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作為孫稷俠的起兵之地,承載了孫家軍許多的重要使命,它除了是大都督府所在地外,還是孫家軍屯兵的大本營,以及重要的兵員補充地等等,除了這些之外,潭州還有著另外一項不為人知的使命,孫家軍最重要的軍器監就部署在這裏,這十萬大軍的刀槍火器和甲胄等軍中重器,最主要的來源就是來自潭州的軍工基地。


    在天馬山軍營以北約五十裏外,湘江有一條支流大河流經此處,當地人將這條大河喚作漣水,漣水在這個名為金牛灣的地方形成了一個回水灣,經年累月的回水沉積,使得金牛灣形成了一個方圓三四裏的沉積洲。


    金牛灣這裏原住有二十幾戶人家,男耕女織,過著平靜的生活。但自從半年前開始,隨著十幾個大水車在漣水中架起後,金牛灣裏平靜的生活就被打破了,僅僅半年時間,這裏興建起了一片大大小小的作坊和工場,後來官府還在此處修建了圍牆,將作坊、工場和外圍的居民隔開,並在此處專門設置了一個管理這片作坊和工場的機構——軍器監。


    這個軍器監是怎麽來的呢?


    孫稷俠在潭州編練新軍之時,時值長沙朝廷初立,兵部和工部都隻是個空殼子,兵器庫裏麵空的可以跑馬,新軍急需的甲胄火器戰馬等武備物資,大部分都是孫稷俠挖空心思自籌的,愁得他頭發都掉了不少。從那時候起,孫稷俠就意識到一條完整的軍備生產線,對於一支軍隊的重要性,於是在當時軍餉都極度緊張的情況下,他還是咬緊牙齒,從褲腰帶裏省下了一筆五萬兩的銀子,再加上從黃思勉家族之內籌集到了一筆款子,合計十三萬兩銀子,全部被孫稷俠砸到了金牛灣這片地頭上,這才興建起了孫家軍自己的甲坊署和兵器署,並且設置了軍器監以作管理。


    軍器監對孫家軍的發展壯大,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後麵隨著經濟的好轉,孫稷俠又繼續砸錢,在這裏新建了火器署和大大小小的零件作坊、工場,這才達到了現在的這片規模。


    在弘光朝以前,掌管明朝軍器製造業的具體機構是工部虞衡清吏司管轄的軍器局以及內府管轄的兵杖局。另外,軍器製造的倉庫(戊字庫和廣積庫)也是工部管轄的。其中戊子庫儲藏的是弓箭盔甲等物品,廣積庫儲藏的是硫磺、硝石等物品。隨著甲申之變,北京陷落後,明朝的軍器局、兵杖局、兵器庫,先後被順軍和滿清占領,其中大量的武備全部白給了二者,最讓人痛心的是成千上萬的工匠痛失敵手。


    到了弘光朝,南京作為大明朝的陪都,一直都保持了與北京相同的軍器規模,但是由於南方承平日久,兵器庫裏囤積的軍械武備早已腐朽不堪,許多刀槍甲胄的生產日期甚至可以追溯到太祖和成祖時期。另外,由於大明朝曆來對工匠的福利待遇就不重視,導致了這些工匠們對朝廷安排的軍備生產任務敷衍了事,許多軍器粗製濫造,特別是明軍對敵最厲害的火銃甚至無法被擊發,真正成了燒火棍一樣的物件,所以我們分析起明軍戰力低下的原因,其實有很多,而軍備武器方麵的差勁,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南京陷落後,朱聿鍵的長沙朝廷在明軍軍備武器方麵就更不用說了,其具體情況與弘光朝相比,更加窘迫。南京還在時,弘光朝廷至少還擁有兩千名世居南京的匠戶,工部的底子還在那裏,隻要君主稍加振作,軍器複興還是很有希望的。長沙朝廷則不然,完全是吃湖南的老底子,湖南作為地方,底子怎麽可能比得上南京?當時長沙朝廷的工部甚至湊不齊五百個工匠,軍備武器的生產線更加薄弱,每個月能造出五副甲、二十條火銃就算不錯了,幾近於無。


    孫稷俠在金牛灣建立軍器監後,除了向工部要了一百多名鐵匠外,還通過或威逼、或利誘的手段,在湘贛粵等省份招募各式匠戶一千餘人,充實金牛灣各軍器署坊。除此之外,孫稷俠在南征廣州之時,還從澳門、廣州等地,重金招募了二十多個懂得製造燧發槍的番人,前來金牛灣進行燧發槍的製造和改良,可以說孫稷俠為了建立健全這個金牛灣軍工基地,傾注了許多的心血。


    孫稷俠設置的這個軍器監,乃大都督府之下的內設機構,他將軍器監的主官監正定為正四品官職,比諸司參軍錄事的官階還高一階,由此可見孫稷俠對軍器監的重視程度。而對於監正的人選,他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軍器監的現任監正名叫陳文功,乃明末著名科學專家徐光啟的外甥陳於階之子,名門之後。


    說起來陳文宮能當這個監正也是有一番故事,去年弘光皇帝丟棄南京出逃後,南京城內的眾多高官勳貴最終降清,但當時一支駐守在南京城雞鳴山象台上的明軍寧死不降,陳於階正好是作為火炮專家協守於此,隨後這支明軍遂遭八旗兵圍殺,陳於階等將士拚死抗擊,但終究因寡不敵眾,戰死於山象台之上。陳於階臨死前,將舅舅徐光啟和自己窮極一生研究的火器圖紙托付給了老仆宋千,並由宋千冒死從清軍手中送到了少主陳文功手中,此後,陳文功強忍悲痛,懷揣著軍國重器,一路跋山涉水來到了長沙,準備獻於朝廷,剛好遇上孫稷俠向工部討要工匠,陳文功遂進入了孫稷俠視野之中。當孫稷俠得知陳文功乃徐、陳之傳人後,他欣喜若狂,立馬就任命陳文宮為軍器監的監正,管轄整個金牛灣各署各坊。


    陳文功上任監正後,到底是出自名門之後,金牛灣軍工基地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條。在工匠方麵,他將金牛灣裏的工匠分為了四個等級,最高級的被稱為巨匠,其次為大匠,再次為中匠,最次為小匠。


    不同等級的工匠享受不同待遇,巨匠每月得錢十兩,大匠七兩,中匠四兩,小匠二兩,縱觀明朝曆史,工匠一直以來都是作為賤戶存在,從來沒有過這麽高的待遇,所以在高薪的刺激下,工匠們工作熱情高漲。陳文功為了防止工匠弄虛作假、以次充好,還特地製定了各項追責製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在每一件生產出來的軍工武器上刻上匠戶的名字,若是日後有假、次者,第一時間就是追究製造者的責任。


    在這種賞罰並舉的措施下,金牛灣裏軍械武備的生產產量很快走上了正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荔枝也上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荔枝也上火並收藏隆武:朱與孫,共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