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九到底還是接手了留守帝京的諸多事宜,作為整個賑災後方大本營的負責人,為前去川渝的寧漾一行人提供一切能夠提供的幫助。其實也算不得什麽幫助,不過是照著原先的部署,按部就班進行下去即可。畢竟寧漾為了方便計,連桃林秀雲都沒有帶在身邊,專門留給了阿九以供差遣。雖然在阿九看來,除了這個推辭不得也不必不閉嘴的原因之外,更多的還是因為寧漾這一回出門與上次獨身前來帝京的計劃極其相似,輕車簡行,自然而然一切能夠稱之為累贅的都不會帶在身邊。
桃林秀雲是不是累贅,其實並不好說。畢竟她們這麽多年在寧漾的身邊,著實也給寧漾帶去了不少除了伺候寧漾這樣的分內之事之外的幫助,然而即便如此,寧漾終究還是不為所動,堅持不帶她們在身邊。原因阿九不曾問過,但是想也明白,除了最基礎的騎射她們不曾掌握之外,更多的也是因為關心則亂一詞的緣故。
作為知曉一處長起來的貼身丫頭,彼此之間早已經不是簡單的主仆兩個字便能夠形容的。畢竟日日相對,總有些感情是階層不能將其斬斷的。而這便是寧漾無論如何都不肯應允的緣由,也是她們即便誰也不願留在帝京,誰也不相信輕車簡行的說法,都爭先恐後地爭取了一番,還是因為寧漾的一句帶著你們就必得乘馬車出行,屆時行程就會慢了許多,如此就不能達成解救萬民與水深火熱的災情之中的本願而放棄一顆根本就無法放下的心。
怎麽能夠放心呢?莫說是桃林秀雲兩個小女子,即便是陸家人驟然聽聞嘉玟嘉琅先後告假隻為前去成都做災後援助的當下,也是被驚得有些瞠目結舌了。誰都知道如此行為乃是善舉,應該鼓勵與褒獎,但是換做是自家孩子的時候,所有的大義凜然都在瞬間退避三舍,浮上心田的第一想法,還是孤身涉險,自己家的孩子是不是足夠安全。
無人喜歡危險,人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的。所以,安全無虞之地一樣可以做到為災民提供幫助,比如捐些財帛銀錢。但是孩子們卻是選擇了前往最前線,本能告訴陸老夫人應該要拒絕。然而,當嘉玟嘉琅將自己所聞所見所感都與家人們說清楚了之後,即便是最舍不得嘉玟的陸二夫人,也是含淚點頭放兒子前去。
雖說災情尚未穩定,在那片土地上一切都還出於混亂之中,有各種或明顯或潛在的危險,但是兒子既然想去,那便由著他吧!年輕的時候本就是努力的時候,沒道理選擇安逸和懶惰。更何況,還有阮氏的公子同行,身邊還有許家的經綸照顧,又隻是做些分發物資重燃希望的事兒,想來也不會十分危險。
累些苦些,雖然令人心疼,但是終究不會叫人害怕忐忑。
但是桃林秀雲,卻是沒有陸家人那樣開明和樂觀,不過是片刻的擔憂之後便被理現實拽理智回籠。畢竟寧漾上一回瞞住了所有人離家才在不遠的兩月前,而那一回,即便桃林秀雲第一時間並不在寧揚身邊,卻也因為知道桃林秀雲到的時候,身上那些重一點的傷勢都還未好利索,是以在她們的眼中,即便是以繁華富庶平安的帝京,自家主子都能遇上被扒手搶銀子打人之事,更遑論麵對饑餓與憤怒甚至是絕望的百姓。
盡管平日裏所有人都在誇讚川蜀安逸,所以人也樂嗬嗬胸襟開闊素來包容,但是在桃林秀雲眼中,那隻是因為那裏的人們從未受過什麽苦。因為日子一向過得逍遙,所以一切都要以和諧和睦為重。但是災難來的的時候呢?並非川蜀每一塊土地都能堪比成都的肥沃,自然也就不是每一個人都善良開闊。
其實除開成都,川蜀其他地方之人,還是愚昧居多。雖然不至於到未開化的程度,卻也堪比蠻夷,因為與外界的溝通實在是少,自然而然的民風也就彪悍,與整個大曆的氣質全不相符。而這一次災難,雖然傳回帝京的消息乃是說的成都,但是任誰也能想到絕非隻有成都受災最重。
畢竟成都是平原,地勢平坦,即便是有洪水肆虐,那也是一瀉千裏呼嘯而過,地麵的一切都隨著水流卷到未知之處。水過之處一切都留不住,但是浩浩蕩蕩的大洪水後,隻要稍加疏導,水也自然而然的流向了別處。然而整個川蜀實在算不得小,而平原就這麽一塊,其他絕大多數多是溝壑叢生峻嶺密布。那些與外界溝通極少的人們,或許不知道今夕何夕,或許不知道大曆帝京,但是成都,距離他們最近的璀璨王國,卻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一旦遇上了百年難遇的災難,還幸存著的人們,自然會不約而同自發地朝著成都而去。
陸二夫人終究也不是尋常那等目光隻是局限於後宅那一畝三分地的女子,所以一開始極力反對嘉玟嘉琅兄弟倆前去便是用了這個理由。賑災不難,即便累些也是分內之事,但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身為人子,即便不為自己,為了父母的生養之恩,他們也都該為了自己的生命負責。而這話,桃林秀雲也記在了心中。
嘉玟嘉琅陸二夫人留不住,寧漾,桃林秀雲也留不住。是以,就這樣,寧漾以昌寧郡主之名,打著皇親攜士庶齊年青一代,在家國有難之時,不懼危險快速動作,身先士卒帶上各類物資前往川渝賑災之名,就這麽響徹了因為天氣放晴心情也隨之明朗了起來的帝京人心中。
此舉除了可以達到寧漾當時跟時屹說的揚名立萬的目的,更多的也是為了給朝廷分憂。於寧漾她們而言,這樣帶著物資前去受災最嚴重幫助百姓重建其實算不得什麽難事兒,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便算不得簡單了。
受災不止一處,自然也不能隻選擇那些重中之重,畢竟各處都需銀錢。
桃林秀雲是不是累贅,其實並不好說。畢竟她們這麽多年在寧漾的身邊,著實也給寧漾帶去了不少除了伺候寧漾這樣的分內之事之外的幫助,然而即便如此,寧漾終究還是不為所動,堅持不帶她們在身邊。原因阿九不曾問過,但是想也明白,除了最基礎的騎射她們不曾掌握之外,更多的也是因為關心則亂一詞的緣故。
作為知曉一處長起來的貼身丫頭,彼此之間早已經不是簡單的主仆兩個字便能夠形容的。畢竟日日相對,總有些感情是階層不能將其斬斷的。而這便是寧漾無論如何都不肯應允的緣由,也是她們即便誰也不願留在帝京,誰也不相信輕車簡行的說法,都爭先恐後地爭取了一番,還是因為寧漾的一句帶著你們就必得乘馬車出行,屆時行程就會慢了許多,如此就不能達成解救萬民與水深火熱的災情之中的本願而放棄一顆根本就無法放下的心。
怎麽能夠放心呢?莫說是桃林秀雲兩個小女子,即便是陸家人驟然聽聞嘉玟嘉琅先後告假隻為前去成都做災後援助的當下,也是被驚得有些瞠目結舌了。誰都知道如此行為乃是善舉,應該鼓勵與褒獎,但是換做是自家孩子的時候,所有的大義凜然都在瞬間退避三舍,浮上心田的第一想法,還是孤身涉險,自己家的孩子是不是足夠安全。
無人喜歡危險,人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的。所以,安全無虞之地一樣可以做到為災民提供幫助,比如捐些財帛銀錢。但是孩子們卻是選擇了前往最前線,本能告訴陸老夫人應該要拒絕。然而,當嘉玟嘉琅將自己所聞所見所感都與家人們說清楚了之後,即便是最舍不得嘉玟的陸二夫人,也是含淚點頭放兒子前去。
雖說災情尚未穩定,在那片土地上一切都還出於混亂之中,有各種或明顯或潛在的危險,但是兒子既然想去,那便由著他吧!年輕的時候本就是努力的時候,沒道理選擇安逸和懶惰。更何況,還有阮氏的公子同行,身邊還有許家的經綸照顧,又隻是做些分發物資重燃希望的事兒,想來也不會十分危險。
累些苦些,雖然令人心疼,但是終究不會叫人害怕忐忑。
但是桃林秀雲,卻是沒有陸家人那樣開明和樂觀,不過是片刻的擔憂之後便被理現實拽理智回籠。畢竟寧漾上一回瞞住了所有人離家才在不遠的兩月前,而那一回,即便桃林秀雲第一時間並不在寧揚身邊,卻也因為知道桃林秀雲到的時候,身上那些重一點的傷勢都還未好利索,是以在她們的眼中,即便是以繁華富庶平安的帝京,自家主子都能遇上被扒手搶銀子打人之事,更遑論麵對饑餓與憤怒甚至是絕望的百姓。
盡管平日裏所有人都在誇讚川蜀安逸,所以人也樂嗬嗬胸襟開闊素來包容,但是在桃林秀雲眼中,那隻是因為那裏的人們從未受過什麽苦。因為日子一向過得逍遙,所以一切都要以和諧和睦為重。但是災難來的的時候呢?並非川蜀每一塊土地都能堪比成都的肥沃,自然也就不是每一個人都善良開闊。
其實除開成都,川蜀其他地方之人,還是愚昧居多。雖然不至於到未開化的程度,卻也堪比蠻夷,因為與外界的溝通實在是少,自然而然的民風也就彪悍,與整個大曆的氣質全不相符。而這一次災難,雖然傳回帝京的消息乃是說的成都,但是任誰也能想到絕非隻有成都受災最重。
畢竟成都是平原,地勢平坦,即便是有洪水肆虐,那也是一瀉千裏呼嘯而過,地麵的一切都隨著水流卷到未知之處。水過之處一切都留不住,但是浩浩蕩蕩的大洪水後,隻要稍加疏導,水也自然而然的流向了別處。然而整個川蜀實在算不得小,而平原就這麽一塊,其他絕大多數多是溝壑叢生峻嶺密布。那些與外界溝通極少的人們,或許不知道今夕何夕,或許不知道大曆帝京,但是成都,距離他們最近的璀璨王國,卻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一旦遇上了百年難遇的災難,還幸存著的人們,自然會不約而同自發地朝著成都而去。
陸二夫人終究也不是尋常那等目光隻是局限於後宅那一畝三分地的女子,所以一開始極力反對嘉玟嘉琅兄弟倆前去便是用了這個理由。賑災不難,即便累些也是分內之事,但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身為人子,即便不為自己,為了父母的生養之恩,他們也都該為了自己的生命負責。而這話,桃林秀雲也記在了心中。
嘉玟嘉琅陸二夫人留不住,寧漾,桃林秀雲也留不住。是以,就這樣,寧漾以昌寧郡主之名,打著皇親攜士庶齊年青一代,在家國有難之時,不懼危險快速動作,身先士卒帶上各類物資前往川渝賑災之名,就這麽響徹了因為天氣放晴心情也隨之明朗了起來的帝京人心中。
此舉除了可以達到寧漾當時跟時屹說的揚名立萬的目的,更多的也是為了給朝廷分憂。於寧漾她們而言,這樣帶著物資前去受災最嚴重幫助百姓重建其實算不得什麽難事兒,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便算不得簡單了。
受災不止一處,自然也不能隻選擇那些重中之重,畢竟各處都需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