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還指出西德經濟麵臨的問題,在經曆15年平均增速6.6%的高速經濟增長期後,西德於60年代中期,開始增速換擋。


    所謂的增速換擋,就是西德政府拒絕減速,加大財政投資力度,導致80年代初出現體製性和結構性的問題。


    體製性的問題是財政常年赤字,債務累積,極大地限製了逆周期財政支出刺激經濟的空間,1981年,光是國債利息支付就占到當年聯邦政府預算總額的12.3%,為第三大支出項目。


    結構性問題是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緩慢,對傳統工業部門長期實施維持性補貼,造成企業國際競爭力下降,對外貿易連續三年赤字,馬克貶值。


    作為第二大貨幣,除了美元就是馬克了。可是馬克貶值就會影響經濟增速。這是西德人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為了應對這個情況,新上台的科爾政府,開始對供給側改革,提出了多市場、少國家的偏向供給側的經濟政策。


    在這個政策的主導下,西德的國家支出比例、減少財政赤字、迫使新債務減少,經濟要實現穩定增長緩慢增長,不追求高速增長,通貨膨脹變得溫和,貿易順差必須逐年增加,在出口和淨出口力爭世界第一位,從而使馬克成為歐洲貨幣體係的定錨貨幣和第二大國際儲備貨幣,這些都是科爾政府提出來解決供給側改革的措施。


    這也是科爾在東西德統一後當選第一任總理的主要原因。


    為什麽吳煒會知道,因為大學裏的英文翻譯有一篇閱讀理解就是以科爾自傳中回憶自己的執政政策。那裏有一些關於解決供給側改革的問題。


    時間剛好在82年底,所以吳煒有些印象,現在結合這篇報道。吳煒想了起來。


    有了這個前提,那麽大的環境驅使,財政風險下降,無效融資需求收縮,貿易逆差和馬克貶值趨勢得到扭轉,人們財富的增長,使增量資金進入股市。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西德股市指數在供給側改革期間保持上漲趨勢,加上私有化進程的推進,上市企業數量持續增加,股市也會扭轉,由熊市變成牛市。


    吳煒肯定不會錯過了這個機會的。因為十月份,德國統一之父的赫爾穆特科爾就會上台,緊接著一係列的刺激供給側改革的政策就會出台。


    股市就會瘋狂的上漲,扭熊市為牛市,馬克馬克變得更加的堅挺。


    可以說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操作理想的話,會翻翻的賺。


    現在的吳煒手裏有六百多萬的馬克。放在手裏就是賠錢,還得支付銀行的保管費。


    還不如放在股市裏轉轉,整好了大賺特賺,弄不好也不會賠本的。大行情帶著,想賠錢都很難的。


    就是不知道,弗朗茨德維爾能湊出多少本錢。如果留一手。不出全力的話,也證明弗朗茨德維爾和他的家族也就這樣了,沒啥大的出息。有時候機會就在你把不把握住,把握住了你就能賺大錢,反之亦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出國留學:開啟封神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遙易水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遙易水寒並收藏重生出國留學:開啟封神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