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先讓恩施自歸,又將李之罔從頭看到腳,不免感歎道,“幾日不見,公子身子可是好上許多,再養上兩月,便可無恙了。”
“全賴掌教傾力。”李之罔拱手謝過,偃師治療他十數日,二人多有交流,已無尊卑之分,他遂繼續道,“還請掌教切莫責罰恩澤,下山一事全是在下決斷而行,非他之過。”
“我自知曉。”偃師輕笑,扶住李之罔往上走,邊道,“恩澤雖小,然已有大人心智,某怕他誤入邪道,不時得敲打一番,非是因下山一事。說不得某百年之後,許是恩澤維緒道統了。”這番話一出便表明偃師對恩澤期望甚大,已屬門內之事,李之罔自然不再多問。
兩人循階慢行,聊了些醫養之事,眼看要進入驚惶雲,偃師終於是直插主題,道,“今日邀你前來,卻是公主殿下回返,有事與你相商,待會兒見了公主,可切莫失了禮數。”
“啊?在下...明白了。”李之罔嘴上應著,胃脹卻不由抽痛,連忙撫袖掩飾。他無權無勢,不過一白衣,有何事需要和他相商,莫非...這晦朔真是惡公主?此念一起,彼念浮沉,頓時各種淒涼下場亂轉登場,腳步一時也慢下。
偃師回過身去,見其麵色臘青,隻以為李之罔初出茅廬,覲見神聖多有惶恐,又安慰幾句,讓他稍待,便先行進去通報,沒過多時便傳出個另外的聲音讓李之罔也進去。
李之罔邁入驚惶雲中,隻見雲內昏暗無比,僅路邊燃有火燭照明,一眼看去隻能隱約看到幾處道觀。他找準偃師在的方位,便沿著路踱步過去,走得近了發現空中飄著些畫卷,略微一暼,發現全是人體各部分的經脈骨骼圖,又是驚懼幾分。
懷著忐忑的心情,李之罔終於是來到道觀前,與偃師再度拜禮一番,二人便推門而入。
“果真大有變化,不似之前,幾如將死鬼般。”鮮奉王朝敕封諸侯晦朔公主沈惜時(兆天5000年——兆天年)大大方方地受了李之罔的禮,又讓其坐下,麵帶趣色道,“我從不敢想如此深的逆流河竟會有活人流連,那日可足足驚了我一跳。”
屋內雖昏暗,但亦擋不住明珠自放。沈惜時身形嬌小,麵容純美,一襲淡銀長發披肩而居,好生耀眼;其著雕花丹紅曲裾,胸前佩有二十四管璜玉佩,可謂衯衯裶裶,揚袘戌削,蜚纖垂髾,二人相比之,隻如腐蒿墓草;其背後更有著兩翅木質羽翼,雖顯突兀,但尊貴身份不言已明,尋常人不敢生攀附之心,世間主不忍冒犯之行。
“多謝殿下救命之恩,之罔雖無過往記憶,但亦曉報恩之理,願侍衛殿下左右,藩庇邪祟於外。”李之罔拱手,鏗鏘而言。其實這段話他已思慮有一段時間,無論沈惜時是善公主還是惡公主,他都會說出。想來沈惜時貴為公主,自不缺忠士死臣,但也不會缺這麽一個侍衛給他報恩。倘若對方看不上他,他也會砥礪修為,再圖後報。
“如此倒也非是不行。四方洲頗大,你又不知來去過往,在我身邊行事,總是能保得身安。”沈惜時說罷,沉默稍許,接著道,“但我今日過來,非是為了此事,至於欲求何事,且叫偃掌教說來。”
李之罔一聽,便知沈惜時尚未定下心意,遂看向偃師,隻聽他道,“公子在我積灰山已待兩月,可知我懸儡派所修為何?”
“偃掌教與在下素談醫養之道,其餘甚少涉及,自是不知。”
偃師拿出隻斷手,指著道,“便是這儡肢之術,可續人肢體,再造肺腑。儡肢之道尤來素久,恐與王朝歲持,然曆來諸派所製儡肢皆逃不開朽腐之禍,多者十餘年,少者兩三年便不得不更替。而某有公主殿下典籍財物資助,又在積灰山上潛修數百年,終是超越前輩同道,使得儡肢之術大成。且看這左手,製好已足足五十三年,仍栩栩如生,便是明證。”
“偃掌教技成功進,當是大幸,又如何需要在下區區一草莽白身?”李之罔斷掉的右臂傳來陣陣隱痛,頓時讓他知曉劫難何在。
“雖已近大成,但仍差一步。”偃師輕歎口氣,“這儡肢乃是用積灰山下秘材所製,尚未與人身相接,故仍不算功成。”
李之罔聽完,眉頭微皺,暗罵偃師虛偽,既然想要他以身試肢,直說便可,搞如此彎彎道道,最後還要他來明言才可。他剛想發言,暼見沈惜時也緊盯著他,又想及偃師特意點出乃受晦朔資助,這儡肢多半對其有所助益。他心一橫,暗道也算報了救命之恩,便如玩笑般怡然道,“在下恰巧斷了一臂,而偃掌教又有儡肢需試,正可謂天意也。偃掌教且將儡肢試於我身,如此既可解在下斷臂之痛,又能助偃掌教儡肢功成,可謂一箭雙雕也。”
“公子當真?”偃師沒想到李之罔答應地如此輕鬆,又連問兩次,皆聽到肯定答複後,長籲口氣。他雖修為在身,但久溺儡肢,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願動粗。他看李之罔雖有隱約慍色,但亦躍躍欲試,繼續道,“公子莫急,這儡肢需得為你量身定做,非是一日之功,大抵...還需一月才能接肢,公子且養好身子便行。”
沈惜時看事情終於算定下,沉默好一陣了也開口道,“你...額...之罔你也別怕,這段時間我都會留在積灰山,定保你接肢無虞。”
如此事情便算定下,沈惜時當先告辭,李之罔隨後也被偃師送回他暫居的掛月庭院。他側躺在床上,紗窗朧朧透下些淡黃微光,大半打在他身上,其餘的散落在一旁,一邊想著餘生恐再無法主宰命運,一邊想著家在何方,便這樣沉沉睡去,誰料從此之再無任何安定之歇。
...
接下來的時間飛快,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直到接肢之前,李之罔在積灰山都得到了良好的照顧,一日三餐不僅肉蔬兼備,出行散步還有恩澤、恩遺兩師兄弟陪同,而且積灰山上的諸多典籍都對他開放,起初李之罔受寵若驚,多的不吃,餘的不取,為了不勞煩恩澤兩師兄弟,連日常散步也省了,隻大半時間待在屋內恢複身子,除此之外便是拜托恩澤幫他借些書來打發時間,順便了解世間諸事,也就是這樣,他才知道如今乃是兆天年。
他閱覽頗多,從人文風情到曆史百科,皆有涉獵。但他不是做學問的老學究,從不細看,往往一目十行,偶爾遇到興趣處才逐行緩讀,事後回想起來又僅能記得個大概。一日,他在《中洲地輿誌》中竟讀到了積灰山,篇幅不多,堪堪算半頁,其中稱積灰山為中洲奇山,遂特此介紹,而且旁邊還有毛筆批注,寫著“甚好”二字,就不知是否是偃師所寫?又是否是這篇短介促使其定居積灰山?李之罔按圖索驥,又找了些其他有關中洲的書籍,一路細看下來,頓時對自己身處有了清晰的了解。四方洲既稱四方,便有東、西、南、北四大仙洲,互不接壤,唯與中仙洲隔海、隔山、隔陵相望,遂中洲為四方洲核心要結所在,鮮奉王朝立國之後,便在中洲建立王城黑紗,並設王域,下轄數個大小封國。後永安王降世,又設永安封國,領十三道五十三州,積灰山便在永安國境內紀星道下的幽囚州。
雖是文字,但一番閱覽下來,李之罔仍是有天地之大,他之微芥的渺小感,這種情緒相當段的時間都纏著他,便是食欲不振,書也讀不進去,身形日益消瘦。
連日為他送飯的恩澤自然知曉情況,但他剛被關了禁閉不久,生怕又受責罰,不敢告訴偃師,隻能每日按時送飯,又勤加照料,隻可惜李之罔的狀況沒有絲毫好轉,反而每況愈下,急得恩澤頭腦直發昏。
“罔哥,你到底怎麽了!看過陣書後便茶飯不思,有什麽事可得說出來才行!”
恩澤是個好脾氣,但連連沒收到回應也是怒在心中,今日不禁咆哮,見李之罔還是沒反應,連呼老天數聲,隨後將飯菜一砸,卻是出門去尋師父了。
這件事很快驚動了沈惜時和偃師,二人對儡肢之術雖懷著各異的目的,但都抱有極大期望,紛紛舍了手中工作趕來,不多時便見到李之罔披頭散發,蓬頭垢麵的樣子。
屋裏有些臭味,不是很明顯,但沈惜時還是煞有介事地捂住鼻子,並令恩澤上去將李之罔翻過正臉來,隻見其雙目無神,瞳孔小如米粒,一副將死之相。偃師被嚇了一跳,連斥責恩澤都不顧,趕忙上前抓住李之罔雙頰,把舌頭往外一拉,隻見竟已少了半截,又是一驚,慌道,“李公子...李公子他魂被抓走了!”
沈惜時往房間上空掃了一掃,有些心悸,但還是堅定道,“那我們得先將遊魂驅離出去。”
“殿下,這遊魂空若無物,根本無法驅逐。如今李公子已被離魂,我們倘若不盡快封鎖掛月庭院,整個積灰山都會被遊魂侵擾,再無寧日了。”
“莫急!”沈惜時自然知曉遊魂厲害,但李之罔關乎到儡肢大計,更關乎她的未來計劃,如何能夠輕易放棄。她理清思緒,先讓恩澤去喚其師兄等人下山避險,隨後對偃師道,“父親曾告訴我他在東仙洲時期時遇到過遊魂侵擾,一位土人教了他個辦法,果然將那離魂之人救下,如今我們也將就一試,說不得能救下來。”
偃師聽了沈惜時的方法,直呼野蠻,根本不可能,但他隻是區區懸儡派掌教,雖萬般無奈,還是隻能聽令行事。隻見他將李之罔上衣脫去,抓來根繩子綁在腿上,往梁上一甩,又往下一拉,便將李之罔倒吊在梁上。還需符筆、淨水,掛月庭院中沒有,偃師便去其他庭院找,他行動很快,連一刻鍾都沒到便把東西找齊,回來的時候發現李之罔的前胸後背和臉上畫滿了鮮血符咒,卻是沈惜時害怕來不及割了手指畫的。她抿了抿手指,讓偃師把淨水遞來,二人一股腦地往李之罔五官裏灌,直灌得臉色白腫、表膚皺起才罷休。
沈惜時輕呼口氣,從頭上取下一個雕雲盤虯簪飾,在手中打個轉,便變化為三尺來長的銀弓,正是其賴心法寶咫尺弓。咫尺弓借虛而發,隻幾息便在李之罔身上留下數十隻銀虛箭矢,恰與鮮血符咒各有呼應。沈惜時又噴出口精血灑到李之罔身上,頓時箭羽末端冒出諸多青熒木絲,木絲互有鏈接,很快將李之罔包成個肉粽,隻遺留口舌未封。
“接下來的事就交由偃掌教了。”一番忙活下來,沈惜時也是頗為疲累,說罷便出了屋,卻是呼吸點新鮮空氣,回複精神。
偃師答應一聲,使法訣祭出兩根靈絲,隨後拔出李之罔舌頭,在兩端各紮出個洞,用靈絲穿過後係好,便將靈絲往外擲出,牢牢栓在房梁上。緊接著他又拿出把小刀,默默回想沈惜時剛教他的文字,確認無誤後便在李之罔的舌頭上刻下二字殄文,正是“魂歸”二字。忙活完,偃師便趕忙出了屋。
沈惜時正靠住木門休憩,見偃師推門而出,整了整儀容,問道,“可有紕漏?”
“全按殿下安排,具無差錯。”
“那便好,我們已盡人事,剩下的則全憑李之罔造化,且七日後再來探其生死了。”
二人說話離去之際,李之罔的魂靈正在屋內空空遊蕩,他全無所覺,隻感苦悶,忽得生起一陣勁風將他往一處吸去,很快就來到一個狹小的空間。入眼空曠,但卻似有滿滿人跡,李之罔伸手去探,正正巧巧摸到張人臉,嚇得他一激靈,趕忙縮手回來。等了一陣,他又試著伸手出去,那人臉卻是近了些,而且還具靈性,揪住李之罔的手不放,竟啃食起來。
李之罔吃痛,一腳將那看不見的人影踹飛,還沒收回,腿又被另一人影抱住,沒多時,他周圍便擠滿了人影,讓他動彈不得,身子各部位都陷入人影的狂食貪舌中,甚至連呼救都發不出一聲。
灰暗的空間忽得冒出一絲光明,隨即那些人影皆棄李之罔於不顧,紛紛往光明處遊去。李之罔隻覺那光明乃是他性命攸關之物,也勠力遊去,且在途中腿踢肘擊,竟是第一個觸及到光明。
他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在掛月庭院中,此前所曆,竟如流光幻夢般風呼而去,很快就忘得一幹二淨。“沒事了,將他放在床上吧。”李之罔聽到沈惜時的聲音,才注意到屋內除了她之外,還有偃師等人,都緊張地盯著他。
“我怎麽了?”李之罔等偃師給他“拆線”後,迫不及待問道。
“公子魂靈為遊魂所魅,空遊於外,幸得殿下妙法所治,才不致肉枯身幹。”偃師解釋道,隨即他看眼沈惜時,得其示意後,繼續追問道,“公子可還記得喪失意誌前做了什麽?”
“便是每日正常吃食休息,除此就是看了些地輿叢書,頗為感歎四方洲之博大。”李之罔說著,終於是想起自己當時苦悶的原因,“讀了那些書後,我感覺自己微渺如風中舟葉,紅塵世間卻寬廣如瀾,覺著尋不到過往和家鄉,才不由心緒低沉。”
眾人麵麵相覷,雖無人經曆過記憶喪失此等詭事,但聽李之罔言語也被其感染,竟真有身世浮萍易損折,落潮波雨難幸渡的蒼涼感,一時都鴉寂無聲。
沈惜時見氣氛凝重,便讓其他人出去,對李之罔寬慰道,“你且先養好傷,將接肢之事辦好。隨後便在我手下行事,待修為高些,我便放你離去,尋你故鄉,你看可好?”
“殿下!”沈惜時對他雖有算計,但也算坦誠相待,不由鼻子一酸,“公主大恩,之罔實在難有所報,倘若僥幸尋得故鄉,餘生亦會侍衛公主左右。”
沈惜時搖頭一笑,卻是不置可否,再安慰幾句便踱步離去,留他好生養傷。
接下來的日子李之罔都盡量不去想故鄉的事,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醫養身子上,心身皆動,恢複的速度也快上許多,僅十幾日時間那種體虛帶來的疲滯感便去而無蹤。隨著接肢日期的臨近,偃師拿了本《儡肢要聞》給他,要他細讀裏麵的接肢部分。
李之罔花了兩日的時間讀完,又拜托恩澤給他解惑,倒是對接肢的流程有了一個較為清晰完備的了解。在接肢的數天前,接肢者就得定時服用一種以丁葵、憂香草葉、烏目果為主材料的藥丸,以保證接肢過程中接肢者身體活化、神經興奮;接肢開始時,先會將斷肢麵上的肉刮開,由儡肢師理出血管神經,再與儡肢上的一一對應,連接過程中接肢者會出現急劇的疼痛反應,同時有可能伴隨極大的抗拒反應,倘若處理不當,接肢者的神經極大概率會萎縮不複,當然偃師已向他保證過,作為經驗豐富的儡肢師,偃師從未出現過這種情況;血管神經連通後,儡肢會自主產生求合玉保證黏合無誤,隨後便是血管神經肌肉等的暢通運作,這都是人體的自主行為,無需人為操控;術後除了休養外,便是持續服用抑製藥品,至於偃師的新式儡肢,則還有另外一項,便是觀察儡肢材料對人體的影響。
有了沈惜時的承諾,李之罔對接肢的最後一點抗拒也蕩然無存,萬分期待重新擁有完好的雙手,便是這樣,終於到了接肢的日子。
手術的地點在驚惶雲,這裏有偃師專門設置的無菌艙室,他除了研發新式儡肢外,也一直有用老派方法為達官貴人續體接肢,在紀星道也算小有名氣,甚至沈惜時與他搭上線也是因為在一位貴人的筵席上聽聞了偃師的高超儡肢術。
“公子且先看看,但不能觸碰。”戴口罩、著醫服的偃師抱著個透明器皿走出來,裏麵正泡著李之罔未來的右臂。
李之罔本百無聊賴地躺在醫床上等著偃師的術前安排,看見儡肢一下便來了興趣,隻見這右臂與他左臂相肖,栩栩如生,筋骨皮血皆有,全然不似假的。他好似感歎一陣,收回目光道,“偃掌教可為雕塑大家也。”
偃師哈哈一笑,把缸皿放在一旁,邊讓李之罔躺下,邊吩咐恩施遞上刀剪,道,“實不相瞞,某幼年家貧,又頻遇戰亂,為了活命,倒卻是做了多年的泥瓦塑匠,後走上修行路,便對儡肢一道情有獨鍾。”說話途間,偃師已經剪開李之罔的上衣,露出其剛長出新肉的斷臂。
李之罔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麽,為不分心於上,便繼續與偃師攀談起來,“這儡肢之術神妙無比,可世間終歸肢體完好之人多上許多,偃掌教不怕神術無用武之地?”
若是尋常人說這個偃師隻當無知,但李之罔記憶不在,自是不好發作,他遂一邊謹慎割肉,一邊解釋道,“公子前塵盡去,不知我朝以疫病女神為尊,修行之人皆需身負斷體或頑疾才可走那凶險修行路,儡肢之術何愁無用,可謂恰逢其時也。”
“原是如此。”李之罔輕哼一聲,偃師醫術高超,但畢竟割在他身,疼痛自是難免。“那偃掌教認為在下是那緣中修行人否?”
“公子雖無修為,但應是受恩惠者,至於恩惠在何處,某肉眼難斷,日後公子任職公主麾下,殿下自然會為公子鑒斷一番,公子無需憂慮。”
李之罔默然,倘若他真是所謂受恩惠者的話,那麽他應該有頑疾在身,畢竟他身體健全,右臂乃是在地洞中被烏蟒一口咬下所致。
割肉坦筋頗費精力時力,前麵偃師還能說上幾句,後麵就直接閉口,隻偶爾吩咐恩施給他擦汗喂水。李之罔也隻好默默忍受痛楚,盼著這折磨人的割肉環節盡快結束,但誰料花費的時間比他在《儡肢要聞》上看到的多了一倍,足足四日過去才堪堪結束。
“公子筋肉發達,以前定是習武之人。”偃師拿住帕子抹把汗,問道,“公子是先休息陣,還是繼續?”
李之罔被斷臂處的疼痛折磨得說不出話來,隻想盡快結束,當即點頭。
見此,偃師也不再多說,換了雙新的手套後便讓恩施把儡肢撈出,抬住對準斷臂所在,他自己則從頜下拔出兩根蘊靈靈針,飛快續接起來。
甫一挑住神經,本來渾噩的李之罔驟得清醒過來,那鑽心浸骨的疼痛讓他不由大吼出聲,隻覺得魂都散了。但無論他如何叫喚,偃師都毫無停滯,隻專心手中工作,想來是聽慣了。接下來的數個時辰,李之罔都叫喚不歇,後麵實在沒力氣了,隻剩低沉的悶哼,意誌已然不清。
“全賴掌教傾力。”李之罔拱手謝過,偃師治療他十數日,二人多有交流,已無尊卑之分,他遂繼續道,“還請掌教切莫責罰恩澤,下山一事全是在下決斷而行,非他之過。”
“我自知曉。”偃師輕笑,扶住李之罔往上走,邊道,“恩澤雖小,然已有大人心智,某怕他誤入邪道,不時得敲打一番,非是因下山一事。說不得某百年之後,許是恩澤維緒道統了。”這番話一出便表明偃師對恩澤期望甚大,已屬門內之事,李之罔自然不再多問。
兩人循階慢行,聊了些醫養之事,眼看要進入驚惶雲,偃師終於是直插主題,道,“今日邀你前來,卻是公主殿下回返,有事與你相商,待會兒見了公主,可切莫失了禮數。”
“啊?在下...明白了。”李之罔嘴上應著,胃脹卻不由抽痛,連忙撫袖掩飾。他無權無勢,不過一白衣,有何事需要和他相商,莫非...這晦朔真是惡公主?此念一起,彼念浮沉,頓時各種淒涼下場亂轉登場,腳步一時也慢下。
偃師回過身去,見其麵色臘青,隻以為李之罔初出茅廬,覲見神聖多有惶恐,又安慰幾句,讓他稍待,便先行進去通報,沒過多時便傳出個另外的聲音讓李之罔也進去。
李之罔邁入驚惶雲中,隻見雲內昏暗無比,僅路邊燃有火燭照明,一眼看去隻能隱約看到幾處道觀。他找準偃師在的方位,便沿著路踱步過去,走得近了發現空中飄著些畫卷,略微一暼,發現全是人體各部分的經脈骨骼圖,又是驚懼幾分。
懷著忐忑的心情,李之罔終於是來到道觀前,與偃師再度拜禮一番,二人便推門而入。
“果真大有變化,不似之前,幾如將死鬼般。”鮮奉王朝敕封諸侯晦朔公主沈惜時(兆天5000年——兆天年)大大方方地受了李之罔的禮,又讓其坐下,麵帶趣色道,“我從不敢想如此深的逆流河竟會有活人流連,那日可足足驚了我一跳。”
屋內雖昏暗,但亦擋不住明珠自放。沈惜時身形嬌小,麵容純美,一襲淡銀長發披肩而居,好生耀眼;其著雕花丹紅曲裾,胸前佩有二十四管璜玉佩,可謂衯衯裶裶,揚袘戌削,蜚纖垂髾,二人相比之,隻如腐蒿墓草;其背後更有著兩翅木質羽翼,雖顯突兀,但尊貴身份不言已明,尋常人不敢生攀附之心,世間主不忍冒犯之行。
“多謝殿下救命之恩,之罔雖無過往記憶,但亦曉報恩之理,願侍衛殿下左右,藩庇邪祟於外。”李之罔拱手,鏗鏘而言。其實這段話他已思慮有一段時間,無論沈惜時是善公主還是惡公主,他都會說出。想來沈惜時貴為公主,自不缺忠士死臣,但也不會缺這麽一個侍衛給他報恩。倘若對方看不上他,他也會砥礪修為,再圖後報。
“如此倒也非是不行。四方洲頗大,你又不知來去過往,在我身邊行事,總是能保得身安。”沈惜時說罷,沉默稍許,接著道,“但我今日過來,非是為了此事,至於欲求何事,且叫偃掌教說來。”
李之罔一聽,便知沈惜時尚未定下心意,遂看向偃師,隻聽他道,“公子在我積灰山已待兩月,可知我懸儡派所修為何?”
“偃掌教與在下素談醫養之道,其餘甚少涉及,自是不知。”
偃師拿出隻斷手,指著道,“便是這儡肢之術,可續人肢體,再造肺腑。儡肢之道尤來素久,恐與王朝歲持,然曆來諸派所製儡肢皆逃不開朽腐之禍,多者十餘年,少者兩三年便不得不更替。而某有公主殿下典籍財物資助,又在積灰山上潛修數百年,終是超越前輩同道,使得儡肢之術大成。且看這左手,製好已足足五十三年,仍栩栩如生,便是明證。”
“偃掌教技成功進,當是大幸,又如何需要在下區區一草莽白身?”李之罔斷掉的右臂傳來陣陣隱痛,頓時讓他知曉劫難何在。
“雖已近大成,但仍差一步。”偃師輕歎口氣,“這儡肢乃是用積灰山下秘材所製,尚未與人身相接,故仍不算功成。”
李之罔聽完,眉頭微皺,暗罵偃師虛偽,既然想要他以身試肢,直說便可,搞如此彎彎道道,最後還要他來明言才可。他剛想發言,暼見沈惜時也緊盯著他,又想及偃師特意點出乃受晦朔資助,這儡肢多半對其有所助益。他心一橫,暗道也算報了救命之恩,便如玩笑般怡然道,“在下恰巧斷了一臂,而偃掌教又有儡肢需試,正可謂天意也。偃掌教且將儡肢試於我身,如此既可解在下斷臂之痛,又能助偃掌教儡肢功成,可謂一箭雙雕也。”
“公子當真?”偃師沒想到李之罔答應地如此輕鬆,又連問兩次,皆聽到肯定答複後,長籲口氣。他雖修為在身,但久溺儡肢,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願動粗。他看李之罔雖有隱約慍色,但亦躍躍欲試,繼續道,“公子莫急,這儡肢需得為你量身定做,非是一日之功,大抵...還需一月才能接肢,公子且養好身子便行。”
沈惜時看事情終於算定下,沉默好一陣了也開口道,“你...額...之罔你也別怕,這段時間我都會留在積灰山,定保你接肢無虞。”
如此事情便算定下,沈惜時當先告辭,李之罔隨後也被偃師送回他暫居的掛月庭院。他側躺在床上,紗窗朧朧透下些淡黃微光,大半打在他身上,其餘的散落在一旁,一邊想著餘生恐再無法主宰命運,一邊想著家在何方,便這樣沉沉睡去,誰料從此之再無任何安定之歇。
...
接下來的時間飛快,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直到接肢之前,李之罔在積灰山都得到了良好的照顧,一日三餐不僅肉蔬兼備,出行散步還有恩澤、恩遺兩師兄弟陪同,而且積灰山上的諸多典籍都對他開放,起初李之罔受寵若驚,多的不吃,餘的不取,為了不勞煩恩澤兩師兄弟,連日常散步也省了,隻大半時間待在屋內恢複身子,除此之外便是拜托恩澤幫他借些書來打發時間,順便了解世間諸事,也就是這樣,他才知道如今乃是兆天年。
他閱覽頗多,從人文風情到曆史百科,皆有涉獵。但他不是做學問的老學究,從不細看,往往一目十行,偶爾遇到興趣處才逐行緩讀,事後回想起來又僅能記得個大概。一日,他在《中洲地輿誌》中竟讀到了積灰山,篇幅不多,堪堪算半頁,其中稱積灰山為中洲奇山,遂特此介紹,而且旁邊還有毛筆批注,寫著“甚好”二字,就不知是否是偃師所寫?又是否是這篇短介促使其定居積灰山?李之罔按圖索驥,又找了些其他有關中洲的書籍,一路細看下來,頓時對自己身處有了清晰的了解。四方洲既稱四方,便有東、西、南、北四大仙洲,互不接壤,唯與中仙洲隔海、隔山、隔陵相望,遂中洲為四方洲核心要結所在,鮮奉王朝立國之後,便在中洲建立王城黑紗,並設王域,下轄數個大小封國。後永安王降世,又設永安封國,領十三道五十三州,積灰山便在永安國境內紀星道下的幽囚州。
雖是文字,但一番閱覽下來,李之罔仍是有天地之大,他之微芥的渺小感,這種情緒相當段的時間都纏著他,便是食欲不振,書也讀不進去,身形日益消瘦。
連日為他送飯的恩澤自然知曉情況,但他剛被關了禁閉不久,生怕又受責罰,不敢告訴偃師,隻能每日按時送飯,又勤加照料,隻可惜李之罔的狀況沒有絲毫好轉,反而每況愈下,急得恩澤頭腦直發昏。
“罔哥,你到底怎麽了!看過陣書後便茶飯不思,有什麽事可得說出來才行!”
恩澤是個好脾氣,但連連沒收到回應也是怒在心中,今日不禁咆哮,見李之罔還是沒反應,連呼老天數聲,隨後將飯菜一砸,卻是出門去尋師父了。
這件事很快驚動了沈惜時和偃師,二人對儡肢之術雖懷著各異的目的,但都抱有極大期望,紛紛舍了手中工作趕來,不多時便見到李之罔披頭散發,蓬頭垢麵的樣子。
屋裏有些臭味,不是很明顯,但沈惜時還是煞有介事地捂住鼻子,並令恩澤上去將李之罔翻過正臉來,隻見其雙目無神,瞳孔小如米粒,一副將死之相。偃師被嚇了一跳,連斥責恩澤都不顧,趕忙上前抓住李之罔雙頰,把舌頭往外一拉,隻見竟已少了半截,又是一驚,慌道,“李公子...李公子他魂被抓走了!”
沈惜時往房間上空掃了一掃,有些心悸,但還是堅定道,“那我們得先將遊魂驅離出去。”
“殿下,這遊魂空若無物,根本無法驅逐。如今李公子已被離魂,我們倘若不盡快封鎖掛月庭院,整個積灰山都會被遊魂侵擾,再無寧日了。”
“莫急!”沈惜時自然知曉遊魂厲害,但李之罔關乎到儡肢大計,更關乎她的未來計劃,如何能夠輕易放棄。她理清思緒,先讓恩澤去喚其師兄等人下山避險,隨後對偃師道,“父親曾告訴我他在東仙洲時期時遇到過遊魂侵擾,一位土人教了他個辦法,果然將那離魂之人救下,如今我們也將就一試,說不得能救下來。”
偃師聽了沈惜時的方法,直呼野蠻,根本不可能,但他隻是區區懸儡派掌教,雖萬般無奈,還是隻能聽令行事。隻見他將李之罔上衣脫去,抓來根繩子綁在腿上,往梁上一甩,又往下一拉,便將李之罔倒吊在梁上。還需符筆、淨水,掛月庭院中沒有,偃師便去其他庭院找,他行動很快,連一刻鍾都沒到便把東西找齊,回來的時候發現李之罔的前胸後背和臉上畫滿了鮮血符咒,卻是沈惜時害怕來不及割了手指畫的。她抿了抿手指,讓偃師把淨水遞來,二人一股腦地往李之罔五官裏灌,直灌得臉色白腫、表膚皺起才罷休。
沈惜時輕呼口氣,從頭上取下一個雕雲盤虯簪飾,在手中打個轉,便變化為三尺來長的銀弓,正是其賴心法寶咫尺弓。咫尺弓借虛而發,隻幾息便在李之罔身上留下數十隻銀虛箭矢,恰與鮮血符咒各有呼應。沈惜時又噴出口精血灑到李之罔身上,頓時箭羽末端冒出諸多青熒木絲,木絲互有鏈接,很快將李之罔包成個肉粽,隻遺留口舌未封。
“接下來的事就交由偃掌教了。”一番忙活下來,沈惜時也是頗為疲累,說罷便出了屋,卻是呼吸點新鮮空氣,回複精神。
偃師答應一聲,使法訣祭出兩根靈絲,隨後拔出李之罔舌頭,在兩端各紮出個洞,用靈絲穿過後係好,便將靈絲往外擲出,牢牢栓在房梁上。緊接著他又拿出把小刀,默默回想沈惜時剛教他的文字,確認無誤後便在李之罔的舌頭上刻下二字殄文,正是“魂歸”二字。忙活完,偃師便趕忙出了屋。
沈惜時正靠住木門休憩,見偃師推門而出,整了整儀容,問道,“可有紕漏?”
“全按殿下安排,具無差錯。”
“那便好,我們已盡人事,剩下的則全憑李之罔造化,且七日後再來探其生死了。”
二人說話離去之際,李之罔的魂靈正在屋內空空遊蕩,他全無所覺,隻感苦悶,忽得生起一陣勁風將他往一處吸去,很快就來到一個狹小的空間。入眼空曠,但卻似有滿滿人跡,李之罔伸手去探,正正巧巧摸到張人臉,嚇得他一激靈,趕忙縮手回來。等了一陣,他又試著伸手出去,那人臉卻是近了些,而且還具靈性,揪住李之罔的手不放,竟啃食起來。
李之罔吃痛,一腳將那看不見的人影踹飛,還沒收回,腿又被另一人影抱住,沒多時,他周圍便擠滿了人影,讓他動彈不得,身子各部位都陷入人影的狂食貪舌中,甚至連呼救都發不出一聲。
灰暗的空間忽得冒出一絲光明,隨即那些人影皆棄李之罔於不顧,紛紛往光明處遊去。李之罔隻覺那光明乃是他性命攸關之物,也勠力遊去,且在途中腿踢肘擊,竟是第一個觸及到光明。
他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在掛月庭院中,此前所曆,竟如流光幻夢般風呼而去,很快就忘得一幹二淨。“沒事了,將他放在床上吧。”李之罔聽到沈惜時的聲音,才注意到屋內除了她之外,還有偃師等人,都緊張地盯著他。
“我怎麽了?”李之罔等偃師給他“拆線”後,迫不及待問道。
“公子魂靈為遊魂所魅,空遊於外,幸得殿下妙法所治,才不致肉枯身幹。”偃師解釋道,隨即他看眼沈惜時,得其示意後,繼續追問道,“公子可還記得喪失意誌前做了什麽?”
“便是每日正常吃食休息,除此就是看了些地輿叢書,頗為感歎四方洲之博大。”李之罔說著,終於是想起自己當時苦悶的原因,“讀了那些書後,我感覺自己微渺如風中舟葉,紅塵世間卻寬廣如瀾,覺著尋不到過往和家鄉,才不由心緒低沉。”
眾人麵麵相覷,雖無人經曆過記憶喪失此等詭事,但聽李之罔言語也被其感染,竟真有身世浮萍易損折,落潮波雨難幸渡的蒼涼感,一時都鴉寂無聲。
沈惜時見氣氛凝重,便讓其他人出去,對李之罔寬慰道,“你且先養好傷,將接肢之事辦好。隨後便在我手下行事,待修為高些,我便放你離去,尋你故鄉,你看可好?”
“殿下!”沈惜時對他雖有算計,但也算坦誠相待,不由鼻子一酸,“公主大恩,之罔實在難有所報,倘若僥幸尋得故鄉,餘生亦會侍衛公主左右。”
沈惜時搖頭一笑,卻是不置可否,再安慰幾句便踱步離去,留他好生養傷。
接下來的日子李之罔都盡量不去想故鄉的事,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醫養身子上,心身皆動,恢複的速度也快上許多,僅十幾日時間那種體虛帶來的疲滯感便去而無蹤。隨著接肢日期的臨近,偃師拿了本《儡肢要聞》給他,要他細讀裏麵的接肢部分。
李之罔花了兩日的時間讀完,又拜托恩澤給他解惑,倒是對接肢的流程有了一個較為清晰完備的了解。在接肢的數天前,接肢者就得定時服用一種以丁葵、憂香草葉、烏目果為主材料的藥丸,以保證接肢過程中接肢者身體活化、神經興奮;接肢開始時,先會將斷肢麵上的肉刮開,由儡肢師理出血管神經,再與儡肢上的一一對應,連接過程中接肢者會出現急劇的疼痛反應,同時有可能伴隨極大的抗拒反應,倘若處理不當,接肢者的神經極大概率會萎縮不複,當然偃師已向他保證過,作為經驗豐富的儡肢師,偃師從未出現過這種情況;血管神經連通後,儡肢會自主產生求合玉保證黏合無誤,隨後便是血管神經肌肉等的暢通運作,這都是人體的自主行為,無需人為操控;術後除了休養外,便是持續服用抑製藥品,至於偃師的新式儡肢,則還有另外一項,便是觀察儡肢材料對人體的影響。
有了沈惜時的承諾,李之罔對接肢的最後一點抗拒也蕩然無存,萬分期待重新擁有完好的雙手,便是這樣,終於到了接肢的日子。
手術的地點在驚惶雲,這裏有偃師專門設置的無菌艙室,他除了研發新式儡肢外,也一直有用老派方法為達官貴人續體接肢,在紀星道也算小有名氣,甚至沈惜時與他搭上線也是因為在一位貴人的筵席上聽聞了偃師的高超儡肢術。
“公子且先看看,但不能觸碰。”戴口罩、著醫服的偃師抱著個透明器皿走出來,裏麵正泡著李之罔未來的右臂。
李之罔本百無聊賴地躺在醫床上等著偃師的術前安排,看見儡肢一下便來了興趣,隻見這右臂與他左臂相肖,栩栩如生,筋骨皮血皆有,全然不似假的。他好似感歎一陣,收回目光道,“偃掌教可為雕塑大家也。”
偃師哈哈一笑,把缸皿放在一旁,邊讓李之罔躺下,邊吩咐恩施遞上刀剪,道,“實不相瞞,某幼年家貧,又頻遇戰亂,為了活命,倒卻是做了多年的泥瓦塑匠,後走上修行路,便對儡肢一道情有獨鍾。”說話途間,偃師已經剪開李之罔的上衣,露出其剛長出新肉的斷臂。
李之罔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麽,為不分心於上,便繼續與偃師攀談起來,“這儡肢之術神妙無比,可世間終歸肢體完好之人多上許多,偃掌教不怕神術無用武之地?”
若是尋常人說這個偃師隻當無知,但李之罔記憶不在,自是不好發作,他遂一邊謹慎割肉,一邊解釋道,“公子前塵盡去,不知我朝以疫病女神為尊,修行之人皆需身負斷體或頑疾才可走那凶險修行路,儡肢之術何愁無用,可謂恰逢其時也。”
“原是如此。”李之罔輕哼一聲,偃師醫術高超,但畢竟割在他身,疼痛自是難免。“那偃掌教認為在下是那緣中修行人否?”
“公子雖無修為,但應是受恩惠者,至於恩惠在何處,某肉眼難斷,日後公子任職公主麾下,殿下自然會為公子鑒斷一番,公子無需憂慮。”
李之罔默然,倘若他真是所謂受恩惠者的話,那麽他應該有頑疾在身,畢竟他身體健全,右臂乃是在地洞中被烏蟒一口咬下所致。
割肉坦筋頗費精力時力,前麵偃師還能說上幾句,後麵就直接閉口,隻偶爾吩咐恩施給他擦汗喂水。李之罔也隻好默默忍受痛楚,盼著這折磨人的割肉環節盡快結束,但誰料花費的時間比他在《儡肢要聞》上看到的多了一倍,足足四日過去才堪堪結束。
“公子筋肉發達,以前定是習武之人。”偃師拿住帕子抹把汗,問道,“公子是先休息陣,還是繼續?”
李之罔被斷臂處的疼痛折磨得說不出話來,隻想盡快結束,當即點頭。
見此,偃師也不再多說,換了雙新的手套後便讓恩施把儡肢撈出,抬住對準斷臂所在,他自己則從頜下拔出兩根蘊靈靈針,飛快續接起來。
甫一挑住神經,本來渾噩的李之罔驟得清醒過來,那鑽心浸骨的疼痛讓他不由大吼出聲,隻覺得魂都散了。但無論他如何叫喚,偃師都毫無停滯,隻專心手中工作,想來是聽慣了。接下來的數個時辰,李之罔都叫喚不歇,後麵實在沒力氣了,隻剩低沉的悶哼,意誌已然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