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門口,燙金的校名旁邊,紅榜貼了一榜貼了一牆。
那一年,他們學校的普高考得前所未有的好,那些嗅覺敏銳的人,已經開始放棄了包分配的職高,轉而去讀了普高。
學校也調整了戰略重心,從職高轉向了普高。
政策也隨意在變,一會兒重普高,一會兒又重職高。
如果遇到領導換屆,也可能兩頭都顧不上。
這是一所鐵路子弟校,學生全是鐵路人的後代,以培養鐵路工人為主要目的。在這之前,這是不可能的。
那些嗅覺敏銳的人,就是那些在分局機關,在各種段機關裏麵工作的人。考上大學的,就是他們優秀的兒女。
他們自己雖然沒有讀過大學卻還坐著機關,但他們已經嗅到了,他們兒女這一代,恐怕是不行了。
湘瀟所看到的,隻是現在的開花結果,而她沒有看到的是,那花那果的芽兒,在三年以前就種下了。
並且用了整整三年時間,一千多個日日夜夜來精心澆灌。
在這三年裏,不敢有一點點任何任何的懈怠。
而她對冼銳,冼銳對她,都不過是隻認識了短短的兩個月,隻相處了屈指可數的十天。
這朵愛情之花,這顆愛情之果,又怎麽能夠開花結果呢?
可能是因為她沒有考過大學,不知道做一件事情需要長年累月,堅持不懈地努力。
而冼銳考大學,又幾乎全靠天分,並沒有吃過普通人那樣的苦。
父親在世的時候,他每天都看報紙,看《新聞聯播》,他嗅到了很多別人嗅不到的機會。
如果當年她中考的時候他還活著,他看到她那個分數,一定會讓她念普高,考大學的。
他剛去世的時候,一個平時很聰明的阿姨就說她會很苦,因為父親再也不能教給她什麽了。
她所損失的,不僅僅隻是豐厚的物質。她的虧,吃大了。
成熟的捷徑就是找一個老男人,特別是找一個成功的老男人,他們本身就是濃縮的精華。
但是這也會毀了一個女孩子,從此以後她會誰都看不慣了。
而那些有厲害的爹的女孩子,卻從來不會去找老男人。
因為她的爹,本身就是一隻狡猾的老狐狸,可以教給她許多許多。
就算是為了女兒的未來,一個男人,都不應該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歇菜。
湘瀟矗立在榜前認認真真地看,脖子都仰疼了還舍不得離開。
榜上的很多人她都認識,那個曾經每天送她一支玫瑰的男孩名列榜首,他繼承了父業,考上了中國政法大學。
她的眼角又潮了,她忽然覺得自己也很想念書。但這不可能,她隻念了職高。她沒有機會,機會不屬於她。
走過校園那曾經走過幾千遍的甬道,路過校園那曾經跑過跳過幾千遍的操場,湘瀟上了那棟高大而古老的,紅磚建造的蘇聯式辦公樓。
她到了教務處,教導主任把那張燙金的畢業證書發給了她。這張毫無用處的畢業證書花去了她整整十元,果真是燙金的。
但當她走進教務處的時候,教導主任正在忙著新生入學後的事。
見她來了,機械地收了錢,流水作業般地為她找畢業證,然後順手遞給了她,連頭都沒有抬一下。
湘瀟不言,將它扔進了塑料袋裏,轉身向樓下走去。自入校門以來,她的眼角就一直都是潮的。
低年級的同學如潮水般地向操場上湧去,操場上做起了整齊的廣播體操。
樂聲悠揚,動作優美,服裝整齊,場麵宏大。
這些,都是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仿佛就在幾分鍾之前,她都還曾經是他們之中的一員。
從外表上看,他們每個人都幾乎一樣,校服把他們打扮得一模一樣。
以前她也覺得他們是一模一樣的,至少都是鐵路子弟,差別不是那麽的大。
但是現在,因為認識了冼銳,她覺得他們是千差萬別的。
連她看大街上行人的眼光,也變了,他們每一個,都各個不同。
他們的校服很時尚,女生的背後一片紅,胸前立式裁剪,紅白相間,立式領口。
褲子是黑色,而不是紅色,看起來有一種成熟之美。
男生的則是藍白相間。據說,這是香港設計師設計的。
衛星發射基地的牆上,還掛著他們班十幾個女生的巨幅照片。
她們的學曆很高,身姿挺拔,朝氣蓬勃,麵容俊美。
一看就是根正苗紅的,標準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形象。
她從來沒有問過冼銳到衛星發射基地是否看見過她,到汽車站宣傳本地景點的欄目裏是否看見過她。
另外,她還在軍訓中,她還在在車間實習擰螺帽時,出現在分局電視台裏。
同學們都很善意地笑她。她也笑了,因為她自己心裏知道,她的活幹得還不夠好。
她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她的臉長得特別正,而且很聰明伶俐的樣子。
這不是任何一個花枝招展的女生,可以相比的。
他們學校最有名的,就是出過一個90年北京亞運會的跳遠冠軍。
另外,還有一個專寫鐵路,全國小有名氣的作家。
冠軍回學校做過報告,作家和校領導告別她也見過。
發現並培養跳遠冠軍的老師,高中三年一直教她。
老師長得很帥,個子不高,平易近人,體育課上的所有項目都必須過關,嚴格得與其他老師不同。
跳馬對她來說是很難的,她摔傷了腿,照樣要求過。
後來,她的記憶就是,不是跳馬的難,而是老師的慈祥和極好的耐心了。
老師全年穿著套裝運動服,炒內部股票賺了錢,愛唱京劇,每學期聯歡會上都唱。
水平並不比中央電視台的名角差。
因為父母收入不錯,家裏營養好,牛高馬大的同學多,學校田徑隊常常去省裏參加比賽,而且成績很好。
她同宿舍就有個同學在田徑隊訓練,常聽她講多麽多麽有趣,而不是多麽多麽艱苦。
那個同學家境優渥,母親在單位做財務室主任,父親也是個領導,她是個真正的樂天派。
她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念普高的學生會主席常常送毛筆字給她。
念職高的學生,從來沒有像她那樣愛好和普高班的學生,甚至各種各樣的人做朋友的。
雖然在學生之中還並沒有地位的不平等,但絕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僅僅隻在自己的圈子裏活動。
走在路上,她經常和各種各樣的人打招呼,包括15歲就已經重達兩百斤的鉛球冠軍。
她甚至直白地問過他:他那麽重,會不會壓垮他的自行車?
冠軍很坦然地告訴她說:“沒問題,加固了的。”
她甚至還問他:“學習不好,又長得胖,在普高班會不會很難受?”冠軍告訴她說,不會。
他有時候會把同學舉得很高,他也很喜歡幫老師和女生幹體力活,他們都很喜歡他。
樂天派就是樂天派,冠軍就是冠軍,就是不一樣。
那一年,他們學校的普高考得前所未有的好,那些嗅覺敏銳的人,已經開始放棄了包分配的職高,轉而去讀了普高。
學校也調整了戰略重心,從職高轉向了普高。
政策也隨意在變,一會兒重普高,一會兒又重職高。
如果遇到領導換屆,也可能兩頭都顧不上。
這是一所鐵路子弟校,學生全是鐵路人的後代,以培養鐵路工人為主要目的。在這之前,這是不可能的。
那些嗅覺敏銳的人,就是那些在分局機關,在各種段機關裏麵工作的人。考上大學的,就是他們優秀的兒女。
他們自己雖然沒有讀過大學卻還坐著機關,但他們已經嗅到了,他們兒女這一代,恐怕是不行了。
湘瀟所看到的,隻是現在的開花結果,而她沒有看到的是,那花那果的芽兒,在三年以前就種下了。
並且用了整整三年時間,一千多個日日夜夜來精心澆灌。
在這三年裏,不敢有一點點任何任何的懈怠。
而她對冼銳,冼銳對她,都不過是隻認識了短短的兩個月,隻相處了屈指可數的十天。
這朵愛情之花,這顆愛情之果,又怎麽能夠開花結果呢?
可能是因為她沒有考過大學,不知道做一件事情需要長年累月,堅持不懈地努力。
而冼銳考大學,又幾乎全靠天分,並沒有吃過普通人那樣的苦。
父親在世的時候,他每天都看報紙,看《新聞聯播》,他嗅到了很多別人嗅不到的機會。
如果當年她中考的時候他還活著,他看到她那個分數,一定會讓她念普高,考大學的。
他剛去世的時候,一個平時很聰明的阿姨就說她會很苦,因為父親再也不能教給她什麽了。
她所損失的,不僅僅隻是豐厚的物質。她的虧,吃大了。
成熟的捷徑就是找一個老男人,特別是找一個成功的老男人,他們本身就是濃縮的精華。
但是這也會毀了一個女孩子,從此以後她會誰都看不慣了。
而那些有厲害的爹的女孩子,卻從來不會去找老男人。
因為她的爹,本身就是一隻狡猾的老狐狸,可以教給她許多許多。
就算是為了女兒的未來,一個男人,都不應該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歇菜。
湘瀟矗立在榜前認認真真地看,脖子都仰疼了還舍不得離開。
榜上的很多人她都認識,那個曾經每天送她一支玫瑰的男孩名列榜首,他繼承了父業,考上了中國政法大學。
她的眼角又潮了,她忽然覺得自己也很想念書。但這不可能,她隻念了職高。她沒有機會,機會不屬於她。
走過校園那曾經走過幾千遍的甬道,路過校園那曾經跑過跳過幾千遍的操場,湘瀟上了那棟高大而古老的,紅磚建造的蘇聯式辦公樓。
她到了教務處,教導主任把那張燙金的畢業證書發給了她。這張毫無用處的畢業證書花去了她整整十元,果真是燙金的。
但當她走進教務處的時候,教導主任正在忙著新生入學後的事。
見她來了,機械地收了錢,流水作業般地為她找畢業證,然後順手遞給了她,連頭都沒有抬一下。
湘瀟不言,將它扔進了塑料袋裏,轉身向樓下走去。自入校門以來,她的眼角就一直都是潮的。
低年級的同學如潮水般地向操場上湧去,操場上做起了整齊的廣播體操。
樂聲悠揚,動作優美,服裝整齊,場麵宏大。
這些,都是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仿佛就在幾分鍾之前,她都還曾經是他們之中的一員。
從外表上看,他們每個人都幾乎一樣,校服把他們打扮得一模一樣。
以前她也覺得他們是一模一樣的,至少都是鐵路子弟,差別不是那麽的大。
但是現在,因為認識了冼銳,她覺得他們是千差萬別的。
連她看大街上行人的眼光,也變了,他們每一個,都各個不同。
他們的校服很時尚,女生的背後一片紅,胸前立式裁剪,紅白相間,立式領口。
褲子是黑色,而不是紅色,看起來有一種成熟之美。
男生的則是藍白相間。據說,這是香港設計師設計的。
衛星發射基地的牆上,還掛著他們班十幾個女生的巨幅照片。
她們的學曆很高,身姿挺拔,朝氣蓬勃,麵容俊美。
一看就是根正苗紅的,標準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形象。
她從來沒有問過冼銳到衛星發射基地是否看見過她,到汽車站宣傳本地景點的欄目裏是否看見過她。
另外,她還在軍訓中,她還在在車間實習擰螺帽時,出現在分局電視台裏。
同學們都很善意地笑她。她也笑了,因為她自己心裏知道,她的活幹得還不夠好。
她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她的臉長得特別正,而且很聰明伶俐的樣子。
這不是任何一個花枝招展的女生,可以相比的。
他們學校最有名的,就是出過一個90年北京亞運會的跳遠冠軍。
另外,還有一個專寫鐵路,全國小有名氣的作家。
冠軍回學校做過報告,作家和校領導告別她也見過。
發現並培養跳遠冠軍的老師,高中三年一直教她。
老師長得很帥,個子不高,平易近人,體育課上的所有項目都必須過關,嚴格得與其他老師不同。
跳馬對她來說是很難的,她摔傷了腿,照樣要求過。
後來,她的記憶就是,不是跳馬的難,而是老師的慈祥和極好的耐心了。
老師全年穿著套裝運動服,炒內部股票賺了錢,愛唱京劇,每學期聯歡會上都唱。
水平並不比中央電視台的名角差。
因為父母收入不錯,家裏營養好,牛高馬大的同學多,學校田徑隊常常去省裏參加比賽,而且成績很好。
她同宿舍就有個同學在田徑隊訓練,常聽她講多麽多麽有趣,而不是多麽多麽艱苦。
那個同學家境優渥,母親在單位做財務室主任,父親也是個領導,她是個真正的樂天派。
她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念普高的學生會主席常常送毛筆字給她。
念職高的學生,從來沒有像她那樣愛好和普高班的學生,甚至各種各樣的人做朋友的。
雖然在學生之中還並沒有地位的不平等,但絕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僅僅隻在自己的圈子裏活動。
走在路上,她經常和各種各樣的人打招呼,包括15歲就已經重達兩百斤的鉛球冠軍。
她甚至直白地問過他:他那麽重,會不會壓垮他的自行車?
冠軍很坦然地告訴她說:“沒問題,加固了的。”
她甚至還問他:“學習不好,又長得胖,在普高班會不會很難受?”冠軍告訴她說,不會。
他有時候會把同學舉得很高,他也很喜歡幫老師和女生幹體力活,他們都很喜歡他。
樂天派就是樂天派,冠軍就是冠軍,就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