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兩文錢的人生囧境
學霸穿越成側妃,咱不卷了 作者:紫竹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泓暄漫無目地地打馬走在大街上,周遭的喧囂不同於朝堂的吵鬧,也有別於後宅的聒噪。
春日的燕京,街道濕漉漉的,到處都是為了生計而忙碌的人影。
小販的叫賣聲,車夫的吆喝聲,鄰裏的招呼聲,林林總總匯在一起,成了人間真實的煙火氣息。
春日的薄陽,透過潮濕的雲層灑向人間,寡淡的光線透出無數煙塵,卑微中蘊著求生的倔強,苦澀中夾雜著砂礫般粗糙卻又真實的甜。
曾經的李泓暄是紅塵中不染一點塵灰的浪子,打馬揚鞭,直奔最好的酒樓瓦舍,縱情飲酒,揮灑青春,是那不識愁的少年,錦衣玉食間,未曾留意過路旁那些卑微而堅韌的生命。
如今的他,心中已然裝了百姓,再上駿馬,馬蹄卻已輕快不起來。
不知不覺中,他並未將馬趨向往年常去的聲色犬馬之地,而是踏入了紅塵深處。
沿著運河,馬蹄噠噠,這裏曾匯集了天下繁華,人煙稠密,糧船雲集,往來商賈客旅,絡繹不絕。
而如今,李泓暄立於馬頭,放眼望去,春意已上枝頭,人間卻蕭索依舊。
年初的雪災給各地河道帶來了災難性破壞,災後不少地區漕運擁塞。入春一個月來,各地搶修尚未完工,春汛已接踵而至,各地受災,漕運再次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李泓暄駐馬觀望,沿河的商鋪隻有六七成恢複了營業,店家在賣力吆喝,客人卻寥寥無幾。
兩岸百姓行色匆匆,臉上都籠罩著或多或少的愁苦。
六小王爺的心也跟著沉重起來。他今日生出的玩鬧之意早已消散,
此刻開始仔細琢磨起小芸曾同他說過的所謂國計民生。
若百姓困苦,權貴又能安享幾何?
李泓暄皺眉騎在馬上,緩緩而行。突然前方一負重老者踉蹌幾步,倒在路邊。
李泓暄趕緊催馬上前幾步,翻身下馬去查看情況。
鶯兒為李泓暄安排了兩名隨從跟著。這兩人本是楊芸兒親自選出,留在府中供其調配的人手,相當有眼力見。
見狀,其中一人趕緊上前扶起老者,另一人取出水囊,給老者喂了兩口水。
老人緩緩醒來。
李泓暄見老者麵有菜色,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不堪入目,不禁皺眉問道:“老人家可是身體不適,這般年紀,怎好出來幹體力活?家中子侄呢?”
六小王爺隻道兒孫不孝,連累老人,故而憤憤地連環發問。
老者並未回答,隻是於原地瑟縮,兩行濁淚從幹枯的眼眶中緩緩流出,一臉悲苦。
一名同樣瘦弱黝黑的路人見狀,心有不忍,上前解釋道:“官爺莫要動怒。李老頭本有三個兒子,最是孝順不過,可惜老天不公,先後都歿了。”
“怎麽回事?”李泓暄沉聲問道。
“當年李老頭交不出稅,老大被拖去服徭役,從此杳無音訊;好在老二本是能幹的,可在雪災中,他家和鄰居的房舍都被壓塌了,老二堪堪將李老頭夫婦背出,還搶出了侄兒,卻失了自己的妻兒,還壓壞了一條腿,沒有醫藥,很快就沒了;那幺兒本來體弱,往常也是藥石不斷,為了將哥哥搶出來的衣物吃食都留給父母,竟……竟自我了斷。”路人唏噓道。
“不要說了,我的兒啊!”
提及傷心事,那老頭再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老人拖長了聲調,那哭聲猶如從破敗風箱中傳出,撕扯著眾人的心。
很快眼淚鼻涕便掛滿了老人的臉,每一條皺紋都顫抖著訴說老人的悲苦。
此時此刻的李泓暄,卻被這哭聲定住了。
較之前一刻花園中的美人垂淚,眼前毫無美感可言的老人,卻用切切實實的悲愴,觸動了六小王爺的心。
一番頓足捶胸之後,老者體力不支,向後倒去。
眾人趕緊上前救助,叫喚的叫喚,掐人中的掐人中。
老人嘴裏發出幾聲古怪的呻吟,人悠悠醒轉,但目光空洞。
李泓暄隻覺得眼睛發澀,他見老人身上穿著破爛,解下自己的披風遞了過去,並吩咐隨從將他護送去醫館。
老人聽到這話,似是被驚到,向前爬了一步,連著磕了幾個頭,顫聲道:““官爺,你是大好人,不要費那個銀錢了,老頭子不用看病。老頭子隻是餓了,若官爺大發慈悲,能賞口吃的就好。家裏還有老婆子躺在床上起不了身、還有大孫兒也餓著,那是李家最後一根苗了。”
旁邊有人附和道:“如今米價甚貴,老百姓快吃不起飯了。”
李泓暄驚訝道:“不是戶部已開常平倉,平抑米價了嗎?說隻比往年貴了兩文錢。”
李老頭哭訴道:“官爺呀,兩文錢在您眼裏不算什麽,可對我們而言,兩文錢也能堵著了我們的生路啊!”
邊上那黝黑的男子跟著歎道:“隻貴了兩文的米,都是官府限量供應著呢,那是我們這些平頭百姓能輕易買到的,我們隻能吃糠!”
李泓暄震驚了。
如果說此前的雪災是他第一次直麵了人間的苦難,那麽此時此刻,他又看到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因著漕運受阻,糧食入不了京城,導致京中災後米價大漲。這些朝堂上有過討論,但很快就被一片歌功頌德所取代。
開常平倉,米價平抑,百姓感恩,皇恩浩蕩。司農寺,戶部,凡是和這沾了邊的官,都像立了功似的,喜氣洋洋。
早有文官學子就此寫成辭賦,邸報上也一度大書特書。
他們未必不知道米價並未完全平抑,但在他們看來隻是略漲了幾文錢,不是什麽大事。
那些動筆杆子的學子,大約兩文錢掉在眼前,都會嫌棄銅臭,不屑撿起這阿堵俗物。
他們更不會關心平價米有多難買,橫豎這些人都不需要親自跑市集買米。
然而,今日的李泓暄看到了,幾文錢可能是壓垮百姓的最後一根稻草。
李泓暄不知道自己是怎麽離開的,他幾乎將身上所有值錢的,可以取下的衣物配飾都舍了出去。
當他知道,這樣並沒有什麽用,頂多救得了幾個人的一時之急罷了!
按照小芸說的,要繁榮昌盛,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依靠幾個人的施舍。
李泓暄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決心,他決心尋找一條讓百姓安樂,國家昌盛之路!
春日的燕京,街道濕漉漉的,到處都是為了生計而忙碌的人影。
小販的叫賣聲,車夫的吆喝聲,鄰裏的招呼聲,林林總總匯在一起,成了人間真實的煙火氣息。
春日的薄陽,透過潮濕的雲層灑向人間,寡淡的光線透出無數煙塵,卑微中蘊著求生的倔強,苦澀中夾雜著砂礫般粗糙卻又真實的甜。
曾經的李泓暄是紅塵中不染一點塵灰的浪子,打馬揚鞭,直奔最好的酒樓瓦舍,縱情飲酒,揮灑青春,是那不識愁的少年,錦衣玉食間,未曾留意過路旁那些卑微而堅韌的生命。
如今的他,心中已然裝了百姓,再上駿馬,馬蹄卻已輕快不起來。
不知不覺中,他並未將馬趨向往年常去的聲色犬馬之地,而是踏入了紅塵深處。
沿著運河,馬蹄噠噠,這裏曾匯集了天下繁華,人煙稠密,糧船雲集,往來商賈客旅,絡繹不絕。
而如今,李泓暄立於馬頭,放眼望去,春意已上枝頭,人間卻蕭索依舊。
年初的雪災給各地河道帶來了災難性破壞,災後不少地區漕運擁塞。入春一個月來,各地搶修尚未完工,春汛已接踵而至,各地受災,漕運再次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李泓暄駐馬觀望,沿河的商鋪隻有六七成恢複了營業,店家在賣力吆喝,客人卻寥寥無幾。
兩岸百姓行色匆匆,臉上都籠罩著或多或少的愁苦。
六小王爺的心也跟著沉重起來。他今日生出的玩鬧之意早已消散,
此刻開始仔細琢磨起小芸曾同他說過的所謂國計民生。
若百姓困苦,權貴又能安享幾何?
李泓暄皺眉騎在馬上,緩緩而行。突然前方一負重老者踉蹌幾步,倒在路邊。
李泓暄趕緊催馬上前幾步,翻身下馬去查看情況。
鶯兒為李泓暄安排了兩名隨從跟著。這兩人本是楊芸兒親自選出,留在府中供其調配的人手,相當有眼力見。
見狀,其中一人趕緊上前扶起老者,另一人取出水囊,給老者喂了兩口水。
老人緩緩醒來。
李泓暄見老者麵有菜色,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不堪入目,不禁皺眉問道:“老人家可是身體不適,這般年紀,怎好出來幹體力活?家中子侄呢?”
六小王爺隻道兒孫不孝,連累老人,故而憤憤地連環發問。
老者並未回答,隻是於原地瑟縮,兩行濁淚從幹枯的眼眶中緩緩流出,一臉悲苦。
一名同樣瘦弱黝黑的路人見狀,心有不忍,上前解釋道:“官爺莫要動怒。李老頭本有三個兒子,最是孝順不過,可惜老天不公,先後都歿了。”
“怎麽回事?”李泓暄沉聲問道。
“當年李老頭交不出稅,老大被拖去服徭役,從此杳無音訊;好在老二本是能幹的,可在雪災中,他家和鄰居的房舍都被壓塌了,老二堪堪將李老頭夫婦背出,還搶出了侄兒,卻失了自己的妻兒,還壓壞了一條腿,沒有醫藥,很快就沒了;那幺兒本來體弱,往常也是藥石不斷,為了將哥哥搶出來的衣物吃食都留給父母,竟……竟自我了斷。”路人唏噓道。
“不要說了,我的兒啊!”
提及傷心事,那老頭再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老人拖長了聲調,那哭聲猶如從破敗風箱中傳出,撕扯著眾人的心。
很快眼淚鼻涕便掛滿了老人的臉,每一條皺紋都顫抖著訴說老人的悲苦。
此時此刻的李泓暄,卻被這哭聲定住了。
較之前一刻花園中的美人垂淚,眼前毫無美感可言的老人,卻用切切實實的悲愴,觸動了六小王爺的心。
一番頓足捶胸之後,老者體力不支,向後倒去。
眾人趕緊上前救助,叫喚的叫喚,掐人中的掐人中。
老人嘴裏發出幾聲古怪的呻吟,人悠悠醒轉,但目光空洞。
李泓暄隻覺得眼睛發澀,他見老人身上穿著破爛,解下自己的披風遞了過去,並吩咐隨從將他護送去醫館。
老人聽到這話,似是被驚到,向前爬了一步,連著磕了幾個頭,顫聲道:““官爺,你是大好人,不要費那個銀錢了,老頭子不用看病。老頭子隻是餓了,若官爺大發慈悲,能賞口吃的就好。家裏還有老婆子躺在床上起不了身、還有大孫兒也餓著,那是李家最後一根苗了。”
旁邊有人附和道:“如今米價甚貴,老百姓快吃不起飯了。”
李泓暄驚訝道:“不是戶部已開常平倉,平抑米價了嗎?說隻比往年貴了兩文錢。”
李老頭哭訴道:“官爺呀,兩文錢在您眼裏不算什麽,可對我們而言,兩文錢也能堵著了我們的生路啊!”
邊上那黝黑的男子跟著歎道:“隻貴了兩文的米,都是官府限量供應著呢,那是我們這些平頭百姓能輕易買到的,我們隻能吃糠!”
李泓暄震驚了。
如果說此前的雪災是他第一次直麵了人間的苦難,那麽此時此刻,他又看到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因著漕運受阻,糧食入不了京城,導致京中災後米價大漲。這些朝堂上有過討論,但很快就被一片歌功頌德所取代。
開常平倉,米價平抑,百姓感恩,皇恩浩蕩。司農寺,戶部,凡是和這沾了邊的官,都像立了功似的,喜氣洋洋。
早有文官學子就此寫成辭賦,邸報上也一度大書特書。
他們未必不知道米價並未完全平抑,但在他們看來隻是略漲了幾文錢,不是什麽大事。
那些動筆杆子的學子,大約兩文錢掉在眼前,都會嫌棄銅臭,不屑撿起這阿堵俗物。
他們更不會關心平價米有多難買,橫豎這些人都不需要親自跑市集買米。
然而,今日的李泓暄看到了,幾文錢可能是壓垮百姓的最後一根稻草。
李泓暄不知道自己是怎麽離開的,他幾乎將身上所有值錢的,可以取下的衣物配飾都舍了出去。
當他知道,這樣並沒有什麽用,頂多救得了幾個人的一時之急罷了!
按照小芸說的,要繁榮昌盛,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依靠幾個人的施舍。
李泓暄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決心,他決心尋找一條讓百姓安樂,國家昌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