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人先是慌張,隨後撲通跪在地上,磕頭行禮。
不用人報告,便已有侍衛將第五層的情況盡數告予永安王。他聽上一陣,理清來龍去脈後便道,“諸位賓客請起,寡人來得晚了些,沒能下注參賭,實為一憾事。”
此言一出,便是代表了不追究偃師設賭一事,自然也不會追究參賭之人,眾人再次謝恩。
李之罔站起身來,注意到齊雨思和沈惜時都跟在永安王的身後。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到永安王,其穿著絳紫色的華服,裹得很厚,頭發梳攏得體,臉上長滿了白斑,這是一位垂老但卻不願服老的王者,任誰也不會想到其會在未來的日子背叛誓言,向邪神效忠。
永安王並沒有關注偃師的故事,長久的歲月裏他已見過、聽過、經曆過太多這樣的事。此刻他隻想完成好既定的安排,然後回椅子上好生歇息。故此他繼續道,“諸位俊秀皆具良才在身,何不展鋒亮芒,但有堪用之才,寡人皆收納麾下。”
一語話畢,早已等候一旁的侍從們便開始安排,很快就將會宴廳改造為一個半環形的展示台,永安王及另兩位諸侯正坐在台下,其餘的則全站在永安王等人身後。
這是提前安排好的,有一份詳細的名單列出了各位新秀的上場順序,大部分人都是永安國人,僅少數人是千裏而來,偃師的順序在中間部分靠上一點。
第一個上場的人帶來了一本自創心法,稱僅需修煉便可延年益壽。永安王讀了心法後又給沈惜時二人看過,三人微微搖頭,都斷定心法無用,而那位獻藝者則被轟出了萬壽塔。
這可把候場的新秀們給嚇壞了,一個個抓耳撓腮的,生怕永安王看不上,和第一位一個下場。
李之罔問向偃師,“掌教不怕永安王瞧不上咱們?”
“不會,我們這是真才實學,和其他人不一般。”偃師嘴上說著,雙手卻有些微顫,看來也不像其說得那麽自信。
緊接著又上場了三名獻藝者,但都未得永安王賞識,雖未如第一名般被轟出場區,但也被直言以告,要務實避虛。
很快,第四位獻藝者走上台前,正是方才聽故事時為遊致遠哭泣的女子,喚作何漾,其簡單報上自己的姓氏來曆後便道,“小女子未有大誌,故隻琢磨些小事。家中小輩修行不暢,小女子聽聞後便研究起來,花上四五十年功夫總算小有成效,凝練為一篇功法,家中小輩也在此功法助力下順利踏上修行之路,特請王上斧正。”
永安王接過侍從遞上來的功法,越看眼越閉,頭不住微點。他一邊將功法遞給沈惜時,一邊問道,“可有在其他人身上試驗過?”
“有的。”何漾惶恐若驚,“都給家中小輩修煉過,隻適用於修行有阻隔的受恩惠者,對於普通人無用。”
永安王點點頭,和沈惜時、齊雨思二人商議陣,道,“此篇功法尚有些簡陋,但應切實可行,你且在寡人麾下繼續鑽研,龍塵賞賜皆有。”
“小女子多謝王上!”何漾喜極而泣,當即跪倒在地。
在偃師上台前,除了何漾獲得賞賜外,其餘眾人都沒能入永安王的眼,要麽誇誇其談,不務正業,要麽研究無用,徒耗財貨,更有甚者還什麽都沒準備,欲圖騙取賞賜,這樣的人自然被下了大獄。
眼看永安王的臉越來越冷,李之罔和偃師都擰緊了心,生怕其拂袖而去,但永安王畢竟養氣功夫十足,隻讓人下去,換下一人來。
“宣懸儡派掌教偃師及李之罔上台。”
隨著侍從的一聲傳喚,二人高懸的心一時竟完全放鬆起來,互看一眼,便沉著地往台上走去,而一直沉默的沈惜時和齊雨思也緊盯住二人。
偃師先向眾人行禮,隨後道,“在下紀星道懸儡派掌教偃師,身旁這位乃是在下的夥伴李之罔,今日是想向王上獻上儡肢新法。”
永安王微眯住眼,儡肢之術已多年沒有突破,興許不是狂言,但他也沒說話,隻揮手讓二人繼續。
偃師看向李之罔,對他點點頭,李之罔便按之前的計劃脫下上衣,露出一身精健的肌肉,隨即其高舉右臂,而偃師則解說起來:
“王上且看,李公子的右臂乃是由儡肢製成,距今已有數月,動若常人,指使隨心,與尋常儡肢大不相同。新奇處有三,一是材料新穎,不似往常儡肢般混以動物血肉,完全以新式材料製成,與人體血肉無異;二是使用周期久,往常儡肢因材料技藝等原因往往隻能使用十數年,而新式儡肢則沒有這樣的弊端,至少能使用五十三年以上;三則是工藝的變革...”
永安王聽著偃師的介紹,側過頭看向齊雨思,有些意味深長地道,“寡人看名單上寫,此人乃是齊城主推介的。”
齊雨思看了眼對麵的沈惜時,見其肯定的點點頭,回道,“孤往年時來過中洲,見其鑽研有望,遂資助了些。”
“那齊城主為何不將其藏於南仙,畢竟你我都知曉此項革新意味著什麽。”
齊雨思想了想道,“儡肢新法是能推動王朝變革的利器,對於一盡受恩惠者而言有著莫大助力,若僅在南洲則隻惠於南仙諸人,獻藝於此則可傳於四方。”
齊雨思不露痕跡的吹捧讓永安王很是受用,在聽完偃師冗長的介紹後,他對台上問道,“可有樣肢?”
“有的,這就獻與王上。”偃師答應一聲,將此前給李之罔展示過的右臂從神府中拿出,恭敬地放在聽令上台的侍從拿著的托盤上。
“想必齊城主已經看過了吧?”永安王觀察了好一陣托盤裏的右臂,在他看來這與一隻真臂毫無二致。他讓侍從傳給沈惜時,道,“惜時姑姑也來看看,此人恐真有絕技在身。”
沈惜時暗地裏已不知看過多少次,但仍是做出十足驚奇的樣子,真情流露般感歎道,“幾如真的,但細細觀察又能發現其並非尋常血肉所鑄,隻不過還需進一步驗證,不可聽信其一麵之詞。”
“自然。”永安王點點頭吩咐下去,很快便有一名深衣老叟趨步而來。永安王擺手讓老叟免於行禮,指著托盤道,“胡績,你且上台看看那年輕人的右臂是否與這托盤上的右臂出於同工,又是否是用儡肢之法鏈接。”
胡績答應一聲,便雙手托住托盤,站定一旁細細觀看,看了足有一刻鍾才上手觸摸,又是半個時辰才將樣肢麵麵方方摸清透徹。他深呼口氣,有些不信這是人間之物,向永安王拱手後便走上台去。
“老夫有禮了。”胡績向偃師和李之罔拱拱手,不等回應便抓住李之罔的右臂,如看見繡床嬌女般耐心撫摸。胡績將樣肢與其一一對照,發現大致相同,甚至李之罔的右臂上所用工藝還有所精進。他不著聲色地暼了眼緊張的偃師,失望般搖搖頭,回身向永安王報告道,“稟告王上,此人做了些小把戲,意圖哄騙我等。事實上這位李公子並未斷臂,僅做了些表麵功夫意圖瞞天過海,還望王上明鑒。”
“胡績,你的名號孤也曾聽過的,切莫自染焚火,老實說來。”永安王尚未開口,沈惜時輕敲下桌案,出言警告道。
胡績有些畏畏縮縮地,麵對一位強權諸侯的警告,沒有人能麵不改色。但是為了一門上下收入吃食,他隻能咬牙道,“臣下不敢欺瞞王上,便是請陳純、梁庇生來看,也是同樣的結果。”
永安王沉默陣,一麵喚人去請另兩位儡肢大家,一麵有些狐疑地看向沈惜時,剛才那番話怎麽都該齊雨思說出來才顯正常。
沈惜時也反應過來,自己太過緊張說漏了嘴,趕忙找補道,“雨思妹妹曾經告訴我,她曾親眼見到這李之罔斷臂的淒慘樣子,這胡績分明是欺瞞我等,罪無可恕!”
齊雨思輕歎口氣,也趕忙應道,“是這樣的,這小子被偃師所救,當時便是斷了一臂,故此才用其試驗儡肢新法。”
“這樣?”永安王微微點頭,相比起胡績,他還是更願意相信兩位諸侯。
侍從去得快,回得快,很快便帶回另兩位大家,這次永安王沒多說什麽,隻讓陳純、梁庇生上台檢驗李之罔的右臂。此二位本在第六層宴飲,尚不清楚發生了什麽,邊答應著邊往台上走,經過胡績時三人不知交流了什麽,二人得出的判斷竟與胡績大差不差。
永安王的眉頭皺得更緊,事實上他已隱約感覺到什麽,甚至隱約有了猜測,倘若承認偃師的儡肢新法,這三位專注老式儡肢的行業巨鱷必會受到衝擊,或許沒有事先商議,但三人都選擇了守住自己的原本份額。
他沉默一陣,陰沉道,“三位大家皆具天術,所言定不有假。但此人樣肢確有新法在上,未來可期,寡人便寬容一次,仍許其享宴在此,日後再有突破不遲。”永安王一番話算是定下基調,既保住偃師,亦沒與三位儡肢大家鬧翻臉。
齊雨思看向一旁的沈惜時,見其搖搖頭,也息了出頭心思,此事便算翻篇,至於台上的李之罔和偃師,全程都隻能靜看事情的發生和結束,盡管他們正處於風暴的中心。
還有其他獻藝者等著上台,二人匆匆下台後,李之罔穿著衣服憤恨道,“那三位老匹夫是何意?莫非他們的狗眼都瞎了不成?”
“怪我。”偃師像老了數十歲般,整個人頹然不已,“該提前打點的,某早該想到儡肢新法一出必遭人記恨,怎會容許某大放異彩?”
“沒有辦法了嗎?”李之罔看偃師連接下來的展示都不看,直往雪穀走,趕忙追上去。
“有甚辦法!有那三位同行的壓製,某在永安再無出頭之日,隻可惜愧對殿下栽培,愧對啊!”
李之罔見此,反而停下腳步,準備看能否與沈惜時說上話,想些補救辦法,便待在展示台附近,結果沈惜時離開前都沒向他看上一眼,反倒是齊雨思向他眨了眨眼。
萬般無奈之下,李之罔隻能回到雪穀,見偃師沒讓侍女伺候,一個人自酌自飲,而鄭斂正一臉揶揄地走向偃師,他連忙趕去。
“你這卑劣之徒過來幹嘛?”李之罔兩手大開,擋住鄭斂。
鄭斂絲毫不以為意,哈哈大笑道,“我還在想爾等有何依仗,原來是做得一朝攀鳳美夢,且好好享受這最後的盛宴,你二人皆活不出黑獅。”
李之罔眉頭緊蹙,回譏道,“便是我等死了,也比你好,至少我們沒有身敗名裂,而你已生不如死。”
“你這小賊!”鄭斂提手欲動,想及乃是永安王壽宴,恨恨拂袖離開,“你們等著,壽宴結束,我非拔了你這伶牙俐齒的牙不可!”
等鄭斂一走,李之罔像泄了氣的皮球般挨著偃師坐下,陷入惆悵。看情況,沈惜時已然放棄了他二人,而他們還惹怒了鄭斂這地頭蛇,真是眼前無光,腳下無路,唯有等死而已。他輕歎口氣,抓住酒樽倒下碗酒,一口悶下,又覺辛辣,沒咽下去多少便盡數吐了出來,頗覺無趣,便舍了偃師,去尋人遊樂玩耍。
或許是極度的憤懣和不甘,李之罔和偃師分別選擇了不同的消磨方法,一人濁酒吞苦,一人尋歡作樂,對於壽宴的進程毫不關心,二人再回過神來,發現天已大改,景已偉移。
李之罔丟下手中的骰子,往外看去,竟發現萬壽塔已然不見,黑獅雄景盡入他眼。他不可置信地睜大瞳眸,戳了戳身旁人的手臂,喃喃道,“老兄,我還未飲甚酒,怎天移地換了?”
身旁人嗤笑一聲,“你這便土包子了吧,恰巧這萬壽塔有我家參與修建,便由我來說道說道。這塔高千丈,分八層,但乃一層層地疊加構築而成,隻要靈力輸加便可分隔開來。你且看四方,萬壽八層高低不同,但都分據各方,當是為講道做準備。”
李之罔循眼看去,發現果真如身旁漢子所說,各塔層如螺旋階梯般環繞下列,他不僅能將下四層一覽無餘,抬頭還能看見六、七、八層的些許人影。
又是一陣沉重的鼓聲響起,隨即傳來永安王的聲音,其道,“寡人為一國之尊,當開一國之民智,啟四方之存慧,遂開壇講道。寡人與眾諸侯皆會傳下一門功法,汝等智慧既在,內開心門,外顯其形,則大道可期也。”
眾人皆言“善”。
說罷,從第八層飛出一個黑影,其身形在空中便不斷膨大,驟然間化作百丈大小,正是身著諸侯服飾的永安王,其坐定空中,淡淡道,“寡人今日所傳乃是《萬象無常經》,且細細聽來...”
隨後便是關於功法的講解和傳授,但李之罔修行尚未入門,見周遭人盡是如癡如醉,而他卻聽不懂半句,不禁著急萬分。他強按住心神,告誡自己萬不可失了這莫大的機緣,遂勉力去聽,但越聽越覺頭疼腦酸,那些口吐的真言文字竟像鐵錘大斧般砸在他身上,使他動不了半分,身子逐漸僵直,最後更是口吐白沫,昏死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當李之罔醒來的時候,發現講道仍沒有結束,但已換了人。他沒去看,反而跑到溪水邊將臉上已經幹涸凝固的沫液洗淨,但那聲音卻徑直往他耳中鑽,而這一次他竟發現他聽得懂。
“孤乃北河公主,今日不授功法,而傳武道等級於下。”
李之罔聽見‘北河’二字不由抬頭去望,隻見其人金衣攏身,白紗覆麵,正是他在岱隍觀遇見的神秘女子。
北河公主的聲音清脆伶俐,徐徐入耳,隻聽其道,“孤遊曆人間數千年,觀天下武者不計其數,有感境界高低無以分,修為上下難以察,遂忝以校訂武道等級,以為諸人分境界,明修為。”
此一番話出,頓時天雷震震,陰雲密布,似乎天不願見之。但北河公主心誌堅定,其麵不改色,連頭也不抬繼續道,“孤分武道四十三等,以兵器而言,則有劍道四十三等、刀道四十三等、槍道四十三等...劍為萬兵首,便從劍論起,孤分四十三等十三級,第一級為義手劍士級,囊括劍道一至五等,此一級劍道未覓,招式不精,精神不勤,如義手劍士,使指不得,方勤能補拙。”
“第二級為離鄉劍士級,囊括劍道六至十等,此一級劍道初覓,劍招初成,然孩童蹣跚,稍縱即止,當如離鄉劍士,尋道方止。”
...
“第十二級為紅發烈王級,囊括劍道四十二等,此一級劍劈寰宇,道膽創世,如紅發烈王,怒斬十王。第十三級為天人級,囊括劍道四十三等,此一級劍斬偽神,道壓真神,然世無此人。”
北河公主的聲音不緩不快,與天上滾雷大相徑庭,所有人都屏氣凝神,見證這一會被無數人懷念並提及的時刻。在漫長的歲月後,僅有少部分人記得兆天年是永安王王得時的一萬八千歲壽辰,但所有受恩惠者都知道兆天年北河公主慕玄機在中洲校訂了天下武道等級,後世皆以此為尊。
北河公主歇了口氣,她有些預感,今天會發生什麽,但執拗的性子容不得她放棄,她遂繼續道,“劍道十三級,共分義手劍士級、離鄉劍士級、秋台舞劍者級、舉劍擊雷者級、鑄劍女妖級、侍劍遊魂級、沙劍滅情者級、悲傷河的守劍屍級、高陵化龍者級、六征夜王級、背棺溫劍王級、紅發烈王級、天人級。孤接下來便講刀道武道劃分...”
北河公主話未說完,滾雷聲響一下擂進,在場諸人除七、八兩層的賓客皆覺頭痛欲裂,紛紛堵耳抬眼,欲一探究竟。
隻見一隻金光巨手從雷雲中穿出,目標正是坐定空中的北河公主,同時一個威武的聲音傳來,“區區凡人也敢校訂武道,搶神隻恩惠?!”
“區區武神也敢下凡四方洲?”
尚未等北河公主有何動作,那金光巨手就轟然斷裂,直往下落去,砸毀一片房屋宇舍。北河公主有些驚魂未定,以她的修為定是無法抵擋神隻天威,但在恩享王手下竟是一息便止,她趕忙施禮道,“多謝大王。”
恩享王的麵貌縮在黑袍裏,看不清表情,坐下後施然道,“殿下之言於王朝有大功,且繼續,孤興趣甚大。”
北河公主點頭應下,輕舒口氣,便繼續講起來,“刀道孤亦分為四十三等十三級,第一級乃...”
講道再次步入正軌,此一去便是數月之久,除恩享王外,殺生王、拒敵城主、晦朔公主、扼沙將軍輪番上陣,各傳下一門神通功法,讓眾人受益匪淺,除了李之罔。當他被偃師叫醒時,宴席已經落下帷幕,賓客正徐徐退場。
“走吧,齊城主找我二人。”偃師說著,指了指身旁人,正是齊雨思的其中一名近衛。
二人跟著近衛離開萬壽塔,沒有往公館方向,而是在近衛的指引下進了一偏僻的宅院,在其中又等上兩個時辰,齊雨思才姍姍來遲。
“聽說你們和黑獅鄭氏起了矛盾?”齊雨思坐定後,開門見山道,“且將糾葛一五一十地說來。”
偃師立馬如吐豆子般盡數相告,總而言之,他現在與鄭氏乃是你死我活的局麵。
“你啊,太年輕了。”齊雨思輕歎口氣,事實上偃師比她還大四百九十九歲。她想了陣,搖頭道,“鄭氏,孤會派人給他們一個警告,讓其不會動你二人,但是積灰山孤就難以臂指了。”
“那在下得立馬趕回去才行,多謝齊城主厚助,容在下往後再報。”偃師聽此,當即就要告退。
“莫急,幾千歲的人怎如此焦躁?”齊雨思輕拍下桌案,止住二人,“晦朔尚有些力量在中洲,孤會和她說道,她肯定會派人去紀星道。再說你二人現在回去也來不及。”
“晦朔殿下沒有放棄我二人?”李之罔追問道。
“何來放棄一說?此事垂成,並不在你二人身上。”齊雨思頗有些疑惑,“晦朔現在無法來見你二人,但她已有安排讓孤傳達。先是偃師,過幾日便隨孤回南仙,至於你,屆時晦朔會帶你回千島群地,當然也不是立刻便分別,孤與晦朔等此番事情結束會同去一個地方,到那時再說走的事。”
齊雨思見二人的目的很簡單,一是通知一下接下來的安排,二則是替無法親臨的沈惜時安撫二人,見目的達成,她也就揮袖離去,讓近衛帶二人回公館歇息。
不用人報告,便已有侍衛將第五層的情況盡數告予永安王。他聽上一陣,理清來龍去脈後便道,“諸位賓客請起,寡人來得晚了些,沒能下注參賭,實為一憾事。”
此言一出,便是代表了不追究偃師設賭一事,自然也不會追究參賭之人,眾人再次謝恩。
李之罔站起身來,注意到齊雨思和沈惜時都跟在永安王的身後。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到永安王,其穿著絳紫色的華服,裹得很厚,頭發梳攏得體,臉上長滿了白斑,這是一位垂老但卻不願服老的王者,任誰也不會想到其會在未來的日子背叛誓言,向邪神效忠。
永安王並沒有關注偃師的故事,長久的歲月裏他已見過、聽過、經曆過太多這樣的事。此刻他隻想完成好既定的安排,然後回椅子上好生歇息。故此他繼續道,“諸位俊秀皆具良才在身,何不展鋒亮芒,但有堪用之才,寡人皆收納麾下。”
一語話畢,早已等候一旁的侍從們便開始安排,很快就將會宴廳改造為一個半環形的展示台,永安王及另兩位諸侯正坐在台下,其餘的則全站在永安王等人身後。
這是提前安排好的,有一份詳細的名單列出了各位新秀的上場順序,大部分人都是永安國人,僅少數人是千裏而來,偃師的順序在中間部分靠上一點。
第一個上場的人帶來了一本自創心法,稱僅需修煉便可延年益壽。永安王讀了心法後又給沈惜時二人看過,三人微微搖頭,都斷定心法無用,而那位獻藝者則被轟出了萬壽塔。
這可把候場的新秀們給嚇壞了,一個個抓耳撓腮的,生怕永安王看不上,和第一位一個下場。
李之罔問向偃師,“掌教不怕永安王瞧不上咱們?”
“不會,我們這是真才實學,和其他人不一般。”偃師嘴上說著,雙手卻有些微顫,看來也不像其說得那麽自信。
緊接著又上場了三名獻藝者,但都未得永安王賞識,雖未如第一名般被轟出場區,但也被直言以告,要務實避虛。
很快,第四位獻藝者走上台前,正是方才聽故事時為遊致遠哭泣的女子,喚作何漾,其簡單報上自己的姓氏來曆後便道,“小女子未有大誌,故隻琢磨些小事。家中小輩修行不暢,小女子聽聞後便研究起來,花上四五十年功夫總算小有成效,凝練為一篇功法,家中小輩也在此功法助力下順利踏上修行之路,特請王上斧正。”
永安王接過侍從遞上來的功法,越看眼越閉,頭不住微點。他一邊將功法遞給沈惜時,一邊問道,“可有在其他人身上試驗過?”
“有的。”何漾惶恐若驚,“都給家中小輩修煉過,隻適用於修行有阻隔的受恩惠者,對於普通人無用。”
永安王點點頭,和沈惜時、齊雨思二人商議陣,道,“此篇功法尚有些簡陋,但應切實可行,你且在寡人麾下繼續鑽研,龍塵賞賜皆有。”
“小女子多謝王上!”何漾喜極而泣,當即跪倒在地。
在偃師上台前,除了何漾獲得賞賜外,其餘眾人都沒能入永安王的眼,要麽誇誇其談,不務正業,要麽研究無用,徒耗財貨,更有甚者還什麽都沒準備,欲圖騙取賞賜,這樣的人自然被下了大獄。
眼看永安王的臉越來越冷,李之罔和偃師都擰緊了心,生怕其拂袖而去,但永安王畢竟養氣功夫十足,隻讓人下去,換下一人來。
“宣懸儡派掌教偃師及李之罔上台。”
隨著侍從的一聲傳喚,二人高懸的心一時竟完全放鬆起來,互看一眼,便沉著地往台上走去,而一直沉默的沈惜時和齊雨思也緊盯住二人。
偃師先向眾人行禮,隨後道,“在下紀星道懸儡派掌教偃師,身旁這位乃是在下的夥伴李之罔,今日是想向王上獻上儡肢新法。”
永安王微眯住眼,儡肢之術已多年沒有突破,興許不是狂言,但他也沒說話,隻揮手讓二人繼續。
偃師看向李之罔,對他點點頭,李之罔便按之前的計劃脫下上衣,露出一身精健的肌肉,隨即其高舉右臂,而偃師則解說起來:
“王上且看,李公子的右臂乃是由儡肢製成,距今已有數月,動若常人,指使隨心,與尋常儡肢大不相同。新奇處有三,一是材料新穎,不似往常儡肢般混以動物血肉,完全以新式材料製成,與人體血肉無異;二是使用周期久,往常儡肢因材料技藝等原因往往隻能使用十數年,而新式儡肢則沒有這樣的弊端,至少能使用五十三年以上;三則是工藝的變革...”
永安王聽著偃師的介紹,側過頭看向齊雨思,有些意味深長地道,“寡人看名單上寫,此人乃是齊城主推介的。”
齊雨思看了眼對麵的沈惜時,見其肯定的點點頭,回道,“孤往年時來過中洲,見其鑽研有望,遂資助了些。”
“那齊城主為何不將其藏於南仙,畢竟你我都知曉此項革新意味著什麽。”
齊雨思想了想道,“儡肢新法是能推動王朝變革的利器,對於一盡受恩惠者而言有著莫大助力,若僅在南洲則隻惠於南仙諸人,獻藝於此則可傳於四方。”
齊雨思不露痕跡的吹捧讓永安王很是受用,在聽完偃師冗長的介紹後,他對台上問道,“可有樣肢?”
“有的,這就獻與王上。”偃師答應一聲,將此前給李之罔展示過的右臂從神府中拿出,恭敬地放在聽令上台的侍從拿著的托盤上。
“想必齊城主已經看過了吧?”永安王觀察了好一陣托盤裏的右臂,在他看來這與一隻真臂毫無二致。他讓侍從傳給沈惜時,道,“惜時姑姑也來看看,此人恐真有絕技在身。”
沈惜時暗地裏已不知看過多少次,但仍是做出十足驚奇的樣子,真情流露般感歎道,“幾如真的,但細細觀察又能發現其並非尋常血肉所鑄,隻不過還需進一步驗證,不可聽信其一麵之詞。”
“自然。”永安王點點頭吩咐下去,很快便有一名深衣老叟趨步而來。永安王擺手讓老叟免於行禮,指著托盤道,“胡績,你且上台看看那年輕人的右臂是否與這托盤上的右臂出於同工,又是否是用儡肢之法鏈接。”
胡績答應一聲,便雙手托住托盤,站定一旁細細觀看,看了足有一刻鍾才上手觸摸,又是半個時辰才將樣肢麵麵方方摸清透徹。他深呼口氣,有些不信這是人間之物,向永安王拱手後便走上台去。
“老夫有禮了。”胡績向偃師和李之罔拱拱手,不等回應便抓住李之罔的右臂,如看見繡床嬌女般耐心撫摸。胡績將樣肢與其一一對照,發現大致相同,甚至李之罔的右臂上所用工藝還有所精進。他不著聲色地暼了眼緊張的偃師,失望般搖搖頭,回身向永安王報告道,“稟告王上,此人做了些小把戲,意圖哄騙我等。事實上這位李公子並未斷臂,僅做了些表麵功夫意圖瞞天過海,還望王上明鑒。”
“胡績,你的名號孤也曾聽過的,切莫自染焚火,老實說來。”永安王尚未開口,沈惜時輕敲下桌案,出言警告道。
胡績有些畏畏縮縮地,麵對一位強權諸侯的警告,沒有人能麵不改色。但是為了一門上下收入吃食,他隻能咬牙道,“臣下不敢欺瞞王上,便是請陳純、梁庇生來看,也是同樣的結果。”
永安王沉默陣,一麵喚人去請另兩位儡肢大家,一麵有些狐疑地看向沈惜時,剛才那番話怎麽都該齊雨思說出來才顯正常。
沈惜時也反應過來,自己太過緊張說漏了嘴,趕忙找補道,“雨思妹妹曾經告訴我,她曾親眼見到這李之罔斷臂的淒慘樣子,這胡績分明是欺瞞我等,罪無可恕!”
齊雨思輕歎口氣,也趕忙應道,“是這樣的,這小子被偃師所救,當時便是斷了一臂,故此才用其試驗儡肢新法。”
“這樣?”永安王微微點頭,相比起胡績,他還是更願意相信兩位諸侯。
侍從去得快,回得快,很快便帶回另兩位大家,這次永安王沒多說什麽,隻讓陳純、梁庇生上台檢驗李之罔的右臂。此二位本在第六層宴飲,尚不清楚發生了什麽,邊答應著邊往台上走,經過胡績時三人不知交流了什麽,二人得出的判斷竟與胡績大差不差。
永安王的眉頭皺得更緊,事實上他已隱約感覺到什麽,甚至隱約有了猜測,倘若承認偃師的儡肢新法,這三位專注老式儡肢的行業巨鱷必會受到衝擊,或許沒有事先商議,但三人都選擇了守住自己的原本份額。
他沉默一陣,陰沉道,“三位大家皆具天術,所言定不有假。但此人樣肢確有新法在上,未來可期,寡人便寬容一次,仍許其享宴在此,日後再有突破不遲。”永安王一番話算是定下基調,既保住偃師,亦沒與三位儡肢大家鬧翻臉。
齊雨思看向一旁的沈惜時,見其搖搖頭,也息了出頭心思,此事便算翻篇,至於台上的李之罔和偃師,全程都隻能靜看事情的發生和結束,盡管他們正處於風暴的中心。
還有其他獻藝者等著上台,二人匆匆下台後,李之罔穿著衣服憤恨道,“那三位老匹夫是何意?莫非他們的狗眼都瞎了不成?”
“怪我。”偃師像老了數十歲般,整個人頹然不已,“該提前打點的,某早該想到儡肢新法一出必遭人記恨,怎會容許某大放異彩?”
“沒有辦法了嗎?”李之罔看偃師連接下來的展示都不看,直往雪穀走,趕忙追上去。
“有甚辦法!有那三位同行的壓製,某在永安再無出頭之日,隻可惜愧對殿下栽培,愧對啊!”
李之罔見此,反而停下腳步,準備看能否與沈惜時說上話,想些補救辦法,便待在展示台附近,結果沈惜時離開前都沒向他看上一眼,反倒是齊雨思向他眨了眨眼。
萬般無奈之下,李之罔隻能回到雪穀,見偃師沒讓侍女伺候,一個人自酌自飲,而鄭斂正一臉揶揄地走向偃師,他連忙趕去。
“你這卑劣之徒過來幹嘛?”李之罔兩手大開,擋住鄭斂。
鄭斂絲毫不以為意,哈哈大笑道,“我還在想爾等有何依仗,原來是做得一朝攀鳳美夢,且好好享受這最後的盛宴,你二人皆活不出黑獅。”
李之罔眉頭緊蹙,回譏道,“便是我等死了,也比你好,至少我們沒有身敗名裂,而你已生不如死。”
“你這小賊!”鄭斂提手欲動,想及乃是永安王壽宴,恨恨拂袖離開,“你們等著,壽宴結束,我非拔了你這伶牙俐齒的牙不可!”
等鄭斂一走,李之罔像泄了氣的皮球般挨著偃師坐下,陷入惆悵。看情況,沈惜時已然放棄了他二人,而他們還惹怒了鄭斂這地頭蛇,真是眼前無光,腳下無路,唯有等死而已。他輕歎口氣,抓住酒樽倒下碗酒,一口悶下,又覺辛辣,沒咽下去多少便盡數吐了出來,頗覺無趣,便舍了偃師,去尋人遊樂玩耍。
或許是極度的憤懣和不甘,李之罔和偃師分別選擇了不同的消磨方法,一人濁酒吞苦,一人尋歡作樂,對於壽宴的進程毫不關心,二人再回過神來,發現天已大改,景已偉移。
李之罔丟下手中的骰子,往外看去,竟發現萬壽塔已然不見,黑獅雄景盡入他眼。他不可置信地睜大瞳眸,戳了戳身旁人的手臂,喃喃道,“老兄,我還未飲甚酒,怎天移地換了?”
身旁人嗤笑一聲,“你這便土包子了吧,恰巧這萬壽塔有我家參與修建,便由我來說道說道。這塔高千丈,分八層,但乃一層層地疊加構築而成,隻要靈力輸加便可分隔開來。你且看四方,萬壽八層高低不同,但都分據各方,當是為講道做準備。”
李之罔循眼看去,發現果真如身旁漢子所說,各塔層如螺旋階梯般環繞下列,他不僅能將下四層一覽無餘,抬頭還能看見六、七、八層的些許人影。
又是一陣沉重的鼓聲響起,隨即傳來永安王的聲音,其道,“寡人為一國之尊,當開一國之民智,啟四方之存慧,遂開壇講道。寡人與眾諸侯皆會傳下一門功法,汝等智慧既在,內開心門,外顯其形,則大道可期也。”
眾人皆言“善”。
說罷,從第八層飛出一個黑影,其身形在空中便不斷膨大,驟然間化作百丈大小,正是身著諸侯服飾的永安王,其坐定空中,淡淡道,“寡人今日所傳乃是《萬象無常經》,且細細聽來...”
隨後便是關於功法的講解和傳授,但李之罔修行尚未入門,見周遭人盡是如癡如醉,而他卻聽不懂半句,不禁著急萬分。他強按住心神,告誡自己萬不可失了這莫大的機緣,遂勉力去聽,但越聽越覺頭疼腦酸,那些口吐的真言文字竟像鐵錘大斧般砸在他身上,使他動不了半分,身子逐漸僵直,最後更是口吐白沫,昏死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當李之罔醒來的時候,發現講道仍沒有結束,但已換了人。他沒去看,反而跑到溪水邊將臉上已經幹涸凝固的沫液洗淨,但那聲音卻徑直往他耳中鑽,而這一次他竟發現他聽得懂。
“孤乃北河公主,今日不授功法,而傳武道等級於下。”
李之罔聽見‘北河’二字不由抬頭去望,隻見其人金衣攏身,白紗覆麵,正是他在岱隍觀遇見的神秘女子。
北河公主的聲音清脆伶俐,徐徐入耳,隻聽其道,“孤遊曆人間數千年,觀天下武者不計其數,有感境界高低無以分,修為上下難以察,遂忝以校訂武道等級,以為諸人分境界,明修為。”
此一番話出,頓時天雷震震,陰雲密布,似乎天不願見之。但北河公主心誌堅定,其麵不改色,連頭也不抬繼續道,“孤分武道四十三等,以兵器而言,則有劍道四十三等、刀道四十三等、槍道四十三等...劍為萬兵首,便從劍論起,孤分四十三等十三級,第一級為義手劍士級,囊括劍道一至五等,此一級劍道未覓,招式不精,精神不勤,如義手劍士,使指不得,方勤能補拙。”
“第二級為離鄉劍士級,囊括劍道六至十等,此一級劍道初覓,劍招初成,然孩童蹣跚,稍縱即止,當如離鄉劍士,尋道方止。”
...
“第十二級為紅發烈王級,囊括劍道四十二等,此一級劍劈寰宇,道膽創世,如紅發烈王,怒斬十王。第十三級為天人級,囊括劍道四十三等,此一級劍斬偽神,道壓真神,然世無此人。”
北河公主的聲音不緩不快,與天上滾雷大相徑庭,所有人都屏氣凝神,見證這一會被無數人懷念並提及的時刻。在漫長的歲月後,僅有少部分人記得兆天年是永安王王得時的一萬八千歲壽辰,但所有受恩惠者都知道兆天年北河公主慕玄機在中洲校訂了天下武道等級,後世皆以此為尊。
北河公主歇了口氣,她有些預感,今天會發生什麽,但執拗的性子容不得她放棄,她遂繼續道,“劍道十三級,共分義手劍士級、離鄉劍士級、秋台舞劍者級、舉劍擊雷者級、鑄劍女妖級、侍劍遊魂級、沙劍滅情者級、悲傷河的守劍屍級、高陵化龍者級、六征夜王級、背棺溫劍王級、紅發烈王級、天人級。孤接下來便講刀道武道劃分...”
北河公主話未說完,滾雷聲響一下擂進,在場諸人除七、八兩層的賓客皆覺頭痛欲裂,紛紛堵耳抬眼,欲一探究竟。
隻見一隻金光巨手從雷雲中穿出,目標正是坐定空中的北河公主,同時一個威武的聲音傳來,“區區凡人也敢校訂武道,搶神隻恩惠?!”
“區區武神也敢下凡四方洲?”
尚未等北河公主有何動作,那金光巨手就轟然斷裂,直往下落去,砸毀一片房屋宇舍。北河公主有些驚魂未定,以她的修為定是無法抵擋神隻天威,但在恩享王手下竟是一息便止,她趕忙施禮道,“多謝大王。”
恩享王的麵貌縮在黑袍裏,看不清表情,坐下後施然道,“殿下之言於王朝有大功,且繼續,孤興趣甚大。”
北河公主點頭應下,輕舒口氣,便繼續講起來,“刀道孤亦分為四十三等十三級,第一級乃...”
講道再次步入正軌,此一去便是數月之久,除恩享王外,殺生王、拒敵城主、晦朔公主、扼沙將軍輪番上陣,各傳下一門神通功法,讓眾人受益匪淺,除了李之罔。當他被偃師叫醒時,宴席已經落下帷幕,賓客正徐徐退場。
“走吧,齊城主找我二人。”偃師說著,指了指身旁人,正是齊雨思的其中一名近衛。
二人跟著近衛離開萬壽塔,沒有往公館方向,而是在近衛的指引下進了一偏僻的宅院,在其中又等上兩個時辰,齊雨思才姍姍來遲。
“聽說你們和黑獅鄭氏起了矛盾?”齊雨思坐定後,開門見山道,“且將糾葛一五一十地說來。”
偃師立馬如吐豆子般盡數相告,總而言之,他現在與鄭氏乃是你死我活的局麵。
“你啊,太年輕了。”齊雨思輕歎口氣,事實上偃師比她還大四百九十九歲。她想了陣,搖頭道,“鄭氏,孤會派人給他們一個警告,讓其不會動你二人,但是積灰山孤就難以臂指了。”
“那在下得立馬趕回去才行,多謝齊城主厚助,容在下往後再報。”偃師聽此,當即就要告退。
“莫急,幾千歲的人怎如此焦躁?”齊雨思輕拍下桌案,止住二人,“晦朔尚有些力量在中洲,孤會和她說道,她肯定會派人去紀星道。再說你二人現在回去也來不及。”
“晦朔殿下沒有放棄我二人?”李之罔追問道。
“何來放棄一說?此事垂成,並不在你二人身上。”齊雨思頗有些疑惑,“晦朔現在無法來見你二人,但她已有安排讓孤傳達。先是偃師,過幾日便隨孤回南仙,至於你,屆時晦朔會帶你回千島群地,當然也不是立刻便分別,孤與晦朔等此番事情結束會同去一個地方,到那時再說走的事。”
齊雨思見二人的目的很簡單,一是通知一下接下來的安排,二則是替無法親臨的沈惜時安撫二人,見目的達成,她也就揮袖離去,讓近衛帶二人回公館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