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真是忒小氣了,連學費都不願付,還好那日無羨做的隻是幾道尋常菜,不然損失就大了!
“其實啊,菜燒來燒去都差不多,最關鍵的還是吃菜的人。你看你,每日一個人吃菜,多沒意思啊,有我陪著你,保證你能多吃半碗飯。”
館長翹著唇角,輕哼了一聲,踏著蓮步來到了無羨的身邊坐下,“說吧,你想吃什麽?”
無羨立馬報了一堆菜名,“烤全鴨、燒鹿肉、烹田雞、燴泥鰍、炙蛤蜊。”
館長看著她的眼神,滿滿的嫌棄,“你這是從哪兒逃難回來了?”點了一桌子的肉,天上飛的,水裏遊的,都占全了。
之前,她給館長燒的那一桌,可是以素菜為主,沒發現她那麽喜歡吃肉啊!
“從家裏逃難來的,陪了我爹吃了幾日的減肥餐,就被他給趕出來了。”做女兒容易嘛!
減肥?
隻有富貴人家,才能餐餐吃肉,頓頓吃魚,能吃肥可是一種地位的象征,隻有青樓楚館才會追求羸弱之美,博取憐愛。
館長不禁好奇起來,“怎麽想到給你爹搗鼓減肥餐呀?”
“我爹原先在邊疆,日日騎馬,運動量大,如今閑了下來,都胖了好幾圈了,過猶不及。再不減肥,連馬都馱不動他了。”
館長掩著嘴,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你都燒了些什麽來減肥呀?”
“涼拌的蘿卜,水氽的青菜,水煮的茭白,清蒸的茄子,最最清淡不過。”
最氣人的人,她都陪著她爹一起受苦了,她爹居然背著她,偷偷煮了臘腸下飯,一口都沒分她,真是氣死人了!
堂堂一個武將,被她當成了羊來養。
館長笑得花枝亂顫,招了招手,讓童子照著無羨點的上菜,不久,就擺滿了一桌。
深深地嗅了一口肉香,無羨忙抓起了筷子,夾起了一塊烤鴨,一口咬下去,油脂在口齒間化開,都快叫她感動哭了。
她吃得如此開懷,不覺讓館長都給看餓了,平日吃膩了的烤鴨,今日嚐起來,多了幾分奇妙的滋味來,確實不錯。
他決定給廚子看賞!
幾人吃得正歡,就聽樓下吵吵鬧鬧的,無羨往窗外瞥了一眼,隻見一群人熙熙攘攘的,往正陽門而去。
“今日又不是廟會,街上好熱鬧啊!”
館長往她的身邊挪近了幾分,從三省的角度來看,幾乎是斜依在了她的身上,怎麽看,怎麽曖昧。
“宛平縣出大事了,你沒有聽說嗎?”
館長口中的氣息如蘭,噴灑在無羨的臉上,有些癢癢的,撩人得很。
無羨卻是不為所動,注意力全放在了眼前的菜肴上,夾了一塊燴泥鰍。
這泥鰍餓了一日方才下鍋,過了油,全無半分油膩感,吃得她停不下嘴。
“什麽大事呀?”
“一隊押鏢的,在城外的宛平縣被打劫了,整整五車貨全都不見了,價值高達上萬兩。鏢局即便傾家蕩產都賠不起,被逼無奈,一紙訴狀告到了縣衙,那狀書寫得是慷慨激昂,文采不錯。”
無羨又夾了一塊炙蛤蜊,抿一口,便將肉給吸入口中,鮮嫩無比,真是眉毛都要掉下來了。
“上萬兩可不是小數目,怪不得鏢局要急得跳腳呢!”
館長夾了一塊田雞,放在她的碗中,“那趟鏢可不簡單,你猜貨主是誰?”
“看你這副樣子,一定是大有來頭的,是哪個世祿之家呀?”
無羨的眼中隻有美食,全然沒注意,館長給她夾菜用的筷子並非公筷,而是他自己的。
此刻,他正用那雙筷子,又夾了一塊田雞,送入了自己的口中。靈巧的舌端在筷尖一舔,微微帶著甜,讓人回味。
他的嘴角噙著笑,“世祿之家還鬧不出那麽大的陣仗,告訴你吧,是西域使臣托運的,鏢車上裝的全是貢品。”
“街上那麽熱鬧,莫不是已經抓到賊人了吧?”
無羨口中嚼著一大口鹿肉,腮幫子鼓鼓的,就像是一隻貪吃的鬆鼠,招人可愛,讓館長的手癢癢的,想要捏上一把。
“鴻臚寺卿正與西域使臣扯皮呢,他的手下來報,說是貢品找到了,就在西市的一家胭脂鋪。鴻臚寺卿被他拉去抓賊人了,誰曾想,居然是建昌侯的鋪子。這下事情鬧大了,上升到了兩國邦交的程度了,鴻臚寺兜不住了,直奔內閣去了。街上這些人,都去鴻臚寺看熱鬧的。”
館長說得興致勃勃,楊慎的護衛在一旁,卻是聽得冷汗淋漓,瞪大了一雙眼睛,死死地盯著無羨。
前幾日,她的好友剛在皇城外被劫了貨物,贓物正是在西市的胭脂鋪脫手的……
還有那宛平知縣李元芳,也是他向她提及過的……
全都與她扯上了關係,哪有那麽湊巧的事情?若說她沒摻和其中,打死他都不信!
自從這個女人來了京師,真是一刻都不安生,挑事的本事真是太厲害了,還愛將事情往大裏鬧,件件轟動京師。
他覺得待在她的身邊,他的小心髒有些承受不了了。他此刻同主子說,他能力有限,做不了李姑娘的護衛,不知道還來不來得急?
殊不知,這才哪到哪兒,真正驚天動地的事還在後麵等著他。
……
另一邊,鴻臚寺卿坐著馬車,找了順天府尹,一同急急趕往了內閣。
文淵閣陷入了一片死寂,宛若梅雨落下之前,壓抑得叫人透不過起來。
費宏的雙眉緊鎖,率先打破了沉寂,“確定被劫的貢品,是從建昌侯的鋪子中繳獲的嗎?”
“鋪子的掌櫃親口承認的。”人證物證俱在,賴都賴不掉。
一邊是建昌侯,一邊是西域使臣,處理不好,便是兩國的糾紛。
楊廷和揉了揉眉心,對順天府尹道,“先將鋪子封了,將掌櫃羈押起來,細細審問。以免掌櫃為了脫罪,隨口攀咬建昌侯。”
順天府尹立刻心領神會,這是要掌櫃改口,讓他一個人將事情給扛下來。
隻要不牽扯到建昌侯,殺個小民給使臣泄憤,便能大事化小,輕輕鬆鬆將此事給揭過了。
可是……
真實情況,哪裏有他們想得這般簡單?
鴻臚寺卿愁眉道,“鋪子中隻搜出一箱貢品,還有四車多,不明去向。那西域使臣來自天方,名叫巴迪亞,胡攪蠻纏得很。不將所有貢品找回來,誓不罷休。”
費宏問道,“丟的都是些什麽貢品?”
鴻臚寺卿遞上了一瓶清露,用玻璃瓶裝了,瓶身上用琺琅彩,繪製了一朵嬌豔的玫瑰,聽聞是天方的國花。
“就這玩意兒?”
工藝倒是不錯,比如今風頭正盛的琉璃居更勝一籌,不過,說到底隻是些奇銀巧技,還入不了楊廷和的眼。
鴻臚寺卿答道,“那是天方國的特產,每年他們都是拿著這些來進貢的。說是今年為賀皇上禦駕親征,奪取應州大捷,特別研發了新的香型。”
為賀應州大捷?
嗬嗬,當他們是小孩子那麽好騙嗎?
天方與大明遠隔萬裏之遙,怕是此刻,應州大捷的消息還沒傳到天方本國吧?
這些隻不過是對方尋的借口,為了討好皇上,抬高貢品的價值罷了!
楊廷和冷哼一聲,“不就是個天方小國嗎?”還真將自己當盤菜了,“此次多給他些補償就是了。”
此事算是敲定了,順天府尹和鴻臚寺卿正要退下,吏目來稟,“宛平知縣李元芳求見。”
宛平縣?
不就是貢品被劫的地方嗎?
楊廷和將人招了進來。
李元芳深深地行了一禮,“下官所轄宛平縣近日接到一樁劫案,因涉及西域使臣與貢品,茲事體大,下官特來稟報。”
還真是被他們給料中了!
楊廷和沉聲道,“有查到什麽嗎?”
“鏢局受托押送五車貢品至皇城,在宛平縣被劫。下官一路追尋,終於找到了丟失的貢品。”
鴻臚寺卿鬆了口氣。
貢品找到就好,他終於可以向天方使臣交差了。
楊廷和卻是一臉的不悅,“貢品是什麽時候失竊的?”
李元芳答道,“兩日前。”
楊廷和的臉色隨即沉了下來。
居然耽擱了整整兩日,若是早些獲悉消息,他們也不至於陷入如此被動的局麵。
“為何不早些來報?”
“鏢局事先並不知曉貨主的身份,還當是個普通的番商,隻因丟失的貨物數額巨大,實在無力賠付,方才了報官。下官也是在繳獲贓物後,在開箱查驗時方才發現,居然是西域使臣的貢品。”
李元芳從衣袖中抽出了一卷奏疏,恭敬地遞予楊廷和,“貢品是在宛平縣的一處莊子找到的,為建昌侯所有。”
楊廷和的心一沉。
手中的奏疏以雲錦裝裱,泛著的光澤有些刺目,拿著也有些紮手。
“查清楚了嗎?切不可汙蔑了建昌侯!”
楊廷和在“汙蔑”二字上咬字極重,明擺著是讓李元芳放建昌侯一馬,不要追究下去,可他仍像是沒聽懂一般,繼續陳述著查獲的案情。
“繳獲的貢品隻得四車,尚缺四箱。據莊中仆役招供,一箱抬去了西市何氏胭脂鋪售賣,另外三箱抬去了建昌侯府。一查便見分曉。”
建昌侯府自然是搜不得的,那間胭脂鋪被苦主逮了個正著,就更是不必搜了。
楊廷和的眼皮子跳個不停,總覺得背後有個人,在牽引著所有事情的進展。
不然,一切怎會如此之巧,苦主剛剛發現了贓物,宛平知縣就找到了窩點。
而且兩處地點,全都牽涉到了建昌侯!
也怪他平日行事太過張狂,仗著有太後撐腰,有恃無恐,完全不花心思遮掩一二,藏匿、銷贓用的都是自己名下的產業,才會讓人如此輕易就掌握了罪證。
鐵證越來越多,是順勢將這個毒瘤除去?還是繼續替他脫罪,賣太後一個人情?
楊廷和摩挲著手中的奏疏,一時拿捏不定。
這時,一名內官疾步入內,附在他耳邊輕聲低語了一句。
“幾位稍等片刻,本官去去就來。”說完,他便匆匆離開了文淵閣。
那名將楊廷和喊走的內官,是太後身邊的葦公公,因名諱中帶了一個“葦”字,與早夭的蔚悼王同音,愛屋及烏,得了太後的青睞。
楊廷和偷偷從袖口,摸出一塊和田白玉扇佩塞在他的手中。
東西不大,但是油性極佳,宛若凝煉的油脂,是上好的羊脂白玉,叫他有些心痛。
近來,琉璃居的飾物風頭正盛,款式新穎,價格也還過得去,本是送人的上上之選。
可惜,太後的弟弟與琉璃居鬧得不快,連帶著後宮的人,都不敢收琉璃居的飾品,隻得挑了一塊玉飾。
“不知太後召見下官,所為何事?”楊廷和問道。
葦公公歡喜地將扇佩收入了袖口,“除了建昌侯,還有誰能令太後如此上心?建昌侯的人被宛平知縣抓了,他正在太後宮中訴苦呢!”
得!建昌侯將貢品劫了,得罪了使臣,給他留下一個爛攤子,居然還有臉去太後麵前訴苦?!
嗬嗬,爛泥扶不上牆的玩意兒,也就太後會毫無原則地庇護他!
此番召見,太後必然是要為建昌侯出頭的。
這塊扇佩送得不虧,知道太後所為何事,他的心裏也有了準備,不用擔心會觸怒了太後。
……
慈寧宮。
“臣恭請太後聖安。”
“楊愛卿平身。”
太後笑著免了他的禮,接過建昌侯遞給她的百合冬花茶,喝了一口,潤了潤幹燥的嗓子。
“萬壽節在即,鴻臚寺需做好各國的接待工作,尤其是這一回,北元使臣也將來訪,一定得辦得體體麵麵的,彰顯大明的國威。”
楊廷和恭敬地應了一聲“是”,不過,他可不會天真地以為,太後特地召他前來,是為了詢問接待北元使臣的事。
果然,重點在後麵。
“近來不少流民湧入京師,治安是越發差了,還出了一起劫案。那個宛平知縣是個不頂事的,胡亂抓人頂缸。”
太後這是想要用流民,為她弟弟頂缸嗎?流民中有不少亡命之徒,說他們打家劫舍,倒也合情合理。
“其實啊,菜燒來燒去都差不多,最關鍵的還是吃菜的人。你看你,每日一個人吃菜,多沒意思啊,有我陪著你,保證你能多吃半碗飯。”
館長翹著唇角,輕哼了一聲,踏著蓮步來到了無羨的身邊坐下,“說吧,你想吃什麽?”
無羨立馬報了一堆菜名,“烤全鴨、燒鹿肉、烹田雞、燴泥鰍、炙蛤蜊。”
館長看著她的眼神,滿滿的嫌棄,“你這是從哪兒逃難回來了?”點了一桌子的肉,天上飛的,水裏遊的,都占全了。
之前,她給館長燒的那一桌,可是以素菜為主,沒發現她那麽喜歡吃肉啊!
“從家裏逃難來的,陪了我爹吃了幾日的減肥餐,就被他給趕出來了。”做女兒容易嘛!
減肥?
隻有富貴人家,才能餐餐吃肉,頓頓吃魚,能吃肥可是一種地位的象征,隻有青樓楚館才會追求羸弱之美,博取憐愛。
館長不禁好奇起來,“怎麽想到給你爹搗鼓減肥餐呀?”
“我爹原先在邊疆,日日騎馬,運動量大,如今閑了下來,都胖了好幾圈了,過猶不及。再不減肥,連馬都馱不動他了。”
館長掩著嘴,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你都燒了些什麽來減肥呀?”
“涼拌的蘿卜,水氽的青菜,水煮的茭白,清蒸的茄子,最最清淡不過。”
最氣人的人,她都陪著她爹一起受苦了,她爹居然背著她,偷偷煮了臘腸下飯,一口都沒分她,真是氣死人了!
堂堂一個武將,被她當成了羊來養。
館長笑得花枝亂顫,招了招手,讓童子照著無羨點的上菜,不久,就擺滿了一桌。
深深地嗅了一口肉香,無羨忙抓起了筷子,夾起了一塊烤鴨,一口咬下去,油脂在口齒間化開,都快叫她感動哭了。
她吃得如此開懷,不覺讓館長都給看餓了,平日吃膩了的烤鴨,今日嚐起來,多了幾分奇妙的滋味來,確實不錯。
他決定給廚子看賞!
幾人吃得正歡,就聽樓下吵吵鬧鬧的,無羨往窗外瞥了一眼,隻見一群人熙熙攘攘的,往正陽門而去。
“今日又不是廟會,街上好熱鬧啊!”
館長往她的身邊挪近了幾分,從三省的角度來看,幾乎是斜依在了她的身上,怎麽看,怎麽曖昧。
“宛平縣出大事了,你沒有聽說嗎?”
館長口中的氣息如蘭,噴灑在無羨的臉上,有些癢癢的,撩人得很。
無羨卻是不為所動,注意力全放在了眼前的菜肴上,夾了一塊燴泥鰍。
這泥鰍餓了一日方才下鍋,過了油,全無半分油膩感,吃得她停不下嘴。
“什麽大事呀?”
“一隊押鏢的,在城外的宛平縣被打劫了,整整五車貨全都不見了,價值高達上萬兩。鏢局即便傾家蕩產都賠不起,被逼無奈,一紙訴狀告到了縣衙,那狀書寫得是慷慨激昂,文采不錯。”
無羨又夾了一塊炙蛤蜊,抿一口,便將肉給吸入口中,鮮嫩無比,真是眉毛都要掉下來了。
“上萬兩可不是小數目,怪不得鏢局要急得跳腳呢!”
館長夾了一塊田雞,放在她的碗中,“那趟鏢可不簡單,你猜貨主是誰?”
“看你這副樣子,一定是大有來頭的,是哪個世祿之家呀?”
無羨的眼中隻有美食,全然沒注意,館長給她夾菜用的筷子並非公筷,而是他自己的。
此刻,他正用那雙筷子,又夾了一塊田雞,送入了自己的口中。靈巧的舌端在筷尖一舔,微微帶著甜,讓人回味。
他的嘴角噙著笑,“世祿之家還鬧不出那麽大的陣仗,告訴你吧,是西域使臣托運的,鏢車上裝的全是貢品。”
“街上那麽熱鬧,莫不是已經抓到賊人了吧?”
無羨口中嚼著一大口鹿肉,腮幫子鼓鼓的,就像是一隻貪吃的鬆鼠,招人可愛,讓館長的手癢癢的,想要捏上一把。
“鴻臚寺卿正與西域使臣扯皮呢,他的手下來報,說是貢品找到了,就在西市的一家胭脂鋪。鴻臚寺卿被他拉去抓賊人了,誰曾想,居然是建昌侯的鋪子。這下事情鬧大了,上升到了兩國邦交的程度了,鴻臚寺兜不住了,直奔內閣去了。街上這些人,都去鴻臚寺看熱鬧的。”
館長說得興致勃勃,楊慎的護衛在一旁,卻是聽得冷汗淋漓,瞪大了一雙眼睛,死死地盯著無羨。
前幾日,她的好友剛在皇城外被劫了貨物,贓物正是在西市的胭脂鋪脫手的……
還有那宛平知縣李元芳,也是他向她提及過的……
全都與她扯上了關係,哪有那麽湊巧的事情?若說她沒摻和其中,打死他都不信!
自從這個女人來了京師,真是一刻都不安生,挑事的本事真是太厲害了,還愛將事情往大裏鬧,件件轟動京師。
他覺得待在她的身邊,他的小心髒有些承受不了了。他此刻同主子說,他能力有限,做不了李姑娘的護衛,不知道還來不來得急?
殊不知,這才哪到哪兒,真正驚天動地的事還在後麵等著他。
……
另一邊,鴻臚寺卿坐著馬車,找了順天府尹,一同急急趕往了內閣。
文淵閣陷入了一片死寂,宛若梅雨落下之前,壓抑得叫人透不過起來。
費宏的雙眉緊鎖,率先打破了沉寂,“確定被劫的貢品,是從建昌侯的鋪子中繳獲的嗎?”
“鋪子的掌櫃親口承認的。”人證物證俱在,賴都賴不掉。
一邊是建昌侯,一邊是西域使臣,處理不好,便是兩國的糾紛。
楊廷和揉了揉眉心,對順天府尹道,“先將鋪子封了,將掌櫃羈押起來,細細審問。以免掌櫃為了脫罪,隨口攀咬建昌侯。”
順天府尹立刻心領神會,這是要掌櫃改口,讓他一個人將事情給扛下來。
隻要不牽扯到建昌侯,殺個小民給使臣泄憤,便能大事化小,輕輕鬆鬆將此事給揭過了。
可是……
真實情況,哪裏有他們想得這般簡單?
鴻臚寺卿愁眉道,“鋪子中隻搜出一箱貢品,還有四車多,不明去向。那西域使臣來自天方,名叫巴迪亞,胡攪蠻纏得很。不將所有貢品找回來,誓不罷休。”
費宏問道,“丟的都是些什麽貢品?”
鴻臚寺卿遞上了一瓶清露,用玻璃瓶裝了,瓶身上用琺琅彩,繪製了一朵嬌豔的玫瑰,聽聞是天方的國花。
“就這玩意兒?”
工藝倒是不錯,比如今風頭正盛的琉璃居更勝一籌,不過,說到底隻是些奇銀巧技,還入不了楊廷和的眼。
鴻臚寺卿答道,“那是天方國的特產,每年他們都是拿著這些來進貢的。說是今年為賀皇上禦駕親征,奪取應州大捷,特別研發了新的香型。”
為賀應州大捷?
嗬嗬,當他們是小孩子那麽好騙嗎?
天方與大明遠隔萬裏之遙,怕是此刻,應州大捷的消息還沒傳到天方本國吧?
這些隻不過是對方尋的借口,為了討好皇上,抬高貢品的價值罷了!
楊廷和冷哼一聲,“不就是個天方小國嗎?”還真將自己當盤菜了,“此次多給他些補償就是了。”
此事算是敲定了,順天府尹和鴻臚寺卿正要退下,吏目來稟,“宛平知縣李元芳求見。”
宛平縣?
不就是貢品被劫的地方嗎?
楊廷和將人招了進來。
李元芳深深地行了一禮,“下官所轄宛平縣近日接到一樁劫案,因涉及西域使臣與貢品,茲事體大,下官特來稟報。”
還真是被他們給料中了!
楊廷和沉聲道,“有查到什麽嗎?”
“鏢局受托押送五車貢品至皇城,在宛平縣被劫。下官一路追尋,終於找到了丟失的貢品。”
鴻臚寺卿鬆了口氣。
貢品找到就好,他終於可以向天方使臣交差了。
楊廷和卻是一臉的不悅,“貢品是什麽時候失竊的?”
李元芳答道,“兩日前。”
楊廷和的臉色隨即沉了下來。
居然耽擱了整整兩日,若是早些獲悉消息,他們也不至於陷入如此被動的局麵。
“為何不早些來報?”
“鏢局事先並不知曉貨主的身份,還當是個普通的番商,隻因丟失的貨物數額巨大,實在無力賠付,方才了報官。下官也是在繳獲贓物後,在開箱查驗時方才發現,居然是西域使臣的貢品。”
李元芳從衣袖中抽出了一卷奏疏,恭敬地遞予楊廷和,“貢品是在宛平縣的一處莊子找到的,為建昌侯所有。”
楊廷和的心一沉。
手中的奏疏以雲錦裝裱,泛著的光澤有些刺目,拿著也有些紮手。
“查清楚了嗎?切不可汙蔑了建昌侯!”
楊廷和在“汙蔑”二字上咬字極重,明擺著是讓李元芳放建昌侯一馬,不要追究下去,可他仍像是沒聽懂一般,繼續陳述著查獲的案情。
“繳獲的貢品隻得四車,尚缺四箱。據莊中仆役招供,一箱抬去了西市何氏胭脂鋪售賣,另外三箱抬去了建昌侯府。一查便見分曉。”
建昌侯府自然是搜不得的,那間胭脂鋪被苦主逮了個正著,就更是不必搜了。
楊廷和的眼皮子跳個不停,總覺得背後有個人,在牽引著所有事情的進展。
不然,一切怎會如此之巧,苦主剛剛發現了贓物,宛平知縣就找到了窩點。
而且兩處地點,全都牽涉到了建昌侯!
也怪他平日行事太過張狂,仗著有太後撐腰,有恃無恐,完全不花心思遮掩一二,藏匿、銷贓用的都是自己名下的產業,才會讓人如此輕易就掌握了罪證。
鐵證越來越多,是順勢將這個毒瘤除去?還是繼續替他脫罪,賣太後一個人情?
楊廷和摩挲著手中的奏疏,一時拿捏不定。
這時,一名內官疾步入內,附在他耳邊輕聲低語了一句。
“幾位稍等片刻,本官去去就來。”說完,他便匆匆離開了文淵閣。
那名將楊廷和喊走的內官,是太後身邊的葦公公,因名諱中帶了一個“葦”字,與早夭的蔚悼王同音,愛屋及烏,得了太後的青睞。
楊廷和偷偷從袖口,摸出一塊和田白玉扇佩塞在他的手中。
東西不大,但是油性極佳,宛若凝煉的油脂,是上好的羊脂白玉,叫他有些心痛。
近來,琉璃居的飾物風頭正盛,款式新穎,價格也還過得去,本是送人的上上之選。
可惜,太後的弟弟與琉璃居鬧得不快,連帶著後宮的人,都不敢收琉璃居的飾品,隻得挑了一塊玉飾。
“不知太後召見下官,所為何事?”楊廷和問道。
葦公公歡喜地將扇佩收入了袖口,“除了建昌侯,還有誰能令太後如此上心?建昌侯的人被宛平知縣抓了,他正在太後宮中訴苦呢!”
得!建昌侯將貢品劫了,得罪了使臣,給他留下一個爛攤子,居然還有臉去太後麵前訴苦?!
嗬嗬,爛泥扶不上牆的玩意兒,也就太後會毫無原則地庇護他!
此番召見,太後必然是要為建昌侯出頭的。
這塊扇佩送得不虧,知道太後所為何事,他的心裏也有了準備,不用擔心會觸怒了太後。
……
慈寧宮。
“臣恭請太後聖安。”
“楊愛卿平身。”
太後笑著免了他的禮,接過建昌侯遞給她的百合冬花茶,喝了一口,潤了潤幹燥的嗓子。
“萬壽節在即,鴻臚寺需做好各國的接待工作,尤其是這一回,北元使臣也將來訪,一定得辦得體體麵麵的,彰顯大明的國威。”
楊廷和恭敬地應了一聲“是”,不過,他可不會天真地以為,太後特地召他前來,是為了詢問接待北元使臣的事。
果然,重點在後麵。
“近來不少流民湧入京師,治安是越發差了,還出了一起劫案。那個宛平知縣是個不頂事的,胡亂抓人頂缸。”
太後這是想要用流民,為她弟弟頂缸嗎?流民中有不少亡命之徒,說他們打家劫舍,倒也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