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東門進攻的是第三軍團的將士。


    本來第三軍團兵力有七萬人,後來又增加到了九萬五千人。


    除了第三軍團,攻城的其它三個方向的軍團都分到了兩萬五千人。


    由於攻城順利的進行,潘弘義僅是動用了三萬將士。


    整個營地還留有六萬五千名將士。


    情報上說敵人有十萬的兵力潛伏在城外。


    雙方的兵力差距並不是很大,如果加上武器裝備這些,基本是能把差距給拉平的。


    況且第三軍團原本就是秦岱銘帶的,完全繼承了他作戰風格,沉穩而堅韌。


    尤其就不怕別人的圍攻,特別適合守城作戰或打陣地戰。


    都不用潘弘義下令,留守的將士迅速進入了防禦的狀態,投石車和弓弩車都各就各位,弓箭手準備就緒。


    當敵人出現在視線範圍內的時候,投石車就開始投射了。


    很快,第三軍團將士就迎來了一輪接一輪的箭雨。


    這時,第三軍團的弓弩車和弓箭手也開始反擊了。


    其實朱時厚並沒有讓手底下那些將士一股腦子往前衝,而是做好各種部署。


    先用一小部分將士試探一下對方的遠程攻擊,特別是敵人的投石車。


    這種殺傷力最大的攻擊武器,一定要盡可能避免。


    同時也是引誘對方暴露所有的攻擊方位。


    後麵的大軍會分成三部分:有兩部分人馬從敵人兩翼插過去,剩下的那一部分押後,防止身後有敵人的偷襲。


    朱時厚認為,既然自己想到偷襲這招,敵人同樣也會使用這樣的招數。


    戰爭永遠都是充滿著意料之外的變化,必須要給自己留後手,除非到了生存存亡之際,才會用完自己所有的後手。


    在偵查到對方投石車投射情況後,旭日的將士就繞開了中央的戰場從兩翼穿插過去。


    而留在後麵的那些旭日將士則是停在了投石車的投射範圍外。


    當敵人從營地兩翼殺過來的時候,迎接他們的是陣陣的箭雨。


    距離營地還有二十米的地方,很多旭日將士都中招了,掉進了事先挖好的陷阱裏。


    繞過陷阱,前麵還有三條壕溝,讓前麵的那些旭日將士吃盡了苦頭,傷亡慘重。


    不過這根本就阻止不了敵人不畏生死的衝鋒。


    但他們又遇到了更大的阻礙。


    原來營地周圍都堆積了大量的柴火,敵人還沒靠近,千羽的將士就把那些柴火給點燃了,形成了一道巨大的火牆。


    麵對那恐怖的熱浪,旭日的將士一時間不敢往前衝。


    可後麵負責督戰的管不了那麽多,擊殺幾名畏戰的將士後,剩下的那些人心一橫,拿著盾牌就撲了上去。


    他們想用盾牌去砸出一條通道,好讓後麵的戰友順利通過。


    這個時候,營地裏的千羽將士已經調整了投石車的方向,開始對兩翼的敵人進行攻擊。


    此前考慮到敵人要襲營,中線兵團找來了不少短程的投石車。


    這種短程投石車能近距離的殺傷靠近營地的敵人。


    敵人用盾牌和血肉之軀去蹚路,而等待他們是更密集的箭雨和火球。


    第三軍團的營地外仿佛成了一片人間煉獄,血肉橫飛,哀嚎不停。


    就算是這樣子,敵人還是殺進了火牆裏。


    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


    潘弘義感覺到如今的仗越來越難打了,敵人反擊的決心越來越強,從而彌補了他們在武器裝備上的缺陷。


    就在此時,等候多時的先鋒營,隨著嶽北的一聲令下,全軍出擊。


    他還不知道朱時厚留了一手,暫時沒偵查到對方還潛伏的兵力。


    隻是就算知道又如何?


    潘弘義沒有被眼前的敵人給嚇住,非常沉穩的指揮將士們繼續反擊。


    他也在等待魏顧城所說的後手。


    東門這邊的情況,大家都知曉了,所有的謎底即將揭曉。


    嶽北一馬當先,直接殺到了右翼敵人的身後。


    那些旭日將士隻顧著往前麵衝鋒,都不知道有敵人從背後殺來了。


    在先鋒營快到第三軍團投石車的攻擊範圍之前就發出了信號,提醒他們不要誤傷了自己人。


    哨塔上麵的士兵向潘弘義報告,敵人的右翼後麵似乎有一支騎兵在接近,發出的是自己人這邊的信號。


    騎兵?


    潘弘義瞬間就想了,一定是千梟軍團的。


    可他又疑惑了,好像剛成立的千梟軍團不是出發去金州了嗎?


    中州這邊怎麽還會留有騎兵?


    不但是他,很多軍團的將領都知道帝國的騎兵不多。


    千梟軍團雖然有七萬人的編製,可目前是嚴重的不滿編的。


    況且關於千梟軍團的具體情報,內閣都沒有向各個軍團透露,神秘的很。


    之前潘弘義跟狄煦和彭木雨討論過朝廷建立千梟軍團的事宜,三人猜測整個帝國究竟有多少騎兵。


    原來先鋒營是有五千騎兵的,經過汐淩渡一戰必然會出現戰鬥減員。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帝國直接新建了一個騎兵軍團。


    這分明就在有意顯露,那一戰之後,騎兵人數有所增加,而且不少。


    三人判斷,騎兵的將士數量可能在一萬到三萬左右。


    他們是根據敵我雙方的戰馬數量來推斷的。


    另外,就眼下這種情景,帝國還暫時湊不夠超過五萬的騎兵將士。


    本來大家都以為朝廷會把騎兵都用在金州的,所以都沒想過中州還會留有騎兵。


    潘弘義聽到來了一支騎兵,內心是狂喜的。


    想起被武甲軍弄的整天小心翼翼的那段時間,心中就鬱悶的很。


    那個時候,所有的千羽將領都想著怎麽弄死對方那些騎兵。


    汐淩渡一戰,潘弘義這些軍團將領都十分關注。


    但聽說又讓武甲軍跑了,都覺得十分遺憾。


    隻是後麵的各種謠言傳出,讓潘弘義他們產生了疑問。


    問過魏顧城,可得到的結果是他也不知道。


    潘弘義想著自己的老上司秦岱銘,軍策司的二把手怎麽都能知曉各個戰場的事情。


    可他一想到,既然朝廷都不公布出來,加上連魏國公都說不知道,這已經很明顯了,陛下和內閣並不想更多人知道汐淩渡一戰的具體細節。


    最後想了想,還是選擇放棄追問了。


    對於自己來說,執行命令就好,至於那武甲軍自然由上麵的大佬頭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從開荒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回家種番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回家種番薯並收藏穿越從開荒開始最新章節