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這件事,康王反應很快。
雖然他痛心疾首的承認這些人是善堂中出來的人,可是他卻表示不知道這些人落草為寇。
隨後他稟報已經查明真相,這些人之所以裝備精良,是有朝廷之人偷偷有人將兵部的裝備偷偷倒賣,所以才會出現在那些土匪身上。
而他查到的正是兵部右侍郎陳之平,人證物證具在,陳之平也沒有反駁,直接認罪了。
靖王看著跪著認錯的老大,麵上一貫溫潤的笑容,祿王眼中閃過詭異的光,老大想要將替罪羊推出來就完事了,這可沒這麽容易。
而看父皇的意思,明顯怒氣未消,魏慶帝會相信這些話嗎,肯定不會隨意相信。
這個時候下麵的大臣亂哄哄一片,說是這事怎麽可能是兵部右侍郎一人所為,朝堂定有同黨,不然不會至今未發現。
正巧有人拿著其他人和陳之平暗中交易的證據,魏慶帝氣的更是當場發作,將和陳之平暗中交易的大臣下了大獄,雖然都不是重臣,但也一下子少了十多人。
仔細看去,其中大部分都是康王一派的人,康王在一旁看的目眥欲裂,雙拳緊握,可是他不敢有任何動作,隻是跪地不起,連求情也不行,不然隻是火上澆油。
祿王眼中的得意與輕蔑掩飾不住,隻能低下頭掩飾他的情緒,可是他也暗自疑惑,怎麽其中還有他的人,不過這次老大可是元氣大傷,想想就忍不住的開心。
而靖王神情不變,看著突然少了的一些人,眼睛舒服了些,免得一些蒼蠅整日裏嗡嗡亂叫,而對於麵前這一切,深藏功與名。
魏慶帝在朝堂大動肝火,怒氣衝衝的發作了一通,這件事才算勉強揭過去,畢竟這件事關乎到康王,又不能沒有反應,所以一通怒火表示他的態度,
之後就是家事,需要私下裏解決。
而那些參與偷賣公物的人,陳之平直接斬首示眾,其子孫三代不得入仕,其他人輕的也是革職,重的直接禍及家人。
如此這事才算結束。
可是真的結束了嗎?魏慶帝對於朝堂的話一概不信,尤其對於康王更是起了戒心,他從未發現,自己的大兒子竟然養私軍。
他是想幹什麽,難道要造反,將他爹踹下去。
所以魏慶帝不但在朝堂發作了,在後宮更是斥責一番淑貴妃,禁足一個月。
這都和蘭汐沒有太大關係,等到這件事塵埃落定,已經六月底,小麥馬上就要成熟。
等到七月十二號,蘭汐將收獲的小麥成績上報給周大人,周大人忍不住笑的開懷,這可是件大喜事。
果不其然,小麥實驗田收獲的糧食,最好的情況竟然提高的三成多,怎麽不讓人振奮。
這件事也驅散了魏慶帝一個多月心底的陰霾,更是召來蘭汐仔細詢問,隨後便開始論功行賞。
蘭汐直接升到屯田司郎中,如今蘭汐可算是屯田司真正主事之人,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升職,何進和丘峰都成了主事,兩人也算蘭汐的左膀右臂。
如今,蘭汐這個二十二歲的年紀,做到從五品的郎中,升遷的速度可以說坐火箭了,不得不讓人高看一眼,尤其他出身農家,更是進入一些重臣的視野。
蘭汐也沒有選擇停下腳步,繼續研究其他種類農作物,以及關於殺蟲的藥。
這個時代,蟲害也是影響農作物產量的重中之重,很多地方更是因為蟲害顆粒無收。
而現在解決蟲害又隻能依靠人工,自然速度慢,效率低,所以他們下一步重點就放在除蟲藥上麵。
蘭汐將任務分配下去,下麵眾人也熟悉了,所以一個個分工明細,而且發揮各人的特長。
之前的屯田司就是個毫不起眼的部門,甚至很多人提都不願意提,可是現在的屯田司可是個香餑餑的部門,沒看到其中好多人都升職了,所以很多人想法設法的擠進去。
周大人也是煩不勝煩,蘭汐也能感受到周圍人都他的熱情,甚至好多人私下想通過他,想來屯田司任職。
蘭汐自然沒有理會,最近更是錯開上下值時間,蘭汐忙著研究農業之事,這些事還是交給周大人頭疼吧。
蘭汐帶領屯田司,一點點研究出來的農藥也開始運用到農作物上。
因為前期屯田司名聲打出來了,尤其蘭汐的名聲在民間更響亮,很多人都盼著常大人能夠多多研究出利國利民的好東西。
所以這些農藥的推廣不但沒有受到阻礙,反而格外便利,老百姓使用後效果也很明顯。
使用後,效果明顯,過不了兩天,就能看到地上病蟲的屍體,他們對於農藥更快推廣。
可是農藥並沒有大批量生產,現在成品和配方的夠買渠道還是在朝廷手裏,畢竟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不過不說其他,就單單這些農藥的銷量,就讓國庫豐盈了些,更不用說,稅收時,糧食更是多了不少。
魏慶帝更是大笑,覺得蘭汐真是百年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但能解決農事,還能掙錢。
不過蘭汐並不想將農藥這種事捏在朝廷手裏,還不如交給商人去運營,朝廷監督,直接收稅和利潤就好,這樣才能利益更大化,大家都有利。
不但說可以大量生產,而且對於將來提高全國糧食產量有效果,這樣一來,稅收自然也能更多。
皇上也能明白,隨著屯田司研製出的農藥越來越多,給魏朝帶來的利潤隻會越來越多,自然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所以交給商人也不錯。
魏慶帝並不是個迂腐之人,所以同意了蘭汐的說法,甚至讓他負責這事。
蘭汐也沒有推辭,先是篩選商戶,然後再商量其中利益分配,以及敲打一番,免得中間商刻意虛抬價格。
雖然這件事看起來麻煩,但還是有很多商人聞風而動,這件事明顯有利可圖,而且還能和朝廷攀上關係,說不定還能混個皇商當當。
最終蘭汐還是選定一家誌遠商行,不但信譽好,而且一貫行事作風光明磊落。
蘭汐隻規定了框架,至於剩下的怎麽弄,就要看他們自己。
而下麵農戶聽到是常大人研製出的農藥,以後朝廷就由他們商行代為出售,再加上很多人之前用過,所以也沒有出現紕漏,一切都正常運行。
雖然他痛心疾首的承認這些人是善堂中出來的人,可是他卻表示不知道這些人落草為寇。
隨後他稟報已經查明真相,這些人之所以裝備精良,是有朝廷之人偷偷有人將兵部的裝備偷偷倒賣,所以才會出現在那些土匪身上。
而他查到的正是兵部右侍郎陳之平,人證物證具在,陳之平也沒有反駁,直接認罪了。
靖王看著跪著認錯的老大,麵上一貫溫潤的笑容,祿王眼中閃過詭異的光,老大想要將替罪羊推出來就完事了,這可沒這麽容易。
而看父皇的意思,明顯怒氣未消,魏慶帝會相信這些話嗎,肯定不會隨意相信。
這個時候下麵的大臣亂哄哄一片,說是這事怎麽可能是兵部右侍郎一人所為,朝堂定有同黨,不然不會至今未發現。
正巧有人拿著其他人和陳之平暗中交易的證據,魏慶帝氣的更是當場發作,將和陳之平暗中交易的大臣下了大獄,雖然都不是重臣,但也一下子少了十多人。
仔細看去,其中大部分都是康王一派的人,康王在一旁看的目眥欲裂,雙拳緊握,可是他不敢有任何動作,隻是跪地不起,連求情也不行,不然隻是火上澆油。
祿王眼中的得意與輕蔑掩飾不住,隻能低下頭掩飾他的情緒,可是他也暗自疑惑,怎麽其中還有他的人,不過這次老大可是元氣大傷,想想就忍不住的開心。
而靖王神情不變,看著突然少了的一些人,眼睛舒服了些,免得一些蒼蠅整日裏嗡嗡亂叫,而對於麵前這一切,深藏功與名。
魏慶帝在朝堂大動肝火,怒氣衝衝的發作了一通,這件事才算勉強揭過去,畢竟這件事關乎到康王,又不能沒有反應,所以一通怒火表示他的態度,
之後就是家事,需要私下裏解決。
而那些參與偷賣公物的人,陳之平直接斬首示眾,其子孫三代不得入仕,其他人輕的也是革職,重的直接禍及家人。
如此這事才算結束。
可是真的結束了嗎?魏慶帝對於朝堂的話一概不信,尤其對於康王更是起了戒心,他從未發現,自己的大兒子竟然養私軍。
他是想幹什麽,難道要造反,將他爹踹下去。
所以魏慶帝不但在朝堂發作了,在後宮更是斥責一番淑貴妃,禁足一個月。
這都和蘭汐沒有太大關係,等到這件事塵埃落定,已經六月底,小麥馬上就要成熟。
等到七月十二號,蘭汐將收獲的小麥成績上報給周大人,周大人忍不住笑的開懷,這可是件大喜事。
果不其然,小麥實驗田收獲的糧食,最好的情況竟然提高的三成多,怎麽不讓人振奮。
這件事也驅散了魏慶帝一個多月心底的陰霾,更是召來蘭汐仔細詢問,隨後便開始論功行賞。
蘭汐直接升到屯田司郎中,如今蘭汐可算是屯田司真正主事之人,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升職,何進和丘峰都成了主事,兩人也算蘭汐的左膀右臂。
如今,蘭汐這個二十二歲的年紀,做到從五品的郎中,升遷的速度可以說坐火箭了,不得不讓人高看一眼,尤其他出身農家,更是進入一些重臣的視野。
蘭汐也沒有選擇停下腳步,繼續研究其他種類農作物,以及關於殺蟲的藥。
這個時代,蟲害也是影響農作物產量的重中之重,很多地方更是因為蟲害顆粒無收。
而現在解決蟲害又隻能依靠人工,自然速度慢,效率低,所以他們下一步重點就放在除蟲藥上麵。
蘭汐將任務分配下去,下麵眾人也熟悉了,所以一個個分工明細,而且發揮各人的特長。
之前的屯田司就是個毫不起眼的部門,甚至很多人提都不願意提,可是現在的屯田司可是個香餑餑的部門,沒看到其中好多人都升職了,所以很多人想法設法的擠進去。
周大人也是煩不勝煩,蘭汐也能感受到周圍人都他的熱情,甚至好多人私下想通過他,想來屯田司任職。
蘭汐自然沒有理會,最近更是錯開上下值時間,蘭汐忙著研究農業之事,這些事還是交給周大人頭疼吧。
蘭汐帶領屯田司,一點點研究出來的農藥也開始運用到農作物上。
因為前期屯田司名聲打出來了,尤其蘭汐的名聲在民間更響亮,很多人都盼著常大人能夠多多研究出利國利民的好東西。
所以這些農藥的推廣不但沒有受到阻礙,反而格外便利,老百姓使用後效果也很明顯。
使用後,效果明顯,過不了兩天,就能看到地上病蟲的屍體,他們對於農藥更快推廣。
可是農藥並沒有大批量生產,現在成品和配方的夠買渠道還是在朝廷手裏,畢竟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不過不說其他,就單單這些農藥的銷量,就讓國庫豐盈了些,更不用說,稅收時,糧食更是多了不少。
魏慶帝更是大笑,覺得蘭汐真是百年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但能解決農事,還能掙錢。
不過蘭汐並不想將農藥這種事捏在朝廷手裏,還不如交給商人去運營,朝廷監督,直接收稅和利潤就好,這樣才能利益更大化,大家都有利。
不但說可以大量生產,而且對於將來提高全國糧食產量有效果,這樣一來,稅收自然也能更多。
皇上也能明白,隨著屯田司研製出的農藥越來越多,給魏朝帶來的利潤隻會越來越多,自然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所以交給商人也不錯。
魏慶帝並不是個迂腐之人,所以同意了蘭汐的說法,甚至讓他負責這事。
蘭汐也沒有推辭,先是篩選商戶,然後再商量其中利益分配,以及敲打一番,免得中間商刻意虛抬價格。
雖然這件事看起來麻煩,但還是有很多商人聞風而動,這件事明顯有利可圖,而且還能和朝廷攀上關係,說不定還能混個皇商當當。
最終蘭汐還是選定一家誌遠商行,不但信譽好,而且一貫行事作風光明磊落。
蘭汐隻規定了框架,至於剩下的怎麽弄,就要看他們自己。
而下麵農戶聽到是常大人研製出的農藥,以後朝廷就由他們商行代為出售,再加上很多人之前用過,所以也沒有出現紕漏,一切都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