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下兩日雨才停,天未亮村裏的漢子們就出門去地裏,這暴雨連著兩日恐怕影響了莊稼收成。
村裏過了橋經過一個湖有戶人家,兩間木屋裏住著賴二他們一家七口。
賴二帶著大兒子和二兒子下了田,賴二媳婦到後山砍柴再尋些蘑菇野菜,留下了三女兒菜娃照看小妹和小弟。
小妹不過兩歲,小弟不過百天,年紀也還小未滿五歲的菜娃背著弟弟哄著妹妹,到外頭灶頭點火煮粥,鍋裏的米加了一半糠。
鍋裏煮著粥,菜娃又到外頭井裏打出點水洗昨日的衣服。
等到鍋裏的糠粥出鍋,又烤了餅,衣服也晾上了。賴二媳婦背著柴拎著一籃子野菜和蘑菇回來了。
賴二媳婦放下柴火到井邊衝了手從菜娃背上把在哭的小弟抱起來喂奶,菜娃把野菜和蘑菇洗了洗,煎了幾張野菜又烤了三個紅薯。
喂完四妹和小弟的賴二媳婦自己喝了一碗粥吃了張烤餅,便把剛煎的野菜餅和烤好的紅薯包起來送到田裏給丈夫和兒子。
菜娃又背起弟弟,這會自己才喝上一口粥,吃完粥和餅就去把下一頓的蘑菇泡起來,剩下的蘑菇拿去曬幹。
黃昏的時候賴二和兒子們回來,在井邊衝了衝身子就坐下吃飯。
煮的野菜蘑菇湯,配著烤餅子吃。
賴二一臉愁容,去年就收成不好,今年的雨又多這收成是不行了。去年捱著過來,但今年冬天還不知道該怎麽過。
賴二媳婦自然明白他麵色愁容的緣故便道:“東村嬸子來說有好路數,有個好價錢。”
看了看菜娃的賴二心裏也有些舍不得,但大兒子二兒子都大了能種地,這四妹和小弟卻還小,隻有菜娃能送出去為奴為婢。
就隻是這孩子太懂事了,雖然旁人都說傻但是賴二夫婦自己知道這孩子隻是聽從他們,說什麽便做什麽的懂事。
但是有了這筆錢就可以還了外債度過這個冬天。
秋至快到了,沒有時間讓他們多猶豫,沒過兩天東村嬸子就帶著一袋子錢和賣身契來帶著菜娃走了。
菜娃走前賴二媳婦給她係上包袱囑咐她無論到什麽人家都要聽從主人家的話,去給人家做奴婢隻有聽話才能活下去。
東村嬸子領著菜娃到村口,村口有一個大漢等著,東村嬸子把賣身契和菜娃都交給了大漢,大漢捏著菜娃下巴看看了她牙口,左右擺弄著她的臉瞧了瞧。
驗貨過了,大漢給東村嬸子一吊錢,東村嬸子歡歡喜喜的走了。
大漢把菜娃一手拉起來扔到牛車上,牛車上還有年紀比她年長的幾個孩子,是其他幾個村子裏的。
牛車離開村子,走了兩天天到第三日才到了縣城裏,一大早入了城,牛車先到了城裏最大的花街裏。
花街裏最大的青樓叫牡丹樓,此時天已亮正是牡丹樓最靜的時候。
牛車停在了牡丹樓的後麵,龜公來開門瞧了瞧便去請老鴇,過了一炷香等到老鴇梅娘子打著哈欠走了過來。
倚著門用手絹捂著鼻子,梅娘子瞧了瞧,這些孩子現在渾身都有一股臭汗味。
大漢扒拉了菜娃過來,擺弄著她的臉給梅娘子看:“這個好得很,是長相最好的,別看瘦巴巴的也很有力氣。”
的確一眼就是美人胚子,將來不是頭牌也能是紅牌,算得上是梅娘子今年看到最好的了。
梅娘子瞧了瞧其他孩子,都太普通著實看不上,讓龜公掏出錢就留下了菜娃。
不愧是最大的青樓,一口價都不還,不愧他先把孩子送到他們這裏來相看,大漢把賣身契交給了梅娘子就往下一家去。
菜娃跟著梅娘子進了院子,梅娘子用折扇抬起她的下巴仔細瞧了瞧,的確不錯呢,將來當是不虧。
“你叫什麽名字?”梅娘子問。
“菜娃。“菜娃道。
梅娘子笑出聲:“菜娃,財娃,成,也湊合。”然後看向龜公洪福道:“帶下去洗幹淨,換身幹淨衣裳。“
鴻福帶著菜娃把她交給廚房的李婆子,說先把她洗幹淨後留在廚房幫工。
李婆子是年輕的時候被好賭的丈夫賣到勾欄,後來身子廢了幸得廚藝不錯到了牡丹樓當了廚娘,如今在這裏已有十年。
領著菜娃到井邊打水給她衝了衝,冰冷的井水在清晨打在身上讓菜娃冷得顫抖。
李婆子麻利的把她前前後後搓洗幹淨後領進屋內,擦幹後換上一套幹淨的舊衣服。
廚房裏燒了些水,李婆子又帶著她出去用熱水摻著井水洗了像鳥窩一樣毛躁的頭發。
桂花頭油很香,是菜娃從來沒聞過的香氣,她不停嗅著,洗完的頭發也放在鼻間聞著。
李婆子梳頭的手勁不小,但菜娃一聲不吭,這孩子無論讓她怎麽樣都乖乖的任人擺弄,李婆子覺得這孩子傻傻的。
想來也是年紀太小,又是小地方來的,還不知道這裏是什麽地方。
不知道也好,不知道就會一直覺得這一片地方就是一切,就不會抱著虛妄的期待。
村裏過了橋經過一個湖有戶人家,兩間木屋裏住著賴二他們一家七口。
賴二帶著大兒子和二兒子下了田,賴二媳婦到後山砍柴再尋些蘑菇野菜,留下了三女兒菜娃照看小妹和小弟。
小妹不過兩歲,小弟不過百天,年紀也還小未滿五歲的菜娃背著弟弟哄著妹妹,到外頭灶頭點火煮粥,鍋裏的米加了一半糠。
鍋裏煮著粥,菜娃又到外頭井裏打出點水洗昨日的衣服。
等到鍋裏的糠粥出鍋,又烤了餅,衣服也晾上了。賴二媳婦背著柴拎著一籃子野菜和蘑菇回來了。
賴二媳婦放下柴火到井邊衝了手從菜娃背上把在哭的小弟抱起來喂奶,菜娃把野菜和蘑菇洗了洗,煎了幾張野菜又烤了三個紅薯。
喂完四妹和小弟的賴二媳婦自己喝了一碗粥吃了張烤餅,便把剛煎的野菜餅和烤好的紅薯包起來送到田裏給丈夫和兒子。
菜娃又背起弟弟,這會自己才喝上一口粥,吃完粥和餅就去把下一頓的蘑菇泡起來,剩下的蘑菇拿去曬幹。
黃昏的時候賴二和兒子們回來,在井邊衝了衝身子就坐下吃飯。
煮的野菜蘑菇湯,配著烤餅子吃。
賴二一臉愁容,去年就收成不好,今年的雨又多這收成是不行了。去年捱著過來,但今年冬天還不知道該怎麽過。
賴二媳婦自然明白他麵色愁容的緣故便道:“東村嬸子來說有好路數,有個好價錢。”
看了看菜娃的賴二心裏也有些舍不得,但大兒子二兒子都大了能種地,這四妹和小弟卻還小,隻有菜娃能送出去為奴為婢。
就隻是這孩子太懂事了,雖然旁人都說傻但是賴二夫婦自己知道這孩子隻是聽從他們,說什麽便做什麽的懂事。
但是有了這筆錢就可以還了外債度過這個冬天。
秋至快到了,沒有時間讓他們多猶豫,沒過兩天東村嬸子就帶著一袋子錢和賣身契來帶著菜娃走了。
菜娃走前賴二媳婦給她係上包袱囑咐她無論到什麽人家都要聽從主人家的話,去給人家做奴婢隻有聽話才能活下去。
東村嬸子領著菜娃到村口,村口有一個大漢等著,東村嬸子把賣身契和菜娃都交給了大漢,大漢捏著菜娃下巴看看了她牙口,左右擺弄著她的臉瞧了瞧。
驗貨過了,大漢給東村嬸子一吊錢,東村嬸子歡歡喜喜的走了。
大漢把菜娃一手拉起來扔到牛車上,牛車上還有年紀比她年長的幾個孩子,是其他幾個村子裏的。
牛車離開村子,走了兩天天到第三日才到了縣城裏,一大早入了城,牛車先到了城裏最大的花街裏。
花街裏最大的青樓叫牡丹樓,此時天已亮正是牡丹樓最靜的時候。
牛車停在了牡丹樓的後麵,龜公來開門瞧了瞧便去請老鴇,過了一炷香等到老鴇梅娘子打著哈欠走了過來。
倚著門用手絹捂著鼻子,梅娘子瞧了瞧,這些孩子現在渾身都有一股臭汗味。
大漢扒拉了菜娃過來,擺弄著她的臉給梅娘子看:“這個好得很,是長相最好的,別看瘦巴巴的也很有力氣。”
的確一眼就是美人胚子,將來不是頭牌也能是紅牌,算得上是梅娘子今年看到最好的了。
梅娘子瞧了瞧其他孩子,都太普通著實看不上,讓龜公掏出錢就留下了菜娃。
不愧是最大的青樓,一口價都不還,不愧他先把孩子送到他們這裏來相看,大漢把賣身契交給了梅娘子就往下一家去。
菜娃跟著梅娘子進了院子,梅娘子用折扇抬起她的下巴仔細瞧了瞧,的確不錯呢,將來當是不虧。
“你叫什麽名字?”梅娘子問。
“菜娃。“菜娃道。
梅娘子笑出聲:“菜娃,財娃,成,也湊合。”然後看向龜公洪福道:“帶下去洗幹淨,換身幹淨衣裳。“
鴻福帶著菜娃把她交給廚房的李婆子,說先把她洗幹淨後留在廚房幫工。
李婆子是年輕的時候被好賭的丈夫賣到勾欄,後來身子廢了幸得廚藝不錯到了牡丹樓當了廚娘,如今在這裏已有十年。
領著菜娃到井邊打水給她衝了衝,冰冷的井水在清晨打在身上讓菜娃冷得顫抖。
李婆子麻利的把她前前後後搓洗幹淨後領進屋內,擦幹後換上一套幹淨的舊衣服。
廚房裏燒了些水,李婆子又帶著她出去用熱水摻著井水洗了像鳥窩一樣毛躁的頭發。
桂花頭油很香,是菜娃從來沒聞過的香氣,她不停嗅著,洗完的頭發也放在鼻間聞著。
李婆子梳頭的手勁不小,但菜娃一聲不吭,這孩子無論讓她怎麽樣都乖乖的任人擺弄,李婆子覺得這孩子傻傻的。
想來也是年紀太小,又是小地方來的,還不知道這裏是什麽地方。
不知道也好,不知道就會一直覺得這一片地方就是一切,就不會抱著虛妄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