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群臣麵露疑惑,楊定繼續說:


    “商部,下設四司:其一為商照司,凡是經商,必須取得營業執照,才能做生意,無照經營罰款,而且是重罰。(農副產品貿易不算,改為個稅征收。)罰金必須是數倍於所販售的貨物,若是額度巨大,那就徒刑、最高斬首示眾。


    其二為市舶司,我靖國沿海,良港不下三十,若是全麵放開,就得有市舶司負責管理,並且準許市舶司征召海警隊,負責近海巡防以及偵查,嚴防走私。


    其三為國營司,負責經營礦產、鐵器、食鹽等等,凡是屬於戰略物資的,哪怕包括糧食,悉數由國營司合資或者獨資。比如,負責食鹽的製作,就成立大靖食鹽公司,統管全國各地的鹽業生產。至於銷售方式,待朕想好了,再說。


    其四為外貿司,負責組織商隊,或者商會和列國做生意,並且厘定關稅,也由外貿司負責。”


    楊定剛說完,戶部尚書周通海立刻上前言:“陛下,商部若是開辟,戶部的商籍百姓如何處理?難不成統編為民籍?這豈不是變相鼓勵百姓做生意,如此奢靡之風必起,恐如前朝之事。”


    周通海說這話可沒什麽憂國憂民的想法,隻是不想看到自己的權利被分散而已。


    畢竟商部的做法,可是他戶部的責任啊!


    沒了,那他就等於被砍了一刀,弱小了。


    “愛卿所言甚是,所以朕考慮了一下,加了稅部。”


    楊定順著周通海的話往下說,“稅部一樣是四司,並且在各個鄉都會設有分署,即稅務署。


    縣設分所,即稅務所。


    府設分局,即稅務局。


    州設分廳,即稅務廳。


    並且州設稅丁五千,府設稅丁兩千,縣設稅丁五百,鄉設稅丁一百。全部披堅執銳,收取稅款,抗稅者視同謀反,殺無赦!相關條例屆時朕會整理初稿,商議之後再發布。


    接下來,朝廷稅部四司分別為地稅司、商稅司、個稅司、征稅司。


    其中,地稅司負責厘定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等諸多相關稅款,包括大海和陸地。凡是我靖國國疆、海疆,都在收稅之列。


    商稅司負責厘定內貿外貿諸般稅款,凡是我靖國臣民的交易,都得上稅。


    個稅司負責厘定天下百姓、朝臣、勳爵、皇帝……”


    楊定把自己加了上去,所有人臉色劇變,心道楊定是很認真的了。


    “陛下,皇帝無上。”馮裕趕緊站出來提醒,讓自己學生不要犯傻,不然威嚴掃地,容易出事。


    先不說個稅敢不敢收到皇帝頭上,哪有皇帝自己讓朝廷找自己收稅的?


    這不就是證明自己不合法嗎?可以被朝廷監管嗎?


    此例一開,在沒有成熟的君主立憲條件下,楊定後人指不定就被用這個理由不斷奪走權力,最後推上斷頭台。


    楊定想了想也就開口:“那就皇族,皇帝皇後除外。凡月收入超過十兩白銀者起征,具體厘定方式,商議之後在發布。”


    “最後一司,就是征稅司。顧名思義,他們就是管理稅丁和征收稅款的人。必要時候,各地征稅司主官可以調動稅丁,鎮壓抗稅暴亂。


    並且,稅部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都不定額。靖國有多少個州、府、縣、鄉,就有多少個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在朝中掛銜,調任地方則為各地稅務主官。”


    一擊重磅炸彈在朝堂炸響。


    這稅部的權利也太大了吧!而且皇帝直接下令將稅部觸手伸到鄉裏麵,還直接從中央委派官員,這是打算皇權下鄉嗎?


    有點太過了吧!


    “陛下,此法一出,如此多冗官、稅丁如何養活?”


    周通海趕緊跳出來,他的權利又一次被分掉,他怎麽可能坐以待斃啊!


    “這簡單。稅部征稅,留下五成在地方。其中兩成稅部自用,支付稅丁工資和官員俸祿。三成歸於各地財庫,交由地方官員支用,比如地方官員俸祿,興修水利、道路,興盛教育,養育鰥寡孤獨等等。真正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楊定這麽一說,周通海臉色微恙。


    他能拒絕嗎?一旦拒絕,傳出去他名聲就臭了!


    皇帝都說了,一半給朝廷,另一半給地方。先不說稅部如何,就衝三成可以留在各地財庫,各地官員能放過這個機會?


    你要是反對,分分鍾被彈劾。


    “好了。那麽兩部的大致內容就這樣,征稅司權責很重,並且稅丁也很有可能良莠不齊。不如就將戰後受傷、殘疾的將士安置成稅丁。他們見過血,打仗不是問題。鎮壓些許抗稅,還是很輕鬆的。”


    楊定這番話是給軍方插手稅部的機會,周通海等人再敢廢話,回頭軍方可不會帶他們玩了。


    想要軍功授爵,你得看你和誰搶肉吃。


    楊定倒是巴不得軍方跟世家幹起來,隻有他們衝突一起,他才能安心睡覺。


    周通海還想說話,卻被閔東升擠開瞪退:“陛下仁慈聖明,臣等佩服。”


    楊定嗬嗬一笑說:“如今隻是粗略,回頭還得繼續商議。不過一說到軍功授爵,朕得說說科舉事宜。所謂科舉,開科取士,乃是大興文化之事。自前朝開泰以來,一直采用舉薦製度。但征召上來的人才太少,不妥。所以,朕打算統一教材,分科考試,最後掄才而用。”


    閔東升聽得一驚,原以為楊定開科取士是為了擴大招收名額,用官位拉攏世家。


    但眼下看來,分明是要挖世家的根啊!


    閔東升想說話,但楊定能給他機會?


    搶在他前頭說道:“但為了讓教化之光沐浴靖國百姓,朕決定統一全國私塾,改為小學、中學、大學、國子監、太學五等學府等級。”


    “小學六年製,凡我靖國子民,無論男女,年滿六歲入學,十二歲參加縣升學科舉。過關者,獲生員文憑。”


    “中學三年製,擁有童生文憑可報名,自費學習,三年後參加府升學科舉。過關者,獲秀才文憑。”


    “大學三年製,擁有秀才文憑才可報名,自費學習,三年後州參加升學科舉。過關者,獲舉人文憑。”


    “凡中舉之後,悉數前往國子監,參加四年分科進修。諸般科目,晚些朕會厘清一個體係,但會隨著新科目出現而改變。四年之後,合格之人畢業,授予同進士出身。”


    “每年畢業之後一年,開啟科舉大比,致力於從政為官之人,可以參加大比。屆時會根據缺額以及專業擇優放榜,然後通過三個月的觀政,下放各地曆練。朕一直堅信,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起於卒伍,所以必要的曆練是必須的。”


    楊定說了一大推,反正是將閔東升說話的心思全部堵死了。


    倒是馮裕站了出來,一臉古怪問道:“陛下,為何賜予同進士出身,而不是進士出身?”


    楊定回答:“科舉大比錄用者,每科頭三名賜進士及第、之後則賜進士出身。而在國子監就讀之中,對於學術表現優異者,可以考試或者保送太學。”


    “太學與科舉不同。太學則是評職級,分別為同進士出身、碩士、博士、貢士、院士。”


    “太學要的是專心研究學術,天地,萬物的人。比如,武器改進、戰馬培育、甚至用什麽方法才能讓人飛起來等等。”


    楊定說完,馮裕感覺很好啊!


    如此一來,術業有專攻,也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不過說了這麽多,楊定也是口渴了,趕緊說道:“關於如何清丈土地一事朕想到了。那就是增大田畝麵積,重新測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從替身成為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空山一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空山一先生並收藏我從替身成為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