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我能幫忙的,盡管吩咐。”


    古錦岩眼中閃過一絲亮光:“既然如此,我需要你帶幾名信得過的兄弟來,我們得深入調查,才能揭穿趙文昌的陰謀。”


    次日夜間,王銳帶著幾名夜巡士兵來到禁閉帳篷外。


    每個人都對古錦岩懷有敬意,並對最近的變故感到不安。


    他們湊到一起,古錦岩通過帳篷縫隙輕聲向他們交代了計劃。


    “這次陷害中,趙文昌布置了偽證和密信,目標明確,顯然是有預謀的,”古錦岩分析道,“但凡證物偽造得再嚴密,總會留下蛛絲馬跡。


    我需要你們分頭行動:有人去查一查那封密信的紙張和字跡,看看是否與軍營的常用紙不同;也有人在營地打聽,看看是誰最早散布我通敵的消息。”


    一位名叫劉堯的夜巡士兵點頭道:“古主官放心,我們幾個會小心行事,絕不會讓他們察覺。”


    古錦岩繼續囑咐:“尤其注意軍營中近期突然得到提拔或收益的士兵,他們可能是被趙文昌收買的。


    隻要找到證據,我就有機會洗清冤屈。”


    王銳帶著劉堯悄悄潛入軍中倉庫,那裏存放著各類紙張和文件。


    倉庫漆黑一片,他們摸索著找到點火石,點燃了一小簇火苗。


    “密信上的紙張雖是粗製的軍用紙,但卻與軍中大部分文件的紙張稍有不同。”王銳仔細比對後說道。


    他們反複翻找,發現倉庫中唯一一批與密信相似的紙張,竟是趙文昌專用的文書文件。


    “這就是證據,”王銳低聲道,“這紙張絕不是從外敵那裏流入的,而是來自我們自己軍營。


    趙文昌用軍中的紙偽造密信,說明這信是他自己或他的親信寫的。”


    在古錦岩的指示下,劉堯悄悄承擔起了一項極其關鍵的任務:查找偽造密信的證據,尤其是通過字跡來確認究竟是誰親手偽造了那封栽贓古錦岩的密信。


    他深知這次行動的危險性,如果被發現,趙文昌絕不會輕易放過他。


    但為了還古錦岩一個清白,他決心鋌而走險,揭露真相。


    劉堯知道,趙文昌的手下中有幾人曾負責重要的軍務記錄,尤其是李拓。


    這名士兵一直是趙文昌的心腹,他正是那天“發現”密信的人。


    如果能比對出密信上的字跡與李拓的筆跡一致,那麽趙文昌的陰謀就有了進一步的證據鏈。


    劉堯首先想到了借軍務記錄這一方法。


    於是,他決定以檢查文件為由,向軍中的文書部門借取一批軍務記錄。


    這是一個極為謹慎的步驟,劉堯知道他不能露出半點馬腳。


    於是,他通過自己在文書處的一個老朋友,成功借到了一份由李拓最近幾個月經手的軍務文件。


    這位老友並未起疑,他將文件交給劉堯時笑著說道:“劉堯,這些文件你可得快點處理,咱們軍中文書事多,你也知道事情不能拖。”


    劉堯點點頭,心中既感到一絲僥幸,又多了幾分緊張。


    他拿著文件離開文書處,低聲自語道:“一切順利開始了,接下來,隻要證實字跡的關聯,就能揭開這場陰謀的冰山一角。”


    當夜,劉堯回到自己的帳篷,點起微弱的燭火,仔細攤開密信和軍務文件。


    他深知自己隻有一次機會,必須極為小心地進行比對。


    為了避免被他人發現,他將帳篷的入口緊緊關閉,四周也盡量保持安靜,確保外人無法窺探。


    他首先展開那封藏在古錦岩枕下的密信,凝神仔細觀察上麵的字跡。


    雖然那封信的字跡似乎刻意模仿了一種粗糙的書寫風格,但其中幾個特征引起了他的注意。


    例如某些字母的筆畫習慣,尤其是長撇和長捺的起筆,帶著李拓特有的筆鋒。


    “這些細節……很像李拓的字。”劉堯低聲自語,但他知道不能隻憑第一印象就得出結論。


    接下來,他展開了李拓所寫的軍務記錄。


    這些文件主要是關於一些日常的糧草調動和巡邏分配,上麵的字跡顯得整齊而有力。


    劉堯開始仔細比對,尤其留意那些在密信中反複出現的常用字——比如“軍”、“糧”、“大”等字。


    他發現,李拓的書寫風格與密信中的字跡有著極為相似的地方。


    尤其是“軍”字的寫法,李拓習慣於將“車”部首的最後一筆斜拉得較長,而密信中的“軍”字也帶著同樣的特征。


    這種筆跡特征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尤其在密信中,雖有刻意偽裝,但依然保留了這樣的細微痕跡。


    隨著比對的深入,劉堯越來越確定,密信的字跡就是出自李拓之手。


    但他知道,還需要更細致的證據。於是,他決定從更加微觀的角度分析那些細節筆畫。


    他拿起密信的複寫本,用一根細針沾著墨水,逐字逐句地描摹每個字的輪廓。


    他注意到,雖然李拓在密信中刻意偽裝自己的字跡,試圖讓字顯得潦草模糊,但一些特有的書寫習慣還是無法完全隱藏。


    例如,李拓在寫“糧”字時,總會不自覺地將“良”字部分的第一橫寫得稍微偏長,而這在密信中的“糧”字裏依然清晰可見。


    而另一個明顯的特征是在“敵”字的寫法上,李拓習慣將偏旁寫得略為偏右,這在密信中也有所體現。


    劉堯凝視著密信中的這些字,心中逐漸確信:“這封信,就是李拓偽造的。”


    經過幾小時的比對,劉堯終於有了結論。


    密信中的字跡與李拓的軍務記錄中的字跡幾乎吻合無疑。


    這一發現讓他如釋重負,但同時也更加謹慎。


    他明白,雖然現在已經有了確鑿的證據,但如果貿然行動,很可能打草驚蛇。


    於是,劉堯決定暫時將這些比對結果保密,先匯報給古錦岩。


    天剛蒙蒙亮時,劉堯悄悄來到古錦岩的禁閉帳篷外,低聲喚道:“將軍,是我,劉堯。我有重大發現。”


    古錦岩一直在等待他的消息,立刻讓人將劉堯帶入帳中。


    劉堯向她呈上密信和李拓的軍務記錄,簡要說明了比對的過程。


    古錦岩接過文件,仔細看了看字跡對比後,目光變得淩厲。


    “果然是李拓,這就能解釋他為何會在我帳中‘發現’那封信,”古錦岩冷冷道,“趙文昌布下的這個局,已經露出了第一個破綻。”


    劉堯點頭:“我可以確定,李拓偽造了密信,他一定是受趙文昌的指使。”


    古錦岩沉思片刻,隨後說道:“李拓不過是個棋子,我們要繼續追查下去,找出趙文昌與敵方的真正聯係,隻有揭穿全部真相,才能徹底推翻這場陰謀。”


    有了字跡作為初步證據,古錦岩決定繼續追查李拓的背景,進一步揭開趙文昌與敵方的關聯。


    她秘密召集了幾位忠誠的部下,布置了更加詳細的調查任務,要求他們暗中查探李拓的行動,以及趙文昌與外界勢力的來往。


    與此同時,古錦岩開始為公開揭露趙文昌的罪行做準備。她知道,手中的字跡證據隻是冰山一角,必須通過更嚴密的證據鏈,將趙文昌的所有陰謀徹底曝光。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劉堯繼續暗中監視李拓的行動,發現他頻繁與一些身份可疑的士兵接觸,尤其是在夜晚。


    這一切都證明,趙文昌的陰謀已經進入關鍵階段。


    劉堯最終向古錦岩匯報:“李拓與趙文昌的其他手下來往密切,我們必須盡快行動,揭露這一切。”


    古錦岩冷靜地點了點頭:“繼續觀察,但不要輕舉妄動,等所有證據都齊全了,我們再進行最後一擊。”


    為了進一步查清偽證的真相,古錦岩命令幾位士兵暗中觀察趙文昌的親信,尤其是那些聲稱看到她“夜間密會”的證人。


    王銳率領兩名機敏的夜巡士兵,輪班跟蹤這些人,特別關注李拓和張鬆虎的動向。


    一晚,王銳趁著夜色偷偷靠近李拓的帳篷,聽到他在與人低語。


    他們的對話內容模糊,但隱隱提到“銀子”、“封口”之類的詞語。


    王銳心頭一動,意識到趙文昌極可能用金錢收買這些證人,以確保他們在關鍵時刻站出來“作證”。


    在確認了密信的偽造後,劉堯意識到,這一切絕非李拓一人所為,而是趙文昌精心布置的陰謀。


    他決定進一步追查趙文昌的動向,看看這位權謀深沉的軍官究竟采取了什麽手段來操控手下、收買人心。


    經過幾天的觀察,劉堯發現,趙文昌的帳篷竟成了幾個心腹士兵頻繁出入的地點,而每次他們離開時,都帶著一個鼓鼓的布袋。


    這布袋裏裝的是什麽?劉堯心中隱隱有了答案。


    為了弄清楚真相,他決定對這些頻繁出入趙文昌帳篷的士兵展開更為細致的調查。


    劉堯發現,這幾人當中,李拓和張鬆虎的行為尤為可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歸來,姐妹互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汪清泉流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汪清泉流響並收藏重生歸來,姐妹互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