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楚州人為什麽不像雲泰縣那樣,拚死守著自己的地。付自安就清楚其中的原因,別看他年紀沒有三叔大,但去過的地方還真不少。


    楚州人總是淪為流民的原因,也同樣是非常反直覺的,是因為楚州的地太好了。


    楚州平原地勢平緩,水係發達,土地肥沃。最關鍵的是,田地間廣布靈脈。


    據說上古時,楚州的森林裏有非常強大的靈獸,也蘊藏著極多的天材地寶,很多重要的修煉資源,隻要你敢進去,就能找得到。


    後來滄海桑田,在它厲害的靈獸,還是經不住修士們孜孜不倦的求索。什麽天材地寶絕跡了一樣又一樣,弄得氣宗木玄的人都能想到把它們保護起來了!想想看這是多麽難得?


    楚州的植被也就一點點的被砍光,逐漸的變成了一片一片的農田,用於種植靈穀。


    靈穀這種作物,是非得種植在靈脈附近的。土地要肥沃,靈脈要近。要不然它芽都不發,發了芽也不長,長了也不結穗,結了穗也不含靈氣,含了靈氣它也不多,會被判為下乘。


    總歸是,距離靈脈越近越好。


    靈穀的樣子,跟高粱有些像。付自安也拿不準,它是否就是某種特殊的高粱。在真言字的記述中,也被稱為“稷”。


    靈穀其實是可以吃的。但是,它不好吃,蒸煮之後依然顆顆分明,磨細之後也還是像沙。幹噎難嚼,嚼半天吞咽的時候還會覺得喇喉嚨。味道也不如其它作物那麽甘甜,有些苦澀。


    餓急眼了倒是也可以吃,反正是吃不死人的。


    吃起來不怎麽樣,但放在修行之上,靈穀就有大作用了。


    修行引氣法的修士,可沒辦法如付自安一樣,吃掉靈穀就把它的靈氣給化為己用。


    最常見的做法是,製成靈香。通過焚燒的方式,以釋放靈穀中的靈氣,然後在趕緊用引氣法納氣。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釀酒。最早的時候靈穀的主要作用就是釀酒,輔助修行。龍魂軍的千峰醉,就是靈穀烈酒中的翹楚。


    而國朝已經建立九千年,道祖留下的大道之一「靈紋道術」也早已經發生過很多次技術革新了。所以現在靈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提煉靈氣製作靈玨!


    這個運用可就廣了,比如南客齡的馬車,那麽多的舒適功能,它就是要用靈玨來作為能源的。


    其它領域,什麽煉丹,煉器,畫陣,製符……等等。反正是,修士就離不開這個東西。已經到了能用它作為硬通貨,當錢使的程度。


    人之道,到底是怎麽取不足而去奉有餘的,大抵就是通過靈穀。


    普通人又用不著靈穀。小米可好吃多了,麥子、稻子更是金貴。能全種這些的話,老百姓的日子一定會肉眼可見的好過起來。


    但這種好過,頂多能維持一陣子。少了修士,妖族南下,老百姓那可就真的要變成盤中餐了。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那還是得把人之道運轉起來啊。


    ……


    可是有時候這人之道,猶如脫韁了野狗,肆意的攀咬、嚎叫,相當可怕。


    比如按律,靈田至少需要種一半的靈穀。意思是,取不足的時候,就取個一半。留一半給“不足者”自己用。


    靈穀價值高啊,誰會放著靈田不種靈穀呢?大多數地方,都是能種多少種多少,糧食可以在其它地裏種嘛。


    但楚州的靈田特別多,是靈田比例遠高於普通農田的地方。


    本來嘛,這種情況完全可以用貿易來解決。靈穀這麽值當,用它去換糧食不也挺好的?楚州人不是應該富足嗎?


    可是在楚州情況又有不同。


    靈田半稅,手已經挺黑了,可一半這個數字對農夫來說是一種奢望啊。修士老爺們有的是辦法,在不觸犯律法的情況下,把這個數字提高到九成,甚至更多!


    這些方法且按下不表。就說楚州百姓,為了繳納足夠的靈穀貢稅,甚至得多多的生孩子,以此保證田畝的產量。


    可是楚州百姓所種靈穀,有九成不是自己的。剩下那一點地,種糧食是養不活人了。還是隻能種上靈穀,然後去交換更多糧食。


    但是他們糧食自給率低,且又是剛性需求,不吃會餓死人。加上沒有山門在後麵撐腰,貿易就得由著別人定價。如此,價格自然被壓的很慘、很慘。


    所以在楚州這塊風水寶地上生活的人們,卻在溫飽線上掙紮的最辛苦。麵對風險的抵抗力極差,稍微有點問題出現,就隻能做出犧牲。


    三四十歲算老人,就給自己挖個坑,提前躺進去。弟弟把地留給哥哥,自己去其它地方討生活。賣兒賣女,又或是全家逃難。


    比如今年災了,出逃的人就多,因為留在那裏更是難活。


    首先就是人餓極了什麽都幹得出來。赤貧的百姓拿著鋤頭木棒,是不可能戰勝修士的,玄天人也絕沒有挑戰修士的膽子。所以,他們隻能把矛頭對向更弱者。岩君在姚家戮三賊,就是這種情況。


    其次,今年欠的稅明年是得還的。負擔重的田畝,還不如就不要再種了,還不完的,幹脆溜溜求。


    以上種種,所以本該富庶的楚州,卻成了流民最多的地方。


    可怕到什麽程度?楚州的地這麽好,但是居然沒有什麽世家大族企圖去侵占一點那裏的靈田……


    他們隻是以某種不成文,卻又極有默契的方式。安靜的收割、分配著其中的利益。


    當初付自安了解到這些的時候,也是覺得非常震驚的。他問父親,國朝為何不管?


    岩君更加意外,反問付自安為何覺得國朝會管?


    付自安這才醒過味來,玄天國朝可沒有人帶著大家高喊“人民萬歲”。


    在玄天國朝眾人高呼的是“修士萬歲”,一切不都是在按照這個邏輯運行著嗎?九千年來,就沒人往別的方向使勁,所以已經不隻是口號了。


    國朝之所以還出手管理一下流民,大抵也是害怕流民餓極了,把靈穀給吃掉吧。更多時候,國朝都傾向於不管,順其自然。


    倒是,國朝也不太幹涉各個支脈自己管理地方。所以也就有岩君的仁德,可以在嶂州的大地上流淌。以至於付自安一度以為,玄天之下都是這般。


    其實哪有的事?假仁假義都不常見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真鋤禾修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野生一級布偶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野生一級布偶貓並收藏玄真鋤禾修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