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的人都死了,張皇後轉身離開,剩下的由他們去處置。


    伊德妃遠遠看著一幕,心疼平日對人和善的太子妃,又覺得張皇後實在太過冷漠的一個人。


    元瑨走過來:“母妃不該來,”


    伊德妃道:“元琩小時候,就是一個很安靜很乖巧的孩子,你記得嗎?他喜歡用木塊搭屋子,你就給他削木頭。”


    不知道為什麽,這個時候以前的事情就變得很清晰,就像是昨天發生過的一樣。


    雖然元瑨沒有忘記過,但是走到今時今日不由的需要把很多記憶都抹殺。


    在北苑出手要殺元澂的,不單單隻有張相,也有淳王府派出的死士。


    就算元琩身不由己,就算不是不想做的事,他終究還是做了。


    無論是對侄子還是兄長,他也下了殺手,就算他真的不想可還是那麽做了。


    元瑨扶著伊德妃回景安殿:“母妃,有些事隻能留在過去,而要看的現在與將來。”


    伊德妃不希望有一天她也失去兒子:“要活著呀,瑨兒。”


    元瑨道:“雖然沒有退路,但並非沒有前路,放寬心。”


    送伊德妃回到了景安殿,元瑨奉命到了安仁殿覲見陛下。


    “臣參見陛下。”元瑨行禮。


    延和帝坐在案前,擺了擺手:“免。”


    這是吏部尚書、刑部尚書、大理寺卿皆在,此案牽扯東宮便不讓京兆府尹元泌繼續處置,便要將此案換個人。


    傷痛都來不及就要開始想以後的事情,延和帝看向吏部尚書道:“禦史中丞瀆職罪罷免,監察禦史元澂升禦史中丞,監察此案。”


    吏部尚書領旨:“是,陛下。”


    延和帝看向刑部尚書與大理寺卿道:“刑部、大理寺、禦史台三司,三個月內了結此案。”


    刑部尚書與大理寺卿領旨:“臣,遵旨。”


    最後看向元瑨道:“在此了結前,留任當職。宮中與盛京城的護衛交給你與虞杞衡。”


    元瑨領旨:“臣,遵命。”


    四人告退離開了安仁殿,此時張相來了,張相來求見,但陛下不見。


    等到第二日一早,這禮部尚書一路跑來幾次在台階摔倒,到了安仁殿覲見。


    對於淳王府的案子,此時刑部尚書、大理寺卿、元澂聚在大理寺。


    同時刑部侍郎、大理寺少卿亦在。


    大理寺卿看向刑部尚書:“此案如何了?”


    他們幾個人現在在商量如何了結此案,這不單單是要律法和章程辦事的事,這事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揣摩陛下的心思。


    問題在於,陛下現在是想要如何了結此案。


    死了三個地位尊貴的人,一個淳王、一個太子妃、一個翟惠妃。


    問題有一,主謀定誰?是淳王還是翟惠妃?


    問題其二,太子妃無辜身亡,如今東宮和張家是個什麽局勢。


    首先其一主謀該定誰?這就是在揣度陛下心思,此案可以按照章程辦,但是也要辦得合乎陛下心意。


    陛下會不會比較希望寬容的處置淳王府?


    因為如果定下了淳王是主謀,那淳王妃與淳王世子、代萱郡主以及其夫家都要以同謀論處。


    如果翟惠妃是主謀,那殺害太子妃、厭勝主謀都在翟惠妃的話,淳王府家眷就可以少受牽連。


    現在就是問題就是陛下想不想放過淳王府的家眷們?是要趕盡殺絕還是放他們生路?


    刑部尚書琢磨著:“翟惠妃單單殺了太子妃便是罪無可恕,是不是主謀都不影響,畢竟人已經死了。但是如果淳王是主謀,那淳王府就要被趕盡殺絕,這淳王終究是陛下的兒子。”


    還有就是東宮呀,太子妃因此案被殺害,東宮想不想放過淳王府呢?


    “那東宮呢?”大理寺少卿問。


    元澂想了想道:“陛下現在最想要的是,這個案子盡快結案不是嗎?”


    幾個人看向他,刑部尚書點頭:“正是如此。”


    所以關鍵點就在於要快速的結案,元澂道:“三個月,這麽大的案子,三個月內全部結案?那隻有以翟惠妃為主謀,此案才可能在三個月結案。”


    如果主謀定了淳王,這案子就不可能三個月內結,因為涉及淳王府的勢力太多,牽扯太廣。


    所以厭勝之術、謀反這一切的主謀都是翟惠妃,就可以把牽連放到最小,最快結案。


    四個人恍然大悟,的確翟惠妃出身卑微,翟家也沒有勢力可言,所以牽扯最少。


    陛下既然定下了三個月,他們必須三個月讓這案子結束,這麽大的案子不能化小,隻能是縮短影響範圍。


    幾個人覺得有道理。


    至於其二,關於太子妃的事情,這東宮明顯是和張家有嫌隙了。


    結太子妃被殺案的時候,他們也要在東宮和張家之間留意一下他們的臉色。


    他們都怕張家都怕自己的烏紗帽,但是在場一個人不怕。


    這個人就是作為宣王世子的元澂。


    他們都看向了元澂,想來陛下也是為了案子進展順利才安排讓元澂監察此案。


    畢竟他是宣王的世子,宣王和張相撕臉已經撕太久了,不怕張家的勢力。另外他身份尊貴,沒有人敢在表麵對他出手。


    初出茅廬的元澂就算是這案子處理的不妥,那陛下也不會責怪他。


    刑部尚書對著元澂作揖:“拜托世子了。”


    其他幾人也朝著元澂施禮。


    在場所有人的身家性命都在此案了,是死是活就要看元澂了。


    元澂回禮:“諸位放心,此案若有不妥在下一力承擔。”


    後麵的日子裏,元澂便是禦史台與大理寺兩邊跑。


    由於這前禦史中丞是淳王府的人,淳王府也已經倒了,現在是陛下當後台元澂直接肅清了禦史台裏的勢力,順便還把張家的人也丟了出去,現在整個禦史台上上下下都是宣王府的勢力。


    換了人這元澂才可以整個禦史台往一個方向使勁,讓他處理此案的時候也更便利。


    首先是塵埃落定太子妃被殺案。


    陛下體恤東宮,此番太子妃薨,鳴鍾鼓,輟朝五日。百官青素服,黑角帶朝參,皇長孫主饋奠。


    此時的東宮陷入了最黑暗的時刻,元璂與元泌日夜在太子妃棺槨前守靈,淚哭幹已經不會再哭了,但是心裏的還在滴血。


    淳王府依舊被團團圍住,大殿被燒毀,從殘骸中找到了元琩燒焦的身體,元瑨親手將抱了出來。


    按照陛下旨意,淳王元琩廢除親王之位,葬以國公之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暖煙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凝霄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凝霄落並收藏暖煙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