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汐回到槐花胡同,他們家一直沒有搬,還未進門,便能聽到一陣笑聲,其中的奶音格外明顯。
常文武和馮碧紅兩人已經搬出去,他們在外尋了一處房產,等到常銳瑾稍微大一些,便搬出去了,兩人在外麵做些生意。
劉翠娥和常二海就兩邊住,大部分時間在這邊,不過有時想孩子便去常文武那裏住。
有時也會帶常銳瑾來住,最近因為常家第二個孩子馬上就要出生了,常文武他們沒有這麽多精力照顧常銳瑾,所以劉翠娥直接帶他過來。
好在常銳瑾之前也在這邊住過,再加上和劉翠娥和常二海感情很好,所以也沒有哭鬧。
院子裏常銳瑾和劉翠娥、常二海正玩的開心,至於常靈兒則是在閨房繡嫁妝,已經定好親,隻等今年十二月初六便出嫁。
還是周大人牽的線,對方乃是周大人侄子,名周孟麟,年紀輕輕便已中了進士,蘭汐考察一番,對方眼神清明,潔身自好,家裏也都一派和諧,所以才同意。
當然需要常靈兒自己也是同意的。
常家這幾年變化不大,家裏還是那幾個下人,蘭汐一身官袍,輕步走來,後麵跟著春良。
劉翠娥和常二海兩人坐在亭子裏,常銳瑾在兩人周圍跑來跑去,咯咯直笑,清風都感染了他的笑聲。
雖然夕陽西下,但溫度尚可,剛剛進入夏季,京城的溫度就不低了,常銳瑾臉上出了一層薄汗,微微喘息,薛媽媽拿帕子給他擦汗,卻不想他一把奪過,要自己來。
而他正巧又看到了蘭汐,著急忙慌拿著帕子便像個小炮彈一般向蘭汐衝過來,
“大伯,你終於回來了,小瑾都想你了。”
蘭汐蹲下身子,接住小身子,隨後抱著站起來。
常銳瑾四歲多的年紀,尤其長的白白嫩嫩,嘴巴又甜,一雙眼睛又像常文武又大又圓,自然格外可愛。
蘭汐左手抱著他,然後拿過他手中的帕子給他擦汗,往亭子裏走去,
“大伯也想小瑾,今日可有好好吃飯?”蘭汐溫聲笑道。
“小瑾中午吃了好多,小肚子都鼓起來了。”
說著還摸摸小肚子。
等到蘭汐抱著小瑾兒走到亭子坐下時,劉翠娥和常二海看著伯侄兩人親近模樣心底忍不住開心。
畢竟老大看樣子是不打算成婚,到時候自然需要給他養老的人,伯侄親近也好以後能夠給他養老。
劉翠娥嫌棄的說道,“行了,你趕緊把小瑾放下來,你也不看看你那身官袍髒的,免得弄髒了小瑾。”
蘭汐看著嶄新的官袍,今日還用了香薰過,他要是沒有記錯的話,還是劉翠娥女士親自動手。
得了,在孫子麵前,兒子還是挨一邊站。
可是沒想到常銳瑾抱緊了蘭汐的脖子,嘟著嘴,“我不嘛,我就要大伯抱。”
對著劉翠娥一撒嬌,劉翠娥就直接改口,“好好好,讓你大伯抱,今天讓你大伯抱著你吃飯。”
隨後又抱怨了兩句,“小瑾他娘不知道怎麽想的,說是要給他找個先生啟蒙,他一個還沒滿五歲的奶娃娃,不是受罪嗎。”
蘭汐心裏想著,一些官宦人家的子弟,三歲就開始啟蒙的也有,馮氏想的也有道理,當初他們也是沒有條件。
而且劉翠娥也沒有接觸過這些事,理解不了也正常。
蘭汐低頭看向常銳瑾,“小瑾,你想不想讀書,就像之前大伯和姑姑教你的那樣?”
蘭汐和常靈兒也教過小瑾兒一些啟蒙的字。
小瑾兒不再鼓搗蘭汐腰間的玉佩,睜大眼抬頭,笑得露出一口小米牙,
“好啊,好啊,小瑾也要讀書,和大伯一塊讀書。”
蘭汐好笑的搖搖頭,“到時候小瑾會和好多小夥伴一塊讀書,就能認識好多小朋友了。”
小瑾兒笑著拍手,“好啊好啊!”
劉翠娥眉頭緊皺的看向蘭汐,蘭汐主動出聲解釋道,
“娘,弟妹能想著小瑾兒學習之事是件好事,小瑾兒也不算小,很多比他還小的孩子早就開始啟蒙,畢竟他以後若是走科舉一途,早些啟蒙也是有好處的。”
劉翠娥還想再勸,常二海出聲了,“孩他娘,你聽老大的,他總不會害了孫子。”
劉翠娥隻能歎氣一聲,蘭汐明白她是舍不得小瑾兒,可是小瑾兒總要邁出這一步,看來他要給小瑾兒尋一處好的學堂。
吃晚飯時,常靈兒也出來了,她如今出落的越發水靈,性子還是一入當年一般活潑可愛,可能因為快要嫁人,所以臉上不由有些緊張和彷徨。
一家人熱熱鬧鬧吃過飯後,蘭汐去了書房,他如今成了戶部侍郎,手中的工作量自然很大,所以加班是常事。
第二天朝會時,雖然麵上一切正常,但是上首的魏慶帝仿佛一夜間老了兩歲,臉上的溝壑更顯,明顯精神疲倦,嗬欠連連,甚至有些坐不穩。
蘭汐想著最近一次麵見魏慶帝時,還是五天前在禦書房,當時魏慶帝雖然狀態不好,卻也未像現在這般。
今日的朝會在魏慶帝的催促中,匆忙結束,之後魏慶帝在身邊劉公公攙扶下,急忙離開。
看著連走路都有些不穩的魏慶帝,下麵眾人神色各異,尤其康王和祿王,眼中不時閃過什麽。
蘭汐麵色不改,隱於眾人,離開乾清殿。
可是隨後幾天,朝堂上突然多了請求皇上立太子的聲音,一開始還有些不顯,再加上魏慶帝態度強硬,所以不了了之。
可是這種情況沒有湮滅,反而越演愈烈,連一些保皇黨的大臣也站出來請求立太子。
魏慶帝氣的胸口起伏不定,可是他心裏知道,朝廷早就需要立太子,不然到時定會引起禍端,可是他不想放開手中的權力。
他也能感受到他的身子不同於往,很多事情都有心無力,而且下麵幾個兒子爭鬥的也越來越厲害。
而隨著四皇子和五皇子成年,這種情況也會越來越複雜,自然需要早立太子,平定朝廷中的慌亂。
可是他自己主動立太子,和被朝臣逼著立太子,這是兩碼事,尤其後者,更讓人心裏難受,就像一直無拘無束的人被逼著做一件他不喜歡的事。
可是他又有心無力,心中的火無處發放,身體又每況愈下,外因和內因下,讓魏慶帝在一次早朝時,直接暈過去,頓時在朝臣中引起一片慌亂,每個人臉上一片焦急。
常文武和馮碧紅兩人已經搬出去,他們在外尋了一處房產,等到常銳瑾稍微大一些,便搬出去了,兩人在外麵做些生意。
劉翠娥和常二海就兩邊住,大部分時間在這邊,不過有時想孩子便去常文武那裏住。
有時也會帶常銳瑾來住,最近因為常家第二個孩子馬上就要出生了,常文武他們沒有這麽多精力照顧常銳瑾,所以劉翠娥直接帶他過來。
好在常銳瑾之前也在這邊住過,再加上和劉翠娥和常二海感情很好,所以也沒有哭鬧。
院子裏常銳瑾和劉翠娥、常二海正玩的開心,至於常靈兒則是在閨房繡嫁妝,已經定好親,隻等今年十二月初六便出嫁。
還是周大人牽的線,對方乃是周大人侄子,名周孟麟,年紀輕輕便已中了進士,蘭汐考察一番,對方眼神清明,潔身自好,家裏也都一派和諧,所以才同意。
當然需要常靈兒自己也是同意的。
常家這幾年變化不大,家裏還是那幾個下人,蘭汐一身官袍,輕步走來,後麵跟著春良。
劉翠娥和常二海兩人坐在亭子裏,常銳瑾在兩人周圍跑來跑去,咯咯直笑,清風都感染了他的笑聲。
雖然夕陽西下,但溫度尚可,剛剛進入夏季,京城的溫度就不低了,常銳瑾臉上出了一層薄汗,微微喘息,薛媽媽拿帕子給他擦汗,卻不想他一把奪過,要自己來。
而他正巧又看到了蘭汐,著急忙慌拿著帕子便像個小炮彈一般向蘭汐衝過來,
“大伯,你終於回來了,小瑾都想你了。”
蘭汐蹲下身子,接住小身子,隨後抱著站起來。
常銳瑾四歲多的年紀,尤其長的白白嫩嫩,嘴巴又甜,一雙眼睛又像常文武又大又圓,自然格外可愛。
蘭汐左手抱著他,然後拿過他手中的帕子給他擦汗,往亭子裏走去,
“大伯也想小瑾,今日可有好好吃飯?”蘭汐溫聲笑道。
“小瑾中午吃了好多,小肚子都鼓起來了。”
說著還摸摸小肚子。
等到蘭汐抱著小瑾兒走到亭子坐下時,劉翠娥和常二海看著伯侄兩人親近模樣心底忍不住開心。
畢竟老大看樣子是不打算成婚,到時候自然需要給他養老的人,伯侄親近也好以後能夠給他養老。
劉翠娥嫌棄的說道,“行了,你趕緊把小瑾放下來,你也不看看你那身官袍髒的,免得弄髒了小瑾。”
蘭汐看著嶄新的官袍,今日還用了香薰過,他要是沒有記錯的話,還是劉翠娥女士親自動手。
得了,在孫子麵前,兒子還是挨一邊站。
可是沒想到常銳瑾抱緊了蘭汐的脖子,嘟著嘴,“我不嘛,我就要大伯抱。”
對著劉翠娥一撒嬌,劉翠娥就直接改口,“好好好,讓你大伯抱,今天讓你大伯抱著你吃飯。”
隨後又抱怨了兩句,“小瑾他娘不知道怎麽想的,說是要給他找個先生啟蒙,他一個還沒滿五歲的奶娃娃,不是受罪嗎。”
蘭汐心裏想著,一些官宦人家的子弟,三歲就開始啟蒙的也有,馮氏想的也有道理,當初他們也是沒有條件。
而且劉翠娥也沒有接觸過這些事,理解不了也正常。
蘭汐低頭看向常銳瑾,“小瑾,你想不想讀書,就像之前大伯和姑姑教你的那樣?”
蘭汐和常靈兒也教過小瑾兒一些啟蒙的字。
小瑾兒不再鼓搗蘭汐腰間的玉佩,睜大眼抬頭,笑得露出一口小米牙,
“好啊,好啊,小瑾也要讀書,和大伯一塊讀書。”
蘭汐好笑的搖搖頭,“到時候小瑾會和好多小夥伴一塊讀書,就能認識好多小朋友了。”
小瑾兒笑著拍手,“好啊好啊!”
劉翠娥眉頭緊皺的看向蘭汐,蘭汐主動出聲解釋道,
“娘,弟妹能想著小瑾兒學習之事是件好事,小瑾兒也不算小,很多比他還小的孩子早就開始啟蒙,畢竟他以後若是走科舉一途,早些啟蒙也是有好處的。”
劉翠娥還想再勸,常二海出聲了,“孩他娘,你聽老大的,他總不會害了孫子。”
劉翠娥隻能歎氣一聲,蘭汐明白她是舍不得小瑾兒,可是小瑾兒總要邁出這一步,看來他要給小瑾兒尋一處好的學堂。
吃晚飯時,常靈兒也出來了,她如今出落的越發水靈,性子還是一入當年一般活潑可愛,可能因為快要嫁人,所以臉上不由有些緊張和彷徨。
一家人熱熱鬧鬧吃過飯後,蘭汐去了書房,他如今成了戶部侍郎,手中的工作量自然很大,所以加班是常事。
第二天朝會時,雖然麵上一切正常,但是上首的魏慶帝仿佛一夜間老了兩歲,臉上的溝壑更顯,明顯精神疲倦,嗬欠連連,甚至有些坐不穩。
蘭汐想著最近一次麵見魏慶帝時,還是五天前在禦書房,當時魏慶帝雖然狀態不好,卻也未像現在這般。
今日的朝會在魏慶帝的催促中,匆忙結束,之後魏慶帝在身邊劉公公攙扶下,急忙離開。
看著連走路都有些不穩的魏慶帝,下麵眾人神色各異,尤其康王和祿王,眼中不時閃過什麽。
蘭汐麵色不改,隱於眾人,離開乾清殿。
可是隨後幾天,朝堂上突然多了請求皇上立太子的聲音,一開始還有些不顯,再加上魏慶帝態度強硬,所以不了了之。
可是這種情況沒有湮滅,反而越演愈烈,連一些保皇黨的大臣也站出來請求立太子。
魏慶帝氣的胸口起伏不定,可是他心裏知道,朝廷早就需要立太子,不然到時定會引起禍端,可是他不想放開手中的權力。
他也能感受到他的身子不同於往,很多事情都有心無力,而且下麵幾個兒子爭鬥的也越來越厲害。
而隨著四皇子和五皇子成年,這種情況也會越來越複雜,自然需要早立太子,平定朝廷中的慌亂。
可是他自己主動立太子,和被朝臣逼著立太子,這是兩碼事,尤其後者,更讓人心裏難受,就像一直無拘無束的人被逼著做一件他不喜歡的事。
可是他又有心無力,心中的火無處發放,身體又每況愈下,外因和內因下,讓魏慶帝在一次早朝時,直接暈過去,頓時在朝臣中引起一片慌亂,每個人臉上一片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