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動亂(壹)
半個時辰以後,後宮的女人們幾乎都齊聚在明宸湖周圍,這是宮中現下最安全的地方。突如其來的火事令得這些平時養尊處優的娘娘們手腳慌亂,恐懼得不知如何是好,哭喊啜泣地比比皆是,好在仍有幾個心智清明見得了陣勢的,蹙眉不動地站在原地,不斷讓侍衛將新的情況稟報上來。
“娘娘。”一名青衣侍衛自遠處邊跑邊喘著氣朗聲報道,連行禮都來不及便語氣鏗鏘道:“從永安門一直到南十六宮,到處都是火光一片,據最早發現的公公們說,大火是從過了西宮舊殿的地方開始燒起來,火勢蔓延得極快,燒到十六宮時才不過半刻,好在西宮僻靜,不過前陣被皇上罰至西宮獨居的馮才人被煙熏暈了過去,被人抬出來往太醫局送了……”
“報——”拉長嗓子的聲音遠遠傳來,兩名侍衛汗流浹背地跪在眾嬪妃麵前道:“皇宮北角也開始起火,火勢危急,且燒的地方分散得極遠,像是有人故意縱火,火勢根本不可控製。”
“稟娘娘,西南門的站崗士兵被刺殺了,有大量刺客混入宮中,沿著西南門已經發現了三十多具屍體,這還隻是暫且發現的,應該遠遠不止這個數目。”又一聲疾呼傳來,一名侍衛跪在地上大聲稟報。
所有人渾身一顫,有膽小的宮嬪幹脆腿腳一軟地倒坐了下去,聲音發著顫,“火是從西宮燒起來的?聽說西宮舊殿有許多是停放前朝因受刑而死的屍首的善人堂,這火起得如此詭異,會不會是……會不會是前朝冤魂舊魄來……”
她話未說完諸多女人都聞之戰栗,哭喊聲越來越大,七嘴八舌的議論之聲越發雜亂,更有甚者跪在地上祈求菩薩保佑……站在人群中沉默良久的蕊嬪忽而朗聲喝道:“都別哭了!所有人都安靜下來!”
啜泣哭喊中的宮嬪們被蕊嬪這一聲喝得呆住,她們原本就嚇得六神無主,這突然地一喝更是叫她們猛然一怔,蕊嬪掃眸看了一眼聚集在明宸湖畔的眾人,沉聲對來報的其中一對侍衛道:“你們二人,仔細查清楚各宮室妃嬪是否都已經轉移到了安全地方,帶一隊人從這裏開始仔細搜查,有沒有漏掉哪一個,或是被困在宮室之中還沒出來,所有人數給我查清楚,全部聚集到這裏來。”
“喏。”
她頷了頷首,接著道:“你,迅速帶人查清楚西南門被刺殺的都有哪些人,再命一隊人仔細搜查闖入宮中的刺客行跡。”
“喏。”
“你立刻駕馬去城中虎賁將軍處報告此事,越快越好,再另外安排人加急追上今晨皇上出征的隊伍,說是都城有異,將宮中情況一五一十全部說清楚。”
謝盂蕊回頭看了看身後的眾妃嬪,此刻一雙按捺住情緒的鎮靜雙眸掃過王馥之身上,揚聲道:“你們全都仔細回想一下,平素交往的姐妹,還有誰沒在這其中,有沒有知道遺漏了的人,馬上告訴我。”
人群中寂靜了片刻,王馥之首當其中站出來,淡淡道:“本宮在火勢起來之前,曾在錦成殿附近的甬道裏遇見了玉嬪,她蒙著麵,行跡鬼祟,此刻,並不在人群當中。”
蕊嬪聞言抬眸在人群中掃視了一圈,果真不見玉嬪人影,朗聲問道:“玉笙宮的首領太監和姑姑可在?”
話音剛出,她腕間突然一涼,被王馥之輕握住,靠得極靜地低語了一聲:“蕊嬪娘娘,現在不是管這些的時候。”語畢迅速將袖中一枚符印放入蕊嬪掌心,道:“這是王氏與虎賁的配玨,雖不能調配虎賁大軍,此種危急關頭應該也能應急了。”
“娘娘,臣妾在人群中並沒看見魏姫公主的身影。”
蕊嬪赫然抬眸,剛要下令去找,卻被一聲報告打斷:“娘娘,出大事了!宮外元安長街、東門捷徑、禦溝古井、北民居、敬平王府、昭民集市,全都莫名其妙起了大火,城中起了大動亂,四處燒殺搶掠,不論民居還是商鋪都遭擄劫,城中街道上一片混亂,場麵根本無法把持!”
那人語畢,她向後倒退了一步,僵愕了一刹那張口問:“有人造反麽?知不知道是何人帶的頭?元安城出了這麽大的事,城中留駐的禦營軍呢?驍騎營呢?虎賁兵呢?他們都不知曉嗎?”聲音是已無法克製的顫抖。
整個宮中的妃嬪錯愕地呆在原地,此時此刻,她們連哭都不敢哭了,這個晚上發生了太多事情,宮中沒有主張大局之人已是讓她們六神無主,這一刻,她們都開始瑟瑟發抖,呆滯地站在原地,但凡有人來報,都條件反射地抬起頭來害怕起報告的侍衛,生怕再聽到更加恐怖的消息。
那人回道:“回娘娘,這動亂來得太過突然,城中帶頭燒殺搶掠的都是再普通不過的百姓,他們有的是普普通通的走卒商販,有的是運鏢至都城的鏢師,有的是在太學門前算命的測字先生,甚至有的是王府中的下人,初略觀察完全是沒有聯係的泛泛之輩,卻像是有組織一樣,區區半個時辰之內就引發了元安城中巨大的動亂,此時城中參與動亂的,大概已有數萬人了。首先發現動亂的是禦營軍的參將,帶了皇城內城幾乎全部兵士出去鎮壓,發現引起騷亂的全部是普通百姓,沒有上級命令不敢隨意用武力傷害,沒想到片刻之內這動亂竟一發不可收拾,禦營軍立即通知了皇城中的驍騎營,隻是城中九條主街已被全部堵死,人群連綿不絕的湧向皇城中心,驍騎營根本沒有辦法進去,隻得下馬維持秩序鎮壓,然而內城這點數量的兵士,在幾萬人的大動亂麵前幾乎是杯水車薪。”
王馥之聞言,麵色陰沉,雙手顫抖著從蕊嬪手中奪過那符令,交至那兵士手中,顫聲道:“把這個交給禦營軍參將,讓他立馬派人通知駐守京郊的虎賁大軍,這塊符令能調多少就調多少,以最快的速度集結到虞王宮前抵擋動亂。”
“喏。”
“等等。”那人依言轉身要走,卻被王馥之一聲喊住。
“皇後娘娘還有何吩咐?”
“你去查查一個時辰以前,毓合門外發生了什麽事,今晚元安城中是何人在放煙火,立馬報給我。”
“喏。”
此時的元安城中心,瘋狂的嘶吼聲從四麵八方傳來,人群都聚集在九條主街之上,所有的人們像是一群瘋子一般撞開街道兩旁一間間的商鋪,然而蜂擁而入地搶奪店內財物金銀,燒殺搶掠,紅著眼睛揮舞著手中的兵器,說是兵器,卻不如說是隨手撿到的棍棒樹枝,跟隨著巨大的人群湧動在街頭,揚起臉孔,揮舞著拳頭,如同從血海裏爬出的行屍走肉一般山呼海嘯在街頭。
此刻蹲坐在一座王府屋簷上的男子,身著一身大紅色錦緞喜袍,城中通天的火光映得他那張臉越發驚為天人,此刻他手中叼玩著一支樹棍,意興闌珊地低頭看著長街上那些瘋狂的人們,一張白皙俊逸的臉有些微微扭曲,雙眉更是難得地微蹙,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口中喃喃地譏誚道:“玉玉怎麽知道我要來?為了歡迎我,居然搞出這麽大陣勢?這也太誇張了吧。”
他眨巴了一下纖長的睫羽,看著元安城中形勢,腦中卻不由有些困惑。
幾日前策反的大軍已過了長河,然而太後卻去了景穆郡遲遲未歸,若按照之前與今上約定的計劃,他應是在明日清晨領軍在順著江北大營而上的滁水之地與禦駕親征的兵馬正麵交鋒,公子恪如約已經禦駕親征,可他卻突然變故了。
沒錯,所有的大軍都按照原計劃埋伏在滁水,唯獨他率著一小隊兵馬獨自從元安西麵入城。並非他變卦,而是今上雷霆手段,實在叫他心中並不放心,這一路以來都太過順利,順利得他不敢想象與麵對即將到來的那一刻,他下定決心要做的,此生最有意義的一件事。若他此生以死之舉隻為了救太後與爹爹,那麽他,至少也該要親眼看看他們平安無恙。若是他應約帶著所有大軍去滁水自投羅網,接下來的一切,他不敢想……虞王會否放過因自己策反而遭其災禍的爹爹,又是否真的如他所應以他的命抵過太後的罪孽,他有太多顧慮了,不得不出此計策,在公子恪禦駕親征之後突然出現在虞王宮中,迎娶南唐魏姫公主。
他隻有拿她作要挾,才能真正拽住公子恪的命脈,南唐若發兵,虞國肯定大亂,相比之下,公子恪興許會答應保太後一族無憂,他做下此舉,已是決定了要犧牲那個自南唐遠道而來的女子,原本心中一路滄然,自嘲自己竟自私到了成為自己最討厭的那一種人,然而如今看元安城中大亂的局勢,已是太大地出乎了他的預料。
且不說什麽挾娶南唐公主,公子恪禦駕親征,太後王妍不在皇城,那麽此刻城中的大亂究竟由誰把持?又是何人攛掇這動亂?於情於義,他是否該在此時幫一幫他的那位皇帝哥哥?而虞王宮中那個有趣的女人,此刻又在做些什麽?
ps:各位大人們,這是沒有主人公的不得不寫的略顯無聊的過渡章節!!它的到來意味著,要走大情節了!!!~~
半個時辰以後,後宮的女人們幾乎都齊聚在明宸湖周圍,這是宮中現下最安全的地方。突如其來的火事令得這些平時養尊處優的娘娘們手腳慌亂,恐懼得不知如何是好,哭喊啜泣地比比皆是,好在仍有幾個心智清明見得了陣勢的,蹙眉不動地站在原地,不斷讓侍衛將新的情況稟報上來。
“娘娘。”一名青衣侍衛自遠處邊跑邊喘著氣朗聲報道,連行禮都來不及便語氣鏗鏘道:“從永安門一直到南十六宮,到處都是火光一片,據最早發現的公公們說,大火是從過了西宮舊殿的地方開始燒起來,火勢蔓延得極快,燒到十六宮時才不過半刻,好在西宮僻靜,不過前陣被皇上罰至西宮獨居的馮才人被煙熏暈了過去,被人抬出來往太醫局送了……”
“報——”拉長嗓子的聲音遠遠傳來,兩名侍衛汗流浹背地跪在眾嬪妃麵前道:“皇宮北角也開始起火,火勢危急,且燒的地方分散得極遠,像是有人故意縱火,火勢根本不可控製。”
“稟娘娘,西南門的站崗士兵被刺殺了,有大量刺客混入宮中,沿著西南門已經發現了三十多具屍體,這還隻是暫且發現的,應該遠遠不止這個數目。”又一聲疾呼傳來,一名侍衛跪在地上大聲稟報。
所有人渾身一顫,有膽小的宮嬪幹脆腿腳一軟地倒坐了下去,聲音發著顫,“火是從西宮燒起來的?聽說西宮舊殿有許多是停放前朝因受刑而死的屍首的善人堂,這火起得如此詭異,會不會是……會不會是前朝冤魂舊魄來……”
她話未說完諸多女人都聞之戰栗,哭喊聲越來越大,七嘴八舌的議論之聲越發雜亂,更有甚者跪在地上祈求菩薩保佑……站在人群中沉默良久的蕊嬪忽而朗聲喝道:“都別哭了!所有人都安靜下來!”
啜泣哭喊中的宮嬪們被蕊嬪這一聲喝得呆住,她們原本就嚇得六神無主,這突然地一喝更是叫她們猛然一怔,蕊嬪掃眸看了一眼聚集在明宸湖畔的眾人,沉聲對來報的其中一對侍衛道:“你們二人,仔細查清楚各宮室妃嬪是否都已經轉移到了安全地方,帶一隊人從這裏開始仔細搜查,有沒有漏掉哪一個,或是被困在宮室之中還沒出來,所有人數給我查清楚,全部聚集到這裏來。”
“喏。”
她頷了頷首,接著道:“你,迅速帶人查清楚西南門被刺殺的都有哪些人,再命一隊人仔細搜查闖入宮中的刺客行跡。”
“喏。”
“你立刻駕馬去城中虎賁將軍處報告此事,越快越好,再另外安排人加急追上今晨皇上出征的隊伍,說是都城有異,將宮中情況一五一十全部說清楚。”
謝盂蕊回頭看了看身後的眾妃嬪,此刻一雙按捺住情緒的鎮靜雙眸掃過王馥之身上,揚聲道:“你們全都仔細回想一下,平素交往的姐妹,還有誰沒在這其中,有沒有知道遺漏了的人,馬上告訴我。”
人群中寂靜了片刻,王馥之首當其中站出來,淡淡道:“本宮在火勢起來之前,曾在錦成殿附近的甬道裏遇見了玉嬪,她蒙著麵,行跡鬼祟,此刻,並不在人群當中。”
蕊嬪聞言抬眸在人群中掃視了一圈,果真不見玉嬪人影,朗聲問道:“玉笙宮的首領太監和姑姑可在?”
話音剛出,她腕間突然一涼,被王馥之輕握住,靠得極靜地低語了一聲:“蕊嬪娘娘,現在不是管這些的時候。”語畢迅速將袖中一枚符印放入蕊嬪掌心,道:“這是王氏與虎賁的配玨,雖不能調配虎賁大軍,此種危急關頭應該也能應急了。”
“娘娘,臣妾在人群中並沒看見魏姫公主的身影。”
蕊嬪赫然抬眸,剛要下令去找,卻被一聲報告打斷:“娘娘,出大事了!宮外元安長街、東門捷徑、禦溝古井、北民居、敬平王府、昭民集市,全都莫名其妙起了大火,城中起了大動亂,四處燒殺搶掠,不論民居還是商鋪都遭擄劫,城中街道上一片混亂,場麵根本無法把持!”
那人語畢,她向後倒退了一步,僵愕了一刹那張口問:“有人造反麽?知不知道是何人帶的頭?元安城出了這麽大的事,城中留駐的禦營軍呢?驍騎營呢?虎賁兵呢?他們都不知曉嗎?”聲音是已無法克製的顫抖。
整個宮中的妃嬪錯愕地呆在原地,此時此刻,她們連哭都不敢哭了,這個晚上發生了太多事情,宮中沒有主張大局之人已是讓她們六神無主,這一刻,她們都開始瑟瑟發抖,呆滯地站在原地,但凡有人來報,都條件反射地抬起頭來害怕起報告的侍衛,生怕再聽到更加恐怖的消息。
那人回道:“回娘娘,這動亂來得太過突然,城中帶頭燒殺搶掠的都是再普通不過的百姓,他們有的是普普通通的走卒商販,有的是運鏢至都城的鏢師,有的是在太學門前算命的測字先生,甚至有的是王府中的下人,初略觀察完全是沒有聯係的泛泛之輩,卻像是有組織一樣,區區半個時辰之內就引發了元安城中巨大的動亂,此時城中參與動亂的,大概已有數萬人了。首先發現動亂的是禦營軍的參將,帶了皇城內城幾乎全部兵士出去鎮壓,發現引起騷亂的全部是普通百姓,沒有上級命令不敢隨意用武力傷害,沒想到片刻之內這動亂竟一發不可收拾,禦營軍立即通知了皇城中的驍騎營,隻是城中九條主街已被全部堵死,人群連綿不絕的湧向皇城中心,驍騎營根本沒有辦法進去,隻得下馬維持秩序鎮壓,然而內城這點數量的兵士,在幾萬人的大動亂麵前幾乎是杯水車薪。”
王馥之聞言,麵色陰沉,雙手顫抖著從蕊嬪手中奪過那符令,交至那兵士手中,顫聲道:“把這個交給禦營軍參將,讓他立馬派人通知駐守京郊的虎賁大軍,這塊符令能調多少就調多少,以最快的速度集結到虞王宮前抵擋動亂。”
“喏。”
“等等。”那人依言轉身要走,卻被王馥之一聲喊住。
“皇後娘娘還有何吩咐?”
“你去查查一個時辰以前,毓合門外發生了什麽事,今晚元安城中是何人在放煙火,立馬報給我。”
“喏。”
此時的元安城中心,瘋狂的嘶吼聲從四麵八方傳來,人群都聚集在九條主街之上,所有的人們像是一群瘋子一般撞開街道兩旁一間間的商鋪,然而蜂擁而入地搶奪店內財物金銀,燒殺搶掠,紅著眼睛揮舞著手中的兵器,說是兵器,卻不如說是隨手撿到的棍棒樹枝,跟隨著巨大的人群湧動在街頭,揚起臉孔,揮舞著拳頭,如同從血海裏爬出的行屍走肉一般山呼海嘯在街頭。
此刻蹲坐在一座王府屋簷上的男子,身著一身大紅色錦緞喜袍,城中通天的火光映得他那張臉越發驚為天人,此刻他手中叼玩著一支樹棍,意興闌珊地低頭看著長街上那些瘋狂的人們,一張白皙俊逸的臉有些微微扭曲,雙眉更是難得地微蹙,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口中喃喃地譏誚道:“玉玉怎麽知道我要來?為了歡迎我,居然搞出這麽大陣勢?這也太誇張了吧。”
他眨巴了一下纖長的睫羽,看著元安城中形勢,腦中卻不由有些困惑。
幾日前策反的大軍已過了長河,然而太後卻去了景穆郡遲遲未歸,若按照之前與今上約定的計劃,他應是在明日清晨領軍在順著江北大營而上的滁水之地與禦駕親征的兵馬正麵交鋒,公子恪如約已經禦駕親征,可他卻突然變故了。
沒錯,所有的大軍都按照原計劃埋伏在滁水,唯獨他率著一小隊兵馬獨自從元安西麵入城。並非他變卦,而是今上雷霆手段,實在叫他心中並不放心,這一路以來都太過順利,順利得他不敢想象與麵對即將到來的那一刻,他下定決心要做的,此生最有意義的一件事。若他此生以死之舉隻為了救太後與爹爹,那麽他,至少也該要親眼看看他們平安無恙。若是他應約帶著所有大軍去滁水自投羅網,接下來的一切,他不敢想……虞王會否放過因自己策反而遭其災禍的爹爹,又是否真的如他所應以他的命抵過太後的罪孽,他有太多顧慮了,不得不出此計策,在公子恪禦駕親征之後突然出現在虞王宮中,迎娶南唐魏姫公主。
他隻有拿她作要挾,才能真正拽住公子恪的命脈,南唐若發兵,虞國肯定大亂,相比之下,公子恪興許會答應保太後一族無憂,他做下此舉,已是決定了要犧牲那個自南唐遠道而來的女子,原本心中一路滄然,自嘲自己竟自私到了成為自己最討厭的那一種人,然而如今看元安城中大亂的局勢,已是太大地出乎了他的預料。
且不說什麽挾娶南唐公主,公子恪禦駕親征,太後王妍不在皇城,那麽此刻城中的大亂究竟由誰把持?又是何人攛掇這動亂?於情於義,他是否該在此時幫一幫他的那位皇帝哥哥?而虞王宮中那個有趣的女人,此刻又在做些什麽?
ps:各位大人們,這是沒有主人公的不得不寫的略顯無聊的過渡章節!!它的到來意味著,要走大情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