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中的幾位老人聽到呂謙如此言辭,臉上的倔強稍有鬆動,但仍有一絲猶豫。
長須老人歎了一口氣,沉聲說道:“呂大人,我等這一生守著這片土地,不曾離開。
如今叫我們走,心裏終究舍不得啊。
再說了,敵軍來時,我等雖老,但也還能舉起這把刀。與其躲在城中苟延殘喘,不如留下來,死守這最後的一方故土。”
呂謙微微一笑,點頭道:“老人家之心,我又怎會不知?”他語調轉而一沉,目光堅定地望向幾位老者。
“然而,今日形勢非同往日,黑岩聯軍蓄謀已久,今次來犯,非比尋常。
將軍布下重防,正是為了能迎敵於城門之外。若南坊百姓皆安全轉移,城內士兵自可放開手腳,盡全力死戰。
若是你們這些老人家留在這裏,反而會令城中兵力分散,無法集中。”
幾位老者互相對視,沉默片刻,心中似有動搖。
呂謙見狀,趁勢說道:“你們一生守護赫沙城,今日不走,不是苟且,而是為了保存力量。
將軍已命我轉告各位,待戰事平定,必然安排你們返回南坊。
屆時,南坊百姓歸家安居,這才是真正的勝利。”
長須老人沉思片刻,輕輕點了點頭,歎道:“唉,呂大人說得在理。
走也好,走也罷,總不能連老命都不保了。”他話音剛落,便起身招呼其他老人一起準備行李。
就在此時,堂外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隨之而來的是一名親隨快步走入。
神色焦急地對呂謙說道:“呂大人,方才在另一戶人家,有幾名年輕人不願離去,還說要聚眾守家,事態有些難以控製。”
呂謙眉頭一皺,轉身對幾位老人拱手道:“幾位,先收拾行李,我去處理一下,稍後便安排你們轉移。”
幾位老者紛紛點頭,麵色凝重。
呂謙匆匆趕至另一戶人家,果然見到幾名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聚集在門前,個個麵帶憤然,手裏握著木棒和鋤頭。
他們眼中帶著倔強與不甘,圍在一位中年村正麵前,高聲嚷嚷:“為什麽要走?
我們留在這裏,才是守家護城!我們可不像那些老人,我們還能打!”
其中一位年輕人高高舉起手中的鋤頭,神色激動:“敵人來了,咱們就用這鋤頭砸他們!憑什麽要我們丟下祖屋,逃到城裏去?”
呂謙見此情景,心中明白,這些年輕人血氣方剛,一心隻想著保衛家園,卻不明白眼前的局勢。
他走上前,沉聲喝道:“你們這是在做什麽?”
那幾名年輕人見呂謙到來,稍微安靜了一些,但仍有人不服氣地說道:“呂大人,我們也不怕死,憑什麽要逃?”
呂謙目光冷冽,走到他們麵前,沉聲說道:“你們不怕死,但今日留在南坊,不是為家園而戰,而是自投死路。
敵軍來勢凶猛,你們幾人手持鋤頭,能敵得過他們的鐵甲兵馬嗎?”
他掃視眾人,語氣愈加嚴厲:“將軍已命令所有南坊百姓轉移,這是為了保存力量,讓你們留在城內,待時機成熟,再與敵軍一戰。
若是你們執意不走,到時敵軍攻入,城中將無法專心防禦,反而讓你們白白送命!”
幾名年輕人互相看了看,眼中雖有不甘,但也隱隱有些動搖。
呂謙見他們猶豫,緩緩說道:“今日的撤退,是為了明日的勝利。
你們若真有心守護家園,就該聽從將軍的命令,等到城內布防妥當,便會有你們上陣殺敵之日。”
聽到這裏,幾名年輕人終於收起手中的武器,低下頭默默無語。
呂謙見狀,心中稍鬆一口氣,沉聲道:“快收拾行裝,隨我前往城內。
南坊的安危,待在城內時再議。”他轉身對村正說道:“將他們帶去,安排好轉移。”
村正領命,拱手應聲:“是,呂大人。”
呂謙掃了一眼眾人,轉身離去。他心中明白,這些年輕人雖然脾氣暴躁,但對家園的熱愛,卻是南坊的未來。
今日的撤退,是為了將來的回歸,而這份責任,他無法推卸。
在離開之際,呂謙抬頭遠望南坊的方向,夜色下的城牆隱隱可見,敵軍的威脅如同壓在心頭的大山。
隻有留在城內,才有可能與之一戰。
夜色漸深,南坊的街巷在一片沉寂中顯得格外幽長,隻有幾盞昏黃的油燈搖曳在門口,映照出人影晃動。
風聲掠過巷口,帶著幾分寒意,猶如即將來臨的戰事一樣令人心神不安。
婦女們抱著年幼的孩子,神色複雜,悄然匯聚在村正安排的集合點。
呂謙站在巷口,看著眼前這群疲憊而焦慮的百姓,心中亦是沉重。
這些婦孺的心情如同這夜色般沉悶,不僅是對未來的不確定,還有對戰火的恐懼。
作為城中負責遷移的文將,他的任務不僅是將她們平安轉移到城內中心,還要盡可能安撫她們的不安情緒。
“將軍有令,所有婦孺隨我轉移至城中心安置。隻要遵循命令,便可保得平安。”
呂謙站在巷口,聲音不高,但每一個字都沉穩有力。
一位抱著嬰孩的年輕母親走到隊伍的末尾,臉色蒼白。
懷中的孩子尚在繈褓中,卻一直哭鬧不休,稚嫩的哭聲在寂靜的夜色裏顯得尤為刺耳。
母親神色焦急,一邊低聲哄著孩子,一邊不停地四處張望,似乎在等待什麽人。
旁邊一位年長的婦女見狀,伸手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低聲道:“莫慌,孩子受不得驚嚇。
呂大人已說了,隻要聽從安排,咱們定能保住性命。”她嘴裏雖這樣說,眼中卻也隱隱透著不安。
年輕的母親抱緊孩子,強忍著淚水,哽咽著說道:“可是,城外的敵軍……會不會攻進來?
我們真的能活著等到戰事結束嗎?”
那年長婦女歎了一聲,搖了搖頭:“天命難測,隻盼著將軍的布防牢固罷了。”
呂謙站在不遠處,目光掃過這些瑟瑟發抖的百姓。
他心知她們此時的惶恐與無助,尤其是這些懷抱幼子的母親們,她們不僅要照顧孩子,還要承受未知的壓力。
戰火無情,尤其是對這些無辜的婦孺,更是殘酷。
長須老人歎了一口氣,沉聲說道:“呂大人,我等這一生守著這片土地,不曾離開。
如今叫我們走,心裏終究舍不得啊。
再說了,敵軍來時,我等雖老,但也還能舉起這把刀。與其躲在城中苟延殘喘,不如留下來,死守這最後的一方故土。”
呂謙微微一笑,點頭道:“老人家之心,我又怎會不知?”他語調轉而一沉,目光堅定地望向幾位老者。
“然而,今日形勢非同往日,黑岩聯軍蓄謀已久,今次來犯,非比尋常。
將軍布下重防,正是為了能迎敵於城門之外。若南坊百姓皆安全轉移,城內士兵自可放開手腳,盡全力死戰。
若是你們這些老人家留在這裏,反而會令城中兵力分散,無法集中。”
幾位老者互相對視,沉默片刻,心中似有動搖。
呂謙見狀,趁勢說道:“你們一生守護赫沙城,今日不走,不是苟且,而是為了保存力量。
將軍已命我轉告各位,待戰事平定,必然安排你們返回南坊。
屆時,南坊百姓歸家安居,這才是真正的勝利。”
長須老人沉思片刻,輕輕點了點頭,歎道:“唉,呂大人說得在理。
走也好,走也罷,總不能連老命都不保了。”他話音剛落,便起身招呼其他老人一起準備行李。
就在此時,堂外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隨之而來的是一名親隨快步走入。
神色焦急地對呂謙說道:“呂大人,方才在另一戶人家,有幾名年輕人不願離去,還說要聚眾守家,事態有些難以控製。”
呂謙眉頭一皺,轉身對幾位老人拱手道:“幾位,先收拾行李,我去處理一下,稍後便安排你們轉移。”
幾位老者紛紛點頭,麵色凝重。
呂謙匆匆趕至另一戶人家,果然見到幾名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聚集在門前,個個麵帶憤然,手裏握著木棒和鋤頭。
他們眼中帶著倔強與不甘,圍在一位中年村正麵前,高聲嚷嚷:“為什麽要走?
我們留在這裏,才是守家護城!我們可不像那些老人,我們還能打!”
其中一位年輕人高高舉起手中的鋤頭,神色激動:“敵人來了,咱們就用這鋤頭砸他們!憑什麽要我們丟下祖屋,逃到城裏去?”
呂謙見此情景,心中明白,這些年輕人血氣方剛,一心隻想著保衛家園,卻不明白眼前的局勢。
他走上前,沉聲喝道:“你們這是在做什麽?”
那幾名年輕人見呂謙到來,稍微安靜了一些,但仍有人不服氣地說道:“呂大人,我們也不怕死,憑什麽要逃?”
呂謙目光冷冽,走到他們麵前,沉聲說道:“你們不怕死,但今日留在南坊,不是為家園而戰,而是自投死路。
敵軍來勢凶猛,你們幾人手持鋤頭,能敵得過他們的鐵甲兵馬嗎?”
他掃視眾人,語氣愈加嚴厲:“將軍已命令所有南坊百姓轉移,這是為了保存力量,讓你們留在城內,待時機成熟,再與敵軍一戰。
若是你們執意不走,到時敵軍攻入,城中將無法專心防禦,反而讓你們白白送命!”
幾名年輕人互相看了看,眼中雖有不甘,但也隱隱有些動搖。
呂謙見他們猶豫,緩緩說道:“今日的撤退,是為了明日的勝利。
你們若真有心守護家園,就該聽從將軍的命令,等到城內布防妥當,便會有你們上陣殺敵之日。”
聽到這裏,幾名年輕人終於收起手中的武器,低下頭默默無語。
呂謙見狀,心中稍鬆一口氣,沉聲道:“快收拾行裝,隨我前往城內。
南坊的安危,待在城內時再議。”他轉身對村正說道:“將他們帶去,安排好轉移。”
村正領命,拱手應聲:“是,呂大人。”
呂謙掃了一眼眾人,轉身離去。他心中明白,這些年輕人雖然脾氣暴躁,但對家園的熱愛,卻是南坊的未來。
今日的撤退,是為了將來的回歸,而這份責任,他無法推卸。
在離開之際,呂謙抬頭遠望南坊的方向,夜色下的城牆隱隱可見,敵軍的威脅如同壓在心頭的大山。
隻有留在城內,才有可能與之一戰。
夜色漸深,南坊的街巷在一片沉寂中顯得格外幽長,隻有幾盞昏黃的油燈搖曳在門口,映照出人影晃動。
風聲掠過巷口,帶著幾分寒意,猶如即將來臨的戰事一樣令人心神不安。
婦女們抱著年幼的孩子,神色複雜,悄然匯聚在村正安排的集合點。
呂謙站在巷口,看著眼前這群疲憊而焦慮的百姓,心中亦是沉重。
這些婦孺的心情如同這夜色般沉悶,不僅是對未來的不確定,還有對戰火的恐懼。
作為城中負責遷移的文將,他的任務不僅是將她們平安轉移到城內中心,還要盡可能安撫她們的不安情緒。
“將軍有令,所有婦孺隨我轉移至城中心安置。隻要遵循命令,便可保得平安。”
呂謙站在巷口,聲音不高,但每一個字都沉穩有力。
一位抱著嬰孩的年輕母親走到隊伍的末尾,臉色蒼白。
懷中的孩子尚在繈褓中,卻一直哭鬧不休,稚嫩的哭聲在寂靜的夜色裏顯得尤為刺耳。
母親神色焦急,一邊低聲哄著孩子,一邊不停地四處張望,似乎在等待什麽人。
旁邊一位年長的婦女見狀,伸手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低聲道:“莫慌,孩子受不得驚嚇。
呂大人已說了,隻要聽從安排,咱們定能保住性命。”她嘴裏雖這樣說,眼中卻也隱隱透著不安。
年輕的母親抱緊孩子,強忍著淚水,哽咽著說道:“可是,城外的敵軍……會不會攻進來?
我們真的能活著等到戰事結束嗎?”
那年長婦女歎了一聲,搖了搖頭:“天命難測,隻盼著將軍的布防牢固罷了。”
呂謙站在不遠處,目光掃過這些瑟瑟發抖的百姓。
他心知她們此時的惶恐與無助,尤其是這些懷抱幼子的母親們,她們不僅要照顧孩子,還要承受未知的壓力。
戰火無情,尤其是對這些無辜的婦孺,更是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