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便是立冬。
驪山的銀杏枯了,千山鳥飛絕,行宮的窗楹被西北風打得呼啦響,一聲聲的,在空曠的殿裏回蕩。
薑朝露不分日夜的昏睡,有時候醒來是白天,盯著院子裏的白霜看一會兒,涼意不是從外邊來,而是從骨子裏浸上來。
就算殿裏點了進貢的青岡炭,數個黃銅鏤花熏爐燒得紅彤彤的,薑朝露還是覺得冷,自己的呼吸聲混雜在風裏,都要凍沒了似的。
有時候醒來會是夜晚,薑朝露就盯著中天的月亮看,白慘慘的一輪,光灑在中庭,像要溺死人的湖泊,一點點將她湮沒。
“要下雪了……也是那天,我走向了雪地裏的軒車,如果當初……嗬,哪裏有如果。”薑朝露喃喃自語。
昏黃的燭光倒映在她眸底,沒有淚,都是荒蕪。
格外緩慢的玉漏滴答,撞在耳膜裏,半生一瞬。
薑朝露想了很多事,或許這輩子難得閑下來了,情或者恨都消停了,遇見他後的十年一幀幀,走馬觀花的在她眼前過。
以前想不起來的細節,比如他笑起來時眼角的細紋,他看著她時眸底的漣漪,還有拂過他衣衫的風,他身上落的光,都無比清晰的被放大。
多好的少年,如同她的神,她要把他還給這世間。
朝露和太陽,本就是悖論。
朝露,要消散了,太陽,還是明天的太陽。
“阿葳!”
冥冥中,似乎那少年喚她。少年局促的紅了耳根,說不出口這個小字的意義。
薑朝露支起身來,小心翼翼的伸出手去,卻隻攬回來一掌冷霧,她好像還沒來得及告訴他,第一次聽到這個小字,她其實是明白的。
隻是她,不敢明白。
花兒落在少年肩膀,她的卑微和怯弱,近乎虔誠。
是她負他,將他拉入了這汙濁的世間,到頭來鏡花水月,玉石俱焚。
“魏涼,我……就不打擾了。”薑朝露縮回手來,淒淒一笑,刹那天暈地轉,眼前一個發黑,就往地上栽去。
一雙手猛地接住了她,將她扶到榻上。
薑朝露緩了緩神,才看清是熟悉的麵孔:“林風,是這個名字吧?我打發宮人走了,你也可以走,我一個將死之人,不需要什麽伺候。”
名叫林風的暗衛沒說話,隻是出去喚了朱鵲來,給薑朝露熬煮湯藥。
看著人間最後剩下的兩個人為自己忙碌,薑朝露扭過頭去,沒有喝藥,輕道:“……這藥,醫得了病,醫得了命麽?”
朱鵲抹了抹紅腫的眼眶,俯身低語:“至少能讓夫人好受些。”
薑朝露自嘲的搖搖頭,痛苦?凡身肉胎,貪嗔癡的罪,都不是肉體,再說她本來就要下地獄之人,神的懲罰,何至於此。
“……綠水巷的枇杷樹結果了,我想嚐幾個。”薑朝露靜默半晌,忽然一句。
朱鵲放下藥碗,蹙眉看向林風,二人大眼瞪小眼,歎氣都不敢當著薑朝露的麵前歎。
已是入冬,哪裏有枇杷?將死之人,最先模糊的就是時間概念。
林風招呼朱鵲出來,壓低語調:“沒有果子了,也有枇杷蜜餞吧,或許綠水巷的嬤嬤做了。你去一趟,總是了個念想。”
朱鵲點點頭,當晚就收拾了行囊,踏著呼嘯的西北風下山來,行到城裏已是天將亮,魚肚白的天際朝霞噴湧。
王城還是那麽熱鬧。戶盈羅綺,市列珠璣,有人在胡同前擺流水宴,慶賀自家娶媳婦,敲鑼打鼓半街紅妝,也有人舉著白幡撒著紙錢,抬棺悲泣穿城,是哪家新喪,嗩呐朝天。
一生一死,命運就是出戲台子,眾生皆瘋魔。
“姑娘,來碗餛飩吧,熱乎著哩!”見朱鵲一臉霜的走進城裏,立馬有揣著袖籠的小販上前吆喝。
朱鵲抹了把臉,笑笑:“不必了,我急著辦事。請問掌櫃的,綠水巷怎麽走?”
小販指了路,一個勁的跟著加了句:“若是姑娘辦完事回來了,還能來吃碗餛飩!俺一直開到晌午的!”
朱鵲七拐八拐,穿過數條巷子,路過幾爿胡同,到達綠水巷時,撲麵而來的就是脂粉香和宿醉的酒香。
她第一次踏足這種地,麵露窘迫,避開周圍的視線,就在巷子口探頭一望,卻是有人比她先來了。
綠水巷頭部伶居住的東閣,一棵光禿禿的枇杷樹下,某位男子凝神佇立,背微微傴僂,手裏杵著竹竿,過於寬大的衣衫被北風吹得呼啦作響。
“涼少爺,回吧。您身子本就不好,站久了於養病無益。”旁邊某個奴仆扶著他,瞥了眼男子沒有對焦的眸,歎氣連連。
真不明白,眼睛都瞎了,還每天來的瞧這棵枇杷樹,能瞧出什麽?
男子敲著竹竿,似是摸索位置,奴仆會意,連忙扶他到某處,見得男子跪下,雙手合十,閉上眼很認真的祈願,奴仆愈發不明白了。
眾生求神拜佛,哪有求一棵樹的?但自家少爺每天來,從很多年前開始就成了慣例,家裏從抹淚,到無奈,最後聽之任之了。
“祈求……讓我與她結緣……我魏涼身無長物,唯有一顆真心,願與神明換……”
隱隱約約,聽得男子呢喃,周圍路過的綠水巷雛伶,不解又戲謔的圍著他笑,說姓魏的寺人又來發癲了。
男子恍若未聞,正色叩首,然後在奴仆的幫助下起身,一路敲著竹竿,叮叮咚咚的,消失在視線裏,身後還有不懂事的孩童跟上去,拍手唱童謠。
“……魏家出了個小瘋子,小瘋子成了小瞎子,小瞎子拜拜樹,一拜拜了九年數……”
直到喧囂和腳步聲遠去,朱鵲才走進去,餘光看到方才男子走過的路,硬實的石板路,竟然走出了一條凹槽,甚至枇杷樹前下跪的地方,都形成了兩個淺坑。
九年,要有多少次祈求,才能磨穿石頭。
徒勞又執著的,請求神明慈悲,金石為開。
朱鵲咬了咬唇,到底沒有追上去,告訴男子薑朝露的近況,世上不知情的諸如燕王,隻知道薑朝露一年後就可以痊愈,半知情的諸如魏家,隻知道薑朝露身染重病,不清楚到何種地步。
而隻有她才知道薑朝露,具體不出某個月,就是大限至。
沒有薑朝露發話,她不便做這個主,畢竟知道真相,有時不是好事。
朱鵲收回視線,去找了綠水巷的嬤嬤,要了今秋枇杷做的蜜餞,被拽著用了頓便飯,遂告辭出來,打算回驪山。
卻在路過胡同口的茶館時,聽到說書人的板子,一敲,震碎心肝。
“話說管華佗的大弟子啊,就是死於薑姬之手,女人心如蛇蠍,果然要遭報應……”
朱鵲瞳孔猛縮。
時間倒退半個時辰。
那位城門口的餛飩小販,踏著初冬的白霜,一路暢通無阻的進了宮,跪在羋蓁蓁麵前。
“啟稟夫人,朱鵲回城了。”
驪山的銀杏枯了,千山鳥飛絕,行宮的窗楹被西北風打得呼啦響,一聲聲的,在空曠的殿裏回蕩。
薑朝露不分日夜的昏睡,有時候醒來是白天,盯著院子裏的白霜看一會兒,涼意不是從外邊來,而是從骨子裏浸上來。
就算殿裏點了進貢的青岡炭,數個黃銅鏤花熏爐燒得紅彤彤的,薑朝露還是覺得冷,自己的呼吸聲混雜在風裏,都要凍沒了似的。
有時候醒來會是夜晚,薑朝露就盯著中天的月亮看,白慘慘的一輪,光灑在中庭,像要溺死人的湖泊,一點點將她湮沒。
“要下雪了……也是那天,我走向了雪地裏的軒車,如果當初……嗬,哪裏有如果。”薑朝露喃喃自語。
昏黃的燭光倒映在她眸底,沒有淚,都是荒蕪。
格外緩慢的玉漏滴答,撞在耳膜裏,半生一瞬。
薑朝露想了很多事,或許這輩子難得閑下來了,情或者恨都消停了,遇見他後的十年一幀幀,走馬觀花的在她眼前過。
以前想不起來的細節,比如他笑起來時眼角的細紋,他看著她時眸底的漣漪,還有拂過他衣衫的風,他身上落的光,都無比清晰的被放大。
多好的少年,如同她的神,她要把他還給這世間。
朝露和太陽,本就是悖論。
朝露,要消散了,太陽,還是明天的太陽。
“阿葳!”
冥冥中,似乎那少年喚她。少年局促的紅了耳根,說不出口這個小字的意義。
薑朝露支起身來,小心翼翼的伸出手去,卻隻攬回來一掌冷霧,她好像還沒來得及告訴他,第一次聽到這個小字,她其實是明白的。
隻是她,不敢明白。
花兒落在少年肩膀,她的卑微和怯弱,近乎虔誠。
是她負他,將他拉入了這汙濁的世間,到頭來鏡花水月,玉石俱焚。
“魏涼,我……就不打擾了。”薑朝露縮回手來,淒淒一笑,刹那天暈地轉,眼前一個發黑,就往地上栽去。
一雙手猛地接住了她,將她扶到榻上。
薑朝露緩了緩神,才看清是熟悉的麵孔:“林風,是這個名字吧?我打發宮人走了,你也可以走,我一個將死之人,不需要什麽伺候。”
名叫林風的暗衛沒說話,隻是出去喚了朱鵲來,給薑朝露熬煮湯藥。
看著人間最後剩下的兩個人為自己忙碌,薑朝露扭過頭去,沒有喝藥,輕道:“……這藥,醫得了病,醫得了命麽?”
朱鵲抹了抹紅腫的眼眶,俯身低語:“至少能讓夫人好受些。”
薑朝露自嘲的搖搖頭,痛苦?凡身肉胎,貪嗔癡的罪,都不是肉體,再說她本來就要下地獄之人,神的懲罰,何至於此。
“……綠水巷的枇杷樹結果了,我想嚐幾個。”薑朝露靜默半晌,忽然一句。
朱鵲放下藥碗,蹙眉看向林風,二人大眼瞪小眼,歎氣都不敢當著薑朝露的麵前歎。
已是入冬,哪裏有枇杷?將死之人,最先模糊的就是時間概念。
林風招呼朱鵲出來,壓低語調:“沒有果子了,也有枇杷蜜餞吧,或許綠水巷的嬤嬤做了。你去一趟,總是了個念想。”
朱鵲點點頭,當晚就收拾了行囊,踏著呼嘯的西北風下山來,行到城裏已是天將亮,魚肚白的天際朝霞噴湧。
王城還是那麽熱鬧。戶盈羅綺,市列珠璣,有人在胡同前擺流水宴,慶賀自家娶媳婦,敲鑼打鼓半街紅妝,也有人舉著白幡撒著紙錢,抬棺悲泣穿城,是哪家新喪,嗩呐朝天。
一生一死,命運就是出戲台子,眾生皆瘋魔。
“姑娘,來碗餛飩吧,熱乎著哩!”見朱鵲一臉霜的走進城裏,立馬有揣著袖籠的小販上前吆喝。
朱鵲抹了把臉,笑笑:“不必了,我急著辦事。請問掌櫃的,綠水巷怎麽走?”
小販指了路,一個勁的跟著加了句:“若是姑娘辦完事回來了,還能來吃碗餛飩!俺一直開到晌午的!”
朱鵲七拐八拐,穿過數條巷子,路過幾爿胡同,到達綠水巷時,撲麵而來的就是脂粉香和宿醉的酒香。
她第一次踏足這種地,麵露窘迫,避開周圍的視線,就在巷子口探頭一望,卻是有人比她先來了。
綠水巷頭部伶居住的東閣,一棵光禿禿的枇杷樹下,某位男子凝神佇立,背微微傴僂,手裏杵著竹竿,過於寬大的衣衫被北風吹得呼啦作響。
“涼少爺,回吧。您身子本就不好,站久了於養病無益。”旁邊某個奴仆扶著他,瞥了眼男子沒有對焦的眸,歎氣連連。
真不明白,眼睛都瞎了,還每天來的瞧這棵枇杷樹,能瞧出什麽?
男子敲著竹竿,似是摸索位置,奴仆會意,連忙扶他到某處,見得男子跪下,雙手合十,閉上眼很認真的祈願,奴仆愈發不明白了。
眾生求神拜佛,哪有求一棵樹的?但自家少爺每天來,從很多年前開始就成了慣例,家裏從抹淚,到無奈,最後聽之任之了。
“祈求……讓我與她結緣……我魏涼身無長物,唯有一顆真心,願與神明換……”
隱隱約約,聽得男子呢喃,周圍路過的綠水巷雛伶,不解又戲謔的圍著他笑,說姓魏的寺人又來發癲了。
男子恍若未聞,正色叩首,然後在奴仆的幫助下起身,一路敲著竹竿,叮叮咚咚的,消失在視線裏,身後還有不懂事的孩童跟上去,拍手唱童謠。
“……魏家出了個小瘋子,小瘋子成了小瞎子,小瞎子拜拜樹,一拜拜了九年數……”
直到喧囂和腳步聲遠去,朱鵲才走進去,餘光看到方才男子走過的路,硬實的石板路,竟然走出了一條凹槽,甚至枇杷樹前下跪的地方,都形成了兩個淺坑。
九年,要有多少次祈求,才能磨穿石頭。
徒勞又執著的,請求神明慈悲,金石為開。
朱鵲咬了咬唇,到底沒有追上去,告訴男子薑朝露的近況,世上不知情的諸如燕王,隻知道薑朝露一年後就可以痊愈,半知情的諸如魏家,隻知道薑朝露身染重病,不清楚到何種地步。
而隻有她才知道薑朝露,具體不出某個月,就是大限至。
沒有薑朝露發話,她不便做這個主,畢竟知道真相,有時不是好事。
朱鵲收回視線,去找了綠水巷的嬤嬤,要了今秋枇杷做的蜜餞,被拽著用了頓便飯,遂告辭出來,打算回驪山。
卻在路過胡同口的茶館時,聽到說書人的板子,一敲,震碎心肝。
“話說管華佗的大弟子啊,就是死於薑姬之手,女人心如蛇蠍,果然要遭報應……”
朱鵲瞳孔猛縮。
時間倒退半個時辰。
那位城門口的餛飩小販,踏著初冬的白霜,一路暢通無阻的進了宮,跪在羋蓁蓁麵前。
“啟稟夫人,朱鵲回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