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她寫了一個《雞蛋和石頭》的故事:
雞蛋和石頭一起站立著,中間相隔20cm。
石頭問雞蛋:“天這麽熱,雞蛋,你沒有發臭吧?”
雞蛋問石頭:“天這麽熱,石頭,你沒有玩完了吧?”
他們的語氣都是戲謔的,但是卻是互相關懷的,而不是互相攻擊,互相嘲笑。並且,他們都懂得對方的心意。
他們就這樣友好地相處著,天冷的時候會問,天熱的時候會問,刮風的時候會問,下雨的時候會問,他們覺得這個世界好溫暖。
因為雞蛋的眼裏有了石頭,石頭的眼裏有了雞蛋。
雞蛋覺得自己肯定是一顆有魅力的雞蛋,連石頭都這麽看得起她,她想做這世界上最好的雞蛋。
石頭也覺得自己肯定是一塊完美的石頭,連雞蛋都這麽佩服他,於是他更堅強了,於是他更堅硬了,更不怕風雨了。
他們並不是彼此的敵人,風雨才是。
他們彼此給對方打氣,他們要聯合起來,共同抵禦風雨。
雞蛋並沒有,雞蛋碰石頭。
石頭也並沒有因為他的堅硬,就一心想去砸壞那顆雞蛋。
經過長年累月的風雨,他們都已經修煉好了,雞蛋已經不是那顆普通的雞蛋,石頭也已經不是那塊普通的石頭。
雞蛋,它再也不怕堅硬,見到堅硬的東西,她知道要用自己的溫柔去化解。
她也並不好奇,石頭是不是真的那麽硬,我想去碰一碰。
石頭也已經能夠接受脆弱了,見到脆弱的東西,他馬上就知道了,這正是一個考驗自己的時刻到來了。
如果他忍住了不去破壞她,他就是戰勝了自己。
他再也不會控製不住自己,心想:雞蛋那麽脆弱,我就是想去砸壞她。
當時,她並沒有去回避他,她並沒有對他說:“有什麽話,明天再說吧。”
她那就是,雞蛋碰石頭。
她的目標,就是要找一個對她好的。別的,沒要求。
因此,自從她從地上爬起來之後,她聽到他開口所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郗湘瀟,你走吧。”
她就覺得,他不值得了。
她之所以讓他進來而沒有回避,是因為她無知,她不知利害。
也有一點點是因為她也想看一看,他對她,到底怎麽樣。
更無知的卻是,她也有一點點想看一看,他對她,到底怎麽樣。
她完完全全忘記了,他們在樓梯上的那幾次爭吵,他寧肯發怒,他寧肯分手,也沒有原諒她。
誰知在昆明,她卻傷他——更深,因為她雖然並不是故意在試探他的本性,但是她也沒有選擇回避他的本性。
她也並沒有對他說:“有什麽話,明天再說吧。”
原來,結果果然是那樣地糟糕。原來,他對她,並不怎麽樣。
她就是這樣,可以輕輕易易地就被替換掉。
人的一輩子長著呢,如果一個美女蛇要來引誘他,他豈不是含著笑,就接納了?
甚至,根本就不用引誘,這不,他自己就——直奔著去了。
她的想法一點不奇怪,這也是絕大多數女孩子的想法,她們所受的教育,就是這樣的。
這樣簡單,這樣非白即黑,根本就應對不了現在這個,越來越複雜多變的社會。
因此,自從聽著他的第一句話出囗之後,實際上,她就已經完全地放棄他了。
她再也不想去做任何的努力去挽回,他根本就——不值得。
而現在,這麽多年之後,她終於明白了,菩薩早就告訴過她了。
社會太複雜了,人性經不起考驗。
那樣的他,是值得的。
她早就想好了,她一定要找一個情緒穩定,脾氣好的人。
但是她又想,如果萬一,遇到一個脾氣不好的人……
除非他有特殊才能,除非她特別特別喜歡他,能夠蓋過他這個巨大的缺點。
她果然在一串紅,在樓梯口遇到了冼銳。
她還來不及見識他的特殊才能,卻首先見識了他的暴脾氣。如果秩序相反,結局會不會相反?
人生,沒有辦法去設定。
人生,總是在設定之外。
這是老天,故意在考驗她。
川劇所表演的“變臉”,其實是一套麵具一張臉。
並且,每一張臉,相差並不大,表演的時候還要轉過身去遮掩一下。
而冼銳的臉,就像是古書上所描繪的那樣,做大事的人,天生異相。
他的臉,棱角特別分明,線條比較硬,是有異於常人的。
他的同一張臉,笑時更有魅力。
威時更剛毅。
怒時更冷峻。
他的“變臉”說來就來,也從不轉過身去遮掩一下。
也許,他隻是沒有笑。也許,他隻是嚴肅了一點。
但是在她看來,簡直就是寒氣逼人。
她忘記了他的體量,又或者是他的體量,讓她消化不良。
許多人都說她是一塊璞玉,卻沒有人能夠雕琢她。
可是,當他鋒芒畢露的時候,她卻害怕,她卻不願意被他雕琢。
因此,她並非一塊好玉。
他一眼就看穿了她,他對她說:“那不是你願意的。”
他又對她說:“……可是,你卻不願意。”
他都忘了:當初,他之所以選擇她,就是因為她的純潔,她的無知,她的不世故,她看不透這個世界。
但是,他卻不但看穿了她,並且毫無顧忌地說了出來。
她想要對等的愛,他也想要對等的愛。
他想要對等的愛,她也想要對等的愛。
都隻有想法,而沒有辦法。
難怪不得,以前,她有什麽想法的時候,她母親總是說:“沒有餓得好。”
人在沒有吃飽飯的時候,一門心思想的是如何吃飽飯的問題。
人在吃飽了飯以後,想的卻是更麻煩的問題,是她母親都回答不了的問題。
又或者是,玉的雕琢,不能用太利的刀。易碎。
太複雜了,不是她太複雜了,而是這個事件它太複雜了。
無論是用“一個有骨氣的女孩子”。
“一個患得患失的女孩子。”
“一個尋找真愛的女孩子。”
“一個傳統守舊的女孩子。”
“一個尋找自由的女孩子。”
都概括不了她。
不如說她是一匹將長成未長成的小馬駒,一輪將滿未滿的月,一朵即開未開的花吧。
她渴望著一切美滿,她有一點點理論了,但是經驗卻嚴重不足。
小馬隻敢在平坦的陸地上向前,向前,小馬不敢過河,因為她不知那河水的深淺。
她一點也不完美,她的眼神裏充滿了羞澀與無助。
蘇軾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他最著名的詞並不是《明月幾時有》,並不是“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當年,她心氣狹隘,她就隻盯著這一句,她就隻對冼銳說過這一句。
蘇軾最著名的詞是《念奴嬌。赤壁懷古》,是“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談笑間強櫓灰飛煙滅。”
同時擁有愛情和事業的人,才是真正的豪放派,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往後,她一定會對她的愛人,說起這一句。
在課文裏,在媽媽的指引下,小馬終於過了河。
雞蛋和石頭一起站立著,中間相隔20cm。
石頭問雞蛋:“天這麽熱,雞蛋,你沒有發臭吧?”
雞蛋問石頭:“天這麽熱,石頭,你沒有玩完了吧?”
他們的語氣都是戲謔的,但是卻是互相關懷的,而不是互相攻擊,互相嘲笑。並且,他們都懂得對方的心意。
他們就這樣友好地相處著,天冷的時候會問,天熱的時候會問,刮風的時候會問,下雨的時候會問,他們覺得這個世界好溫暖。
因為雞蛋的眼裏有了石頭,石頭的眼裏有了雞蛋。
雞蛋覺得自己肯定是一顆有魅力的雞蛋,連石頭都這麽看得起她,她想做這世界上最好的雞蛋。
石頭也覺得自己肯定是一塊完美的石頭,連雞蛋都這麽佩服他,於是他更堅強了,於是他更堅硬了,更不怕風雨了。
他們並不是彼此的敵人,風雨才是。
他們彼此給對方打氣,他們要聯合起來,共同抵禦風雨。
雞蛋並沒有,雞蛋碰石頭。
石頭也並沒有因為他的堅硬,就一心想去砸壞那顆雞蛋。
經過長年累月的風雨,他們都已經修煉好了,雞蛋已經不是那顆普通的雞蛋,石頭也已經不是那塊普通的石頭。
雞蛋,它再也不怕堅硬,見到堅硬的東西,她知道要用自己的溫柔去化解。
她也並不好奇,石頭是不是真的那麽硬,我想去碰一碰。
石頭也已經能夠接受脆弱了,見到脆弱的東西,他馬上就知道了,這正是一個考驗自己的時刻到來了。
如果他忍住了不去破壞她,他就是戰勝了自己。
他再也不會控製不住自己,心想:雞蛋那麽脆弱,我就是想去砸壞她。
當時,她並沒有去回避他,她並沒有對他說:“有什麽話,明天再說吧。”
她那就是,雞蛋碰石頭。
她的目標,就是要找一個對她好的。別的,沒要求。
因此,自從她從地上爬起來之後,她聽到他開口所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郗湘瀟,你走吧。”
她就覺得,他不值得了。
她之所以讓他進來而沒有回避,是因為她無知,她不知利害。
也有一點點是因為她也想看一看,他對她,到底怎麽樣。
更無知的卻是,她也有一點點想看一看,他對她,到底怎麽樣。
她完完全全忘記了,他們在樓梯上的那幾次爭吵,他寧肯發怒,他寧肯分手,也沒有原諒她。
誰知在昆明,她卻傷他——更深,因為她雖然並不是故意在試探他的本性,但是她也沒有選擇回避他的本性。
她也並沒有對他說:“有什麽話,明天再說吧。”
原來,結果果然是那樣地糟糕。原來,他對她,並不怎麽樣。
她就是這樣,可以輕輕易易地就被替換掉。
人的一輩子長著呢,如果一個美女蛇要來引誘他,他豈不是含著笑,就接納了?
甚至,根本就不用引誘,這不,他自己就——直奔著去了。
她的想法一點不奇怪,這也是絕大多數女孩子的想法,她們所受的教育,就是這樣的。
這樣簡單,這樣非白即黑,根本就應對不了現在這個,越來越複雜多變的社會。
因此,自從聽著他的第一句話出囗之後,實際上,她就已經完全地放棄他了。
她再也不想去做任何的努力去挽回,他根本就——不值得。
而現在,這麽多年之後,她終於明白了,菩薩早就告訴過她了。
社會太複雜了,人性經不起考驗。
那樣的他,是值得的。
她早就想好了,她一定要找一個情緒穩定,脾氣好的人。
但是她又想,如果萬一,遇到一個脾氣不好的人……
除非他有特殊才能,除非她特別特別喜歡他,能夠蓋過他這個巨大的缺點。
她果然在一串紅,在樓梯口遇到了冼銳。
她還來不及見識他的特殊才能,卻首先見識了他的暴脾氣。如果秩序相反,結局會不會相反?
人生,沒有辦法去設定。
人生,總是在設定之外。
這是老天,故意在考驗她。
川劇所表演的“變臉”,其實是一套麵具一張臉。
並且,每一張臉,相差並不大,表演的時候還要轉過身去遮掩一下。
而冼銳的臉,就像是古書上所描繪的那樣,做大事的人,天生異相。
他的臉,棱角特別分明,線條比較硬,是有異於常人的。
他的同一張臉,笑時更有魅力。
威時更剛毅。
怒時更冷峻。
他的“變臉”說來就來,也從不轉過身去遮掩一下。
也許,他隻是沒有笑。也許,他隻是嚴肅了一點。
但是在她看來,簡直就是寒氣逼人。
她忘記了他的體量,又或者是他的體量,讓她消化不良。
許多人都說她是一塊璞玉,卻沒有人能夠雕琢她。
可是,當他鋒芒畢露的時候,她卻害怕,她卻不願意被他雕琢。
因此,她並非一塊好玉。
他一眼就看穿了她,他對她說:“那不是你願意的。”
他又對她說:“……可是,你卻不願意。”
他都忘了:當初,他之所以選擇她,就是因為她的純潔,她的無知,她的不世故,她看不透這個世界。
但是,他卻不但看穿了她,並且毫無顧忌地說了出來。
她想要對等的愛,他也想要對等的愛。
他想要對等的愛,她也想要對等的愛。
都隻有想法,而沒有辦法。
難怪不得,以前,她有什麽想法的時候,她母親總是說:“沒有餓得好。”
人在沒有吃飽飯的時候,一門心思想的是如何吃飽飯的問題。
人在吃飽了飯以後,想的卻是更麻煩的問題,是她母親都回答不了的問題。
又或者是,玉的雕琢,不能用太利的刀。易碎。
太複雜了,不是她太複雜了,而是這個事件它太複雜了。
無論是用“一個有骨氣的女孩子”。
“一個患得患失的女孩子。”
“一個尋找真愛的女孩子。”
“一個傳統守舊的女孩子。”
“一個尋找自由的女孩子。”
都概括不了她。
不如說她是一匹將長成未長成的小馬駒,一輪將滿未滿的月,一朵即開未開的花吧。
她渴望著一切美滿,她有一點點理論了,但是經驗卻嚴重不足。
小馬隻敢在平坦的陸地上向前,向前,小馬不敢過河,因為她不知那河水的深淺。
她一點也不完美,她的眼神裏充滿了羞澀與無助。
蘇軾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他最著名的詞並不是《明月幾時有》,並不是“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當年,她心氣狹隘,她就隻盯著這一句,她就隻對冼銳說過這一句。
蘇軾最著名的詞是《念奴嬌。赤壁懷古》,是“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談笑間強櫓灰飛煙滅。”
同時擁有愛情和事業的人,才是真正的豪放派,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往後,她一定會對她的愛人,說起這一句。
在課文裏,在媽媽的指引下,小馬終於過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