成一個傳遞的路子,我是從船裏拿貨的,遞給岸上的兄弟,那個兄弟再傳給另外一個兄弟……就這樣一直傳到店裏。
我聽到很大的一聲‘哐當’,前麵的一輛馬車被它左邊的馬車給撞了一下,向右側翻掉進了運河裏,直接把拉車的馬給勒倒了,右邊的門被震開了,裏麵的人掉了下去。
我舅舅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教我戲水,所以我熟悉水性,我趕緊跳下去救人,先把一個女人托上岸去,又把一個小女孩給舉了上去。
馬夫是個旱鴨子,一直在水裏撲騰,我去救他,他直接把我抱住了,害得我也嗆了好幾口水,我隻好把他打暈了,讓從人群裏擠出來的師弟把他給拖了上去。
馬繩被一根主子給卡在了中間,所以兩匹馬沒掉下去,但也被勒了個半死。
我們忙著救人耽誤了做事,船夫的錢可是按小時算的,害的老爹多出了一個小時的錢,老爹自然沒給我老臉色看,扣了我一個星期的工錢,但沒有打我,晚上還買了豬肉。
聖周過後,我老爹跟我講我自由了,有個體麵的老爺贖了我,外麵有馬車等著我去見他們家主子。
然後我們就見到了埃塞裏克公爵夫婦和法羅德公爵,我這才知道我是救了公爵的養女(法羅德公爵夫人)和孫女還有一個未出世的孩子,他們送我一箱子金幣,我都要嚇傻了,我這輩子頭次見這種大貴族,這麽多錢我哪敢要?趕緊拒絕了。
埃塞裏克公爵家的少爺說我可能是不喜歡不勞而獲,所以他們送了我一個鞋匠鋪子。那位少爺說我要再拒絕就是掃貴族的顏麵,那所有人會不高興了。
那個鋪子說巧不巧,後麵就是我師傅家!我們兩家正對著不同的街,從我家出門到他家至少得100分鍾,中間一個連胡同都沒有。
最初那陣子,家裏就我一個人幹活,隻能接訂做的。後才慢慢好起來。
我老爹那個人,麵惡心善,最大的不幸就是養了個不孝子,他的長子好賭,1559年夏天,他一場賭博把家裏的錢全輸光了,連妹妹的嫁妝也被他拿去賭了。老爹萬念俱灰,一口氣上不來,去世了。還沒出師的兄弟們都沒了主心骨,也不知道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