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承隋製。
因此,在大唐皇帝眼裏,真正能夠威脅自己統治的階層是豪門世家大族,是門閥。如“五姓七望”和“關隴軍事集團”。商賈,不過是利欲熏心的“賤民”,保持警惕之心即可。尤其當李治“白龍魚服”至“衛崗鄉”,親眼目睹和感受到商業繁榮帶來的巨大變化後,或多或少對於“商賈”這個群體從認知上發生了一些改變。
看法變了,心理承受自然也高了一些,故而當《商富民貧論》麵世以後,李治縱有疑惑,卻保持冷靜,本著再看看的想法,無視官員們的紛紛擾擾。
大唐,沒有設立類似後世“錦衣衛”一般的特務機構,但皇帝同樣有著廣泛、多樣的信息來源,而掌握這些渠道和具體負責的就是總管宦官王伏勝。在得知馮寶去了“商貨交易所”,就動員商賈“花錢”一事給出較為明確的建議後,他在第一時間裏,稟報給皇帝陛下。
李治受“風疾”影響,身體時好時壞,許多無關緊要政務皆由皇後武媚黜置,而武皇後閱曆經驗有缺,很多時候需要請教皇帝,如此一來二去,帝後之間逐漸形成“共商”局麵。
“陛下,昔日謝卿家曾有言,錢財饑不可食,渴不能飲,置於庫藏,並無大用;後聽聞馮卿家縱有家財,府內卻無餘錢,然其家所有商貨、糧食,卻豐沛充盈,可見,馮卿家對商賈所言乃其所想也。”
“朕知曉。花出去的錢財好過埋於地下,有‘衛崗鄉’商事佐證,自不必理會旁人聒噪,然商賈逐利,所獲自是來源百姓,商富致民貧一說,也有些道理。”李治跟著緩緩道:“媚娘可知,朝臣上書言此事者,皆何人也?”
武皇後想了一下,輕聲道:“‘戶部’掌天下錢糧,禦史監察百官,於傷民之事有進諫督查之責,妾身以為,盡職爾。”
“非也!”李治歎息道:“皆名門之後。”
武皇後旋即明白一切。
事實上,自前隋一統天下以後,皇帝們都將削弱、打擊世家豪門當作一件主要事情來做,隻不過是手段不同。
李治通過修定《氏族誌》意圖動搖世家大族在民間聲望,但效果並不好,哪怕如坐上宰相位置的李義府,也攀附世家,以抬高門第;開科舉,廣納人才,盡管是一條好路,然在多方製約下,未形成製度化,加上世家豪門數百年壟斷興學、書籍等,致使天下讀書人大部分需要依靠世家豪門助力才能走入仕途,一旦這些人成為官員,到底是效忠誰?那還真不是好說的一件事。
直到“衛崗鄉”以令人瞠目結舌速度發展成為大唐最富之地,“皇家衛崗學堂”弄出諸多利國利民器具後,皇帝李治忽然覺得,世家豪門也有其弱點,隻要操控得當,大可削於無形。
於是,當知曉“皇家學堂”有學子另辟蹊徑製出成本更加低廉“油墨”時,李治第一時間命“內府”差人買下,而後通過一係列運作,將此“油墨”賣往各地,由此帶來“印刷作坊”遍地開花態勢。
當大量價格低廉書籍麵世,對世家豪門掌控的“印刷作坊”形成巨大衝擊,除了錢財受損外,更重要是“書籍壟斷”被打破,當讀書人不再依賴世家豪門提供書籍時,他們的根基也就不穩了。
馮寶粗枝大葉,加上近些年出海和征戰“遼東”,對於一些變化無從知曉,直到某日與“寶莊鄉”鄉長王德儉商談公務之餘,方才得知造成如洛克然等大商賈惶恐不安一事背後的因由,此時,已近年底。
“侯爺,‘遊春園’已近完工,兩百餘匠人製各式大彩燈九十座,謎題備好,店鋪搭成,年前定可全部妥當。”
正伏案閱看報紙的馮寶,頭也不抬地回道:“知會‘新安’陳縣令,‘遊春園’年初一開園,所有衙役在園外維持,不得出現百姓擁擠踐踏之事。”
“喏!”胥吏隨即躬身退下。
“長河,‘巡邏隊’那邊說過了?”
“侯爺,都說過了,開園期間,五百‘巡邏隊’街麵執務,五百軍卒外圍巡視,‘羽林左衛’也已回複,每日派百騎鄉裏待命。”
“甚好!”馮寶說著,從座位上起身,又道:“走,去賀蘭侯爺府中。”
自從賀蘭敏之受封“渤海侯”領“羽林左衛中郎將”,便一直待在“洛陽”,今日忽然來到“衛崗鄉”,且命人遞了帖子,擺出一副有公務相商之意。
馮寶很納悶,憑他們的熟悉程度,直接登門都很正常,何必弄得那麽正式。於是他決定親自前去,權當訪友。
賀蘭府內書房,熏香輕煙四散,賀蘭敏之招呼馮寶落座,直抒胸臆言道:“百官上書,言商富民貧,於國有大弊,聖人不為所動,奈何輿情洶湧,久拖非良策也。”
“些許無謂文官鼓噪,稱不得事。”
見馮寶非常淡定隨意的模樣,賀蘭敏之隻得再道:“替君分憂乃為臣之道。”
簡單一句話,讓馮寶迅速反應過來,賀蘭敏之此番前來,當是皇帝授意,那麽,皇帝究竟想知道什麽呢?
“臣下理當為君上解惑,卻不知陛下何意?”馮寶實在想不出來,便主動問道。
“商賈販貨得利,不事勞作,於國無利,然‘衛崗鄉’商賈繳納朝廷‘商稅’年數十萬貫,且自身另有結餘,如此厚利,怎可憑空多出?”
經濟是一門大學問,很高深。哪怕馮寶擁有跨越千年的見識,他也說不清楚。
貨幣、生產力、生產關係等等,馮寶基本上隻知道名詞,本質是什麽?完全不知道。
而皇帝通過賀蘭敏之提出那個問題,實際就是想要弄明白經濟運行當中的一些核心內容。可這些東西,馮寶壓根不懂啊!
然而,皇帝所問,必須要回答,再者,馮寶感覺到自己的回答內容,很可能影響到李治對於一些事物看法和決策。
從理論上說清楚?完全沒可能!
馮寶琢磨了半晌,方才謹慎言道:“商賈逐利不假,如若僅僅搬運貨物,自一地賣至另一方,看似無產出,且可至兩地互通有無,是為善也。”
說到這裏,馮寶拿起熱茶喝了一口潤潤嗓子,跟著繼續道:“單以上述而論,吾以為最普通不過,商賈中有眼力者,雇請匠人、雇請有奇思妙想之學子,找到、發現新事物、改進新工藝,並將其麵世,當可得厚利,同時造福萬民。如洛家之‘雞鴨孵化’,‘畢昇作坊’之印刷術。”
“此等事,朝廷亦可為之,何需商賈?”
馮寶轉頭看了一眼賀蘭敏之,見他一本正經,不由笑道:“此非宮禁,不必認真,你我熟識,且隨意為好。”
賀蘭敏之當即反應過來,苦笑一下,也端起茶盞喝口茶水,再道:“陛下憂思矣!”
“商富民貧,看似如此,實則不然。個中蘊含大道,吾才學不夠,難以道盡,然吾知曉,商事繁盛,國、民皆可得利,不過,此有弊端,需好生‘監管’,方可大利於天下。”
“哦,何為‘監管’,如何‘監管’?”賀蘭敏之感覺到重點,急忙問道。
“督,不法商賈,管,禍害百姓之商事。”馮寶緊跟著用最通俗語言將商業活動對於政治和官員的各種影響,以及處於逐利思想,行壟斷、囤積居奇等可能詳細敘說,即指出商業有利一麵,也言及其若不受控製,可為大禍。最好的方法,那就是以律法形式,加以規範和約束,且說了一個最為重要的觀點,律法需要適應變化,非一成不變。
賀蘭敏之對馮寶那是相當熟悉,所以對他那些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胡言亂語”早已見怪不怪,可是,今日之所聞,真是大大超出其認知,諸如“牛奶多了,寧可倒掉也不低價出售”等事,任他打破頭也是想不通原因。再想細問,馮寶卻直接說了:“事情肯定沒錯,道理吾也說不清,等日後警官回朝,或者他能分說一二。”
話都說到這份上,賀蘭敏之當然也沒法子問下去,好在他隻是代皇帝垂詢,單憑馮寶說得那些,交差是足夠了,至於後續,他可就管不著了。
在接下來的敘談中,馮寶除問些朝廷發生事外,特別提到“精英學堂”,畢竟這事始終不見朝廷發文。
“馮兄,皇後姑母以為‘精英學堂’領‘皇家’銜,與‘衛崗學堂’有所相衝,不妥,進言陛下,授‘國子監’之下,陛下尚未有旨意,還需等待時日。”
“‘國子監’?不妥不妥!”馮寶道:“其所授與‘精英學堂’頗有不同,受其轄製,不如私學存世。況學堂終會有產出,屆時獲利又當如何?‘衛崗學堂’產出進‘內府’,此事朝堂詬病久矣,吾以為,‘精英學堂’直受‘禮部’才是正途。”
賀蘭敏之不是宰相,更算不得大唐重臣,對於馮寶所言,唯有上傳天聽。
因此,在大唐皇帝眼裏,真正能夠威脅自己統治的階層是豪門世家大族,是門閥。如“五姓七望”和“關隴軍事集團”。商賈,不過是利欲熏心的“賤民”,保持警惕之心即可。尤其當李治“白龍魚服”至“衛崗鄉”,親眼目睹和感受到商業繁榮帶來的巨大變化後,或多或少對於“商賈”這個群體從認知上發生了一些改變。
看法變了,心理承受自然也高了一些,故而當《商富民貧論》麵世以後,李治縱有疑惑,卻保持冷靜,本著再看看的想法,無視官員們的紛紛擾擾。
大唐,沒有設立類似後世“錦衣衛”一般的特務機構,但皇帝同樣有著廣泛、多樣的信息來源,而掌握這些渠道和具體負責的就是總管宦官王伏勝。在得知馮寶去了“商貨交易所”,就動員商賈“花錢”一事給出較為明確的建議後,他在第一時間裏,稟報給皇帝陛下。
李治受“風疾”影響,身體時好時壞,許多無關緊要政務皆由皇後武媚黜置,而武皇後閱曆經驗有缺,很多時候需要請教皇帝,如此一來二去,帝後之間逐漸形成“共商”局麵。
“陛下,昔日謝卿家曾有言,錢財饑不可食,渴不能飲,置於庫藏,並無大用;後聽聞馮卿家縱有家財,府內卻無餘錢,然其家所有商貨、糧食,卻豐沛充盈,可見,馮卿家對商賈所言乃其所想也。”
“朕知曉。花出去的錢財好過埋於地下,有‘衛崗鄉’商事佐證,自不必理會旁人聒噪,然商賈逐利,所獲自是來源百姓,商富致民貧一說,也有些道理。”李治跟著緩緩道:“媚娘可知,朝臣上書言此事者,皆何人也?”
武皇後想了一下,輕聲道:“‘戶部’掌天下錢糧,禦史監察百官,於傷民之事有進諫督查之責,妾身以為,盡職爾。”
“非也!”李治歎息道:“皆名門之後。”
武皇後旋即明白一切。
事實上,自前隋一統天下以後,皇帝們都將削弱、打擊世家豪門當作一件主要事情來做,隻不過是手段不同。
李治通過修定《氏族誌》意圖動搖世家大族在民間聲望,但效果並不好,哪怕如坐上宰相位置的李義府,也攀附世家,以抬高門第;開科舉,廣納人才,盡管是一條好路,然在多方製約下,未形成製度化,加上世家豪門數百年壟斷興學、書籍等,致使天下讀書人大部分需要依靠世家豪門助力才能走入仕途,一旦這些人成為官員,到底是效忠誰?那還真不是好說的一件事。
直到“衛崗鄉”以令人瞠目結舌速度發展成為大唐最富之地,“皇家衛崗學堂”弄出諸多利國利民器具後,皇帝李治忽然覺得,世家豪門也有其弱點,隻要操控得當,大可削於無形。
於是,當知曉“皇家學堂”有學子另辟蹊徑製出成本更加低廉“油墨”時,李治第一時間命“內府”差人買下,而後通過一係列運作,將此“油墨”賣往各地,由此帶來“印刷作坊”遍地開花態勢。
當大量價格低廉書籍麵世,對世家豪門掌控的“印刷作坊”形成巨大衝擊,除了錢財受損外,更重要是“書籍壟斷”被打破,當讀書人不再依賴世家豪門提供書籍時,他們的根基也就不穩了。
馮寶粗枝大葉,加上近些年出海和征戰“遼東”,對於一些變化無從知曉,直到某日與“寶莊鄉”鄉長王德儉商談公務之餘,方才得知造成如洛克然等大商賈惶恐不安一事背後的因由,此時,已近年底。
“侯爺,‘遊春園’已近完工,兩百餘匠人製各式大彩燈九十座,謎題備好,店鋪搭成,年前定可全部妥當。”
正伏案閱看報紙的馮寶,頭也不抬地回道:“知會‘新安’陳縣令,‘遊春園’年初一開園,所有衙役在園外維持,不得出現百姓擁擠踐踏之事。”
“喏!”胥吏隨即躬身退下。
“長河,‘巡邏隊’那邊說過了?”
“侯爺,都說過了,開園期間,五百‘巡邏隊’街麵執務,五百軍卒外圍巡視,‘羽林左衛’也已回複,每日派百騎鄉裏待命。”
“甚好!”馮寶說著,從座位上起身,又道:“走,去賀蘭侯爺府中。”
自從賀蘭敏之受封“渤海侯”領“羽林左衛中郎將”,便一直待在“洛陽”,今日忽然來到“衛崗鄉”,且命人遞了帖子,擺出一副有公務相商之意。
馮寶很納悶,憑他們的熟悉程度,直接登門都很正常,何必弄得那麽正式。於是他決定親自前去,權當訪友。
賀蘭府內書房,熏香輕煙四散,賀蘭敏之招呼馮寶落座,直抒胸臆言道:“百官上書,言商富民貧,於國有大弊,聖人不為所動,奈何輿情洶湧,久拖非良策也。”
“些許無謂文官鼓噪,稱不得事。”
見馮寶非常淡定隨意的模樣,賀蘭敏之隻得再道:“替君分憂乃為臣之道。”
簡單一句話,讓馮寶迅速反應過來,賀蘭敏之此番前來,當是皇帝授意,那麽,皇帝究竟想知道什麽呢?
“臣下理當為君上解惑,卻不知陛下何意?”馮寶實在想不出來,便主動問道。
“商賈販貨得利,不事勞作,於國無利,然‘衛崗鄉’商賈繳納朝廷‘商稅’年數十萬貫,且自身另有結餘,如此厚利,怎可憑空多出?”
經濟是一門大學問,很高深。哪怕馮寶擁有跨越千年的見識,他也說不清楚。
貨幣、生產力、生產關係等等,馮寶基本上隻知道名詞,本質是什麽?完全不知道。
而皇帝通過賀蘭敏之提出那個問題,實際就是想要弄明白經濟運行當中的一些核心內容。可這些東西,馮寶壓根不懂啊!
然而,皇帝所問,必須要回答,再者,馮寶感覺到自己的回答內容,很可能影響到李治對於一些事物看法和決策。
從理論上說清楚?完全沒可能!
馮寶琢磨了半晌,方才謹慎言道:“商賈逐利不假,如若僅僅搬運貨物,自一地賣至另一方,看似無產出,且可至兩地互通有無,是為善也。”
說到這裏,馮寶拿起熱茶喝了一口潤潤嗓子,跟著繼續道:“單以上述而論,吾以為最普通不過,商賈中有眼力者,雇請匠人、雇請有奇思妙想之學子,找到、發現新事物、改進新工藝,並將其麵世,當可得厚利,同時造福萬民。如洛家之‘雞鴨孵化’,‘畢昇作坊’之印刷術。”
“此等事,朝廷亦可為之,何需商賈?”
馮寶轉頭看了一眼賀蘭敏之,見他一本正經,不由笑道:“此非宮禁,不必認真,你我熟識,且隨意為好。”
賀蘭敏之當即反應過來,苦笑一下,也端起茶盞喝口茶水,再道:“陛下憂思矣!”
“商富民貧,看似如此,實則不然。個中蘊含大道,吾才學不夠,難以道盡,然吾知曉,商事繁盛,國、民皆可得利,不過,此有弊端,需好生‘監管’,方可大利於天下。”
“哦,何為‘監管’,如何‘監管’?”賀蘭敏之感覺到重點,急忙問道。
“督,不法商賈,管,禍害百姓之商事。”馮寶緊跟著用最通俗語言將商業活動對於政治和官員的各種影響,以及處於逐利思想,行壟斷、囤積居奇等可能詳細敘說,即指出商業有利一麵,也言及其若不受控製,可為大禍。最好的方法,那就是以律法形式,加以規範和約束,且說了一個最為重要的觀點,律法需要適應變化,非一成不變。
賀蘭敏之對馮寶那是相當熟悉,所以對他那些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胡言亂語”早已見怪不怪,可是,今日之所聞,真是大大超出其認知,諸如“牛奶多了,寧可倒掉也不低價出售”等事,任他打破頭也是想不通原因。再想細問,馮寶卻直接說了:“事情肯定沒錯,道理吾也說不清,等日後警官回朝,或者他能分說一二。”
話都說到這份上,賀蘭敏之當然也沒法子問下去,好在他隻是代皇帝垂詢,單憑馮寶說得那些,交差是足夠了,至於後續,他可就管不著了。
在接下來的敘談中,馮寶除問些朝廷發生事外,特別提到“精英學堂”,畢竟這事始終不見朝廷發文。
“馮兄,皇後姑母以為‘精英學堂’領‘皇家’銜,與‘衛崗學堂’有所相衝,不妥,進言陛下,授‘國子監’之下,陛下尚未有旨意,還需等待時日。”
“‘國子監’?不妥不妥!”馮寶道:“其所授與‘精英學堂’頗有不同,受其轄製,不如私學存世。況學堂終會有產出,屆時獲利又當如何?‘衛崗學堂’產出進‘內府’,此事朝堂詬病久矣,吾以為,‘精英學堂’直受‘禮部’才是正途。”
賀蘭敏之不是宰相,更算不得大唐重臣,對於馮寶所言,唯有上傳天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