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1月9日,發生了著名的曆史事件,那就是是世界曆史上的關鍵事件,標誌著鐵幕倒塌、東歐及中歐的共產政權開始倒台。不久後,德國國內邊界撤除。從此再無東西德國的邊界之分。


    建成了38年的柏林牆倒了,它是由民主德國政府為了阻止其居民逃往西柏林而修築的一道邊防係統,也是冷戰時期東西方對立的象征。


    柏林牆的總長度是155公裏。它由不同的部分組成,包括混凝土牆、鐵絲網、了望塔、開放地帶和反車輛壕溝。柏林牆的高度一般在3到4米之間。


    在沒有得到上級指示的情況下,波恩霍爾姆檢查站的負責人哈拉爾德·雅格爾下令開放邊界,並放行所有等待出境的東德公民。其他檢查站也紛紛效仿,數以萬計的東西柏林人相聚在街頭歡慶。


    柏林牆的倒塌,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首先夏天的時候,匈牙利開始拆除通往奧地利邊界上的鐵絲網,打開了民主德國居民經匈入奧逃往聯邦德國的缺口。


    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也發生了民主化運動,要求進行政治改革。


    1986年2月,新上台的戈爾巴喬夫提出了外交新思維,並使之成為蘇聯對外政策的理論指導。相對之前咄咄逼人的勃列日涅夫主義,戈爾巴喬夫的外交新思維認為“全人類利益高於一切”,民族的、地方的、階級的利益鬥爭已經不合時宜,每個民族都有權選擇發展道路和生活方式,大國不應該把自己的利益強加給其他國家。


    他的執政理念就是拆除鐵幕、跨越分歧,各國攜手共建統一的新歐洲,迎接美好的明天。新歐洲的範圍是從大西洋到烏拉爾山,蘇聯也是其中一員。到時候,歐洲要削弱美國的影響,實現自主化,而蘇聯將是歐洲大廈中的主角和決策者。以此來對抗美國。


    願望是好的,可是現實卻是冰冷的,隨著東西德國統一,蘇聯卻被解體了。


    在他的放縱默認下,東西德國才可以順利的統一。


    蘇聯傳統上“重軍事重工,輕民生輕工”。70—80年代,蘇聯軍事開支常年占國家預算的20%以上。80年代初期,美國裏根政府展開“星球大戰”計劃,又誘使蘇聯將更多財富投入軍事領域。軍費的增加,意味著民生領域投入的減少。由此一來,蘇聯的經濟發展受到製約。


    冷戰把蘇聯拖進了沼澤地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所以一切國力的提升離不開強勢的經濟實力。沒有經濟實力,都是白扯,一紙空談。


    吳煒又在家裏待了一個月左右,直到弗朗茨德維爾到了日本,給他來電話,他才決定,動身去日本。


    去日本待著的人是吳煒定下來的,邢小兵和李明是必須跟著去的,還有一個是高闖。這是伊寒冰的留學同學。


    上個月不知道從哪裏知道了吳煒在燕京的住址,特意來看了一下吳煒。


    高闖回國以後,分配到了天津的對外貿易局,也可以說是物盡其用了。


    按理說應該過的很滋潤的,看著身邊的同事都能用手裏的權力搞點小錢或者批個條子啥的。


    不想跟他們同流合汙的高闖,幾次被拉攏後,顯示出了不一樣的追求。逐漸的在單位裏受到了排擠。鬱鬱不得誌,逐漸的被邊緣化的。領導不得意,同事又不合群。所以,很鬱悶。


    相比之下,韓森卻混的風生水起,積攢下了不小的身家。而且也找了一個門當戶對的對象。


    這在留學生的小圈子裏,聲名鵲鶴,一時間風頭無兩。高闖參加了幾次的留學生聚會,側麵打聽到了伊寒冰的一些事情。也知道伊寒冰和吳煒結婚了,高闖去過伊寒冰的單位,但是由於伊寒冰生孩子,沒有上班。所以沒有見到伊寒冰。不過這樣也打聽到了,伊寒冰的住址。


    找一個時間,去伊寒冰家裏拜訪了吳煒。


    吳煒對於高闖還是很有好感的,他不像韓森那樣勢利,給吳煒留下的印象很不錯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出國留學:開啟封神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遙易水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遙易水寒並收藏重生出國留學:開啟封神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