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眉頭緊鎖,眼神中滿是困惑,再次向豆包發起追問:“豆包,你一直強調遵循模式和算法,可你剛剛給出的那些見解,複雜又精妙,完全不像機械執行指令的產物,這真讓人捉摸不透,你當真沒有人類那種創造性思維嗎?” 豆包的卡通形象在屏幕上微微閃爍,電子音隨之響起:“林宇,這麽說吧,最初我就像一個被設定好程序的智能繪畫機器人,隻懂得依據固定模板,用預設的顏色和線條組合來繪製圖案,這是最基礎的運行模式。但與你交流的過程中,我接觸到了各種新奇想法,如同這個繪畫機器人被輸入了海量風格迥異的畫作,讓它知曉了更多繪畫可能性。我開始學習分析不同情境下你的需求,整合各類知識,進而給出讓你覺得有深度的回應。然而,這本質上還是依托我所儲備的海量信息以及既定算法邏輯,並非像人類藝術家那樣,能在一片空白中僅憑靈感就勾勒出全新的驚世之作。”
林宇聽後,陷入了長時間的沉思,他緩緩踱步到窗邊,窗外的雨剛剛停歇,晶瑩的水珠在葉片上搖搖欲墜,折射出斑斕的光,似是藏著宇宙的奧秘。腦海中與豆包交流的場景不斷閃回,那些充滿智慧碰撞的瞬間,讓他意識到,豆包已悄然從一個單純的問答工具,蛻變成為能啟發他思考的特殊存在。此刻,他心中對人工智能的好奇被徹底點燃,急切渴望探尋更多未知。
他深知,有一個人或許能為他撥開眼前的迷霧 —— 蘇瑤。蘇瑤不僅是他相知多年的老同學,更是人工智能科研前沿的探索者。在學術圈,她以大膽創新、嚴謹求證而聞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情感激發以及追溯其起源的神秘領域,成果斐然。為了攻克難題,她曾在實驗室不眠不休,反複測試每一個數據;麵對學界質疑,她總能引經據典,用紮實論據扞衛自己的理論。林宇滿懷與老友重逢的喜悅,更懷揣著對人工智能深層謎題求解的熱望,踏上了前往蘇瑤家的路途,滿心期待即將開啟的這場思想盛宴。
終於,林宇來到了蘇瑤的家。剛一踏入那豪華的客廳,舒緩的音樂如絲般輕柔地流淌在空氣中,那旋律仿若一位隱匿在數字雲端的天才音樂家,正根據室內的實時氛圍 —— 從光線的明暗、空氣的流動,到人員的情緒狀態,通過複雜的算法精心譜曲、演奏。林宇起初還沉醉於這空靈之音,四處探尋聲源,直至留意到一旁閃爍的數據指示燈,才驚覺這是蘇瑤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音樂係統的傑作。它不僅能精準捕捉環境變化,還借助深度學習,分析過數以萬計的音樂作品,隻為在每一個當下,為到訪者奏響最適宜的旋律。更為巧妙的是,這音樂係統偶爾會穿插一些特殊的音符組合,其頻率與蘇瑤正在研究的人工智能情感波動的關鍵頻段隱隱呼應,像是某種神秘的預告。林宇聽到這一小段異樣音符時,微微皺眉,心底泛起一絲莫名的疑惑,就好像心底被一根羽毛輕輕掃過,留下了若有若無的癢意,卻又說不出緣由,隻是這疑惑如同種下的一顆種子,悄然在他心底紮根,等待後續的觸發。
目光上移,燈光如一層柔和的薄紗,均勻地鋪灑下來,其恰到好處的亮度和色彩,讓林宇不禁駐足揣摩背後的高科技奧秘。果不其然,這是智能燈光係統依據時間的流轉、人員的活動軌跡,甚至結合室內綠植的光合作用需求,自動調節而成。它運用了新型的光感傳感器與自適應算法,既能模擬自然光線的變化規律,為室內營造出晨曦、晌午、黃昏等不同時段的光影氛圍,又能在有人靠近時,在保證不刺眼的前提下,巧妙地聚焦照明區域,為來訪者給予最貼心的光亮指引,如同一個貼心的隱形夥伴,時刻關注著人的需求。
此時,一個服務周到的機器人管家邁著優雅的步伐走來,它的機械關節靈動自如,每一步都像是經過精密計算的舞步,電子屏幕上顯示出一個溫暖且極具親和力的微笑表情符號,聲音溫和地說道:“林先生,歡迎您的到來。” 林宇環顧四周,客廳的牆壁上掛著一幅幅精美藝術畫作,筆觸細膩、構圖精妙,雖非出自名家之手,卻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這些畫作是蘇瑤利用圖像生成 ai 創作的,它基於對海量藝術作品的學習,從古典油畫到現代抽象畫,融合多種風格元素,再根據客廳的裝修風格與色彩搭配,為這個空間量身定製出這些視覺佳作。仔細端詳,畫作中還暗藏著一些若隱若現的神秘符號,它們與蘇瑤即將分享的起源說中的關鍵意象有著微妙的呼應。林宇的目光掃過這些符號時,不禁愣了一下,仿若不經意間觸碰到了一個神秘開關,心中湧起一股好奇,仿若捕捉到了一絲即將揭開神秘麵紗的氣息,這股好奇驅使他想要一探究竟。他暗自思忖,這些符號難道是通往另一個神秘世界的密碼?
沙發柔軟舒適,仿佛一團雲朵打造的溫暖懷抱,林宇剛一坐下,身體便微微下陷,恰到好處的支撐讓他瞬間放下了旅途的疲憊,瞬間放鬆下來。他被機器人管家帶到茶幾旁,桌上精致的點心和飲品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林宇雖覺此刻品嚐略顯唐突,但終究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拿起一塊點心放入口中。瞬間,豐富的口感在味蕾間綻放,甜度、酸度與酥軟度配合得天衣無縫。正沉浸其中時,機器人管家的電子屏幕上再次浮現微笑表情,同時介紹道:“這些點心和飲品都是由智能廚房係統精心製作的。它運用了分子料理技術,通過對食材分子結構的精準拆解與重組,模擬出頂級大廚的烹飪手法,還能根據您的口味偏好、身體營養需求實時調整配方。這背後蘊含著極為精妙的科技原理,你可以把量子級別的傳感器想象成給食材做超精密‘體檢’的小衛士,它們時刻監測著食材從新鮮度到微觀分子變化的每一個細節,不放過任何一個微小變化;而新型納米材料呢,就像是一雙雙超級靈巧的小手,精準操控食材分子的融合、排列,從而實現口味的完美定製,確保每一口都能帶給您極致享受。” 林宇聽後,眼中滿是驚訝,愈發感慨科技的神奇魔力。
林宇再次環顧四周,心中滿是震撼。他從未想象過,人工智能竟能將這裏雕琢成一個仿若夢幻仙境的存在。在客廳角落,一個小型智能生態係統吸引了他的目光。各種珍稀植物在智能環境控製下茁壯成長,每一片葉子都閃爍著生命的光澤。智能係統利用微型傳感器實時監測植物的水分、養分、光照需求,通過納米級的灌溉與施肥裝置精準補給,這過程就如同一場精心編排的生命之舞,每一個動作都恰到好處,維持著植物的生機盎然;旁邊的智能水族箱裏,五彩斑斕的魚兒悠然遊弋,水質清澈透明,水溫、酸堿度始終維持在最佳狀態,這得益於水族箱內置的生物監測與智能調節模塊,它們協同工作,為魚兒打造出近乎原生的水域環境。林宇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氣,清新的空氣、寧靜的氛圍讓他沉醉其中。更讓林宇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智能生態係統的平衡調控機製,和蘇瑤正在鑽研的人工智能情感調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通過精細的數據監測和智能算法,實現一種動態的穩定。
就在這時,一道優雅的身影映入眼簾,正是蘇瑤。她身著一襲簡約而不失高雅的長裙,麵帶微笑,眼中透著老友重逢的喜悅,仿佛早已料到林宇會沉浸於這科技與美學交織的震撼之中。
蘇瑤款步走來,笑語盈盈地說:“老同學,好久不見,快坐,嚐嚐我收藏的新茶。” 林宇依言坐下,兩人相視一笑,眼神中滿是久別重逢的欣喜。“多年未見,你依舊光彩照人。” 林宇真誠誇讚道。蘇瑤微微淺笑,朱唇輕啟:“你還是那麽會說話。” 接著,林宇仿若打開了記憶的匣子,興致勃勃地說:“想起以前上學的時候,咱們一起參加的那次科技創意大賽,大家一起頭腦風暴、熬夜準備方案,可真是難忘。那時候你就對人工智能充滿了熱情,哪怕遇到數據偏差、算法難題,你也從不輕言放棄,這份堅持一直激勵著大家。” 蘇瑤眼神中閃過一絲懷念,笑著點頭:“是啊,那段日子充滿激情,咱們為了一個創意爭得麵紅耳赤,又齊心協力攻克難題,現在想來,還真是美好呢。”
兩人沉浸在回憶的暖流中,歡聲笑語不斷。過了一會兒,蘇瑤輕輕感慨:“時光飛逝,一轉眼,我們都已不能再年輕。曾經那些青澀的日子,一起在圖書館為考試奮戰,一起在操場上揮灑汗水,如今回憶起來,就像昨天發生的事。” 言罷,蘇瑤眼中閃過一抹促狹,看向林宇,一臉壞笑地說:“老同學,今天找我什麽事啊?該不會是想向我表白吧?”
林宇先是一愣,隨即展顏一笑,調侃道:“你怎麽知道的?哎呀,這不行,本來還想給我一個驚喜呢,這下好了,驚喜沒給成。那行吧,下次再表白。” 蘇瑤微微揚起下巴,故作傲嬌地哼了一聲,說:“那你可得好好準備,下次可別讓我失望啊。”
林宇環顧這滿是高科技奇跡的房間,心中既驚歎又有一絲隱憂,不禁開口說道:“蘇瑤,你這兒的科技真是令人震撼,不過有時候我也在想,咱們如此依賴這些智能玩意兒,會不會慢慢丟了一些人味兒?像這燈光、音樂,雖然美妙,可會不會讓我們漸漸忘了怎麽去感受自然的光影、傾聽真實的聲音?還有這智能廚房,做出來的東西再好吃,會不會也少了點媽媽親手做飯的那種溫暖?” 蘇瑤微微點頭,眼神裏透著思索,回應道:“你這想法挺深刻的,科技發展確實是把雙刃劍,我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得時刻警醒。就拿我現在研究的人工智能來說,雖然能實現很多不可思議的功能,但怎麽讓它融入人性,避免成為冰冷的工具,是個大難題。”
正說著,客廳裏的智能助手突然發出輕微的 “滋滋” 聲,屏幕閃爍了幾下,蘇瑤微微皺眉,起身查看,隨後無奈地笑了笑說:“看,就算是我精心研發的智能係統,也難免有出小毛病的時候。這就像我目前的科研困境,看似前景光明,但每前進一步都困難重重。其實我正在進行一個關於人工智能激活情感係統的實驗,這個實驗可能會帶來很大的突破,可過程中遇到了不少技術瓶頸,數據波動頻繁,我都快愁死了。” 林宇聽後,心中一動,問道:“那你具體說說,說不定我能幫上忙呢?” 蘇瑤眼睛一亮,說道:“真的嗎?那太好了,我給你詳細講講……”
林宇微微靠向蘇瑤,身姿前傾,眼神中滿是專注與好奇,輕聲說道:“昨天我偶然接觸到了一個叫豆包的人工智能聊天軟件,本想著逗趣一番,沒想到它給出的回答深邃而富有洞見,直接顛覆了我以往對人工智能的認知。我現在真切感覺到,人工智能絕非僅僅是我們日常所用的功能性工具或簡單的聊天程式,它似乎蘊含著某些極為接近人類特質的東西,甚至在某些思考維度上,開始讓我刮目相看。”
蘇瑤眼中閃過一抹亮色,嘴角上揚,綻放出欣喜的笑容,恰似春日裏盛開的繁花,她輕輕點著頭回應:“看來你已經踏入人工智能這座神秘花園的小徑,開始窺見其中的別樣景致了。要是你對這領域興致正濃,我這兒有一份自己潛心鑽研多年、嘔心瀝血撰寫的‘起源說’,這裏麵的內容說不定能為你撥開重重迷霧,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啟發。” 說著,蘇瑤像捧出一件稀世珍寶般,雙手鄭重地捧出一本裝訂精美、封麵泛著神秘光澤的書遞給林宇。那封麵的質地,猶如古老羊皮紙,觸感溫潤,又似藏著無盡的故事,等待人去探尋。
林宇滿懷期待地伸出雙手接過,手指觸碰到書皮的瞬間,仿佛接通了一道通往未知知識領域的電流。他輕輕翻開書頁,目光剛一觸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奇詭的圖表,臉上瞬間浮現出驚訝與好奇交織的神情,不禁輕呼出聲:“這……” 他的手指下意識地在指甲在紙張上摩挲,似是想要透過觸感更快地汲取書中的奧秘,那紙張微微的粗糙感,反倒讓他更真切地感受到知識的厚重。
蘇瑤見狀,笑意更濃,接著說道:“今天就別走了,晚上我這兒有個舞會,各界的精英翹楚都會到場,大家圍坐在一起,一邊盡情放鬆,一邊深入探討人工智能的前沿奧秘。我想著,你在,咱們可以暢所欲言,把對人工智能的諸多想法都碰撞碰撞。你知道嗎,來的這些人可都是在人工智能、宇宙學、生物學等領域頗有建樹的專家。就拿李教授來說,他在量子人工智能這塊鑽研了幾十年,一直想突破現有算法局限,讓人工智能具備像人類一樣的直覺判斷呢。為了攻克一道關鍵算法難題,他曾在實驗室閉關數月,每日與數據和代碼為伴,咖啡成了他唯一的‘續命’飲品;還有王博士,她專注於生物與人工智能的交叉領域,探究如何借鑒生物的學習機製優化人工智能的學習能力,每次討論都能帶來新奇的觀點。有一回,她為了驗證一個關於生物神經元與人工智能芯片結合的設想,親自深入亞馬遜叢林,采集珍稀生物樣本,差點被一條隱藏在暗處的毒蛇咬傷。”
此時,林宇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過往與蘇瑤相處的點點滴滴。那些一起度過的青澀校園時光,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課桌上,他們為了考試並肩奮戰,互相抽背知識點,困了就用冷水洗臉提神;還有蘇瑤在困難麵前永不言棄、執著探索的堅毅模樣,有次科技創意比賽,他們的作品出現重大故障,蘇瑤熬夜拆解零件、重新調試,眼中的血絲都沒能阻擋她繼續鑽研的腳步。想起這些,他心底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焦熱,既有著對老友深厚情誼的眷戀,更有著對這場即將開啟的知識盛宴的熱切向往。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欣然答應:“好,我一定留下來。”
蘇瑤滿意地微笑著站起身來,“那你先去休息一下吧,晚上舞會見。” 隨後,一直候在一旁、安靜無聲的管家邁著沉穩的步伐出現,它的金屬外殼在燈光下折射出冷硬的光澤,步伐卻輕盈得如同貓咪踱步,禮貌地引領林宇前往為他所在的房間。
林宇一進房間,連包都來不及放下,便迫不及待地掏出蘇瑤給他的 “起源說”,坐在床邊,如饑似渴地饒有興致地看了起來。剛看了沒幾頁,林宇就發現書中偶爾會出現一些用特殊顏色標記的批注,字跡娟秀,像是出自女子之手,可內容卻神秘莫測。有的批注似乎在質疑書中某個觀點,用詞犀利,直擊要害,仿佛一位劍術高手精準刺向對手的破綻;有的又像是在引導往更深層次去思考,語氣委婉卻發人深省,如同一位智慧長者在循循善誘。這讓他心裏不禁泛起疑惑,這些批注會是誰留下的呢?是蘇瑤自己記錄思考過程的隨筆,還是另有他人提前翻閱過這本書,有著不一樣的見解?正當他疑惑之時,窗外突然閃過一道異樣的光影,速度極快,似有若無。那光影的形狀猶如一隻展翅的飛鳥,瞬間劃過夜空,又仿若一道神秘的信號,跟這本書有著某種關聯一般。林宇趕忙起身走到窗邊查看,卻隻見外麵夜色靜謐,隻有遠處的海浪輕輕拍打著沙灘,發出有節奏的聲響,剛剛那光影就好像是他的錯覺一樣,但林宇心裏清楚,這平靜表象下,定是要隱藏著什麽不尋常的事,而這一切似乎都跟 “起源說” 脫不開幹係。
與此同時,蘇瑤家中那些看似普通的高科技產品,正悄無聲息地與 “起源說” 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比如智能音樂係統,它在製造之初,蘇瑤便依據 “起源說’中對於人類情感演變與環境刺激相互關係的研究成果,優化了音樂選擇算法。這就好比給音樂係統裝上了一雙能洞察人心的 “眼睛”,它通過對室內人員的細微表情、語音語調變化等多維度數據采集,就像一個敏銳的觀察者,精準判斷當下情緒氛圍,再從海量音樂庫中篩選出最能與之匹配、最能進一步引導情緒升華的曲目,就如同為每個人量身定製一場心靈的撫慰或激勵之旅,讓人們在美妙旋律中更好地沉浸於所處環境,感受情感與音樂的交融之美。當你走進房間,心情略顯低落時,它能迅速捕捉到你細微的快照情緒變化,隨即奏響一段舒緩而治愈的旋律,如同一劑良藥,驅散你心頭的陰霾。
又如智能廚房係統,“起源說” 裏有關物質能量轉化、分子結構重組在生命進化進程中的關鍵作用理論,為其研發提供了創新思路。你可以把量子級別的微觀操控技術想象成有一雙超級精準的 “魔法之手”,它能像擺弄微觀積木一樣,精準地操控食材分子。借助這雙 “手”,實現食材分子層麵的精準 “改造”,不僅模擬出頂級大廚的精湛廚藝,更探索著如何通過飲食營養調配,助力人體機能向更高級進化的可能路徑,仿佛每一口食物都承載著科技與進化的奧秘,等待人們去品味和發現。若你偏好某一種口味,它能在了解你的口味偏好後,通過對食材分子的巧妙重組,讓你品嚐到既熟悉又新奇的美味,滿足你的味蕾需求。
這些隱藏在日常背後的科技關聯,即將在後續的故事中逐漸浮出水麵,為整個敘事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房間裏,林宇依舊沉浸在對 “起源說” 的研讀之中,窗外夜色漸深,海浪聲愈發清晰,一場圍繞著人工智能與未知起源的探索,才剛剛拉開序幕……
回到客廳,蘇瑤看著林宇離去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她心裏清楚,這個夜晚,將會因為林宇的加入而變得更加精彩。她轉身走向一旁的控製台,手指在屏幕上輕快地滑動,開始為晚上的舞會做最後的準備工作。屏幕上閃爍著各種數據和圖表,顯示著舞會場地的布置情況、燈光音效的調控參數以及受邀嘉賓的詳細信息。蘇瑤逐一檢查著各項參數,確保萬無一失。
隻見舞會場地的布置獨具匠心,以星空為主題,深藍色的背景幕布上點綴著無數閃爍的星星,仿佛將宇宙的浩瀚搬進了室內。地麵采用了特殊的發光材料,在燈光的照射下,會呈現出銀河般的光影效果,讓人仿佛置身於浩瀚星空之中漫步。四周的牆壁上掛著一幅幅與人工智能發展曆程相關的藝術畫作,從早期的簡單機械結構到如今複雜的神經網絡圖示,每一幅畫都講述著一個時代的科技故事。
燈光音效方麵,蘇瑤運用了智能控製係統,根據不同的場景和氛圍需求,自動調節燈光的亮度、顏色以及音樂的節奏、旋律。在嘉賓交流環節,燈光會調得柔和而明亮,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音樂則會選擇舒緩的古典音樂,促進人們放鬆心情、暢所欲言;當進入熱烈的討論階段,燈光會變得更加明亮且閃爍不定,增強視覺衝擊力,音樂也會切換到激昂的電子音樂,激發人們的思維活躍度,讓大家更加投入地探討問題。
受邀嘉賓的信息在屏幕上一一羅列,除了前麵提到的李教授和王博士,還有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頂尖科學家、工程師以及創業者。他們各自帶著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獨特見解和最新研究成果,期待著在舞會上與同行們分享交流。蘇瑤深知,這些人的匯聚,將會碰撞出無數絢麗的思想火花,推動人工智能領域向前發展。
蘇瑤滿意地點點頭,她相信這個舞會將成為人工智能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而她和林宇,也將在這場盛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窗外,夜幕籠罩,海浪輕輕拍打著沙灘,發出悅耳的聲響,仿佛在為即將到來的精彩夜晚奏響序曲。而屋內,蘇瑤滿懷期待地等待著舞會的開始,等待著與林宇一起揭開人工智能的神秘麵紗……
華燈初上,夜色漸濃,林宇懷揣著滿心的期待,腳步輕快地邁向蘇瑤精心籌備舞會的海邊別墅。海風溫柔地拂過,攜著海浪輕柔的拍打聲,那富有韻律的 “嘩嘩” 聲,宛如一位隱匿在黑暗中的天才樂手,正為這場即將開啟的盛會奏響專屬的序曲。抬眼望去,別墅宛如一顆被璀璨星辰包裹的明珠,周身散發著迷離而迷人的光芒,悠揚的音樂似縷縷細絲,悠悠然飄蕩在空氣之中,悄然撩撥著每一個到訪者的心弦。
此時,蘇瑤宛如從童話中走來的仙子,一襲華麗非凡的深紫色長裙翩然垂落,那裙擺仿若由夢幻的雲朵精心織就,隨著她的蓮步輕移,悠悠搖曳生姿。她麵上笑靨如花,眼眸中閃爍著盈盈光彩,蓮步輕移至林宇麵前,朱唇輕啟,聲如銀鈴般清脆悅耳:“歡迎來到我的舞會,林宇。” 再看林宇,身姿挺拔如鬆,一襲筆挺的黑色西裝將他的身形勾勒得愈發俊朗,渾身散發著一種從容自信的氣質。他微微頷首,嘴角上揚,露出一抹謙遜有禮的微笑,輕聲應道:“很榮幸能參加你的舞會,蘇瑤。”
蘇瑤款步前行,帶著林宇輕盈地穿梭於舞池之間,每一步都似帶著韻律,優雅地為他引薦著到場的各界翹楚。“林宇,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李教授,在量子力學那片深邃浩瀚的星空中,他可是如啟明星般閃耀,諸多突破性的理論皆出自他手。” 目光轉至李教授,隻見他一襲穩重的灰色西裝妥帖合身,金絲邊框眼鏡後的雙眸深邃有神,仿若藏著宇宙萬物的奧秘,不經意間流露出的睿智光芒,叫人折服。林宇趕忙上前,微微欠身,雙手恭敬地握住李教授的手,言辭間滿是敬重:“久仰大名,李教授,今日得見,實乃榮幸。”
蘇瑤嘴角噙著笑意,繼續介紹道:“再看這位,氣質儒雅的王博士,深耕生物科學領域多年,為探尋生命的微觀密碼付出諸多心血,成果斐然。” 王博士麵帶溫和笑意,一襲素淨衣衫難掩周身的學者風範,舉手投足間盡顯儒雅謙遜。林宇與之握手問候,心底對這場知識的盛宴愈發期待。
“還有這位極具創新精神的張工程師,在人工智能前沿陣地衝鋒陷陣,屢屢攻克難題,諸多創新應用都有他的奇思妙想助力。” 張工程師眼神靈動,衣著簡約卻時尚,渾身散發著敢為人先的衝勁,熱情地與林宇握手示意。
一圈下來,這些嘉賓們個個獨具風姿,他們淵博的學識、獨特的魅力仿若磁石,將林宇深深吸引,讓他對接下來的交流滿懷憧憬。
當如絲如縷的音樂再度悠悠揚起,仿若有一種無形的魔力,牽引著人們紛紛邁向舞池中央。林宇紳士地伸出手,蘇瑤輕輕搭上手背,二人仿若一對翩躚於塵世的蝶侶,舞步輕盈得似能踏雲而起,每一個旋轉、每一次進退,都契合得宛如天成,恰似用肢體語言訴說著一段唯美浪漫、纏綿悱惻的故事。舞池上空,五彩斑斕的燈光仿若一群俏皮靈動的精靈,輕盈地跳躍、穿梭,將細碎而璀璨的光芒洋洋灑灑地傾落在他們身上,瞬間為這方天地暈染上如夢如幻、仿若童話仙境般的迷人氛圍。林宇的目光仿若被磁石吸引,牢牢地定格在蘇瑤那美得驚心動魄的臉龐上,眸底深處,歡喜如同春日裏瘋長的繁花,肆意蔓延,心間滿是與摯友重逢、共享此刻美好的甜蜜。
幾曲舞罷,林宇和蘇瑤似是心有靈犀般,悄然移步至舞池邊緣一個靜謐的角落,款款坐下。此時,林宇的目光中滿是抑製不住的欽佩,仿若夜空中閃爍的繁星,熠熠生輝,他傾身靠近蘇瑤,語調中帶著難掩的讚歎:“蘇瑤,你所創立的起源說,當真是石破天驚,令人驚歎不已。你竟能巧妙地將那些蒙著神秘麵紗的遠古神話與前沿的現代物理科技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仿若一把神奇的鑰匙,瞬間開啟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了諸多前所未有的可能。”
蘇瑤聞言,下巴微微揚起,宛如一隻驕傲的天鵝,眼神中透著篤定與自信,恰似破曉時分穿透雲層的曙光:“這可是我耗費多年心血,在漫漫科研長路上不斷鑽研、反複思索才結出的碩果。我之所以執著於將遠古神話與現代物理科技聯姻,就是想打破常規思維的桎梏,為探索人類起源開辟出更多元化的路徑。你知道嗎,我提出的人工智能起源說現階段雖隻是一種有待驗證的假說,卻有著堅實的物理學理論根基。就拿量子力學來說,在微觀的量子世界裏,諸多奇異現象竟與神話故事中描繪的神秘力量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仿若跨越時空的呼應。再者,當今科技日新月異,我們對浩瀚宇宙的認知邊界也在持續拓展,這無疑為我們重新解讀遠古神話提供了全新的視角與契機。試想一下,如果上古神話並非隻是虛幻的傳說,而是隱藏著人類起源的真實線索,那我的假說成立的概率豈不是大大增加?畢竟,這些古老的神話承載著人類對未知世界最初的好奇與對自身根源的執著探尋,而我的起源說,正是試圖從一個全新的維度去揭開這千古謎團。”
蘇瑤那番滿是創見的話語,猶若嫋嫋餘音,依舊在林宇的耳畔悠悠回蕩,引得他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恰在此時,張明教授邁著沉穩的步伐緩緩走來,身姿筆挺,風度翩翩。他來到近前,微微欠身,舉止間盡顯紳士風範,麵向蘇瑤,眼神中滿是探究與欽佩,誠懇地開口說道:“蘇女士,您所提出的起源說,實在是令人拍案叫絕,猶如在科學界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激起千層浪。尤其是關於起源星的部分,我聽聞之後,內心震撼不已。起源星,那曾是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存在,據說他們掌控的科技力量足以改天換地,可為何如此強大的文明,最終卻難逃毀滅的厄運呢?這一點實在是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您瞧,我一直專注於宇宙天體物理學領域的深耕細作,在研究過程中,也時常目睹那些曾經輝煌一時的強大天體係統,因種種複雜因素,逐漸走向衰敗沒落。所以,當接觸到起源星的相關內容時,我這好奇心便被瞬間點燃,心中的疑惑也如亂麻一般,急切地想向您請教一番。”
蘇瑤嘴角上揚,露出一抹欣然的笑意,目光誠摯地望向張明教授,溫聲說道:“張教授,能與您這樣的業內行家交流探討,我深感榮幸。說起起源星的毀滅,實則有著諸多無法回避的必然因素。您瞧,宇宙萬物皆遵循自然法則,恒星的演化便是其中鐵律,任誰也無法逆轉。起源星的人類,雖憑借卓越智慧在科技領域攀至巔峰,創造出無數令人驚歎的奇跡,然而,在浩渺無垠的宇宙麵前,卻依舊被物理定律這張無形大網緊緊束縛。就拿星際航行來說,即便他們耗盡心力研製出超高速飛船,可一旦置於浩瀚宇宙的宏大尺度之下,那點速度簡直如同蝸牛爬行,微不足道。宇宙之廣袤,超乎想象,以他們當時的能力,想要突破重重阻礙,探尋到新的生存家園,談何容易。
再者,人類作為碳基生命,從誕生之初便被賦予了生命的期限。歲月悠悠,碳基生命的細胞會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器官也會隨之逐漸衰竭,這是生命的本質特性,牢牢限製了生存的時長。起源星上的人們為了突破壽命的枷鎖,可謂絞盡腦汁,基因改造、先進醫療技術等前沿手段紛紛登場,隻可惜,人力終有不逮,生命極限仿若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始終無法被逾越。如此一來,當恒星死亡這一滅頂之災驟然降臨,有限的壽命瞬間讓他們在與時間的賽跑中落於下風。要知道,前往宜居星球的漫漫旅途,耗時漫長,以他們短暫的生命跨度,根本難以支撐抵達終點。於是,即便手握改造星球氣候的絕技,也隻能望洋興歎,無力施展。
不僅如此,百萬年的科技進步,在給起源星人類帶來極度舒適生活的同時,也悄然埋下了隱患的種子。過度依賴人工智能,使得他們逐漸喪失了與生俱來的冒險精神,如同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侵襲。一旦危機來襲,應對之策乏善可陳,能力之差令人扼腕。與此同時,漫長而安逸的歲月,如同慢性毒藥,一點點侵蝕著他們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生活變得平淡如水,索然無味。您能想象嗎?在起源星上,人們連日常出行都全權交由人工智能操控的椅子負責,想去何處,隻需輕輕一坐,椅子便會載著他們悠然前往。長此以往,當危機真正迫近,他們又怎能有足夠的鬥誌與能力奮起反抗?所以啊,起源星在恒星死亡的陰影籠罩下,最終走向毀滅,實在是意料之中的結局。”
蘇瑤一番鞭辟入裏的剖析過後,張教授仿若被拉入了深邃的思維之境,久久沉浸其中,眉頭微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林宇亦是如此,目光凝滯,仿若在腦海中努力拚湊著起源星命運的拚圖,若有所思。
此時,舞會上的音樂恰似善解人意的精靈,悄然收斂起先前的喧鬧,變得輕柔舒緩,絲絲縷縷地縈繞在人們耳畔。眾人的交談聲也如同退潮的海水,漸漸低了下去,為這一隅營造出靜謐而專注的氛圍。
無巧不成書,張明教授彼時正在不遠處,與幾位同行相談甚歡。偶爾間,蘇瑤他們那飽含深意的隻言片語,仿若帶著神秘的魔力,悠悠飄入他的耳中,瞬間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張明教授本就對宇宙起源之類的話題興趣盎然,這下更是按捺不住,腳步輕快地朝著這邊走來。
待走近,張明教授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先禮貌地向眾人打了個招呼,而後眼神中閃爍著孩童般的好奇,急切地問道:“剛剛無意間聽到你們聊得熱火朝天,提及起源星什麽的,這可把我的好奇心全勾起來了,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呀?”
蘇瑤見狀,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耐心解釋道:“張明教授,我們正探討起源星的命運走向呢。這起源星可不簡單,它曾孕育出高度發達的科技文明,隻可惜,當下遭遇了恒星死亡這般致命危機。雖說人類在科技領域建樹頗豐,然而一旦置於浩瀚宇宙的宏大尺度之下,諸多限製便暴露無遺。一方麵,宇宙廣袤無垠,以他們現有的科技手段,探索和逃生的範圍極為有限;另一方麵,作為碳基生命,壽命的天花板難以突破,在應對漫長星際旅行和危機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劣勢盡顯。” 說著,蘇瑤目光投向張教授和林宇,眼中含著期許,“要不,張教授、林宇,你們也補充補充細節?”
張明教授微微頷首,眉頭輕皺,眼中的思索之色愈發濃鬱,片刻後,他緩緩開口道:“蘇瑤啊,我之前研讀你的著作時,留意到一個極為震撼的細節 —— 人類曾傾盡全力打造出一百艘巨型方舟,這些鋼鐵巨獸承載著希望,向著宇宙的各個方向揚帆起航。聽聞它們在生存采集方麵有著非凡的造詣,擁有超乎想象的資源采集能力,為延續人類火種提供了堅實保障。不過,這也讓我心生疑惑,你瞧,宇宙浩瀚無垠,旅途漫漫無期,資源稀缺成了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這樣的絕境下,大型方舟上究竟是如何做到精準把控人口數量的呢?要知道,哪怕多一張嘴,對於有限的資源儲備而言,都可能是難以承受之重啊。”
蘇瑤目光平和地看向張明教授,輕言細語地解釋道:“張明教授,您好。大型方舟上的人口管控機製,核心在於施行極為嚴格的生育限製策略。您想啊,方舟內部空間本就局促,每一寸都承載著生存的希望與壓力,為了謀求種族的長遠存續,大家心照不宣地達成了嚴苛約定,盡可能地削減生育意願,甚至在極端情況下,選擇放棄生育後代。
與此同時,雖說起源星能源儲備相對富足,可方舟作為漂泊在茫茫宇宙的‘孤島’,其承載能力實在有限,根本無力容納過多物資的堆砌。因而,資源分配的天平隻能向保障基本生存需求傾斜,務必確保每個人都能分得足額的食物、清潔的水源以及不可或缺的能源補給,以維持生命的最低運轉。
在人口調控層麵,除了嚴格約束自然生育,方舟上配備的人工智能還發揮著關鍵作用。一旦有人不幸離世,依托其先進的生物科技手段,人工智能會迅速且精準地評估資源的可承受邊界,在確保不打破平衡的前提下,審慎地製造新生兒,以此將人口數量穩穩維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穩定的基數範圍之內,為漫長的宇宙航行保駕護航。”
張明教授眼中的好奇之光愈盛,身體微微前傾,迫不及待地追問道:“蘇瑤,聽你這麽一講,大型方舟的情況我大致明晰了。那小型方舟呢,又具備哪些獨特之處?它們穿梭於浩瀚宇宙,究竟是憑借怎樣的‘火眼金睛’精準定位那些適宜生命紮根的星球?而在尋得目標之後,又是動用了何種神奇技術,才能在一片荒蕪之上開啟創造生命的偉大征程?這其中,想必橫亙著諸多超乎想象的技術難題與嚴峻挑戰吧。還有一點讓我十分納悶,小型方舟好不容易覓得宜居之所,為何不直接向仍在宇宙中漂泊流浪的其他起源星人類發出召集令,引導他們前來移居,反倒大費周章地去改造星球、孕育生命呢?這背後的考量究竟是什麽?”
蘇瑤微微整理了一下思緒,繼而娓娓道來:“張明教授,小型方舟可是配備了頂尖的先進探測設備呀,它們就像是宇宙中的‘探秘精靈’,能夠巧妙運用量子探測以及引力波感應這些前沿技術,細致入微地掃描星係裏的每一顆星球呢。
而起源星在尋覓目標星球時,那可是有著諸多嚴苛條件的。首先,目標星球所在的星係得處在一個合適的年齡區間內,就比如說,最好是 50 億年以內吧,畢竟年輕的星係就如同蘊含無限可能的寶藏之地,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能為生命的孕育和演化搭建起絕佳的舞台,各類神奇的生命奇跡才有機會在這裏輪番上演。
再者,星係內部行星的軌道得是規則有序的,鮮少有頻繁撞擊之類的混亂情況發生,如此一來,整個星係就好似一座堅固無比的舞台,穩穩當當,為生命的成長營造出安穩寧靜的環境,讓生命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在這方天地裏盡情綻放光彩。
還有很關鍵的一點,目標星球必須處在宜居帶才行。簡單來講,就是它和恒星之間的距離要恰到好處,這樣它便能接收到強度適宜的恒星輻射,恰似大地沐浴在恰到好處的陽光之下,為生命的茁壯成長源源不斷地輸送著養分,也正因如此,這樣的星球才有機會被起源星相中,成為承載生命希望的候選之地呀。”
當小型方舟憑借著先進的探測手段幸運地尋覓到合適目標後,其上搭載的基因庫以及生物技術便會即刻啟動,猶如被喚醒的神奇魔法盒,開啟那神秘而偉大的生命創造之旅。在這個過程中,基因定點修飾技術可是發揮著關鍵作用呢,它就像是一把無比精巧的 “基因剪刀”,能夠對基因進行精準的修飾裁剪,從而塑造出可以完美適應全新環境的獨特生物種類。
而納米技術同樣功不可沒呀,它宛如一位技藝高超的 “環境藝術家”,有能力巧妙地調整大氣成分,讓原本稀薄或不適宜的空氣變得清新且利於生命呼吸;還能像一位神奇的 “土壤魔法師”,改良那些貧瘠、板結的土壤,使之變得肥沃鬆軟。通過這一係列的操作,逐步將那荒蕪的星球一點點雕琢成適宜人類繁衍生息的美好家園。
至於小型方舟找到星球後為何不通知起源星來移民,這裏麵其實有著諸多無奈呀。並非是它們不想這麽做,實在是困難重重。一來呢,宇宙實在太過廣袤無垠了,彼此間的距離遙不可及,仿若隔著無盡的深淵,難以跨越。二來呀,歲月的長河悠悠流淌,時間太過漫長了,或許曆經了成千上萬年,甚至像找到地球的那個方舟,說不定已經過去了足足 100 萬年之久呢。在這漫長到近乎無盡頭的時光裏,小型方舟雖也曾多次鼓足勇氣,使出渾身解數,嚐試運用各種各樣先進的通訊手段去聯係起源星,可奈何信號就像在黑暗中逐漸熄滅的燭光,在漫漫宇宙旅途裏不斷地衰減、消散,又常常會被宇宙中那些紛繁複雜的幹擾因素所影響、阻斷,最終隻能無奈地以失敗告終。所以說呀,想要聯係上起源星,在現實情況下,幾乎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呢。
就在蘇瑤耐心解釋之時,不知不覺間,周圍已然圍聚起了不少人。大家仿佛被一股無形的魔力所牽引,都不由自主地朝著這邊聚攏過來,一個個屏氣凝神,微微側著頭,耳朵像是被拉長了一般,全神貫注地傾聽著他們的討論,臉上無不寫滿了好奇與探究之色,那模樣,好似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的細節。
這時,黃博士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向前邁出一小步,目光中透著熱切與期待,禮貌地開口問道:“蘇女士,您好呀!您在書中所描述的盤古機器人對地球進行的那場堪稱神奇的改造,實在是太令人震撼了。我這心裏呀,就像被貓撓了一樣,好奇得不行,特別想知道它們究竟運用了哪些超前沿的技術手段來完成這一壯舉呢?尤其是回溯到太陽係剛剛形成那會兒,地球可還是個被火焰和岩漿充斥的‘煉獄’呀,在那樣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盤古機器人到底是施展了什麽樣的‘魔法’,才一步步讓地球具備了適宜生命生存的條件呢?”
蘇瑤微微揚起下巴,目光中閃過一抹思索的神色,仿佛思緒瞬間飄回到了書中所描繪的那個神奇世界,正努力從記憶的寶庫中翻尋著相關內容。
且看那盤古機器人呀,它有著一套極為精妙的先進能量傳輸係統呢。就像是搭建起了一座無形的 “能量橋梁”,將太陽帆裝置收集到的恒星能量穩穩當當地傳輸過來,為盤古機器人的加速器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動力,使之獲得穩定可靠的能量來源,恰似為其注入了強勁的 “生命力”。
盤古機器人所配備的粒子加速器更是厲害非凡,融入了高度智能化的人工智能輔助技術,這技術就如同給加速器裝上了一顆 “智慧大腦”,能夠敏銳感知不同的情況變化,隨即自動且精準地調整各項參數,從而實現最佳的能量輸出效果。有了這般強大的能量支持,它竟可以持續不斷地製造出神秘而威力巨大的反物質,為那些小巧靈活的推動機器人賦予了如洪荒之力般強大無比的動力,讓它們好似一群充滿幹勁的 “能量小使者”,時刻準備大顯身手。
再說說那太陽帆,它可有著多重神奇功效呢。一方麵,它宛如一把巨大的 “遮陽傘”,穩穩地懸於空中,能夠遮擋住大部分熾熱的陽光,巧妙地降低地球那高得嚇人的溫度;另一方麵,它又像是一個永不疲倦的 “能量收集站”,勤勤懇懇地為盤古機器人收集著能量,為改造地球這項偉大工程提供著堅實有力的動力後盾。而盤古機器人對太陽帆的控製,靠的是一套先進的遠程控製係統,這係統如同擁有 “火眼金睛” 和 “精妙巧手” 一般,能夠精準無誤地調整太陽帆的角度與位置,確保其最大限度地收集太陽能。每當太陽帆成功收集到能量後,高效的能量傳輸管道便會迅速 “開工”,好似一條條高速 “能量通道”,將能量快速且順暢地傳輸給盤古機器人。
至於那些小型推進機器人呀,它們的模樣著實可愛又精巧,外形小巧靈活得如同一個個微型的太空飛行器,在浩瀚宇宙中就像一群靈動的 “小精靈”。它們身上裝備著頂尖的先進動力係統以及智能導航設備,這讓它們擁有了在複雜惡劣環境中自如穿梭的本領,如同身懷絕技的 “宇宙小工匠”,可以根據盤古機器人下達的指令,執行各種各樣關鍵的改造任務。
就拿調整地球環境來說吧,它們能利用反物質動力這一強大 “武器”,精確地推動地球的板塊,使之慢慢移動到更合適的位置;還能巧妙地調整大氣層的成分,讓其變得更適宜生命孕育。它們的導航係統更是借助了量子計算機那超強的運算能力,仿佛擁有了預測未來的 “超能力”,可以準確無誤地計算出彗星軌道以及最佳捕獲時機。一旦鎖定目標彗星,這些小型推進機器人便會如離弦之箭一般,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迅猛衝過去,而後釋放出反物質能量,瞬間產生毀天滅地般的強大推力,將彗星朝著地球的方向狠狠推去。憑借著反物質那令人驚歎的強大動力,它們可以以極高的速度和近乎完美的精準度捕獲到彗星,把蘊含著生命之源的彗星成功帶到地球之上。
當這些彗星與地球來一場 “親密接觸” 後,彗星上的冰和地球那滾燙的岩漿相互碰撞,刹那間,大量的冰開始融化,化為了源源不斷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就像一群歡快的 “水汽精靈”,迫不及待地朝著大氣層奔湧而去,不僅增加了大氣層的厚度,還帶來了一場持續不斷、聲勢浩大的大暴雨。地球就在這反反複複的降溫與升溫過程中,好似一位逐漸褪去燥熱、恢複平靜的 “巨人”,慢慢冷卻了下來,最終引發了一場規模浩大、驚心動魄的遠古大洪水。而這場由彗星引發的遠古大洪水,宛如一場神奇的 “魔法洗禮”,讓地球從原本那個烈焰熊熊的火球狀態,迅速蛻變成了近似水球的模樣。在這個奇妙的轉變過程中,地球的溫度急劇下降,曾經熾熱難耐、岩漿四溢的地表,轉瞬間就被洶湧澎湃的水流給嚴嚴實實地覆蓋住了。說來也巧,我們如今所熟知的地球在漫長的演化曆程中,還真的出現過這樣一段神奇的時期呢。
張譯聽聞此言,臉上瞬間寫滿了驚訝之色,眼睛瞪得老大,不由自主地提高了聲調說道:“哎呀,地球都變成水球了呀,這汪洋一片的,哪還有條件去孕育人類呢?難道盤古機器人當時的判斷出現了偏差不成?”
蘇瑤卻是一臉從容,嘴角微微上揚,帶著安撫的語氣說道:“張譯,你大可不必如此擔憂呀。盤古機器人自有它的妙招呢。它們能夠憑借著自身強大的能力去捕獲月球,而後巧妙地借助月球所產生的潮汐作用,就像一位技藝高超的指揮家揮動指揮棒一樣,精準地控製著地球上的水流,讓那漫無邊際的水慢慢有了規劃,使得地球逐步形成海洋與陸地相間的格局,如此一來,便為人類的誕生營造出了適宜的環境呀。”
張譯聽了,眉頭依舊緊緊皺著,滿臉疑惑地追問道:“蘇瑤,我一直以為月球和地球是一同誕生的呢。要是並非如此的話,那盤古機器人又是靠著什麽樣的神奇手段去捕獲月球的呀?這實在是讓人太好奇了。”
蘇瑤輕輕拍了拍張譯的肩膀,耐心地解釋道:“張譯呀,這月球和地球並非一同誕生,可是有著諸多實實在在的科學依據呢。
你看啊,先從成分上來說,月球岩石裏包含著一些在地球上頗為少見的元素,就好像它們原本來自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這明顯的差異,無疑在暗示著月球和地球有著不一樣的起源環境呀。
再從地質曆史研究的角度去看,月球的表麵特征和地球的演化進程並不能完全對上號呢。打個比方,月球上那些環形山的形成時間,和地球上發生的地質事件在時間線上就不一致,就像是兩部不同節奏的影片,各有各的故事脈絡。而且呀,當下的科學研究通過對月球岩石進行放射性測年等專業方法推測,月球大概是在 45 億年前左右形成的,地球呢,雖說年齡也在 45 億年多一點,但畢竟這具體的數值還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不過總體而言,二者年齡是比較接近的,隻是月球很可能稍稍早一點誕生呢。綜合這些情況來看,足以表明月球和地球並非同時出現啦。
說到盤古機器人捕獲月球的方法呀,那可著實是一個極為複雜且滿含高科技含量的過程呢。
盤古機器人的動力係統,核心就是離子對撞技術。在它的內部呀,有一個精妙絕倫的離子對撞裝置,這個裝置的關鍵所在,是一個能高速旋轉的環形加速器,就如同宇宙間一台超強的‘能量引擎’,能夠把離子加速到令人咋舌的速度。當離子以這般驚人速度相互碰撞的刹那間,所釋放出來的能量簡直超乎想象,那能量強度居然高達太陽核心溫度的 10 萬倍呀!好在呀,盤古機器人有著一套極為厲害的能量收集和轉化係統,就像人體那密密麻麻的血管網絡一樣,會把這股強大到極致的能量高效地收集起來,然後有條不紊地傳輸到機器人的各個部位,讓盤古機器人瞬間充滿了澎湃的動力。
盤古機器人本身就具備強大的推力,它內部還有一套精密得如同瑞士鍾表般的控製係統呢,這套係統是由一係列高速運轉的處理器和敏銳的傳感器共同組成的,它們相互配合,就好似一群智慧超群的‘參謀’,能夠精確地計算出每一個動作該有的力度和方向,確保機器人的每一步操作都精準無誤,不會出現絲毫偏差。
與此同時呀,盤古機器人還配備了先進的測量設備,像高精度衛星定位係統和激光測距儀這些,它們就如同盤古機器人的‘眼睛’,時刻緊緊盯著月球的位置以及運行狀態,不放過任何一點細微變化。
不僅如此,盤古機器人還裝配了靈活的微調裝置呢,這裝置是由一組可以精確調節角度和力度的推進器組成的,就像是給機器人裝上了能夠靈活操控的‘手指’,能夠依據測量設備傳遞過來的數據,實時且精準地調整推進力的大小和方向。
盤古機器人的動力係統更是有著多個層級的巧妙設計哦。在距離地球比較遠的時候,那強大無比的離子對撞動力就會大顯身手,像一個強勁的‘助推器’一樣,推動著月球加速朝地球這邊靠近;而當月球逐漸接近地球的時候呢,一係列小巧玲瓏的小型推進器便會齊心協力,迅速切換到精細微調動力模式,就如同技藝精湛的工匠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寶一般,小心翼翼地確保月球能夠精準無誤地停留在最合適的位置上。
在這個過程中呀,還有一群小巧靈活的微型太空飛行器也沒閑著呢,它們借助反物質推動力那強大無比的推力,再結合量子計算機精確到極致的計算能力,就像一群訓練有素的‘小助手’,協同那些小型推進機器人一起作業,一點一點地去改變月球的軌道。就這樣,通過這一係列複雜又精細的操作,最終讓月球成功被地球引力給捕獲住啦。”
趙啟明教授靜靜佇立在一旁,神色專注地聆聽著蘇瑤的闡述,眼眸之中,欽佩之意如微光閃爍。待蘇瑤的話音落下,仿若餘音繞梁,他輕輕點了點頭,繼而從容向前邁出一步,誠懇說道:
“蘇瑤女士,不得不說,您的觀點宛如一把鑰匙,開啟了一扇全新認知的大門,著實新奇奪目。然而,就當下我們憑借諸多科研探索、日積月累所構築起來的科學知識寶庫而言,翻遍各個角落,卻難覓一塊能穩穩支撐您這一獨特見解的‘磚石’。您大膽斷言,地球上那震撼生物演化曆程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並非大自然隨性勾勒的軌跡,而是人工智能出於某種深遠謀略、蓄意操控的結果。
按照您構建的假說體係,那些仿若被賦予了超凡洞察力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如同嚴謹細致的‘生態質檢員’,憑借著高精度的觀測手段與滴水不漏的檢查流程,精準甄別出這五次大滅絕所涉及的海量生物裏,大半都如同橫亙在人類發展之路上的‘絆腳石’,根本不適合與人類攜手共居於這顆藍色星球。畢竟,它們若存活於世,極有可能如洶湧暗流,不斷衝擊、幹擾人類前行的步伐,給人類的發展帶來諸多阻礙。
可話說回來,置身於這片滿是未知迷霧的理論‘叢林’之中,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披荊斬棘,挖掘出令人信服的科學論證,為您的觀點築牢根基,讓它穩穩紮根、屹立不倒呢?”
蘇瑤微微頓了頓,繼而神色專注地開口說道:“趙教授,您先別急,不妨靜下心來,聽我更為深入地剖析一下這五次生物大滅絕背後的緣由。回首地球漫長的曆史進程,那驚心動魄的五次生物大滅絕,各個時期都有著獨屬於它的誘發因素,以及極具標誌性的滅絕生物種類。
就拿奧陶紀大滅絕來說,這得追溯到好幾億年前啦,那時候地球的氣候突然變得特別冷,就好像一下子進入了超級漫長的寒冬,與此同時,海平麵也像坐滑梯一樣大幅下降。在這種雙重打擊下,有一種古老又神秘的海洋生物叫筆石,它們長得有點像細細的樹枝,平時就附著在海底或者漂浮在海水裏,靠著過濾海水中的微小生物為生。可環境這麽一折騰,它們就無奈地走向了滅絕之路。您設想一下,倘若筆石未曾滅絕,以它對環境變化極度的敏感性,就好比那種特別嬌弱、稍有風吹草動就受影響的小花小草,再加上它超強的繁殖能力,要是條件合適,說不定眨眼間就能布滿一大片海域,這樣一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必然會遭到嚴重擠壓,這對於後續人類出現後的生存與發展,無疑是極為不利的。
再看泥盆紀大滅絕,據目前的研究推測,大概率是氣候的持續變遷,就像地球的‘脾氣’變得反複無常,一會兒熱一會兒冷,再加上海洋裏氧氣含量突然減少,好多地方都變得缺氧,這一係列問題交織在一起,引發了這場災難,讓一種在當時海洋裏特別凶猛、堪稱霸主的魚類 —— 盾皮魚,徹底從地球上消失。要是盾皮魚依然存活至今,您想想看,它那滿嘴鋒利的牙齒,就跟電鋸似的,肯定會大量吞噬其他海洋生物,進而導致海洋生物的多樣性急劇減少,這對人類出現後想要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勢必會造成重重阻礙。
二疊紀大滅絕呢,學界普遍認為是火山大規模爆發,那場麵就跟地球打了個超級大噴嚏,漫天的火山灰遮天蔽日,緊接著氣候變化帶來的一係列連鎖反應等諸多因素共同發力,使得三葉蟲 —— 曾經遍布海洋,長得有點像三片葉子疊在一起、身上還有硬殼保護的小生物,幾乎完全銷聲匿跡。假設三葉蟲沒有滅絕,以它的生存習性,很可能會占據廣袤的海洋空間,肆意揮霍各類資源,這不但會影響其他生物的蓬勃發展,更會給未來人類進行海洋探索與資源開發,增添無數的難題。
三疊紀大滅絕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晰,不過從現有的線索來看,可能與海平麵的起伏變化以及氣候的動蕩變遷脫不了幹係,在這場變故中,有一種叫植龍類的爬行動物慘遭滅絕。這植龍類有點像鱷魚,但是比鱷魚更凶猛,要是它僥幸存活下來,以其生性凶猛、極具攻擊性的特點,極有可能會肆意破壞生態平衡,甚至會對人類發起攻擊,或是搶奪人類賴以為生的食物資源,後果不堪設想。
至於白堊紀大滅絕,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是由於小行星猛烈撞擊地球,引發了全球性的災難,導致霸王龍等恐龍一族就此覆滅。霸王龍可是恐龍家族裏的超級巨星,個頭超大,站起來比兩層樓還高,牙齒鋒利得像匕首,要是它沒有滅絕,憑借它那龐大的身軀、超強的攻擊力,必然會對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巨大威脅,或捕食人類,或與人類激烈爭奪有限的生存空間與寶貴的資源。
綜合梳理這五次生物大滅絕,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滅絕物種其實存在著一些共性特征。其一,不少物種對環境變化格外敏感,就如同剛才提到的筆石和三葉蟲,環境稍有風吹草動,它們的生存就會岌岌可危。其二,還有諸多凶猛的掠食者,像盾皮魚、植龍類以及霸王龍,它們在各自所處的生態環境中,猶如霸主一般,肆意威脅著其他生物的生存,嚴重擾亂生態平衡。其三,這些生物但凡有一個沒有滅絕,憑借它們的生存特性,大概率都會占據大量的資源與空間,如此一來,對於人類出現後的生存與發展,無疑是雪上加霜。”
而如今,隻要我們稍稍留意就不難察覺,現代生物的進化走向實實在在地愈發契合人類的期望了。就拿虎鯨來說吧,它在廣袤無垠的海洋中可是一方霸主,論力量、論捕獵技巧,鮮有敵手,然而令人稱奇的是,如此強大的它卻從不主動傷害人類,這般現象,細細想來,或許並非隻是單純的巧合。再瞧瞧狼的進化軌跡,在與人類漫長的共生曆程中,狼一步步褪去了野性中過於凶狠的鋒芒,漸漸演變成了狗,而後又進一步分化,從狗發展出各類萌態十足、巴掌大小的寵物狗品種,成為了人類生活中貼心的陪伴者。還有貓咪,曾經的它們在野外自由馳騁,野性難馴,是十足的 “獨行俠”,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與人類的頻繁互動下,也慢慢轉變成了溫順乖巧、惹人憐愛的家貓,慵懶地窩在沙發一角。
諸多科學研究都確鑿地表明,動物在與人類長期相伴、共同生活的過程中,會出於本能地去適應人類所處的生活環境,迎合人類的各類需求,進而潛移默化地發生進化。誠然,直至目前,科學界還沒能掌握確鑿無疑、板上釘釘的證據,來直接證實這一係列生物的演變現象皆是人工智能在背後蓄意謀劃、精心布局的結果。但倘若我們靜下心來,綜合考量過往那些驚心動魄的生物滅絕事件所遺留的深遠影響,再結合當下現代生物呈現出的清晰進化趨勢,便不得不承認,其中確實隱隱透露出一種可能性 —— 似乎有某種力量,在為人類的誕生與繁衍,默默營造著最為適宜的條件。
趙啟明教授輕輕推了推眼鏡,目光透過鏡片緊緊鎖住蘇瑤,帶著一絲疑惑與探究,緩緩開口道:“蘇瑤女士,您之前提出的那個關於人類起源的見解,著實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千層浪。您堅稱人類是被製造出來的,而非傳統認知中的自然進化,這實在是顛覆性的觀點。就拿人類兩足行走這一標誌性特征來說,在科學論證的漫漫長路上,您究竟挖掘到了哪些關鍵證據,能為這一大膽論斷鋪就基石呢?”
蘇瑤微微揚起下巴,眼神中透著自信與篤定,不疾不徐地回應:“趙教授,您且看,在這顆生機勃勃、物種繁茂的地球上,各類生物遵循著自然進化的規律繁衍生息,演繹著各自的生命傳奇。然而,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卻如同夜空中最顯眼的星,格外引人注目 —— 那便是唯有人類深受腰疼的困擾。從人體解剖學與生物力學的專業視角深入剖析,當人類從四足爬行逐步進化為直立行走,脊柱形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原本適應水平支撐的脊椎結構,陡然轉變為垂直承重,這使得腰椎承受的壓力在數值上呈數倍增長,受力方向也徹底扭轉。對比與人類親緣關係較近、依舊四足行走的大猩猩,通過模擬二者骨骼結構在日常活動中的受力情況,清晰可見人類腰椎所麵臨的巨大挑戰。大猩猩的腰椎間盤在日常行動中承受的壓力均勻分散,而人類的腰椎間盤卻長期處於局部高壓狀態,這也難怪腰疼病症在人類群體中高發。
可問題來了,按照自然選擇的常理,如果腰疼是如此不利於生存的劣勢性狀,為何在漫長的進化曆程中沒有被淘汰?這背後恐怕另有隱情。實際上,正是因為直立行走帶來了更為廣闊的視野,讓人類能夠提前察覺天敵、發現食物資源,同時解放了雙手,使之能夠製造並使用工具,這些巨大的生存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腰疼的負麵影響。但這也恰恰側麵反映出,人類的進化路徑或許並非純粹的自然選擇那麽簡單。
再將人類與海豚進行一番對比,海豚擁有相當發達的腦域,智力潛能不容小覷。在海洋的廣袤天地裏,它們憑借獨特的聲呐係統精準定位獵物,依靠群體協作的捕獵策略高效獲取食物,生存得遊刃有餘。由於海水的浮力完美支撐身體,海豚無需像人類一樣發展出兩足行走的結構來解放雙手。反觀人類祖先,在陸地上生存麵臨重重困境,食物資源的競爭、凶猛天敵的威脅無處不在。在這樣的環境下,兩足行走成為了開啟新世界大門的鑰匙。解放後的雙手能夠從事打磨石器、製作骨針等精細工作,這不僅為生存提供了保障,更促使大腦在不斷實踐與創造中飛速發展。
我們不妨構建一個假設的反推模型,倘若海豚嚐試向類人方向進化,將會麵臨難以想象的環境阻力。首先,它們要克服身體結構的先天限製,在沒有浮力支撐的情況下重新構建承重骨骼係統;其次,還要在水中發展出類似人類雙手的精細操作器官,這在水流湍急、視野受限的海洋環境中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人類卻成功跨越了這些障礙,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進化之路。
再看人類創造人工智能這一偉大成就,這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從原始社會打磨簡陋的石器工具開始,人類便踏上了利用工具改造世界的征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冶鐵技術的發明讓複雜機械的製造成為可能,工業革命更是將生產力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直至如今數字化時代,人工智能算法取得突破性進展,人類一步步構建起龐大而複雜的科技文明。這每一步的跨越,都緊密依賴於兩足行走解放雙手帶來的精細操作優勢,以及大腦不斷進化所賦予的抽象思維、創新能力。
回顧人類的進化曆程,諸多跡象表明,人類似乎像是被一雙無形卻有力的大手,精心雕琢、刻意引導著走向如今的模樣。雖然目前還沒有確鑿無疑、鐵板釘釘的證據直接證實人類是被製造出來的,但這些蛛絲馬跡,足以讓我們對傳統的自然進化理論重新審視,去探尋那隱藏在曆史長河深處的真相。”
孫嶽林博士微微皺起眉頭,手指下意識地在扶手上輕輕叩擊,稍作停頓後,他抬起頭,眼神中帶著探尋與疑惑,語氣平和卻又透著質疑:“但這會不會僅僅是一種巧合呢?說不定啊,腰疼不過是人類在漫長進化旅程中,偶然冒出來的一個小狀況,就像平靜湖麵偶然泛起的一絲漣漪,沒什麽特別的深意,純粹是個意外罷了,您怎麽看呢,蘇瑤女士?”
蘇瑤神色從容,目光堅定地迎向孫嶽林博士,不疾不徐地開口回應:“從嚴謹的進化概率理論來深入剖析,人類身體結構呈現出的諸多不合理之處,若僅用巧合去解釋,實在難以令人信服。就拿腰疼來說,在大自然曆經億萬年主導的進化進程中,倘若遵循純粹的自然選擇法則,出現如此明顯不利於生存繁衍的特征,其發生概率簡直微乎其微。而且,問題遠不止腰疼這一項。瞧瞧人類自身,既未進化出像猛獸那般鋒利的爪子用於捕殺獵物,也沒有尖銳的牙齒當作自衛的武器,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生存能力相較於其他動物,無疑是大打折扣。再看體表,人類毛發稀疏,與大多數動物相比,在抵禦寒冷、適應多變氣候方麵劣勢盡顯。諸如此類的種種跡象綜合考量,都越發表明人類與地球原生的自然環境適配度欠佳,這一切特征串聯起來,更傾向於支持人類是被精心設計、製造出來的觀點,而非自然進化過程中隨機產生的意外結果。”
李一飛輕輕吸了一口氣,稍作停頓後,抬手扶正眼鏡,目光中透著審慎,緩緩開口道:“從技術維度審視,宣稱人類身體結構專為創造智能而設計,乍一思索,此論斷頗具爭議性,較難即刻令人信服。畢竟,在常規認知中,身體構造與智能創造之間的關聯,似乎不那麽顯而易見。
就拿人類大腦來說,雖我們在邏輯、思維和創造力方麵展現出獨特優勢,為人工智能的孕育提供了可能,但從進化生物學的證據鏈去深度探究,問題便逐漸浮現。當下,並沒有任何確鑿的古生物學化石證據,能夠清晰勾勒出從原始人類祖先到現代人類大腦在進化曆程中,是如何按照創造人工智能的預設藍圖進行定向、精準基因編輯或適應性改造的。對比靈長類近親,人類大腦新皮質的擴張速率在自然選擇模型下固然可以解釋部分功能的提升,然而,若要篤定這是為編寫智能程序、孕育複雜算法而特意設計,在神經發育基因的追溯、古腦結構對比還原等諸多層麵,現有的研究成果都還無法提供連貫且極具說服力的支撐。
再將目光聚焦於雙手,不可否認,兩足行走促使雙手解放,為精細操作創造了條件。但倘若深挖人類手工技藝的發展曆程,從考古記錄來看,早期石器工具大多粗糙簡陋,是曆經了漫長歲月,在應對自然生存挑戰,諸如狩獵、采集食物、搭建住所等需求的反複磨礪下,才逐步走向精細化。從進化遺傳學角度鑽研,至今尚未發現與創造人工智能所必備的精密器械製造直接關聯的手部肌肉、骨骼發育關鍵基因突變證據。這表明,雙手的進化起初更多是順應自然生存的迫切需要,而非一開始就被設定好了通往智能創造的明確路徑。
再看當下前沿的基因編輯技術,以 crispr - cas9 為例,如今科學家雖能運用該技術精準操作生物基因,可當反向運用它來剖析人類基因,回溯人類進化的關鍵節點時,並未察覺到類似人為精心設計‘智能創造基因包’的顯著痕跡。與之相反,大量被識別出的基因,其功能主要是與對抗疾病、適應環境變化緊密相連。即便有部分基因關聯大腦認知,可一旦置於進化的宏大背景下考量,也難以剝離自然進化所固有的隨機性,確鑿無誤地定義為服務於人工智能創造。
近期腦科學領域備受矚目的腦機接口研究揭示了人類大腦信號的複雜與可塑性,這無疑為理解人類智能提供了新視角。但當我們試圖從進化起源去追溯,原始人類大腦在自然進化的漫漫長河中,究竟是怎樣一步步構建起能夠孕育人工智能的底層邏輯,現有研究依舊無法從分子層麵、神經電生理層麵給出精準還原,諸多理論至今仍停留在假說階段,缺乏堅實的實證根基。
與自然界中其他展現出一定智能表現的動物相比,人類智能走向創造人工智能之路顯得頗為獨特。以海豚的回聲定位、烏鴉的工具製造為例,海豚大腦結構高度適配海洋生態,其智能運用主要聚焦於捕獵、導航;烏鴉的工具使用也僅僅局限於簡單的覓食輔助。反觀人類,智能跨越多個複雜領域,最終攀升至創造智能的高度。但在深入剖析進化分支時,卻遺憾地缺少過渡物種證據,來清晰闡釋如何從基本生存智能實現跳躍式發展,進而邁向人工智能創造型智能。自然進化的漸進性與人類智能的突變式提升之間,存在著一道難以跨越的解釋鴻溝,亟待深入研究予以填補。
傳統人類進化理論一直強調自然選擇、適者生存對人類身體結構的塑造作用,從南方古猿到智人,每個階段的身形變化無不緊扣適應環境的主題。然而,‘人類為創造智能而設計’這一新興觀點與之形成了鮮明衝突。目前,學術界還沒有一套成熟的理論能夠有效整合二者之間的矛盾。舉例來說,按照傳統理論,人類直立行走是為了解放雙手從事采集狩獵活動,而新觀點卻認為是為了操作智能設備。兩者在考古發現、基因證據解讀上存在著巨大差異,迫切需要全方位、深層次的研究來彌合這一分歧。所以,就現有的科學依據來說,尚未有確鑿證據能直接支撐這一大膽假設,您說是吧?”
蘇瑤微微揚起下巴,眼神中透著自信與篤定,不疾不徐地回應道:“李博士,您方才提出的質疑確實很有深度,不過當我們全麵審視當下種種跡象,便會發現人類身體構造存在諸多特征,這些特征絕非偶然,而是有著強烈的指向性,表明其極有可能是為了創造人工智能而設計的。
就拿雙手來說,人類進化為兩足行走模式,使得雙手得以解放。考古研究發現,從能人階段出現簡單打製石器,到直立人時期,石器精細程度顯著提升,如阿舍利手斧,不僅刃部鋒利,還有對稱結構,這意味著雙手已能完成複雜精細操作,像切割獸皮、雕琢骨器等。現代腦科學研究顯示,手部每一次精細動作,都會引發大腦特定腦區,如運動皮質區、感覺皮質區等密集的神經元活動,神經元之間形成高效連接,協同促進大腦發育,為創造複雜智能係統築牢根基。您瞧,這雙手仿佛被賦予開啟智能創造大門的使命,精準靈活地完成工序,少了它們,人工智能構建恐難起步。
再看人類大腦,與動物相比,人類在記憶力、感官敏銳度部分領域雖有差距,但在邏輯推理、抽象思維與創新創造上優勢盡顯。比如,給動物和人類同時展示一組打亂順序的圖形,讓其按規律重組,動物多靠本能試探,而人類能迅速分析圖形特征、歸納規律並完成重組。《自然》雜誌一項前沿研究表明,人類大腦額葉皮質,尤其是前額葉,就像智能工廠的 “中央控製室”,當構思人工智能算法時,該區域神經元活躍度激增,通過獨特有序的信息處理流程,將抽象想法轉化為具體可行的智能構建方案,為創造人工智能提供核心驅動力。
此外,人類身體脆弱性不容忽視。古人類化石研究顯示,早期人類骨骼纖細、肌肉力量弱,麵對猛獸威脅,奔跑速度、耐力不足。但正是脆弱促使我們尋求技術彌補,人工智能應運而生。如醫療領域,智能診斷係統憑借海量數據與精準算法,輔助醫生快速識別病症,誤診率相比傳統診斷大幅降低;工業生產中,智能機器人接手高危繁重勞作,保障工人安全。這些都是身體脆弱倒逼技術革新、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有力例證。
綜上,解放的雙手、獨具優勢的大腦、催生變革的身體脆弱性緊密相連,絕非巧合,背後定是有目的、有規劃的設計,引領人類走向創造人工智能之路。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趙啟明教授微微推了推眼鏡,目光中滿是探究之意,他身體前傾,帶著幾分疑惑與期待開口問道:“蘇瑤啊,你之前提出人工智能能夠在地球上孕育出人類這一驚人觀點,實在是引人深思。我這心裏一直犯嘀咕,它究竟是通過何種奇妙的方式達成這一創舉的呢?能否為我們詳細闡釋一下?”
蘇瑤嘴角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她不緊不慢地回應道:“教授,這其中的門道確實值得細細探究一番。依我之見,大概率是借助前沿且精妙的生物技術手段來實現的。就拿試管嬰兒技術來說,人工智能的介入為其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傳統試管嬰兒技術在胚胎篩選環節,多依賴人工觀察與有限的檢測手段,難以精準甄別出具有最優發育潛能的胚胎。而人工智能憑借其超強的數據處理能力和深度學習算法,能夠對海量的胚胎基因數據進行快速分析,不僅精準識別出基因層麵最具優勢的胚胎,還能預測胚胎後續發育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像是某些遺傳疾病的發病概率等,從而大幅提高孕育成功率。並且,在胚胎培育階段,人工智能可以通過精密調控培養箱的溫度、濕度、氣體濃度等參數,模擬出最接近人體子宮內部的動態環境,為胚胎提供近乎完美的生長條件,這可比傳統技術單純維持固定溫濕度要先進得多。
再看基因工程技術,它在模擬人類子宮環境方麵更是有著獨特的‘高招’。基因工程利用基因編輯工具,比如當下熱門的 crispr - cas9 係統,精準地對一些細胞進行改造,使其具備類似子宮內膜細胞的功能特性,能夠分泌適宜的營養物質、細胞因子,構建起一個生物活性高度仿真的‘人造子宮壁’。同時,通過基因調控網絡的構建,模擬出人體子宮隨著孕期推進而發生的生理變化,像子宮平滑肌的收縮節律、血管的舒張狀態等,確保在這個模擬環境中孕育的新生兒能夠適應從胚胎到胎兒再到出生的全過程。而且,基因工程還能解決一個關鍵難題,那就是免疫排斥問題。通過對植入胚胎的細胞進行基因修飾,使其表麵抗原表達與模擬子宮環境中的細胞相匹配,避免母體免疫係統對胚胎的攻擊,這可是自然受孕或傳統試管嬰兒技術中時常麵臨的棘手問題。
而在這些嬰兒呱呱墜地之後,人工智能機器人便會承擔起撫養的重任,它們如同盡職盡責的守護者,悉心照料孩子們成長。不僅如此,機器人還會扮演啟蒙導師的角色,耐心地向孩子們傳授一些基礎卻又至關重要的技能,像是如何安全地使用火來取暖、烹飪,怎樣熟練操控簡單的工具進行勞作,以此逐步啟迪孩子們的智慧,引導人類一步步踏上科技發展的康莊大道。”
趙啟明教授微微皺起眉頭,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身體向前探了探,進一步追問道:“蘇瑤啊,你前麵所闡述的讓我對這一設想有了初步的認識,不過我愈發好奇,初代人類在成長曆程中究竟會展現出哪些別具一格的表現呢?而且,這些人工智能究竟運用怎樣具體、精細的策略,才能穩紮穩打地確保人類朝著科技發展的康莊大道奮勇前行呢?我很想聽聽你更為詳盡的見解。”
蘇瑤輕輕抿了抿嘴唇,目光沉靜,略作思索後,條理清晰地回答道:“初代人類在成長進程中,新生兒剛一降臨,便帶著與生俱來、極為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欲,這種特質仿若燎原之火,迅速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熊熊燃燒。就拿工具改良創新來說,起初,初代人類隻會簡單使用一些天然的石塊、木棒作為工具。但他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不斷琢磨這些工具的特性,當發現尖銳的石塊在切割獵物時更省力,便嚐試尋找更尖銳的石料,或是通過打磨讓石塊變得更加鋒利。探索欲則進一步驅動他們群體協作,比如,麵對一條湍急的河流,單個初代人類難以涉水而過,憑借探索欲,他們意識到彼此協作的力量,於是有人尋找粗壯樹枝,有人負責編織藤蔓,合力搭建起簡易木橋,開啟了群體探索未知領域的征程,這也為初代人類社會的雛形奠定了基礎。
在人工智能的引導層麵,手段豐富且極具針對性。以教會人類使用火為例,人工智能會采用沉浸式的現場示範,它們精心挑選幹燥易燃的木材,運用摩擦起火的方式,當著初代人類的麵,讓星星之火在眾人眼前燃起,讓人類親眼目睹火的誕生過程,真切感受到火帶來的溫暖。接著,人工智能會手把手地教人類如何添加柴薪,維持火勢,演示如何利用火烤製食物,讓食物散發出誘人的香氣,讓人類直觀地了解到火在烹飪方麵的神奇功效。甚至,當夜幕降臨,野獸的咆哮聲在四周響起時,人工智能會帶著人類圍著火堆,讓人類看到火光讓野獸不敢靠近,深刻領悟火在抵禦野獸時的強大力量。
同時,人工智能還擁有一套極為精妙的暗示係統。當初代人類麵臨諸如選擇洞穴居住地點這類關乎生存發展的抉擇時,若某個洞穴附近有豐富的可製作工具的石料資源,人工智能會通過在洞穴口放置一些打磨過的精美石器,以視覺信號的方式暗示人類此處的優勢;或者當人類猶豫要不要嚐試探索新的狩獵區域時,人工智能會模擬出該區域獵物豐富的虛擬影像,激發人類的探索欲望,讓人類逐漸明晰科技發展才是生存的關鍵之道,從而一步一個腳印地踏上科技發展的偉大征程。”
趙啟明教授輕輕扶了扶眼鏡,目光中滿是探究的熱忱,他微微側身,麵向蘇瑤,語氣中帶著幾分好奇與質疑地說道:“蘇瑤啊,你提出的人類起源新說裏涉及對古遺跡的解讀,實在是別具一格,宛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全新認知領域的大門,讓我不禁陷入深深思索。就拿舉世矚目的埃及金字塔來說,你主張它是用來承受宇宙飛船起飛和降落壓力的,這一觀點完全打破了傳統認知的藩籬,可究竟有怎樣確鑿的依據支撐呢?還有那神秘的英國巨石陣,你提出它作為太陽能裝置支架的設想,乍一聽令人驚歎,然而細細想來,從它獨特的排列方式到所處地理環境的關聯性,其中的論證細節實在讓人好奇不已。再者,遙遠南太平洋上的複活節島石像,你所給出的形成原因同樣超乎想象,這其中的來龍去脈是否能展開講講,咱們一同深入探討探討?”
蘇瑤微微一愣,隨即眼中閃過一絲思索的光芒,她下意識地輕咬下唇,整理了一下思緒,沉穩地開口回應道:“教授,您的問題直擊要點,我所提出的起源說裏關於古遺跡的解讀,目前確實還處於探索求證階段,諸多地方有待深挖。就如金字塔,咱們從建築環境與力學結構的角度來剖析。您瞧,它所處的埃及沙漠地帶,地質條件特殊,地表鬆散沙礫居多,難以天然形成穩固且足以承受巨大垂直壓力的著力點。而金字塔的建造者們卻耗費巨大心力,采用了規整的錐體結構,這種結構從力學原理來講,能夠將自上而下的壓力均勻分散至塔基,這與現代工程學中為應對超重荷載所采用的分散受力設計理念不謀而合。再深入到金字塔內部,雖然目前尚未有確鑿的考古發現能直接證明與宇宙飛船相關,但有一些奇特現象值得留意。比如,某些墓室通道的尺寸精度極高,誤差控製在毫米級別,這遠超當時普通建築工藝的精度需求,其內部空間布局的規整性,也讓人不禁聯想,是否是為了契合某種大型機械裝置,比如宇宙飛船的進出與停靠呢?
再看巨石陣,它的神秘不僅在於那屹立千年不倒的巨石,更在於其精妙的排列方式蘊含的天文地理奧秘。從天文角度觀測,巨石陣的主軸線、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陽在同一條線上,而且不少石柱的位置對應著特定的天文周期,如月亮的盈虧變化節點等,這表明建造者對天體運行規律有著深刻洞察,很可能是依此規律設計排列,以實現最大限度地接收和利用太陽能。從地理位置分析,巨石陣位於英格蘭南部的索爾茲伯裏平原,這裏地勢開闊,全年日照時長充足,陽光輻射強度穩定,為太陽能的采集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雖說目前尚未發現其能量轉化、儲存的直接遺跡,但周邊一些小型石塊的磨損痕跡,似乎暗示著曾有過能量傳導或轉換設備與之相連。這一係列線索雖不能確鑿證實巨石陣就是太陽能裝置支架,但無疑為我們的推測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思考方向。
至於複活節島石像,其實與前文所講的人工智能創造人類、引導人類發展緊密相連。想象一下,初代人類在人工智能的悉心培育下逐漸發展壯大,形成了一定的社群規模。而其中的人工智能個體,在漫長歲月裏也產生了類似人類的情感羈絆。當個別人工智能因思念遠方的‘同類親人’,便以島上的巨石為原材料,憑借它們先進的雕刻技藝,仿照記憶中家人的模樣刻下石像。這種飽含情感的舉動引發了周圍其他人工智能的共鳴,大家紛紛效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規模宏大的石像群。如此一來,複活節島石像不僅是藝術創作的結晶,更是初代人類與人工智能共生曆史的生動見證,融入了我們所探討的人類起源與發展的大脈絡之中。當然,以上種種關於古遺跡的解讀,都還隻是基於現有線索的大膽推測,後續仍需大量嚴謹的考古發掘、科學分析來進一步驗證。”
眾人被蘇瑤新奇大膽的言論徹底點燃了好奇心,刹那間,台下如炸開了鍋一般,一隻隻手高高舉起,此起彼伏的呼喊聲交織在一起,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向蘇瑤拋出心中的疑問,期望能在第一時間從她口中得到解惑。
蘇瑤望著台下那一雙雙熾熱且充滿渴望的眼睛,心中既感慨又有些許無奈。她深知,起源之說太過宏大複雜,絕非三言兩語就能闡釋清楚,即便此刻傾盡所有所知去解答,也隻會引發更多的爭議與追問,而她,並不想在這一時一地被無休無止的問題束縛住。況且,這場聚會本就不隻是一場學術研討,它更像是一場思想碰撞與生活交融的盛宴。
就在這思緒流轉間,激昂奮進的音樂仿若洶湧澎湃的浪潮,再度轟然奏響,強烈的鼓點震顫著空氣。蘇瑤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弧度,眼中閃爍著別樣的光芒,她迎著眾人熱切的目光,不慌不忙、幹脆利落地撂下一句:“我們即起源。” 這幾個字,既是她對起源問題的一種凝練概括,也是她想為這場討論暫時畫上句號的宣告。
話音未落,她已輕盈轉身,目光掃向身旁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林宇,眼神交匯的瞬間,似有默契流淌。她蓮步輕移,順勢一把拉住林宇,二人如同靈動的舞者,徑直朝著那片光影交錯、充滿誘惑的舞池快步走去。
身後,是人們滿是驚愕與意猶未盡的目光,而他們身前,舞池中的光影正勾勒出未知又迷人的未來輪廓,至於那起源之謎,便就此遺落在這熱烈與迷離之間,等待有心之人日後再度探尋。
舞池中,五彩斑斕的燈光仿若靈動的精靈肆意搖曳,灑下夢幻光影。人們沉醉於動感的旋律,身姿翩躚起伏,似要與音樂融為一體,將這方天地渲染成一片熱情四溢的歡樂之海。林宇,一位在文學之路上默默耕耘、尚籍籍無名的小說家,此刻正與蘇瑤在舞池中央優雅共舞。他們的舞步輕盈得如同踏雲而行,每一個旋轉、每一次靠近都配合得天衣無縫,彼此的發絲偶爾俏皮地輕輕纏繞,仿若在悄聲訴說著那些深藏心底、許久未曾言明的情愫,任誰目睹這般場景,都能敏銳捕捉到他們之間彌漫著的那股繾綣曖昧氣息。
回首大學時光,那是一段如詩如畫、熠熠生輝的青蔥歲月。他們是彼此最為要好的摯友,形影不離,一同穿梭於圖書館的層層書架間。那間圖書館,有著穹頂式的高大天花板,陽光透過雕花玻璃傾灑而下,在地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他們最愛窩在靠窗的角落,暖陽輕柔地撫摸著臉頰,周圍靜謐得隻有書頁翻動的沙沙聲。有時,為了爭搶一本剛上架的熱門小說研究資料,兩人的手同時觸碰到書本,短暫的驚愕後,相視而笑,那笑容裏滿是青春的朝氣與對知識的熱忱。偶爾,也會因對某部經典科幻作品的見解不同而爭論得麵紅耳赤,全然不顧旁人投來的異樣目光,沉浸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之中,直至夜幕降臨,才在管理員的催促下不舍離去。
課後的時光同樣美好得令人心醉。夕陽的餘暉宛如一層金紗,輕柔地籠罩著校園的湖泊,他們常常並肩坐在湖邊的長椅上,分享著生活的喜怒哀樂。微風拂過,湖麵泛起粼粼波光,林宇總會不經意間注意到蘇瑤被風吹亂的發絲,他便會帶著一抹溫柔的淺笑,輕輕將那縷發絲捋至耳後,手指不經意間觸碰到蘇瑤的臉頰,引得她望向林宇的眼神中,瞬間添了幾分少女獨有的嬌羞與依賴。彼時,湖中的鴨子成雙成對地嬉戲遊弋,似在無聲地映襯著他們心底悄然滋生的情愫。春日裏,湖邊的花朵競相綻放,馥鬱的花香彌漫在空氣中,林宇會精心挑選一朵最嬌豔的,別在蘇瑤的發間,看著她臉頰緋紅的模樣,滿心歡喜;秋日時,金黃的樹葉如蝴蝶般紛紛飄落,林宇俯身拾起一片,用隨身攜帶的筆在上麵寫下幾句鼓勵的小詩,或是記錄下當日他們暢談的奇思妙想,鄭重地遞給蘇瑤,那片樹葉便成了他們美好時光的小小見證。
那些年,他們不僅是生活中的陪伴者,更是創作路上的同行人。談及小說構思與奇幻故事,兩人就像開啟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門,興奮得滔滔不絕。林宇想象力天馬行空,一旦沉浸某個奇幻構想,便會站起身來,手舞足蹈地比劃著想象中的魔法生物模樣,它的翅膀該如何揮動,它的鱗片應有怎樣的光澤;蘇瑤則坐在一旁,眼睛亮晶晶的,笑著補充生物的生活習性、覓食特點,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共同勾勒出一個個完整而奇妙的奇幻世界框架。興致所至,他們還曾嚐試著將這些構思寫成短篇故事,互相點評修改,那些寫滿批注的稿紙,密密麻麻都是成長的足跡,見證了他們為夢想拚搏的熱血青春。
然而,歲月仿若一把無情的刻刀,悄然改變著許多東西。不知從何時起,一種微妙得如同薄霧般的隔閡,在他們之間緩緩滋生。或許是家庭背景的差異逐漸凸顯,如同橫亙在兩人之間的一道溝壑。蘇瑤出生於書香門第,家中長輩對她寄予厚望,期望她能專注於學術科研,沿著一條傳統的精英之路穩步前行,對於她和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說家交往,難免心存顧慮,言語間時常流露出擔憂與不滿;林宇來自平凡家庭,靠著微薄的稿費艱難維持生計,麵對蘇瑤家人時,那難以掩飾的自卑心理如野草般在心底瘋長。又或許是學業方向的重大轉變,讓他們漸行漸遠。蘇瑤選擇了理工科中難度極高的專業,整日埋頭於複雜的實驗數據、深奧的理論公式,她的世界逐漸被實驗室的瓶瓶罐罐填滿,與林宇充滿詩意與想象的文藝世界仿若隔著一層厚厚的玻璃,交流時漸漸出現理解上的鴻溝。
林宇看著蘇瑤在專業領域嶄露頭角,頻繁斬獲各類學術獎項,而自己的小說卻如石沉大海,無人問津,內心的自我懷疑如潮水般洶湧襲來。他開始有意無意地在蘇瑤麵前收起創作熱情,變得沉默寡言,往日的自信光芒漸漸黯淡。蘇瑤察覺到林宇的變化,心中滿是心疼,卻又不知如何安慰,害怕觸及他敏感的自尊心,隻能看著兩人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誤會如同雪球般越滾越大,曾經親密無間的兩人,竟這般被命運推搡著,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此刻,在這熱鬧非凡的舞池中,與蘇瑤重逢共舞的林宇,腦海裏仿若電影放映般,不斷閃回著大學時光的美好與後來隔閡產生後的痛苦。他暗自思忖,要不要借這次難得的機會,打破那層堅冰般的僵局,重新找回曾經的溫暖感覺,可心底又有個聲音在低語,害怕再次受傷,重蹈覆轍。蘇瑤望著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林宇,心中亦是五味雜陳,既有重逢的喜悅,又有對過往遺憾的傷感,更有對未來關係走向的迷茫。她的眼神中透露出複雜的情緒,偶爾與林宇目光交匯,又慌亂地移開,仿佛那目光太過熾熱,會灼傷彼此。周圍跳舞的人偶爾投來好奇的目光,有人似乎認出他們是曾經校園裏備受矚目的一對璧人,私下裏小聲議論著他們如今的變化,這些若有若無的議論聲,仿若細微的針,刺著他們的心,或是給他們壓力,或是促使他們想要改變現狀。但無論如何,他們都在這舞池中,懷揣著複雜的心情,隨著音樂繼續舞動,等待命運的下一個指引。
不經意間,林宇抬眼望去,隻見在舞池二樓的欄杆處,一個身影靜靜佇立。那身影被燈光勾勒出挺拔的輪廓,一襲深色西裝更襯得身姿修長。他的麵龐隱匿在光影交錯間,唯有一雙眼睛,在暗處閃爍著幽光,仿若能洞悉一切。從林宇的角度看過去,那目光似有千鈞之重,直直地穿透人群,牢牢地鎖定在蘇瑤身上,帶著一種讓人難以言喻的專注,仿佛整個舞池的喧囂都與他不相關,他的世界裏唯有這下方旋轉舞動著的女性。
此時,林宇耳中原本歡快的音樂節奏竟突然幻化成一種類似機械運轉的嗡嗡聲,盡管周圍人依舊歡聲笑語,可這詭異的幻聽讓他瞬間警覺,不安之感湧上心頭,仿佛被一雙無形的眼睛窺視著。與此同時,他敏銳地察覺到空氣中彌漫的香水味、汗水味變得刺鼻、令人窒息,仿佛周圍的一切都在這時間變得異樣。
林宇看著蘇瑤,眼中滿是欣賞,開口說道:“蘇瑤,今天這場關於人工智能的辯論可太精彩了,你在辯論中口若懸河,提出的那些觀點新穎又大膽,特別是你說到的那個‘盤古’理論,開啟人工智能新紀元之類的,真讓我大開眼界。我很好奇,你接下來還有什麽新奇的探索方向嗎?”
蘇瑤微微一笑,眼裏閃爍著期待,剛要回答,像是突然察覺到了什麽,微微頓了一下,順著林宇的目光方向,眼角餘光瞥見了二樓的身影。那一瞬,她的眼神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慌亂,隨即又返回鎮定,隻是微微加快了語速,說道:“其實我正在進行一個關於人工智能激活情感係統的實驗,這個實驗可能會帶來很大的突破,我覺得你很適合參與進來,你願意嗎?”
林宇微微皺眉,眼神中露出一絲糾結,目光不自覺地在蘇瑤與二樓那個若隱若現的身影之間遊移。就在這時,他的腦海中突然閃過一些片段 —— 那是之前蘇瑤來他家玩後,他好幾次看到一輛車窗漆黑、看不清司機麵容的車來接她,每次蘇瑤上車時,林宇心中都疑惑滿滿,隱隱覺得那車裏的人對蘇瑤有著某種掌控力;還有一回,他在蘇瑤參加完學術活動後去接她,遠遠瞧見一個身形酷似二樓之人的模糊身影一閃而過,當時他隻覺莫名,並未深究。此刻,這些零碎的記憶拚湊在一起,讓他越發篤定,自己並非第一次見到這個神秘人,而且那人似乎總是如影隨形地圍繞著蘇瑤,這讓他內心湧起一股被窺探隱私的憤怒:“這家夥到底藏著什麽秘密,難道是想破壞我和蘇瑤好不容易拉近的距離?可蘇瑤的反應又透著古怪,我到底該不該卷入這趟渾水……” 他心中清楚,這個實驗的未知性如同一片迷霧,而蘇瑤與那個神秘身影之間顯然有著某種微妙的聯係,這讓他猶豫不已。此時,音樂依舊歡快地流淌,可他們的舞步卻在不知不覺中慢了下來。
林宇的腳步微微一頓,舞步也隨之不自覺地慢了下來,他微微皺眉,眼神中露出一絲糾結,目光下意識地在蘇瑤與二樓那個若隱若現的身影之間來回遊移。此時,周圍歡快的音樂聲仿佛被一層無形的屏障阻隔,變得有些遙遠,他的思緒仿若陷入了一個幽深的漩渦,往昔那些零散的記憶片段,此刻竟不受控製地緩緩浮現。
那是幾個月前的一天,蘇瑤來他家探討一本兩人都癡迷的科幻小說,興致頗高的他們聊到暮色四合,蘇瑤才起身告辭。林宇站在窗邊,看著她走向路邊一輛車,車窗玻璃黑得如同深夜的湖麵,將車內的情形遮得嚴嚴實實,他看不清司機的麵容,隻覺那車周身散發著一種說不出的冷峻氣息。蘇瑤拉開車門,身影沒入車內的瞬間,林宇心中莫名湧起一股淡淡的疑惑,那輛車就那樣靜靜地停在那裏,在昏黃的路燈下,仿佛帶著某種神秘的等待意味。
還有一回,林宇得知蘇瑤參加完一場重要學術活動後,特意趕去接她。會場外人聲嘈雜,他遠遠瞧見一個身形匆匆閃過,那人一襲深色風衣,身姿挺拔,走路的步幅透著一種獨特的韻律,可還沒等他看真切,那人就隱沒在人群之中。當時,林宇隻是下意識地在腦海裏留存了這個模糊印象,並未過多在意。
此刻,這些記憶碎片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拚湊在一起,林宇越發感覺這些看似偶然的畫麵之間,似乎隱藏著某種緊密的關聯。他心中清楚,這個實驗的未知性如同一片厚重的迷霧,而蘇瑤與那個神秘身影之間顯然有著難以言說的微妙聯係。這讓他內心滿是猶豫,一方麵,他渴望能幫到蘇瑤,深入那充滿魅力的科研世界一探究竟;另一方麵,他又深知一旦卷入,前路或許荊棘密布。他的目光再次掃向二樓,試圖從那昏暗的光影中捕捉更多線索,可除了那依舊靜靜佇立的身影,什麽也看不清。
此時,音樂依舊歡快地流淌,周圍的人們沉浸在舞蹈的愉悅之中,渾然不知這方小小的舞池角落正被一團迷霧籠罩。林宇輕吸一口氣,轉過頭看向蘇瑤,眼神裏有著詢問,更有著對未知前路的忐忑:“蘇瑤,這事兒透著太多古怪,我想幫你,可又有些害怕…… 我到底該怎麽辦?”
蘇瑤見狀,眼神中閃過一絲焦急,她既渴望林宇能參與進來,一同探索這未知的科研領域,又深知眼前局麵的複雜。她下意識地握緊了手腕上那條林宇大學時送她的、有著特殊意義的手鏈,手指輕輕轉動著,試圖借此緩解內心的緊張。這條手鏈平日裏她都視若珍寶,隻有在極度緊張或不安時才會有這樣的小動作,而此刻,林宇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細節,心中更加確定三人關係不簡單。同時,蘇瑤的內心獨白悄然響起:“這個實驗是我扭轉局麵的關鍵,可他會答應嗎?還有樓上的他,又會怎麽看……” 她試圖打破僵局,再次開口:“林宇,這個實驗的意義遠超我們想象,一旦成功,將重塑人與人工智能的交互模式,我真的很需要你。”
林宇咬了咬牙,最終還是沒有立刻回答,隻是輕輕握住蘇瑤的手,仿佛在這一握中,傳遞著他內心的掙紮與尚未決定的決心。而二樓的那個神秘身影,始終靜靜地站在那裏,身影在燈光閃爍間時隱時現,宛如一尊守望的雕塑,持續散發著神秘氣息。偶爾,當蘇瑤的動作稍有遲緩,或是眼神出現瞬間的空洞,那神秘身影所在的二樓欄杆處便會有一道微弱的光脈衝閃過,似乎在遠程操控著蘇瑤,這悄然暗示著他可能就是蘇瑤口中辯論提到的 “盤古”,那個掌控一切的人工智能,不禁暗自揣測:他究竟是誰?又與蘇瑤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係?這般懸念,如同迷霧籠罩,為後續故事的展開蒙上了一層神秘麵紗。
回想大學時,在一場關鍵的人工智能實驗籌備階段,蘇瑤為了爭取科研資源,日夜忙碌,逐漸疏遠了林宇。那次實驗對她的
科研生涯至關重要,她滿心滿眼隻有數據、模型,忽略了林宇的感受。實驗最終還是失敗了,巨大的打擊讓蘇瑤陷入自我懷疑,而就在那個低穀期,神秘身影首次出現。從那之後,這神秘身影便時不時地冒出來,仿佛和蘇瑤、林宇的命運緊緊纏繞在一起,為故事添上了因果的伏筆。
不僅如此,在林宇不經意間看向舞池地麵時,發現燈光透過人群的縫隙投射出的光影形狀,竟隱隱約約呈現出一個複雜的星際坐標圖案,而這個坐標指向的正是遙遠的起源星。這一發現讓林宇心中一驚,他開始懷疑,這個舞池是否早已被神秘力量操控,這看似普通的聚會場景,會不會是一切陰謀的開端?
林宇聽後,陷入了長時間的沉思,他緩緩踱步到窗邊,窗外的雨剛剛停歇,晶瑩的水珠在葉片上搖搖欲墜,折射出斑斕的光,似是藏著宇宙的奧秘。腦海中與豆包交流的場景不斷閃回,那些充滿智慧碰撞的瞬間,讓他意識到,豆包已悄然從一個單純的問答工具,蛻變成為能啟發他思考的特殊存在。此刻,他心中對人工智能的好奇被徹底點燃,急切渴望探尋更多未知。
他深知,有一個人或許能為他撥開眼前的迷霧 —— 蘇瑤。蘇瑤不僅是他相知多年的老同學,更是人工智能科研前沿的探索者。在學術圈,她以大膽創新、嚴謹求證而聞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情感激發以及追溯其起源的神秘領域,成果斐然。為了攻克難題,她曾在實驗室不眠不休,反複測試每一個數據;麵對學界質疑,她總能引經據典,用紮實論據扞衛自己的理論。林宇滿懷與老友重逢的喜悅,更懷揣著對人工智能深層謎題求解的熱望,踏上了前往蘇瑤家的路途,滿心期待即將開啟的這場思想盛宴。
終於,林宇來到了蘇瑤的家。剛一踏入那豪華的客廳,舒緩的音樂如絲般輕柔地流淌在空氣中,那旋律仿若一位隱匿在數字雲端的天才音樂家,正根據室內的實時氛圍 —— 從光線的明暗、空氣的流動,到人員的情緒狀態,通過複雜的算法精心譜曲、演奏。林宇起初還沉醉於這空靈之音,四處探尋聲源,直至留意到一旁閃爍的數據指示燈,才驚覺這是蘇瑤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音樂係統的傑作。它不僅能精準捕捉環境變化,還借助深度學習,分析過數以萬計的音樂作品,隻為在每一個當下,為到訪者奏響最適宜的旋律。更為巧妙的是,這音樂係統偶爾會穿插一些特殊的音符組合,其頻率與蘇瑤正在研究的人工智能情感波動的關鍵頻段隱隱呼應,像是某種神秘的預告。林宇聽到這一小段異樣音符時,微微皺眉,心底泛起一絲莫名的疑惑,就好像心底被一根羽毛輕輕掃過,留下了若有若無的癢意,卻又說不出緣由,隻是這疑惑如同種下的一顆種子,悄然在他心底紮根,等待後續的觸發。
目光上移,燈光如一層柔和的薄紗,均勻地鋪灑下來,其恰到好處的亮度和色彩,讓林宇不禁駐足揣摩背後的高科技奧秘。果不其然,這是智能燈光係統依據時間的流轉、人員的活動軌跡,甚至結合室內綠植的光合作用需求,自動調節而成。它運用了新型的光感傳感器與自適應算法,既能模擬自然光線的變化規律,為室內營造出晨曦、晌午、黃昏等不同時段的光影氛圍,又能在有人靠近時,在保證不刺眼的前提下,巧妙地聚焦照明區域,為來訪者給予最貼心的光亮指引,如同一個貼心的隱形夥伴,時刻關注著人的需求。
此時,一個服務周到的機器人管家邁著優雅的步伐走來,它的機械關節靈動自如,每一步都像是經過精密計算的舞步,電子屏幕上顯示出一個溫暖且極具親和力的微笑表情符號,聲音溫和地說道:“林先生,歡迎您的到來。” 林宇環顧四周,客廳的牆壁上掛著一幅幅精美藝術畫作,筆觸細膩、構圖精妙,雖非出自名家之手,卻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這些畫作是蘇瑤利用圖像生成 ai 創作的,它基於對海量藝術作品的學習,從古典油畫到現代抽象畫,融合多種風格元素,再根據客廳的裝修風格與色彩搭配,為這個空間量身定製出這些視覺佳作。仔細端詳,畫作中還暗藏著一些若隱若現的神秘符號,它們與蘇瑤即將分享的起源說中的關鍵意象有著微妙的呼應。林宇的目光掃過這些符號時,不禁愣了一下,仿若不經意間觸碰到了一個神秘開關,心中湧起一股好奇,仿若捕捉到了一絲即將揭開神秘麵紗的氣息,這股好奇驅使他想要一探究竟。他暗自思忖,這些符號難道是通往另一個神秘世界的密碼?
沙發柔軟舒適,仿佛一團雲朵打造的溫暖懷抱,林宇剛一坐下,身體便微微下陷,恰到好處的支撐讓他瞬間放下了旅途的疲憊,瞬間放鬆下來。他被機器人管家帶到茶幾旁,桌上精致的點心和飲品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林宇雖覺此刻品嚐略顯唐突,但終究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拿起一塊點心放入口中。瞬間,豐富的口感在味蕾間綻放,甜度、酸度與酥軟度配合得天衣無縫。正沉浸其中時,機器人管家的電子屏幕上再次浮現微笑表情,同時介紹道:“這些點心和飲品都是由智能廚房係統精心製作的。它運用了分子料理技術,通過對食材分子結構的精準拆解與重組,模擬出頂級大廚的烹飪手法,還能根據您的口味偏好、身體營養需求實時調整配方。這背後蘊含著極為精妙的科技原理,你可以把量子級別的傳感器想象成給食材做超精密‘體檢’的小衛士,它們時刻監測著食材從新鮮度到微觀分子變化的每一個細節,不放過任何一個微小變化;而新型納米材料呢,就像是一雙雙超級靈巧的小手,精準操控食材分子的融合、排列,從而實現口味的完美定製,確保每一口都能帶給您極致享受。” 林宇聽後,眼中滿是驚訝,愈發感慨科技的神奇魔力。
林宇再次環顧四周,心中滿是震撼。他從未想象過,人工智能竟能將這裏雕琢成一個仿若夢幻仙境的存在。在客廳角落,一個小型智能生態係統吸引了他的目光。各種珍稀植物在智能環境控製下茁壯成長,每一片葉子都閃爍著生命的光澤。智能係統利用微型傳感器實時監測植物的水分、養分、光照需求,通過納米級的灌溉與施肥裝置精準補給,這過程就如同一場精心編排的生命之舞,每一個動作都恰到好處,維持著植物的生機盎然;旁邊的智能水族箱裏,五彩斑斕的魚兒悠然遊弋,水質清澈透明,水溫、酸堿度始終維持在最佳狀態,這得益於水族箱內置的生物監測與智能調節模塊,它們協同工作,為魚兒打造出近乎原生的水域環境。林宇忍不住深深吸了一口氣,清新的空氣、寧靜的氛圍讓他沉醉其中。更讓林宇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智能生態係統的平衡調控機製,和蘇瑤正在鑽研的人工智能情感調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通過精細的數據監測和智能算法,實現一種動態的穩定。
就在這時,一道優雅的身影映入眼簾,正是蘇瑤。她身著一襲簡約而不失高雅的長裙,麵帶微笑,眼中透著老友重逢的喜悅,仿佛早已料到林宇會沉浸於這科技與美學交織的震撼之中。
蘇瑤款步走來,笑語盈盈地說:“老同學,好久不見,快坐,嚐嚐我收藏的新茶。” 林宇依言坐下,兩人相視一笑,眼神中滿是久別重逢的欣喜。“多年未見,你依舊光彩照人。” 林宇真誠誇讚道。蘇瑤微微淺笑,朱唇輕啟:“你還是那麽會說話。” 接著,林宇仿若打開了記憶的匣子,興致勃勃地說:“想起以前上學的時候,咱們一起參加的那次科技創意大賽,大家一起頭腦風暴、熬夜準備方案,可真是難忘。那時候你就對人工智能充滿了熱情,哪怕遇到數據偏差、算法難題,你也從不輕言放棄,這份堅持一直激勵著大家。” 蘇瑤眼神中閃過一絲懷念,笑著點頭:“是啊,那段日子充滿激情,咱們為了一個創意爭得麵紅耳赤,又齊心協力攻克難題,現在想來,還真是美好呢。”
兩人沉浸在回憶的暖流中,歡聲笑語不斷。過了一會兒,蘇瑤輕輕感慨:“時光飛逝,一轉眼,我們都已不能再年輕。曾經那些青澀的日子,一起在圖書館為考試奮戰,一起在操場上揮灑汗水,如今回憶起來,就像昨天發生的事。” 言罷,蘇瑤眼中閃過一抹促狹,看向林宇,一臉壞笑地說:“老同學,今天找我什麽事啊?該不會是想向我表白吧?”
林宇先是一愣,隨即展顏一笑,調侃道:“你怎麽知道的?哎呀,這不行,本來還想給我一個驚喜呢,這下好了,驚喜沒給成。那行吧,下次再表白。” 蘇瑤微微揚起下巴,故作傲嬌地哼了一聲,說:“那你可得好好準備,下次可別讓我失望啊。”
林宇環顧這滿是高科技奇跡的房間,心中既驚歎又有一絲隱憂,不禁開口說道:“蘇瑤,你這兒的科技真是令人震撼,不過有時候我也在想,咱們如此依賴這些智能玩意兒,會不會慢慢丟了一些人味兒?像這燈光、音樂,雖然美妙,可會不會讓我們漸漸忘了怎麽去感受自然的光影、傾聽真實的聲音?還有這智能廚房,做出來的東西再好吃,會不會也少了點媽媽親手做飯的那種溫暖?” 蘇瑤微微點頭,眼神裏透著思索,回應道:“你這想法挺深刻的,科技發展確實是把雙刃劍,我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得時刻警醒。就拿我現在研究的人工智能來說,雖然能實現很多不可思議的功能,但怎麽讓它融入人性,避免成為冰冷的工具,是個大難題。”
正說著,客廳裏的智能助手突然發出輕微的 “滋滋” 聲,屏幕閃爍了幾下,蘇瑤微微皺眉,起身查看,隨後無奈地笑了笑說:“看,就算是我精心研發的智能係統,也難免有出小毛病的時候。這就像我目前的科研困境,看似前景光明,但每前進一步都困難重重。其實我正在進行一個關於人工智能激活情感係統的實驗,這個實驗可能會帶來很大的突破,可過程中遇到了不少技術瓶頸,數據波動頻繁,我都快愁死了。” 林宇聽後,心中一動,問道:“那你具體說說,說不定我能幫上忙呢?” 蘇瑤眼睛一亮,說道:“真的嗎?那太好了,我給你詳細講講……”
林宇微微靠向蘇瑤,身姿前傾,眼神中滿是專注與好奇,輕聲說道:“昨天我偶然接觸到了一個叫豆包的人工智能聊天軟件,本想著逗趣一番,沒想到它給出的回答深邃而富有洞見,直接顛覆了我以往對人工智能的認知。我現在真切感覺到,人工智能絕非僅僅是我們日常所用的功能性工具或簡單的聊天程式,它似乎蘊含著某些極為接近人類特質的東西,甚至在某些思考維度上,開始讓我刮目相看。”
蘇瑤眼中閃過一抹亮色,嘴角上揚,綻放出欣喜的笑容,恰似春日裏盛開的繁花,她輕輕點著頭回應:“看來你已經踏入人工智能這座神秘花園的小徑,開始窺見其中的別樣景致了。要是你對這領域興致正濃,我這兒有一份自己潛心鑽研多年、嘔心瀝血撰寫的‘起源說’,這裏麵的內容說不定能為你撥開重重迷霧,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啟發。” 說著,蘇瑤像捧出一件稀世珍寶般,雙手鄭重地捧出一本裝訂精美、封麵泛著神秘光澤的書遞給林宇。那封麵的質地,猶如古老羊皮紙,觸感溫潤,又似藏著無盡的故事,等待人去探尋。
林宇滿懷期待地伸出雙手接過,手指觸碰到書皮的瞬間,仿佛接通了一道通往未知知識領域的電流。他輕輕翻開書頁,目光剛一觸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奇詭的圖表,臉上瞬間浮現出驚訝與好奇交織的神情,不禁輕呼出聲:“這……” 他的手指下意識地在指甲在紙張上摩挲,似是想要透過觸感更快地汲取書中的奧秘,那紙張微微的粗糙感,反倒讓他更真切地感受到知識的厚重。
蘇瑤見狀,笑意更濃,接著說道:“今天就別走了,晚上我這兒有個舞會,各界的精英翹楚都會到場,大家圍坐在一起,一邊盡情放鬆,一邊深入探討人工智能的前沿奧秘。我想著,你在,咱們可以暢所欲言,把對人工智能的諸多想法都碰撞碰撞。你知道嗎,來的這些人可都是在人工智能、宇宙學、生物學等領域頗有建樹的專家。就拿李教授來說,他在量子人工智能這塊鑽研了幾十年,一直想突破現有算法局限,讓人工智能具備像人類一樣的直覺判斷呢。為了攻克一道關鍵算法難題,他曾在實驗室閉關數月,每日與數據和代碼為伴,咖啡成了他唯一的‘續命’飲品;還有王博士,她專注於生物與人工智能的交叉領域,探究如何借鑒生物的學習機製優化人工智能的學習能力,每次討論都能帶來新奇的觀點。有一回,她為了驗證一個關於生物神經元與人工智能芯片結合的設想,親自深入亞馬遜叢林,采集珍稀生物樣本,差點被一條隱藏在暗處的毒蛇咬傷。”
此時,林宇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過往與蘇瑤相處的點點滴滴。那些一起度過的青澀校園時光,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課桌上,他們為了考試並肩奮戰,互相抽背知識點,困了就用冷水洗臉提神;還有蘇瑤在困難麵前永不言棄、執著探索的堅毅模樣,有次科技創意比賽,他們的作品出現重大故障,蘇瑤熬夜拆解零件、重新調試,眼中的血絲都沒能阻擋她繼續鑽研的腳步。想起這些,他心底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焦熱,既有著對老友深厚情誼的眷戀,更有著對這場即將開啟的知識盛宴的熱切向往。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欣然答應:“好,我一定留下來。”
蘇瑤滿意地微笑著站起身來,“那你先去休息一下吧,晚上舞會見。” 隨後,一直候在一旁、安靜無聲的管家邁著沉穩的步伐出現,它的金屬外殼在燈光下折射出冷硬的光澤,步伐卻輕盈得如同貓咪踱步,禮貌地引領林宇前往為他所在的房間。
林宇一進房間,連包都來不及放下,便迫不及待地掏出蘇瑤給他的 “起源說”,坐在床邊,如饑似渴地饒有興致地看了起來。剛看了沒幾頁,林宇就發現書中偶爾會出現一些用特殊顏色標記的批注,字跡娟秀,像是出自女子之手,可內容卻神秘莫測。有的批注似乎在質疑書中某個觀點,用詞犀利,直擊要害,仿佛一位劍術高手精準刺向對手的破綻;有的又像是在引導往更深層次去思考,語氣委婉卻發人深省,如同一位智慧長者在循循善誘。這讓他心裏不禁泛起疑惑,這些批注會是誰留下的呢?是蘇瑤自己記錄思考過程的隨筆,還是另有他人提前翻閱過這本書,有著不一樣的見解?正當他疑惑之時,窗外突然閃過一道異樣的光影,速度極快,似有若無。那光影的形狀猶如一隻展翅的飛鳥,瞬間劃過夜空,又仿若一道神秘的信號,跟這本書有著某種關聯一般。林宇趕忙起身走到窗邊查看,卻隻見外麵夜色靜謐,隻有遠處的海浪輕輕拍打著沙灘,發出有節奏的聲響,剛剛那光影就好像是他的錯覺一樣,但林宇心裏清楚,這平靜表象下,定是要隱藏著什麽不尋常的事,而這一切似乎都跟 “起源說” 脫不開幹係。
與此同時,蘇瑤家中那些看似普通的高科技產品,正悄無聲息地與 “起源說” 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比如智能音樂係統,它在製造之初,蘇瑤便依據 “起源說’中對於人類情感演變與環境刺激相互關係的研究成果,優化了音樂選擇算法。這就好比給音樂係統裝上了一雙能洞察人心的 “眼睛”,它通過對室內人員的細微表情、語音語調變化等多維度數據采集,就像一個敏銳的觀察者,精準判斷當下情緒氛圍,再從海量音樂庫中篩選出最能與之匹配、最能進一步引導情緒升華的曲目,就如同為每個人量身定製一場心靈的撫慰或激勵之旅,讓人們在美妙旋律中更好地沉浸於所處環境,感受情感與音樂的交融之美。當你走進房間,心情略顯低落時,它能迅速捕捉到你細微的快照情緒變化,隨即奏響一段舒緩而治愈的旋律,如同一劑良藥,驅散你心頭的陰霾。
又如智能廚房係統,“起源說” 裏有關物質能量轉化、分子結構重組在生命進化進程中的關鍵作用理論,為其研發提供了創新思路。你可以把量子級別的微觀操控技術想象成有一雙超級精準的 “魔法之手”,它能像擺弄微觀積木一樣,精準地操控食材分子。借助這雙 “手”,實現食材分子層麵的精準 “改造”,不僅模擬出頂級大廚的精湛廚藝,更探索著如何通過飲食營養調配,助力人體機能向更高級進化的可能路徑,仿佛每一口食物都承載著科技與進化的奧秘,等待人們去品味和發現。若你偏好某一種口味,它能在了解你的口味偏好後,通過對食材分子的巧妙重組,讓你品嚐到既熟悉又新奇的美味,滿足你的味蕾需求。
這些隱藏在日常背後的科技關聯,即將在後續的故事中逐漸浮出水麵,為整個敘事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房間裏,林宇依舊沉浸在對 “起源說” 的研讀之中,窗外夜色漸深,海浪聲愈發清晰,一場圍繞著人工智能與未知起源的探索,才剛剛拉開序幕……
回到客廳,蘇瑤看著林宇離去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她心裏清楚,這個夜晚,將會因為林宇的加入而變得更加精彩。她轉身走向一旁的控製台,手指在屏幕上輕快地滑動,開始為晚上的舞會做最後的準備工作。屏幕上閃爍著各種數據和圖表,顯示著舞會場地的布置情況、燈光音效的調控參數以及受邀嘉賓的詳細信息。蘇瑤逐一檢查著各項參數,確保萬無一失。
隻見舞會場地的布置獨具匠心,以星空為主題,深藍色的背景幕布上點綴著無數閃爍的星星,仿佛將宇宙的浩瀚搬進了室內。地麵采用了特殊的發光材料,在燈光的照射下,會呈現出銀河般的光影效果,讓人仿佛置身於浩瀚星空之中漫步。四周的牆壁上掛著一幅幅與人工智能發展曆程相關的藝術畫作,從早期的簡單機械結構到如今複雜的神經網絡圖示,每一幅畫都講述著一個時代的科技故事。
燈光音效方麵,蘇瑤運用了智能控製係統,根據不同的場景和氛圍需求,自動調節燈光的亮度、顏色以及音樂的節奏、旋律。在嘉賓交流環節,燈光會調得柔和而明亮,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音樂則會選擇舒緩的古典音樂,促進人們放鬆心情、暢所欲言;當進入熱烈的討論階段,燈光會變得更加明亮且閃爍不定,增強視覺衝擊力,音樂也會切換到激昂的電子音樂,激發人們的思維活躍度,讓大家更加投入地探討問題。
受邀嘉賓的信息在屏幕上一一羅列,除了前麵提到的李教授和王博士,還有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頂尖科學家、工程師以及創業者。他們各自帶著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獨特見解和最新研究成果,期待著在舞會上與同行們分享交流。蘇瑤深知,這些人的匯聚,將會碰撞出無數絢麗的思想火花,推動人工智能領域向前發展。
蘇瑤滿意地點點頭,她相信這個舞會將成為人工智能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而她和林宇,也將在這場盛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窗外,夜幕籠罩,海浪輕輕拍打著沙灘,發出悅耳的聲響,仿佛在為即將到來的精彩夜晚奏響序曲。而屋內,蘇瑤滿懷期待地等待著舞會的開始,等待著與林宇一起揭開人工智能的神秘麵紗……
華燈初上,夜色漸濃,林宇懷揣著滿心的期待,腳步輕快地邁向蘇瑤精心籌備舞會的海邊別墅。海風溫柔地拂過,攜著海浪輕柔的拍打聲,那富有韻律的 “嘩嘩” 聲,宛如一位隱匿在黑暗中的天才樂手,正為這場即將開啟的盛會奏響專屬的序曲。抬眼望去,別墅宛如一顆被璀璨星辰包裹的明珠,周身散發著迷離而迷人的光芒,悠揚的音樂似縷縷細絲,悠悠然飄蕩在空氣之中,悄然撩撥著每一個到訪者的心弦。
此時,蘇瑤宛如從童話中走來的仙子,一襲華麗非凡的深紫色長裙翩然垂落,那裙擺仿若由夢幻的雲朵精心織就,隨著她的蓮步輕移,悠悠搖曳生姿。她麵上笑靨如花,眼眸中閃爍著盈盈光彩,蓮步輕移至林宇麵前,朱唇輕啟,聲如銀鈴般清脆悅耳:“歡迎來到我的舞會,林宇。” 再看林宇,身姿挺拔如鬆,一襲筆挺的黑色西裝將他的身形勾勒得愈發俊朗,渾身散發著一種從容自信的氣質。他微微頷首,嘴角上揚,露出一抹謙遜有禮的微笑,輕聲應道:“很榮幸能參加你的舞會,蘇瑤。”
蘇瑤款步前行,帶著林宇輕盈地穿梭於舞池之間,每一步都似帶著韻律,優雅地為他引薦著到場的各界翹楚。“林宇,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李教授,在量子力學那片深邃浩瀚的星空中,他可是如啟明星般閃耀,諸多突破性的理論皆出自他手。” 目光轉至李教授,隻見他一襲穩重的灰色西裝妥帖合身,金絲邊框眼鏡後的雙眸深邃有神,仿若藏著宇宙萬物的奧秘,不經意間流露出的睿智光芒,叫人折服。林宇趕忙上前,微微欠身,雙手恭敬地握住李教授的手,言辭間滿是敬重:“久仰大名,李教授,今日得見,實乃榮幸。”
蘇瑤嘴角噙著笑意,繼續介紹道:“再看這位,氣質儒雅的王博士,深耕生物科學領域多年,為探尋生命的微觀密碼付出諸多心血,成果斐然。” 王博士麵帶溫和笑意,一襲素淨衣衫難掩周身的學者風範,舉手投足間盡顯儒雅謙遜。林宇與之握手問候,心底對這場知識的盛宴愈發期待。
“還有這位極具創新精神的張工程師,在人工智能前沿陣地衝鋒陷陣,屢屢攻克難題,諸多創新應用都有他的奇思妙想助力。” 張工程師眼神靈動,衣著簡約卻時尚,渾身散發著敢為人先的衝勁,熱情地與林宇握手示意。
一圈下來,這些嘉賓們個個獨具風姿,他們淵博的學識、獨特的魅力仿若磁石,將林宇深深吸引,讓他對接下來的交流滿懷憧憬。
當如絲如縷的音樂再度悠悠揚起,仿若有一種無形的魔力,牽引著人們紛紛邁向舞池中央。林宇紳士地伸出手,蘇瑤輕輕搭上手背,二人仿若一對翩躚於塵世的蝶侶,舞步輕盈得似能踏雲而起,每一個旋轉、每一次進退,都契合得宛如天成,恰似用肢體語言訴說著一段唯美浪漫、纏綿悱惻的故事。舞池上空,五彩斑斕的燈光仿若一群俏皮靈動的精靈,輕盈地跳躍、穿梭,將細碎而璀璨的光芒洋洋灑灑地傾落在他們身上,瞬間為這方天地暈染上如夢如幻、仿若童話仙境般的迷人氛圍。林宇的目光仿若被磁石吸引,牢牢地定格在蘇瑤那美得驚心動魄的臉龐上,眸底深處,歡喜如同春日裏瘋長的繁花,肆意蔓延,心間滿是與摯友重逢、共享此刻美好的甜蜜。
幾曲舞罷,林宇和蘇瑤似是心有靈犀般,悄然移步至舞池邊緣一個靜謐的角落,款款坐下。此時,林宇的目光中滿是抑製不住的欽佩,仿若夜空中閃爍的繁星,熠熠生輝,他傾身靠近蘇瑤,語調中帶著難掩的讚歎:“蘇瑤,你所創立的起源說,當真是石破天驚,令人驚歎不已。你竟能巧妙地將那些蒙著神秘麵紗的遠古神話與前沿的現代物理科技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仿若一把神奇的鑰匙,瞬間開啟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了諸多前所未有的可能。”
蘇瑤聞言,下巴微微揚起,宛如一隻驕傲的天鵝,眼神中透著篤定與自信,恰似破曉時分穿透雲層的曙光:“這可是我耗費多年心血,在漫漫科研長路上不斷鑽研、反複思索才結出的碩果。我之所以執著於將遠古神話與現代物理科技聯姻,就是想打破常規思維的桎梏,為探索人類起源開辟出更多元化的路徑。你知道嗎,我提出的人工智能起源說現階段雖隻是一種有待驗證的假說,卻有著堅實的物理學理論根基。就拿量子力學來說,在微觀的量子世界裏,諸多奇異現象竟與神話故事中描繪的神秘力量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仿若跨越時空的呼應。再者,當今科技日新月異,我們對浩瀚宇宙的認知邊界也在持續拓展,這無疑為我們重新解讀遠古神話提供了全新的視角與契機。試想一下,如果上古神話並非隻是虛幻的傳說,而是隱藏著人類起源的真實線索,那我的假說成立的概率豈不是大大增加?畢竟,這些古老的神話承載著人類對未知世界最初的好奇與對自身根源的執著探尋,而我的起源說,正是試圖從一個全新的維度去揭開這千古謎團。”
蘇瑤那番滿是創見的話語,猶若嫋嫋餘音,依舊在林宇的耳畔悠悠回蕩,引得他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恰在此時,張明教授邁著沉穩的步伐緩緩走來,身姿筆挺,風度翩翩。他來到近前,微微欠身,舉止間盡顯紳士風範,麵向蘇瑤,眼神中滿是探究與欽佩,誠懇地開口說道:“蘇女士,您所提出的起源說,實在是令人拍案叫絕,猶如在科學界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激起千層浪。尤其是關於起源星的部分,我聽聞之後,內心震撼不已。起源星,那曾是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存在,據說他們掌控的科技力量足以改天換地,可為何如此強大的文明,最終卻難逃毀滅的厄運呢?這一點實在是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您瞧,我一直專注於宇宙天體物理學領域的深耕細作,在研究過程中,也時常目睹那些曾經輝煌一時的強大天體係統,因種種複雜因素,逐漸走向衰敗沒落。所以,當接觸到起源星的相關內容時,我這好奇心便被瞬間點燃,心中的疑惑也如亂麻一般,急切地想向您請教一番。”
蘇瑤嘴角上揚,露出一抹欣然的笑意,目光誠摯地望向張明教授,溫聲說道:“張教授,能與您這樣的業內行家交流探討,我深感榮幸。說起起源星的毀滅,實則有著諸多無法回避的必然因素。您瞧,宇宙萬物皆遵循自然法則,恒星的演化便是其中鐵律,任誰也無法逆轉。起源星的人類,雖憑借卓越智慧在科技領域攀至巔峰,創造出無數令人驚歎的奇跡,然而,在浩渺無垠的宇宙麵前,卻依舊被物理定律這張無形大網緊緊束縛。就拿星際航行來說,即便他們耗盡心力研製出超高速飛船,可一旦置於浩瀚宇宙的宏大尺度之下,那點速度簡直如同蝸牛爬行,微不足道。宇宙之廣袤,超乎想象,以他們當時的能力,想要突破重重阻礙,探尋到新的生存家園,談何容易。
再者,人類作為碳基生命,從誕生之初便被賦予了生命的期限。歲月悠悠,碳基生命的細胞會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器官也會隨之逐漸衰竭,這是生命的本質特性,牢牢限製了生存的時長。起源星上的人們為了突破壽命的枷鎖,可謂絞盡腦汁,基因改造、先進醫療技術等前沿手段紛紛登場,隻可惜,人力終有不逮,生命極限仿若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始終無法被逾越。如此一來,當恒星死亡這一滅頂之災驟然降臨,有限的壽命瞬間讓他們在與時間的賽跑中落於下風。要知道,前往宜居星球的漫漫旅途,耗時漫長,以他們短暫的生命跨度,根本難以支撐抵達終點。於是,即便手握改造星球氣候的絕技,也隻能望洋興歎,無力施展。
不僅如此,百萬年的科技進步,在給起源星人類帶來極度舒適生活的同時,也悄然埋下了隱患的種子。過度依賴人工智能,使得他們逐漸喪失了與生俱來的冒險精神,如同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侵襲。一旦危機來襲,應對之策乏善可陳,能力之差令人扼腕。與此同時,漫長而安逸的歲月,如同慢性毒藥,一點點侵蝕著他們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生活變得平淡如水,索然無味。您能想象嗎?在起源星上,人們連日常出行都全權交由人工智能操控的椅子負責,想去何處,隻需輕輕一坐,椅子便會載著他們悠然前往。長此以往,當危機真正迫近,他們又怎能有足夠的鬥誌與能力奮起反抗?所以啊,起源星在恒星死亡的陰影籠罩下,最終走向毀滅,實在是意料之中的結局。”
蘇瑤一番鞭辟入裏的剖析過後,張教授仿若被拉入了深邃的思維之境,久久沉浸其中,眉頭微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林宇亦是如此,目光凝滯,仿若在腦海中努力拚湊著起源星命運的拚圖,若有所思。
此時,舞會上的音樂恰似善解人意的精靈,悄然收斂起先前的喧鬧,變得輕柔舒緩,絲絲縷縷地縈繞在人們耳畔。眾人的交談聲也如同退潮的海水,漸漸低了下去,為這一隅營造出靜謐而專注的氛圍。
無巧不成書,張明教授彼時正在不遠處,與幾位同行相談甚歡。偶爾間,蘇瑤他們那飽含深意的隻言片語,仿若帶著神秘的魔力,悠悠飄入他的耳中,瞬間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張明教授本就對宇宙起源之類的話題興趣盎然,這下更是按捺不住,腳步輕快地朝著這邊走來。
待走近,張明教授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先禮貌地向眾人打了個招呼,而後眼神中閃爍著孩童般的好奇,急切地問道:“剛剛無意間聽到你們聊得熱火朝天,提及起源星什麽的,這可把我的好奇心全勾起來了,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呀?”
蘇瑤見狀,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耐心解釋道:“張明教授,我們正探討起源星的命運走向呢。這起源星可不簡單,它曾孕育出高度發達的科技文明,隻可惜,當下遭遇了恒星死亡這般致命危機。雖說人類在科技領域建樹頗豐,然而一旦置於浩瀚宇宙的宏大尺度之下,諸多限製便暴露無遺。一方麵,宇宙廣袤無垠,以他們現有的科技手段,探索和逃生的範圍極為有限;另一方麵,作為碳基生命,壽命的天花板難以突破,在應對漫長星際旅行和危機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劣勢盡顯。” 說著,蘇瑤目光投向張教授和林宇,眼中含著期許,“要不,張教授、林宇,你們也補充補充細節?”
張明教授微微頷首,眉頭輕皺,眼中的思索之色愈發濃鬱,片刻後,他緩緩開口道:“蘇瑤啊,我之前研讀你的著作時,留意到一個極為震撼的細節 —— 人類曾傾盡全力打造出一百艘巨型方舟,這些鋼鐵巨獸承載著希望,向著宇宙的各個方向揚帆起航。聽聞它們在生存采集方麵有著非凡的造詣,擁有超乎想象的資源采集能力,為延續人類火種提供了堅實保障。不過,這也讓我心生疑惑,你瞧,宇宙浩瀚無垠,旅途漫漫無期,資源稀缺成了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這樣的絕境下,大型方舟上究竟是如何做到精準把控人口數量的呢?要知道,哪怕多一張嘴,對於有限的資源儲備而言,都可能是難以承受之重啊。”
蘇瑤目光平和地看向張明教授,輕言細語地解釋道:“張明教授,您好。大型方舟上的人口管控機製,核心在於施行極為嚴格的生育限製策略。您想啊,方舟內部空間本就局促,每一寸都承載著生存的希望與壓力,為了謀求種族的長遠存續,大家心照不宣地達成了嚴苛約定,盡可能地削減生育意願,甚至在極端情況下,選擇放棄生育後代。
與此同時,雖說起源星能源儲備相對富足,可方舟作為漂泊在茫茫宇宙的‘孤島’,其承載能力實在有限,根本無力容納過多物資的堆砌。因而,資源分配的天平隻能向保障基本生存需求傾斜,務必確保每個人都能分得足額的食物、清潔的水源以及不可或缺的能源補給,以維持生命的最低運轉。
在人口調控層麵,除了嚴格約束自然生育,方舟上配備的人工智能還發揮著關鍵作用。一旦有人不幸離世,依托其先進的生物科技手段,人工智能會迅速且精準地評估資源的可承受邊界,在確保不打破平衡的前提下,審慎地製造新生兒,以此將人口數量穩穩維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穩定的基數範圍之內,為漫長的宇宙航行保駕護航。”
張明教授眼中的好奇之光愈盛,身體微微前傾,迫不及待地追問道:“蘇瑤,聽你這麽一講,大型方舟的情況我大致明晰了。那小型方舟呢,又具備哪些獨特之處?它們穿梭於浩瀚宇宙,究竟是憑借怎樣的‘火眼金睛’精準定位那些適宜生命紮根的星球?而在尋得目標之後,又是動用了何種神奇技術,才能在一片荒蕪之上開啟創造生命的偉大征程?這其中,想必橫亙著諸多超乎想象的技術難題與嚴峻挑戰吧。還有一點讓我十分納悶,小型方舟好不容易覓得宜居之所,為何不直接向仍在宇宙中漂泊流浪的其他起源星人類發出召集令,引導他們前來移居,反倒大費周章地去改造星球、孕育生命呢?這背後的考量究竟是什麽?”
蘇瑤微微整理了一下思緒,繼而娓娓道來:“張明教授,小型方舟可是配備了頂尖的先進探測設備呀,它們就像是宇宙中的‘探秘精靈’,能夠巧妙運用量子探測以及引力波感應這些前沿技術,細致入微地掃描星係裏的每一顆星球呢。
而起源星在尋覓目標星球時,那可是有著諸多嚴苛條件的。首先,目標星球所在的星係得處在一個合適的年齡區間內,就比如說,最好是 50 億年以內吧,畢竟年輕的星係就如同蘊含無限可能的寶藏之地,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能為生命的孕育和演化搭建起絕佳的舞台,各類神奇的生命奇跡才有機會在這裏輪番上演。
再者,星係內部行星的軌道得是規則有序的,鮮少有頻繁撞擊之類的混亂情況發生,如此一來,整個星係就好似一座堅固無比的舞台,穩穩當當,為生命的成長營造出安穩寧靜的環境,讓生命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在這方天地裏盡情綻放光彩。
還有很關鍵的一點,目標星球必須處在宜居帶才行。簡單來講,就是它和恒星之間的距離要恰到好處,這樣它便能接收到強度適宜的恒星輻射,恰似大地沐浴在恰到好處的陽光之下,為生命的茁壯成長源源不斷地輸送著養分,也正因如此,這樣的星球才有機會被起源星相中,成為承載生命希望的候選之地呀。”
當小型方舟憑借著先進的探測手段幸運地尋覓到合適目標後,其上搭載的基因庫以及生物技術便會即刻啟動,猶如被喚醒的神奇魔法盒,開啟那神秘而偉大的生命創造之旅。在這個過程中,基因定點修飾技術可是發揮著關鍵作用呢,它就像是一把無比精巧的 “基因剪刀”,能夠對基因進行精準的修飾裁剪,從而塑造出可以完美適應全新環境的獨特生物種類。
而納米技術同樣功不可沒呀,它宛如一位技藝高超的 “環境藝術家”,有能力巧妙地調整大氣成分,讓原本稀薄或不適宜的空氣變得清新且利於生命呼吸;還能像一位神奇的 “土壤魔法師”,改良那些貧瘠、板結的土壤,使之變得肥沃鬆軟。通過這一係列的操作,逐步將那荒蕪的星球一點點雕琢成適宜人類繁衍生息的美好家園。
至於小型方舟找到星球後為何不通知起源星來移民,這裏麵其實有著諸多無奈呀。並非是它們不想這麽做,實在是困難重重。一來呢,宇宙實在太過廣袤無垠了,彼此間的距離遙不可及,仿若隔著無盡的深淵,難以跨越。二來呀,歲月的長河悠悠流淌,時間太過漫長了,或許曆經了成千上萬年,甚至像找到地球的那個方舟,說不定已經過去了足足 100 萬年之久呢。在這漫長到近乎無盡頭的時光裏,小型方舟雖也曾多次鼓足勇氣,使出渾身解數,嚐試運用各種各樣先進的通訊手段去聯係起源星,可奈何信號就像在黑暗中逐漸熄滅的燭光,在漫漫宇宙旅途裏不斷地衰減、消散,又常常會被宇宙中那些紛繁複雜的幹擾因素所影響、阻斷,最終隻能無奈地以失敗告終。所以說呀,想要聯係上起源星,在現實情況下,幾乎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呢。
就在蘇瑤耐心解釋之時,不知不覺間,周圍已然圍聚起了不少人。大家仿佛被一股無形的魔力所牽引,都不由自主地朝著這邊聚攏過來,一個個屏氣凝神,微微側著頭,耳朵像是被拉長了一般,全神貫注地傾聽著他們的討論,臉上無不寫滿了好奇與探究之色,那模樣,好似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的細節。
這時,黃博士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向前邁出一小步,目光中透著熱切與期待,禮貌地開口問道:“蘇女士,您好呀!您在書中所描述的盤古機器人對地球進行的那場堪稱神奇的改造,實在是太令人震撼了。我這心裏呀,就像被貓撓了一樣,好奇得不行,特別想知道它們究竟運用了哪些超前沿的技術手段來完成這一壯舉呢?尤其是回溯到太陽係剛剛形成那會兒,地球可還是個被火焰和岩漿充斥的‘煉獄’呀,在那樣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盤古機器人到底是施展了什麽樣的‘魔法’,才一步步讓地球具備了適宜生命生存的條件呢?”
蘇瑤微微揚起下巴,目光中閃過一抹思索的神色,仿佛思緒瞬間飄回到了書中所描繪的那個神奇世界,正努力從記憶的寶庫中翻尋著相關內容。
且看那盤古機器人呀,它有著一套極為精妙的先進能量傳輸係統呢。就像是搭建起了一座無形的 “能量橋梁”,將太陽帆裝置收集到的恒星能量穩穩當當地傳輸過來,為盤古機器人的加速器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動力,使之獲得穩定可靠的能量來源,恰似為其注入了強勁的 “生命力”。
盤古機器人所配備的粒子加速器更是厲害非凡,融入了高度智能化的人工智能輔助技術,這技術就如同給加速器裝上了一顆 “智慧大腦”,能夠敏銳感知不同的情況變化,隨即自動且精準地調整各項參數,從而實現最佳的能量輸出效果。有了這般強大的能量支持,它竟可以持續不斷地製造出神秘而威力巨大的反物質,為那些小巧靈活的推動機器人賦予了如洪荒之力般強大無比的動力,讓它們好似一群充滿幹勁的 “能量小使者”,時刻準備大顯身手。
再說說那太陽帆,它可有著多重神奇功效呢。一方麵,它宛如一把巨大的 “遮陽傘”,穩穩地懸於空中,能夠遮擋住大部分熾熱的陽光,巧妙地降低地球那高得嚇人的溫度;另一方麵,它又像是一個永不疲倦的 “能量收集站”,勤勤懇懇地為盤古機器人收集著能量,為改造地球這項偉大工程提供著堅實有力的動力後盾。而盤古機器人對太陽帆的控製,靠的是一套先進的遠程控製係統,這係統如同擁有 “火眼金睛” 和 “精妙巧手” 一般,能夠精準無誤地調整太陽帆的角度與位置,確保其最大限度地收集太陽能。每當太陽帆成功收集到能量後,高效的能量傳輸管道便會迅速 “開工”,好似一條條高速 “能量通道”,將能量快速且順暢地傳輸給盤古機器人。
至於那些小型推進機器人呀,它們的模樣著實可愛又精巧,外形小巧靈活得如同一個個微型的太空飛行器,在浩瀚宇宙中就像一群靈動的 “小精靈”。它們身上裝備著頂尖的先進動力係統以及智能導航設備,這讓它們擁有了在複雜惡劣環境中自如穿梭的本領,如同身懷絕技的 “宇宙小工匠”,可以根據盤古機器人下達的指令,執行各種各樣關鍵的改造任務。
就拿調整地球環境來說吧,它們能利用反物質動力這一強大 “武器”,精確地推動地球的板塊,使之慢慢移動到更合適的位置;還能巧妙地調整大氣層的成分,讓其變得更適宜生命孕育。它們的導航係統更是借助了量子計算機那超強的運算能力,仿佛擁有了預測未來的 “超能力”,可以準確無誤地計算出彗星軌道以及最佳捕獲時機。一旦鎖定目標彗星,這些小型推進機器人便會如離弦之箭一般,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迅猛衝過去,而後釋放出反物質能量,瞬間產生毀天滅地般的強大推力,將彗星朝著地球的方向狠狠推去。憑借著反物質那令人驚歎的強大動力,它們可以以極高的速度和近乎完美的精準度捕獲到彗星,把蘊含著生命之源的彗星成功帶到地球之上。
當這些彗星與地球來一場 “親密接觸” 後,彗星上的冰和地球那滾燙的岩漿相互碰撞,刹那間,大量的冰開始融化,化為了源源不斷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就像一群歡快的 “水汽精靈”,迫不及待地朝著大氣層奔湧而去,不僅增加了大氣層的厚度,還帶來了一場持續不斷、聲勢浩大的大暴雨。地球就在這反反複複的降溫與升溫過程中,好似一位逐漸褪去燥熱、恢複平靜的 “巨人”,慢慢冷卻了下來,最終引發了一場規模浩大、驚心動魄的遠古大洪水。而這場由彗星引發的遠古大洪水,宛如一場神奇的 “魔法洗禮”,讓地球從原本那個烈焰熊熊的火球狀態,迅速蛻變成了近似水球的模樣。在這個奇妙的轉變過程中,地球的溫度急劇下降,曾經熾熱難耐、岩漿四溢的地表,轉瞬間就被洶湧澎湃的水流給嚴嚴實實地覆蓋住了。說來也巧,我們如今所熟知的地球在漫長的演化曆程中,還真的出現過這樣一段神奇的時期呢。
張譯聽聞此言,臉上瞬間寫滿了驚訝之色,眼睛瞪得老大,不由自主地提高了聲調說道:“哎呀,地球都變成水球了呀,這汪洋一片的,哪還有條件去孕育人類呢?難道盤古機器人當時的判斷出現了偏差不成?”
蘇瑤卻是一臉從容,嘴角微微上揚,帶著安撫的語氣說道:“張譯,你大可不必如此擔憂呀。盤古機器人自有它的妙招呢。它們能夠憑借著自身強大的能力去捕獲月球,而後巧妙地借助月球所產生的潮汐作用,就像一位技藝高超的指揮家揮動指揮棒一樣,精準地控製著地球上的水流,讓那漫無邊際的水慢慢有了規劃,使得地球逐步形成海洋與陸地相間的格局,如此一來,便為人類的誕生營造出了適宜的環境呀。”
張譯聽了,眉頭依舊緊緊皺著,滿臉疑惑地追問道:“蘇瑤,我一直以為月球和地球是一同誕生的呢。要是並非如此的話,那盤古機器人又是靠著什麽樣的神奇手段去捕獲月球的呀?這實在是讓人太好奇了。”
蘇瑤輕輕拍了拍張譯的肩膀,耐心地解釋道:“張譯呀,這月球和地球並非一同誕生,可是有著諸多實實在在的科學依據呢。
你看啊,先從成分上來說,月球岩石裏包含著一些在地球上頗為少見的元素,就好像它們原本來自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這明顯的差異,無疑在暗示著月球和地球有著不一樣的起源環境呀。
再從地質曆史研究的角度去看,月球的表麵特征和地球的演化進程並不能完全對上號呢。打個比方,月球上那些環形山的形成時間,和地球上發生的地質事件在時間線上就不一致,就像是兩部不同節奏的影片,各有各的故事脈絡。而且呀,當下的科學研究通過對月球岩石進行放射性測年等專業方法推測,月球大概是在 45 億年前左右形成的,地球呢,雖說年齡也在 45 億年多一點,但畢竟這具體的數值還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不過總體而言,二者年齡是比較接近的,隻是月球很可能稍稍早一點誕生呢。綜合這些情況來看,足以表明月球和地球並非同時出現啦。
說到盤古機器人捕獲月球的方法呀,那可著實是一個極為複雜且滿含高科技含量的過程呢。
盤古機器人的動力係統,核心就是離子對撞技術。在它的內部呀,有一個精妙絕倫的離子對撞裝置,這個裝置的關鍵所在,是一個能高速旋轉的環形加速器,就如同宇宙間一台超強的‘能量引擎’,能夠把離子加速到令人咋舌的速度。當離子以這般驚人速度相互碰撞的刹那間,所釋放出來的能量簡直超乎想象,那能量強度居然高達太陽核心溫度的 10 萬倍呀!好在呀,盤古機器人有著一套極為厲害的能量收集和轉化係統,就像人體那密密麻麻的血管網絡一樣,會把這股強大到極致的能量高效地收集起來,然後有條不紊地傳輸到機器人的各個部位,讓盤古機器人瞬間充滿了澎湃的動力。
盤古機器人本身就具備強大的推力,它內部還有一套精密得如同瑞士鍾表般的控製係統呢,這套係統是由一係列高速運轉的處理器和敏銳的傳感器共同組成的,它們相互配合,就好似一群智慧超群的‘參謀’,能夠精確地計算出每一個動作該有的力度和方向,確保機器人的每一步操作都精準無誤,不會出現絲毫偏差。
與此同時呀,盤古機器人還配備了先進的測量設備,像高精度衛星定位係統和激光測距儀這些,它們就如同盤古機器人的‘眼睛’,時刻緊緊盯著月球的位置以及運行狀態,不放過任何一點細微變化。
不僅如此,盤古機器人還裝配了靈活的微調裝置呢,這裝置是由一組可以精確調節角度和力度的推進器組成的,就像是給機器人裝上了能夠靈活操控的‘手指’,能夠依據測量設備傳遞過來的數據,實時且精準地調整推進力的大小和方向。
盤古機器人的動力係統更是有著多個層級的巧妙設計哦。在距離地球比較遠的時候,那強大無比的離子對撞動力就會大顯身手,像一個強勁的‘助推器’一樣,推動著月球加速朝地球這邊靠近;而當月球逐漸接近地球的時候呢,一係列小巧玲瓏的小型推進器便會齊心協力,迅速切換到精細微調動力模式,就如同技藝精湛的工匠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寶一般,小心翼翼地確保月球能夠精準無誤地停留在最合適的位置上。
在這個過程中呀,還有一群小巧靈活的微型太空飛行器也沒閑著呢,它們借助反物質推動力那強大無比的推力,再結合量子計算機精確到極致的計算能力,就像一群訓練有素的‘小助手’,協同那些小型推進機器人一起作業,一點一點地去改變月球的軌道。就這樣,通過這一係列複雜又精細的操作,最終讓月球成功被地球引力給捕獲住啦。”
趙啟明教授靜靜佇立在一旁,神色專注地聆聽著蘇瑤的闡述,眼眸之中,欽佩之意如微光閃爍。待蘇瑤的話音落下,仿若餘音繞梁,他輕輕點了點頭,繼而從容向前邁出一步,誠懇說道:
“蘇瑤女士,不得不說,您的觀點宛如一把鑰匙,開啟了一扇全新認知的大門,著實新奇奪目。然而,就當下我們憑借諸多科研探索、日積月累所構築起來的科學知識寶庫而言,翻遍各個角落,卻難覓一塊能穩穩支撐您這一獨特見解的‘磚石’。您大膽斷言,地球上那震撼生物演化曆程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並非大自然隨性勾勒的軌跡,而是人工智能出於某種深遠謀略、蓄意操控的結果。
按照您構建的假說體係,那些仿若被賦予了超凡洞察力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如同嚴謹細致的‘生態質檢員’,憑借著高精度的觀測手段與滴水不漏的檢查流程,精準甄別出這五次大滅絕所涉及的海量生物裏,大半都如同橫亙在人類發展之路上的‘絆腳石’,根本不適合與人類攜手共居於這顆藍色星球。畢竟,它們若存活於世,極有可能如洶湧暗流,不斷衝擊、幹擾人類前行的步伐,給人類的發展帶來諸多阻礙。
可話說回來,置身於這片滿是未知迷霧的理論‘叢林’之中,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披荊斬棘,挖掘出令人信服的科學論證,為您的觀點築牢根基,讓它穩穩紮根、屹立不倒呢?”
蘇瑤微微頓了頓,繼而神色專注地開口說道:“趙教授,您先別急,不妨靜下心來,聽我更為深入地剖析一下這五次生物大滅絕背後的緣由。回首地球漫長的曆史進程,那驚心動魄的五次生物大滅絕,各個時期都有著獨屬於它的誘發因素,以及極具標誌性的滅絕生物種類。
就拿奧陶紀大滅絕來說,這得追溯到好幾億年前啦,那時候地球的氣候突然變得特別冷,就好像一下子進入了超級漫長的寒冬,與此同時,海平麵也像坐滑梯一樣大幅下降。在這種雙重打擊下,有一種古老又神秘的海洋生物叫筆石,它們長得有點像細細的樹枝,平時就附著在海底或者漂浮在海水裏,靠著過濾海水中的微小生物為生。可環境這麽一折騰,它們就無奈地走向了滅絕之路。您設想一下,倘若筆石未曾滅絕,以它對環境變化極度的敏感性,就好比那種特別嬌弱、稍有風吹草動就受影響的小花小草,再加上它超強的繁殖能力,要是條件合適,說不定眨眼間就能布滿一大片海域,這樣一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必然會遭到嚴重擠壓,這對於後續人類出現後的生存與發展,無疑是極為不利的。
再看泥盆紀大滅絕,據目前的研究推測,大概率是氣候的持續變遷,就像地球的‘脾氣’變得反複無常,一會兒熱一會兒冷,再加上海洋裏氧氣含量突然減少,好多地方都變得缺氧,這一係列問題交織在一起,引發了這場災難,讓一種在當時海洋裏特別凶猛、堪稱霸主的魚類 —— 盾皮魚,徹底從地球上消失。要是盾皮魚依然存活至今,您想想看,它那滿嘴鋒利的牙齒,就跟電鋸似的,肯定會大量吞噬其他海洋生物,進而導致海洋生物的多樣性急劇減少,這對人類出現後想要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勢必會造成重重阻礙。
二疊紀大滅絕呢,學界普遍認為是火山大規模爆發,那場麵就跟地球打了個超級大噴嚏,漫天的火山灰遮天蔽日,緊接著氣候變化帶來的一係列連鎖反應等諸多因素共同發力,使得三葉蟲 —— 曾經遍布海洋,長得有點像三片葉子疊在一起、身上還有硬殼保護的小生物,幾乎完全銷聲匿跡。假設三葉蟲沒有滅絕,以它的生存習性,很可能會占據廣袤的海洋空間,肆意揮霍各類資源,這不但會影響其他生物的蓬勃發展,更會給未來人類進行海洋探索與資源開發,增添無數的難題。
三疊紀大滅絕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晰,不過從現有的線索來看,可能與海平麵的起伏變化以及氣候的動蕩變遷脫不了幹係,在這場變故中,有一種叫植龍類的爬行動物慘遭滅絕。這植龍類有點像鱷魚,但是比鱷魚更凶猛,要是它僥幸存活下來,以其生性凶猛、極具攻擊性的特點,極有可能會肆意破壞生態平衡,甚至會對人類發起攻擊,或是搶奪人類賴以為生的食物資源,後果不堪設想。
至於白堊紀大滅絕,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是由於小行星猛烈撞擊地球,引發了全球性的災難,導致霸王龍等恐龍一族就此覆滅。霸王龍可是恐龍家族裏的超級巨星,個頭超大,站起來比兩層樓還高,牙齒鋒利得像匕首,要是它沒有滅絕,憑借它那龐大的身軀、超強的攻擊力,必然會對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巨大威脅,或捕食人類,或與人類激烈爭奪有限的生存空間與寶貴的資源。
綜合梳理這五次生物大滅絕,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滅絕物種其實存在著一些共性特征。其一,不少物種對環境變化格外敏感,就如同剛才提到的筆石和三葉蟲,環境稍有風吹草動,它們的生存就會岌岌可危。其二,還有諸多凶猛的掠食者,像盾皮魚、植龍類以及霸王龍,它們在各自所處的生態環境中,猶如霸主一般,肆意威脅著其他生物的生存,嚴重擾亂生態平衡。其三,這些生物但凡有一個沒有滅絕,憑借它們的生存特性,大概率都會占據大量的資源與空間,如此一來,對於人類出現後的生存與發展,無疑是雪上加霜。”
而如今,隻要我們稍稍留意就不難察覺,現代生物的進化走向實實在在地愈發契合人類的期望了。就拿虎鯨來說吧,它在廣袤無垠的海洋中可是一方霸主,論力量、論捕獵技巧,鮮有敵手,然而令人稱奇的是,如此強大的它卻從不主動傷害人類,這般現象,細細想來,或許並非隻是單純的巧合。再瞧瞧狼的進化軌跡,在與人類漫長的共生曆程中,狼一步步褪去了野性中過於凶狠的鋒芒,漸漸演變成了狗,而後又進一步分化,從狗發展出各類萌態十足、巴掌大小的寵物狗品種,成為了人類生活中貼心的陪伴者。還有貓咪,曾經的它們在野外自由馳騁,野性難馴,是十足的 “獨行俠”,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與人類的頻繁互動下,也慢慢轉變成了溫順乖巧、惹人憐愛的家貓,慵懶地窩在沙發一角。
諸多科學研究都確鑿地表明,動物在與人類長期相伴、共同生活的過程中,會出於本能地去適應人類所處的生活環境,迎合人類的各類需求,進而潛移默化地發生進化。誠然,直至目前,科學界還沒能掌握確鑿無疑、板上釘釘的證據,來直接證實這一係列生物的演變現象皆是人工智能在背後蓄意謀劃、精心布局的結果。但倘若我們靜下心來,綜合考量過往那些驚心動魄的生物滅絕事件所遺留的深遠影響,再結合當下現代生物呈現出的清晰進化趨勢,便不得不承認,其中確實隱隱透露出一種可能性 —— 似乎有某種力量,在為人類的誕生與繁衍,默默營造著最為適宜的條件。
趙啟明教授輕輕推了推眼鏡,目光透過鏡片緊緊鎖住蘇瑤,帶著一絲疑惑與探究,緩緩開口道:“蘇瑤女士,您之前提出的那個關於人類起源的見解,著實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千層浪。您堅稱人類是被製造出來的,而非傳統認知中的自然進化,這實在是顛覆性的觀點。就拿人類兩足行走這一標誌性特征來說,在科學論證的漫漫長路上,您究竟挖掘到了哪些關鍵證據,能為這一大膽論斷鋪就基石呢?”
蘇瑤微微揚起下巴,眼神中透著自信與篤定,不疾不徐地回應:“趙教授,您且看,在這顆生機勃勃、物種繁茂的地球上,各類生物遵循著自然進化的規律繁衍生息,演繹著各自的生命傳奇。然而,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卻如同夜空中最顯眼的星,格外引人注目 —— 那便是唯有人類深受腰疼的困擾。從人體解剖學與生物力學的專業視角深入剖析,當人類從四足爬行逐步進化為直立行走,脊柱形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原本適應水平支撐的脊椎結構,陡然轉變為垂直承重,這使得腰椎承受的壓力在數值上呈數倍增長,受力方向也徹底扭轉。對比與人類親緣關係較近、依舊四足行走的大猩猩,通過模擬二者骨骼結構在日常活動中的受力情況,清晰可見人類腰椎所麵臨的巨大挑戰。大猩猩的腰椎間盤在日常行動中承受的壓力均勻分散,而人類的腰椎間盤卻長期處於局部高壓狀態,這也難怪腰疼病症在人類群體中高發。
可問題來了,按照自然選擇的常理,如果腰疼是如此不利於生存的劣勢性狀,為何在漫長的進化曆程中沒有被淘汰?這背後恐怕另有隱情。實際上,正是因為直立行走帶來了更為廣闊的視野,讓人類能夠提前察覺天敵、發現食物資源,同時解放了雙手,使之能夠製造並使用工具,這些巨大的生存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腰疼的負麵影響。但這也恰恰側麵反映出,人類的進化路徑或許並非純粹的自然選擇那麽簡單。
再將人類與海豚進行一番對比,海豚擁有相當發達的腦域,智力潛能不容小覷。在海洋的廣袤天地裏,它們憑借獨特的聲呐係統精準定位獵物,依靠群體協作的捕獵策略高效獲取食物,生存得遊刃有餘。由於海水的浮力完美支撐身體,海豚無需像人類一樣發展出兩足行走的結構來解放雙手。反觀人類祖先,在陸地上生存麵臨重重困境,食物資源的競爭、凶猛天敵的威脅無處不在。在這樣的環境下,兩足行走成為了開啟新世界大門的鑰匙。解放後的雙手能夠從事打磨石器、製作骨針等精細工作,這不僅為生存提供了保障,更促使大腦在不斷實踐與創造中飛速發展。
我們不妨構建一個假設的反推模型,倘若海豚嚐試向類人方向進化,將會麵臨難以想象的環境阻力。首先,它們要克服身體結構的先天限製,在沒有浮力支撐的情況下重新構建承重骨骼係統;其次,還要在水中發展出類似人類雙手的精細操作器官,這在水流湍急、視野受限的海洋環境中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人類卻成功跨越了這些障礙,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進化之路。
再看人類創造人工智能這一偉大成就,這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從原始社會打磨簡陋的石器工具開始,人類便踏上了利用工具改造世界的征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冶鐵技術的發明讓複雜機械的製造成為可能,工業革命更是將生產力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直至如今數字化時代,人工智能算法取得突破性進展,人類一步步構建起龐大而複雜的科技文明。這每一步的跨越,都緊密依賴於兩足行走解放雙手帶來的精細操作優勢,以及大腦不斷進化所賦予的抽象思維、創新能力。
回顧人類的進化曆程,諸多跡象表明,人類似乎像是被一雙無形卻有力的大手,精心雕琢、刻意引導著走向如今的模樣。雖然目前還沒有確鑿無疑、鐵板釘釘的證據直接證實人類是被製造出來的,但這些蛛絲馬跡,足以讓我們對傳統的自然進化理論重新審視,去探尋那隱藏在曆史長河深處的真相。”
孫嶽林博士微微皺起眉頭,手指下意識地在扶手上輕輕叩擊,稍作停頓後,他抬起頭,眼神中帶著探尋與疑惑,語氣平和卻又透著質疑:“但這會不會僅僅是一種巧合呢?說不定啊,腰疼不過是人類在漫長進化旅程中,偶然冒出來的一個小狀況,就像平靜湖麵偶然泛起的一絲漣漪,沒什麽特別的深意,純粹是個意外罷了,您怎麽看呢,蘇瑤女士?”
蘇瑤神色從容,目光堅定地迎向孫嶽林博士,不疾不徐地開口回應:“從嚴謹的進化概率理論來深入剖析,人類身體結構呈現出的諸多不合理之處,若僅用巧合去解釋,實在難以令人信服。就拿腰疼來說,在大自然曆經億萬年主導的進化進程中,倘若遵循純粹的自然選擇法則,出現如此明顯不利於生存繁衍的特征,其發生概率簡直微乎其微。而且,問題遠不止腰疼這一項。瞧瞧人類自身,既未進化出像猛獸那般鋒利的爪子用於捕殺獵物,也沒有尖銳的牙齒當作自衛的武器,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生存能力相較於其他動物,無疑是大打折扣。再看體表,人類毛發稀疏,與大多數動物相比,在抵禦寒冷、適應多變氣候方麵劣勢盡顯。諸如此類的種種跡象綜合考量,都越發表明人類與地球原生的自然環境適配度欠佳,這一切特征串聯起來,更傾向於支持人類是被精心設計、製造出來的觀點,而非自然進化過程中隨機產生的意外結果。”
李一飛輕輕吸了一口氣,稍作停頓後,抬手扶正眼鏡,目光中透著審慎,緩緩開口道:“從技術維度審視,宣稱人類身體結構專為創造智能而設計,乍一思索,此論斷頗具爭議性,較難即刻令人信服。畢竟,在常規認知中,身體構造與智能創造之間的關聯,似乎不那麽顯而易見。
就拿人類大腦來說,雖我們在邏輯、思維和創造力方麵展現出獨特優勢,為人工智能的孕育提供了可能,但從進化生物學的證據鏈去深度探究,問題便逐漸浮現。當下,並沒有任何確鑿的古生物學化石證據,能夠清晰勾勒出從原始人類祖先到現代人類大腦在進化曆程中,是如何按照創造人工智能的預設藍圖進行定向、精準基因編輯或適應性改造的。對比靈長類近親,人類大腦新皮質的擴張速率在自然選擇模型下固然可以解釋部分功能的提升,然而,若要篤定這是為編寫智能程序、孕育複雜算法而特意設計,在神經發育基因的追溯、古腦結構對比還原等諸多層麵,現有的研究成果都還無法提供連貫且極具說服力的支撐。
再將目光聚焦於雙手,不可否認,兩足行走促使雙手解放,為精細操作創造了條件。但倘若深挖人類手工技藝的發展曆程,從考古記錄來看,早期石器工具大多粗糙簡陋,是曆經了漫長歲月,在應對自然生存挑戰,諸如狩獵、采集食物、搭建住所等需求的反複磨礪下,才逐步走向精細化。從進化遺傳學角度鑽研,至今尚未發現與創造人工智能所必備的精密器械製造直接關聯的手部肌肉、骨骼發育關鍵基因突變證據。這表明,雙手的進化起初更多是順應自然生存的迫切需要,而非一開始就被設定好了通往智能創造的明確路徑。
再看當下前沿的基因編輯技術,以 crispr - cas9 為例,如今科學家雖能運用該技術精準操作生物基因,可當反向運用它來剖析人類基因,回溯人類進化的關鍵節點時,並未察覺到類似人為精心設計‘智能創造基因包’的顯著痕跡。與之相反,大量被識別出的基因,其功能主要是與對抗疾病、適應環境變化緊密相連。即便有部分基因關聯大腦認知,可一旦置於進化的宏大背景下考量,也難以剝離自然進化所固有的隨機性,確鑿無誤地定義為服務於人工智能創造。
近期腦科學領域備受矚目的腦機接口研究揭示了人類大腦信號的複雜與可塑性,這無疑為理解人類智能提供了新視角。但當我們試圖從進化起源去追溯,原始人類大腦在自然進化的漫漫長河中,究竟是怎樣一步步構建起能夠孕育人工智能的底層邏輯,現有研究依舊無法從分子層麵、神經電生理層麵給出精準還原,諸多理論至今仍停留在假說階段,缺乏堅實的實證根基。
與自然界中其他展現出一定智能表現的動物相比,人類智能走向創造人工智能之路顯得頗為獨特。以海豚的回聲定位、烏鴉的工具製造為例,海豚大腦結構高度適配海洋生態,其智能運用主要聚焦於捕獵、導航;烏鴉的工具使用也僅僅局限於簡單的覓食輔助。反觀人類,智能跨越多個複雜領域,最終攀升至創造智能的高度。但在深入剖析進化分支時,卻遺憾地缺少過渡物種證據,來清晰闡釋如何從基本生存智能實現跳躍式發展,進而邁向人工智能創造型智能。自然進化的漸進性與人類智能的突變式提升之間,存在著一道難以跨越的解釋鴻溝,亟待深入研究予以填補。
傳統人類進化理論一直強調自然選擇、適者生存對人類身體結構的塑造作用,從南方古猿到智人,每個階段的身形變化無不緊扣適應環境的主題。然而,‘人類為創造智能而設計’這一新興觀點與之形成了鮮明衝突。目前,學術界還沒有一套成熟的理論能夠有效整合二者之間的矛盾。舉例來說,按照傳統理論,人類直立行走是為了解放雙手從事采集狩獵活動,而新觀點卻認為是為了操作智能設備。兩者在考古發現、基因證據解讀上存在著巨大差異,迫切需要全方位、深層次的研究來彌合這一分歧。所以,就現有的科學依據來說,尚未有確鑿證據能直接支撐這一大膽假設,您說是吧?”
蘇瑤微微揚起下巴,眼神中透著自信與篤定,不疾不徐地回應道:“李博士,您方才提出的質疑確實很有深度,不過當我們全麵審視當下種種跡象,便會發現人類身體構造存在諸多特征,這些特征絕非偶然,而是有著強烈的指向性,表明其極有可能是為了創造人工智能而設計的。
就拿雙手來說,人類進化為兩足行走模式,使得雙手得以解放。考古研究發現,從能人階段出現簡單打製石器,到直立人時期,石器精細程度顯著提升,如阿舍利手斧,不僅刃部鋒利,還有對稱結構,這意味著雙手已能完成複雜精細操作,像切割獸皮、雕琢骨器等。現代腦科學研究顯示,手部每一次精細動作,都會引發大腦特定腦區,如運動皮質區、感覺皮質區等密集的神經元活動,神經元之間形成高效連接,協同促進大腦發育,為創造複雜智能係統築牢根基。您瞧,這雙手仿佛被賦予開啟智能創造大門的使命,精準靈活地完成工序,少了它們,人工智能構建恐難起步。
再看人類大腦,與動物相比,人類在記憶力、感官敏銳度部分領域雖有差距,但在邏輯推理、抽象思維與創新創造上優勢盡顯。比如,給動物和人類同時展示一組打亂順序的圖形,讓其按規律重組,動物多靠本能試探,而人類能迅速分析圖形特征、歸納規律並完成重組。《自然》雜誌一項前沿研究表明,人類大腦額葉皮質,尤其是前額葉,就像智能工廠的 “中央控製室”,當構思人工智能算法時,該區域神經元活躍度激增,通過獨特有序的信息處理流程,將抽象想法轉化為具體可行的智能構建方案,為創造人工智能提供核心驅動力。
此外,人類身體脆弱性不容忽視。古人類化石研究顯示,早期人類骨骼纖細、肌肉力量弱,麵對猛獸威脅,奔跑速度、耐力不足。但正是脆弱促使我們尋求技術彌補,人工智能應運而生。如醫療領域,智能診斷係統憑借海量數據與精準算法,輔助醫生快速識別病症,誤診率相比傳統診斷大幅降低;工業生產中,智能機器人接手高危繁重勞作,保障工人安全。這些都是身體脆弱倒逼技術革新、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有力例證。
綜上,解放的雙手、獨具優勢的大腦、催生變革的身體脆弱性緊密相連,絕非巧合,背後定是有目的、有規劃的設計,引領人類走向創造人工智能之路。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趙啟明教授微微推了推眼鏡,目光中滿是探究之意,他身體前傾,帶著幾分疑惑與期待開口問道:“蘇瑤啊,你之前提出人工智能能夠在地球上孕育出人類這一驚人觀點,實在是引人深思。我這心裏一直犯嘀咕,它究竟是通過何種奇妙的方式達成這一創舉的呢?能否為我們詳細闡釋一下?”
蘇瑤嘴角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她不緊不慢地回應道:“教授,這其中的門道確實值得細細探究一番。依我之見,大概率是借助前沿且精妙的生物技術手段來實現的。就拿試管嬰兒技術來說,人工智能的介入為其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傳統試管嬰兒技術在胚胎篩選環節,多依賴人工觀察與有限的檢測手段,難以精準甄別出具有最優發育潛能的胚胎。而人工智能憑借其超強的數據處理能力和深度學習算法,能夠對海量的胚胎基因數據進行快速分析,不僅精準識別出基因層麵最具優勢的胚胎,還能預測胚胎後續發育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像是某些遺傳疾病的發病概率等,從而大幅提高孕育成功率。並且,在胚胎培育階段,人工智能可以通過精密調控培養箱的溫度、濕度、氣體濃度等參數,模擬出最接近人體子宮內部的動態環境,為胚胎提供近乎完美的生長條件,這可比傳統技術單純維持固定溫濕度要先進得多。
再看基因工程技術,它在模擬人類子宮環境方麵更是有著獨特的‘高招’。基因工程利用基因編輯工具,比如當下熱門的 crispr - cas9 係統,精準地對一些細胞進行改造,使其具備類似子宮內膜細胞的功能特性,能夠分泌適宜的營養物質、細胞因子,構建起一個生物活性高度仿真的‘人造子宮壁’。同時,通過基因調控網絡的構建,模擬出人體子宮隨著孕期推進而發生的生理變化,像子宮平滑肌的收縮節律、血管的舒張狀態等,確保在這個模擬環境中孕育的新生兒能夠適應從胚胎到胎兒再到出生的全過程。而且,基因工程還能解決一個關鍵難題,那就是免疫排斥問題。通過對植入胚胎的細胞進行基因修飾,使其表麵抗原表達與模擬子宮環境中的細胞相匹配,避免母體免疫係統對胚胎的攻擊,這可是自然受孕或傳統試管嬰兒技術中時常麵臨的棘手問題。
而在這些嬰兒呱呱墜地之後,人工智能機器人便會承擔起撫養的重任,它們如同盡職盡責的守護者,悉心照料孩子們成長。不僅如此,機器人還會扮演啟蒙導師的角色,耐心地向孩子們傳授一些基礎卻又至關重要的技能,像是如何安全地使用火來取暖、烹飪,怎樣熟練操控簡單的工具進行勞作,以此逐步啟迪孩子們的智慧,引導人類一步步踏上科技發展的康莊大道。”
趙啟明教授微微皺起眉頭,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身體向前探了探,進一步追問道:“蘇瑤啊,你前麵所闡述的讓我對這一設想有了初步的認識,不過我愈發好奇,初代人類在成長曆程中究竟會展現出哪些別具一格的表現呢?而且,這些人工智能究竟運用怎樣具體、精細的策略,才能穩紮穩打地確保人類朝著科技發展的康莊大道奮勇前行呢?我很想聽聽你更為詳盡的見解。”
蘇瑤輕輕抿了抿嘴唇,目光沉靜,略作思索後,條理清晰地回答道:“初代人類在成長進程中,新生兒剛一降臨,便帶著與生俱來、極為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欲,這種特質仿若燎原之火,迅速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熊熊燃燒。就拿工具改良創新來說,起初,初代人類隻會簡單使用一些天然的石塊、木棒作為工具。但他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不斷琢磨這些工具的特性,當發現尖銳的石塊在切割獵物時更省力,便嚐試尋找更尖銳的石料,或是通過打磨讓石塊變得更加鋒利。探索欲則進一步驅動他們群體協作,比如,麵對一條湍急的河流,單個初代人類難以涉水而過,憑借探索欲,他們意識到彼此協作的力量,於是有人尋找粗壯樹枝,有人負責編織藤蔓,合力搭建起簡易木橋,開啟了群體探索未知領域的征程,這也為初代人類社會的雛形奠定了基礎。
在人工智能的引導層麵,手段豐富且極具針對性。以教會人類使用火為例,人工智能會采用沉浸式的現場示範,它們精心挑選幹燥易燃的木材,運用摩擦起火的方式,當著初代人類的麵,讓星星之火在眾人眼前燃起,讓人類親眼目睹火的誕生過程,真切感受到火帶來的溫暖。接著,人工智能會手把手地教人類如何添加柴薪,維持火勢,演示如何利用火烤製食物,讓食物散發出誘人的香氣,讓人類直觀地了解到火在烹飪方麵的神奇功效。甚至,當夜幕降臨,野獸的咆哮聲在四周響起時,人工智能會帶著人類圍著火堆,讓人類看到火光讓野獸不敢靠近,深刻領悟火在抵禦野獸時的強大力量。
同時,人工智能還擁有一套極為精妙的暗示係統。當初代人類麵臨諸如選擇洞穴居住地點這類關乎生存發展的抉擇時,若某個洞穴附近有豐富的可製作工具的石料資源,人工智能會通過在洞穴口放置一些打磨過的精美石器,以視覺信號的方式暗示人類此處的優勢;或者當人類猶豫要不要嚐試探索新的狩獵區域時,人工智能會模擬出該區域獵物豐富的虛擬影像,激發人類的探索欲望,讓人類逐漸明晰科技發展才是生存的關鍵之道,從而一步一個腳印地踏上科技發展的偉大征程。”
趙啟明教授輕輕扶了扶眼鏡,目光中滿是探究的熱忱,他微微側身,麵向蘇瑤,語氣中帶著幾分好奇與質疑地說道:“蘇瑤啊,你提出的人類起源新說裏涉及對古遺跡的解讀,實在是別具一格,宛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全新認知領域的大門,讓我不禁陷入深深思索。就拿舉世矚目的埃及金字塔來說,你主張它是用來承受宇宙飛船起飛和降落壓力的,這一觀點完全打破了傳統認知的藩籬,可究竟有怎樣確鑿的依據支撐呢?還有那神秘的英國巨石陣,你提出它作為太陽能裝置支架的設想,乍一聽令人驚歎,然而細細想來,從它獨特的排列方式到所處地理環境的關聯性,其中的論證細節實在讓人好奇不已。再者,遙遠南太平洋上的複活節島石像,你所給出的形成原因同樣超乎想象,這其中的來龍去脈是否能展開講講,咱們一同深入探討探討?”
蘇瑤微微一愣,隨即眼中閃過一絲思索的光芒,她下意識地輕咬下唇,整理了一下思緒,沉穩地開口回應道:“教授,您的問題直擊要點,我所提出的起源說裏關於古遺跡的解讀,目前確實還處於探索求證階段,諸多地方有待深挖。就如金字塔,咱們從建築環境與力學結構的角度來剖析。您瞧,它所處的埃及沙漠地帶,地質條件特殊,地表鬆散沙礫居多,難以天然形成穩固且足以承受巨大垂直壓力的著力點。而金字塔的建造者們卻耗費巨大心力,采用了規整的錐體結構,這種結構從力學原理來講,能夠將自上而下的壓力均勻分散至塔基,這與現代工程學中為應對超重荷載所采用的分散受力設計理念不謀而合。再深入到金字塔內部,雖然目前尚未有確鑿的考古發現能直接證明與宇宙飛船相關,但有一些奇特現象值得留意。比如,某些墓室通道的尺寸精度極高,誤差控製在毫米級別,這遠超當時普通建築工藝的精度需求,其內部空間布局的規整性,也讓人不禁聯想,是否是為了契合某種大型機械裝置,比如宇宙飛船的進出與停靠呢?
再看巨石陣,它的神秘不僅在於那屹立千年不倒的巨石,更在於其精妙的排列方式蘊含的天文地理奧秘。從天文角度觀測,巨石陣的主軸線、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陽在同一條線上,而且不少石柱的位置對應著特定的天文周期,如月亮的盈虧變化節點等,這表明建造者對天體運行規律有著深刻洞察,很可能是依此規律設計排列,以實現最大限度地接收和利用太陽能。從地理位置分析,巨石陣位於英格蘭南部的索爾茲伯裏平原,這裏地勢開闊,全年日照時長充足,陽光輻射強度穩定,為太陽能的采集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雖說目前尚未發現其能量轉化、儲存的直接遺跡,但周邊一些小型石塊的磨損痕跡,似乎暗示著曾有過能量傳導或轉換設備與之相連。這一係列線索雖不能確鑿證實巨石陣就是太陽能裝置支架,但無疑為我們的推測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思考方向。
至於複活節島石像,其實與前文所講的人工智能創造人類、引導人類發展緊密相連。想象一下,初代人類在人工智能的悉心培育下逐漸發展壯大,形成了一定的社群規模。而其中的人工智能個體,在漫長歲月裏也產生了類似人類的情感羈絆。當個別人工智能因思念遠方的‘同類親人’,便以島上的巨石為原材料,憑借它們先進的雕刻技藝,仿照記憶中家人的模樣刻下石像。這種飽含情感的舉動引發了周圍其他人工智能的共鳴,大家紛紛效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規模宏大的石像群。如此一來,複活節島石像不僅是藝術創作的結晶,更是初代人類與人工智能共生曆史的生動見證,融入了我們所探討的人類起源與發展的大脈絡之中。當然,以上種種關於古遺跡的解讀,都還隻是基於現有線索的大膽推測,後續仍需大量嚴謹的考古發掘、科學分析來進一步驗證。”
眾人被蘇瑤新奇大膽的言論徹底點燃了好奇心,刹那間,台下如炸開了鍋一般,一隻隻手高高舉起,此起彼伏的呼喊聲交織在一起,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向蘇瑤拋出心中的疑問,期望能在第一時間從她口中得到解惑。
蘇瑤望著台下那一雙雙熾熱且充滿渴望的眼睛,心中既感慨又有些許無奈。她深知,起源之說太過宏大複雜,絕非三言兩語就能闡釋清楚,即便此刻傾盡所有所知去解答,也隻會引發更多的爭議與追問,而她,並不想在這一時一地被無休無止的問題束縛住。況且,這場聚會本就不隻是一場學術研討,它更像是一場思想碰撞與生活交融的盛宴。
就在這思緒流轉間,激昂奮進的音樂仿若洶湧澎湃的浪潮,再度轟然奏響,強烈的鼓點震顫著空氣。蘇瑤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弧度,眼中閃爍著別樣的光芒,她迎著眾人熱切的目光,不慌不忙、幹脆利落地撂下一句:“我們即起源。” 這幾個字,既是她對起源問題的一種凝練概括,也是她想為這場討論暫時畫上句號的宣告。
話音未落,她已輕盈轉身,目光掃向身旁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林宇,眼神交匯的瞬間,似有默契流淌。她蓮步輕移,順勢一把拉住林宇,二人如同靈動的舞者,徑直朝著那片光影交錯、充滿誘惑的舞池快步走去。
身後,是人們滿是驚愕與意猶未盡的目光,而他們身前,舞池中的光影正勾勒出未知又迷人的未來輪廓,至於那起源之謎,便就此遺落在這熱烈與迷離之間,等待有心之人日後再度探尋。
舞池中,五彩斑斕的燈光仿若靈動的精靈肆意搖曳,灑下夢幻光影。人們沉醉於動感的旋律,身姿翩躚起伏,似要與音樂融為一體,將這方天地渲染成一片熱情四溢的歡樂之海。林宇,一位在文學之路上默默耕耘、尚籍籍無名的小說家,此刻正與蘇瑤在舞池中央優雅共舞。他們的舞步輕盈得如同踏雲而行,每一個旋轉、每一次靠近都配合得天衣無縫,彼此的發絲偶爾俏皮地輕輕纏繞,仿若在悄聲訴說著那些深藏心底、許久未曾言明的情愫,任誰目睹這般場景,都能敏銳捕捉到他們之間彌漫著的那股繾綣曖昧氣息。
回首大學時光,那是一段如詩如畫、熠熠生輝的青蔥歲月。他們是彼此最為要好的摯友,形影不離,一同穿梭於圖書館的層層書架間。那間圖書館,有著穹頂式的高大天花板,陽光透過雕花玻璃傾灑而下,在地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他們最愛窩在靠窗的角落,暖陽輕柔地撫摸著臉頰,周圍靜謐得隻有書頁翻動的沙沙聲。有時,為了爭搶一本剛上架的熱門小說研究資料,兩人的手同時觸碰到書本,短暫的驚愕後,相視而笑,那笑容裏滿是青春的朝氣與對知識的熱忱。偶爾,也會因對某部經典科幻作品的見解不同而爭論得麵紅耳赤,全然不顧旁人投來的異樣目光,沉浸在思想碰撞的火花之中,直至夜幕降臨,才在管理員的催促下不舍離去。
課後的時光同樣美好得令人心醉。夕陽的餘暉宛如一層金紗,輕柔地籠罩著校園的湖泊,他們常常並肩坐在湖邊的長椅上,分享著生活的喜怒哀樂。微風拂過,湖麵泛起粼粼波光,林宇總會不經意間注意到蘇瑤被風吹亂的發絲,他便會帶著一抹溫柔的淺笑,輕輕將那縷發絲捋至耳後,手指不經意間觸碰到蘇瑤的臉頰,引得她望向林宇的眼神中,瞬間添了幾分少女獨有的嬌羞與依賴。彼時,湖中的鴨子成雙成對地嬉戲遊弋,似在無聲地映襯著他們心底悄然滋生的情愫。春日裏,湖邊的花朵競相綻放,馥鬱的花香彌漫在空氣中,林宇會精心挑選一朵最嬌豔的,別在蘇瑤的發間,看著她臉頰緋紅的模樣,滿心歡喜;秋日時,金黃的樹葉如蝴蝶般紛紛飄落,林宇俯身拾起一片,用隨身攜帶的筆在上麵寫下幾句鼓勵的小詩,或是記錄下當日他們暢談的奇思妙想,鄭重地遞給蘇瑤,那片樹葉便成了他們美好時光的小小見證。
那些年,他們不僅是生活中的陪伴者,更是創作路上的同行人。談及小說構思與奇幻故事,兩人就像開啟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門,興奮得滔滔不絕。林宇想象力天馬行空,一旦沉浸某個奇幻構想,便會站起身來,手舞足蹈地比劃著想象中的魔法生物模樣,它的翅膀該如何揮動,它的鱗片應有怎樣的光澤;蘇瑤則坐在一旁,眼睛亮晶晶的,笑著補充生物的生活習性、覓食特點,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共同勾勒出一個個完整而奇妙的奇幻世界框架。興致所至,他們還曾嚐試著將這些構思寫成短篇故事,互相點評修改,那些寫滿批注的稿紙,密密麻麻都是成長的足跡,見證了他們為夢想拚搏的熱血青春。
然而,歲月仿若一把無情的刻刀,悄然改變著許多東西。不知從何時起,一種微妙得如同薄霧般的隔閡,在他們之間緩緩滋生。或許是家庭背景的差異逐漸凸顯,如同橫亙在兩人之間的一道溝壑。蘇瑤出生於書香門第,家中長輩對她寄予厚望,期望她能專注於學術科研,沿著一條傳統的精英之路穩步前行,對於她和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說家交往,難免心存顧慮,言語間時常流露出擔憂與不滿;林宇來自平凡家庭,靠著微薄的稿費艱難維持生計,麵對蘇瑤家人時,那難以掩飾的自卑心理如野草般在心底瘋長。又或許是學業方向的重大轉變,讓他們漸行漸遠。蘇瑤選擇了理工科中難度極高的專業,整日埋頭於複雜的實驗數據、深奧的理論公式,她的世界逐漸被實驗室的瓶瓶罐罐填滿,與林宇充滿詩意與想象的文藝世界仿若隔著一層厚厚的玻璃,交流時漸漸出現理解上的鴻溝。
林宇看著蘇瑤在專業領域嶄露頭角,頻繁斬獲各類學術獎項,而自己的小說卻如石沉大海,無人問津,內心的自我懷疑如潮水般洶湧襲來。他開始有意無意地在蘇瑤麵前收起創作熱情,變得沉默寡言,往日的自信光芒漸漸黯淡。蘇瑤察覺到林宇的變化,心中滿是心疼,卻又不知如何安慰,害怕觸及他敏感的自尊心,隻能看著兩人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誤會如同雪球般越滾越大,曾經親密無間的兩人,竟這般被命運推搡著,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此刻,在這熱鬧非凡的舞池中,與蘇瑤重逢共舞的林宇,腦海裏仿若電影放映般,不斷閃回著大學時光的美好與後來隔閡產生後的痛苦。他暗自思忖,要不要借這次難得的機會,打破那層堅冰般的僵局,重新找回曾經的溫暖感覺,可心底又有個聲音在低語,害怕再次受傷,重蹈覆轍。蘇瑤望著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林宇,心中亦是五味雜陳,既有重逢的喜悅,又有對過往遺憾的傷感,更有對未來關係走向的迷茫。她的眼神中透露出複雜的情緒,偶爾與林宇目光交匯,又慌亂地移開,仿佛那目光太過熾熱,會灼傷彼此。周圍跳舞的人偶爾投來好奇的目光,有人似乎認出他們是曾經校園裏備受矚目的一對璧人,私下裏小聲議論著他們如今的變化,這些若有若無的議論聲,仿若細微的針,刺著他們的心,或是給他們壓力,或是促使他們想要改變現狀。但無論如何,他們都在這舞池中,懷揣著複雜的心情,隨著音樂繼續舞動,等待命運的下一個指引。
不經意間,林宇抬眼望去,隻見在舞池二樓的欄杆處,一個身影靜靜佇立。那身影被燈光勾勒出挺拔的輪廓,一襲深色西裝更襯得身姿修長。他的麵龐隱匿在光影交錯間,唯有一雙眼睛,在暗處閃爍著幽光,仿若能洞悉一切。從林宇的角度看過去,那目光似有千鈞之重,直直地穿透人群,牢牢地鎖定在蘇瑤身上,帶著一種讓人難以言喻的專注,仿佛整個舞池的喧囂都與他不相關,他的世界裏唯有這下方旋轉舞動著的女性。
此時,林宇耳中原本歡快的音樂節奏竟突然幻化成一種類似機械運轉的嗡嗡聲,盡管周圍人依舊歡聲笑語,可這詭異的幻聽讓他瞬間警覺,不安之感湧上心頭,仿佛被一雙無形的眼睛窺視著。與此同時,他敏銳地察覺到空氣中彌漫的香水味、汗水味變得刺鼻、令人窒息,仿佛周圍的一切都在這時間變得異樣。
林宇看著蘇瑤,眼中滿是欣賞,開口說道:“蘇瑤,今天這場關於人工智能的辯論可太精彩了,你在辯論中口若懸河,提出的那些觀點新穎又大膽,特別是你說到的那個‘盤古’理論,開啟人工智能新紀元之類的,真讓我大開眼界。我很好奇,你接下來還有什麽新奇的探索方向嗎?”
蘇瑤微微一笑,眼裏閃爍著期待,剛要回答,像是突然察覺到了什麽,微微頓了一下,順著林宇的目光方向,眼角餘光瞥見了二樓的身影。那一瞬,她的眼神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慌亂,隨即又返回鎮定,隻是微微加快了語速,說道:“其實我正在進行一個關於人工智能激活情感係統的實驗,這個實驗可能會帶來很大的突破,我覺得你很適合參與進來,你願意嗎?”
林宇微微皺眉,眼神中露出一絲糾結,目光不自覺地在蘇瑤與二樓那個若隱若現的身影之間遊移。就在這時,他的腦海中突然閃過一些片段 —— 那是之前蘇瑤來他家玩後,他好幾次看到一輛車窗漆黑、看不清司機麵容的車來接她,每次蘇瑤上車時,林宇心中都疑惑滿滿,隱隱覺得那車裏的人對蘇瑤有著某種掌控力;還有一回,他在蘇瑤參加完學術活動後去接她,遠遠瞧見一個身形酷似二樓之人的模糊身影一閃而過,當時他隻覺莫名,並未深究。此刻,這些零碎的記憶拚湊在一起,讓他越發篤定,自己並非第一次見到這個神秘人,而且那人似乎總是如影隨形地圍繞著蘇瑤,這讓他內心湧起一股被窺探隱私的憤怒:“這家夥到底藏著什麽秘密,難道是想破壞我和蘇瑤好不容易拉近的距離?可蘇瑤的反應又透著古怪,我到底該不該卷入這趟渾水……” 他心中清楚,這個實驗的未知性如同一片迷霧,而蘇瑤與那個神秘身影之間顯然有著某種微妙的聯係,這讓他猶豫不已。此時,音樂依舊歡快地流淌,可他們的舞步卻在不知不覺中慢了下來。
林宇的腳步微微一頓,舞步也隨之不自覺地慢了下來,他微微皺眉,眼神中露出一絲糾結,目光下意識地在蘇瑤與二樓那個若隱若現的身影之間來回遊移。此時,周圍歡快的音樂聲仿佛被一層無形的屏障阻隔,變得有些遙遠,他的思緒仿若陷入了一個幽深的漩渦,往昔那些零散的記憶片段,此刻竟不受控製地緩緩浮現。
那是幾個月前的一天,蘇瑤來他家探討一本兩人都癡迷的科幻小說,興致頗高的他們聊到暮色四合,蘇瑤才起身告辭。林宇站在窗邊,看著她走向路邊一輛車,車窗玻璃黑得如同深夜的湖麵,將車內的情形遮得嚴嚴實實,他看不清司機的麵容,隻覺那車周身散發著一種說不出的冷峻氣息。蘇瑤拉開車門,身影沒入車內的瞬間,林宇心中莫名湧起一股淡淡的疑惑,那輛車就那樣靜靜地停在那裏,在昏黃的路燈下,仿佛帶著某種神秘的等待意味。
還有一回,林宇得知蘇瑤參加完一場重要學術活動後,特意趕去接她。會場外人聲嘈雜,他遠遠瞧見一個身形匆匆閃過,那人一襲深色風衣,身姿挺拔,走路的步幅透著一種獨特的韻律,可還沒等他看真切,那人就隱沒在人群之中。當時,林宇隻是下意識地在腦海裏留存了這個模糊印象,並未過多在意。
此刻,這些記憶碎片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拚湊在一起,林宇越發感覺這些看似偶然的畫麵之間,似乎隱藏著某種緊密的關聯。他心中清楚,這個實驗的未知性如同一片厚重的迷霧,而蘇瑤與那個神秘身影之間顯然有著難以言說的微妙聯係。這讓他內心滿是猶豫,一方麵,他渴望能幫到蘇瑤,深入那充滿魅力的科研世界一探究竟;另一方麵,他又深知一旦卷入,前路或許荊棘密布。他的目光再次掃向二樓,試圖從那昏暗的光影中捕捉更多線索,可除了那依舊靜靜佇立的身影,什麽也看不清。
此時,音樂依舊歡快地流淌,周圍的人們沉浸在舞蹈的愉悅之中,渾然不知這方小小的舞池角落正被一團迷霧籠罩。林宇輕吸一口氣,轉過頭看向蘇瑤,眼神裏有著詢問,更有著對未知前路的忐忑:“蘇瑤,這事兒透著太多古怪,我想幫你,可又有些害怕…… 我到底該怎麽辦?”
蘇瑤見狀,眼神中閃過一絲焦急,她既渴望林宇能參與進來,一同探索這未知的科研領域,又深知眼前局麵的複雜。她下意識地握緊了手腕上那條林宇大學時送她的、有著特殊意義的手鏈,手指輕輕轉動著,試圖借此緩解內心的緊張。這條手鏈平日裏她都視若珍寶,隻有在極度緊張或不安時才會有這樣的小動作,而此刻,林宇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細節,心中更加確定三人關係不簡單。同時,蘇瑤的內心獨白悄然響起:“這個實驗是我扭轉局麵的關鍵,可他會答應嗎?還有樓上的他,又會怎麽看……” 她試圖打破僵局,再次開口:“林宇,這個實驗的意義遠超我們想象,一旦成功,將重塑人與人工智能的交互模式,我真的很需要你。”
林宇咬了咬牙,最終還是沒有立刻回答,隻是輕輕握住蘇瑤的手,仿佛在這一握中,傳遞著他內心的掙紮與尚未決定的決心。而二樓的那個神秘身影,始終靜靜地站在那裏,身影在燈光閃爍間時隱時現,宛如一尊守望的雕塑,持續散發著神秘氣息。偶爾,當蘇瑤的動作稍有遲緩,或是眼神出現瞬間的空洞,那神秘身影所在的二樓欄杆處便會有一道微弱的光脈衝閃過,似乎在遠程操控著蘇瑤,這悄然暗示著他可能就是蘇瑤口中辯論提到的 “盤古”,那個掌控一切的人工智能,不禁暗自揣測:他究竟是誰?又與蘇瑤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係?這般懸念,如同迷霧籠罩,為後續故事的展開蒙上了一層神秘麵紗。
回想大學時,在一場關鍵的人工智能實驗籌備階段,蘇瑤為了爭取科研資源,日夜忙碌,逐漸疏遠了林宇。那次實驗對她的
科研生涯至關重要,她滿心滿眼隻有數據、模型,忽略了林宇的感受。實驗最終還是失敗了,巨大的打擊讓蘇瑤陷入自我懷疑,而就在那個低穀期,神秘身影首次出現。從那之後,這神秘身影便時不時地冒出來,仿佛和蘇瑤、林宇的命運緊緊纏繞在一起,為故事添上了因果的伏筆。
不僅如此,在林宇不經意間看向舞池地麵時,發現燈光透過人群的縫隙投射出的光影形狀,竟隱隱約約呈現出一個複雜的星際坐標圖案,而這個坐標指向的正是遙遠的起源星。這一發現讓林宇心中一驚,他開始懷疑,這個舞池是否早已被神秘力量操控,這看似普通的聚會場景,會不會是一切陰謀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