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太皇太後沉聲道:“真是荒謬,皇帝可別忘了,她當初可是已經退了你的婚的。”
溫與時道:“原則上是。但實際上這則婚約為雙方父母所定,時音辭說了不做數,孫兒說了也不做數。”
“所以呢?溫與時,你這般說法,是要你父母親自來退這個婚嗎?”太皇太後一拍桌麵,戴著小指上的細長金護甲磕的掉了一塊寶石,在桌上跳了兩下,掉到溫與時腳邊,音量陡高。
殿內宮人頓時嚇得跪了一地:“太皇太後息怒。”
溫與時緩緩起身,拱手,不卑不亢道:“孫兒不敢。”
太皇太後稍緩和了臉色,道:“她當初對你半分情麵未留,事到如今,你也早該認清了。”
溫與時一字一句道:“孫兒自己所經曆的事,甘苦自擔。”
換句話說,時音辭對不起的是他,除了他,誰都沒有資格指責時音辭。
“但婚約一事,做不得數。”
溫與時道,“孫兒以為逝者為大,婚約既為父母所定,孫兒萬不敢違背父母遺命。”
見溫與時絲毫不肯退步,太皇太後微怒:“那夏兒呢?皇帝把夏兒當什麽了?”
“孫兒雖虛長了言小姐一歲,但若真論起輩分,倒是要喚一聲姨母的。”溫與時將話如實答了。
太皇太後道:“夏兒等了皇帝這些年,如今已近桃李年華,如今皇帝卻要另娶旁人,不怕背下一個始亂終棄的名頭?”
“沒有始亂,又何來終棄?”溫與時道,有條不紊的道,“再則,言小姐是為言老夫人守孝才拖到今日,是為孝道。不是等孫兒。”
太皇太後張了張口,一下子卻未曾想出說辭。
當初,言夏夏的婚事的確是為了等溫與時擱置了一年。可是那一年,溫與時有半年都在重傷在榻,後來傷漸好,又借口忙於政務,暫無心婚嫁,推了大臣們提的選妃之事。
皇帝勤政是好事,再者皇帝剛登基,根基尚淺,若娶了言家女難免讓外戚得勢,朝中元老十分支持溫與時推遲選妃,不再與太皇太後站在同一陣旗,此事便慢慢淡下來。
後來兩年,溫與時開始率兵親征。
他出征那年,言夏夏都已經十七歲了,再熬變成了老姑娘了,可仗打起來誰也不知要打多久,一直等下去,難免生出閑話。不巧,逢言老夫人去世,言家為全美名,便讓言夏夏提出守孝三年之事。
說是守孝,其實便是等溫與時。
溫與時凱旋時言夏夏的孝期方過兩年,離三年之期還有一年,言夏夏便又耽誤下來。
說來,溫與時是真的從來未認過這門婚。但幾乎所有人,都已經默認了言家女是未來皇後。畢竟言家是太皇太後母家,溫與時又是太皇太後一手扶持上位的,沒有人比言家女更有資格。
太皇太後沒能占到上風,便退了一步,道:“你要納那西夏來的那女子,哀家可以不管。但夏兒是北溯內定的皇後,此事滿朝文武皆知,你若是現在毀約,讓夏兒以後如何自處?”
“妻為娶,妾才為納,是娶是納,孫兒自己說了才算。”溫與時淡淡道:“況且外祖母您記錯了,與言小姐定下婚約的是先帝。”
溫與時道:“原則上是。但實際上這則婚約為雙方父母所定,時音辭說了不做數,孫兒說了也不做數。”
“所以呢?溫與時,你這般說法,是要你父母親自來退這個婚嗎?”太皇太後一拍桌麵,戴著小指上的細長金護甲磕的掉了一塊寶石,在桌上跳了兩下,掉到溫與時腳邊,音量陡高。
殿內宮人頓時嚇得跪了一地:“太皇太後息怒。”
溫與時緩緩起身,拱手,不卑不亢道:“孫兒不敢。”
太皇太後稍緩和了臉色,道:“她當初對你半分情麵未留,事到如今,你也早該認清了。”
溫與時一字一句道:“孫兒自己所經曆的事,甘苦自擔。”
換句話說,時音辭對不起的是他,除了他,誰都沒有資格指責時音辭。
“但婚約一事,做不得數。”
溫與時道,“孫兒以為逝者為大,婚約既為父母所定,孫兒萬不敢違背父母遺命。”
見溫與時絲毫不肯退步,太皇太後微怒:“那夏兒呢?皇帝把夏兒當什麽了?”
“孫兒雖虛長了言小姐一歲,但若真論起輩分,倒是要喚一聲姨母的。”溫與時將話如實答了。
太皇太後道:“夏兒等了皇帝這些年,如今已近桃李年華,如今皇帝卻要另娶旁人,不怕背下一個始亂終棄的名頭?”
“沒有始亂,又何來終棄?”溫與時道,有條不紊的道,“再則,言小姐是為言老夫人守孝才拖到今日,是為孝道。不是等孫兒。”
太皇太後張了張口,一下子卻未曾想出說辭。
當初,言夏夏的婚事的確是為了等溫與時擱置了一年。可是那一年,溫與時有半年都在重傷在榻,後來傷漸好,又借口忙於政務,暫無心婚嫁,推了大臣們提的選妃之事。
皇帝勤政是好事,再者皇帝剛登基,根基尚淺,若娶了言家女難免讓外戚得勢,朝中元老十分支持溫與時推遲選妃,不再與太皇太後站在同一陣旗,此事便慢慢淡下來。
後來兩年,溫與時開始率兵親征。
他出征那年,言夏夏都已經十七歲了,再熬變成了老姑娘了,可仗打起來誰也不知要打多久,一直等下去,難免生出閑話。不巧,逢言老夫人去世,言家為全美名,便讓言夏夏提出守孝三年之事。
說是守孝,其實便是等溫與時。
溫與時凱旋時言夏夏的孝期方過兩年,離三年之期還有一年,言夏夏便又耽誤下來。
說來,溫與時是真的從來未認過這門婚。但幾乎所有人,都已經默認了言家女是未來皇後。畢竟言家是太皇太後母家,溫與時又是太皇太後一手扶持上位的,沒有人比言家女更有資格。
太皇太後沒能占到上風,便退了一步,道:“你要納那西夏來的那女子,哀家可以不管。但夏兒是北溯內定的皇後,此事滿朝文武皆知,你若是現在毀約,讓夏兒以後如何自處?”
“妻為娶,妾才為納,是娶是納,孫兒自己說了才算。”溫與時淡淡道:“況且外祖母您記錯了,與言小姐定下婚約的是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