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陣,方削離也率著人過來了,卻是戰鬥結束後,他留在小道處理協營士兵,耗費了些時間。自然又是一番關懷切候,隨後李之罔仍是向安排管苞一樣安排方削離去協助追擊。
不知為何,已經足一段時間,李之罔仍沒有昏厥的感覺,他便就著這段等待的時間細細觀察自己的身體。觀察一陣,他才發現原來兩條蛟龍除了護衛著他外,還一直自主地為他吸納靈氣,這才讓他的身體沒有繼續惡化。
這個發現頓時讓李之罔安心不少,至少他不會馬上死了,然後他開始思考如何把蛟龍給收起來。說來也怪,他僅腦中生出了要把蛟龍給收起來的念頭,青白兩條蛟龍就有要回歸劍刃的跡象,他趕忙止住,如今續命可多虧了這兩條蛟龍,萬不可有失。
李之罔輕歎口氣,原來這蛟龍收回去如此簡單,隻需心念一動便可,虧得他前麵還擔心收不回來。
又等了陣,便見一行人鬧哄哄地回來,押在前頭的不是蕭玉城還是何人。他趕忙收了蛟龍,喚人把他扶起來。
“看你們沒受什麽傷,蕭玉城沒有反抗?”
“反抗了自是反抗了。”許渠抱拳道,“但其舊傷未愈,脖子上又有新傷,根本不能奈何我等,才教這麽輕鬆地抓了。”
李之罔看向蕭玉城,對方進氣長出氣短的,已是快不行了,趕忙讓人把劍撿來,道,“今日便由我親手殺了此獠。”
“大人。”許渠遲疑下,仍是抱拳道,“蕭玉城是營中老將,大人親自動手恐怕不為張將軍所接受,以求穩妥,還是由我等動手得好。”
李之罔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但張賁要怨便怨,他不可能也不想去考慮這些,隻道,“辛大哥因他而死,我被他所捉,一切因果皆出自他手,不手刃此賊日夜難安,許渠考慮周到,但並非什麽時候都需這樣考慮。”
管苞一直紅著眼,忽得道,“我也要殺他,若非他捉了我,我也不會奔回去後隻能見到妹妹已化作白骨的屍體!”
方削離也是,本來沉默不聲的,也忽然道,“罔哥,請讓我也刺上一刀,不僅僅是為了大哥,更是為了我的妻子、女兒!”
他們三人皆是被蕭玉城捉住,押到沐血營的,血仇大恨一般無二,李之罔便道,“那我們三人今日就一同殺了此賊!”
說罷,他舉起邪首劍,直接刺入蕭玉城心口,管苞和方削離後至,一人插進他腦袋裏,一人插進他右眼,蕭玉城已說不出話來,隻發出幾聲嘶吼便一動不動,已是死透。
不說管苞和方削離手刃仇人後的舉動,李之罔這邊隻覺過癮,沒想到大仇得報的滋味竟是如此地舒爽。但蕭玉城一死,他心中強提的一口氣也算泄了下來,頓時感覺周身無力,招呼許渠道,“快...送我回去...我怕是堅持不住了...”
說罷,就已昏死過去。
...
李之罔已在病床上躺了三日,他的運氣很好,沒有被捅到髒器,故此貫通傷看著雖嚇人,但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危險,隻是苦了馬未湘,不僅得給他治外傷,還得治內傷,有時還會去醫治其他的重傷員,可算忙得不可開交。
這幾日,李之罔想了很多,視野開闊很多。起初他想著斬殺蕭玉城,一方麵可以為張賁的改製掃清障礙,一方麵也是報私仇,但這幾日的思考下來,他才注意到蕭玉城一死,再也沒任何人能夠鉗製張賁,那他還留下來的意義已經不大,換言之,是他離去的時候了。
雖然這與當時張賁的約定有所偏差,但李之罔相信,在講清緣由後對方多半會同意的。
因此,他把大半的注意力都放在去留的安排上。凍溪穀現在的兵源屬實不少,除了流民和陡峰山殘餘外,大戰後還多了投降的火離營和詹魁、老王的兩個協營,他決意把原本的兵卒和這些人手分給許渠、管苞、辛三郎和方削離,然後再向張賁舉薦許渠,由其擔任他離開後的位子,繼續進行改製。
隻是想法雖好,但也得看具體時間,最主要的是辛三郎還未回來,李之罔也就還沒有把他的想法告訴眾人。
“馬醫師,在下想問個事,你對外界熟悉嗎?”李之罔還是照例每日趁著治傷的時候會和馬未湘聊會天。
“馬馬虎虎吧,附近的天湘州等的動態還是知曉的。”
“沒那麽具體。”李之罔看向馬未湘,試探道,“你知道晦朔公主沈惜時沈公主嗎?”
“這自然是知曉的,東仙洲的兩位公主之一嘛,大人想知道些什麽?”馬未湘是個聰明人,並沒有去刨根問底。
“什麽都行,隻要是關於晦朔公主的都可。”李之罔盡量表現地很平緩,雖然逐漸加快地語速還是出賣了他。
馬未湘閉眼想了陣,緩緩道,“聽說在兆天年的時候,東仙洲的兩位公主開了一個著名的會議,不清楚要商議何事,但從那時開始人們就再也去不了東仙洲,而關於晦朔公主的消息也徹底斷絕,甚至於碎鏈戰爭時晦朔公主也未曾到場。”
“碎鏈戰爭,這個在下還是初次聽說,馬醫師能否說說?”
馬未湘點點頭,繼續道,“大約在百年前,也就是兆天年,征戰王與王後皆不知所蹤,一眾諸侯齊聚王城欲探求王、後行蹤,不知為何卻演變為一場戰爭,數位諸侯或重傷或死,其中不乏絕世強者,譬如天陰公主、扼沙將軍、拒敵城主等,我們永安國的永安王也是因此役而養傷於大都黑獅,逐漸疏離朝政,才使下麵戰亂頻發,落得如今亂世局麵。”
“晦朔公主與北河公主都未參與碎鏈戰爭?”李之罔追問道。
“晦朔公主應是沒有參與的,北河公主似乎參與了,但隻有零星的記載,完全不如其他諸侯那麽多。”馬未湘看出來李之罔對晦朔公主十分掛懷,想了想還是說出她以前聽到過的一個小道消息,“傳聞,僅是傳聞,傳言晦朔公主已經往生,不複人間。”
李之罔頓時呆在原地,思緒紊亂。他背棄自己的過往,穿越時間一萬年,就是為了找到晦朔公主,但現在卻給他說晦朔已經死了,可真是個天大的玩笑。
“僅是傳聞,不一定做真的,大人...大人不要多想。”馬未湘不知道李之罔和沈惜時的關係,但還是安慰道。
對啊,僅是傳聞,四方洲如此之大,一個消息又怎會原封不動地傳遞過來。李之罔以此為解釋,他能夠接受自己的家鄉已蕩然無存,但絕無法接受沈惜時的逝去,他緩上好大口氣才道,“多謝馬醫師了,至少讓在下知道了一點關於晦朔殿下的事,在下深以為謝。”
“沒事的。”馬未湘擺擺手,還是沒能壓抑住好奇心,試探道,“大人能給妾身說說大人與晦朔公主是何關係嗎?當然,若有冒犯,就當妾身沒問過。”
“一個承諾。”李之罔淡淡道,“我是晦朔殿下的騎士,根據預言隻有我能拯救她既定的宿命。”
隨後他以尚有其他事為由讓馬未湘退下,自己陷入了沉思。
李之罔在想,倘若晦朔真已經死去的話,他該怎麽辦,是仍去往東仙洲,還是拋卻承諾去找尋家鄉。長久的思考後,他一個也沒選,他決意若晦朔真已經死去,便再回到逆流河,再一次穿越時空,回到晦朔還在的時代,一次不行,那便兩次,兩次不行,那就三次。
他躊躇滿誌,卻從未想過自己會在數十年的時間裏徹底忘卻“沈惜時”三字,以至於在兆天年,在秦為君的構陷和齊暮的默許下,他被迫離開南仙洲後才想起還有一位被困在永恒時間裏的少女在整整一萬一百七十五年的時間裏苦苦等待著他的拯救。
“大人,辛隊回來了。”毛婪進來通報道,毛利已死,李之罔的貼身侍衛僅剩毛利一個。
“噢?”李之罔抬起頭來,“你去把其他人叫來,我去見三哥。”
辛三郎的樣子很是狼狽,但精神奕奕,他呈上藥材道,“不負大人期望,將藥都已取來。這穀內是發生什麽了,我怎地看狼藉一片的,問旁人也不說。”
“來,坐下。”李之罔不知該如何啟齒辛大郎的死訊,“給我說說你的經曆,其他的事我們之後再論。”
辛三郎確是曆經了一番磨難才到達方羅城,又被刁難數日才取到數樣藥材,未有片刻歇息便奔赴回來,這也導致他一路上波瀾不斷,屢經奇事。
辛三郎口才不好,樣樣棒的故事在他口中都變得如同嚼蠟,但李之罔卻聽得津津有味,後麵趕來的許渠、管苞、方削離也是如此,沒有人打斷辛三郎,還不時捧哏。
辛三郎忽得停下,看向眾人道,“你們也來聽故事?我大哥呢,怎不叫他?”他又拍下腦袋,“哦,大哥負責小道防守,不能輕易抽身過來。”
許渠低著頭,玩弄自己的手指,管苞看著手中的茶杯,默畫上麵的花紋,方削離盯著地麵,研究灰塵的多少會導致呼吸困難,三人都一言不發,或者說,不知該怎麽啟齒。
辛三郎看向李之罔,不滿道,“怎地,我出去一趟,大家夥就這麽生分,連句話都不願回了?大人,你可得評評理,我又沒出去尋歡作樂什麽的。”
李之罔知道這個苦臉人得他來做,便道,“三哥,蕭玉城突然襲擊了凍溪穀,曆經一番苦鬥終是勝了,隻是大哥...”
“大哥怎麽了?”辛三郎能感知到壞事降臨,但還是有一絲僥幸,“受傷了是吧,沒事,我們兩兄弟混了一輩子,知道不可能一點傷都不受,但隻要活著就好。”
“大哥...大哥死了。”李之罔低沉道。
辛大郎如聞天雷,頓時跌坐在地,眾人恐他出了事,連忙圍攏過去,將他扶起。
“大哥,不可能,大哥...和我說過,他一上戰場就想著活命,絕不可能出事的!”
雖說著,辛大郎卻是流下了熱淚,哽咽著道,“但大哥也給我說過,他要報大人的恩情,大哥...大哥啊!”
辛三郎已是哭成一個淚人,大家雖說都是兄弟,但隻有辛三郎和辛大郎是血親,這般失去至親的感覺又何是旁人能體覺。
辛三郎哭了好一陣,直到再哭不出任何淚來,才道,“大人,大哥的屍體呢,讓我看他最後一眼吧。”
“我帶你去。”
其他將士的屍體已經埋葬在陵園裏,但辛大郎身份特殊,總得留到辛三郎回來,故此一直好好的保存著,就放在朱家宅院裏。
辛三郎看到辛大郎冰凍住的屍體,一下撲到近前,痛哭流涕,抓住辛大郎不再溫熱的手不斷低語。
李之罔知道這時候最好讓辛三郎自己度過,便招呼其餘幾人離開,留辛三郎獨自一人。
四人站在屋外,一時也不知該說什麽,都沉默不語。
過了一陣,房門打開,辛三郎走出來,淚已止住,淚痕還在。他向李之罔抱拳道,“大人,大哥臨死前可有話留下?”
“有的。”李之罔應道,“大哥說了,要你穩重些,做事先思後動,還有就是希望你能盡快娶妻,延續香火。”
“還是大哥懂我,明日我就去找個婆娘結婚,不負大哥的期盼。”
有些事得要自己度過,非是旁人能夠相助,李之罔雖為眾人上司,但也不便多說。
他請眾人重新回到大堂坐下,道,“這幾日都在養傷,也想了些事,想著是該支會你們一聲了。”
“大人是要走了?”許渠聰明伶俐些,一下就猜了出來。
“對。”李之罔點點頭,“我尚有其他事要辦,不得不走,況且此番事情已近結束,該是要走的時候了。”
“誒,我們怎麽勸大人都不會聽的。”許渠輕歎口氣,“那大人有何安排?”
“我是這樣想的...”
李之罔把他此前的謀劃講出,眾人聽了,並沒有任何質疑,都說會牢牢守住凍溪穀,等待李之罔日後再歸,反倒是一直沉默的方削離沒有答應。
他道,“罔哥,你曾說你要回南仙尋親,我剛巧是南仙出來的,正好可以為你帶路。況且殺了蕭玉城後,我也報了妻女的大仇,已不想再待在中洲,還請罔哥答應我與你同行。”
李之罔沉默住,他首要目標是先去東仙洲,不會在第一時間就去南仙洲,帶方削離終是不妥。他看向其他人道,“你們覺得如何?”
管苞說道,“我和三哥都是無根無家之人,凍溪穀如今才算我們的家鄉,我們留在此處更好,許渠更就是凍溪穀本土人,而老方尚有家鄉,我覺得大人帶上他更好,若他一人離去,還不如不走。”
許渠和辛三郎皆稱是。
李之罔見此,便道,“那就這樣吧,到時候老方跟我一起走,手下的兵便交給其他幾位兄弟。”
在處理好辛大郎和離開兩事後,李之罔又留眾人吃了頓晚飯,在他的提前吩咐下,飯食相對豐盛許多,也算提前的散夥飯。
第二日,張賁到了。
這在李之罔的預料之中,畢竟他在信中詳細闡明了蕭玉城的賊膽禍心,張賁無論是親自過來還是派人代視,都在這一兩天之內。
數月未見,大家的容顏並沒有任何改變,但還是有時移世遷之感,李之罔和張賁敘舊一陣,才聊起正話。
在來的路上,張賁已經知道了事情的始末,起初他有些憤怒,畢竟李之罔在未得他同意的情況下就殺了蕭玉城,但很快他又想清楚,若李之罔真留了蕭玉城一命,他還真不好辦,自家老子那一關就很是難過。
故此,在見到李之罔後,他並沒有責怪,反而是和李之罔在凍溪穀內騎馬並遊,看看改製的成果。
“不錯,不錯,之罔,你做的真是不錯,遠超我的想象。”
“這都是將軍之功,我僅是依著大人的謀劃辦事而已。”李之罔恭維道。
張賁沒有反駁,但也沒有承認,而是道,“火離營的那些軍卒你想了怎麽處理沒?”
“想了,我想把他們收在手下,穩固實力,但火離營也屬於溫屠軍,這樣做怕是不妥。”
“哼。”剛巧騎到農田,張賁下馬來冷哼一聲道,“蕭玉城既然敢請外人過來助陣,我就敢吞下,要有人過來找麻煩,也是找我,你不用害怕,隨心使用便可。”
說著,張賁已走到農田中,一麵看水稻的成色,一麵與務農的村民交談,李之罔則跟在後頭護衛。
張賁以前屬於喜讀聖賢書的公子哥,對於鄉間農事並不熟悉,但他平易近人,能夠不恥下問,雖引得村民連連發笑,但卻不知不覺懂了許多農事。
“這凍溪穀好啊,讓我感覺到一種和諧與安寧。”張賁把鞋脫下,坐在田埂上,腳放在水田裏。
“將軍日後可常來,此處就冬季稍冷,其餘時節都溫度涼爽,是個好待處。”李之罔一直在思慮怎麽告訴張賁自己要走,看張賁心情頗好,心一橫道,“將軍,改製之事已初現端倪,再持續下去必有成功,蕭玉城又除,在下是該走的時候了。”
“你終於是說了。”張賁有些沉默,“在來的路上我就想你定是要提的,原來你還沒放棄離去心思。”
“恕我無法再助將軍,實為情勢所迫,不得不走。”李之罔耿直道。
“誒,我知道。”張賁揮揮手,歎口氣,“我們當時約定改製一年或者顯了成效再走,但你要走我也不攔。隻是,這偌大的凍溪穀你真舍得放下?”
“放不下,但必須要放下。”李之罔道,“我尋了個人,雖很是年輕,但頗為聰慧,可以相助將軍。”
“是誰?”
“許渠,凍溪穀本土人氏,已在我麾下任職數月,能夠信任。”
“那行,你叫他明日來見我。”張賁笑笑,“我得看看之罔推薦的人是否能比過你。”
“比得過,比得過。”李之罔打個哈哈,想著把其他人也推介下,便道,“我麾下還有兩人,都是沐血營的,一人喚作辛三郎,精於農耕,做事誠懇,大人可將農務之事盡數托付於他。還有一人,喚作管苞,山中獵戶出身,精通追敵隱跡之術,練出來的探子都是經由他之手,將軍若還想培養情報人員的話,可大大倚靠此人。”
“之罔你真是慧眼識珠,能挖掘出這麽多人,我整日待在營中,卻是一個也沒見到。”張賁自嘲兩句,“這兩人明日也一並帶來,讓我看看。”
李之罔自然稱是,隨後便跟著張賁去視察凍溪穀的其他地方,自始至終,二人都未提及詹魁和老王的兩個協營,李之罔也心安理得的昧下。
此後幾日,張賁都住在凍溪穀內,對李之罔的一番作為給出了高度評價,推介上來的許渠三人也一一看過,給予了肯定。
臨別之際,張賁抓住李之罔的手,帶到一旁道,“之罔,這一次別離不知下次相遇會是何時,你還有什麽能建議的?”
李之罔其實心中一直有個想法,但對沐血營而言不算多合適,眼看要分別,他也就說了,“不瞞將軍,我覺得我們營應終止抓人為卒的陋習,這樣捉來的軍卒戰心不強,歸附無願,不是上上之選。”
“但此遭亂世,已是最有效補充兵力的手段了,不過我想之罔定有其他計策。”
李之罔點點頭,接口道,“收攏流民,一麵讓流民耕田獲糧,一麵從流民中挑選士卒,這樣的士卒歸附心強,戰意也可用。在我的設想中,大人將收攏來的流民聚到一塊,設為村鎮,長此以往,便是城市。到了此步,將軍的威名自然遠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投奔過來,那時將軍便是一方王者,有結束眼前亂世的能力。”
李之罔的藍圖實在太過宏偉,甚至遙遠得不可視,張賁也被震驚住,長久才道,“這太難了,但我會去想的,若真能施行,便按之罔你的法子來。”
隨後,張賁便告別送行的一行人,在軍隊的護送中踏上了回沐血營的路。
李之罔絕不會想到,他一個尚未認真考慮各方麵的藍圖真的在張賁手中發揚光大,並在往後的日子裏成為了中洲人口中的理想之國。
接下來的日子,李之罔回歸到正常生活中,遵從醫囑好好養傷,在兆天年的秋天,雖然因為針灸的副作用他尚未恢複修為,但仍是帶著方削離離開了凍溪穀,前往下一段旅程,並由此結識一生的摯友——蘇年錦。
不知為何,已經足一段時間,李之罔仍沒有昏厥的感覺,他便就著這段等待的時間細細觀察自己的身體。觀察一陣,他才發現原來兩條蛟龍除了護衛著他外,還一直自主地為他吸納靈氣,這才讓他的身體沒有繼續惡化。
這個發現頓時讓李之罔安心不少,至少他不會馬上死了,然後他開始思考如何把蛟龍給收起來。說來也怪,他僅腦中生出了要把蛟龍給收起來的念頭,青白兩條蛟龍就有要回歸劍刃的跡象,他趕忙止住,如今續命可多虧了這兩條蛟龍,萬不可有失。
李之罔輕歎口氣,原來這蛟龍收回去如此簡單,隻需心念一動便可,虧得他前麵還擔心收不回來。
又等了陣,便見一行人鬧哄哄地回來,押在前頭的不是蕭玉城還是何人。他趕忙收了蛟龍,喚人把他扶起來。
“看你們沒受什麽傷,蕭玉城沒有反抗?”
“反抗了自是反抗了。”許渠抱拳道,“但其舊傷未愈,脖子上又有新傷,根本不能奈何我等,才教這麽輕鬆地抓了。”
李之罔看向蕭玉城,對方進氣長出氣短的,已是快不行了,趕忙讓人把劍撿來,道,“今日便由我親手殺了此獠。”
“大人。”許渠遲疑下,仍是抱拳道,“蕭玉城是營中老將,大人親自動手恐怕不為張將軍所接受,以求穩妥,還是由我等動手得好。”
李之罔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但張賁要怨便怨,他不可能也不想去考慮這些,隻道,“辛大哥因他而死,我被他所捉,一切因果皆出自他手,不手刃此賊日夜難安,許渠考慮周到,但並非什麽時候都需這樣考慮。”
管苞一直紅著眼,忽得道,“我也要殺他,若非他捉了我,我也不會奔回去後隻能見到妹妹已化作白骨的屍體!”
方削離也是,本來沉默不聲的,也忽然道,“罔哥,請讓我也刺上一刀,不僅僅是為了大哥,更是為了我的妻子、女兒!”
他們三人皆是被蕭玉城捉住,押到沐血營的,血仇大恨一般無二,李之罔便道,“那我們三人今日就一同殺了此賊!”
說罷,他舉起邪首劍,直接刺入蕭玉城心口,管苞和方削離後至,一人插進他腦袋裏,一人插進他右眼,蕭玉城已說不出話來,隻發出幾聲嘶吼便一動不動,已是死透。
不說管苞和方削離手刃仇人後的舉動,李之罔這邊隻覺過癮,沒想到大仇得報的滋味竟是如此地舒爽。但蕭玉城一死,他心中強提的一口氣也算泄了下來,頓時感覺周身無力,招呼許渠道,“快...送我回去...我怕是堅持不住了...”
說罷,就已昏死過去。
...
李之罔已在病床上躺了三日,他的運氣很好,沒有被捅到髒器,故此貫通傷看著雖嚇人,但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危險,隻是苦了馬未湘,不僅得給他治外傷,還得治內傷,有時還會去醫治其他的重傷員,可算忙得不可開交。
這幾日,李之罔想了很多,視野開闊很多。起初他想著斬殺蕭玉城,一方麵可以為張賁的改製掃清障礙,一方麵也是報私仇,但這幾日的思考下來,他才注意到蕭玉城一死,再也沒任何人能夠鉗製張賁,那他還留下來的意義已經不大,換言之,是他離去的時候了。
雖然這與當時張賁的約定有所偏差,但李之罔相信,在講清緣由後對方多半會同意的。
因此,他把大半的注意力都放在去留的安排上。凍溪穀現在的兵源屬實不少,除了流民和陡峰山殘餘外,大戰後還多了投降的火離營和詹魁、老王的兩個協營,他決意把原本的兵卒和這些人手分給許渠、管苞、辛三郎和方削離,然後再向張賁舉薦許渠,由其擔任他離開後的位子,繼續進行改製。
隻是想法雖好,但也得看具體時間,最主要的是辛三郎還未回來,李之罔也就還沒有把他的想法告訴眾人。
“馬醫師,在下想問個事,你對外界熟悉嗎?”李之罔還是照例每日趁著治傷的時候會和馬未湘聊會天。
“馬馬虎虎吧,附近的天湘州等的動態還是知曉的。”
“沒那麽具體。”李之罔看向馬未湘,試探道,“你知道晦朔公主沈惜時沈公主嗎?”
“這自然是知曉的,東仙洲的兩位公主之一嘛,大人想知道些什麽?”馬未湘是個聰明人,並沒有去刨根問底。
“什麽都行,隻要是關於晦朔公主的都可。”李之罔盡量表現地很平緩,雖然逐漸加快地語速還是出賣了他。
馬未湘閉眼想了陣,緩緩道,“聽說在兆天年的時候,東仙洲的兩位公主開了一個著名的會議,不清楚要商議何事,但從那時開始人們就再也去不了東仙洲,而關於晦朔公主的消息也徹底斷絕,甚至於碎鏈戰爭時晦朔公主也未曾到場。”
“碎鏈戰爭,這個在下還是初次聽說,馬醫師能否說說?”
馬未湘點點頭,繼續道,“大約在百年前,也就是兆天年,征戰王與王後皆不知所蹤,一眾諸侯齊聚王城欲探求王、後行蹤,不知為何卻演變為一場戰爭,數位諸侯或重傷或死,其中不乏絕世強者,譬如天陰公主、扼沙將軍、拒敵城主等,我們永安國的永安王也是因此役而養傷於大都黑獅,逐漸疏離朝政,才使下麵戰亂頻發,落得如今亂世局麵。”
“晦朔公主與北河公主都未參與碎鏈戰爭?”李之罔追問道。
“晦朔公主應是沒有參與的,北河公主似乎參與了,但隻有零星的記載,完全不如其他諸侯那麽多。”馬未湘看出來李之罔對晦朔公主十分掛懷,想了想還是說出她以前聽到過的一個小道消息,“傳聞,僅是傳聞,傳言晦朔公主已經往生,不複人間。”
李之罔頓時呆在原地,思緒紊亂。他背棄自己的過往,穿越時間一萬年,就是為了找到晦朔公主,但現在卻給他說晦朔已經死了,可真是個天大的玩笑。
“僅是傳聞,不一定做真的,大人...大人不要多想。”馬未湘不知道李之罔和沈惜時的關係,但還是安慰道。
對啊,僅是傳聞,四方洲如此之大,一個消息又怎會原封不動地傳遞過來。李之罔以此為解釋,他能夠接受自己的家鄉已蕩然無存,但絕無法接受沈惜時的逝去,他緩上好大口氣才道,“多謝馬醫師了,至少讓在下知道了一點關於晦朔殿下的事,在下深以為謝。”
“沒事的。”馬未湘擺擺手,還是沒能壓抑住好奇心,試探道,“大人能給妾身說說大人與晦朔公主是何關係嗎?當然,若有冒犯,就當妾身沒問過。”
“一個承諾。”李之罔淡淡道,“我是晦朔殿下的騎士,根據預言隻有我能拯救她既定的宿命。”
隨後他以尚有其他事為由讓馬未湘退下,自己陷入了沉思。
李之罔在想,倘若晦朔真已經死去的話,他該怎麽辦,是仍去往東仙洲,還是拋卻承諾去找尋家鄉。長久的思考後,他一個也沒選,他決意若晦朔真已經死去,便再回到逆流河,再一次穿越時空,回到晦朔還在的時代,一次不行,那便兩次,兩次不行,那就三次。
他躊躇滿誌,卻從未想過自己會在數十年的時間裏徹底忘卻“沈惜時”三字,以至於在兆天年,在秦為君的構陷和齊暮的默許下,他被迫離開南仙洲後才想起還有一位被困在永恒時間裏的少女在整整一萬一百七十五年的時間裏苦苦等待著他的拯救。
“大人,辛隊回來了。”毛婪進來通報道,毛利已死,李之罔的貼身侍衛僅剩毛利一個。
“噢?”李之罔抬起頭來,“你去把其他人叫來,我去見三哥。”
辛三郎的樣子很是狼狽,但精神奕奕,他呈上藥材道,“不負大人期望,將藥都已取來。這穀內是發生什麽了,我怎地看狼藉一片的,問旁人也不說。”
“來,坐下。”李之罔不知該如何啟齒辛大郎的死訊,“給我說說你的經曆,其他的事我們之後再論。”
辛三郎確是曆經了一番磨難才到達方羅城,又被刁難數日才取到數樣藥材,未有片刻歇息便奔赴回來,這也導致他一路上波瀾不斷,屢經奇事。
辛三郎口才不好,樣樣棒的故事在他口中都變得如同嚼蠟,但李之罔卻聽得津津有味,後麵趕來的許渠、管苞、方削離也是如此,沒有人打斷辛三郎,還不時捧哏。
辛三郎忽得停下,看向眾人道,“你們也來聽故事?我大哥呢,怎不叫他?”他又拍下腦袋,“哦,大哥負責小道防守,不能輕易抽身過來。”
許渠低著頭,玩弄自己的手指,管苞看著手中的茶杯,默畫上麵的花紋,方削離盯著地麵,研究灰塵的多少會導致呼吸困難,三人都一言不發,或者說,不知該怎麽啟齒。
辛三郎看向李之罔,不滿道,“怎地,我出去一趟,大家夥就這麽生分,連句話都不願回了?大人,你可得評評理,我又沒出去尋歡作樂什麽的。”
李之罔知道這個苦臉人得他來做,便道,“三哥,蕭玉城突然襲擊了凍溪穀,曆經一番苦鬥終是勝了,隻是大哥...”
“大哥怎麽了?”辛三郎能感知到壞事降臨,但還是有一絲僥幸,“受傷了是吧,沒事,我們兩兄弟混了一輩子,知道不可能一點傷都不受,但隻要活著就好。”
“大哥...大哥死了。”李之罔低沉道。
辛大郎如聞天雷,頓時跌坐在地,眾人恐他出了事,連忙圍攏過去,將他扶起。
“大哥,不可能,大哥...和我說過,他一上戰場就想著活命,絕不可能出事的!”
雖說著,辛大郎卻是流下了熱淚,哽咽著道,“但大哥也給我說過,他要報大人的恩情,大哥...大哥啊!”
辛三郎已是哭成一個淚人,大家雖說都是兄弟,但隻有辛三郎和辛大郎是血親,這般失去至親的感覺又何是旁人能體覺。
辛三郎哭了好一陣,直到再哭不出任何淚來,才道,“大人,大哥的屍體呢,讓我看他最後一眼吧。”
“我帶你去。”
其他將士的屍體已經埋葬在陵園裏,但辛大郎身份特殊,總得留到辛三郎回來,故此一直好好的保存著,就放在朱家宅院裏。
辛三郎看到辛大郎冰凍住的屍體,一下撲到近前,痛哭流涕,抓住辛大郎不再溫熱的手不斷低語。
李之罔知道這時候最好讓辛三郎自己度過,便招呼其餘幾人離開,留辛三郎獨自一人。
四人站在屋外,一時也不知該說什麽,都沉默不語。
過了一陣,房門打開,辛三郎走出來,淚已止住,淚痕還在。他向李之罔抱拳道,“大人,大哥臨死前可有話留下?”
“有的。”李之罔應道,“大哥說了,要你穩重些,做事先思後動,還有就是希望你能盡快娶妻,延續香火。”
“還是大哥懂我,明日我就去找個婆娘結婚,不負大哥的期盼。”
有些事得要自己度過,非是旁人能夠相助,李之罔雖為眾人上司,但也不便多說。
他請眾人重新回到大堂坐下,道,“這幾日都在養傷,也想了些事,想著是該支會你們一聲了。”
“大人是要走了?”許渠聰明伶俐些,一下就猜了出來。
“對。”李之罔點點頭,“我尚有其他事要辦,不得不走,況且此番事情已近結束,該是要走的時候了。”
“誒,我們怎麽勸大人都不會聽的。”許渠輕歎口氣,“那大人有何安排?”
“我是這樣想的...”
李之罔把他此前的謀劃講出,眾人聽了,並沒有任何質疑,都說會牢牢守住凍溪穀,等待李之罔日後再歸,反倒是一直沉默的方削離沒有答應。
他道,“罔哥,你曾說你要回南仙尋親,我剛巧是南仙出來的,正好可以為你帶路。況且殺了蕭玉城後,我也報了妻女的大仇,已不想再待在中洲,還請罔哥答應我與你同行。”
李之罔沉默住,他首要目標是先去東仙洲,不會在第一時間就去南仙洲,帶方削離終是不妥。他看向其他人道,“你們覺得如何?”
管苞說道,“我和三哥都是無根無家之人,凍溪穀如今才算我們的家鄉,我們留在此處更好,許渠更就是凍溪穀本土人,而老方尚有家鄉,我覺得大人帶上他更好,若他一人離去,還不如不走。”
許渠和辛三郎皆稱是。
李之罔見此,便道,“那就這樣吧,到時候老方跟我一起走,手下的兵便交給其他幾位兄弟。”
在處理好辛大郎和離開兩事後,李之罔又留眾人吃了頓晚飯,在他的提前吩咐下,飯食相對豐盛許多,也算提前的散夥飯。
第二日,張賁到了。
這在李之罔的預料之中,畢竟他在信中詳細闡明了蕭玉城的賊膽禍心,張賁無論是親自過來還是派人代視,都在這一兩天之內。
數月未見,大家的容顏並沒有任何改變,但還是有時移世遷之感,李之罔和張賁敘舊一陣,才聊起正話。
在來的路上,張賁已經知道了事情的始末,起初他有些憤怒,畢竟李之罔在未得他同意的情況下就殺了蕭玉城,但很快他又想清楚,若李之罔真留了蕭玉城一命,他還真不好辦,自家老子那一關就很是難過。
故此,在見到李之罔後,他並沒有責怪,反而是和李之罔在凍溪穀內騎馬並遊,看看改製的成果。
“不錯,不錯,之罔,你做的真是不錯,遠超我的想象。”
“這都是將軍之功,我僅是依著大人的謀劃辦事而已。”李之罔恭維道。
張賁沒有反駁,但也沒有承認,而是道,“火離營的那些軍卒你想了怎麽處理沒?”
“想了,我想把他們收在手下,穩固實力,但火離營也屬於溫屠軍,這樣做怕是不妥。”
“哼。”剛巧騎到農田,張賁下馬來冷哼一聲道,“蕭玉城既然敢請外人過來助陣,我就敢吞下,要有人過來找麻煩,也是找我,你不用害怕,隨心使用便可。”
說著,張賁已走到農田中,一麵看水稻的成色,一麵與務農的村民交談,李之罔則跟在後頭護衛。
張賁以前屬於喜讀聖賢書的公子哥,對於鄉間農事並不熟悉,但他平易近人,能夠不恥下問,雖引得村民連連發笑,但卻不知不覺懂了許多農事。
“這凍溪穀好啊,讓我感覺到一種和諧與安寧。”張賁把鞋脫下,坐在田埂上,腳放在水田裏。
“將軍日後可常來,此處就冬季稍冷,其餘時節都溫度涼爽,是個好待處。”李之罔一直在思慮怎麽告訴張賁自己要走,看張賁心情頗好,心一橫道,“將軍,改製之事已初現端倪,再持續下去必有成功,蕭玉城又除,在下是該走的時候了。”
“你終於是說了。”張賁有些沉默,“在來的路上我就想你定是要提的,原來你還沒放棄離去心思。”
“恕我無法再助將軍,實為情勢所迫,不得不走。”李之罔耿直道。
“誒,我知道。”張賁揮揮手,歎口氣,“我們當時約定改製一年或者顯了成效再走,但你要走我也不攔。隻是,這偌大的凍溪穀你真舍得放下?”
“放不下,但必須要放下。”李之罔道,“我尋了個人,雖很是年輕,但頗為聰慧,可以相助將軍。”
“是誰?”
“許渠,凍溪穀本土人氏,已在我麾下任職數月,能夠信任。”
“那行,你叫他明日來見我。”張賁笑笑,“我得看看之罔推薦的人是否能比過你。”
“比得過,比得過。”李之罔打個哈哈,想著把其他人也推介下,便道,“我麾下還有兩人,都是沐血營的,一人喚作辛三郎,精於農耕,做事誠懇,大人可將農務之事盡數托付於他。還有一人,喚作管苞,山中獵戶出身,精通追敵隱跡之術,練出來的探子都是經由他之手,將軍若還想培養情報人員的話,可大大倚靠此人。”
“之罔你真是慧眼識珠,能挖掘出這麽多人,我整日待在營中,卻是一個也沒見到。”張賁自嘲兩句,“這兩人明日也一並帶來,讓我看看。”
李之罔自然稱是,隨後便跟著張賁去視察凍溪穀的其他地方,自始至終,二人都未提及詹魁和老王的兩個協營,李之罔也心安理得的昧下。
此後幾日,張賁都住在凍溪穀內,對李之罔的一番作為給出了高度評價,推介上來的許渠三人也一一看過,給予了肯定。
臨別之際,張賁抓住李之罔的手,帶到一旁道,“之罔,這一次別離不知下次相遇會是何時,你還有什麽能建議的?”
李之罔其實心中一直有個想法,但對沐血營而言不算多合適,眼看要分別,他也就說了,“不瞞將軍,我覺得我們營應終止抓人為卒的陋習,這樣捉來的軍卒戰心不強,歸附無願,不是上上之選。”
“但此遭亂世,已是最有效補充兵力的手段了,不過我想之罔定有其他計策。”
李之罔點點頭,接口道,“收攏流民,一麵讓流民耕田獲糧,一麵從流民中挑選士卒,這樣的士卒歸附心強,戰意也可用。在我的設想中,大人將收攏來的流民聚到一塊,設為村鎮,長此以往,便是城市。到了此步,將軍的威名自然遠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投奔過來,那時將軍便是一方王者,有結束眼前亂世的能力。”
李之罔的藍圖實在太過宏偉,甚至遙遠得不可視,張賁也被震驚住,長久才道,“這太難了,但我會去想的,若真能施行,便按之罔你的法子來。”
隨後,張賁便告別送行的一行人,在軍隊的護送中踏上了回沐血營的路。
李之罔絕不會想到,他一個尚未認真考慮各方麵的藍圖真的在張賁手中發揚光大,並在往後的日子裏成為了中洲人口中的理想之國。
接下來的日子,李之罔回歸到正常生活中,遵從醫囑好好養傷,在兆天年的秋天,雖然因為針灸的副作用他尚未恢複修為,但仍是帶著方削離離開了凍溪穀,前往下一段旅程,並由此結識一生的摯友——蘇年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