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六小王爺的算盤
學霸穿越成側妃,咱不卷了 作者:紫竹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美人唇角浮起一絲笑意,朝著另兩位冤大頭謙遜地點頭示意。
小崔氏毫不客氣地走在第一個,同是皇帝賞賜的美人,但她同皇後一個母家,身份自該更矜貴一些。
於氏本想爭一下,才抬腿便被邊上丫鬟扶住了。
扶著丫鬟的手臂,於氏立馬穩住心神,臉上虛虛浮起一層笑意,也不管那小崔氏,對著王美人做出了幾分謙讓的姿態。
王美人配合著客氣道:“妹妹腿腳不便,慢些來吧。”說著做了一個相讓的姿勢。
兩人來回謙讓了幾下,最終王美人讓了半個身位。
兩人如同好姐妹般,一同入了屋子。一進屋便看到小崔氏在廳堂正中拘著禮,還不曾起身。
李泓暄鐵青著臉,坐在上首,慢慢品著一盞茶。青黛帶著另幾個小丫鬟伺立在側。
王嬤嬤在一張杌子上坐著,此刻也是躬身摒氣,不同於往日對丫鬟婆子們說教時的樣子。
側妃的大丫鬟鶯兒在窗下的桌子旁打著算盤,記著什麽賬目。
除了算盤劈啪,屋內再無別的聲響。
於氏見這架勢,知曉情況不好,扶著丫鬟的手,悄悄退後一步,將王美人拱到了前麵。
王美人隻當沒發覺於氏的小心思,扶了扶鬢上的紅寶蜘蛛簪,整了整衣衫,然後盈盈朝著上首行了一禮。
於氏被丫鬟扶著,也跟著緩緩行禮。
王美人扶簪時,六小王爺不經意間抬了下眼皮。待兩人行禮完畢,李泓暄輕咳了一下,隨手放下杯盞,漫不經心地說了一句:“都起來罷。”
前頭小崔氏如釋重負,緩緩直起已有些僵硬的身子,規規矩矩退到一旁站著去了。
一個消停了,另一個卻還心存僥幸。
同別人行完禮自己起身不一樣,隻見於氏嬌滴滴伸出一隻手,候在一旁的丫鬟立刻上前扶著。
於氏慢慢直起身子,起到一半,似乎被紮到一般,身子麻花似的一扭,嬌呼一聲:“哎呀呀!”
於氏竟堪堪倒在丫鬟身上,雙眸含著似有若無的水霧,垂下長長的眼瞼,低低仰望著麵前高大的男人。這眸光中帶著三分求助,三分嬌羞,其餘皆是膽怯。
這樣的眼神最易激發男人的保護欲。
然而於氏這堪稱一流的演技卻撞上了十分不解風情的觀眾。
李泓暄直接扭過頭去,用手指敲了敲桌子,青黛趕緊上前續茶。
屋內其他人眼觀鼻鼻觀心,對於氏的表演置若罔聞。
於氏美眸使勁放了幾回電,都得不到男人的回應,心有不甘,又扭頭望向王美人,換了一個全是委屈的小眼神。
可此刻的王美人目視前方,兩眼直接放空,全不似方才在院外那般配合。
於氏見得不到外援,咬了咬唇,扶著丫鬟的手微微用力,那丫鬟倒是有幾分機靈勁,得到信號,立馬配合道:“美人,您才扭傷了腿,本該靜養的呀!”
啪,李泓暄將手中茶盞重重拍在桌上,並未說話,隻用眼尾掃了一下坐在下首的乳母。
在王府內蟄伏許久的王嬤嬤收到信號,知道機會來了,當下開啟抖威風模式,毫不客氣地出言教訓道:“美人可知王府的規矩,主子麵前,哪有丫鬟下人隨意插話的份!”
“嬤嬤贖罪,實在是妾傷了腿腳……”
不待於氏一句話講完,王嬤嬤直接強勢打斷:“美人雖身份貴重,但實在不該當著王爺的麵打斷老奴的話。”
世家規矩,年長得臉的仆人有幾分體麵,甚至壓過年輕的新主子。
於氏知曉對方不但是王爺的乳母,且身份特殊,當下咬了咬唇,扶著丫鬟的手臂,緩緩站穩,收起一身嬌媚姿態,換了一副低眉順目的樣子。
王嬤嬤乘機覷了眼李泓暄的神色,心中定了定,扯起幾分虎皮道:“若美人聽老奴的規勸,這丫鬟不懂規矩,便送到老奴這邊,讓老奴替你調教幾日,再送還給美人,您覺著可好?”
“自是聽從媽媽教誨的,若得媽媽教誨,那是她的福氣。”於氏回頭吩咐那丫鬟:“快去給嬤嬤行禮。”
那名丫鬟得了吩咐,隻得上前對王嬤嬤磕了個頭。
王嬤嬤順利抖完威風,換回慈祥神態,轉頭對李泓暄道:“於美人也是可憐見的,既然傷了腿,就讓她坐著說吧。這個丫鬟不行,老奴回頭另指一個丫鬟去服侍。”
李泓暄點了點頭,又看了看一旁的王美人,道:“都坐下吧。”
王美人感受到李泓暄的目光,覺得對方雖看著自己,卻又不像在看自己,下意識扶了扶鬢邊的簪子。
她原以為自家母親與那個於氏之間必有一場口舌之爭,她也好學學母親如何鬥法,沒想到那個於氏在母親麵前竟如此乖覺,這令王美人頗為吃驚。
一旁暗中觀察的鶯兒也察覺出一絲異樣來。一般撤換貼身丫鬟,都帶有一定的羞辱意味,但於氏似乎無半點不爽,對比於美人此前豪放喝酒的做派,此事或有蹊蹺。
鶯兒當下留了個心眼。
不提場中心細的女子暗中計較,單說咱大大咧咧的六小王爺。
見王嬤嬤已經敲打了於氏,李泓暄心下滿意,直接對王嬤嬤吩咐道:“王媽媽,你來說吧!本王不耐煩同她們囉嗦。”
得了吩咐,王嬤嬤站起來,對著李泓暄欠了欠身子,轉頭對著底下三位美人正色道:“那老奴托大,就替王爺張羅這事。”
王嬤嬤簡單將李泓暄的意思說了一遍。王爺心善,發覺如今雖到了春耕,但百姓生計依舊艱難,王府要繼續籌款籌物,幫助百姓渡過難關,恢複生產。
李泓暄自傷愈複出以來,一頭紮在書房用功,勤勉不輟,於書本上的治國之策確實精進不少。且日日旁聽朝政,外加景泰帝的有意引導,工部事務近來頗有心得,本來正躊躇滿誌。
可此番外出見到真正的民情,才知往日所學不過紙上談兵,朝堂所議,亦多空中樓閣。
雪災過後,雖然表麵上朝廷已經賑災減稅,與民休息,但實際上民眾生活依舊有著許多困苦。尤其春汛到來,更是雪上加霜。
而朝臣隻顧著爭權爭功,將一場天災生生捧做各自的勞苦功高,孰料錦繡繁華之下,藏著許多不堪。李泓暄心中那份自得瞬間化為烏有,取而代之的是自責與急迫。
他急切的想做些事,卻一時理不出許多章法。
恰好之前被青黛一激,決定先從眼前做起,效法當初小芸宮廷募捐之舉,在內宅發起募捐,同時也可以敲打一下這兩位美人。
他心知募捐雖是杯水車薪,但以自己王爺至尊,也能起個表率作用,說不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對,小芸當初就是這麽說的,也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對不對。
【今日爸爸帶著二寶去趕海,男人的少年心重,居然要去看看台風後的海灘,嗯,他們趕海,我趕稿,陪著大寶上補習班,心特別靜,今日雙更!】
小崔氏毫不客氣地走在第一個,同是皇帝賞賜的美人,但她同皇後一個母家,身份自該更矜貴一些。
於氏本想爭一下,才抬腿便被邊上丫鬟扶住了。
扶著丫鬟的手臂,於氏立馬穩住心神,臉上虛虛浮起一層笑意,也不管那小崔氏,對著王美人做出了幾分謙讓的姿態。
王美人配合著客氣道:“妹妹腿腳不便,慢些來吧。”說著做了一個相讓的姿勢。
兩人來回謙讓了幾下,最終王美人讓了半個身位。
兩人如同好姐妹般,一同入了屋子。一進屋便看到小崔氏在廳堂正中拘著禮,還不曾起身。
李泓暄鐵青著臉,坐在上首,慢慢品著一盞茶。青黛帶著另幾個小丫鬟伺立在側。
王嬤嬤在一張杌子上坐著,此刻也是躬身摒氣,不同於往日對丫鬟婆子們說教時的樣子。
側妃的大丫鬟鶯兒在窗下的桌子旁打著算盤,記著什麽賬目。
除了算盤劈啪,屋內再無別的聲響。
於氏見這架勢,知曉情況不好,扶著丫鬟的手,悄悄退後一步,將王美人拱到了前麵。
王美人隻當沒發覺於氏的小心思,扶了扶鬢上的紅寶蜘蛛簪,整了整衣衫,然後盈盈朝著上首行了一禮。
於氏被丫鬟扶著,也跟著緩緩行禮。
王美人扶簪時,六小王爺不經意間抬了下眼皮。待兩人行禮完畢,李泓暄輕咳了一下,隨手放下杯盞,漫不經心地說了一句:“都起來罷。”
前頭小崔氏如釋重負,緩緩直起已有些僵硬的身子,規規矩矩退到一旁站著去了。
一個消停了,另一個卻還心存僥幸。
同別人行完禮自己起身不一樣,隻見於氏嬌滴滴伸出一隻手,候在一旁的丫鬟立刻上前扶著。
於氏慢慢直起身子,起到一半,似乎被紮到一般,身子麻花似的一扭,嬌呼一聲:“哎呀呀!”
於氏竟堪堪倒在丫鬟身上,雙眸含著似有若無的水霧,垂下長長的眼瞼,低低仰望著麵前高大的男人。這眸光中帶著三分求助,三分嬌羞,其餘皆是膽怯。
這樣的眼神最易激發男人的保護欲。
然而於氏這堪稱一流的演技卻撞上了十分不解風情的觀眾。
李泓暄直接扭過頭去,用手指敲了敲桌子,青黛趕緊上前續茶。
屋內其他人眼觀鼻鼻觀心,對於氏的表演置若罔聞。
於氏美眸使勁放了幾回電,都得不到男人的回應,心有不甘,又扭頭望向王美人,換了一個全是委屈的小眼神。
可此刻的王美人目視前方,兩眼直接放空,全不似方才在院外那般配合。
於氏見得不到外援,咬了咬唇,扶著丫鬟的手微微用力,那丫鬟倒是有幾分機靈勁,得到信號,立馬配合道:“美人,您才扭傷了腿,本該靜養的呀!”
啪,李泓暄將手中茶盞重重拍在桌上,並未說話,隻用眼尾掃了一下坐在下首的乳母。
在王府內蟄伏許久的王嬤嬤收到信號,知道機會來了,當下開啟抖威風模式,毫不客氣地出言教訓道:“美人可知王府的規矩,主子麵前,哪有丫鬟下人隨意插話的份!”
“嬤嬤贖罪,實在是妾傷了腿腳……”
不待於氏一句話講完,王嬤嬤直接強勢打斷:“美人雖身份貴重,但實在不該當著王爺的麵打斷老奴的話。”
世家規矩,年長得臉的仆人有幾分體麵,甚至壓過年輕的新主子。
於氏知曉對方不但是王爺的乳母,且身份特殊,當下咬了咬唇,扶著丫鬟的手臂,緩緩站穩,收起一身嬌媚姿態,換了一副低眉順目的樣子。
王嬤嬤乘機覷了眼李泓暄的神色,心中定了定,扯起幾分虎皮道:“若美人聽老奴的規勸,這丫鬟不懂規矩,便送到老奴這邊,讓老奴替你調教幾日,再送還給美人,您覺著可好?”
“自是聽從媽媽教誨的,若得媽媽教誨,那是她的福氣。”於氏回頭吩咐那丫鬟:“快去給嬤嬤行禮。”
那名丫鬟得了吩咐,隻得上前對王嬤嬤磕了個頭。
王嬤嬤順利抖完威風,換回慈祥神態,轉頭對李泓暄道:“於美人也是可憐見的,既然傷了腿,就讓她坐著說吧。這個丫鬟不行,老奴回頭另指一個丫鬟去服侍。”
李泓暄點了點頭,又看了看一旁的王美人,道:“都坐下吧。”
王美人感受到李泓暄的目光,覺得對方雖看著自己,卻又不像在看自己,下意識扶了扶鬢邊的簪子。
她原以為自家母親與那個於氏之間必有一場口舌之爭,她也好學學母親如何鬥法,沒想到那個於氏在母親麵前竟如此乖覺,這令王美人頗為吃驚。
一旁暗中觀察的鶯兒也察覺出一絲異樣來。一般撤換貼身丫鬟,都帶有一定的羞辱意味,但於氏似乎無半點不爽,對比於美人此前豪放喝酒的做派,此事或有蹊蹺。
鶯兒當下留了個心眼。
不提場中心細的女子暗中計較,單說咱大大咧咧的六小王爺。
見王嬤嬤已經敲打了於氏,李泓暄心下滿意,直接對王嬤嬤吩咐道:“王媽媽,你來說吧!本王不耐煩同她們囉嗦。”
得了吩咐,王嬤嬤站起來,對著李泓暄欠了欠身子,轉頭對著底下三位美人正色道:“那老奴托大,就替王爺張羅這事。”
王嬤嬤簡單將李泓暄的意思說了一遍。王爺心善,發覺如今雖到了春耕,但百姓生計依舊艱難,王府要繼續籌款籌物,幫助百姓渡過難關,恢複生產。
李泓暄自傷愈複出以來,一頭紮在書房用功,勤勉不輟,於書本上的治國之策確實精進不少。且日日旁聽朝政,外加景泰帝的有意引導,工部事務近來頗有心得,本來正躊躇滿誌。
可此番外出見到真正的民情,才知往日所學不過紙上談兵,朝堂所議,亦多空中樓閣。
雪災過後,雖然表麵上朝廷已經賑災減稅,與民休息,但實際上民眾生活依舊有著許多困苦。尤其春汛到來,更是雪上加霜。
而朝臣隻顧著爭權爭功,將一場天災生生捧做各自的勞苦功高,孰料錦繡繁華之下,藏著許多不堪。李泓暄心中那份自得瞬間化為烏有,取而代之的是自責與急迫。
他急切的想做些事,卻一時理不出許多章法。
恰好之前被青黛一激,決定先從眼前做起,效法當初小芸宮廷募捐之舉,在內宅發起募捐,同時也可以敲打一下這兩位美人。
他心知募捐雖是杯水車薪,但以自己王爺至尊,也能起個表率作用,說不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對,小芸當初就是這麽說的,也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對不對。
【今日爸爸帶著二寶去趕海,男人的少年心重,居然要去看看台風後的海灘,嗯,他們趕海,我趕稿,陪著大寶上補習班,心特別靜,今日雙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