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史


    關於哲學史,其實並不複雜,首先就是本體論,所謂本體論,就是人類在探索這個世界,它到底是什麽?


    我們來看古希臘的哲學,首先,美樂都的第一個哲學家泰勒斯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水,這樣的觀點無疑是值得雙切的,但是他第一次提出了世界本源的看法,也就是他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水,這樣的對世界本源的探索,在中國也有。比如在古代春秋的時期,在,易經當中認為,一陰一陽是謂道,也就是說,古代的中國人認為,世界的本源是陰和陽,然後我們接著來看古希臘,後來的哲學家阿拉格希曼德和拉克,西米尼他們認為這個世界的本源是水土金木,或者是氣,我們認為這樣的觀點自然也是值,值得討論的,他正確與否,我們先不論,我們可以看出他們也同樣的是提出了世界本源的看法,中國的古代同時也有這樣的看法,我們知道我們有五行的說法,我們的五行是金木水火土,這也是我們中國人對世界本源的看法,然後我們接著來看古希臘哲學,這個時候就是巴門尼德,巴門尼德認為,這個世界,它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是什麽樣的呢?它必然是不變的,因為這個世界它已經存在過無窮無盡的時間,所以所有的變化都已經變化過了,所以變化已經不存在了,能夠理解這段話嗎?就比如一壺水,你把它放在外麵,無窮無盡的時間,那麽它還會,那個本來是熱水,你把它放了,無窮無盡的時間,那麽它還會降溫嗎?所以在巴門尼德看來,變化是不存在的,因為這個世界已經所有的變化都已經產生過了,所以後來他的學生知若,就提出了著名的詭辯論,叫做非死不動,所謂非死不動,是指射出機器的箭,它是不會動的,這是不是很荒誕?但是茲洛的認證確是非常的精彩的,我們現在來看他的論證,他說我們社素的去的見每一個時刻都在某一個地方,所以他每一個時刻都在禁止在某一個地方,既然它的每一時刻都是靜止的,那他當然就沒有動啊,你怎麽反駁他呢?,然後他還提出了另外的一個著名的論證,就是龜兔賽跑的故事,他說隻要烏龜先跑去一段,那麽兔子就永遠追不上烏龜,他的論證也同樣非常的精彩,他說,當烏龜爬出去一段以後,兔子開始追她,當兔子追到,烏龜爬出去的一半以後,烏龜又向前爬出來一點,當兔子追到剩下的一半的時候,烏龜又向前爬出了一點,由此循環往複,因此,兔子是永遠追不上烏龜的,這顯然不符合事實,但是你如何反駁他呢?,對於茲洛的反駁,一直要到19世紀,數學的發展才有可能,也就是這個時候提出了有關集合的概念,以及極限的概念,這時候才有了,對付織落的工具,然後的話,古希臘還有其他的折些家,比如德姆克利特,赫拉克利特,畢達哥拉斯,德莫克利特認為,這個世界都是有一些微小的原子組成的,所以我們人類的祖先非常的有先見之明,現在哲學科學已經證明了,物質確實是由原子組成的,但是原子並不是不可分的,原子還可以分為質子,中子以及電子,而質子中子電子又可以分為誇克,至於誇克可不可以分,我想應該也可以吧,隻是我們現在人類還沒有手段,可以把誇克給打開,看看它裏麵到底是什麽,因為它太小太小了,以致它比光它的波長還更小,所以沒有辦法看到它,然後畢達哥拉斯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數,這其實非常的深刻,如果世界的本源不是樹的話,為什麽牛頓的經典力學我們可以通過它的公式計算出海王星的位置呢?可以找出海王星呢?可以看出,畢達哥拉斯對於世界本源的看法還是很深刻的,注意!赫拉克利特,他認為,我們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他的論證也很簡單,因為河水在流動,你後來踏進的那條河流,它裏麵的水已經不是前麵那條河流裏的水,所以我們兩次踏進的河流不是同一條河流,這裏強調了世界的運動,接下去,古希臘哲學就進入了,它的最高階段,它的代表人物就是兩位最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柏拉圖提出了一個本質主義的觀點,他認為,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它的本源,這個本源就是理念,比如我們人有人的理念,樹有樹的理念,我們具體的人就是人的理念的現實化,這好像非常有道理,因此,在柏拉圖看來,世界是有本質的,它的本質就是各種不同的理念,而我們可以通過思念思考這些理念對這個世界進行,尋找它的真理,這是柏拉圖哲學的核心,而亞裏士多德呢?他更注重一種現實性,所以,亞裏士多德的著作,汗如深淵,非常的豐富,據說可以達到1000萬字,我不知道亞裏士多德,他用什麽來保持他的文字,因為那時候沒有紙,都是用山羊皮嗎?亞裏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學,裏麵探索了,這個世界,它的本源,指出了這個世界的變化,以及他們的本質,之後便是古羅馬時期,古羅馬是一個軍事國家,因此哲學在那裏是並不重要的,所以古羅馬並沒有重要的哲學,然後是中世紀,中世紀是上帝的世紀,所有的一切都是服務於上帝,因此,中世紀的哲學也就是經驗哲學,其主要的代表是托馬斯阿奎納,還有奧斯汀安瑟倫,托馬斯阿奎納利用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哲學知識,對上帝的存在進行了論證,從而使得基督教的上帝變得更有了哲學上的意義,而奧斯汀以一種真誠的,態度思考了上帝的存在,以及上帝的無限性,上帝的無所不能,從而使得基督教變得非常的深刻,以至於後來我們偉大的牛爵爺,也就是牛頓,他也不得不接受上帝是世界d1推動力的看法,等到笛卡爾的時候,哲學發生了一個轉折,deckard不關注世界的本源是什麽?,他關注的是我為什麽能夠認識這個世界,我眼中的世界是真實的嗎?這就是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我為什麽能夠認識這個世界呢?,因為我看到了這個世界,因為我聽到了這個世界,但是笛卡爾指出,我們的視覺,我們的聽覺是不可靠的,比如有的人他就是色盲,他就看不到有些顏色,因此,他看到的世界和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那麽到底是他的世界是正確的還是你的世界是正確的呢?所以我們如何能夠認識這個世界呢?既然我們的視覺聽覺都不是一定正確的,這樣就進入了哲學的新的時期,從此,哲學就變成了兩個流派,一個是大陸的唯理論,一個是,英美的經驗論,大陸的唯理論的代表就是斯貝諾莎萊布尼茲,他們認為,真理就存在於我們的頭腦之中,我們隻要經過嚴格的思維論證,就可以得到真理,比如我們可以認為世界它是沒有邊界的時間,它是無窮無盡的,我們可以認證,如果世界是有邊界的,那麽它的邊界之外是什麽呢?是不是很有道理?,既然世界是沒有邊界的,那麽它就應該有無窮無盡的,恒星存在,我們知道恒星是會發光的,因此應該有無窮無盡的光照到地球上,地球應該看到的光很明亮很明亮,但是現實是地球上的光看到的並不很明亮,這能夠理解嗎?因為有無窮無盡的辛星恒星,所以他們的光都會來到地球上,隻是時間的長短而已,而地球這個宇宙已經存在了無窮無盡的時間,因此這些光都會來到地球上,因此它就應該會很亮很亮,但事實就不是很亮那麽,世界是有邊界的嗎?有還是沒有呢?然後在時間上我們可以想,如果時間是有開始的,那麽開始之前是什麽呢?如果時間是沒有開始的,也就是說無窮無盡的時間已經過去了,那麽也就應該所有的變化都已經發生過了,所以也就不應該存在變化,這是巴門尼德的論證的方法,但現實的世界,它是變化的,那麽這個時間是有開始還是沒有開始呢?,這就是所謂的二力必反,對於這些問題,我們暫時放一下,另外的一派哲學是英美的經驗論,它的代表哲學家是洛克和後麵的大衛休默,洛克認為,我們的頭腦中並沒有先天的觀念,所有的一切知識都是來自於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感知覺,他認為,我們的頭腦是一塊白板,所有的知識都是對客觀世界的感知形成的,比如我們看到世界上樹長著葉子,葉子是綠的,看到河水在流動,看到天上有藍天白雲,所有這一切都是我們對世界的感知,因此,英美經驗論認為我們的知識都是來自於我們的經驗,所以被稱為經驗論,然而,偉大的大衛休默提出了一個看法,比如我們認為樹上麵的葉葉子都是綠的,休麽就提出問題,你考察過所有的數嗎?你憑什麽說所有的樹的葉子都是綠的呢?比如在冬天的時候,樹的葉子就會變黃,會掉下來,所以我們說樹的葉子都是綠的,隻是在某些時候是對的,因此得出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們的知識,我們的經驗,知識很大程度上都是來自於我們的歸納,比如我們認為,從高處掉下來的東西都會往下掉,你為什麽這麽認為呢?因為你見過所有的東西,從上麵掉下來以後都會往下掉,所以你這麽認為,如果你生活在另外一個星球上,它上麵的所有的東西都是往天空掉,那麽他們也會得出一個經驗,也就是說世界上所有的物質都會往天上掉,但是這有一個問題,我們沒有辦法考察每一個物體有沒有例外呢?舉一個例子,在澳大利亞的白天鵝,黑天鵝被發現之前,天鵝被認為都是白的,所以人們認為天鵝是白的,是一個真理,但是後來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黑天鵝,那麽天鵝是白的,是對的嗎?由此發生了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比如牛頓的經典力學,認為所有的物體,它們都有引力,那麽我要問你,你是憑什麽這麽認為的?你憑什麽認為世界萬物都有引力?你有什麽根據嗎?你可以說根據我的觀察發現,根據我的研究發現,那麽我就可以問你,你研究了所有的物體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大維修末就發現了我們知識的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的知識是歸納的,因此,它不具有必然性,當牛頓說萬有引力的時候,萬有引力並不具有必然性。這個問題的提出震驚了康德,康德對此進行了長久的思索,他想要給人類的知識,找一塊可靠的礁石,不讓人類的知識在海麵上隨意的漂泊,但是他沒有找到,雖然他自以為找到了,他找到了什麽呢?我們來看,康德其實比大衛休姆更像一個不可知論者,所謂不可知論者,是指他們認為這個世界我們是無法認知的,康德認為,我們眼中的世界並不是真實的世界,真實的世界被它稱作自在之物,這是我們永遠不知道的,它到底是什麽?你看康德是不是一個比大衛休默更嚴重的不可知論者?那麽,康德他到底找到了一塊什麽樣的可靠的礁石呢?他認為,還有一個高的地方就在我們的頭腦中,他認為,我們的頭腦中有鮮豔的邏輯,也就是說,我們的頭腦中有一個先天的結構,而這就是必然的,因此,他就建立了他的先驗哲學。他研究這個先天的這個結構,到底有一些什麽具體的內容,這就是它的先驗哲學,然而我要問一下康德,既然你研究的是人的頭腦中的先天結構,那麽你如何決定每個人的這個頭腦中的先天結構,就必然是一模一樣的呢?你如何確定這一點的呢?,如果每個人的頭腦中的鮮豔結構都不相同,你研究它又有什麽意義呢?當然,康德是從來沒有想到這裏還有這樣的問題的,在他看來,人們所有的人的頭腦中的鮮豔結構,必然就是完全一樣的,是先天的,是神聖的,所以他認為他就找到了人類的一塊神聖的,絕對的知識之地,然後是黑格爾,在我看來high歌是一個獨斷輪子,這不是我的看法,是羅樹以及後來的很多哲學家的看法,在他們看來,黑個是一條死狗,因為他是一個獨斷輪子,什麽是獨斷論子呢?比如像泰勒斯,他就是獨斷論子。他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水,自己為什麽這麽認為,他沒有辦法講清楚,比如,貝達格拉斯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樹,這也是一種獨斷論,你怎麽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素呢?a hague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絕對精神,什麽是絕對精神呢?反正我是搞不懂,比如他看到拿破侖的時候,他認為那就是絕對精神奇在馬上,然後他就開始研究這個絕對精神,他認為這個世界就是絕對精神在世界上的演化,這個過程就叫做曆史,因此,黑格爾提出了他的辯證法,黑個認為,這個世界是質量複變,對立統一以及否定之否定的,這在黑girl這裏是成立的,因為他的世界有一個本源,叫做絕對精神,這個絕對精神的演化,他認為就是按照他的這個辯證法進行的,就是質量複變,對立統一否定知否定的,然後馬克思學習了嘿good哲學,當然,馬克思認為high歌的哲學是錯誤的,他認為,世界的本源不是絕對精神,而是物質,所以馬克思的哲學被稱為辯證唯物主義,但是馬克思接受了eg的辯證法,也就是馬克思認為,這個世界是質量互變,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的,這就有問題了,因為黑girl他的哲學是有一個絕對的存在的,就是他的絕對精神,所以他可以根據他的這個絕對精神去推斷這個世界的變化,而馬克思的體係,它是一個開放的體係,他認為這個世界的本源是物質,好的,那麽我現在要問物資是什麽?物資是什麽呢?是有形狀的嗎?那麽風是不是物質呢?是有顏色的嗎?同樣的風是不是物質呢?是有質量的嗎?那麽光是不是物質呢?比如我們看到的,在磁鐵的周圍會有磁場,這個很容易理解吧,在磁鐵的周圍有磁場,那麽磁場是不是物質呢?那麽,到底什麽是物質是有形狀的還是有顏色的,還是有重量的呢?什麽是物質?如果你連物資是什麽你都不知道,你憑什麽說什麽質量互變,對立統一,還有否定知否定,你連人家是什麽都不知道,你評怎麽說人家怎麽怎麽怎麽樣呢?那不就是胡說八道嗎?所以我說馬克思的哲學在哲學上是二流的,因為他沒有對他的思想進入深刻的反思,隻是接受了黑格爾的看法,這樣說,當然有很多人會不同意,因為在某些人看來,馬克思的看法就是聖經,不過可以來辯論嘛


    既然,我們的知識都是來自於我們的經驗,而我們的經驗是有限的,這是大衛休魔的看法,由此,大衛修莫就終結了本體論,因為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是來自於我們對世界的感知,而我們的感知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得到對這個世界根本的知識,比如我們說這個世界是物質的,這就是一個根本的看法,這是真的嗎?好像是真的,那你憑什麽這麽認為呢?因為我覺得這樣的你覺得就是對的嗎?因此,此後的哲學就走入了一個拋棄本體論的這樣一條道路,就是認識論,就是討論我們是如何認識這個世界的,我們的知識到底是什麽?這就是英美哲學,這100多年來走的道路,其中最傑出的人物就是維特根斯坦,最重要的流派就是邏輯實證主義,還有後來的卡爾波普,以及到最後的,對知識的確定性,進入絕對懷疑的費耶阿本德,我們首先來看邏輯實證主義,在邏輯實證主義者看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知識是隻有經過實踐的證明,以後它才是正確的,它才是真理,比如,相對論認為,光線經過大的質量的恒星,它會彎曲後來天文學家在進行,日食發生的時候,對經過太陽邊上的光線進行測量,結果發現他們確實發生了彎曲,由此證明了相對論是正確的,這就是邏輯實證主義的看法,但是這裏也有問題,比如牛頓的經典力學認為,當一個物體在慣性係中時,他運動的速度應該是慣性係的速度,加上他自己運動的速度,這就是牛頓的慣性定律,初中學過的,仁和後來的19世紀末,人們發現,光無論在什麽樣的慣性係中,它的速度都是不變的,這一下麻煩大了,這到底是牛爵爺錯了還是光錯了?是光錯了嗎?還是牛爵爺錯了呢?當時的科學家認為可能存在一種在這個宇宙中,它絕對靜止的一種東西被稱為以太,而光速之所以不變,是因為相對於以太而言,因為以太是絕對不動的,而光隻是相對於它做運動,所以光也就是它的速度就絕對的不變,於是,邁克遜莫雷他們就做了一係列的實驗,無論怎麽樣也找不到以太,怎麽辦呢?到底是光錯了還是牛頓錯了呢?沒有人敢懷疑我們的牛爵爺,所以一直沒有辦法得到一個結論,你說光錯了嗎?光怎麽會錯呢?牛節約錯了嗎?牛絕也那麽偉大,他會錯嗎?直到偉大的愛因斯坦出生,愛因斯坦認為,沒那麽複雜,簡單的很,既然我們觀察來觀察去光它的速度就是不變,那麽光速不變就是一條原理,不需要什麽語態,不需要什麽東西,因為它已經證實了,就是一條真理嘛,光速就是不變嘛,所以錯的隻能是牛節約了,然後愛因斯坦就根據他的這樣一個看法重寫了經典物理學,其實隻要拋棄掉牛頓的那種,絕對時空的理論,那麽很容易就會得出狹義相對論,這裏如果你真的有天縱奇才的話,你自己也可以推導的出來,其實並不複雜,改天再說一下這個推導的過程吧,原來說過的,好的,我們回到邏輯實證主義,那麽問題就來了,你說你的那個證實了的就是,真理,現在牛頓的經典力學曾經是證實了的,但是現在又沒有辦法證實了,那麽牛頓的經典力學到底是證實了還是沒有證實呢?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現在是證實了的,誰能夠保證它以後一定還能夠證實呢?那麽問題來了,我們現在所認為的科學,它到底是不是真理呢?是還是不是?由此,卡爾波夫就提出了他的正偽主義,波普認為,科學不是真實的,而是證偽的,什麽叫做證偽呢?其實和真實沒什麽不同,隻不過是一張紙的兩麵而已,格爾波普認為,我們所得到的知識在沒有被證偽之前,他就是對的,比如,牛頓的經典力學在沒有光速不變,這個情況之前它就是對的,而被光速不變證偽以後,那麽它就是錯的,這就很奇怪了,不是真理嗎?它還會變的嗎?一會兒是對的,一會又是不對的,所以我說波普的正偽主義和邏輯實證主義的,它的實證沒什麽不同,其實就是不同的說法而已,然後菲爾阿本德就根據這種情況,他就認為,根本沒有什麽真理嘛,所以什麽確定性的東西都是不存在的,這就走向了後現代後現代有一係列的哲學家,他們就是堅持這樣的看法,他們堅持這個世界沒有什麽本質,沒有什麽本源,沒有什麽確定性,這些人有婦科有,羅蘭巴特,有,拉康,有德裏達,得了痣,當然還有費耶阿本德,這些後現代的哲學家,他們摧毀了本質本源,摧毀了確定性,這在我看來是不可容忍的,如果世界是沒有本質的,沒有本源的,沒有確定性的,那麽我們存在的意義在哪裏?我們的知識的意義在哪裏呢?但是沒有人能夠反駁他們,到現在為止,沒有人能夠反駁他們,反正我認為我是沒有這樣的能力,我也不認為誰能夠有誰,能夠對這個世界提出一個它的本質出來,比如有人可以說這個世界就是由誇克組成的,人家就問你,你憑什麽這麽說?比如現在懷疑有暗物質,暗物質也是由誇克組成的嗎?你憑什麽這麽認為呢?你知道暗物質是什麽嗎?你知道嗎?這樣一問,你就基本上就是像泄了氣的皮球,這就是大概的四千四五千年的西方的哲學史,現在就走進了這樣一條死胡同裏麵,反正我是看不出走出來的可能性,中國的學哲學的人基本上就是在不斷的解釋康德,解釋k歌,解釋海德格爾,解釋德裏達,說他們的思想是什麽?他們是怎麽想的?質疑他們對不對?是不敢去問的,因為他們都是大師,有什麽不敢問的呢?所以國內沒有什麽知名的哲學家,可以說哲學家都沒有,因為沒有自己的思想嘛,我倒是有一點點小小的想法,但是微不足道,得到一個確定的起點,但是沒有辦法展開,其實這也不是什麽特別高明的手法,不過就是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其實認知就是這樣的,很簡單,就是說我在思考,所以雖然我不知道我思考的東西存在不存在,但是我知道我在思考,我在思考說明我存在呀,我不存在我怎麽思考呢?既然我存在說明存在是存在的是吧,也就是說存在它是絕對的,它是不會有疑問的,對吧,這是一個絕對的起點,因為我存在,所以存在存在,所以這是必然的,但是有什麽用呢?你能夠從這一點推出什麽東西呢?推出這個存在的什麽特征出來呢?像馬克思那樣說哦,然後就是質量互變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可能嗎?當然,你硬要吹牛皮這樣說,那也沒辦法,所以也沒什麽用,有沒有人能夠找到新的?角度去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認為是不可能的,所以現在哲學越來越沒落,很多人認為哲學已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明軒的大學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可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可然並收藏李明軒的大學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