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雪夜定謀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 作者:吃荔枝也上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弘光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入夜,天降大雪,將大戰方休的貴州披上了一層銀裝素裹,天地間,隻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貴陽城裏的某個湖邊府苑,長亭舊廊,紅瓦灰牆,飛簷屋脊,無一不展示著此處主人的身份顯赫。
一盞盞明黃的夜燈將這方寸之地,照亮的如同白晝一般。在這個寧靜祥和的雪夜,府苑內外,卻布滿了崗哨林立、戒備森嚴的甲士,即使漫天的風雪落在這些雄壯甲士的身上,直至隻剩下兩個轉溜溜的眼睛,他們也沒有絲毫動靜,仿佛就是矗立在此處的一座座雕像,履行著自己的守衛職責,因為這裏是征討四方不臣,威孚西南的五省總督孫稷俠孫大帥的駐蹕之處。
在貴州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李玉承李總兵,現在就在這座府苑裏的書房,畢恭畢敬的向孫大帥見禮。
“玉承,這段時間你辛苦了,這貴州局勢複雜多變,原以為是最容易平定的一個省份,最後成了最難打的一個地方,這是我的失誤。”
“大帥,您言重了,是玉承沒有完成大帥的既定方針,這才讓大帥你跋山涉水,打完雲南又來打貴州,玉承慚愧萬分矣”
......
二人一路走來,亦師亦友,早已經不分彼此,可以說在孫稷俠的這十萬大軍之中,能得大帥十分之信任的,唯玉承一人耳!
孫李二人寒暄過後,開始了此次密談的重點,西南戰後布局。
西南平定後,吏部已經向粵、桂、雲、貴四省絕大部分府州縣,委派了官員進行地方的治理,因為是動兵打下來的,所以長沙朝廷對這四省地方的控製力度空前強化,相信在不久之後,戶部也可以在這些省份進行正常的稅收活動了,長沙朝廷自此之後便真正擁有了粵、桂、雲、貴、湘、贛六省之地,地盤和實力相比之前擴大了兩倍之多,特別是占據了經濟重鎮廣州,強大的海貿可以讓長沙朝廷快速的回血壯大自己,為此孫稷俠還特地將甲秀軍放在了廣州駐軍,雖然比全盛時期的南京朝廷還有差距,但是長沙朝廷有了自己的大後方基本盤,不像之前那般頂在了抗清的第一線,既沒有自己穩固的基本盤,又沒有一支能打的軍隊,現在的情況可以說是好很多了,這讓遠在長沙的朱聿鍵,也不似從前那般,每日眉頭緊皺,據說現在每頓飯能吃兩碗飯了。
但作為軍事頭腦人物,孫稷俠遠遠不能止步於此,安逸於現狀,隻會讓他們坐以待斃,隨後和前麵的幾個朝廷一樣,身死國滅。
“玉承,打完西南後,你認為我們是該東征還是西討?或者北伐?”,孫稷俠問出了這段時間他一直思考的一個戰略問題,這直接影響了他的落子。
作為孫稷俠麾下頭號戰將,他自然清楚孫稷俠說的所謂東征、西討和北伐,是指的什麽。
東征是指進兵福建、浙江,反攻江蘇,奪取南京這條路,這是士大夫最熱衷的話題,據幕府左司馬易政道傳回來的消息,可知這種戰略思想在長沙城裏大有市場,為何?
南京乃是太祖孝陵所在之地,也是大明朝的陪都之一,占據了南京,也就意味著在法理上擁有了更高的地位,那不管是魯王還是桂王,都沒法跟朱聿鍵來爭法統了,除非是他們打下更高地位的北京城才行,所以長沙朝廷裏的許多官員都支持這條路線,他們,正在迫不及待的想當從龍之臣了,可這條路真的行嗎?
西討,則是進兵四川。
巴蜀之地曆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自古就有“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未平蜀先平”一說,如果說要平定天下,那麽必須先平定巴蜀才行。
從地形上說,這裏屬於一個封閉的高原盆地地區,進可攻,退可守,即使天下全失,得此地仍然可以稱王稱帝數十年,蜀漢之例就是明證。
從現實意義上來說,四川乃“沃野千裏,天府之土”也,這裏是重要的糧倉,同時人口眾多,又能提供源源不斷的兵員,雖然這些年被張獻忠的大西政權霍霍的不行,又逢吳三桂入川,戰火連天,屠殺遍地,百姓死傷和流亡者眾多,但是畢竟基礎在那裏,隻要細心經營,四川恢複生機並不需要多久的時間。
北伐,則是直接從湖南、江西攻入湖北、安徽之地,在奪取武昌、鳳陽、亳州等地,再以這些地盤為前進基地,成橫掃中原之勢,滿清在這些地方的統治並不穩固,士紳民眾大多心向大明,隻要王師北定中原,必然能望風影從,隻要能在中原成勢,那麽明軍就能趁勢反攻河北、山東、山西之地,待時局一變,反攻北京之日就在眼前。
李玉承輕輕抿了一口茶,緩緩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帥,玉承以為東征是不行的,江南是賦稅重地,我大明朝祖宗衣冠之地,其重要性對我們意義非凡,同樣的,清廷也明白這一點,他們一定會在江南布置重兵,尤其是南京城!以我軍目前之實力,要打下江南恐怕還是很有難度的,即使打下來了,恐怕也會損失不小,將會損失我們未來北伐中原的元氣。”
孫稷俠點了點頭,靜待下文。
“至於北伐,我以為也是不行的,中原之地,支持我王師者甚多,但實則清軍在這些地方的基礎遠比在江南牢固,江南局勢,我們尚且難以應對,更何況是中原呢?而且最重要的是北地地勢平坦,一馬平川,清軍以騎射奪取天下,我軍目前騎兵唯有踏白軍七千人馬,其餘都是步軍和火器兵,以目前的軍事實力配置,我軍也不適宜北伐。大帥,玉承千言萬語,唯有一言,軍爭萬不可寄托於須臾縹緲的運氣呀!”,李玉承語重心長的勸諫道。
經過這些年的戰爭洗禮,李玉承已經逐漸褪去了青澀,成長為了一名有著出色的戰略頭腦的帥才,這正是孫稷俠想要的,他欣慰的看向了李玉承,可以給他更大的重任了。
“玉承,汝之想法,與吾不謀而合!”
二人對視片刻,隨即相視一笑。
窗外,鵝毛大的雪花下的更大了,而在那鵝毛大雪中覆蓋著的庭院裏,還有一人傲然站立其中,風雪不能使其折腰!
貴陽城裏的某個湖邊府苑,長亭舊廊,紅瓦灰牆,飛簷屋脊,無一不展示著此處主人的身份顯赫。
一盞盞明黃的夜燈將這方寸之地,照亮的如同白晝一般。在這個寧靜祥和的雪夜,府苑內外,卻布滿了崗哨林立、戒備森嚴的甲士,即使漫天的風雪落在這些雄壯甲士的身上,直至隻剩下兩個轉溜溜的眼睛,他們也沒有絲毫動靜,仿佛就是矗立在此處的一座座雕像,履行著自己的守衛職責,因為這裏是征討四方不臣,威孚西南的五省總督孫稷俠孫大帥的駐蹕之處。
在貴州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李玉承李總兵,現在就在這座府苑裏的書房,畢恭畢敬的向孫大帥見禮。
“玉承,這段時間你辛苦了,這貴州局勢複雜多變,原以為是最容易平定的一個省份,最後成了最難打的一個地方,這是我的失誤。”
“大帥,您言重了,是玉承沒有完成大帥的既定方針,這才讓大帥你跋山涉水,打完雲南又來打貴州,玉承慚愧萬分矣”
......
二人一路走來,亦師亦友,早已經不分彼此,可以說在孫稷俠的這十萬大軍之中,能得大帥十分之信任的,唯玉承一人耳!
孫李二人寒暄過後,開始了此次密談的重點,西南戰後布局。
西南平定後,吏部已經向粵、桂、雲、貴四省絕大部分府州縣,委派了官員進行地方的治理,因為是動兵打下來的,所以長沙朝廷對這四省地方的控製力度空前強化,相信在不久之後,戶部也可以在這些省份進行正常的稅收活動了,長沙朝廷自此之後便真正擁有了粵、桂、雲、貴、湘、贛六省之地,地盤和實力相比之前擴大了兩倍之多,特別是占據了經濟重鎮廣州,強大的海貿可以讓長沙朝廷快速的回血壯大自己,為此孫稷俠還特地將甲秀軍放在了廣州駐軍,雖然比全盛時期的南京朝廷還有差距,但是長沙朝廷有了自己的大後方基本盤,不像之前那般頂在了抗清的第一線,既沒有自己穩固的基本盤,又沒有一支能打的軍隊,現在的情況可以說是好很多了,這讓遠在長沙的朱聿鍵,也不似從前那般,每日眉頭緊皺,據說現在每頓飯能吃兩碗飯了。
但作為軍事頭腦人物,孫稷俠遠遠不能止步於此,安逸於現狀,隻會讓他們坐以待斃,隨後和前麵的幾個朝廷一樣,身死國滅。
“玉承,打完西南後,你認為我們是該東征還是西討?或者北伐?”,孫稷俠問出了這段時間他一直思考的一個戰略問題,這直接影響了他的落子。
作為孫稷俠麾下頭號戰將,他自然清楚孫稷俠說的所謂東征、西討和北伐,是指的什麽。
東征是指進兵福建、浙江,反攻江蘇,奪取南京這條路,這是士大夫最熱衷的話題,據幕府左司馬易政道傳回來的消息,可知這種戰略思想在長沙城裏大有市場,為何?
南京乃是太祖孝陵所在之地,也是大明朝的陪都之一,占據了南京,也就意味著在法理上擁有了更高的地位,那不管是魯王還是桂王,都沒法跟朱聿鍵來爭法統了,除非是他們打下更高地位的北京城才行,所以長沙朝廷裏的許多官員都支持這條路線,他們,正在迫不及待的想當從龍之臣了,可這條路真的行嗎?
西討,則是進兵四川。
巴蜀之地曆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自古就有“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未平蜀先平”一說,如果說要平定天下,那麽必須先平定巴蜀才行。
從地形上說,這裏屬於一個封閉的高原盆地地區,進可攻,退可守,即使天下全失,得此地仍然可以稱王稱帝數十年,蜀漢之例就是明證。
從現實意義上來說,四川乃“沃野千裏,天府之土”也,這裏是重要的糧倉,同時人口眾多,又能提供源源不斷的兵員,雖然這些年被張獻忠的大西政權霍霍的不行,又逢吳三桂入川,戰火連天,屠殺遍地,百姓死傷和流亡者眾多,但是畢竟基礎在那裏,隻要細心經營,四川恢複生機並不需要多久的時間。
北伐,則是直接從湖南、江西攻入湖北、安徽之地,在奪取武昌、鳳陽、亳州等地,再以這些地盤為前進基地,成橫掃中原之勢,滿清在這些地方的統治並不穩固,士紳民眾大多心向大明,隻要王師北定中原,必然能望風影從,隻要能在中原成勢,那麽明軍就能趁勢反攻河北、山東、山西之地,待時局一變,反攻北京之日就在眼前。
李玉承輕輕抿了一口茶,緩緩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帥,玉承以為東征是不行的,江南是賦稅重地,我大明朝祖宗衣冠之地,其重要性對我們意義非凡,同樣的,清廷也明白這一點,他們一定會在江南布置重兵,尤其是南京城!以我軍目前之實力,要打下江南恐怕還是很有難度的,即使打下來了,恐怕也會損失不小,將會損失我們未來北伐中原的元氣。”
孫稷俠點了點頭,靜待下文。
“至於北伐,我以為也是不行的,中原之地,支持我王師者甚多,但實則清軍在這些地方的基礎遠比在江南牢固,江南局勢,我們尚且難以應對,更何況是中原呢?而且最重要的是北地地勢平坦,一馬平川,清軍以騎射奪取天下,我軍目前騎兵唯有踏白軍七千人馬,其餘都是步軍和火器兵,以目前的軍事實力配置,我軍也不適宜北伐。大帥,玉承千言萬語,唯有一言,軍爭萬不可寄托於須臾縹緲的運氣呀!”,李玉承語重心長的勸諫道。
經過這些年的戰爭洗禮,李玉承已經逐漸褪去了青澀,成長為了一名有著出色的戰略頭腦的帥才,這正是孫稷俠想要的,他欣慰的看向了李玉承,可以給他更大的重任了。
“玉承,汝之想法,與吾不謀而合!”
二人對視片刻,隨即相視一笑。
窗外,鵝毛大的雪花下的更大了,而在那鵝毛大雪中覆蓋著的庭院裏,還有一人傲然站立其中,風雪不能使其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