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腳踏多船
學霸穿越成側妃,咱不卷了 作者:紫竹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慧能禪師活了一大把年紀,沒有想到自己不過屈尊探個病,居然會被拉扯到一場庸俗的討價還價之中。
好在他麵上很沉得住氣,隻把自己當做一個超脫於世俗之外的旁觀者。
然而,但凡有大老板高冷坐鎮的講價場麵,下頭負責辦事的都很為難。要麽急於表現,不管不顧往死裏殺價,要麽瞻前顧後,束手束腳隻敢微do。
丹鳳眼屬於後者。
原本他在貴女麵前都會刻意表現得十分超然,此時此刻,他更是擔心殺價太猛,落了師父與慈恩寺慈悲為懷的麵子。
楊芸兒吃準老和尚要麵子,小和尚虧裏子,毫不客氣地帶領團隊一路猛敲猛打,以極低的代價,要足了場子,長明燈要點,法事要做,且是大做,還要在廟裏大搞布施,請慈恩寺出人,出場地,出素齋以及一應物料……
一來二去,漂亮的丹鳳眼有些維持不住了,光潔的額頭上,開始泛起一層薄汗,閃著油膩的光澤。
後頭是不動如山的師父大人,前頭是步步緊逼的美豔客戶。
最終,丹鳳眼一咬牙,哆嗦著將寺院的各種利益賣了個幹淨,換回楊芸兒主仆感恩戴德,對著師父忙不迭的含淚叩謝,口誦恩德。
師父麵含慈悲,一聲“阿彌陀佛”受了側妃大禮。
丹鳳眼暗暗舒了一口氣,自己好歹守住了慈恩寺大慈大悲的名聲。
這場談判的最終結果,除了隆重的法事和布施,慈恩寺還將山腰那處的院子直接折價給了六王側妃。
寺廟產業眾多,丹鳳眼揣度著師父並不十分看中這處荒廢許久的院落,順水做了人情,換回對方的真金白銀,填補法事布施的各項成本開支。
他並不知道那院子本是楊芸兒今日談判的主要目標之一。
來自新時代的靈魂,對房產有著天生的執念。
尤其是風景秀麗處的房產,不收白不收,說不定能開發個農家樂,民宿之類,再不濟,留給自己養老也不錯。
慧能禪師踏步離開禪房時,臉上滿是黑氣。
真真從未見如此厚顏之女子!
在權貴圈中,慧能禪師見慣了各種陰謀陽謀與虛與委蛇,卻從未見如此直截了當的彪悍殺價。
大家都是要幾分薄麵的,這女子卻能毫無顧忌。
走開幾步,老和尚吩咐手下,盡快暗示對方搬出禪房,回她的小院去,休要擾了佛門清淨。
不過老和尚的心胸到底與其他徒子徒孫不同。
氣頭不過隻在片刻間。當老和尚迎著山風,踱步至自家禪房時,他的氣已漸漸順了下來。
服侍的小和尚送來一盞新茶,待氤氳的茶香於唇齒間彌漫開,慧能禪師又恢複了高僧特有的淡定安詳。
如此市儈嘴臉的小女子,不值得過分關注。且慈恩寺受皇家香火供養,產業豐厚,亦不必為這區區幾場法事,以及一座破敗院落而擾了佛心。
慧能禪師放下茶盞,微微搖了搖頭。
精於算計之人,必然自帶軟肋,六皇子身邊有這樣一個女子,自是禍福相倚。
他甚至懷疑自己看錯了,先師預言中六王身邊的客星怎能如此市儈計較,一副商人嘴臉。或許預言另有其人?
但不管是與不是,隨著太子薨逝,朝中局勢已然暗潮洶湧。
兩位成年皇子必有一鬥。
老和尚的高明在於,他周旋於多股勢力之間,卻依舊能自持方外之人,從不直接站台。
橫豎他的廟場子足夠,他隻負責搭台,但唱戲就看各方自己的本事,他頂多說幾句模棱兩可的偈語,在關鍵節點稍稍推波助瀾一下而已。
上回出手,是他已算準崔後已失了聖心,且崔家作惡太多,未來難逃劫數,不過進宮勸慰引導幾句,而其餘的人手甚至藥物,都與他無關。(64章)
這回受人之托,將鬧事之人引到眾人麵前,但鬧事做戲的本事不如對方,這怪不了戲台。
黃白之物是替佛祖收下的,具體怎麽保佑,得看西天佛祖,如有不滿,自去靈山尋佛祖。
老和尚很懂得明哲保身,且將一手玄學練到爐火純青。
他見丹鳳眼一臉忐忑的上前奉茶,並不責怪,隻淡淡吩咐道:“將這兩日的消息送回去,告知那人,不可操之過急,一切皆有定數。”
禪房內,傅山爐上飄起嫋嫋青煙。
木魚聲聲,老和尚誦經聲響起,丹鳳眼帶著小和尚識趣的退出,並悄悄帶上門。
禪音之下,老和尚慈悲的麵容上浮起一絲詭譎。
佛門之人,隻需隔山觀虎鬥,反正無論哪一方,都得求佛祖保佑不是?
*
和老和尚的淡定不同,楊府內,楊相國的肝火有些旺。
昨日王爺剛走,那便宜女兒便趕著關城門的時間送來了一對仆婦,說是做不了主,需請相國定奪。
如僅僅是族裏的些許瑣事,對於手眼通天的楊相國而言,不過是舉手之勞,
但卡在當下,這送上門來的麻煩,讓楊相國不得不認真思量一番。
都是屬狐狸的,哪看不出其中關竅?
所以,楊相國並沒有著急替女兒女婿料理麻煩,隻吩咐將人圈著,給吃給喝,他要冷眼旁觀一會兒。
果然,第二天便收到幹女兒在慈恩寺門口哭訴唱大戲的消息。
楊相國憤憤拍了一下桌子,這明顯是衝著王爺的算計,好女兒在眾人麵前演一出大義凜然,卻連夜將麻煩丟到自己跟前?
無論是看著同宗的麵子去打點撈人,還是直接拒了同宗之人的求援,楊相國都免不了要當回惡人。
這幹女兒真是好算計!
不過,都是成年人,生氣歸生氣,腦子不能丟。
明麵上楊相國和女婿李泓暄是一條船上的,因此他很快迫使自己冷靜下來,認真思考整件事的脈絡。
這背後運作之人並不難猜測。
成年的皇子左不過就那兩人。
雖然皇帝采選在即,自己也在物色新的美人,但那屬於未來的變數,總不見得姑娘還沒有送進去,肚子還沒有大起來,就有人急不可耐的對成年皇子動刀子吧。
那真是蠢到家了。
楊相國於書房來回踱步之際,外頭有仆從來報,說大小姐和三姨娘又鬧了起來,真姨娘沒法子,請相國入內主事。
楊相國煩躁地擺了擺手。
老爺肉眼可見的不悅,仆人不敢多嘴,隻得退出書房。
但沒有搬到救兵,仆人無法向姨娘交代,故而不敢輕易離去。隻在書房門外瑟縮著,靜候時機。
楊相國背過身去,揉了揉眉心。
給楊芸兒下毒事發後,他接受提議,將本就有些礙事的原配季夫人頂罪送去佛堂。(151章)
沒了管束,楊相國倒是享受了一番鶯鶯燕燕的滋潤日子,隻是女人多了,麻煩事也多。尤其是他那嫡親女兒楊蘭依,三天兩頭的大哭大鬧,不是與哪個新獲寵的小妾鬧矛盾,便是哭著要見生母。
此前季氏夫人善妒,楊相國隻有這麽一個嫡親女兒。
倒不是楊相國有多寵女兒。女兒是聯姻的工具。自家原產的工具太有限,故而珍貴。
楊相國原先在親妹妹麗妃的皇兒夭折後,押寶李泓暄。原本的計劃是,借楊芸兒聯姻,將人手帶入六王府。等到時機成熟,六王崔氏正妃香消玉殞,李泓暄自身能修得正果,再送自家嫡親女兒入主東宮。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
選出來的冒牌女兒竟是個不受控製的,隨手選一個占坑棋子,竟給自己找了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
送入六王府的陪嫁人手不是被策反,就是被團滅。
而就在楊相國胸悶之際,變數再現。
原本在崔後打壓之下,毫無存在感的八皇子重返帝都。甫一亮相,便在年初的雪災中打出漂亮的組合拳,如今又得了差事主持殿試,未來可期。
這李泓曄不但排序老八,人也八麵玲瓏。
前不久悄悄托人來說,稱其無意間在路上遇到了出門上香的楊蘭依小姐,頓有怦然心動之感,願留出正妃之位,待蘭兒及笄,即可上門提親。
楊相國當然不會輕信一位皇子的深情。八皇子遲遲未娶正妃,多少是崔後有意拖延為難的緣故。
但這份結交之意,楊相國默默記下了。
李泓暄畢竟是崔後養子,與崔氏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而李泓曄生母劉氏,養母劉昭儀都死於崔後之手。削弱崔氏勢力是楊相國與景泰帝的默契。
換言之,至少在這一點上,楊相國與李泓曄有著共同的敵人。且李泓曄背後的劉氏家族在清流與言官中頗有威望。這也是令楊相國心動的原因。
皇子正妃的許諾不足以打動他,但未來的東宮之主則不一樣。
如果送入宮的美女沒能再孕育新的皇子,楊氏暫時出不了太後,那謀一個太子正妃,乃至皇後則是必須的。
書房外頭的仆人,瞅著房門,還在想法子,如何能再進屋勸一勸老爺。
隻見府裏的幕僚匆匆趕來求見老爺。
幕僚手頭拿著一份新近向八王爺投誠的士子名單,這批士子都是即將參加殿試的。誰都想在殿試中籠絡人手。
相較之下,後宅那點子吵鬧並不重要。
書房的門怦然關閉,這是老爺要談重要事情了,仆人不敢逗留,萬一無意間聽到一兩句機要的,小命就要交代了。
那仆人隻得失望離去,今日份賞錢落空了。
小人物忙於尋求眼前的賞錢,而那些尊貴的大人物們,則在局勢未定前,謀劃如何多踏幾條船。
至於牢裏等待救援的楊老爹,那隻能是一枚被遺忘的棄子了。
好在他麵上很沉得住氣,隻把自己當做一個超脫於世俗之外的旁觀者。
然而,但凡有大老板高冷坐鎮的講價場麵,下頭負責辦事的都很為難。要麽急於表現,不管不顧往死裏殺價,要麽瞻前顧後,束手束腳隻敢微do。
丹鳳眼屬於後者。
原本他在貴女麵前都會刻意表現得十分超然,此時此刻,他更是擔心殺價太猛,落了師父與慈恩寺慈悲為懷的麵子。
楊芸兒吃準老和尚要麵子,小和尚虧裏子,毫不客氣地帶領團隊一路猛敲猛打,以極低的代價,要足了場子,長明燈要點,法事要做,且是大做,還要在廟裏大搞布施,請慈恩寺出人,出場地,出素齋以及一應物料……
一來二去,漂亮的丹鳳眼有些維持不住了,光潔的額頭上,開始泛起一層薄汗,閃著油膩的光澤。
後頭是不動如山的師父大人,前頭是步步緊逼的美豔客戶。
最終,丹鳳眼一咬牙,哆嗦著將寺院的各種利益賣了個幹淨,換回楊芸兒主仆感恩戴德,對著師父忙不迭的含淚叩謝,口誦恩德。
師父麵含慈悲,一聲“阿彌陀佛”受了側妃大禮。
丹鳳眼暗暗舒了一口氣,自己好歹守住了慈恩寺大慈大悲的名聲。
這場談判的最終結果,除了隆重的法事和布施,慈恩寺還將山腰那處的院子直接折價給了六王側妃。
寺廟產業眾多,丹鳳眼揣度著師父並不十分看中這處荒廢許久的院落,順水做了人情,換回對方的真金白銀,填補法事布施的各項成本開支。
他並不知道那院子本是楊芸兒今日談判的主要目標之一。
來自新時代的靈魂,對房產有著天生的執念。
尤其是風景秀麗處的房產,不收白不收,說不定能開發個農家樂,民宿之類,再不濟,留給自己養老也不錯。
慧能禪師踏步離開禪房時,臉上滿是黑氣。
真真從未見如此厚顏之女子!
在權貴圈中,慧能禪師見慣了各種陰謀陽謀與虛與委蛇,卻從未見如此直截了當的彪悍殺價。
大家都是要幾分薄麵的,這女子卻能毫無顧忌。
走開幾步,老和尚吩咐手下,盡快暗示對方搬出禪房,回她的小院去,休要擾了佛門清淨。
不過老和尚的心胸到底與其他徒子徒孫不同。
氣頭不過隻在片刻間。當老和尚迎著山風,踱步至自家禪房時,他的氣已漸漸順了下來。
服侍的小和尚送來一盞新茶,待氤氳的茶香於唇齒間彌漫開,慧能禪師又恢複了高僧特有的淡定安詳。
如此市儈嘴臉的小女子,不值得過分關注。且慈恩寺受皇家香火供養,產業豐厚,亦不必為這區區幾場法事,以及一座破敗院落而擾了佛心。
慧能禪師放下茶盞,微微搖了搖頭。
精於算計之人,必然自帶軟肋,六皇子身邊有這樣一個女子,自是禍福相倚。
他甚至懷疑自己看錯了,先師預言中六王身邊的客星怎能如此市儈計較,一副商人嘴臉。或許預言另有其人?
但不管是與不是,隨著太子薨逝,朝中局勢已然暗潮洶湧。
兩位成年皇子必有一鬥。
老和尚的高明在於,他周旋於多股勢力之間,卻依舊能自持方外之人,從不直接站台。
橫豎他的廟場子足夠,他隻負責搭台,但唱戲就看各方自己的本事,他頂多說幾句模棱兩可的偈語,在關鍵節點稍稍推波助瀾一下而已。
上回出手,是他已算準崔後已失了聖心,且崔家作惡太多,未來難逃劫數,不過進宮勸慰引導幾句,而其餘的人手甚至藥物,都與他無關。(64章)
這回受人之托,將鬧事之人引到眾人麵前,但鬧事做戲的本事不如對方,這怪不了戲台。
黃白之物是替佛祖收下的,具體怎麽保佑,得看西天佛祖,如有不滿,自去靈山尋佛祖。
老和尚很懂得明哲保身,且將一手玄學練到爐火純青。
他見丹鳳眼一臉忐忑的上前奉茶,並不責怪,隻淡淡吩咐道:“將這兩日的消息送回去,告知那人,不可操之過急,一切皆有定數。”
禪房內,傅山爐上飄起嫋嫋青煙。
木魚聲聲,老和尚誦經聲響起,丹鳳眼帶著小和尚識趣的退出,並悄悄帶上門。
禪音之下,老和尚慈悲的麵容上浮起一絲詭譎。
佛門之人,隻需隔山觀虎鬥,反正無論哪一方,都得求佛祖保佑不是?
*
和老和尚的淡定不同,楊府內,楊相國的肝火有些旺。
昨日王爺剛走,那便宜女兒便趕著關城門的時間送來了一對仆婦,說是做不了主,需請相國定奪。
如僅僅是族裏的些許瑣事,對於手眼通天的楊相國而言,不過是舉手之勞,
但卡在當下,這送上門來的麻煩,讓楊相國不得不認真思量一番。
都是屬狐狸的,哪看不出其中關竅?
所以,楊相國並沒有著急替女兒女婿料理麻煩,隻吩咐將人圈著,給吃給喝,他要冷眼旁觀一會兒。
果然,第二天便收到幹女兒在慈恩寺門口哭訴唱大戲的消息。
楊相國憤憤拍了一下桌子,這明顯是衝著王爺的算計,好女兒在眾人麵前演一出大義凜然,卻連夜將麻煩丟到自己跟前?
無論是看著同宗的麵子去打點撈人,還是直接拒了同宗之人的求援,楊相國都免不了要當回惡人。
這幹女兒真是好算計!
不過,都是成年人,生氣歸生氣,腦子不能丟。
明麵上楊相國和女婿李泓暄是一條船上的,因此他很快迫使自己冷靜下來,認真思考整件事的脈絡。
這背後運作之人並不難猜測。
成年的皇子左不過就那兩人。
雖然皇帝采選在即,自己也在物色新的美人,但那屬於未來的變數,總不見得姑娘還沒有送進去,肚子還沒有大起來,就有人急不可耐的對成年皇子動刀子吧。
那真是蠢到家了。
楊相國於書房來回踱步之際,外頭有仆從來報,說大小姐和三姨娘又鬧了起來,真姨娘沒法子,請相國入內主事。
楊相國煩躁地擺了擺手。
老爺肉眼可見的不悅,仆人不敢多嘴,隻得退出書房。
但沒有搬到救兵,仆人無法向姨娘交代,故而不敢輕易離去。隻在書房門外瑟縮著,靜候時機。
楊相國背過身去,揉了揉眉心。
給楊芸兒下毒事發後,他接受提議,將本就有些礙事的原配季夫人頂罪送去佛堂。(151章)
沒了管束,楊相國倒是享受了一番鶯鶯燕燕的滋潤日子,隻是女人多了,麻煩事也多。尤其是他那嫡親女兒楊蘭依,三天兩頭的大哭大鬧,不是與哪個新獲寵的小妾鬧矛盾,便是哭著要見生母。
此前季氏夫人善妒,楊相國隻有這麽一個嫡親女兒。
倒不是楊相國有多寵女兒。女兒是聯姻的工具。自家原產的工具太有限,故而珍貴。
楊相國原先在親妹妹麗妃的皇兒夭折後,押寶李泓暄。原本的計劃是,借楊芸兒聯姻,將人手帶入六王府。等到時機成熟,六王崔氏正妃香消玉殞,李泓暄自身能修得正果,再送自家嫡親女兒入主東宮。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
選出來的冒牌女兒竟是個不受控製的,隨手選一個占坑棋子,竟給自己找了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
送入六王府的陪嫁人手不是被策反,就是被團滅。
而就在楊相國胸悶之際,變數再現。
原本在崔後打壓之下,毫無存在感的八皇子重返帝都。甫一亮相,便在年初的雪災中打出漂亮的組合拳,如今又得了差事主持殿試,未來可期。
這李泓曄不但排序老八,人也八麵玲瓏。
前不久悄悄托人來說,稱其無意間在路上遇到了出門上香的楊蘭依小姐,頓有怦然心動之感,願留出正妃之位,待蘭兒及笄,即可上門提親。
楊相國當然不會輕信一位皇子的深情。八皇子遲遲未娶正妃,多少是崔後有意拖延為難的緣故。
但這份結交之意,楊相國默默記下了。
李泓暄畢竟是崔後養子,與崔氏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而李泓曄生母劉氏,養母劉昭儀都死於崔後之手。削弱崔氏勢力是楊相國與景泰帝的默契。
換言之,至少在這一點上,楊相國與李泓曄有著共同的敵人。且李泓曄背後的劉氏家族在清流與言官中頗有威望。這也是令楊相國心動的原因。
皇子正妃的許諾不足以打動他,但未來的東宮之主則不一樣。
如果送入宮的美女沒能再孕育新的皇子,楊氏暫時出不了太後,那謀一個太子正妃,乃至皇後則是必須的。
書房外頭的仆人,瞅著房門,還在想法子,如何能再進屋勸一勸老爺。
隻見府裏的幕僚匆匆趕來求見老爺。
幕僚手頭拿著一份新近向八王爺投誠的士子名單,這批士子都是即將參加殿試的。誰都想在殿試中籠絡人手。
相較之下,後宅那點子吵鬧並不重要。
書房的門怦然關閉,這是老爺要談重要事情了,仆人不敢逗留,萬一無意間聽到一兩句機要的,小命就要交代了。
那仆人隻得失望離去,今日份賞錢落空了。
小人物忙於尋求眼前的賞錢,而那些尊貴的大人物們,則在局勢未定前,謀劃如何多踏幾條船。
至於牢裏等待救援的楊老爹,那隻能是一枚被遺忘的棄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