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北州司主!北國公!
晚年從斬妖除魔,到長生不死! 作者:洪荒小狐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啟稟聖上,臣有本奏。”
最前列的幾位尚書,有人出列奏請國事。
隨後,陸續有幾位頂尖大員,或是提及民生,或是提及各州妖禍。
每當有人提出議題,其他人都需要跟著商量。
不過很顯然,這些人都早有準備,一個接一個或是請奏,或是提出己方觀點,大殿裏的聲音幾乎沒有停過。
至於上麵那位,大多都是傾聽,最後進行拍板。
等到所有議題結束。
乾坤殿內,短暫安靜。
伴隨著那位大乾天子目光落在李元壽身上。
一道道目光緊跟著投來。
“北州斬妖司指揮使李元壽上前聽封!”
旁邊的太監,高舉聖旨,踏前一步,洪亮中帶著尖銳的聲音,響徹大殿。
“……”
站在靠後位置的李元壽穩步走到大殿中,行躬身禮,保持欠身姿勢。
這是林南天和呂衝霄提前交代過的禮數。
聽封領旨是躬身大禮,尋常領命則是欠身小禮。
如果已經位列朝堂,則需‘稱臣’;像他這種隻有地方官職的,則無需多言,行禮就是。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北州指揮使李元壽,上承聖命、下順民意……”
禦前太監手持聖旨,開始誦讀。
開頭語和李元壽所知曉的,字麵變化不大,但讀起來的頓句有著明顯區別。
前六個字,連在一起,寓意是,特製皇帝乃奉天命、承天運!
中間的話主要是表明李元壽師出有名,上有聖命,下有民意之類,以及他在北州總司的種種表現。
繁雜冗長的旨意誦讀有數百字才進入正題。
“今,爾為我大乾北州,肅清妖患,平定宇內,朕心甚慰。”
“特封李元壽為北國公,令北州斬妖總司司主之職,官居二品,食邑三千戶,賜國公府,賞黃金萬兩!”
對於這個封賞,所有人都不意外。
這本就是在場重臣商議後,奏請上去的結果。
按理說,大宗師有封王的資格。
林南天和呂衝霄最開始的上奏,就是照著封王奏的。
他們都知道這樣會引來世家門閥的攻訐,故此,哪怕李元壽不願封王,他們也得照著這個標準奏,以保留回還餘地。
國公位就是兩人以封王周旋的結果!
這個結果。
表麵上看是他們退了一步,實則卻是爭取來了最好結果。
若是一開始就明說李元壽沒想封王,他們為其請封國公位,那必然還是要遭到那些武道世家的反對,最後最多是個郡公位!
總之,這個結果,大家都很滿意。
反倒李元壽自己感到驚訝。
因為他拒絕封王,以為隻有個北州司主位,沒想過還被封了個國公。
這已經是大多數武道強者,所能追求的最高爵位,僅次於郡王,加上二品司主位,已經超越這大殿裏九成以上的老臣!
從今日起。
李元壽將不再是純粹的斬妖使。
他有國公爵位在身,又執掌北州斬妖司,稱得上位高權重,真正掌握了一州權勢!
放眼整個大乾。
地位權勢能超過他的,也隻有那麽寥寥十幾位!
雖然這並非他所追求的,但不用想也知道,這是那兩位給他奏請的。
這是兩位老人的好意。
如今又得了聖命,自然沒有推辭的餘地!
李元壽隻能往好處想。
有這層身份權勢。
哪怕他不願成為世家,也能為將來開創武道學院提供極大幫助!
對他的家人、親朋,也算多層保障。
相比之下。
跟朝堂這麽點羈絆,倒也沒那麽重要了,反正他以後不會也不需要上朝!
“臣,李元壽,謝聖恩。”
李元壽躬身一禮,從小跑過來的太監手中,領取聖旨。
再歸列時。
他已經不需要站到後邊,而是落後左玄半個身位,站到了前列。
“退朝。”
“臣等,恭送聖駕。”
朝會結束。
在眾人的道喜聲中,李元壽與眾人並行走出乾坤殿。
“恭喜李國公,賀喜李國公!”
“八十二歲的國公,一州封疆大吏,李國公堪稱我大乾當世第一人傑也!”
“是啊!隻不過,聽聞李國公有意征戰塞外北原,卻不知國公是否還能保持北州那無敵之姿,為我大乾開疆擴土?”
“老匹夫,你這是瞧不起李國公?”
“可笑,依老夫之見,李國公橫掃北原,不過彈指一揮罷了!”
“不錯!老夫也覺得李國公此去,定可平定北原,將之納入我大乾疆土!”
那些武道世家的老輩重臣,不知何時湊過來,你一唱我一和的。
看起來像是恭維李元壽。
可他如何聽不出,這些人是在激將!
一邊給他冠以大乾第一人傑的稱呼來招惹所有人的仇恨,一邊用著最拙劣的激將法,激他前往北原。
不過,真正想搶妖神弓的人。
並非眼前這些馬前卒,而是後邊那些,慫恿他們上來激將的那幾個世家魁首!
即便如此。
李元壽也不會慣著他們,淡笑著回應道:“素聞武道世家最善培養酒囊飯袋,以牙尖嘴利、口若懸河成名於世,而今一見,果然不虛!”
“難怪諸位以武者之身,投身文道。”
“我原以為是諸位舍本逐末,今日看來,還是諸位有遠見,懂得發揮所長!”
此言一出,眾人臉色皆變。
“哈哈哈哈!說得好!”
“還別說,李國公此言,配上諸位大人這般言行,最適合不過!”
“怪不得老夫吵不過這些窮酸,原來他們都是些酒囊飯袋!”
“如此說來,我等與酒囊飯袋爭吵,跟對牛彈琴有什麽區別?”
斬妖部、兵部、吏部這邊的武將武夫,無不撫掌而笑,趁機落井下石。
他們都是武夫,不善爭吵,時常鬥不過嘴。
今天李元壽這番話,算是給他們狠狠出了一口氣,同時,寥寥幾句就把對麵那些人釘死在恥辱柱上。
從今往後。
再有什麽爭吵,他們已經不必與其多爭。
隻需拿出李元壽今日這番話,就足以堵住那些酸腐武者的嘴!
“好好好!好一個李國公!”
“年輕人不要太氣盛,老夫勸你好自為之!”
幾個武道世家的馬前卒,臉色鐵青,難看到極點。
可這種場合下,又不能放出威脅人的狠話,容易落人話柄,隻能惡狠狠瞪李元壽幾眼,留下兩句不痛不癢的狠話,拂袖而去。
從宮中出來,眾人便散了去。
李元壽因為沒有府邸,加上要閱覽斬妖部功法武學珍藏,自是跟林南天和呂衝霄回了斬妖部府衙。
最前列的幾位尚書,有人出列奏請國事。
隨後,陸續有幾位頂尖大員,或是提及民生,或是提及各州妖禍。
每當有人提出議題,其他人都需要跟著商量。
不過很顯然,這些人都早有準備,一個接一個或是請奏,或是提出己方觀點,大殿裏的聲音幾乎沒有停過。
至於上麵那位,大多都是傾聽,最後進行拍板。
等到所有議題結束。
乾坤殿內,短暫安靜。
伴隨著那位大乾天子目光落在李元壽身上。
一道道目光緊跟著投來。
“北州斬妖司指揮使李元壽上前聽封!”
旁邊的太監,高舉聖旨,踏前一步,洪亮中帶著尖銳的聲音,響徹大殿。
“……”
站在靠後位置的李元壽穩步走到大殿中,行躬身禮,保持欠身姿勢。
這是林南天和呂衝霄提前交代過的禮數。
聽封領旨是躬身大禮,尋常領命則是欠身小禮。
如果已經位列朝堂,則需‘稱臣’;像他這種隻有地方官職的,則無需多言,行禮就是。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北州指揮使李元壽,上承聖命、下順民意……”
禦前太監手持聖旨,開始誦讀。
開頭語和李元壽所知曉的,字麵變化不大,但讀起來的頓句有著明顯區別。
前六個字,連在一起,寓意是,特製皇帝乃奉天命、承天運!
中間的話主要是表明李元壽師出有名,上有聖命,下有民意之類,以及他在北州總司的種種表現。
繁雜冗長的旨意誦讀有數百字才進入正題。
“今,爾為我大乾北州,肅清妖患,平定宇內,朕心甚慰。”
“特封李元壽為北國公,令北州斬妖總司司主之職,官居二品,食邑三千戶,賜國公府,賞黃金萬兩!”
對於這個封賞,所有人都不意外。
這本就是在場重臣商議後,奏請上去的結果。
按理說,大宗師有封王的資格。
林南天和呂衝霄最開始的上奏,就是照著封王奏的。
他們都知道這樣會引來世家門閥的攻訐,故此,哪怕李元壽不願封王,他們也得照著這個標準奏,以保留回還餘地。
國公位就是兩人以封王周旋的結果!
這個結果。
表麵上看是他們退了一步,實則卻是爭取來了最好結果。
若是一開始就明說李元壽沒想封王,他們為其請封國公位,那必然還是要遭到那些武道世家的反對,最後最多是個郡公位!
總之,這個結果,大家都很滿意。
反倒李元壽自己感到驚訝。
因為他拒絕封王,以為隻有個北州司主位,沒想過還被封了個國公。
這已經是大多數武道強者,所能追求的最高爵位,僅次於郡王,加上二品司主位,已經超越這大殿裏九成以上的老臣!
從今日起。
李元壽將不再是純粹的斬妖使。
他有國公爵位在身,又執掌北州斬妖司,稱得上位高權重,真正掌握了一州權勢!
放眼整個大乾。
地位權勢能超過他的,也隻有那麽寥寥十幾位!
雖然這並非他所追求的,但不用想也知道,這是那兩位給他奏請的。
這是兩位老人的好意。
如今又得了聖命,自然沒有推辭的餘地!
李元壽隻能往好處想。
有這層身份權勢。
哪怕他不願成為世家,也能為將來開創武道學院提供極大幫助!
對他的家人、親朋,也算多層保障。
相比之下。
跟朝堂這麽點羈絆,倒也沒那麽重要了,反正他以後不會也不需要上朝!
“臣,李元壽,謝聖恩。”
李元壽躬身一禮,從小跑過來的太監手中,領取聖旨。
再歸列時。
他已經不需要站到後邊,而是落後左玄半個身位,站到了前列。
“退朝。”
“臣等,恭送聖駕。”
朝會結束。
在眾人的道喜聲中,李元壽與眾人並行走出乾坤殿。
“恭喜李國公,賀喜李國公!”
“八十二歲的國公,一州封疆大吏,李國公堪稱我大乾當世第一人傑也!”
“是啊!隻不過,聽聞李國公有意征戰塞外北原,卻不知國公是否還能保持北州那無敵之姿,為我大乾開疆擴土?”
“老匹夫,你這是瞧不起李國公?”
“可笑,依老夫之見,李國公橫掃北原,不過彈指一揮罷了!”
“不錯!老夫也覺得李國公此去,定可平定北原,將之納入我大乾疆土!”
那些武道世家的老輩重臣,不知何時湊過來,你一唱我一和的。
看起來像是恭維李元壽。
可他如何聽不出,這些人是在激將!
一邊給他冠以大乾第一人傑的稱呼來招惹所有人的仇恨,一邊用著最拙劣的激將法,激他前往北原。
不過,真正想搶妖神弓的人。
並非眼前這些馬前卒,而是後邊那些,慫恿他們上來激將的那幾個世家魁首!
即便如此。
李元壽也不會慣著他們,淡笑著回應道:“素聞武道世家最善培養酒囊飯袋,以牙尖嘴利、口若懸河成名於世,而今一見,果然不虛!”
“難怪諸位以武者之身,投身文道。”
“我原以為是諸位舍本逐末,今日看來,還是諸位有遠見,懂得發揮所長!”
此言一出,眾人臉色皆變。
“哈哈哈哈!說得好!”
“還別說,李國公此言,配上諸位大人這般言行,最適合不過!”
“怪不得老夫吵不過這些窮酸,原來他們都是些酒囊飯袋!”
“如此說來,我等與酒囊飯袋爭吵,跟對牛彈琴有什麽區別?”
斬妖部、兵部、吏部這邊的武將武夫,無不撫掌而笑,趁機落井下石。
他們都是武夫,不善爭吵,時常鬥不過嘴。
今天李元壽這番話,算是給他們狠狠出了一口氣,同時,寥寥幾句就把對麵那些人釘死在恥辱柱上。
從今往後。
再有什麽爭吵,他們已經不必與其多爭。
隻需拿出李元壽今日這番話,就足以堵住那些酸腐武者的嘴!
“好好好!好一個李國公!”
“年輕人不要太氣盛,老夫勸你好自為之!”
幾個武道世家的馬前卒,臉色鐵青,難看到極點。
可這種場合下,又不能放出威脅人的狠話,容易落人話柄,隻能惡狠狠瞪李元壽幾眼,留下兩句不痛不癢的狠話,拂袖而去。
從宮中出來,眾人便散了去。
李元壽因為沒有府邸,加上要閱覽斬妖部功法武學珍藏,自是跟林南天和呂衝霄回了斬妖部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