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爺突然不想看書了。


    他把那本已經翻到一半的書輕輕的放在桌子上,扭頭看著窗外。


    “少爺,您不看了?”一旁服侍的書童摸不透主人的心事,隻道是主人看累了歇會兒。


    “不看了不看了,”三少爺輕歎了一聲,“我一個廢人,還看什麽書,那不是浪費嗎?”


    “啊?”書童沒聽懂主人的意思,“不是,您要看書的嗎?”


    “不求上進不出仕,不貪家產不斂財,我既然都不要這些,那還讀個什麽書。”三少爺把書推到一邊,從火爐上拿過來茶壺和茶杯,獨斟獨飲起來。


    “少爺,這可與您平日裏同我說的不一樣。”書童都他給繞暈了,“您之前可是說,讀書是為了提升一個人的修養嗎?”


    三少爺扯了扯嘴角,說:“這有什麽好繞的,你又不是沒見過那些讀書人,又不是沒去過學堂,世人讀書都是為了什麽,你難道不知道?”


    “話雖如此,”書童試圖反駁,“可您不也說過,那不過是裝模作樣,緣木求魚,算不得真讀書嗎?”


    “哈哈哈你倒記得挺準,”三少爺搖了搖頭,笑道:“那不過是我一家之言罷了,你看看我這副文不成武不就的寒酸樣,這段話說與別人聽,隻會被笑話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世人以為的完美坦途實際上總會變成打結的笑話。就像大學更換專業的製度,隻有專業成績排名前幾的才有資格申請更換,但能考那麽高分的人難道還會厭惡自己學習的專業?還會申請更換?


    當然,現實總是出乎我們所料,因為大學課程實在太水了,所以實際上,如果想要高分,努力會比興趣更有用處;如此一來,這個製度又變成了隻有夠努力會學習的人才能換專業,相對來說就不那麽離譜了。


    但究其本質,他所表達的還是一種隻有強者才有話語權的理念。


    “你強,你說的就是對的,你弱,你幹什麽都是笑話,就算你占盡道理,得到的也隻是居高臨下的憐憫,而非支持與讚同。”


    這種憐憫最後就會變成誰弱誰有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等刻板印象,而不是具體事件具體分析。


    “我們總是給沒有切身體會的東西加上標簽,標簽暴露的是無知,而非睿智;所以弱者這個詞,恰恰說明了他們是把自己擺在了非弱者的位置,”三少爺說到這裏突然停了一下,“其實我也是一樣的啊,正是因為把看書變成那些人的標簽,我才會不想看書。”


    不求上進不出仕,不貪家產不斂財,既然不求這些東西,那還看個錘子書?


    “少爺,我聽不懂...”書童已經繳械投降了,自家少爺天天這麽彎彎繞繞,就不怕腦子打結嗎?


    但三少爺沒有理會他,而是順著自己的思路繼續說了下去。


    “你剛才說的也沒錯,真正的讀書,應當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修養,豐富自己的見識,如此方為正道。”


    可正道的這個標準由誰來評定呢?那些不走正道的人走的又是什麽道呢?難道是歪門邪道嗎?


    “確認我是對的很容易,那其他人就是錯的嗎?修養固然重要,那財富和感情就可以隨便拋棄嗎?我們真的能夠這麽容易和社會撕裂嗎?”


    一心致富沒那麽難,成聖稱賢亦有跡可尋,但之後呢?


    “我在這書屋稱聖,難道就真的是聖賢了嗎?某個國家加印貨幣,這筆財富就會憑空產生嗎?”


    終究還是得要社會的認可。


    “重點就在於這個社會的認可,在階級歧視和標簽化的日趨常態今天,個人成就遇到的最大問題不再是前途迷茫,無路可循,而是和社會相隔的太遠,得不到認同。”


    成就可以被吹上天,也可以因為一件小事被貶得一文不值。


    “我終究是生活在社會裏的,是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如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我看再多的書也沒用,畢竟在這樣的環境下,想要當聖賢,要得不是自身修為,而是鼓吹和營銷。”


    至於那些鑽牛角尖到癲狂,以為聖賢就得身懷神功,移山填海的人。


    你們也得承認,就算再高的修為素養,也隻是一種生活方式,他的收益永遠是主觀的。所以如果你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你就是孔子再生,你也隻能活在少數人的吹捧裏,而對大部分人追求聖賢之道的人來說,你能夠得到的隻有冷嘲熱諷和充滿不解的客氣和勸說。


    “也正是因為明白了這點,我才會選擇放棄成為所謂的強者,來這小小書屋揣摩。”


    階級可不隻有下,還有上,強者看似有話語權,但說不定那也隻是下麵人的刻板印象。


    “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我就絕不可能成為聖賢,可要是解決了這個問題,那不管我是在上麵,還是在下麵,都能立馬成為聖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界外一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卉不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卉不卉並收藏界外一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