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查找是誰
快穿踢飛原女主,雙標怪在線寵妻 作者:藏一瓶今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腳步聲輕輕的。
一隻手指忽然伸進來,挑開窗戶縫隙。
阮仁珍捂住嘴,察覺人就在窗戶視角的死角處,轉身把後背靠在牆上,在他看向室內的瞬間隱住身形。
耳邊傳來渾濁的呼吸聲,甚至還有喉嚨深處發出幹澀的吞口水聲。
“睡了嗎——”
窗戶被猛地拉開一下。
順著這個視角能看到她的床位,鼓鼓囊囊地像真躺了一個人,男人可惜地歎了口氣,“睡得這麽早做什麽,你家男人想你呢。”
“每天想你想得疼,皮膚那麽白腰那麽細,要是摸一下就好了,你也想我吧?”
那個人意淫了好一會。
她不敢動彈,身子緊緊縮住,過了很久才聽著外麵的響聲越來越遠直到消失,又謹慎地坐了一會確認沒有突擊,才一溜煙躺回被窩裏,身體忍不住發抖。
這下是真確認有人在偷窺她了!
顧不上害怕,腦子裏不斷思索解決辦法。
沒有確鑿證據,要是跟村長舉報反而會打草驚蛇,那老頭子肯定會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村裏人沒有人願意跟她打交道,更何況伸以援手。
那還有什麽辦法呢?
越想越深,才深刻認識到隻能靠自己。
有時很慶幸自己的出身,這阻卻不少覬覦,但聽那些婆子講村裏有的是老年單身,孤寡鰥夫,為了保障安全她總是跟隨其他知青下田,出村和回村都靠牛車交通,始終走到人流大的地方。
例外是有幾天碰上那個號稱家暴狂的男人,跟在他身後繞路去取錢。
阮仁珍精神一振。
這是個奇怪的人。
村裏都說這人家暴潑皮,是個沒人教養的流氓,可阮仁珍看來他的目光比所有人都幹淨,對村裏人統一視若無物,對其他事既不感興趣又懶得接觸。
如果在現代阮仁珍就知道,這種感覺類似於一部著名電影裏的經典對話——
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就是這種目空一切的人,卻在交流時能迅速轉變氣質,作出迎合自身的反應。
如村裏人所說,他目前是一個終於醒悟不家暴,懂得勤勞致富的好當家的,事實的確如此,這個月他出現在大眾視野的頻率非常高,偶然幾次單獨出村都能看見他。
第一次走在他身後時,阮仁珍不慎踩到路上的坑窪發出動靜。
那時候天色很早,很少有人就在路上走。
說實話當時很害怕自己就這麽被搶劫或者綁架,但沒有,他隻是側了下頭腳步卻沒停,雖然沒有實質地轉頭,但餘光肯定能觀察到她的存在。
兩人陷入詭異的默契,就這般默默走到縣城。
逐漸地,第二次,第三次。
確定這人暫時沒有惡意,又想起周秋今天還罵過這人,說掙不到幾個錢就死皮賴臉要錢,想錢想瘋了。
她有錢啊。
她能花錢收買他去做事嗎?
仔細一想又覺得太過天真,先不提他的黑曆史真假,就算是假,她這麽做就是把把柄交給他人,弊大於利。
不能病急亂投醫,如今最穩妥的方法就是趁那人沒發現,先查到他的身份抓到證據再一舉舉報。
第二天
阮仁珍打起精神下田,有時鋤草累了狀似無意地環顧四周,想從村民中尋找一絲蛛絲馬跡。
但這個目標有點廣,村裏的未婚的青壯年雖然不能娶她,但不耽誤偷窺她,阮仁珍避開對視當做沒看見。
一個小時匆匆過去。
“誒,聽說大成家蓋屋頂了?那得七八十吧?”
“不知道哪裏來的錢,他也就這一個月找活幹,八成是借來的。”
不遠處的大媽邊拔草邊八卦。
“今天路過就蓋了院子裏堆的都是瓦片,貴的咧!就奇了怪,這瓦片屋也就下雨能有個好處,我可不敢出這血本,再說下雨用幾個瓶瓶罐罐接著水不就得了。”
幾個大媽深以為然。
旁邊鋤草的阮仁珍心中一動,又想起昨晚的主意但很快否決。
深歎一口氣,告誡自己不要慌,慢慢來肯定會有更好的辦法,盲目借助外力不可取。
“阮知青,你歎了什麽氣啊?”
旁邊的女知青奇怪地問了聲。
周秋哼了聲:“這不聽別人家男人都蓋屋頂了,自己長這麽好看沒人要,難過唄!”
阮仁珍姣好的臉蛋看不出情緒,邊鋤草邊開口回懟:“周秋你沒人要別帶上我,自己巴不得嫁出去,來這都三年了還待在知青所,估計你很自卑吧!”
兩人的罵戰一觸即發。
記分員剛走過,已經對這嘴戰見怪不怪,大叫一聲:“別吵了!幹活!”
被製止的周秋死死咬唇,瞪著她。
“你總有一天會過得很慘!”
麵對這惡毒的發言,阮仁珍以往都是置之不理,但最近事故頻發,她不得心生防備。
周秋為何會信誓旦旦說這話?
如果隻是詛咒,那她大可以當耳邊風,如果夥同外人要對她不利,那要找到那個人的信息,或許就可以通過周秋。
這個猜測腦洞很大,但不得不謹慎,阮仁珍在心裏給周秋打了標記。
中午的時間很快過去。
眾人回到知青所吃飯休整一番後,阮仁珍拿著盆借勢去外麵洗衣服,快步走到宿舍後牆邊。
知青院後麵是一片大樹林,兩者中間橫亙一條潺潺的水流,如果那人踩水過來可能會留下腳印或泥沙。
尋找了一番,沒發現明顯的痕跡。
這很大可能說明他是繞路走到後牆,沒有穿越水流,要知道知青院位置在村口附近,村裏大部分人家是座落在樹林後,而淩晨那個點能不蹚水過來,證明他就住在村口附近。
這樣可排查的人家就少了。
午休半個小時後,喇叭聲再次響起。又開始重複地領工具登記下田。
這次領的活是播種的活,去的是上午由男人犁好的地,分配的隊友不是周秋而是關係不鹹不淡的女知青。
兩人將工具拿好,用腳丈量位置下豆子,一個下午要下好幾畝,直到腰酸到直不起來這才坐會地休息。
環顧了下四周都是播種的女人。
沒有異常。
阮仁珍起身去放置水壺的地方取水,正巧見到前麵聚集一大堆人在討論,幾個婆子哇哇叫的作孽,大叔們一聽就往村長家的方向走去。
“怎麽了?怎麽那麽大動靜!”
一隻手指忽然伸進來,挑開窗戶縫隙。
阮仁珍捂住嘴,察覺人就在窗戶視角的死角處,轉身把後背靠在牆上,在他看向室內的瞬間隱住身形。
耳邊傳來渾濁的呼吸聲,甚至還有喉嚨深處發出幹澀的吞口水聲。
“睡了嗎——”
窗戶被猛地拉開一下。
順著這個視角能看到她的床位,鼓鼓囊囊地像真躺了一個人,男人可惜地歎了口氣,“睡得這麽早做什麽,你家男人想你呢。”
“每天想你想得疼,皮膚那麽白腰那麽細,要是摸一下就好了,你也想我吧?”
那個人意淫了好一會。
她不敢動彈,身子緊緊縮住,過了很久才聽著外麵的響聲越來越遠直到消失,又謹慎地坐了一會確認沒有突擊,才一溜煙躺回被窩裏,身體忍不住發抖。
這下是真確認有人在偷窺她了!
顧不上害怕,腦子裏不斷思索解決辦法。
沒有確鑿證據,要是跟村長舉報反而會打草驚蛇,那老頭子肯定會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村裏人沒有人願意跟她打交道,更何況伸以援手。
那還有什麽辦法呢?
越想越深,才深刻認識到隻能靠自己。
有時很慶幸自己的出身,這阻卻不少覬覦,但聽那些婆子講村裏有的是老年單身,孤寡鰥夫,為了保障安全她總是跟隨其他知青下田,出村和回村都靠牛車交通,始終走到人流大的地方。
例外是有幾天碰上那個號稱家暴狂的男人,跟在他身後繞路去取錢。
阮仁珍精神一振。
這是個奇怪的人。
村裏都說這人家暴潑皮,是個沒人教養的流氓,可阮仁珍看來他的目光比所有人都幹淨,對村裏人統一視若無物,對其他事既不感興趣又懶得接觸。
如果在現代阮仁珍就知道,這種感覺類似於一部著名電影裏的經典對話——
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就是這種目空一切的人,卻在交流時能迅速轉變氣質,作出迎合自身的反應。
如村裏人所說,他目前是一個終於醒悟不家暴,懂得勤勞致富的好當家的,事實的確如此,這個月他出現在大眾視野的頻率非常高,偶然幾次單獨出村都能看見他。
第一次走在他身後時,阮仁珍不慎踩到路上的坑窪發出動靜。
那時候天色很早,很少有人就在路上走。
說實話當時很害怕自己就這麽被搶劫或者綁架,但沒有,他隻是側了下頭腳步卻沒停,雖然沒有實質地轉頭,但餘光肯定能觀察到她的存在。
兩人陷入詭異的默契,就這般默默走到縣城。
逐漸地,第二次,第三次。
確定這人暫時沒有惡意,又想起周秋今天還罵過這人,說掙不到幾個錢就死皮賴臉要錢,想錢想瘋了。
她有錢啊。
她能花錢收買他去做事嗎?
仔細一想又覺得太過天真,先不提他的黑曆史真假,就算是假,她這麽做就是把把柄交給他人,弊大於利。
不能病急亂投醫,如今最穩妥的方法就是趁那人沒發現,先查到他的身份抓到證據再一舉舉報。
第二天
阮仁珍打起精神下田,有時鋤草累了狀似無意地環顧四周,想從村民中尋找一絲蛛絲馬跡。
但這個目標有點廣,村裏的未婚的青壯年雖然不能娶她,但不耽誤偷窺她,阮仁珍避開對視當做沒看見。
一個小時匆匆過去。
“誒,聽說大成家蓋屋頂了?那得七八十吧?”
“不知道哪裏來的錢,他也就這一個月找活幹,八成是借來的。”
不遠處的大媽邊拔草邊八卦。
“今天路過就蓋了院子裏堆的都是瓦片,貴的咧!就奇了怪,這瓦片屋也就下雨能有個好處,我可不敢出這血本,再說下雨用幾個瓶瓶罐罐接著水不就得了。”
幾個大媽深以為然。
旁邊鋤草的阮仁珍心中一動,又想起昨晚的主意但很快否決。
深歎一口氣,告誡自己不要慌,慢慢來肯定會有更好的辦法,盲目借助外力不可取。
“阮知青,你歎了什麽氣啊?”
旁邊的女知青奇怪地問了聲。
周秋哼了聲:“這不聽別人家男人都蓋屋頂了,自己長這麽好看沒人要,難過唄!”
阮仁珍姣好的臉蛋看不出情緒,邊鋤草邊開口回懟:“周秋你沒人要別帶上我,自己巴不得嫁出去,來這都三年了還待在知青所,估計你很自卑吧!”
兩人的罵戰一觸即發。
記分員剛走過,已經對這嘴戰見怪不怪,大叫一聲:“別吵了!幹活!”
被製止的周秋死死咬唇,瞪著她。
“你總有一天會過得很慘!”
麵對這惡毒的發言,阮仁珍以往都是置之不理,但最近事故頻發,她不得心生防備。
周秋為何會信誓旦旦說這話?
如果隻是詛咒,那她大可以當耳邊風,如果夥同外人要對她不利,那要找到那個人的信息,或許就可以通過周秋。
這個猜測腦洞很大,但不得不謹慎,阮仁珍在心裏給周秋打了標記。
中午的時間很快過去。
眾人回到知青所吃飯休整一番後,阮仁珍拿著盆借勢去外麵洗衣服,快步走到宿舍後牆邊。
知青院後麵是一片大樹林,兩者中間橫亙一條潺潺的水流,如果那人踩水過來可能會留下腳印或泥沙。
尋找了一番,沒發現明顯的痕跡。
這很大可能說明他是繞路走到後牆,沒有穿越水流,要知道知青院位置在村口附近,村裏大部分人家是座落在樹林後,而淩晨那個點能不蹚水過來,證明他就住在村口附近。
這樣可排查的人家就少了。
午休半個小時後,喇叭聲再次響起。又開始重複地領工具登記下田。
這次領的活是播種的活,去的是上午由男人犁好的地,分配的隊友不是周秋而是關係不鹹不淡的女知青。
兩人將工具拿好,用腳丈量位置下豆子,一個下午要下好幾畝,直到腰酸到直不起來這才坐會地休息。
環顧了下四周都是播種的女人。
沒有異常。
阮仁珍起身去放置水壺的地方取水,正巧見到前麵聚集一大堆人在討論,幾個婆子哇哇叫的作孽,大叔們一聽就往村長家的方向走去。
“怎麽了?怎麽那麽大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