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振臂一呼,語氣中充滿了自信:“主將,我提議我們不再被動防守,而是主動出擊!
敵人雖強,但若我們能出其不意,趁夜突襲,便能大大削弱敵軍士氣。
隻要一戰得勝,敵人必將懼怕,不敢輕舉妄動。”
許震的話音剛落,便引來了部分將領的點頭稱讚。
他們認為,赫沙城固守已久,士兵們都在消極防禦中產生了疲憊和畏懼,若能用一場勝利提振士氣,確是振奮軍心的良策。
然而,古錦岩聽後心中卻充滿憂慮。
她清楚敵軍的規模與實力,他們不僅兵力雄厚,更有大量精良的武器,若冒然出擊,風險極大。
林子軒也不動聲色地搖了搖頭。
他看了一眼許震,緩緩開口道:“許將軍所言有理,但我們不能忽視一點,敵軍兵力是我們的數倍。
而且裝備精良,出城迎戰未必能夠取勝。
若我軍遭受重大損失,再無兵力守城,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許震聽到反駁,有些不悅,冷笑道:“林副將,你太過謹慎了吧?戰場之上,何時能做到萬無一失?
我相信將士們英勇無畏,出擊未必會敗。而且,若我們一味防守,等敵軍圍城耗盡糧草,赫沙城遲早不保。”
會議室內的氣氛因兩人的分歧而變得緊張。
古錦岩在旁聽著,心中愈發沉重。
看得出,許震並非完全不懂戰局,而是因渴望立功而失去了冷靜,而其他一些支持他的將領,更多的是盲目跟風,而非經過深思熟慮。
隨著兩派爭論漸漸激烈,坐在一旁的幾位年長將領不禁皺起了眉頭,其中一位名叫賀青山,是赫沙城的老將。
曾多次參與防守戰,對戰爭的殘酷深有體會。見年輕將領爭得不可開交,賀青山緩緩站起身來。
語重心長地說道:“各位,年輕人血氣方剛,想要一戰定乾坤,這可以理解,但我們也不能不顧大局。
如今形勢未明,敵軍糧草充足,兵力充沛,冒然出擊未必是上策。
我提議,繼續固守待援,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賀青山的建議得到了部分年長將領的支持。
他們認為,赫沙城的防禦工事堅固,隻要不貿然出擊,敵軍要攻克並非易事。
雖然這種策略可能會導致長期對峙,但至少可以保障士兵的安全。
聽到“固守待援”這四個字,古錦岩心中卻不禁產生一絲不安。
赫沙城雖有堅固城牆,但糧草儲備不足,長期防守勢必會耗盡資源,拖延無異於飲鴆止渴。
林子軒也似有所思,他低聲向古錦岩問道:“你怎麽看賀青山副將的提議?”
古錦岩微微搖頭,低聲回道:“若是糧草充足,固守是上策。
但如今糧草緊缺,長此以往,恐怕兵力未損,士氣已衰。”
林子軒點了點頭,表情凝重,看來他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就在眾人爭論不休之際,坐在末席的一位將領緩緩開口。
他叫吳啟,是一位在赫沙城久居的將領,在城內軍中尚有一定威望。
他清了清嗓子,語氣緩和,卻帶著一絲試探:“諸位,我們在此議論不休,不如……不如試著派人與敵軍交涉一番?
若能拖延敵軍,或許能為我們爭取一些寶貴的時間。”
吳啟的提議讓在座的將領們紛紛側目,有的將領甚至露出驚愕之色。
林子軒冷冷地看向吳啟,沉聲道:“吳將軍,你是說……求和?”
“求和”二字一出,整個會議室仿佛被一層寒意籠罩。
吳啟被林子軒銳利的目光逼得有些窘迫,卻仍強作鎮定地解釋道:“林副將,赫沙城目前形勢緊張,而敵軍兵力強大。
若能通過談判達成某種和解,也許可以避免一場無謂的血戰。畢竟,士兵們的生命是寶貴的。”
林子軒冷哼一聲,語氣中充滿了不屑:“吳副將,你身為赫沙城的守將,竟提出向敵軍低頭求和?
你可知,若敵軍攻城未果,他們或許會退兵;可若我們先行示弱,他們隻會得寸進尺!
到時候,不僅士兵的生命難保,城中百姓的命運更是岌岌可危!”
吳啟被林子軒的話語逼得無言以對,臉色微微發白,但嘴上仍不甘示弱:“林副將說得是,但有時候,退一步也未嚐不是保全之道。
你們年輕氣盛,不知戰場的殘酷,若真到最後,城破之時……又有誰來承擔這些後果?”
一番話讓會議室內的氣氛降到冰點,幾位年輕將領更是憤怒地盯著吳啟,顯然無法容忍他的“求和”之論。
而古錦岩的心中此刻既憤怒又焦慮,吳啟的提議看似理智,實則是一種怯懦的逃避。
一旦采取這樣的策略,不僅軍心動搖,城內士氣也會徹底崩潰。
古錦岩望向林子軒,見他神色肅穆,明顯對目前的分歧感到失望。
然而,麵對眼前的種種意見,她也知道,自己需要冷靜而謹慎。
在眾人靜候中,古錦岩清了清嗓子,站起身說道:“諸位將軍,此次戰役關係到赫沙城的存亡。
我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她的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眾將領的目光齊聚一處。
許震是赫沙城中較為年輕、性格激進的一員,他向來主張主動出擊,迅速瓦解敵軍的圍困。
此時,他微微挑眉,似乎在等待古錦岩提出一些有力的行動方案。
另一側,副將賀青山則抱著雙臂,沉穩地望著古錦岩,顯然是讚成繼續堅守的策略。
吳啟將軍則一言不發,神色略顯嚴肅,他心中傾向求和之策,覺得眼下局勢膠著,持續對峙無疑會讓赫沙城陷入更大的困境。
古錦岩沉穩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赫沙城雖有堅固的城牆,但資源有限,長久的對峙必會導致資源耗盡。
固守或許可以延緩一時,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至於出擊,也需經過精密籌劃,而非貿然出動。”
她的言語沉著冷靜,點出了赫沙城的現狀。
這一席話讓眾將領都在心中權衡著自己的立場。
賀青山率先開口,語氣帶著幾分保守的色彩:“古主官所言有理。
敵軍勢大,若輕易出擊,恐怕會消耗我軍有限的兵力與資源,屆時即便想固守也難以為繼。
我們應以守為主,借城池之固,挫敵鋒芒。”
賀青山的發言得到了部分將領的點頭認可。
然而,這種保守的策略顯然難以讓許震滿意。
他眉頭一皺,帶著不屑的語氣道:“一味死守,隻會讓敵軍越發囂張!
他們會不斷試探我們,若再不主動出擊,怕是敵軍會在城外建立長期營地,徹底圍死我們。
我們應主動尋求突破,以奇襲之勢打亂敵軍布局,反守為攻!”
他的話中帶著急切和戰意,眼神中透露出不安於現狀的衝動。
他的激進立場顯然讓吳啟將軍感到不安。
吳啟沉默片刻,緩緩開口道:“將士們拚死守城固然英勇,但若能避免流血,以和平的方式結束戰事,豈不更好?
我認為不妨派出使者,向敵軍試探談和的可能,若對方答應條件,倒不失為一條生路。”
吳啟的發言讓在場的將領們低聲議論起來。
對他而言,戰爭中的和平解決是避免損失的最佳方法,但這一提議立即遭到許震的反駁。
他冷笑道:“求和?我們赫沙城自古未曾屈膝求和,如今敵軍未攻至城下,你便先提‘生路’?
這豈不是助長敵軍士氣,削弱我城決心?”
吳啟不甘示弱,反駁道:“許將軍勿要意氣用事。我們若能談成和議,豈不是保住了將士性命?
若敵軍來勢凶猛,恐怕到時投降之勢也不受我們掌控。”
許震怒目相視,顯然對吳啟的想法極為不屑。
兩人意見激烈碰撞,氣氛變得緊張。
古錦岩見狀,冷靜地繼續發言,她的語氣堅定有力:“諸位將軍,無論固守、出擊還是議和,都應從全局出發,而非個人好惡。
若我們在敵軍尚未發起進攻時就示弱,恐怕不僅無法達成和解,反而讓敵人視我城為軟弱之地。
城池一旦失去士氣和決心,最終還是無法避免戰鬥。”
她的冷靜分析使得眾將領漸漸冷靜下來,許震也收斂了怒氣。
古錦岩明確指出當前的形勢,既要謹慎應對,也要堅定意誌。
林子軒適時插話,言辭溫和而具有引導性:“各位的觀點各有所長。
固守能拖延時間,出擊能挫敵銳氣,至於議和,確實也是保全性命的下策之一。
我們是否能先派出斥候,偵查敵軍的真正意圖,以進一步確定行動方案?”
林子軒的發言一如既往地穩妥,緩和了幾方的分歧,得到眾人認可。
賀青山率先點頭道:“我認為林副將的提議妥當,派人偵查敵情,若敵軍準備充分,則不宜貿然出擊。”
許震雖仍有些不甘,但也認同了林子軒的提議,低聲道:“探明敵情後,我再來考慮如何應對。”
吳啟看了一眼許震,語氣微帶妥協:“若探明敵方無意和解,我們再集中力量防禦。”
古錦岩見各方終於達成一致,心中暗鬆了一口氣。
此時,趙淩風環視眾人,沉聲說道:“各位將軍的話我也聽明白了,赫沙城的局勢容不得分心內耗。
我們就按林副將的方案,暫緩出擊,派出斥候試探敵情。
至於議和之事,待情勢明朗再議不遲。”
敵人雖強,但若我們能出其不意,趁夜突襲,便能大大削弱敵軍士氣。
隻要一戰得勝,敵人必將懼怕,不敢輕舉妄動。”
許震的話音剛落,便引來了部分將領的點頭稱讚。
他們認為,赫沙城固守已久,士兵們都在消極防禦中產生了疲憊和畏懼,若能用一場勝利提振士氣,確是振奮軍心的良策。
然而,古錦岩聽後心中卻充滿憂慮。
她清楚敵軍的規模與實力,他們不僅兵力雄厚,更有大量精良的武器,若冒然出擊,風險極大。
林子軒也不動聲色地搖了搖頭。
他看了一眼許震,緩緩開口道:“許將軍所言有理,但我們不能忽視一點,敵軍兵力是我們的數倍。
而且裝備精良,出城迎戰未必能夠取勝。
若我軍遭受重大損失,再無兵力守城,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許震聽到反駁,有些不悅,冷笑道:“林副將,你太過謹慎了吧?戰場之上,何時能做到萬無一失?
我相信將士們英勇無畏,出擊未必會敗。而且,若我們一味防守,等敵軍圍城耗盡糧草,赫沙城遲早不保。”
會議室內的氣氛因兩人的分歧而變得緊張。
古錦岩在旁聽著,心中愈發沉重。
看得出,許震並非完全不懂戰局,而是因渴望立功而失去了冷靜,而其他一些支持他的將領,更多的是盲目跟風,而非經過深思熟慮。
隨著兩派爭論漸漸激烈,坐在一旁的幾位年長將領不禁皺起了眉頭,其中一位名叫賀青山,是赫沙城的老將。
曾多次參與防守戰,對戰爭的殘酷深有體會。見年輕將領爭得不可開交,賀青山緩緩站起身來。
語重心長地說道:“各位,年輕人血氣方剛,想要一戰定乾坤,這可以理解,但我們也不能不顧大局。
如今形勢未明,敵軍糧草充足,兵力充沛,冒然出擊未必是上策。
我提議,繼續固守待援,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賀青山的建議得到了部分年長將領的支持。
他們認為,赫沙城的防禦工事堅固,隻要不貿然出擊,敵軍要攻克並非易事。
雖然這種策略可能會導致長期對峙,但至少可以保障士兵的安全。
聽到“固守待援”這四個字,古錦岩心中卻不禁產生一絲不安。
赫沙城雖有堅固城牆,但糧草儲備不足,長期防守勢必會耗盡資源,拖延無異於飲鴆止渴。
林子軒也似有所思,他低聲向古錦岩問道:“你怎麽看賀青山副將的提議?”
古錦岩微微搖頭,低聲回道:“若是糧草充足,固守是上策。
但如今糧草緊缺,長此以往,恐怕兵力未損,士氣已衰。”
林子軒點了點頭,表情凝重,看來他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就在眾人爭論不休之際,坐在末席的一位將領緩緩開口。
他叫吳啟,是一位在赫沙城久居的將領,在城內軍中尚有一定威望。
他清了清嗓子,語氣緩和,卻帶著一絲試探:“諸位,我們在此議論不休,不如……不如試著派人與敵軍交涉一番?
若能拖延敵軍,或許能為我們爭取一些寶貴的時間。”
吳啟的提議讓在座的將領們紛紛側目,有的將領甚至露出驚愕之色。
林子軒冷冷地看向吳啟,沉聲道:“吳將軍,你是說……求和?”
“求和”二字一出,整個會議室仿佛被一層寒意籠罩。
吳啟被林子軒銳利的目光逼得有些窘迫,卻仍強作鎮定地解釋道:“林副將,赫沙城目前形勢緊張,而敵軍兵力強大。
若能通過談判達成某種和解,也許可以避免一場無謂的血戰。畢竟,士兵們的生命是寶貴的。”
林子軒冷哼一聲,語氣中充滿了不屑:“吳副將,你身為赫沙城的守將,竟提出向敵軍低頭求和?
你可知,若敵軍攻城未果,他們或許會退兵;可若我們先行示弱,他們隻會得寸進尺!
到時候,不僅士兵的生命難保,城中百姓的命運更是岌岌可危!”
吳啟被林子軒的話語逼得無言以對,臉色微微發白,但嘴上仍不甘示弱:“林副將說得是,但有時候,退一步也未嚐不是保全之道。
你們年輕氣盛,不知戰場的殘酷,若真到最後,城破之時……又有誰來承擔這些後果?”
一番話讓會議室內的氣氛降到冰點,幾位年輕將領更是憤怒地盯著吳啟,顯然無法容忍他的“求和”之論。
而古錦岩的心中此刻既憤怒又焦慮,吳啟的提議看似理智,實則是一種怯懦的逃避。
一旦采取這樣的策略,不僅軍心動搖,城內士氣也會徹底崩潰。
古錦岩望向林子軒,見他神色肅穆,明顯對目前的分歧感到失望。
然而,麵對眼前的種種意見,她也知道,自己需要冷靜而謹慎。
在眾人靜候中,古錦岩清了清嗓子,站起身說道:“諸位將軍,此次戰役關係到赫沙城的存亡。
我有幾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她的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眾將領的目光齊聚一處。
許震是赫沙城中較為年輕、性格激進的一員,他向來主張主動出擊,迅速瓦解敵軍的圍困。
此時,他微微挑眉,似乎在等待古錦岩提出一些有力的行動方案。
另一側,副將賀青山則抱著雙臂,沉穩地望著古錦岩,顯然是讚成繼續堅守的策略。
吳啟將軍則一言不發,神色略顯嚴肅,他心中傾向求和之策,覺得眼下局勢膠著,持續對峙無疑會讓赫沙城陷入更大的困境。
古錦岩沉穩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赫沙城雖有堅固的城牆,但資源有限,長久的對峙必會導致資源耗盡。
固守或許可以延緩一時,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至於出擊,也需經過精密籌劃,而非貿然出動。”
她的言語沉著冷靜,點出了赫沙城的現狀。
這一席話讓眾將領都在心中權衡著自己的立場。
賀青山率先開口,語氣帶著幾分保守的色彩:“古主官所言有理。
敵軍勢大,若輕易出擊,恐怕會消耗我軍有限的兵力與資源,屆時即便想固守也難以為繼。
我們應以守為主,借城池之固,挫敵鋒芒。”
賀青山的發言得到了部分將領的點頭認可。
然而,這種保守的策略顯然難以讓許震滿意。
他眉頭一皺,帶著不屑的語氣道:“一味死守,隻會讓敵軍越發囂張!
他們會不斷試探我們,若再不主動出擊,怕是敵軍會在城外建立長期營地,徹底圍死我們。
我們應主動尋求突破,以奇襲之勢打亂敵軍布局,反守為攻!”
他的話中帶著急切和戰意,眼神中透露出不安於現狀的衝動。
他的激進立場顯然讓吳啟將軍感到不安。
吳啟沉默片刻,緩緩開口道:“將士們拚死守城固然英勇,但若能避免流血,以和平的方式結束戰事,豈不更好?
我認為不妨派出使者,向敵軍試探談和的可能,若對方答應條件,倒不失為一條生路。”
吳啟的發言讓在場的將領們低聲議論起來。
對他而言,戰爭中的和平解決是避免損失的最佳方法,但這一提議立即遭到許震的反駁。
他冷笑道:“求和?我們赫沙城自古未曾屈膝求和,如今敵軍未攻至城下,你便先提‘生路’?
這豈不是助長敵軍士氣,削弱我城決心?”
吳啟不甘示弱,反駁道:“許將軍勿要意氣用事。我們若能談成和議,豈不是保住了將士性命?
若敵軍來勢凶猛,恐怕到時投降之勢也不受我們掌控。”
許震怒目相視,顯然對吳啟的想法極為不屑。
兩人意見激烈碰撞,氣氛變得緊張。
古錦岩見狀,冷靜地繼續發言,她的語氣堅定有力:“諸位將軍,無論固守、出擊還是議和,都應從全局出發,而非個人好惡。
若我們在敵軍尚未發起進攻時就示弱,恐怕不僅無法達成和解,反而讓敵人視我城為軟弱之地。
城池一旦失去士氣和決心,最終還是無法避免戰鬥。”
她的冷靜分析使得眾將領漸漸冷靜下來,許震也收斂了怒氣。
古錦岩明確指出當前的形勢,既要謹慎應對,也要堅定意誌。
林子軒適時插話,言辭溫和而具有引導性:“各位的觀點各有所長。
固守能拖延時間,出擊能挫敵銳氣,至於議和,確實也是保全性命的下策之一。
我們是否能先派出斥候,偵查敵軍的真正意圖,以進一步確定行動方案?”
林子軒的發言一如既往地穩妥,緩和了幾方的分歧,得到眾人認可。
賀青山率先點頭道:“我認為林副將的提議妥當,派人偵查敵情,若敵軍準備充分,則不宜貿然出擊。”
許震雖仍有些不甘,但也認同了林子軒的提議,低聲道:“探明敵情後,我再來考慮如何應對。”
吳啟看了一眼許震,語氣微帶妥協:“若探明敵方無意和解,我們再集中力量防禦。”
古錦岩見各方終於達成一致,心中暗鬆了一口氣。
此時,趙淩風環視眾人,沉聲說道:“各位將軍的話我也聽明白了,赫沙城的局勢容不得分心內耗。
我們就按林副將的方案,暫緩出擊,派出斥候試探敵情。
至於議和之事,待情勢明朗再議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