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四合院內,天井之中。
滿天繁星之下,賀雲與王若呴坐在石凳上,小聲交談著。
或許是有人願意聽他述說吧,原本一肚子氣的王若呴,此刻忽然變得心平氣和了許多。
而賀雲也在聽完王若呴的詳細解釋之後,這才明白,敢情國產動畫遠沒有他想象的那般簡單。
時代變了,動畫界也在跟著大變。
以前拍動畫片,並不是自己想拍就能拍的,而是由中影公司下達任務指標,每年隻允許拍多少時長,至於拍出來的動畫片,也統一先由中影公司收購,然後再拿到各大電視台去播出。
在這種模式之下,一部動畫片根本就沒有所謂賺多賺少的概念,自然而然,製作單位也就沒有什麽顧忌,他們會用十二分心去創作每一部動畫。
也正是因為如此,製作出來的動畫片幾乎部部都是經典佳作。
然而,隨著國家對外改革開放,國外動畫片隨之大量湧入,國產動畫自然也難免不受影響。
即使是號稱國產動畫搖籃的魔都美術電影製片廠,也沒有例外。
尤其是在八十年代末期,魔都美影廠內部的動畫人才的大量南下,導致整個魔都美術電影製片廠就此一蹶不振,從此開啟了下坡之路。
事實上,隨著國外影片的引入,受到巨大衝擊的可不僅僅是動畫界。
影視界也一樣。
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不得不做出改變,以前的片子都是追求藝術的,但從九十年代開始,商業片便開始在國內萌芽,甚至到了後期,直接就變成了一味的追求經濟上的利益,而忽略了影視作品本身。
至於承擔著拍攝任務的各大電影廠,也同樣如此。
就拿京都科影廠來說吧,以前,這家電影廠可是承擔著許多科教片的拍攝工作,這其中就包括了普及科學教育的動畫片。
當然,不僅僅是京都科影廠,實際上,魔都的科影廠也一樣,這兩大電影廠再加上東北地區的長春電影廠,都曾經拍攝過不少的動畫片。
但是自從進入九十年代之後,三大電影廠就幾乎沒有拍過一部像樣的動畫作品了。
究其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還是利益的問題。
拍動畫片費時費力不說,最重要的是沒有多少效益,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下來,自然也就沒人會去拍動畫片了。
京都科影廠也一樣,他們今年雖然有拍攝任務,但是卻選擇了外包。
所謂的外包,也就是把動畫創作的大部分工作包給其他製作團隊,比如描線上色、背景設計這些工作。
而這樣的工作,普通的動畫製作團隊便可勝任。
這也是為什麽科影廠會同意與王若呴他們合作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這種模式,在早期的米國動畫領域,早已經形成了慣例,大量的倭國動畫公司就曾經靠接米國的動畫外包工作起家的。
而如今,特區那邊的翡翠動畫設計公司與太平洋動畫設計公司就是其中的國內代表,他們大多承接倭國與米國那邊的動畫外包任務,從中賺取了豐厚的利潤。
隻不過,這樣的外包工作接多了,對於國產動畫來說,卻是一種災難。
畢竟大家隻顧追求經濟效益,卻是把屬於自己的國產動畫那一套給完全拋棄了。
尤其是原創劇本、美感這些原本屬於國產動畫的“優良傳承”,被直接拋在了一邊,實在是大為可惜。
可沒辦法,時代在發展,如果不能去變通,去適應,就會被時代的潮流所淘汰,就像以前的羊城時代動畫,最後破產消失。
王若呴也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才會反對與科影廠合作,而選擇京都電視台青少年動畫部。
畢竟相比前者,後者顯然才是真正一心一意做動畫的單位,就跟央視動畫部一樣,都對於國產動畫的重新崛起,做出了巨大貢獻。
正如某人所言,八十年代動畫看魔都,九十年代必須得看京都。
而這裏的京都便是指的“央視動畫”。
.........
對於動畫,賀雲隻能說是門外漢,就算王若呴說一千道一萬,他也是一知半解,自然也就幫不上王若呴什麽忙了。
不過,賀雲還是對王若呴做出了承諾,如果將來需要他創作原畫劇本的話,他是絕對不會拒絕的。
第二天,賀雲正式開啟了魯迅文學院的學習之路。
而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每天早上,他都會乘坐公交車早早的來到文學院,就著饅頭坐在教室內看書。
上課的時候,他也會一邊做著筆記,一邊認真聽著老師講課,就跟普通的求學者一般,絲毫沒有因為自己是著名的青年作家而有絲毫的驕傲。
就這樣,時間一晃便是大半個月過去了。
十一月初,天上飄起了雪花。
京都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十度。
此刻,賀雲坐在桌前,不由得裹緊了那件剛從百貨大樓花了四十塊錢買來的羽絨服。
至於原來的那件軍大衣,則被他蓋到了自己的腿上。
這天氣實在是太冷了,冷到他連手中的鋼筆都有些拿不住了。
“咚咚咚.....”
突然,一陣沉悶的敲門聲響了起來。
賀雲抬起頭看了一眼門口方向,隨即就見房門被輕輕推開了,一瞬間,一股寒冷刺骨的寒風颼颼吹了進來,連帶著那飄落的雪花也跟著飛進了屋內,掉落在地板上,片刻間就融化掉了。
“給!賀雲,有你的一封信!郵遞員剛送來的。”
進屋的人正是王若呴,他走到桌旁,遞給了賀雲一封信。
賀雲接過信一看,發現是自己嶽父高老寄過來的。
“老爺子寄來的?難道是轉寄給我的什麽信?”賀雲小聲呢喃了一句,隨即就將信給拆開了。
而這時候,王若呴又對賀雲叮囑道:“今天的晚飯可能會早一點,五點半就能開飯,記得出來吃。”
說完這話,他便轉身離開了。
待到王若呴離開後,賀雲便將信封之中的東西給倒了出來。
果然,正如他所料想的那般,信封之中還裝著一封信。
在這封信的信封上,赫然寫著“《當代》雜誌陳早春寄”這幾個字。
“不是何主編嗎?陳早春?難道是新任主編?”
雖然有些不解,但賀雲還是將信迅速給拆開了。
看完信後,賀雲卻是有些愣神,他不禁小聲嘀咕道:“讓我盡快前往雜誌社?有急事商談嗎?”
滿天繁星之下,賀雲與王若呴坐在石凳上,小聲交談著。
或許是有人願意聽他述說吧,原本一肚子氣的王若呴,此刻忽然變得心平氣和了許多。
而賀雲也在聽完王若呴的詳細解釋之後,這才明白,敢情國產動畫遠沒有他想象的那般簡單。
時代變了,動畫界也在跟著大變。
以前拍動畫片,並不是自己想拍就能拍的,而是由中影公司下達任務指標,每年隻允許拍多少時長,至於拍出來的動畫片,也統一先由中影公司收購,然後再拿到各大電視台去播出。
在這種模式之下,一部動畫片根本就沒有所謂賺多賺少的概念,自然而然,製作單位也就沒有什麽顧忌,他們會用十二分心去創作每一部動畫。
也正是因為如此,製作出來的動畫片幾乎部部都是經典佳作。
然而,隨著國家對外改革開放,國外動畫片隨之大量湧入,國產動畫自然也難免不受影響。
即使是號稱國產動畫搖籃的魔都美術電影製片廠,也沒有例外。
尤其是在八十年代末期,魔都美影廠內部的動畫人才的大量南下,導致整個魔都美術電影製片廠就此一蹶不振,從此開啟了下坡之路。
事實上,隨著國外影片的引入,受到巨大衝擊的可不僅僅是動畫界。
影視界也一樣。
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不得不做出改變,以前的片子都是追求藝術的,但從九十年代開始,商業片便開始在國內萌芽,甚至到了後期,直接就變成了一味的追求經濟上的利益,而忽略了影視作品本身。
至於承擔著拍攝任務的各大電影廠,也同樣如此。
就拿京都科影廠來說吧,以前,這家電影廠可是承擔著許多科教片的拍攝工作,這其中就包括了普及科學教育的動畫片。
當然,不僅僅是京都科影廠,實際上,魔都的科影廠也一樣,這兩大電影廠再加上東北地區的長春電影廠,都曾經拍攝過不少的動畫片。
但是自從進入九十年代之後,三大電影廠就幾乎沒有拍過一部像樣的動畫作品了。
究其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還是利益的問題。
拍動畫片費時費力不說,最重要的是沒有多少效益,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下來,自然也就沒人會去拍動畫片了。
京都科影廠也一樣,他們今年雖然有拍攝任務,但是卻選擇了外包。
所謂的外包,也就是把動畫創作的大部分工作包給其他製作團隊,比如描線上色、背景設計這些工作。
而這樣的工作,普通的動畫製作團隊便可勝任。
這也是為什麽科影廠會同意與王若呴他們合作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這種模式,在早期的米國動畫領域,早已經形成了慣例,大量的倭國動畫公司就曾經靠接米國的動畫外包工作起家的。
而如今,特區那邊的翡翠動畫設計公司與太平洋動畫設計公司就是其中的國內代表,他們大多承接倭國與米國那邊的動畫外包任務,從中賺取了豐厚的利潤。
隻不過,這樣的外包工作接多了,對於國產動畫來說,卻是一種災難。
畢竟大家隻顧追求經濟效益,卻是把屬於自己的國產動畫那一套給完全拋棄了。
尤其是原創劇本、美感這些原本屬於國產動畫的“優良傳承”,被直接拋在了一邊,實在是大為可惜。
可沒辦法,時代在發展,如果不能去變通,去適應,就會被時代的潮流所淘汰,就像以前的羊城時代動畫,最後破產消失。
王若呴也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才會反對與科影廠合作,而選擇京都電視台青少年動畫部。
畢竟相比前者,後者顯然才是真正一心一意做動畫的單位,就跟央視動畫部一樣,都對於國產動畫的重新崛起,做出了巨大貢獻。
正如某人所言,八十年代動畫看魔都,九十年代必須得看京都。
而這裏的京都便是指的“央視動畫”。
.........
對於動畫,賀雲隻能說是門外漢,就算王若呴說一千道一萬,他也是一知半解,自然也就幫不上王若呴什麽忙了。
不過,賀雲還是對王若呴做出了承諾,如果將來需要他創作原畫劇本的話,他是絕對不會拒絕的。
第二天,賀雲正式開啟了魯迅文學院的學習之路。
而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每天早上,他都會乘坐公交車早早的來到文學院,就著饅頭坐在教室內看書。
上課的時候,他也會一邊做著筆記,一邊認真聽著老師講課,就跟普通的求學者一般,絲毫沒有因為自己是著名的青年作家而有絲毫的驕傲。
就這樣,時間一晃便是大半個月過去了。
十一月初,天上飄起了雪花。
京都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十度。
此刻,賀雲坐在桌前,不由得裹緊了那件剛從百貨大樓花了四十塊錢買來的羽絨服。
至於原來的那件軍大衣,則被他蓋到了自己的腿上。
這天氣實在是太冷了,冷到他連手中的鋼筆都有些拿不住了。
“咚咚咚.....”
突然,一陣沉悶的敲門聲響了起來。
賀雲抬起頭看了一眼門口方向,隨即就見房門被輕輕推開了,一瞬間,一股寒冷刺骨的寒風颼颼吹了進來,連帶著那飄落的雪花也跟著飛進了屋內,掉落在地板上,片刻間就融化掉了。
“給!賀雲,有你的一封信!郵遞員剛送來的。”
進屋的人正是王若呴,他走到桌旁,遞給了賀雲一封信。
賀雲接過信一看,發現是自己嶽父高老寄過來的。
“老爺子寄來的?難道是轉寄給我的什麽信?”賀雲小聲呢喃了一句,隨即就將信給拆開了。
而這時候,王若呴又對賀雲叮囑道:“今天的晚飯可能會早一點,五點半就能開飯,記得出來吃。”
說完這話,他便轉身離開了。
待到王若呴離開後,賀雲便將信封之中的東西給倒了出來。
果然,正如他所料想的那般,信封之中還裝著一封信。
在這封信的信封上,赫然寫著“《當代》雜誌陳早春寄”這幾個字。
“不是何主編嗎?陳早春?難道是新任主編?”
雖然有些不解,但賀雲還是將信迅速給拆開了。
看完信後,賀雲卻是有些愣神,他不禁小聲嘀咕道:“讓我盡快前往雜誌社?有急事商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