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大長公主的年紀,跟大曆建朝的年歲相差無幾。七十年前寧三姑娘出生的那個明月夜並無什麽特別之處,除了格外的寒冷些外,就是那一夜的月光異常地皎潔。而明月公主的封號,也是應了那一夜的月色。畢竟是高祖皇帝的第一個女兒,心底總是特別。尤其還是微末之時出生的女兒,更是有些別樣的歉疚之意,是以在封號封地之上都是費盡了心思以作補償之意。
曆高祖草莽出身,雖不能說是胸無點墨,到底也是詩書不通。畢竟起家全憑一身蠻力,並十分的運氣,與世家的幫扶,才將萬裏河山從前朝啃下了一半。給最愛的女兒定封號什麽的,必得親力親為,奈何草莽,任憑如何用心終歸是不如意。直到一個明月夜裏,看著月光一點點爬上了床榻,高祖這才定下了公主的封號,彼時才剛剛確立了國號。
因為還隻是掌握了江南,是以厲之一字,也算是彰顯了高祖的決心,直白的赤裸的,將自己的雄圖大略一展無遺。畢竟前朝貴族最是奢靡,好清談喜文弱,朝堂上下不消說,連尋常的百姓都是崇尚著軟弱無力的風氣。高祖的確是不通詩書的,一心不願自己打下的王朝一朝成為前朝那般行狀,任憑多少人勸阻也不改其定厲為國號之雄心。畢竟國號一旦定下便不能更改,望後世子孫時時為戒,誰都希望子子孫孫千秋萬代,一個草莽出身憑著驍勇登頂之人自然也是不能免俗的。
是以,就這麽一個剛毅漢子,在為愛女擇定封號之時,卻是不見其定國號之時的斬釘截鐵,期期艾艾的模樣,確實是叫一路支持他過來的人們看了都驚愕不已。就這麽翻來覆去的好幾日後,終於在一個月圓的夜裏,將自己一生最大最盛的浪漫和溫柔都傾注到了明月一詞之中。
明月公主由此誕生,寧三姑娘這個稱呼便再沒被人叫起過。
然而這樣傾注了所有的愛與溫柔的明月公主的稱呼,也不過是持續了短短兩年的時間,既是有著一統天下的雄心壯誌,那必然不能被江南的溫柔煙波絆住了腳步。不過一生征戰的高祖,這一次終是未能得到命運的眷顧,縱是將川蜀收複,卻是倒在了凱旋的路上,而明月公主從此也就成了明月長公主。
國不可一日無主,尤其是經過這一戰後,厲國的版圖又擴大了許多。盡管北方還有大片的土地等著征戰,但是終歸那個時候厲國便坐擁整個南方,加上新收的西南。國主倒在了回程的路上,父死子繼,更古不變的道理,隻是在高祖不止一個兒子的情況之下,陪在先皇身邊一同出征的二子便在路上草草地登了基。而嫡親的兄長即位,彼時的明月公主縱然也才不過二八年華,卻也隨之搖身一變成了長公主。
失去了父親,但是明月長公主到底未曾倒下,與父兄感情甚篤的她,在得了消息的第一時間,便忍著悲慟替兄長守好了後方。到底兄長不是長子,且非原配所生,金陵裏的長兄明裏暗裏手段不斷,高祖一手建立起來的厲國,若是明月大長公主當時未能穩住,就要這麽起了內訌。
好在虎父無犬子,長兄偏偏肖父,不論是長相還是心性,與明月大長公主兄妹倆比起來,實在也不夠看。是以,盡管也費盡了心力,到底還是後方穩固。短暫的騷亂之後,隨著還頂著明月公主之名的少女手起刀落,以長兄命喪親妹之手鎮住了蠢蠢欲動的人心。
似乎開國皇帝命不長是古來不變的道理,或是開國少不得征戰長期處於緊繃狀態一朝放鬆身體必出問題,又或是起於微末本就本錢不足,但是無一不變的卻是經過一番勞心費神之後,好日子沒過上兩天便駕鶴西去。頗有些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意味,盡管都是自己的後代。厲高祖從稱帝到薨逝,不過兩年。
先帝倒是好些,一生勤勤懇懇勵精圖治,與其父征戰四方的野心不同,先帝更看重的還是百姓安居樂業的局麵。少了戰亂,百姓的日子倒也好過,舉國上下休養生息之後,倒也是蒸蒸日上欣欣向榮,除卻北方偶有的摩擦之外。然而就是在這樣一派和諧之下,先帝倒也不像其父倒下了征途之上,卻也是死於非命。
子嗣眾多是福還是禍,於尋常百姓而言,自然是枝繁葉茂的好,但是在皇家,當然不能算不好,隻是兄弟鬩牆什麽的都還隻是小場麵。野心勃勃又生而不凡的當今聖上,在其十七八歲的年紀殺兄弑父,將所有人都打了個措手不及。如此狠戾的新主,所有人都隻當其會是暴君,卻不曾想一代偉業就此展開。
盡管即便是如今熙帝身上都有洗不去的汙點,畢竟殺兄弑父霸道奪權古來也少見。但是不得不說,自他登臨大位,先是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拿下了北方,統一了中原不說,摒除推舉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更是將大曆從根基之上做了轉變,從此開啟了王朝霸業的篇章。更不必說後來的和外邦的溝通,善戰而不好戰,畢竟戰爭能夠打倒的隻有人的身體,而當今聖上要的是人心的臣服。
是以,數十年的經營之下,如今已經到了最好的時候就要到來地時候。
然而任憑熙帝如何的雄才偉略,那隻是天下人對其的評價。之於明月長公主來說,這個殺兄弑父的侄兒犯下的罪孽,一生都不能得到自己的諒解,盡管自己也曾做過類似的事情。但是一個和多個且還有父親,意義全不相同,更不必說那個父親還是自己尊之敬之愛之的嫡親的兄長,這世間最後一個還能任由自己撒嬌的人。
盡管憑著長公主之名的確難以阻止,但是不接受大長公主的晉封,便是對其罪孽時時刻刻的提醒。這樣無聲地怨怪直到永泰的出生,任憑明月長公主心底如何無法原諒熙帝,太子並著一眾皇子無後代表的意思她不能不明不能不急。
曆高祖草莽出身,雖不能說是胸無點墨,到底也是詩書不通。畢竟起家全憑一身蠻力,並十分的運氣,與世家的幫扶,才將萬裏河山從前朝啃下了一半。給最愛的女兒定封號什麽的,必得親力親為,奈何草莽,任憑如何用心終歸是不如意。直到一個明月夜裏,看著月光一點點爬上了床榻,高祖這才定下了公主的封號,彼時才剛剛確立了國號。
因為還隻是掌握了江南,是以厲之一字,也算是彰顯了高祖的決心,直白的赤裸的,將自己的雄圖大略一展無遺。畢竟前朝貴族最是奢靡,好清談喜文弱,朝堂上下不消說,連尋常的百姓都是崇尚著軟弱無力的風氣。高祖的確是不通詩書的,一心不願自己打下的王朝一朝成為前朝那般行狀,任憑多少人勸阻也不改其定厲為國號之雄心。畢竟國號一旦定下便不能更改,望後世子孫時時為戒,誰都希望子子孫孫千秋萬代,一個草莽出身憑著驍勇登頂之人自然也是不能免俗的。
是以,就這麽一個剛毅漢子,在為愛女擇定封號之時,卻是不見其定國號之時的斬釘截鐵,期期艾艾的模樣,確實是叫一路支持他過來的人們看了都驚愕不已。就這麽翻來覆去的好幾日後,終於在一個月圓的夜裏,將自己一生最大最盛的浪漫和溫柔都傾注到了明月一詞之中。
明月公主由此誕生,寧三姑娘這個稱呼便再沒被人叫起過。
然而這樣傾注了所有的愛與溫柔的明月公主的稱呼,也不過是持續了短短兩年的時間,既是有著一統天下的雄心壯誌,那必然不能被江南的溫柔煙波絆住了腳步。不過一生征戰的高祖,這一次終是未能得到命運的眷顧,縱是將川蜀收複,卻是倒在了凱旋的路上,而明月公主從此也就成了明月長公主。
國不可一日無主,尤其是經過這一戰後,厲國的版圖又擴大了許多。盡管北方還有大片的土地等著征戰,但是終歸那個時候厲國便坐擁整個南方,加上新收的西南。國主倒在了回程的路上,父死子繼,更古不變的道理,隻是在高祖不止一個兒子的情況之下,陪在先皇身邊一同出征的二子便在路上草草地登了基。而嫡親的兄長即位,彼時的明月公主縱然也才不過二八年華,卻也隨之搖身一變成了長公主。
失去了父親,但是明月長公主到底未曾倒下,與父兄感情甚篤的她,在得了消息的第一時間,便忍著悲慟替兄長守好了後方。到底兄長不是長子,且非原配所生,金陵裏的長兄明裏暗裏手段不斷,高祖一手建立起來的厲國,若是明月大長公主當時未能穩住,就要這麽起了內訌。
好在虎父無犬子,長兄偏偏肖父,不論是長相還是心性,與明月大長公主兄妹倆比起來,實在也不夠看。是以,盡管也費盡了心力,到底還是後方穩固。短暫的騷亂之後,隨著還頂著明月公主之名的少女手起刀落,以長兄命喪親妹之手鎮住了蠢蠢欲動的人心。
似乎開國皇帝命不長是古來不變的道理,或是開國少不得征戰長期處於緊繃狀態一朝放鬆身體必出問題,又或是起於微末本就本錢不足,但是無一不變的卻是經過一番勞心費神之後,好日子沒過上兩天便駕鶴西去。頗有些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意味,盡管都是自己的後代。厲高祖從稱帝到薨逝,不過兩年。
先帝倒是好些,一生勤勤懇懇勵精圖治,與其父征戰四方的野心不同,先帝更看重的還是百姓安居樂業的局麵。少了戰亂,百姓的日子倒也好過,舉國上下休養生息之後,倒也是蒸蒸日上欣欣向榮,除卻北方偶有的摩擦之外。然而就是在這樣一派和諧之下,先帝倒也不像其父倒下了征途之上,卻也是死於非命。
子嗣眾多是福還是禍,於尋常百姓而言,自然是枝繁葉茂的好,但是在皇家,當然不能算不好,隻是兄弟鬩牆什麽的都還隻是小場麵。野心勃勃又生而不凡的當今聖上,在其十七八歲的年紀殺兄弑父,將所有人都打了個措手不及。如此狠戾的新主,所有人都隻當其會是暴君,卻不曾想一代偉業就此展開。
盡管即便是如今熙帝身上都有洗不去的汙點,畢竟殺兄弑父霸道奪權古來也少見。但是不得不說,自他登臨大位,先是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拿下了北方,統一了中原不說,摒除推舉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更是將大曆從根基之上做了轉變,從此開啟了王朝霸業的篇章。更不必說後來的和外邦的溝通,善戰而不好戰,畢竟戰爭能夠打倒的隻有人的身體,而當今聖上要的是人心的臣服。
是以,數十年的經營之下,如今已經到了最好的時候就要到來地時候。
然而任憑熙帝如何的雄才偉略,那隻是天下人對其的評價。之於明月長公主來說,這個殺兄弑父的侄兒犯下的罪孽,一生都不能得到自己的諒解,盡管自己也曾做過類似的事情。但是一個和多個且還有父親,意義全不相同,更不必說那個父親還是自己尊之敬之愛之的嫡親的兄長,這世間最後一個還能任由自己撒嬌的人。
盡管憑著長公主之名的確難以阻止,但是不接受大長公主的晉封,便是對其罪孽時時刻刻的提醒。這樣無聲地怨怪直到永泰的出生,任憑明月長公主心底如何無法原諒熙帝,太子並著一眾皇子無後代表的意思她不能不明不能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