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圖孟克看得清楚,狼王的人帶的都是弓弩,箭身比起射他的那支羽箭,要短小得多,不可能是她的人做的。
難道是他軍中的人下的黑手?
也不對,草原上的人崇尚武力,怎會做出打斷比試的事情?
他正蹙眉沉思著,隻聽“嗚軋”一聲,嘹亮高亢的號角聲,穿破了重重濃霧。音色帶著銅樂特有的鏗鏘之感,與韃靼騎兵所用的獸角大不相同。
那是明軍的號角!
嗚軋!——
嗚軋!——
號角一聲接著一聲,從四麵八方傳來,隱隱形成了一個包圍的趨勢,隻有東側尚存了一個缺口。
馬上的少年對著巴圖孟克,焦急地喊了一聲“爺爺”。
巴圖孟克無奈地望了狼王一眼,見她的人已經火速圍成了一個戰圈,豎好了盾牌,架好了弓弩,做好了死戰的準備。
這塊硬骨頭,一時半會兒怕是啃不下來了。他們的援軍立刻將至,多拖上一刻,對他的情勢反而不利。
他不再戀戰,退了回去,翻身上馬,對無羨道,“狼王,隻要你願意投靠在我的麾下,草原任你馳騁——我等著你!”
說完,他勒馬轉身,帶著手下,向著還未收攏的東側突圍而去。
無羨拿出狗簫吹了兩下,隨即也在村民的帶領下,向著澗子村退去,在村口時遇上了等候她的胡勒根等人。
“主子,您沒事吧?”
無羨搖了搖頭,問道,“剛才的號角聲,是你們吹的嗎?”
“一開始不是我們吹的,我和狗蛋聽到時,應和了一聲。”胡勒根答道。
“撤回來多少人?”無羨又問。
“一百二十四人,四人遇難,九人負傷,村名全活著,僅有兩人受了輕傷。”
村民可是向導,沒有他們,無法在迷霧中辨別方向,所以,是隊伍重要的保護對象。
“帶著負傷的兄弟和村民,回到鄉紳的宅子療傷。援軍應該立刻就能到了,未免意外,讓村名將火都燒起來,若是敵兵再次進發,絕不手軟。”
胡勒根剛要領命退去,便聽見馬蹄聲聲自濃霧內傳來,影影綽綽的,像是有不少人馬。
一行人就近隱蔽入村民的家中,炸藥包全準備好了,灶頭上的熱水也燒了起來。
在一百多支火銃的瞄準下,一隊人馬從迷霧中走來,進入了村子。
他們的身上穿的不是皮襖,而是甲胄。
他們是明兵!
援軍終於到了!!
無羨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打開門,像是一隻撒歡的兔子,衝了出去,興奮地喊道,“爹!——”
“誒!”李霸笑眯著眼,勒馬而下,將她抱了一個滿懷,真想同她小時候那般,將她高高地舉起來啊!
無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地檢查了李霸一圈,目光落在他左臂纏著的繃帶上,“爹,您沒事吧?”
“你爹我是誰啊,那可是出名的飛將軍,萬軍叢中過,片甲不沾身。就這點小傷,能有什麽大礙?”
說著,他哈哈一笑,將左臂抬了起來,本想加強點說服力的,卻是讓自個兒疼得呲牙咧嘴。
無羨瞪了他一眼,忙叫來柴胡帶他去鄉紳的宅子包紮傷口。
同他一起來的還有大同總兵王勳、太監張永和朱壽的親衛文宜。
三人見到朱壽前來,激動地翻身下馬,跪在了地上,“參見大將軍!”
“都平身吧!”
“謝將軍!”
“你們共帶了多少人馬?”朱壽問道。
“三萬。”張永答道。
“還是差了些……”朱壽皺了下眉,又問文宜,“遼東參將蕭滓、宣府遊擊時春何時能到?”
“末將擔憂將軍安危,帶著先鋒部隊先行一步,大部隊還在路上,下午能趕到一萬,還有兩萬稍慢些,最晚明日也能趕到。”
“好!”朱壽雙眼一亮,“留下一千人留守村子,其餘的人隨我出征!”
“不可!”文宜反對道,“大將軍切勿以身犯險,敵軍足有五萬之眾。”
朱壽答道,“小王子巴圖孟克就在附近,如今他陷入迷霧之中,還沒與大部隊匯合,機不可失。”
無羨也明白,這個機會可謂是千載難逢,朱壽怕是不會放過的。
那一千人,是他留下保護她的,但是此刻,他比她更需要人手。
“不必留下人來,我有我的狼煞軍就夠了。你將人全部帶去,記得活著回來。”
朱壽定定地望了無羨一眼,將她臉上的擔憂收入了眼底,唇角微微翹起,勾勒出一道自信的弧度,“等我回來同衾!”
張永的目光帶著幾分曖昧,在他倆的身上轉了幾個來回,把無羨臊得耳朵都紅了。
那個朱壽還真是什麽話都能說出口,幸好她爹已經被柴胡給帶走了,不然,她都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了。
作為罪魁禍首的朱壽,留下了一串爽朗的笑聲,策馬消失在了迷霧之中。
那一日,各家的炊煙不絕,家家戶戶灶頭煮著熱湯,時刻準備著迎敵。
斷斷續續的廝殺之聲,自村外傳來,時而東,時而南,刀槍與劍戟鏗鏘不斷,痛呼與慘叫不絕於耳。
村民雖然心中害怕,卻對村中僅百人的狼煞軍,抱著十二萬分的信心,井然有序地忙著自己的事情。
激烈的喊殺聲,一直持續到了入夜時分,朱壽方才回到了村子。
無羨見他身上沒沾染什麽血跡,想來文宜等人應該將他保護得不錯,沒讓他冒著性命之憂,去衝鋒陷陣。
“今日戰況如何?”無羨問道。
“運氣不好,剛追上巴圖孟克,就讓他與他的部隊匯合了。幸好我的部隊也來了,立刻下令,兩麵夾擊,強行衝散了他的軍隊,打了整整一日的混戰。就等明日,與剩下的兩萬兵馬匯合,和小王子決一死戰!”
“小王子不會跑了嗎?”無羨問道。
“跑不了,”朱壽勾唇一笑,“他可不知道,我還有兩萬兵馬明日即到。他還等著收攏部隊後,占著兵力優勢,將我給一舉殲滅呢!”
“你心中有底便好,別冒進了。”無羨提醒了一句,將他帶到膳堂,讓人端上了豐盛的晚膳。
難道是他軍中的人下的黑手?
也不對,草原上的人崇尚武力,怎會做出打斷比試的事情?
他正蹙眉沉思著,隻聽“嗚軋”一聲,嘹亮高亢的號角聲,穿破了重重濃霧。音色帶著銅樂特有的鏗鏘之感,與韃靼騎兵所用的獸角大不相同。
那是明軍的號角!
嗚軋!——
嗚軋!——
號角一聲接著一聲,從四麵八方傳來,隱隱形成了一個包圍的趨勢,隻有東側尚存了一個缺口。
馬上的少年對著巴圖孟克,焦急地喊了一聲“爺爺”。
巴圖孟克無奈地望了狼王一眼,見她的人已經火速圍成了一個戰圈,豎好了盾牌,架好了弓弩,做好了死戰的準備。
這塊硬骨頭,一時半會兒怕是啃不下來了。他們的援軍立刻將至,多拖上一刻,對他的情勢反而不利。
他不再戀戰,退了回去,翻身上馬,對無羨道,“狼王,隻要你願意投靠在我的麾下,草原任你馳騁——我等著你!”
說完,他勒馬轉身,帶著手下,向著還未收攏的東側突圍而去。
無羨拿出狗簫吹了兩下,隨即也在村民的帶領下,向著澗子村退去,在村口時遇上了等候她的胡勒根等人。
“主子,您沒事吧?”
無羨搖了搖頭,問道,“剛才的號角聲,是你們吹的嗎?”
“一開始不是我們吹的,我和狗蛋聽到時,應和了一聲。”胡勒根答道。
“撤回來多少人?”無羨又問。
“一百二十四人,四人遇難,九人負傷,村名全活著,僅有兩人受了輕傷。”
村民可是向導,沒有他們,無法在迷霧中辨別方向,所以,是隊伍重要的保護對象。
“帶著負傷的兄弟和村民,回到鄉紳的宅子療傷。援軍應該立刻就能到了,未免意外,讓村名將火都燒起來,若是敵兵再次進發,絕不手軟。”
胡勒根剛要領命退去,便聽見馬蹄聲聲自濃霧內傳來,影影綽綽的,像是有不少人馬。
一行人就近隱蔽入村民的家中,炸藥包全準備好了,灶頭上的熱水也燒了起來。
在一百多支火銃的瞄準下,一隊人馬從迷霧中走來,進入了村子。
他們的身上穿的不是皮襖,而是甲胄。
他們是明兵!
援軍終於到了!!
無羨放下了手中的武器,打開門,像是一隻撒歡的兔子,衝了出去,興奮地喊道,“爹!——”
“誒!”李霸笑眯著眼,勒馬而下,將她抱了一個滿懷,真想同她小時候那般,將她高高地舉起來啊!
無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地檢查了李霸一圈,目光落在他左臂纏著的繃帶上,“爹,您沒事吧?”
“你爹我是誰啊,那可是出名的飛將軍,萬軍叢中過,片甲不沾身。就這點小傷,能有什麽大礙?”
說著,他哈哈一笑,將左臂抬了起來,本想加強點說服力的,卻是讓自個兒疼得呲牙咧嘴。
無羨瞪了他一眼,忙叫來柴胡帶他去鄉紳的宅子包紮傷口。
同他一起來的還有大同總兵王勳、太監張永和朱壽的親衛文宜。
三人見到朱壽前來,激動地翻身下馬,跪在了地上,“參見大將軍!”
“都平身吧!”
“謝將軍!”
“你們共帶了多少人馬?”朱壽問道。
“三萬。”張永答道。
“還是差了些……”朱壽皺了下眉,又問文宜,“遼東參將蕭滓、宣府遊擊時春何時能到?”
“末將擔憂將軍安危,帶著先鋒部隊先行一步,大部隊還在路上,下午能趕到一萬,還有兩萬稍慢些,最晚明日也能趕到。”
“好!”朱壽雙眼一亮,“留下一千人留守村子,其餘的人隨我出征!”
“不可!”文宜反對道,“大將軍切勿以身犯險,敵軍足有五萬之眾。”
朱壽答道,“小王子巴圖孟克就在附近,如今他陷入迷霧之中,還沒與大部隊匯合,機不可失。”
無羨也明白,這個機會可謂是千載難逢,朱壽怕是不會放過的。
那一千人,是他留下保護她的,但是此刻,他比她更需要人手。
“不必留下人來,我有我的狼煞軍就夠了。你將人全部帶去,記得活著回來。”
朱壽定定地望了無羨一眼,將她臉上的擔憂收入了眼底,唇角微微翹起,勾勒出一道自信的弧度,“等我回來同衾!”
張永的目光帶著幾分曖昧,在他倆的身上轉了幾個來回,把無羨臊得耳朵都紅了。
那個朱壽還真是什麽話都能說出口,幸好她爹已經被柴胡給帶走了,不然,她都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了。
作為罪魁禍首的朱壽,留下了一串爽朗的笑聲,策馬消失在了迷霧之中。
那一日,各家的炊煙不絕,家家戶戶灶頭煮著熱湯,時刻準備著迎敵。
斷斷續續的廝殺之聲,自村外傳來,時而東,時而南,刀槍與劍戟鏗鏘不斷,痛呼與慘叫不絕於耳。
村民雖然心中害怕,卻對村中僅百人的狼煞軍,抱著十二萬分的信心,井然有序地忙著自己的事情。
激烈的喊殺聲,一直持續到了入夜時分,朱壽方才回到了村子。
無羨見他身上沒沾染什麽血跡,想來文宜等人應該將他保護得不錯,沒讓他冒著性命之憂,去衝鋒陷陣。
“今日戰況如何?”無羨問道。
“運氣不好,剛追上巴圖孟克,就讓他與他的部隊匯合了。幸好我的部隊也來了,立刻下令,兩麵夾擊,強行衝散了他的軍隊,打了整整一日的混戰。就等明日,與剩下的兩萬兵馬匯合,和小王子決一死戰!”
“小王子不會跑了嗎?”無羨問道。
“跑不了,”朱壽勾唇一笑,“他可不知道,我還有兩萬兵馬明日即到。他還等著收攏部隊後,占著兵力優勢,將我給一舉殲滅呢!”
“你心中有底便好,別冒進了。”無羨提醒了一句,將他帶到膳堂,讓人端上了豐盛的晚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