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都城涇陽宮政務廳之中,十數位身穿墨色服袍的秦國重臣正齊齊站在大殿中央一張巨大的沙盤周圍。


    手執一根長杆的秦國武安君吳起此刻正借助眾人眼前的這張沙盤,為在場的秦國重臣們介紹著這些日子以來三晉聯軍的動向。


    根據秦國分布在三晉內部的細作以及邊境駐軍所傳回的情報,此次三晉為了討伐秦國足足動用了四十萬左右的大軍。


    雖然因為行軍距離過於漫長還有部分大軍沒有抵達集結地點,但是從這些日子以來不斷傳回的消息之中已經可以看出三晉聯軍的進攻大略。


    在身為此戰秦軍最高統帥的武安君吳起看來,此次三晉聯軍依仗著自己的兵力優勢將會分兵兩路進攻秦國直麵三晉的關中之地。


    第一路聯軍人數大概在十五萬,他們將會首先進攻澠池、然後經由陝縣直抵秦國關中之地的東方屏障,函穀關。


    第二路聯軍人數大概在二十五萬,他們將會從韓國都城陽翟進發,進攻前次大戰之中被秦國奪取的韓國重鎮宜陽。


    一路十五萬、一路二十五萬,從三晉聯軍兩路分兵的兵力分布看來,三晉此次進攻秦國打的主意乃是逼迫秦軍主力與其在宜陽決戰。


    宜陽不僅僅是天下聞名的銅鐵冶煉中心,更是秦國東出函穀、爭霸中原的戰略重鎮,戰略意義不可估量。


    一旦宜陽被三晉聯軍奪取,那麽秦國不僅僅是喪失了一個東出中原的橋頭堡,而且作為關中東部門戶的函穀關也將會直麵三晉數十萬大軍的正麵進攻。


    所以作為三晉聯軍統帥的魏將龐涓想的就是擊敗秦軍、拿下宜陽,然後攜大勝之勢攻入秦國函穀關之中。


    麵對魏將龐涓如此這般的盤算,秦國究竟該如何應對,那就看政務廳之中的十數位秦國高層的想法了。


    默默聽完了武安君吳起對於三晉聯軍動向的分析,秦公嬴連將投射在沙盤之上的視線緩緩收回,目光從自己麵前一位位秦國重臣臉上輕輕劃過。


    許久之後,帶著十分嚴肅的神情秦公嬴連對著在場眾人緩緩說道:“剛剛武安君所介紹的三晉聯軍動向,想必諸位都已經聽到了。”


    “如今為了對付我秦國,三晉聯軍足足集結了四十萬的大軍分兩路向我關中及宜陽之地發動進攻。這足以顯示出三晉對於我秦國崛起的忌憚,也清楚地表明了此次我秦國與三晉大戰的殘酷。”


    對著眾人說明了一下此戰的局勢危急之後,秦公嬴連語氣有些低沉地說道:“如何退敵?如何取勝?還請諸位暢所欲言。”


    四十萬大軍。


    放眼如今天下任何諸侯,四十萬大軍都不是一股小的勢力,更不用說這還不是三晉所擁有的全部力量。


    想到秦國即將要對抗三晉聯軍四十萬大軍的進攻,在場的秦國重臣們都被這四十萬大軍所形成的巨大壓力給壓得喘不過氣來。


    而就在殿中多數秦國重臣都沉默不語之時,作為此時秦國軍方資曆最老的衛尉李友卻是站了出來。


    輕輕向著秦公嬴連和在場諸位秦國重臣拱手一禮,便聽這位老將軍沉聲說道:“秦公還有在場諸位,剛剛武安君及秦公的話語李友都聽到了,也將其牢牢記在了心中。”


    “三晉聯軍四十萬向我秦國關中之地以及宜陽攻來,此戰雖未開打,但對我秦國來說就已經是危險萬分。”


    說到這裏衛尉李友的話語就是一頓,隱隱透露出鋒芒的視線從在場每一位秦國重臣臉上劃過,“但是我想說的是,即使三晉聯軍再強大,也打不斷我秦人的脊梁。”


    “昔日我秦國也曾遭遇過少梁戰敗、義渠南下的危局,那一次我秦國挺過來了,我相信這一次我秦國必然也會渡過危難。”


    “秦軍必勝,秦國必勝。”


    “秦軍必勝,秦國必勝。”


    “秦軍必勝,秦國必勝。”


    ……


    在衛尉李友這一番話語的鼓舞之下,殿中十數位秦國重臣們齊聲呐喊,政務廳之中的氣氛也從剛剛的壓抑轉變為了熱烈。


    在看到自己麵前這些秦國重臣臉上的神情已經重新恢複了戰意,秦公嬴連心中清楚也是時候向眾人宣布此戰的具體方略了。


    目光再次轉向秦國軍神、武安君吳起,秦公嬴連輕輕點了點頭,對著吳起下達了繼續的指令。


    得到了秦公嬴連的指令之後,手執長杆的武安君吳起緩緩上前一步,向著秦公嬴連及在場諸位秦國重臣緩緩說道:“秦公、諸位,此戰三晉雖然集結了四十萬大軍,但是我秦國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五年之前的那場大戰,因為有趙國、楚國吸引魏國主力的緣故,所以我秦國並沒有太大的傷亡。經過了五年的發展並逐漸將河西、上郡等地吸收之後,我秦國無論是從軍力還是從國力之上都有了一個極大的提升。”


    “此戰為了對抗三晉聯軍所集結的四十萬大軍,我秦軍準備秦國各地總計三十五萬步騎精銳。”


    三十五萬!


    當武安君吳起說出這個數字之時,在場十數位秦國重臣心中的那份擔心頓時消散了不少。


    此戰秦國依仗關中之地的地形優勢,再加上有武安君吳起等沙場宿將領兵,完全可以和對麵的四十萬大軍大戰一場。


    若是能夠擊敗這對麵的四十萬聯軍,秦國大軍便可以長驅直入三晉腹地,一舉重創已經爭鬥數百年的宿敵三晉。


    魏國、韓國、趙國這三家之所以興師動眾,集結了足足四十萬大軍就是為了遏製秦國的東出步伐,而秦國又怎麽可能沒有想過對這三家動手呢?


    不過與周圍同僚臉上浮現淡淡的喜色有些格格不入的,卻是剛剛首先站出來表態支持此戰的衛尉李友目光之中的幾分擔憂之情。


    目光凝視著眼前這片戰場,衛尉李友的視野之中浮現了一座座城邑,心中也是不斷推演著未來雙方可能的戰局變化。


    就這麽推演了許久之後,這位一向以穩重而為人津津樂道的秦國老將目光嚴肅地看向對麵的武安君吳起,“不知武安君準備如何打好這場我秦國東出的關鍵之戰?”


    伴隨著衛尉李友的出聲詢問,在場十數位秦國重臣的目光幾乎全都匯聚到了武安君吳起身上,他們也想知道武安君吳起到底準備怎麽進行這一戰。


    麵對著在場十數位秦國重臣的目光注視,武安君吳起先是陷入了一陣的沉默,然後緩緩抬起了頭來。


    目光之中閃過一絲寒芒,隨後眾人隻聽武安君吳起淡淡說道:“中路防禦,南北夾攻。”


    在秦公嬴連與武安君吳起的計劃之中,此次大戰秦國所集結的三十五萬大軍將會被分成北、中、南三路大軍。


    北路軍團,由全旭率領的五萬步卒和白興率領的五萬騎兵組成,他們的進攻對象乃是地處三晉最北部的趙國。


    首先,全旭所率領的五萬步卒將會在上郡之地集結,然後向西渡過河水直抵趙國曾經的統治中心晉陽之地。


    其次,白興所率領的五萬騎兵將會經由北方草原攻入趙國北部的代地,按照武安君吳起所定下的殺傷為主、占領為輔的方針對原本就與趙國貌合神離的代地展開劫掠。


    在秦軍北部軍團對趙國展開進攻的同時,與趙國向來不和的中山國也必然會走出國土,對趙國邯鄲腹地發動進攻。


    如果這三支大軍進展順利的話,趙國在不久之後麵臨的局麵就會是,十五萬大軍遠在秦國邊境、國內卻是快要被秦國重兵及其中山國盟友搞得是雞犬不寧。


    武安君吳起之所以要這麽做,就是因為要迫使趙國這一個三晉之外除了魏國以外的強國退出盡快退出這場戰爭。


    事實上,秦國此次對三晉的大方略就是通過攻略、離間等手段,迫使趙國、韓國這兩個國家退出對於這場三晉對秦國的戰爭。


    而在由全旭、白興所率領的秦國十萬精銳步騎進攻趙國之時,南部軍團二十萬人將會在宜陽城下與三晉聯軍二十五萬人展開決戰。


    既然三晉要逼迫秦國與其決戰,那麽武安君吳起索性從了他們的想法,與他們在宜陽重鎮城下展開一場堂堂正正的較量。


    他要讓那些三晉聯軍士卒知道,究竟是魏軍甲士強大,還是秦軍銳士精銳。


    而就在秦國二十萬大軍和三晉聯軍二十五萬人在宜陽城下展開決戰的同時,作為韓國宿敵的鄭國也將會出動五萬步卒攻入韓國境內。


    一旦秦軍宜陽決戰中獲取勝利,那麽秦國大軍將會和鄭國大軍合兵一處,對宜陽以東的韓國國土展開進攻。


    到了那個時候,明白自己不可能阻擋秦國兵鋒和鄭國突襲的韓國,必然也會迅速退出這一場三晉與秦國的戰爭。


    等到北方的趙國、南方的韓國相繼退出大戰之後,秦國所要對麵的就隻有一個,那便是前任霸主魏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之大秦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夜星辰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夜星辰天並收藏戰國之大秦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