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泡沫破裂前的最後推手
重生出國留學:開啟封神之路 作者:逍遙易水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泡沫產出和政府政策有關,那麽泡沫虛高和破裂,就主需要推手,日本政府又一次的充當著這樣的角色。
由於日幣的持續升值遠超預期,日本經濟在出口這塊必然會深受影響的,日本為了對衝出口的壓力,在1985年至1987年連續五次下調基準利率,從5%一路降至2.5%,而去年最後一次的調息。通俗的說就是央行放水,開動印鈔機印錢了。
日本如此這般推行極其寬鬆的貨幣政策,極大地助長了泡沫,這些新的貨幣不出意料地湧入了兩大蓄水池——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大大抬高了土地、房產和股市的價格。無異於火上澆油。
火上澆油的後果很嚴重,就連1987年的全球股災,著名的“黑色星期一”,也沒能中斷日本的牛市。當時索羅斯跳出來在《金融時報》上大喊,日本股市馬上就會崩盤,它旗下的量子基金也同步做空日經指數。
但狂熱的日本個人、機構和企業投資者根本不管這些,你紐約的“黑色星期一”關我東京什麽事?繼續爭先恐後地把錢投入股市,結果還真就迅速把日經指數拉了上來。索羅斯也沒有占到便宜。
此時日本經濟學家也紛紛站出來鼓吹看多,還強調“東京市場特殊論”,說傳統經濟理論已經對日本不適用,我們日本正在創造新的經濟規律。
在房價持續看漲的預期之下,買房門檻也一降再降,曾經銀行拒絕貸款的無工作、無固定收入和無資產的“三無”人士,也在銀行持續看漲房地產的良好預期下,獲得貸款資格,進入樓市搶購。
投機客們應運而生,各類金融創新層出不窮,貸款公司將大量房屋貸款證券化再賣給市場。
“反者道之動”,這是我們先秦哲學家老子的主要論點之一,意思是事物發展到了極限,就會走向反麵,這是事物運動的必然規律。日本經濟泡沫當然也逃不開這個“道”。
也是在1989年末,日本第26任央行行長三重野康上任,這老頭是堅定的“去泡沫”派,他認為日本已經太多次貽誤戰機,繼續吹泡泡無異於坐以待斃,政府必須立即加以控製,日本經濟才有“軟著陸”的可能。
於是剛剛上任的三重野康打出了一套戳破泡沫的組合拳,提出議案,就是在短時間連續加息,把基準利率從2.5%加回了6%,同時控製貨幣供應。第二是管製土地交易與不動產金融貸款,停止向房地產輸血。
如果說前麵的降息是打開印鈔機印錢,那現在加息就是又把印鈔機電源給拔了。
沒電的股市應聲下跌,日經225指數第一次出現大幅度的下跌。由最高位的點位下跌到了。日經225指數一天下跌310點。
這時候,各種聲音開始出現。最先發聲的還是專家。他們還在相信這是日經225指數在政府出台降息政策的反彈。日經225指數還會上漲的。
此時的日本人,沒有人相信這是泡沫破裂的開始。看著東京證券取引所的大屏幕,還在幻想著明天開市,就會是新的上漲的一天。
如果說這一手還不夠,那麽日本銀行業停止向不動產撒錢,日本房市麵臨崩潰。就是另一個推手了。
銀行不向不動產投資發放貸款,那麽此時的日本房地產行業就會麵臨倒塌,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房市居然不降反增,絕大多數的投資者還在賭日本政府不敢讓樓市跌倒。
直到十幾天後,日本股市砰然崩盤。此時,房地產才開始內卷,日本人爭著打折往外拋,導致實際成交價格遠低於預期價格,甚至低於貸款價格,賣掉房子還不起債,銀行放出去的貸變成爛賬。
大量躺在貸款上的“富翁”一夜變成負債者。
銀行怕自己破產,趕緊提高利率,限製貸款,結果企業的資金流被掐斷了,隻好關閉業務,裁員,賣資產。
在資產賣光後,日本企業無力負擔債務,最後隻能破產,欠下的債務又成為爛賬。
雪球越滾越大,越大滾的越快,形成了死循環。帶動著其他的產業崩盤。日本的支柱產業都受連累。一發不可控製。
從企業破產,到個人破產,突然失去了收入,房價也在跳水,麵對灰暗的未來,日本自殺率攀上了世界最高峰。
在這種重壓下,日本平成年代“廢宅”比例大增,他們不工作、不交友、不結婚,以“生存”為目的,而完全放棄了“生活”。這是後話,現在不提。
如果說這兩手推動沒有起到奇效。那麽日本金融圈又接連爆出重大醜聞,不但涉及無序放貸、政治貪腐,甚至包括向黑社會輸送資金,進一步將日本普通民眾的憤怒推向了頂點。也成為刺破泡沫的最後一針,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前助手——小穀光弘,因操縱股市被揭發,並且牽連出數十名政府高官、銀行高管及黑幫成員。
一係列的信息被披露出來,比如他在拉升真善美縫紉機公司的股價前,將消息透漏給了自民黨要員、環境廳長官以及三井信托的員工,以報答他們幫他搞定150億日元貸款之恩。
在收購國際航業這家公司時,小穀又向前讀賣新聞社長透露內幕消息,以換取銀行貸款,另外從住友銀行獲得了超過200億日元貸款。
成功收購國際航業後,小穀已是負債累累,因此他又試圖操縱藤田旅遊公司的股票大賺一筆。
小穀身為真善美公司的董事,要求真善美縫紉機公司借他300億日元炒股。
除了小穀事件,這一時期日本金融醜聞數不勝數,還有被稱為日本二戰後最大經濟犯罪案的“伊藤萬事件”。
與住友銀行關係密切的上市公司伊藤萬,向關西黑社會提供大量資金,包括伊藤萬以676億日元的天價,從韓裔黑社會老板許永中手中購買大量“藝術品”。
結果這些藝術品的鑒定證書是偽造的,價格卻是市場價的2到3倍。
最讓吳煒佩服的,還有一家日式餐廳女老板,竟然總計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億日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1989年尾上縫的個人借款約1.2萬億,相當於大阪市全年的總預算。
而尾上縫的資產才2650億日元,負債高達7271億日元,每天的利息負擔就高達1.7億日元。
隨著這些醜聞爆出,加速了日經225指數的跌幅。因為一小部分精明的人不在相信專家們言論。開始割肉自保。吳煒的第一波韭菜上線了。
由於日幣的持續升值遠超預期,日本經濟在出口這塊必然會深受影響的,日本為了對衝出口的壓力,在1985年至1987年連續五次下調基準利率,從5%一路降至2.5%,而去年最後一次的調息。通俗的說就是央行放水,開動印鈔機印錢了。
日本如此這般推行極其寬鬆的貨幣政策,極大地助長了泡沫,這些新的貨幣不出意料地湧入了兩大蓄水池——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大大抬高了土地、房產和股市的價格。無異於火上澆油。
火上澆油的後果很嚴重,就連1987年的全球股災,著名的“黑色星期一”,也沒能中斷日本的牛市。當時索羅斯跳出來在《金融時報》上大喊,日本股市馬上就會崩盤,它旗下的量子基金也同步做空日經指數。
但狂熱的日本個人、機構和企業投資者根本不管這些,你紐約的“黑色星期一”關我東京什麽事?繼續爭先恐後地把錢投入股市,結果還真就迅速把日經指數拉了上來。索羅斯也沒有占到便宜。
此時日本經濟學家也紛紛站出來鼓吹看多,還強調“東京市場特殊論”,說傳統經濟理論已經對日本不適用,我們日本正在創造新的經濟規律。
在房價持續看漲的預期之下,買房門檻也一降再降,曾經銀行拒絕貸款的無工作、無固定收入和無資產的“三無”人士,也在銀行持續看漲房地產的良好預期下,獲得貸款資格,進入樓市搶購。
投機客們應運而生,各類金融創新層出不窮,貸款公司將大量房屋貸款證券化再賣給市場。
“反者道之動”,這是我們先秦哲學家老子的主要論點之一,意思是事物發展到了極限,就會走向反麵,這是事物運動的必然規律。日本經濟泡沫當然也逃不開這個“道”。
也是在1989年末,日本第26任央行行長三重野康上任,這老頭是堅定的“去泡沫”派,他認為日本已經太多次貽誤戰機,繼續吹泡泡無異於坐以待斃,政府必須立即加以控製,日本經濟才有“軟著陸”的可能。
於是剛剛上任的三重野康打出了一套戳破泡沫的組合拳,提出議案,就是在短時間連續加息,把基準利率從2.5%加回了6%,同時控製貨幣供應。第二是管製土地交易與不動產金融貸款,停止向房地產輸血。
如果說前麵的降息是打開印鈔機印錢,那現在加息就是又把印鈔機電源給拔了。
沒電的股市應聲下跌,日經225指數第一次出現大幅度的下跌。由最高位的點位下跌到了。日經225指數一天下跌310點。
這時候,各種聲音開始出現。最先發聲的還是專家。他們還在相信這是日經225指數在政府出台降息政策的反彈。日經225指數還會上漲的。
此時的日本人,沒有人相信這是泡沫破裂的開始。看著東京證券取引所的大屏幕,還在幻想著明天開市,就會是新的上漲的一天。
如果說這一手還不夠,那麽日本銀行業停止向不動產撒錢,日本房市麵臨崩潰。就是另一個推手了。
銀行不向不動產投資發放貸款,那麽此時的日本房地產行業就會麵臨倒塌,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房市居然不降反增,絕大多數的投資者還在賭日本政府不敢讓樓市跌倒。
直到十幾天後,日本股市砰然崩盤。此時,房地產才開始內卷,日本人爭著打折往外拋,導致實際成交價格遠低於預期價格,甚至低於貸款價格,賣掉房子還不起債,銀行放出去的貸變成爛賬。
大量躺在貸款上的“富翁”一夜變成負債者。
銀行怕自己破產,趕緊提高利率,限製貸款,結果企業的資金流被掐斷了,隻好關閉業務,裁員,賣資產。
在資產賣光後,日本企業無力負擔債務,最後隻能破產,欠下的債務又成為爛賬。
雪球越滾越大,越大滾的越快,形成了死循環。帶動著其他的產業崩盤。日本的支柱產業都受連累。一發不可控製。
從企業破產,到個人破產,突然失去了收入,房價也在跳水,麵對灰暗的未來,日本自殺率攀上了世界最高峰。
在這種重壓下,日本平成年代“廢宅”比例大增,他們不工作、不交友、不結婚,以“生存”為目的,而完全放棄了“生活”。這是後話,現在不提。
如果說這兩手推動沒有起到奇效。那麽日本金融圈又接連爆出重大醜聞,不但涉及無序放貸、政治貪腐,甚至包括向黑社會輸送資金,進一步將日本普通民眾的憤怒推向了頂點。也成為刺破泡沫的最後一針,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前助手——小穀光弘,因操縱股市被揭發,並且牽連出數十名政府高官、銀行高管及黑幫成員。
一係列的信息被披露出來,比如他在拉升真善美縫紉機公司的股價前,將消息透漏給了自民黨要員、環境廳長官以及三井信托的員工,以報答他們幫他搞定150億日元貸款之恩。
在收購國際航業這家公司時,小穀又向前讀賣新聞社長透露內幕消息,以換取銀行貸款,另外從住友銀行獲得了超過200億日元貸款。
成功收購國際航業後,小穀已是負債累累,因此他又試圖操縱藤田旅遊公司的股票大賺一筆。
小穀身為真善美公司的董事,要求真善美縫紉機公司借他300億日元炒股。
除了小穀事件,這一時期日本金融醜聞數不勝數,還有被稱為日本二戰後最大經濟犯罪案的“伊藤萬事件”。
與住友銀行關係密切的上市公司伊藤萬,向關西黑社會提供大量資金,包括伊藤萬以676億日元的天價,從韓裔黑社會老板許永中手中購買大量“藝術品”。
結果這些藝術品的鑒定證書是偽造的,價格卻是市場價的2到3倍。
最讓吳煒佩服的,還有一家日式餐廳女老板,竟然總計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億日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1989年尾上縫的個人借款約1.2萬億,相當於大阪市全年的總預算。
而尾上縫的資產才2650億日元,負債高達7271億日元,每天的利息負擔就高達1.7億日元。
隨著這些醜聞爆出,加速了日經225指數的跌幅。因為一小部分精明的人不在相信專家們言論。開始割肉自保。吳煒的第一波韭菜上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