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人道江南好!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 作者:吃荔枝也上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七月底,兩個半月未曾下雨的江南,終於迎來了今夏的第一場雨。當淅淅瀝瀝的雨珠打在幹涸開裂的田地之中時,農人們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終究還是能保住一點活命的糧食了。
官道上,一支一眼望不到頭的部伍,正穿戴著鬥笠蓑衣,冒雨向杭州城逶迤前進。在部伍的後麵,還有大量騾子馬匹,被滿身泥濘的明軍士卒,吃力的從一個個泥坑之中拉出,艱難前行,而這些騾馬拉著的都是被油布包的嚴嚴實實的火炮彈藥等軍械物資。
“人道江南花似錦,偏我來時不逢春。”
同樣是一身鬥笠蓑衣遮蔽風雨的孫稷俠,此時在萬之武、陳二狗、牧東晴等親兵的護衛下,不禁發出感慨。
這場大雨雖然緩解了江浙一帶的旱情,但是對於親率中軍兩萬北上杭州的孫稷俠來說,卻來得太不是時候了。
明軍攜帶了大量的火槍火炮,適逢大雨,大軍行動極其不便。可孫稷俠怕耽誤了前方軍情,隻好下令各部壓住速度。
緊隨其後的張若淳,聽到楚國公突發詩興,他一正神色而道:“風磐先生(張四維)作這首詩時,我大明朝還是萬國來朝的中原大國,他可能也沒有想到有一天我大明朝會淪喪到隻有半壁江山吧......但他更不會想到有一力挽狂瀾之人,會在率軍收複國土時,將他的詩句應用到此時此景之中來!”
什麽叫高級馬屁,這就是!
當萬之武、陳二狗等人還在搜腸刮肚,想著拍下楚國公的馬屁時,人家張子曰已經開始出口成章了。
“哈哈哈,子曰說笑了,本公不過是有感而發......”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聽了張若淳這一番“文藝”煽情馬屁後,孫稷俠的心情也開始雨轉多雲了。
“噠噠噠”
忽有一白袍將軍騎馬而至。
武勇伯趙清淮利落的翻身下馬,越過眾人,匆匆步行至孫稷俠身前。
“公爺,前行十裏,便到杭州城了。”
眾將聞知杭州將至,神情均為之一振。
孫稷俠適時的“畫梅止渴”道:“列位弟兄回去告訴將士們,杭州城有幹衣暖床、美食熱湯等著大家,讓弟兄們都打起精神來!”
諸將無不奉命。
趙清淮等孫稷俠吩咐完後,又抱拳稟報:“公爺,杜都使、項郎中率杭州城文武官將百餘人,已出城五裏,久候多時。”
鬥笠之下的孫稷俠,點了點頭。
張若淳在其耳側輕語:“公爺,項氏乃江東千年世族,今後穩定浙江,奪取江南,還需項家的鼎力支持才行,萬不可慢怠。”
孫稷俠自然是知道這一點,浙江是孫家軍從清軍手中奪取的第一個省份,此地直抵南都咽喉,又是東南財賦重地之一,不管是軍事還是經濟地位,都堪稱重要之極。而孫家軍要經營好浙江,世家大族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孫稷俠不想將大權交予孔家、錢家這種沒有血性的軟骨頭世家,相比之下,項家就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有血性,有實力。
心中定好基調之後,孫稷俠遂即開口道:“怎可使功臣久候。萬之武,你去告知武信伯,就說本公讓他暫督大軍行師杭州。”
侍候在側的萬之武,抱拳稱是後,隨即前往神鴉軍傳令。
孫稷俠將頭上鬥笠微微扶正後,催動胯下戰馬,一騎當先。
趙清淮、張若淳、陳二狗、牧東晴等數十騎,各自急揮馬鞭,馭馬緊隨其後。
......
三秋桂子,十裏荷花。
在杭州城外五裏,有一方池塘。池塘中雖然水量不大,但其中荷花卻頑強的盛開著,在此時的夏雨之中,頗有一番煙雨江南之景色。
荷花亭內,杜懷仁、項戈、史介、顧青鋒等明軍高級將領都濟濟於內,至於其他上百名文武官將,則各自撐著油紙傘靜默在亭外。
“來了”
不知誰道了一聲,眾人紛紛轉頭,緊盯官道遠方。
煙雨蒙蒙之中,馬蹄重踏,濺起一片片水花。
一鬥笠蓑衣騎士,矯健的出現在眾人視野之中,而在他之後,還緊跟著數十名雄武騎士。
杜懷仁一個激靈,瞬間起身,嘴裏還不忘提醒旁側:“大兵曹(兵部職方司郎中的慣稱),國公爺來了。”
項戈聞聽此言,竟然絲毫不顧外麵正在下雨,徑直衝進了亭外雨中官道左邊垂手靜候,有項家子弟欲為其撐傘,卻被其一把推開。
其餘項家子弟和杭州城內的大小文官們見此情形,紛紛按照各自官職大小,在項戈身後排列起了整齊的隊伍。
杜懷仁和史介、顧青鋒等大將,也不甘落後,在文官們旁邊單列一伍,來迎候他們的統帥。
數百米的距離轉瞬即至,孫稷俠眼見杭州文武這麽大陣勢迎接自己,心中也不禁十分高興。
待他下鞍,見一身著明朝正五品白鶴官袍的文官位居眾官之前,心中已然有數,他熱情的迎了上去,準備與收複杭州的大功臣項郎中握手,又忽然想起此時不興這套,遂即訕訕的收回尷尬的小手。
但此時項戈顯然更懂禮節,他膝蓋彎曲,毫不猶豫的跪落在泥水之中,高呼道:“蕭山項氏,參見楚國公。”
身後的項家子弟和其他官吏,也紛紛執禮山呼。
跟在孫稷俠身後的張若淳,聽到項戈之言後,鬥笠之下的嘴角輕揚起了一抹弧度。
項戈以蕭山項氏之名義,大禮參拜孫稷俠,而非以其身上官職相稱,就說明其並不把自己看成是朱明皇朝的官員,而他此時又大禮參見孫稷俠,說明其看好的是孫氏。
那麽將項氏掛上孫氏的戰車一事,有戲!
孫稷俠不知道文人們的這些九轉大花腸,他隻是沒想到對方會行此大禮,於是急忙上前扶起項戈,隨後彎身下腰,用衣袖將項戈衣服上的泥濘擦去。
項戈眼神一亮,腳下亦靈活非常,他連退兩步避身而道:“怎可如此,怎可如此。”
張若淳看見這一幕,滿意的輕撫胡須,卻發現頜下胡須尚短。
孫稷俠起身看向周遭文武官將,情真意切。
“項郎中,杜都使,還有大家,都辛苦了。凡此中有功於國家者,本公定有厚報。”
在場眾人,頓時喜氣洋洋,大家都知道,楚國公是個說話算話的厚道人。
孫稷俠凝視在煙雨中若隱若現的杭州城輪廓,大手一揮。
“進城!”
【馬上2025了,孫大帥祝大家元旦節快樂】
官道上,一支一眼望不到頭的部伍,正穿戴著鬥笠蓑衣,冒雨向杭州城逶迤前進。在部伍的後麵,還有大量騾子馬匹,被滿身泥濘的明軍士卒,吃力的從一個個泥坑之中拉出,艱難前行,而這些騾馬拉著的都是被油布包的嚴嚴實實的火炮彈藥等軍械物資。
“人道江南花似錦,偏我來時不逢春。”
同樣是一身鬥笠蓑衣遮蔽風雨的孫稷俠,此時在萬之武、陳二狗、牧東晴等親兵的護衛下,不禁發出感慨。
這場大雨雖然緩解了江浙一帶的旱情,但是對於親率中軍兩萬北上杭州的孫稷俠來說,卻來得太不是時候了。
明軍攜帶了大量的火槍火炮,適逢大雨,大軍行動極其不便。可孫稷俠怕耽誤了前方軍情,隻好下令各部壓住速度。
緊隨其後的張若淳,聽到楚國公突發詩興,他一正神色而道:“風磐先生(張四維)作這首詩時,我大明朝還是萬國來朝的中原大國,他可能也沒有想到有一天我大明朝會淪喪到隻有半壁江山吧......但他更不會想到有一力挽狂瀾之人,會在率軍收複國土時,將他的詩句應用到此時此景之中來!”
什麽叫高級馬屁,這就是!
當萬之武、陳二狗等人還在搜腸刮肚,想著拍下楚國公的馬屁時,人家張子曰已經開始出口成章了。
“哈哈哈,子曰說笑了,本公不過是有感而發......”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聽了張若淳這一番“文藝”煽情馬屁後,孫稷俠的心情也開始雨轉多雲了。
“噠噠噠”
忽有一白袍將軍騎馬而至。
武勇伯趙清淮利落的翻身下馬,越過眾人,匆匆步行至孫稷俠身前。
“公爺,前行十裏,便到杭州城了。”
眾將聞知杭州將至,神情均為之一振。
孫稷俠適時的“畫梅止渴”道:“列位弟兄回去告訴將士們,杭州城有幹衣暖床、美食熱湯等著大家,讓弟兄們都打起精神來!”
諸將無不奉命。
趙清淮等孫稷俠吩咐完後,又抱拳稟報:“公爺,杜都使、項郎中率杭州城文武官將百餘人,已出城五裏,久候多時。”
鬥笠之下的孫稷俠,點了點頭。
張若淳在其耳側輕語:“公爺,項氏乃江東千年世族,今後穩定浙江,奪取江南,還需項家的鼎力支持才行,萬不可慢怠。”
孫稷俠自然是知道這一點,浙江是孫家軍從清軍手中奪取的第一個省份,此地直抵南都咽喉,又是東南財賦重地之一,不管是軍事還是經濟地位,都堪稱重要之極。而孫家軍要經營好浙江,世家大族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孫稷俠不想將大權交予孔家、錢家這種沒有血性的軟骨頭世家,相比之下,項家就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有血性,有實力。
心中定好基調之後,孫稷俠遂即開口道:“怎可使功臣久候。萬之武,你去告知武信伯,就說本公讓他暫督大軍行師杭州。”
侍候在側的萬之武,抱拳稱是後,隨即前往神鴉軍傳令。
孫稷俠將頭上鬥笠微微扶正後,催動胯下戰馬,一騎當先。
趙清淮、張若淳、陳二狗、牧東晴等數十騎,各自急揮馬鞭,馭馬緊隨其後。
......
三秋桂子,十裏荷花。
在杭州城外五裏,有一方池塘。池塘中雖然水量不大,但其中荷花卻頑強的盛開著,在此時的夏雨之中,頗有一番煙雨江南之景色。
荷花亭內,杜懷仁、項戈、史介、顧青鋒等明軍高級將領都濟濟於內,至於其他上百名文武官將,則各自撐著油紙傘靜默在亭外。
“來了”
不知誰道了一聲,眾人紛紛轉頭,緊盯官道遠方。
煙雨蒙蒙之中,馬蹄重踏,濺起一片片水花。
一鬥笠蓑衣騎士,矯健的出現在眾人視野之中,而在他之後,還緊跟著數十名雄武騎士。
杜懷仁一個激靈,瞬間起身,嘴裏還不忘提醒旁側:“大兵曹(兵部職方司郎中的慣稱),國公爺來了。”
項戈聞聽此言,竟然絲毫不顧外麵正在下雨,徑直衝進了亭外雨中官道左邊垂手靜候,有項家子弟欲為其撐傘,卻被其一把推開。
其餘項家子弟和杭州城內的大小文官們見此情形,紛紛按照各自官職大小,在項戈身後排列起了整齊的隊伍。
杜懷仁和史介、顧青鋒等大將,也不甘落後,在文官們旁邊單列一伍,來迎候他們的統帥。
數百米的距離轉瞬即至,孫稷俠眼見杭州文武這麽大陣勢迎接自己,心中也不禁十分高興。
待他下鞍,見一身著明朝正五品白鶴官袍的文官位居眾官之前,心中已然有數,他熱情的迎了上去,準備與收複杭州的大功臣項郎中握手,又忽然想起此時不興這套,遂即訕訕的收回尷尬的小手。
但此時項戈顯然更懂禮節,他膝蓋彎曲,毫不猶豫的跪落在泥水之中,高呼道:“蕭山項氏,參見楚國公。”
身後的項家子弟和其他官吏,也紛紛執禮山呼。
跟在孫稷俠身後的張若淳,聽到項戈之言後,鬥笠之下的嘴角輕揚起了一抹弧度。
項戈以蕭山項氏之名義,大禮參拜孫稷俠,而非以其身上官職相稱,就說明其並不把自己看成是朱明皇朝的官員,而他此時又大禮參見孫稷俠,說明其看好的是孫氏。
那麽將項氏掛上孫氏的戰車一事,有戲!
孫稷俠不知道文人們的這些九轉大花腸,他隻是沒想到對方會行此大禮,於是急忙上前扶起項戈,隨後彎身下腰,用衣袖將項戈衣服上的泥濘擦去。
項戈眼神一亮,腳下亦靈活非常,他連退兩步避身而道:“怎可如此,怎可如此。”
張若淳看見這一幕,滿意的輕撫胡須,卻發現頜下胡須尚短。
孫稷俠起身看向周遭文武官將,情真意切。
“項郎中,杜都使,還有大家,都辛苦了。凡此中有功於國家者,本公定有厚報。”
在場眾人,頓時喜氣洋洋,大家都知道,楚國公是個說話算話的厚道人。
孫稷俠凝視在煙雨中若隱若現的杭州城輪廓,大手一揮。
“進城!”
【馬上2025了,孫大帥祝大家元旦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