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一次試探天門陣,不管是之前派出淩統、馬超、太史慈、張繡四支重甲騎兵也好,之後派出趙雲、狄青、張遼三支大軍團也罷。


    目的都是試探天門陣!諸葛亮和嚴榮的比拚剛剛開始!


    陣內淩統、馬超、太史慈等人在天門陣內整整廝殺了兩個多時辰,終於往南突圍的時候看到了兩個大和尚統領的大宋軍團!


    兩個大和尚身高相仿、體型相仿、都是步戰、一個手提錚光渾鐵禪杖、另外一個手提六十二斤水磨镔鐵禪杖。


    如此標誌性的人物自然是‘和尚三人組’中的‘寶光如來’鄧元覺和‘花和尚’魯智深!


    順帶一提‘和尚三人組’另外一個自然是頭陀打扮的廣慧,按照cosy武鬆後期也是頭陀打扮能夠組成兩對,但是這個世界武鬆的人生變化了!


    雖然武鬆的哥哥還是被西門慶和潘金蓮給毒害,但是陸衡的大宋有正直的包大人,為武鬆平反沒有讓此人對律法失去信念,也沒有黑化自然不會變成頭陀。


    張青、孫二娘、李立之流在亂世其實不少,都在推廣新政的時候被‘包大人’們一一鏟除。


    說回戰場,鄧元覺和魯智深兩個步戰奇才,是張遼手中最鋒利的一把刀,鄧元覺帶兵突破到了內八陣的心門,而此時的心門就對應的內八門中的生門。


    諸葛亮先樹立青龍旗讓眾人往東,外八門變成了四門,而東麵是死門又是生門,生、死相隨生生不息!


    但是這卻是一個虛假的誘餌,隨著嚴榮也一係列的變陣,能突圍出去的就是內八門的生門,而這個生門也是在變化的。


    隨著戰局的變化,諸葛亮發現一開始袁武的推斷有偏差,或者說當時的推斷沒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戰局的變化、嚴榮的變陣讓這個結論出現了錯誤。


    內八門不似外八門是位置固定的,內八門對應的八卦是根據天門陣的變化而變化的!


    也就是上一刻的心門不一定絕對是心門,而是在一、息、引、氣、神、忘、心、精任何一個都有可能。


    而心門對應的也可能不是生門,而是八門休、生、傷、杜、景、死、驚、開任何一門。


    最後這八門對應的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都是一一隨著變化而變化。


    也就是說天門陣光是外八門和內八門的組合,就暗藏了三對、八組的多重變化。


    所以之後諸葛亮掛出了朱雀旗,讓淩統、馬超、太史慈等人往南廝殺,就是看出內八門的運轉變化,尋找出了因為三組兵力攻擊外力襲擊下產生的弱點。


    以天門陣所展示的威力,僅僅靠內部淩統那些騎兵力量,獨自突破殺出天門陣是不可能的,必須要大軍配合襲擊才有可能讓天門陣自己顧此失彼。


    淩統、馬超、太史慈等騎兵與鄧元覺、魯智深會合後,下一刻‘鐺!鐺!鐺!’金鑼傳遍了戰場,‘聞鼓而進、鳴金而退!’是華夏軍事行動中最基本的信號。


    鄧元覺、魯智深等人剛要與騎兵軍團和張遼匯合,淩統就突然說道:“還有李天錫、劉克讓二位將軍沒出來還陷在裏麵!我們應該去救他們!”


    淩統的話讓所有人都想起了一個不願意麵對的現實,就是匯合的騎兵數量隻有七支,還有一支不在這邊就是張繡統領被分割的李天錫和劉克讓這支。


    張繡的臉色也異常的難看!


    如今戰場上除了淩統、蔣壹、周邵三人是初出茅廬第一次上戰場,其他包括太史慈、馬超、張繡都是殺場宿將,自然感覺之後突圍輕鬆了不少兀顏光、韓延壽、耶律國珍、賀重寶四支圍剿軍團也沒有再次出現。


    加上諸葛亮已經鳴金收兵,大概已經猜測到李天錫、劉克讓二將已經陷入其中不可能再突圍出來。


    現實也的確如此,諸葛亮、袁武、李助、劉曄等人在高台上用望遠鏡看得真切,李天錫和劉克讓這支騎兵是被重點埋伏對象,韓延壽追擊了龐德和淩統半天就轉頭攔截李天錫和劉克讓。


    二人統領的這支西涼鐵騎全軍覆沒,李天錫憑借個人武勇擊殺幾十遼兵,被韓延壽拖住賀重寶偷襲下生亡,而劉克讓被兀顏光和耶律國珍二人一同擊殺。


    這些諸葛亮、袁武、李助、劉曄看的到,在沒有電話、無線電的這個時代,根本無法告訴陣中的眾將,唯一能用的辦法就是鳴金收兵來通知眾人。


    而小將淩統卻沒這些經驗,戰場上不放棄同僚的精神,讓淩統還想翻身殺將回去救出二人。


    “統兒,鳴金收兵是軍中鐵律!諸葛元帥下令收兵必有深意,為將者不能意氣用事!”


    就在眾人不知道怎麽勸說淩統的時候,一個女聲從縱雲騎出來都讓所有人吃了一驚!


    “師娘!”x3


    淩統、周邵、蔣壹看清楚說話之人,也非常的吃驚,正是他們師娘趙雲的妻子楊妙真。


    淩統是第一次上戰場,作為師娘楊妙真還是不放心,就暗自跟在縱雲騎內部。


    淩統的表現也看得真真切切,但是這個時候身為師娘的她也最適合站出來。


    想當年楊妙真也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任由自己性子胡來的青蔥歲月,自然知道淩統的想法,可天門陣的厲害之處楊妙真看在眼中。


    多留一刻,就有更多的大宋士兵犧牲,所以現在不是讓淩統胡鬧的時候。


    淩統在楊妙真的這大魔王下十多年成長,同時仔細想了下楊妙真的話大概感悟到了什麽也沉默不語。


    這一插曲結束,大宋三支軍隊在趙雲、狄青、張遼的指揮下都如潮水一樣的退了出去!


    在退兵的路上淩統還有些悶悶不樂,楊妙真卻向張繡說了聲抱歉,後者歎了口氣:“弟妹,公績(淩統字公績)也是我的師侄自然不會記恨於他,要恨也要對著可恨的遼人。”


    自此第一次試探天門陣算正式結束,但是雙方都握有底牌沒有動用,大宋一方杜杲整整一個軍團沒動用,而遼人則是十一曜星將沒有變卦天門陣還必有後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宋人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皮pi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皮pi豬並收藏三國之宋人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