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來賺錢的吳煒
重生出國留學:開啟封神之路 作者:逍遙易水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明幾個人都來接機的,他租了一輛麵包車,看到了吳煒跑了過來。
吳煒:這裏出入境怎麽這麽費事呢?我的幾個行李都被打開檢查了。
李明:丟東西沒有?
吳煒:說不好,帶的太多,沒有仔細看。應該丟了一些。不過不重要的,都是日常用品啥的。
李明:那還好,我們來的時候也丟了東西,都是吃喝的。
吳煒:真的很亂嗎?
李明點點頭,接過去行李,領著吳煒去車子那裏。
路上,李明介紹了莫斯科的情況。
老毛子搞了60多年社會主義建設,連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都沒有解決
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十分好酒的民族,喝醉了打老婆也是俄羅斯男人的傳統。
李明發現,每天都有數位已經喝得滿身酒氣的中老年人手裏提著酒瓶,在酒館外麵轉悠。老毛子人酗酒的結果導致許多婚姻和家庭破裂。
從去年開始莫斯科市場供應全麵緊張,物資極度匱乏。“莫斯科商場”、“古姆商場”、“促姆商場”、“兒童世界”和加裏寧大街禮品店等大商場裏都擠滿了人,多數中小型商店裏的貨架子空空如也。
購買任何東西都要排隊:排隊看貨,排隊交款,排隊取貨。
在大街上買“馬老鼠”(俄語冰激淩)也排隊,買比芝麻粒稍大一點的葵花子排隊,買酒排隊,退空酒瓶也排隊。
有人說,排隊已經成為老毛子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排隊都已經進入蘇聯人的基因裏。
商店裏出售的服裝麵孔陳舊,款式單調。裙子的式樣和麵料都比較少。
從羅馬尼亞或波蘭進口的新款式一到,女士們就排隊搶購。可見女人就是愛美,女人也是美的化身。俄羅斯也是一個出美女的民族。莫斯科的婦女們大多身穿貂皮大衣或毛料大衣,高腰皮靴,真皮帽子和寬厚的圍巾,都是禦寒保暖的“重型裝備”。
而輕軟美麗的羽絨服尚屬人們正在追求的時髦裝。莫斯科人的穿戴總體水平比較高,隻是花色款式陳舊單調。
商品標價不高,自行車50—100盧布一輛,摩托車1000盧布一輛。
但是,隻有樣品,無貨可售。蘇聯的洋娃娃造型獨特,形象逼真,人見人愛,約2尺高的大號娃娃(亦稱走路娃娃)售18盧布,中號娃娃11盧布,小號娃娃5—7盧布。當時黑市上的比價是1美元=6.3盧布(官方比價是1美元=0. 7642盧布)。
但經常脫銷。貨一到,人們馬上排隊搶購一空。人們不像是在買東西,更像是在搶東西。
副食和蔬菜水果供應更加緊張。副食商店裏的貨架子基本上也是空空的。賣水果或蔬菜的車輛在路邊一停,購買者蜂擁而至,排成幾十米甚至上百米長的大隊,隻好限量出售。
莫斯科人長期缺乏新鮮蔬菜和水果,幾乎個個麵色蒼白。買的房子附近的一家副食店裏擺放的胡蘿卜幹巴巴,黑乎乎。圓白菜又黃又爛;蔥頭、土豆個兒既小又髒。
商店裏擺放著用整個西紅柿做成的罐頭,這也是老毛子的特產。莫斯科人主要靠這種罐頭、蔥頭、酸黃瓜等度過漫長的嚴冬。他們的主食有麵包、黃油、奶酪和土豆。
所以,這些高脂肪高澱粉的食物使許多老大嫂胖得像水桶,而國人冬天經常吃的新鮮扁豆、菠菜、芹菜、小黃瓜、西紅柿和小油菜等鮮嫩的蔬菜對絕大多數莫斯科人而言簡直就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
老毛子國內市場供求關係已經嚴重失衡,日用百貨和日用工業品的貨源嚴重不足。
兩年前政府投放社會40億盧布,而市場上平均每個盧布僅有17戈比(1盧布=100戈比)的貨物。人民手中有錢,買不到東西,怎麽能不形成搶購呢?商店裏人比貨多的局麵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去年9月莫斯科的市場情況比前年更糟,物資更加貧乏,幾乎什麽都缺,排隊更長。
除了“古姆”和“促姆”等大商場之外,在列寧山附近的一塊約2萬平方米空地上,用木板修建起來一家“雅爾馬克”星期天自由市場,店內的多數攤位是國營的,少數是個體戶。
有趣的是,顧客要排隊等候進入商店,服務員把守大門,出來一批顧客,再放進一批。在出售皮鞋的攤位前擠滿了顧客,根本看不見櫃台上賣什麽樣兒的鞋。由於美元與盧布的黑市比價進一步跌落(1990年9月,1美元=11盧布),有些商品的價格比1988年還便宜。
一雙蓋皮鞋14盧布,皮靴26盧布。男鞋和男靴的價格高於30盧布的很少。所以,各種鞋子供不應求。純棉花布裙,既可以作睡衣,也可以做室內裙,每件僅售4—5個盧布,約合50美分。
前年,在莫斯科的市場上,人們普遍喜歡的老毛子傳統商品不鏽鋼鍋、平底煎鍋、高壓鍋、搪瓷鍋和手提吸塵器等已經不見了蹤影。
據說,不鏽鋼鍋和高壓鍋是用製造飛機大炮的下腳料製作的,特別結實。
搪瓷鍋的鋼胎搪瓷十分厚實耐久,不怕火燒,搪瓷也不炸不裂,特別適合燉肉,放入鹽、醬油和醋之後不怕腐蝕,不生鏽。
肉菜可以放在鍋裏過夜,吃時再加熱。而鐵鍋和鋁鍋都不具備這個優點。尤其是鋁鍋不適合燉肉炒菜。據說,它產生的醋酸鋁對人體有害。煎鍋的底胎是加厚的,把鍋燒熱了,把火燒或大餅放進去,蓋好了蓋,關掉火,一會兒就熱透了。
專門銷售廚具的“一千件”商店被顧客擠得水泄不通。人們不是到商店購物而是到商店裏尋找物品。
人們對市場已經失去信心,購物心態也已經失衡,碰到什麽就買什麽,根本不考慮是否急用。
據媒體透露,有一位老大媽,上街見到東西就買,結果家裏堆滿了東西,僅洗衣粉和衛生紙,她幾十年都用不完。
有一次李明還發現,加裏寧商場化妝品櫃台前排起了長龍,熱鬧非凡。李明好奇地擠到前麵一看,原來正在出售進口的化妝盒,售價由幾十到100盧布之間。
有的婦女一買就是好幾盒。這種玩意兒在紐約僅售2—3個美元。由於長期宣傳教育,要求人們過艱苦樸素的清教徒式的生活。此類化妝品長期被作為資產階級性質的東西,既不研究,也不生產,搞得人們生活單調枯燥,日久生厭,甚至出現逆反心理。
穿喇叭口或緊腿褲(亦稱雞腿褲)或想穿新潮服裝被稱為資產階級奇裝異服。想吃好東西改善生活被說成追求資產階級享樂。想燙發打扮美化自己叫資產階級生活方式。
人類生活曆來是豐富多彩的,愛美和美化自己是人類的天性,把這樣一個屬於人類天性的問題打上資產階級烙印等於宣布蘇共不需要美,等於政治自殺。
不要小看這些所謂小事,許多小事加起來就可能變成大事。老百姓往往從他們身邊的日常生活小事看到一種體製的本質。
而相比之下,歐美工業發達國家普遍商品豐富,市場繁榮,與蘇聯市場相成強烈對比。
南斯拉夫、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人已經開始鬧了,不久前東歐就發生了劇變。曆史已經揭示,凡是阻擋生產力發展的任何體製和做法,遲早要被適宜生產力發展的體製無情地取代,從古到今莫不如此。
因為隻有先進的生產力才是推動曆史發展前進的動力,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一切革命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千方百計地解放生產力,創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改善和豐富人民生活。衡量一個政府是不是先進的,最重要的是看其奉行的政策能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能否提高綜合國力,能否大大改善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
其實,這都是些常識性的東西,誰願意拋頭顱撒熱血是為了過窮日子?老毛子搞了60多年建設,結果連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小百貨的生產供應都沒有解決,人民還能再甘心情願地撐多久?
這些都是老毛子麵臨的問題,吳煒可不管這些,他是來賺錢的。什麽錢好賺就賺什麽錢。
吳煒:這裏出入境怎麽這麽費事呢?我的幾個行李都被打開檢查了。
李明:丟東西沒有?
吳煒:說不好,帶的太多,沒有仔細看。應該丟了一些。不過不重要的,都是日常用品啥的。
李明:那還好,我們來的時候也丟了東西,都是吃喝的。
吳煒:真的很亂嗎?
李明點點頭,接過去行李,領著吳煒去車子那裏。
路上,李明介紹了莫斯科的情況。
老毛子搞了60多年社會主義建設,連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都沒有解決
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十分好酒的民族,喝醉了打老婆也是俄羅斯男人的傳統。
李明發現,每天都有數位已經喝得滿身酒氣的中老年人手裏提著酒瓶,在酒館外麵轉悠。老毛子人酗酒的結果導致許多婚姻和家庭破裂。
從去年開始莫斯科市場供應全麵緊張,物資極度匱乏。“莫斯科商場”、“古姆商場”、“促姆商場”、“兒童世界”和加裏寧大街禮品店等大商場裏都擠滿了人,多數中小型商店裏的貨架子空空如也。
購買任何東西都要排隊:排隊看貨,排隊交款,排隊取貨。
在大街上買“馬老鼠”(俄語冰激淩)也排隊,買比芝麻粒稍大一點的葵花子排隊,買酒排隊,退空酒瓶也排隊。
有人說,排隊已經成為老毛子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排隊都已經進入蘇聯人的基因裏。
商店裏出售的服裝麵孔陳舊,款式單調。裙子的式樣和麵料都比較少。
從羅馬尼亞或波蘭進口的新款式一到,女士們就排隊搶購。可見女人就是愛美,女人也是美的化身。俄羅斯也是一個出美女的民族。莫斯科的婦女們大多身穿貂皮大衣或毛料大衣,高腰皮靴,真皮帽子和寬厚的圍巾,都是禦寒保暖的“重型裝備”。
而輕軟美麗的羽絨服尚屬人們正在追求的時髦裝。莫斯科人的穿戴總體水平比較高,隻是花色款式陳舊單調。
商品標價不高,自行車50—100盧布一輛,摩托車1000盧布一輛。
但是,隻有樣品,無貨可售。蘇聯的洋娃娃造型獨特,形象逼真,人見人愛,約2尺高的大號娃娃(亦稱走路娃娃)售18盧布,中號娃娃11盧布,小號娃娃5—7盧布。當時黑市上的比價是1美元=6.3盧布(官方比價是1美元=0. 7642盧布)。
但經常脫銷。貨一到,人們馬上排隊搶購一空。人們不像是在買東西,更像是在搶東西。
副食和蔬菜水果供應更加緊張。副食商店裏的貨架子基本上也是空空的。賣水果或蔬菜的車輛在路邊一停,購買者蜂擁而至,排成幾十米甚至上百米長的大隊,隻好限量出售。
莫斯科人長期缺乏新鮮蔬菜和水果,幾乎個個麵色蒼白。買的房子附近的一家副食店裏擺放的胡蘿卜幹巴巴,黑乎乎。圓白菜又黃又爛;蔥頭、土豆個兒既小又髒。
商店裏擺放著用整個西紅柿做成的罐頭,這也是老毛子的特產。莫斯科人主要靠這種罐頭、蔥頭、酸黃瓜等度過漫長的嚴冬。他們的主食有麵包、黃油、奶酪和土豆。
所以,這些高脂肪高澱粉的食物使許多老大嫂胖得像水桶,而國人冬天經常吃的新鮮扁豆、菠菜、芹菜、小黃瓜、西紅柿和小油菜等鮮嫩的蔬菜對絕大多數莫斯科人而言簡直就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
老毛子國內市場供求關係已經嚴重失衡,日用百貨和日用工業品的貨源嚴重不足。
兩年前政府投放社會40億盧布,而市場上平均每個盧布僅有17戈比(1盧布=100戈比)的貨物。人民手中有錢,買不到東西,怎麽能不形成搶購呢?商店裏人比貨多的局麵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去年9月莫斯科的市場情況比前年更糟,物資更加貧乏,幾乎什麽都缺,排隊更長。
除了“古姆”和“促姆”等大商場之外,在列寧山附近的一塊約2萬平方米空地上,用木板修建起來一家“雅爾馬克”星期天自由市場,店內的多數攤位是國營的,少數是個體戶。
有趣的是,顧客要排隊等候進入商店,服務員把守大門,出來一批顧客,再放進一批。在出售皮鞋的攤位前擠滿了顧客,根本看不見櫃台上賣什麽樣兒的鞋。由於美元與盧布的黑市比價進一步跌落(1990年9月,1美元=11盧布),有些商品的價格比1988年還便宜。
一雙蓋皮鞋14盧布,皮靴26盧布。男鞋和男靴的價格高於30盧布的很少。所以,各種鞋子供不應求。純棉花布裙,既可以作睡衣,也可以做室內裙,每件僅售4—5個盧布,約合50美分。
前年,在莫斯科的市場上,人們普遍喜歡的老毛子傳統商品不鏽鋼鍋、平底煎鍋、高壓鍋、搪瓷鍋和手提吸塵器等已經不見了蹤影。
據說,不鏽鋼鍋和高壓鍋是用製造飛機大炮的下腳料製作的,特別結實。
搪瓷鍋的鋼胎搪瓷十分厚實耐久,不怕火燒,搪瓷也不炸不裂,特別適合燉肉,放入鹽、醬油和醋之後不怕腐蝕,不生鏽。
肉菜可以放在鍋裏過夜,吃時再加熱。而鐵鍋和鋁鍋都不具備這個優點。尤其是鋁鍋不適合燉肉炒菜。據說,它產生的醋酸鋁對人體有害。煎鍋的底胎是加厚的,把鍋燒熱了,把火燒或大餅放進去,蓋好了蓋,關掉火,一會兒就熱透了。
專門銷售廚具的“一千件”商店被顧客擠得水泄不通。人們不是到商店購物而是到商店裏尋找物品。
人們對市場已經失去信心,購物心態也已經失衡,碰到什麽就買什麽,根本不考慮是否急用。
據媒體透露,有一位老大媽,上街見到東西就買,結果家裏堆滿了東西,僅洗衣粉和衛生紙,她幾十年都用不完。
有一次李明還發現,加裏寧商場化妝品櫃台前排起了長龍,熱鬧非凡。李明好奇地擠到前麵一看,原來正在出售進口的化妝盒,售價由幾十到100盧布之間。
有的婦女一買就是好幾盒。這種玩意兒在紐約僅售2—3個美元。由於長期宣傳教育,要求人們過艱苦樸素的清教徒式的生活。此類化妝品長期被作為資產階級性質的東西,既不研究,也不生產,搞得人們生活單調枯燥,日久生厭,甚至出現逆反心理。
穿喇叭口或緊腿褲(亦稱雞腿褲)或想穿新潮服裝被稱為資產階級奇裝異服。想吃好東西改善生活被說成追求資產階級享樂。想燙發打扮美化自己叫資產階級生活方式。
人類生活曆來是豐富多彩的,愛美和美化自己是人類的天性,把這樣一個屬於人類天性的問題打上資產階級烙印等於宣布蘇共不需要美,等於政治自殺。
不要小看這些所謂小事,許多小事加起來就可能變成大事。老百姓往往從他們身邊的日常生活小事看到一種體製的本質。
而相比之下,歐美工業發達國家普遍商品豐富,市場繁榮,與蘇聯市場相成強烈對比。
南斯拉夫、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人已經開始鬧了,不久前東歐就發生了劇變。曆史已經揭示,凡是阻擋生產力發展的任何體製和做法,遲早要被適宜生產力發展的體製無情地取代,從古到今莫不如此。
因為隻有先進的生產力才是推動曆史發展前進的動力,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一切革命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千方百計地解放生產力,創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改善和豐富人民生活。衡量一個政府是不是先進的,最重要的是看其奉行的政策能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能否提高綜合國力,能否大大改善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
其實,這都是些常識性的東西,誰願意拋頭顱撒熱血是為了過窮日子?老毛子搞了60多年建設,結果連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小百貨的生產供應都沒有解決,人民還能再甘心情願地撐多久?
這些都是老毛子麵臨的問題,吳煒可不管這些,他是來賺錢的。什麽錢好賺就賺什麽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