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再好,那也隻是聖人之經,非自身之經,非自身之道。”


    “前輩氣貫古今,顯然距離得道僅一步之遙,自身道已成,聖人之道、聖人之經再好,也不如自身之道半分。若我拿我這粗淺的儒道,在前輩麵前闡釋那道教真經、聖人之經,那不就是魯班麵前耍大斧,自取其辱嘛。”


    聽著顧墨的這一番話,老道眼眸之中光,卻是越來越盛。


    “好一個,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小小年紀,你倒是看的透徹。”


    老道重重誇讚了一聲,很是滿意:“可這,並非貧道,要的答案。”


    苟且聽著二人的談話,醉酒狀態略醒,可是二者的談話、論道,貌似有些深奧,所以,他正襟危坐,一隻小手卻偷摸摸伸向桌上的果盤。


    眼見,這老道士一定要個結論。


    顧墨不由低頭沉思了起來,這一刻,他想了許多、許多。


    何為道?


    又該如何闡道?


    沉思許久,顧墨最終還是決定用最簡單,最直白、最科學的方法,來闡述:“道,是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情況。”


    老道:“o?o”


    苟且:“???”(默默掏出小本本)


    “有趣,從未聽過的言論,細說。”老道正襟危坐,作一副傾耳聆聽的樣子。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風無人扇而自動,水無人推而自流,草木無人種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盡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它即變化之本,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始無終,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過而變之、亙古不變。其始無名,“老子”強名曰:“道”。”


    顧墨侃侃而談,以現代科學之理論,結合聖人之言語,將一種“道”簡單而又直白的敘述而出。


    光彩無盡,神芒破空。


    顧墨言道,引動異象,天地隆隆而吟,其身上更是綻放光芒,如漣漪般擴散,化作靡靡誦經聲。


    經文如歌,悅耳動聽,又似黃鍾大呂,振聾發聵。


    老道聽的如癡如醉,他全身心的投入了進去,鑽研每一句,明悟每一段,任何一個字,他都會思忖良久,默默的體悟。


    可以說,這是其從未見到過的一種道,此道如此簡單、如此直白,以最特殊的角度,觀察道、闡述道。


    蘋果無人動,而自落。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老道似是得償所願,他輕輕吟誦著《道德經》裏的一段聖人之言,若有所悟。


    此聖言,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與顧墨剛剛所言,同出一源。


    隻不過。


    顧墨是以更簡潔,更科學的方式,將其敘述了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背儒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初生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初生西瓜並收藏鬼背儒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