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楊府的雙保險
學霸穿越成側妃,咱不卷了 作者:紫竹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院內,楊嬤嬤向楊夫人交代完王府人手安插事宜後,躊躇了一下,斟酌著回道:
“老奴看著這芸姑娘到了王府,和在家時竟然兩個性子,原本看著一聲不吭,如今竟是個有氣性的。老奴擔心將來不好拿捏,壞了夫人的事。”
楊夫人撥弄著手裏的茶碗,也不抬眼:“就憑她一個鄉下妮子,還能翻出什麽浪來?”
楊嬤嬤將成婚當晚李泓暄大鬧婚房,以及隔天早上王嬤嬤逼喝避子湯諸事,撿其中重要的情節細細回了下。
楊夫人放下手中杯盞,皺了皺眉,“那李泓暄竟有這氣性?”
“老奴看著王爺倒還好,不過年輕氣盛,一時對婚事不滿,之後慢慢哄著便是。倒是那個乳嬤嬤慣會挑唆使壞的。”
楊夫人不置可否,眼裏帶著不屑,緩緩說道:“一進門遇到那樣的事情,小門小戶出來的人,沒了章法倒也情有可原。”
隨後,楊夫人想了想,又道:
“你盯緊了便是。手上要緊的事,就不必讓她插手。另外幾個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模樣品行僅次於上一批送入宮裏頭的。”
楊夫人抬頭,盯著楊嬤嬤,眼神中閃出狠厲:
“若這個芸兒不行,便找機會替了她。他李泓暄畢竟是個少年兒郎,水靈靈的人兒擺在麵前,看他能忍多久,橫豎隻要是我們的人就行。”
“夫人說得是,老奴按夫人說的辦。”
感受到那兩道寒光,楊嬤嬤心底不由一哆嗦,確保臉上的笑足夠人畜無害,斟酌著說,“芸姑娘鄉野來的,隻在府裏調教一年,性子怕還養的不夠,老奴一定盯緊了。絕不會壞了夫人的事。”
楊夫人看了楊嬤嬤一眼,若有所思。
片刻後楊夫人轉向身邊管事婆子吩咐了幾句,然後對楊嬤嬤說:
“你提醒的也對,別離了這裏,便以為自己真成鳳凰了,今日我會讓她受點教訓。”
楊嬤嬤不敢多言,又見夫人神色疲乏,識趣地行禮退出。
與此同時,滿腹心事的楊芸兒在花園裏胡亂轉了幾圈,算準時間早早回到正院,卻被告知夫人已用了午膳,連正房的門都沒有讓她進入。
在院子裏被晾了足足一盞茶的功夫,出來一個婆子,引著楊芸兒往東邊耳房走去。
這裏本是下人的休息居所,屋內沒什麽擺設,此時桌上隻有一碗白飯,一碟豆腐,一碗素湯。
那名婆子輕蔑地說:“夫人要小的提醒芸姑娘記得自己的來處,注意自己的身份,若得不到王爺的歡心,便是無用之人,連帶家人都隻能一窮二白。”
楊芸兒沒有應聲,徑直走到桌邊坐下。
婆子們以為她膽怯不敢吱聲,繼而指了指窗邊桌案上擺著的經書,拿著鼻孔對著楊芸兒,說道:
“夫人聽聞姑娘到了王府心不靜,請姑娘用完飯後抄一抄佛經。”
說罷留楊芸兒在屋內,自顧自去正屋回話。
麵前的飯菜不但寡淡,而且還是冰冷的,果然一窮二白。很明顯,這是楊夫人對楊芸兒進行警示和敲打。
不過楊芸兒此時心思並不在吃飯上,楊蘭依的話信息量太大,她需要冷靜地想一想,故而胡亂用了飯,打發了碧桃,獨自一人坐在桌案前做抄寫經文狀。
得益於那晚李泓暄的詳細咒罵,楊芸兒全麵了解了楊家的完整發家史。
楊氏本為寒門,當今聖上景泰帝盛寵楊麗妃,連帶麗妃的哥哥楊楊文山一路升遷至右相之位。
得寵後楊氏處處拿大,朝堂上楊文山自成一派,處處打壓世家官員,不斷與左相崔氏打擂台。短短數年,楊氏在朝中勢力一路高歌猛進,以崔氏為代表的大族對楊氏頗為不滿,但又十分忌憚。
而在後宮,崔皇後與楊麗妃更是勢同水火。
不過楊麗妃承寵較晚,膝下幼子年方4歲,崔皇後嫡出的太子李泓暉則已開衙建府,所娶太子妃亦是崔氏女,夫妻恩愛。太子身後是崔氏,左氏等大族扶持,地位穩固。
楊氏子雖然深得景泰帝寵愛,畢竟年幼,於大位無望。
如果照這樣的局勢發展下去,楊氏不過一朝之寵,按眼下將世家得罪幹淨的架勢,一旦太子登基,來日堪憂。
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一年前,太子妃突然不明不白的暴斃,且連個體麵的葬禮都沒有。此後不到一個月,太子由於過度哀痛,醉酒後溺斃於太液池內。
崔後大慟,坊間傳言太子落水為楊麗妃的陰謀。而那日太子所飲之酒,確確實實是麗妃送去的。
於是崔後大鬧後宮,可麗妃抵死不認,辯稱不過是得了些好酒,本是出於好心,不單送給太子,四處皆有贈送。
景泰帝焦頭爛額,斷不出個所以然,由著後宮吵吵鬧鬧。
可這樁官司尚未了解,麗妃幼子突然於禦花園摔下假山,當晚便沒了。
至此,先後失去長子和愛子,景泰帝索性一病不起,皇後和麗妃更是整日在宮中哭天搶地。
連續變故,朝野震驚。
皇帝雖托病不出,但事涉國本,朝廷內鬧得不可開交。
景泰帝原本子嗣不盛,一個月內折損兩位皇子,剩下的成年皇子隻有六王子李泓暄與八王子李泓曄。
李泓暄為景泰帝早年寵妃雲氏所出,雲氏產後不久病逝,李泓暄一直養在皇後名下,占了半個嫡字。
而李泓曄則是宮女所出,為景泰帝酒後隨性產物,一直為景泰帝所厭棄,早早便被打發到封地去了,聽說是個病病歪歪的主。
這樣一來,難得左右丞相意見相同,李泓暄成了太子的最佳候選。
李泓暄和太子一樣早前娶了崔氏女,眼見崔氏勝了一籌,楊氏又要鬧騰。
就在朝堂暗潮洶湧之際,景泰帝非常及時地康複,並和了一手好稀泥,借著李泓暄的正妃婚後一年多尚無所出為由,提出讓李泓暄娶一個楊家女為側妃,雙方握手言和。
隻要出個女兒,這局麵便可以暫時平衡。楊府當然願意。問題是著女兒從哪找。
楊家夫人嫡出女兒楊蘭依年歲尚小。臨到用人時,才發現自家居然沒有一個庶出的女兒能活到成年。
也不知是楊夫人手段太過狠辣,還是楊府的姨娘小妾們命數不好。
楊府不缺訓練有素的美女,但缺了有共同血脈的楊姓女兒。
不過,一力主張此事的景泰帝放出話來,隻要新側妃姓楊便可。而親王納側妃,禮儀流程足夠長,這便給了楊府調教新女兒的時間和空間。
於是,就有了楊芸兒的入府。
看似崔楊兩黨達成了表麵和諧。可半年前,楊芸兒尚在努力學習中,楊府又悄悄選了兩位美女送入宮去。
這兩位美女入宮前和楊芸兒一同在梅香園接受美女特訓,算得上是同學。楊芸兒當時猜她們的使命是幫助楊妃固寵,並沒有往更深處想。
如今回想,這兩位美女都是珠圓玉潤型,較之消瘦柔弱的自己,更適合生育,楊府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楊芸兒雖不了解朝堂上寒門與豪族之爭的水究竟有多深,但從楊府舉動結合楊蘭依的話,多少能推測出楊府的算計。
楊府順應景泰帝的意願,送旁支女聯姻太子的熱門人選。但楊文山不會把寶都壓在與他僅有幾縷稀疏血脈關聯的楊芸兒身上。
楊麗妃並未放棄奪嫡,隻要能生下龍子,不管是自己肚子,還是借來的肚子,太子之位還是有望搏一把。
這是兩頭押寶,存足退路之意。
好一個算無遺策!
楊芸兒冒了一頭冷汗。
若楊麗妃成功獲得龍子,幼子奪嫡,李泓暄這個成年皇子勢必要除去,自己身為王府側妃,便是楊府棄子,多半要跟著倒黴。
若楊麗妃沒有生出龍子,李泓暄成功登頂,自己則是給楊蘭依鋪路的,楊蘭依若得償所願,自己依舊是個棄子。
楊氏和崔氏要爭一個不死不休,無論成敗,自己都是個炮灰棋子。
想到這裏,楊芸兒整個人都不好了。
“老奴看著這芸姑娘到了王府,和在家時竟然兩個性子,原本看著一聲不吭,如今竟是個有氣性的。老奴擔心將來不好拿捏,壞了夫人的事。”
楊夫人撥弄著手裏的茶碗,也不抬眼:“就憑她一個鄉下妮子,還能翻出什麽浪來?”
楊嬤嬤將成婚當晚李泓暄大鬧婚房,以及隔天早上王嬤嬤逼喝避子湯諸事,撿其中重要的情節細細回了下。
楊夫人放下手中杯盞,皺了皺眉,“那李泓暄竟有這氣性?”
“老奴看著王爺倒還好,不過年輕氣盛,一時對婚事不滿,之後慢慢哄著便是。倒是那個乳嬤嬤慣會挑唆使壞的。”
楊夫人不置可否,眼裏帶著不屑,緩緩說道:“一進門遇到那樣的事情,小門小戶出來的人,沒了章法倒也情有可原。”
隨後,楊夫人想了想,又道:
“你盯緊了便是。手上要緊的事,就不必讓她插手。另外幾個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模樣品行僅次於上一批送入宮裏頭的。”
楊夫人抬頭,盯著楊嬤嬤,眼神中閃出狠厲:
“若這個芸兒不行,便找機會替了她。他李泓暄畢竟是個少年兒郎,水靈靈的人兒擺在麵前,看他能忍多久,橫豎隻要是我們的人就行。”
“夫人說得是,老奴按夫人說的辦。”
感受到那兩道寒光,楊嬤嬤心底不由一哆嗦,確保臉上的笑足夠人畜無害,斟酌著說,“芸姑娘鄉野來的,隻在府裏調教一年,性子怕還養的不夠,老奴一定盯緊了。絕不會壞了夫人的事。”
楊夫人看了楊嬤嬤一眼,若有所思。
片刻後楊夫人轉向身邊管事婆子吩咐了幾句,然後對楊嬤嬤說:
“你提醒的也對,別離了這裏,便以為自己真成鳳凰了,今日我會讓她受點教訓。”
楊嬤嬤不敢多言,又見夫人神色疲乏,識趣地行禮退出。
與此同時,滿腹心事的楊芸兒在花園裏胡亂轉了幾圈,算準時間早早回到正院,卻被告知夫人已用了午膳,連正房的門都沒有讓她進入。
在院子裏被晾了足足一盞茶的功夫,出來一個婆子,引著楊芸兒往東邊耳房走去。
這裏本是下人的休息居所,屋內沒什麽擺設,此時桌上隻有一碗白飯,一碟豆腐,一碗素湯。
那名婆子輕蔑地說:“夫人要小的提醒芸姑娘記得自己的來處,注意自己的身份,若得不到王爺的歡心,便是無用之人,連帶家人都隻能一窮二白。”
楊芸兒沒有應聲,徑直走到桌邊坐下。
婆子們以為她膽怯不敢吱聲,繼而指了指窗邊桌案上擺著的經書,拿著鼻孔對著楊芸兒,說道:
“夫人聽聞姑娘到了王府心不靜,請姑娘用完飯後抄一抄佛經。”
說罷留楊芸兒在屋內,自顧自去正屋回話。
麵前的飯菜不但寡淡,而且還是冰冷的,果然一窮二白。很明顯,這是楊夫人對楊芸兒進行警示和敲打。
不過楊芸兒此時心思並不在吃飯上,楊蘭依的話信息量太大,她需要冷靜地想一想,故而胡亂用了飯,打發了碧桃,獨自一人坐在桌案前做抄寫經文狀。
得益於那晚李泓暄的詳細咒罵,楊芸兒全麵了解了楊家的完整發家史。
楊氏本為寒門,當今聖上景泰帝盛寵楊麗妃,連帶麗妃的哥哥楊楊文山一路升遷至右相之位。
得寵後楊氏處處拿大,朝堂上楊文山自成一派,處處打壓世家官員,不斷與左相崔氏打擂台。短短數年,楊氏在朝中勢力一路高歌猛進,以崔氏為代表的大族對楊氏頗為不滿,但又十分忌憚。
而在後宮,崔皇後與楊麗妃更是勢同水火。
不過楊麗妃承寵較晚,膝下幼子年方4歲,崔皇後嫡出的太子李泓暉則已開衙建府,所娶太子妃亦是崔氏女,夫妻恩愛。太子身後是崔氏,左氏等大族扶持,地位穩固。
楊氏子雖然深得景泰帝寵愛,畢竟年幼,於大位無望。
如果照這樣的局勢發展下去,楊氏不過一朝之寵,按眼下將世家得罪幹淨的架勢,一旦太子登基,來日堪憂。
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一年前,太子妃突然不明不白的暴斃,且連個體麵的葬禮都沒有。此後不到一個月,太子由於過度哀痛,醉酒後溺斃於太液池內。
崔後大慟,坊間傳言太子落水為楊麗妃的陰謀。而那日太子所飲之酒,確確實實是麗妃送去的。
於是崔後大鬧後宮,可麗妃抵死不認,辯稱不過是得了些好酒,本是出於好心,不單送給太子,四處皆有贈送。
景泰帝焦頭爛額,斷不出個所以然,由著後宮吵吵鬧鬧。
可這樁官司尚未了解,麗妃幼子突然於禦花園摔下假山,當晚便沒了。
至此,先後失去長子和愛子,景泰帝索性一病不起,皇後和麗妃更是整日在宮中哭天搶地。
連續變故,朝野震驚。
皇帝雖托病不出,但事涉國本,朝廷內鬧得不可開交。
景泰帝原本子嗣不盛,一個月內折損兩位皇子,剩下的成年皇子隻有六王子李泓暄與八王子李泓曄。
李泓暄為景泰帝早年寵妃雲氏所出,雲氏產後不久病逝,李泓暄一直養在皇後名下,占了半個嫡字。
而李泓曄則是宮女所出,為景泰帝酒後隨性產物,一直為景泰帝所厭棄,早早便被打發到封地去了,聽說是個病病歪歪的主。
這樣一來,難得左右丞相意見相同,李泓暄成了太子的最佳候選。
李泓暄和太子一樣早前娶了崔氏女,眼見崔氏勝了一籌,楊氏又要鬧騰。
就在朝堂暗潮洶湧之際,景泰帝非常及時地康複,並和了一手好稀泥,借著李泓暄的正妃婚後一年多尚無所出為由,提出讓李泓暄娶一個楊家女為側妃,雙方握手言和。
隻要出個女兒,這局麵便可以暫時平衡。楊府當然願意。問題是著女兒從哪找。
楊家夫人嫡出女兒楊蘭依年歲尚小。臨到用人時,才發現自家居然沒有一個庶出的女兒能活到成年。
也不知是楊夫人手段太過狠辣,還是楊府的姨娘小妾們命數不好。
楊府不缺訓練有素的美女,但缺了有共同血脈的楊姓女兒。
不過,一力主張此事的景泰帝放出話來,隻要新側妃姓楊便可。而親王納側妃,禮儀流程足夠長,這便給了楊府調教新女兒的時間和空間。
於是,就有了楊芸兒的入府。
看似崔楊兩黨達成了表麵和諧。可半年前,楊芸兒尚在努力學習中,楊府又悄悄選了兩位美女送入宮去。
這兩位美女入宮前和楊芸兒一同在梅香園接受美女特訓,算得上是同學。楊芸兒當時猜她們的使命是幫助楊妃固寵,並沒有往更深處想。
如今回想,這兩位美女都是珠圓玉潤型,較之消瘦柔弱的自己,更適合生育,楊府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楊芸兒雖不了解朝堂上寒門與豪族之爭的水究竟有多深,但從楊府舉動結合楊蘭依的話,多少能推測出楊府的算計。
楊府順應景泰帝的意願,送旁支女聯姻太子的熱門人選。但楊文山不會把寶都壓在與他僅有幾縷稀疏血脈關聯的楊芸兒身上。
楊麗妃並未放棄奪嫡,隻要能生下龍子,不管是自己肚子,還是借來的肚子,太子之位還是有望搏一把。
這是兩頭押寶,存足退路之意。
好一個算無遺策!
楊芸兒冒了一頭冷汗。
若楊麗妃成功獲得龍子,幼子奪嫡,李泓暄這個成年皇子勢必要除去,自己身為王府側妃,便是楊府棄子,多半要跟著倒黴。
若楊麗妃沒有生出龍子,李泓暄成功登頂,自己則是給楊蘭依鋪路的,楊蘭依若得償所願,自己依舊是個棄子。
楊氏和崔氏要爭一個不死不休,無論成敗,自己都是個炮灰棋子。
想到這裏,楊芸兒整個人都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