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著急歸家,是以這一路走得極快。但是即便如此,等到馬車進了城門,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畢竟今日除服,上山下山出城進城的人也極多。停靈百日,三月服喪,餘下十日便是為舉辦大喪出殯事宜留下的。而這些,與普通百姓關係說大也大,畢竟出殯當日還是要十裏相送的。但若是說不大,的確也不算大,畢竟老老實實地守孝三月,除服這一日的確興奮一些也無礙。
是以,舉城上下,大肆慶祝倒是不能,但是小規模的出遊、祈福或是慶祝,都顯得極為正常。而陸家回城的馬車,少不得行進緩慢。天色漸晚,而馬車在人流之中停滯不前,陸老夫人眼看著眉目之間多了幾分急色,因為今夜要說的事兒極大,時間極為緊要。畢竟明日還要前去宮中,為新一輪的哭喪做準備。
而遠在杭州的長子,陸老夫人也放心不下,此事必須得跟家人們商議了,接下來怎麽走如何走,都需要好生部署一番。就這麽被人流裹挾,饒是再好的耐性,也在心中焦急的情況之下磨沒了。
又是一陣不耐的呼吸過後,陸二夫人伸手輕輕地握住了婆婆的手,柔聲說道:“母親再耐心些,就快要到了。左右咱們多的時間都等過來了,也不差這一時半刻。”陸老夫人沒有說話,隻是盡力調整著自己的呼吸,好叫自己平靜下來。是啊,急切也無益,活了一輩子,豈能這一點都不明白。
阿九歪頭看著陸二夫人與陸老夫人,靠在母親的身上,阿九突然出聲:“可是祖母有要緊的事兒要跟我們說,所以才這樣著急?”
回想方才在譚慶寺中雲慧大師房裏,與祖母的對視,阿九明白可能祖母要用自己口中的袁晗。自然,這也是與阿九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但是自己是因為清楚地知曉元玠的身份和分量,才有如此想法。那麽祖母呢,又是因為什麽,僅僅隻是因為袁晗與英王的關係嗎?這不合理,畢竟自己是因為知曉英王有奪位之心,所以父親若是此次有險,隻能是因為英王的關係。
但是祖母呢?僅僅隻是憑著一支簽,一封信,便能知曉父親那邊的危險是來自英王嗎?這並不合理,除非陸家,或者說是祖母明確地知曉,這其中有英王介入。情不自禁地,阿九便想起了當年還是是十三皇子的英王,對出於生死一線的陸家的助力。那時候英王將廣陽郡王府收入了麾下,當著祖父和父親的麵。
阿九一直沒有深入地想過,那時候英王都做到這種程度了,廣陽郡王府都吞下了,怎會輕易放過陸家。盡管陸家看起來並不要緊,但是假以時日呢?還隻是十三皇子的英王,需要一切力量,不論大小,因為他本就弱小。更何況,陸家未來定會崛起,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何以英王放過了。
或者說是,英王從未放過陸家,而是陸家自始至終都是在為英王布局籌謀?
阿九當即便連連搖頭,祖父對東宮的忠心,天地可鑒。不該如此想的,這般想法都是對祖父的侮辱。祖父定然不會有任何外心,那麽父親呢?思及此,阿九隻覺自己心底忽的一顫,父親與東宮幾乎是從無往來的。結合已有的線索,阿九覺得可能這猜測該是最接近事實的原因。
畢竟祖母想著用袁晗,無論如何都不應該。畢竟袁晗的身份尷尬,且沒有任何分量,若是當真想要救下父親,祖母最不該想到的便是求助袁晗。除非,因為有許多外人所不知曉的內情,使得祖母聽聞父親有危險,第一能夠想到的人選便是英王,進而會聯想到元玠也就是袁晗的身上。畢竟祖母從不是病急亂投醫的人,也唯有如此,才可以解釋因何祖母與自己想到了一處。
方才不曾深想多想的問題,卻是在這一下,阿九找到了最為合理的解釋。再看陸老夫人的目光之中,阿九除了敬畏還多了幾分恐懼,因為如若連祖母都慌亂成了這樣,可見問題確實棘手。祖母其人極為穩重,尤其是半生經曆,練就了她更為周密的性情。
在許多事情之上,祖母的眼光是絕對毒辣的,進而其判斷也格外的準確。阿九不相信,縱然父親若是有什麽萬一,祖母想要做些什麽,若是跟英王沒有牽扯,祖母會聯想到與英王有關,但是身份尷尬的袁晗身上。盡管一言不發,盡管什麽都不曾確認,但是阿九心底卻像是多了一塊明鏡一般,洞察了一切。
“祖母,一會兒家庭合議上,能不能不趕我走?”阿九知曉,父親與英王有牽扯之事,如若沒有父親的配合,必然也不會持續這麽多年。是以,對於祖父祖母,阿九沒有怨怪,也不見遷怒。內心深處極為平靜地,阿九看著陸老夫人的眼睛,沉靜而肅穆:“我已經長大,家中大事該當有我的。畢竟父親不在帝京,而大哥哥五哥哥一個遠在地方一個進了考場。身為長女,我需要在場。”
陸老夫人並未對陸二夫人以外的任何人說起今夜的安排,但是阿九看了出來,且絲毫不加以掩飾。就那麽直勾勾地看著陸老夫人,盡管言辭之間是在請求,但是眸中神色格外的堅定。不見方才的嬌俏,亦不見平日裏的天真,阿九一改平日軟糯可人的姿態,強勢而嚴肅。不聲不響地告訴陸老夫人,她明白了一切。
“大嫂莫要攔著阿九,此事母親自有主張。”眼見著陸大夫人麵露焦色,陸二夫人趕在她開口之前,先行按住了擔心女兒對長輩不敬的母親,湊到嫂子耳邊,低聲勸道:“阿九長大了,有些事情瞞不住她咱們就不瞞了。”
妯娌間的插曲,阿九與陸老夫人都不曾留意。因為彼此對視之間,無聲地交流更為驚心。過了許久,見阿九始終沒有低頭的意思,陸老夫人苦笑,開口卻是全然不相幹的一問:“阿九可想知道,你母親今日之簽,雲慧大師作何解釋?”
是以,舉城上下,大肆慶祝倒是不能,但是小規模的出遊、祈福或是慶祝,都顯得極為正常。而陸家回城的馬車,少不得行進緩慢。天色漸晚,而馬車在人流之中停滯不前,陸老夫人眼看著眉目之間多了幾分急色,因為今夜要說的事兒極大,時間極為緊要。畢竟明日還要前去宮中,為新一輪的哭喪做準備。
而遠在杭州的長子,陸老夫人也放心不下,此事必須得跟家人們商議了,接下來怎麽走如何走,都需要好生部署一番。就這麽被人流裹挾,饒是再好的耐性,也在心中焦急的情況之下磨沒了。
又是一陣不耐的呼吸過後,陸二夫人伸手輕輕地握住了婆婆的手,柔聲說道:“母親再耐心些,就快要到了。左右咱們多的時間都等過來了,也不差這一時半刻。”陸老夫人沒有說話,隻是盡力調整著自己的呼吸,好叫自己平靜下來。是啊,急切也無益,活了一輩子,豈能這一點都不明白。
阿九歪頭看著陸二夫人與陸老夫人,靠在母親的身上,阿九突然出聲:“可是祖母有要緊的事兒要跟我們說,所以才這樣著急?”
回想方才在譚慶寺中雲慧大師房裏,與祖母的對視,阿九明白可能祖母要用自己口中的袁晗。自然,這也是與阿九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但是自己是因為清楚地知曉元玠的身份和分量,才有如此想法。那麽祖母呢,又是因為什麽,僅僅隻是因為袁晗與英王的關係嗎?這不合理,畢竟自己是因為知曉英王有奪位之心,所以父親若是此次有險,隻能是因為英王的關係。
但是祖母呢?僅僅隻是憑著一支簽,一封信,便能知曉父親那邊的危險是來自英王嗎?這並不合理,除非陸家,或者說是祖母明確地知曉,這其中有英王介入。情不自禁地,阿九便想起了當年還是是十三皇子的英王,對出於生死一線的陸家的助力。那時候英王將廣陽郡王府收入了麾下,當著祖父和父親的麵。
阿九一直沒有深入地想過,那時候英王都做到這種程度了,廣陽郡王府都吞下了,怎會輕易放過陸家。盡管陸家看起來並不要緊,但是假以時日呢?還隻是十三皇子的英王,需要一切力量,不論大小,因為他本就弱小。更何況,陸家未來定會崛起,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何以英王放過了。
或者說是,英王從未放過陸家,而是陸家自始至終都是在為英王布局籌謀?
阿九當即便連連搖頭,祖父對東宮的忠心,天地可鑒。不該如此想的,這般想法都是對祖父的侮辱。祖父定然不會有任何外心,那麽父親呢?思及此,阿九隻覺自己心底忽的一顫,父親與東宮幾乎是從無往來的。結合已有的線索,阿九覺得可能這猜測該是最接近事實的原因。
畢竟祖母想著用袁晗,無論如何都不應該。畢竟袁晗的身份尷尬,且沒有任何分量,若是當真想要救下父親,祖母最不該想到的便是求助袁晗。除非,因為有許多外人所不知曉的內情,使得祖母聽聞父親有危險,第一能夠想到的人選便是英王,進而會聯想到元玠也就是袁晗的身上。畢竟祖母從不是病急亂投醫的人,也唯有如此,才可以解釋因何祖母與自己想到了一處。
方才不曾深想多想的問題,卻是在這一下,阿九找到了最為合理的解釋。再看陸老夫人的目光之中,阿九除了敬畏還多了幾分恐懼,因為如若連祖母都慌亂成了這樣,可見問題確實棘手。祖母其人極為穩重,尤其是半生經曆,練就了她更為周密的性情。
在許多事情之上,祖母的眼光是絕對毒辣的,進而其判斷也格外的準確。阿九不相信,縱然父親若是有什麽萬一,祖母想要做些什麽,若是跟英王沒有牽扯,祖母會聯想到與英王有關,但是身份尷尬的袁晗身上。盡管一言不發,盡管什麽都不曾確認,但是阿九心底卻像是多了一塊明鏡一般,洞察了一切。
“祖母,一會兒家庭合議上,能不能不趕我走?”阿九知曉,父親與英王有牽扯之事,如若沒有父親的配合,必然也不會持續這麽多年。是以,對於祖父祖母,阿九沒有怨怪,也不見遷怒。內心深處極為平靜地,阿九看著陸老夫人的眼睛,沉靜而肅穆:“我已經長大,家中大事該當有我的。畢竟父親不在帝京,而大哥哥五哥哥一個遠在地方一個進了考場。身為長女,我需要在場。”
陸老夫人並未對陸二夫人以外的任何人說起今夜的安排,但是阿九看了出來,且絲毫不加以掩飾。就那麽直勾勾地看著陸老夫人,盡管言辭之間是在請求,但是眸中神色格外的堅定。不見方才的嬌俏,亦不見平日裏的天真,阿九一改平日軟糯可人的姿態,強勢而嚴肅。不聲不響地告訴陸老夫人,她明白了一切。
“大嫂莫要攔著阿九,此事母親自有主張。”眼見著陸大夫人麵露焦色,陸二夫人趕在她開口之前,先行按住了擔心女兒對長輩不敬的母親,湊到嫂子耳邊,低聲勸道:“阿九長大了,有些事情瞞不住她咱們就不瞞了。”
妯娌間的插曲,阿九與陸老夫人都不曾留意。因為彼此對視之間,無聲地交流更為驚心。過了許久,見阿九始終沒有低頭的意思,陸老夫人苦笑,開口卻是全然不相幹的一問:“阿九可想知道,你母親今日之簽,雲慧大師作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