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孫稷俠虎視南方之時,北方也正在發生一場巨大的風暴。


    清廷入關後,由於是以小族禦大國,統治環境非常不穩定,所以允許漢人依舊保持原有的衣冠服飾,即使是在清廷朝堂上,投降滿清的漢臣也依舊保持著原有漢服衣冠,大大提升了漢臣們的認同感,上朝時滿清金錢鼠尾鞭子站一邊,漢臣們就站在另一邊,井水不犯河水,保持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但是隨著一個人的出現,這種微妙的平衡被打破。


    此人名為孫之獬,於明朝天啟二年考中進士,獲授庶吉士一職,隨後擔任翰林院檢討。


    彼時正值宦官魏忠賢當道,孫之獬為求榮華富貴,毅然決定投靠魏忠賢。然而,崇禎皇帝登基後,孫之獬被歸入閹黨之列,遭到削職為民的處罰。從孫之獬在明朝的履曆來看,他顯然不是一個正直之士,因此他日後為清朝效力也就不足為奇。


    清軍入關後,大批明朝舊臣被任用,而孫之獬這樣的小人也被清廷重新起複。孫之獬歸順清廷後,因為其善於揣摩上意,且此人無臉無皮、恬不知恥,自然得到了多爾袞的重用,被封為禮部右侍郎,他本人當上侍郎後,得意洋洋,認為自己終於找到了一條康莊大道,於是更加想盡辦法討好新主子。


    其實誰都知道,多爾袞重用孫之獬,也隻不過是在利用他,而不是真的器重他,畢竟很多時候,上位者有些事情自己不方便出麵處置,需要像孫之獬這樣的人來出麵當黑手套。


    孫之獬一心想著如何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權力,為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他開始將目光盯在了辮子和服飾上麵,因為他敏銳的察覺到了多爾袞對漢人的衣冠服飾非常厭惡,特別是頭發。


    其實早在清朝入關之後,多爾袞便已經頒布過剃發令,但卻引發了漢族人民的強烈抵抗和不滿情緒,導致這一政策始終未能得到有效執行。


    孫之獬在察覺到多爾袞的意圖後,將此視為一個向新主子表達忠誠和獻媚的絕佳機會。


    於是,在九月的一次上朝時,他毅然決然地剃掉頭發,蓄起辮子,並換上滿族官員的服飾,然而孫之獬卻沒有想到自己這樣的行為貽笑大方。


    當孫之獬來到朝堂時,漢族大臣們對他的滿人裝扮表示不屑,認為他既然已經選擇了滿族的服飾,就不應再站在漢族大臣之列。


    與此同時,滿族大臣們也因他的漢人身份而不願接納他。這使得孫之獬陷入了極為尷尬的境地,隻能孤零零地站在中間,不知該如何自處。


    孫之獬當天的行為,成為滿朝文武的笑柄。


    退朝後,孫之獬越想越氣,明明自己是在表忠心,結果卻兩麵不討好。


    孫之獬心想,你們不是要嘲笑我嗎,那我就讓你們所有人都這副打扮,看你們還笑不笑我。


    於是,孫之獬就上了一份奏折,稱:\"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發之製,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


    多爾袞看後,覺得這個孫之獬真是能來事兒,多爾袞就喜歡這樣的臣子,而且他認為孫之獬說得十分有道理。


    適逢清廷已經占據了整個北中國,現在的勢力已經不是當時剛剛入關時那樣的虛弱與不穩定了,經過長達一年的治理,清廷對北中國已經有相當大的控製力度了。


    所以,多爾袞再次頒布\"剃發令\",這一次他規定:\"全國官民,京城內外限十日,直隸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發\",同時又喊出了\"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口號。


    清廷的剃發令引發了漢人百姓的極大抵觸情緒,從古至今,漢人就以“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來要求自己,不敢有絲毫損傷。


    曹操行軍時,踏壞麥田都是以割發代首,可見這頭發對於漢人有多多重要。剃發令一出,清廷控製的地域,從北到南處處烽煙。北京的百姓不肯剃發,紛紛外逃。沒有逃出去,又不肯剃發的百姓,全部被清軍殺害。


    剃發令傳至山東,山東百姓民意洶洶,範縣人梁敏趁機組成義軍對抗清軍,號榆園軍,先後攻克曹州、濮州、定陶、城武四城,並擁立明忠義王,建都曹州為魯王,改元天正,之後又連克巨野、東明兩城,清廷一時大震。


    多爾袞急忙調集了山東、直隸兩地重兵圍攻榆園軍,但義軍在梁敏、張七、劉紹武的領導下,采取地道戰與遊擊戰術,多次粉碎了清軍圍剿。


    他們不僅在榆林內修挖了縱橫交錯的地道,還在榆林之外\"常穿地道甚遠\"。利則出而襲擊,\"急則潛行以遁\",\"不明出入,屢敗官軍\",大打遊擊戰。


    山東的清兵來剿,他們就打回直隸開州;直隸清兵來犯,他們又打回山東,在遊擊戰中消滅了大量清兵,爭來再度\"日熾\"之盛勢。與此同時,膠東人於七和魯南人王俊也發動了農民起義,清軍在魯地陷入了曠日持久的平亂戰爭。


    除了山東百姓發動起義外,原明朝常州府江陰典史閻應元、陳明遇將江陰清廷官員全部誅殺,並號召江陰百姓組成義軍,舉旗抗擊滿清的暴政。


    江陰百姓抗清的消息傳至常州府以後,清廷常州知府宗灝派兵丁三百人趕來鎮壓,隨後被江陰義民殲滅於秦望山下。


    其後江陰軍民又多次打退小股清軍的進攻,清廷不得已隻好調遣鳳廬提督劉良佐帶兵鎮壓江陰起義,劉良佐率軍趕到江陰後,苦戰不下,於是在城下搭建牛皮帳篷,挖掘壕溝,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江陰士民由此進入了漫長而又慘烈的守城之戰。


    孫之獬為揣摩上意而搗鼓出來的剃發令,雖然坑害了無數漢人百姓,但也由此引發了無數有血性的漢人組成了義軍進行抗爭,在一定程度上為南方明軍減輕了軍事壓力,讓清廷一時無法南顧,為孫稷俠的“統一”南方提供了寶貴的時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武:朱與孫,共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荔枝也上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荔枝也上火並收藏隆武:朱與孫,共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